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一、引言水凝胶是一种具有高度吸水性且能够保持其体积的三维网状聚合物,其在药物释放、生物材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壳聚糖和氧化海藻酸钠这两种生物材料制备的水凝胶因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阐述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二、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1. 材料与试剂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交联剂等。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买自国内知名化学试剂供应商。

2. 制备方法(1)将壳聚糖溶解在醋酸溶液中,形成壳聚糖溶液;(2)将氧化海藻酸钠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氧化海藻酸钠溶液;(3)将两种溶液混合,加入适量的交联剂,搅拌均匀;(4)将混合溶液置于冰浴中,缓慢搅拌并逐渐升温,使溶液形成凝胶状态。

三、水凝胶的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水凝胶的微观结构,并通过红外光谱(IR)分析水凝胶的化学结构。

结果表明,制备的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且化学结构符合预期。

四、初步应用1. 药物释放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药物载体性能,可用于药物释放。

将药物与水凝胶混合,制备成载药水凝胶。

通过模拟体内环境,观察药物的释放情况。

结果表明,载药水凝胶具有缓慢且持续的药物释放特性,可有效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2. 伤口敷料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湿性,可用于伤口敷料。

将水凝胶敷于伤口处,可吸收伤口渗出液,为伤口提供湿润的环境,促进伤口愈合。

同时,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也使其成为理想的伤口敷料材料。

五、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水凝胶,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该水凝胶具有优异的药物载体性能和伤口敷料应用潜力。

通过模拟体内环境的药物释放实验和伤口敷料实验,验证了其应用效果。

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壳聚糖纳米微球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讨论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输送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1. 电沉积法电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制备方法。

它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电极表面沉积壳聚糖材料,形成纳米级的球状微粒。

此方法具有简单、可控性强、成本低等特点。

2. 水相反应法水相反应法是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水相反应使含有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溶液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纳米级的壳聚糖微球。

3. 反相沉淀法反相沉淀法是一种制备单分散壳聚糖纳米微球的有效方法。

在此方法中,壳聚糖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通过超声处理形成乳化液,然后将其引入水相中,壳聚糖微球通过反相沉淀形成。

二、壳聚糖纳米微球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1. 利用壳聚糖纳米微球的载药性能壳聚糖纳米微球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或共价结合等方法将药物载入微球内部。

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

通过调节壳聚糖微球的大小和表面性质,可以改变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方式,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

2. 利用壳聚糖纳米微球的靶向性壳聚糖纳米微球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来实现靶向输送。

例如,通过修饰壳聚糖微球表面的靶向分子,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精确靶向输送。

这种靶向性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3. 利用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响应性壳聚糖纳米微球可以通过调整其结构和组成来实现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

例如,通过改变壳聚糖微球的pH响应性,可以实现在特定pH环境下的药物释放。

这种响应性能使得壳聚糖纳米微球在肿瘤治疗等需要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的场景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结论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药物输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其制备方法包括电沉积法、水相反应法和反相沉淀法等。

壳聚糖纳米微球可通过载药性能、靶向性和响应性等特点,实现药物的缓释、靶向输送和对外界刺激的响应。

壳聚糖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

壳聚糖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
多柔 比星( X) DO 纳米粒可包 含相当含量 的 D OX, 该粒
制 备简单、来源 丰富、有较强 的亲水性 ;可被体 内溶 菌 酶、胃蛋 白酶等 多种 酶生物降解 I,降解产物无毒 , 1 ] 且 能被 生物体完 全吸收 ;而且具有抗酸 ,抗凝血 ,抗
溃疡等 的能力 ,可阻止或 减弱药物在 胃中造成 的刺痛
提高疗效 。 J l 壳聚糖膜 _ 2
反应 。另外 ,在 酸性环境 中壳聚糖基质能形成漂浮并 逐渐膨胀 。这 些特 点使壳聚糖 成为一种理想 的药物 缓释材料 。 1 壳聚糖作为药 物载体 的剂型 11 壳聚糖纳 米粒 .
纳米 级聚合物粒子作为药物传递和控释 的载体 , 由于其超微小 的体积 ,合理的体 内分布和高效 的药物
g o h r c u clrlaig crirf rlt fp o et s sc ssu d ts ec mp t it,vro sboo i c vt,o txct, ay o dp amae t a ees ar o so rp re , u h a o n i u o ai ly aiu ilgca t i lw o ii es i n e o i s bi i y y
维普资讯
《 硗代食品科技》
MoenFo i c d eh o g dr od c ne n cnl y Se a T o
V 13 o f 9) o2 N . 总 7 . 7
壳聚糖在药物载体 中的应用进展
董岩 ,张群正 ,李陕西 西安 706 )  ̄- Y 105
摘要:壳聚糖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新型天然高 分子化合物, 一种理化性质优 良的多 糖化合物 , 具有组织相蓉 I好、 生 生物学活性多
样、 低毒性、易于吸收等特点, 是—种良好的药物释放载体。文章综述了壳聚糖在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时的生物学特点、 类型及其在临

