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

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
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甘肃省镇原县李园子小学教师张学成

今年48岁的优秀共产党员张学成,是甘肃省镇原县条件最为艰苦的殷家城乡李园子小学教师。虽然他双腿残疾,身患多种顽疾,但仍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拄着双拐、骑着毛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往来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十里羊肠小道上,默默无闻地在山区教坛上辛勤耕耘着。

张学成身残志坚、扎根山区、献身教育的事迹在陇原大地上广为传颂,被人们誉为?教坛保尔?。他先后20多次受到省、地、县、乡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1年,他又被甘肃省残联、省广播电视厅等单位评为?全省十大杰出残疾人?,并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命运多舛:他依然咬牙坚持工作

为了改变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轨迹,早在学生时代,他就为自己起了?张学成?这个名字,志在学有所成,有所作为。虽然他刻苦勤奋,品学兼优,但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不得不辍学回家。1971年10月,年仅18岁的张学成受聘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只身一人到离家15公里外的杏树沟创办村学,揭开了他教书育人生涯的第一页。

正当张学成准备在三尺讲台上大显身手的时候,1972年2月,不幸突然降临。一次普通的静脉注射,竟导致他下身偏瘫。在家卧床的3个月里,他躺在炕上,心却离不开教室。他想,这种病一时半会儿也治不好。绝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他便不顾家人的劝阻,拄着拐杖踏上了返校的山路。

十里羊肠小道,对于下身偏瘫的他来说,路途之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可张学成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拄着拐杖,上坡时吃力地往上挪,下坡时坐在地上慢慢地往下蹭,20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命运似乎有意与张学成过不去。1993年。他的左腿在进行烤电治疗时,不慎发生意外,造成大面积烧伤,在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他强忍着灼痛,毅然离开医院,返回学校;1996年他的左脚跟又不幸感染。做了植皮手术,无法独立往返学校,每周只能让妻子牵着毛驴接送;1998年秋季、他又被医生告知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而且可能会发生癌变。接二连三的不幸,并没有摧垮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他一边跟病魔搏斗,一边坚持工作。

1998年冬天,张学成的病情已十分严重,他已没有力气跨进教室,只好让学生将他抬进教室,然后趴在讲桌上讲课,手扳着黑板沿写字。一天,天下大雪,学生们等待着他来上课,10分钟过去了,还不见他来。学习委员感到情况不妙,急忙出门,只见张老师趴在雪地里,一手撑地、一手紧紧抱着一螺作业本,艰难地朝教室

挪动。学生们看到这情景全都哭了,想抬他回宿舍休息,可他硬是坚持上完课,检查完家庭作业后才离去。

无私奉献:他把爱心献给学生

病痛的折磨,使张学成骨瘦如柴,体重只剩下45公斤,但他并没有向病魔低头。20多年来,为了给学生上课,他架着双拐披星戴月、骑着毛驴顶风冒雪翻深沟,凭着惊人的毅力,走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之路。

1977年冬天的一天,一场大雪刚过,张学成要架着双拐踏着半尺厚的积雪去学校,家人再三劝阻他:?这么厚的雪,连学生都没法到学校,你去干啥??但他硬是不肯:?学生不去可以原谅,我不去不行!?话未说完就急得流了泪。一向理解支持他的妻子说:?别拦了,送他走吧!?说着便抄起铁锨在前面为他铲脚窝,张学成紧跟在妻子身后,一跌一撞地向学校走去。这段正常人只需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夫妻俩却搀扶着足足走了5个多小时。到校后,虽然迟到了,教室里也只有两三个学生,但他还是认认真真地补上了这节课。20多年里,张学成究竟有多少次被学生抬进教室上课,又被学生流泪?请?下讲台,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张学成行动不便,却像慈母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冬天,他为低年级学生架炉子生火;夏天,他为学生们洒水扫地。他的宿舍平时是学生的开水房,下雨天就成了学生的集体宿舍,学生有病时又是临时病房。他爱学生胜过爱自己,即使在债台高筑、生活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仍然经常用自己微薄的收人为贫困生垫交学杂费、买学习用品。学生张庆莲的母亲去世后,家里生活困难,张学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供养她上学。学生孙建邦早晨到校后发高烧、拉肚子,正当其他老师急着去找家长的时候,张学成用自己掌握的医术给他打针喂药,当家长匆匆进来时,孙建邦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家长激动地说:?把娃娃交给张老师,我们放心!?

山道弯弯,挡不住他播撤知识种子的脚步,病魔缠身,割不断他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感情。他只有一个信念:让山里孩子多学文化,多长知识,为山村多培养一些有用人才。

在教学上,张学成一贯坚持自己制定的?两好两认真?原则,精心备课。他所在的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缺少教学参考书,要上好每一节课,就要花大气力去钻研教材。每上一堂课,他都要在广泛涉猎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确定知识点、筛选例题,然后才给学生讲解。20多年来他演算的习题已无法统计,读书学习笔记写了20

多本,亲自制作了汉语拼音图片等各种教具70多件。为了改进教法,他系统学习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全部教材和《特级教师教案》等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形成了一套具有个人风格的教法。他既传授知识,又融思想教育、学习方法于其中;他十分注意汲取新知识,在教法上,求新求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他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20多年,他所教的五年级数学课在全乡毕业升学考试中,四次名列第一,八次名列第二。

鞠躬尽瘁:他的人生追求是那样执著

张学成不图名,不图利,当一名好教师是他的惟一追求。他的感人事迹在陇原大地上引起强烈反响,家乡的父老崇敬他,争相帮助他、照顾他,不少人劝他回家好好养病,学校领导多次?命令?他减课,就连学生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老师受苦,写?求情信?劝他安心休息养病,他却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回家后既做不成什么,又要连累家里,未必生活得好。我的一切都是来自父老乡亲的,他们给了我很多很多,我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家乡的娃娃教好。?