壳聚糖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

透 明膜时 ,此膜具 有 良好 的粘 附性 、通透性及一定 的抗 拉 强度 。若与 聚 乙烯醇 混 合 制膜 时抗 拉 强度 还可
大 大 提 高 。 若 添 加 甘 油 或 聚 乙烯 醇 ,则 膜 耐 湿 性 较
o o ( 鳄
断肿瘤细胞 的营养 ;另外 ,由于微球 中抗 癌药物在 栓塞 部位 逐 渐释 放 ,可 使肿 瘤 组织 中保持 较 高浓 度及
较长 的作 用 时 间 ,而 在 体 循 环 中药物 浓 度 相 对 较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野 野 野 野 野 鳄 野 鳄 吩 鳄 野 鳄 野 野 鳄 野 鳄 野 鳄 野 野 野 野 野 野 鳄 野 鳄 曙 鳄 野 野 野
1 F n 。 a g C。 u gKC e a n JP a m, 9 91 1 1: 3 3 a gJ F n S n t LIt h r 1 9 ;9 ()3
14 Bouc d au A,M a etL, beie B n ch Ar l et l aL ItJ Phar1 n .20 01;28 2
及 高分 子化 学研 究 。

聚糖(h o a , s 是 由甲壳素(h i 脱乙酰 cisnc ) t c in t)
的 。加之其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所 以它是用作

化制得的一 种聚氨基葡萄 糖。它无毒无味, 药物 缓释材 料的最佳原材料。
2 壳聚 糖 缓释 体 系
丰富的羟基和氨基使其易于进行化学反应而赋予多种
维普资讯
l铸 l菊 一 合成药 一 生化药 裁蠢分豫 2 O, ( 02 36 2 )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Cic li n)
A SR C ( cv: s d t p pri ad il itn i f as i cis 妇 . hd T e psi B AT 鞠ete T t y r a tn cnaa l i od le c u ho n M t : c otn T i o h e ao n l c p c o f n o m t a u e i pa c o d eo h o i m o op sii ad prg nl y f cpo n pe i t hog 二 d i e, ot t dt m e U set ht e , t cn aee r rtn r an e o e c eg dt c e ws rid场 V co o m t ad lil c sn h n n a e n e e p tp o r n h ic f t y e f
2 ( ) 66 7 19 :0 -0 6 (0 30 -9咋藕 ) 2 0 -91
双氮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王志 朝1 刘祖雄1 汤韧1 余软良 王畅 ( 广 军 武 总 院 武 3 7; 中 人 解 军 乐 卫生 2 3 . 州 区 汉 医 , 汉4 0 2 国 民 放 军 团 00 .
万方数据
C ia amai 2 0 . l7 o 5 hn P r c t 4 V . N . h s 0 o
机( 上海标准模型厂) 。双氯芬酸钠( 广州明兴制药 厂)壳聚糖( ; 分子量: 00 , 7 00脱乙酞度 8 %, 5 0 中国 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月桂氮革酮( ; 广州化 学助剂厂)其它辅料为药用规格, ; 试剂为分析纯。 2 处方与制备
制的关键所在。
参 考 文 献
师们去临床各科室轮转, 接触临床的方方面面, 积累 丰富的实践经验, 建立起与医生、 护士良 好的互助协 作关系, 使他们的地位得到医生、 护士和患者的重 视, 使临床药师的工作成为医院整体医疗技术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 26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 卫生行政部门应给临床药师专门的官方认可的 确定职称, 制订国内临床药师工作规范, 明确临床药 师的职责、 权利与义务, 突出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 的决策指导地位。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一、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
1、原料准备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在原料准备阶段,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加入其他传统的胶囊剂的基础原料,包括分散剂、增稠剂、主要填充体、及其他遮蔽剂。

2、调整pH值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中的INCI原料本身带有pH值,可以利用它们调节凝胶剂的稳定性,以提高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口感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3、干燥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水分极易发生变质,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进行高温烘烤干燥。

4、固化聚合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在制备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固化聚合来改善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口感性能和稳定性。

二、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的临床应用
1、促进伤口组织再生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减少炎症反应,保护毛细血管,加快伤口治疗进程。

2、减少抗炎药的服用量
由于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有抗炎及增强伤口自愈性的作用,可减少抗炎药物的用量,降低对抗炎药物有害副作用的风险。

3、调节免疫系统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效,有助于促进伤口清洁,防止伤口感染,提高伤口愈合速度。

4、抑制炎症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具有氧化保护功能,可降低自由基水平,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损伤的细胞得到保护,维持正常的免疫反应,从而促进细胞恢复。

总之,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凝胶剂通过制备制备稳定的可溶性复合胶囊剂,可以改善伤口的治疗效果,促进伤口的修复和调节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选择。

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壳聚糖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极高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生物医学领域,壳聚糖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药物传递、组织工程、伤口修复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壳聚糖在药物传递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壳聚糖可以作为载体用于药物的传递和释放。

研究表明,壳聚糖可以包封大量的药物,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子或微球,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通过改变载体的表面性质来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其次,壳聚糖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组织工程是一种通过构建人体组织和器官来替代受损组织或器官的方法。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中的支架材料。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壳聚糖构建三维支架,为细胞提供生长和分化的结构支持,并促进新生组织的生成和修复。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通过调控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此外,壳聚糖在伤口修复中的应用也具有潜力。

伤口修复是生物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壳聚糖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材料,可以用于伤口的结构修复和功能重建。

研究表明,壳聚糖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和炎症反应。

壳聚糖膜可以形成在伤口表面,形成一种保护层,促进伤口的愈合,并具有调控渗透性、防止水分流失和细菌入侵的功能。

除此之外,壳聚糖还可以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修复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伤口愈合的过程。

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迅猛。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创新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和功能化修饰方法,提高壳聚糖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例如,利用壳聚糖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可以形成具有多功能性的材料,如利用壳聚糖与胶原蛋白复合后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生物活性。

同时,研究壳聚糖纳米载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尺寸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释放和控制释放。

壳聚糖作为药用辅料的应用进展

壳聚糖作为药用辅料的应用进展
2 3 用硬 脂 酸 制 成 的 乳 剂 型 基 匝 . 观 光 滑 美 观 . 于 皮 肤 . . 外 涂 水份 蒸 发 唇 留 有 一 层 硬 脂 酸 薄 膜 而 具 保 护 性 。但 单 用 硬 脂 酸
细 腻 而 带 光 泽 . 均 有 一价 皂 类 乳 剂 基 质 的 缺 点 . 为 电 解 喷 但 易
近 期 研 究 证 实 壳 聚糖 具 有 生 物 粘 附 性 和 多 种 生 物 活 性 , 且
其生 物 相 容 性 好 , 性 低 , 溶 血 , 被 体 内 溶 菌 酶 、 蛋 白 酶 毒 不 可 胃 等 多种酶生物降解 . 解产物无 毒 , 能 被生物体完 全吸收 , 降 且 比 较 适 于 作 为 缓 控 释辅 料 。 1 1 缓 释 颗 粒 型 为 了 减 小 消 炎 痛 的 胃肠 道 副 反 应 , 又 能 . 且 延 长 提 供 有 效 血 药 浓 度 的 时 间 , 有 报 道 将 平 阳 霉 素 药 物 加 入 也 到 甲壳 素 粉 、 化 锂 和 二 甲 基 乙 酰 胺 的混 合 物 中 , 后 把 混 合 氯 然 物通 过挤出机挤 人丙酮 中 , 固后分离 出颗 粒 , 涤 、 燥 , 凝 洗 干 即 成 为 副 作 用 小 、 缓 慢 释 放 平 阳 霉 素 的缓 释 制 剂 。 能 1 2 缓 释 片 剂 首 先 用 壳 聚 糖 作 为 缓 释 剂 , 过 直 接 压 片 法 . 通 和湿颗粒法制备 了双氯灭痛缓 释片 , 比较 两 种 缓 释 片 与 普 通 片
稠 度 和 涂 展 性 :另 外 , 硬 脂 酸 甘 油 脂 为 一 种 较 弱 的 w / 型 单 o

基层 园地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壳聚 糖 作 为 药 用 辅 料 的应 用 进 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2 No.3·综述·dose intravenous hydromorphone administration in a patient with kidney dysfunction. Ann Pharmacother, 2013, 47(7-8):e34.[16] Paramanandam G, Prommer E, Schwenke D. Adverse effects in hospice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ceiving hydromorphone. J Palliat Med, 2011,14(9):1029-1033.[17] Thwaties D, McCann S, Broderick P. Hydromorphone neuroexcitation. J Palliat Med, 2004, 7(4):545-550.[18] Snarr BS, Rowley CP, Phan SV, et al. Prolonged sinus pauses with hydromorphone in the absence of cardiac conduction disease. South Med J, 2011, 104(3): 239-240.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天然聚合物之一,含量仅次于纤维素。

壳聚糖来源丰富,制备简单,成本较低,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成膜性、无毒性与可塑性[1]。

当前,壳聚糖被作为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药物剂型中。

实验研究发现,壳聚糖辅助制备的药物具有靶向性、缓释性,能够提高药物稳定性与药效性[2]。

现阶段,壳聚糖用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方面的研究不断开展。

本文着重分析总结了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情况,现分析如下。

1 背景药物剂型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丸散膏丹、片剂、注射剂及缓释控释制剂[3]。

其中缓释控释剂型作为药物剂型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相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由于缓控释剂型载体具有个性化要求,多为各种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的微胶囊与微球等,因此截至目前,选取一种资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可塑性强、适用性好等材料仍是研究工作寻求的目标。

壳聚糖作为一种集各种优势于一体的高分子材料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分析总结壳聚糖于药物剂型中的应用,以期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于药物剂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 资料与方法以壳聚糖、药物剂型等为检索关键词于中国期刊网数据库检索近年发表的、有代表价值的文献,具体包括临床研究与综述文章等多种文献格式。

各篇文献所述内容均涉及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这一主题。

文献检索完毕后阅读、分析、总结壳聚糖应用现状及研究结果。

3 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3.1 壳聚糖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传统药物剂型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引起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过大,药物的迅速释放,然后逐渐回落,使药物在体内有效作用时间短,容易出现体内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中毒或血药浓度过低而无法发挥药效两种极端的现象,从而使得传统药物剂型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有限。

近年来,众多文献报道,壳聚糖制备的缓释制剂可以切实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该成分的药物剂型能够调整药物释放速度,减少给药频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4]。

当前,壳聚糖于药物剂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在缓释片剂中的应用:壳聚糖不具有水溶性,但表面带有正电荷,这便使壳聚糖在弱酸性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凝胶能力。

将壳聚糖应用于药物剂型材料中极易与药物形成混合压片。

给药过程中片剂表面药物先行释放,片剂表面形成多个孔,之后的药物释放均通过孔内通道,真正起到缓释的功效。

有文献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充分证实了壳聚糖对药物释放的缓释控制作用。

②在缓释微球中的应用:壳聚糖分子中带有正电荷氨基与负电荷抗衡离子(藻酸盐、三聚磷酸盐、羟甲基纤维素),可以通过凝胶法交联形成微球。

研究发现,壳聚糖微球形成的主要方法是乳化交联法、沉淀法、复乳法、壳聚糖包衣法等。

现阶段,关于壳聚糖微球剂型的研究不断开展。

有文献报道,壳聚糖微球(如西环素微球剂型24 h缓释量仅为72%)具有显著的药物缓释效果,还具有组织靶向性,能够提高药物稳定性[5]。

③在缓释膜中的应用:壳聚糖所具有的良好的成膜性直接推进了壳聚糖于缓释膜中的应用。

将壳聚糖制备成的缓释膜植入生物体内或覆盖于创伤表面,可以大大延长药物持续时间;而且壳聚糖引起的生物组织反应较小,具有可降解性,应用无不良反应。

3.2 壳聚糖在靶向制剂中的应用靶向给药系统即第四代药物剂型,具体是指药物通过全身血液循环或局部循环将药物集中定位于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的一种给药系统。

壳聚糖有助于提升药物于靶点的作用力,进而提升靶器官、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减少给药量,避免到达靶点前的药物释放从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6]。

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杜贺庆(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盘锦 124010)【摘要】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成膜性、无毒性与可塑性,已经成为当前药物剂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有文献报道,壳聚糖制成的缓释制剂有助于提升药物有效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它可以提升药物缓释速度,降低给药频率。

现阶段,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靶向制剂载体,以其显著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靶向给药系统研究中,但是其应用多结合戊二醛作为化学交联剂,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及其它不足。

因此,关于壳聚糖改性研究不断开展,为其载药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壳聚糖;药物剂型;应用122中国处方药 第12卷 第3期·综述·4 结论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在当前壳聚糖生产与应用过程中尚存在各种问题,如壳聚糖应用过程中多以戊二醛作为化学交联剂,戊二醛会损害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损害机体健康,与壳聚糖联合应用会降低壳聚糖成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降低药物剂型的稳定性。

因此,在壳聚糖以后的创新应用中需要针对其生产与应用进行改性,以降低戊二醛成分对人体的负面影响,间接提升壳聚糖的载药能力。

参考文献[1] 杨勇博,孙庆申,车小琼,等. 壳聚糖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22(41):8131-8134.[2] 张晶,宋力伟. 壳聚糖及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2):2213-2216.[3] 吴丽颖,刘建芳,侯艳宁. 壳聚糖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4):48-52.[4] 吴晓莉,张灿,平其能. 改性壳聚糖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天然药物,2009,7(6):458-464.[5] 褚佩英,章叶静,李健,等. 壳聚糖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中草药,2001,34(3):83-85.[6] 窦金凤,刘秀菊,翟光喜. 壳聚糖衍生物及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32(5):352-357.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慢性疾病之一,患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全身细小动脉在早期出现痉挛后,逐渐发展成为动脉硬化,并呈现血压升高为主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病情进展至后期可发生重要器官损害,且存在多种并发症[1]。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临床开始广泛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

目前,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一线降压药物之一[2]。

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应用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β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发现,交感神经系统亢进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以及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原因。

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可促进肾素的释放,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激活,并可增加血管收缩物质的敏感性,导致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同时,其可促进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引起水及钠离子潴留等。

此外,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于心脏具有正性变时以及变力作用,致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同时还可导致心肌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肥大增生,引发心肌以及血管重塑[3]。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发生过度激活,从而起到降压的效果。

其具体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β受体阻滞剂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β受体直接产生作用,降低其对于神经元活动的兴奋性,从而阻碍传出交感神经冲动发挥其降压效果。

②抑制RAS系统,抑制肾脏近球旁细胞中的β受体发生兴奋,从而降低肾素的分泌,可起到降压效果。

③阻滞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以及心脏的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以及心肌耗氧量,并延长房室传导的时间,最终起到降压的作用。

④重建压力感受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维持压力感受器的稳定性而降低坐位或者卧位血压。

β受体阻滞剂能够逆转患者的左室肥厚,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内皮细胞损害、降低血压以及减缓心率等而起到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的作用[4]。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地位分析2.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优势1978年,WHO将β受体阻滞剂列为一线降压药物后,β受体阻滞剂及其治疗高血压现状探讨张旭(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药剂科,海南琼海 571400)【摘要】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具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心肌需氧量、心输出量以及抑制外周肾上腺能受体等作用。

β受体阻滞剂被认为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一线治疗药物。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对于高血压的影响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但关于其治疗地位以及作用机制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应用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治疗Present Conditions of β-blockers and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ZHANG Xu. Pharmacy of Qionghai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Qionghai 571400, China.【Abstract】β-blockers are drug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t has reduced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myocardial oxygen demand, cardiac output, inhibition of peripheral adrenergic receptors and other effects while in 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β-blockers are the first-line therapy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recent years, β-blockers for hypertension impact study has gained great progress, but its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action status still have some controversy. The study reviewes mechanism of action,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Hypertension; β-blockers; Treat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