1993年1月,当了22年民办教师的张学成破格转为公办教师,在这之前他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最多时也末超过100元,但也从未计较过。他疾病缠身,经常吃药,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可他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相反却把家乡的教育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1999年,他荣获陈香梅教育基金会首届优秀教师奖,并获得2000元奖金。这笔钱,对于债台高筑的张学成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但他硬要拿出一半捐给学校,最后在乡教委领导和老师们的再三劝阻下,还是捐了400元。

在捐赠仪式上,张学成动情地说:?时间和生命对我来说。不会有太多,请替我想想,今后我还能为学校和孩子们做点什么呢??一句话说得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热泪。2000年3月,他又把行署给他的奖金拿出1000元捐给乡党委,用于支援老区的教育事业。他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太多,我为党和人民作的贡献太少;社会给我的关心太多,我对社会的回报太少。为党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一生,才是我毕生的追求。?这就是张学成,一个山区残疾教师的真实写照。

张学成的双腿虽然残疾了,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步履还是那样的执著。

平凡之中见伟大

——贵州省沿河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刘恩和

刘恩和,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20余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不图名利,不计得失,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的事迹于平凡之处见伟大,于细微之中显精神,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歌。

当代?愚公?

1993年秋,刘恩和从后坪小学调到茨坝小学任校长。当他冒着风雨赶到茨坝小学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怎样一所学校啊:学校没有围墙、没有宿舍、没有操场,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学校;再看教室,窗户没有玻璃,四壁皆空。晴挨晒,雨挨淋;课堂上,几十个孩子稚嫩的身躯在寒风中不断地颤抖。此情此景令这位40多岁

的老教师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于是,他操起了刀斧,从家中搬来木料、砖瓦,开始对学校修修补补,一干就是3年。1996年冬,刘恩和盼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可用世行贷款在茨坝修学校,不过有关部门要求茨坝小学必须在5天内筹集到5000元匹配资金。5000元,对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乡村小学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刘思和沉思良久,斩钉截铁地说:?干!?

当时,村子里刚刚集资修电站,群众已经拿不出钱来,刘恩和只得找到信用社主任冯应样,但是个人贷款最多只能贷3000元,离5000元还差2000元。刘恩和毫不犹豫地取出了自己即将到期的1300元定期存款,这已经是他的全部积蓄。

1997年1月,在他的努力下,项目资金终于全部到位,可是出现一个棘手的问题,没有一家施工队愿意接受这个活,都嫌工地偏僻、工价太低。

无奈之下,他去央求一位长期在当地做活的包工头童长兵。董长兵被刘恩和的执着深深感动了,决定接这个活儿。

茨坝不通公路,钢材、水泥等全靠人翻山越岭从8公里外的镇上背进山里,背一趟活儿来回要花两个半小时。刘恩和此后每天鸡叫头遍就上路背回一趟才上课;放学后,再背一趟才归家;星期天,居然一天背3趟!就这样,4个月他走烂了5双解放鞋,建校用的60吨水泥、6吨钢材、12吨石灰,他一人就背了20多吨,跋涉了2000多公里的山路。

传说中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苍,而刘恩和的精神感动了全校师生和父老乡亲,全村200多人参加了义务劳动。60多岁的老汉田维清说:?校长累成这样不歇脚是为了啥?为给子孙造福1?

1997年8月底,442平方米、拥有8个教室的两层教学楼屹立在茨坝村齐家山脚下,孩子们坐进了崭新的教室。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刘恩和常说:?作为教师对学生,应当象父母对子女一样。?

有一次,学生汪国安淋巴发炎,刘恩和硬是背着他跑了十几里的山路为他看病,替他交药费、找医生。回来的山路上,汪国安满眼泪水地对他说:?刘老师,

你比我的爸爸还亲哩!长这么大,我爸也没

这样背过我。?

山区农民生活窘迫,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刘恩和每年都要挤出一两个月的工资为困难学生垫付学费。后坪乡一位曾是刘恩和学生的年轻教师动情地说:?这26年来,刘老师在后坪、石界、茨坝3所小学,用他微薄的工资先后为400多个学生垫交学费1万多元,80多名面临失学的孩于在他的资助下考上了大中专院校;凡是他教过书的乡村没有人不敬重他。

实际上,刘恩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1998年,刘恩和的女儿考入思南师范学校,家中一时凑不齐学费,只得贷款送女儿上学。

刘恩和当乡村教师多年,大量精力都是用在琢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尽可能让每个山里的娃都成才上了。

1977年,在石界小学初中部担任骨干教师的刘恩和,一人担起了初中一年级数、理、化三门课的教学任务。由于从未教过初中课程,有些问题他分析不透,他就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跋涉20多公里,来回8个多小时赶到塘坝中学向有关教师请教。

有一段时间,刘恩和发现不少村民因贫穷不愿让孩子继续上学,急得直挠头。为了提高入学率,他主持制定了教师跟班、包班制,包班教师必须从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指导学生,决不让斗孩子因为贫穷而失学;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入学奖、巩固奖和教学质量奖。刘恩和欣慰地说:"现在入学率已达100%!?

教学>家庭

在刘恩和的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教学工作。

1982年,33岁的刘恩和终于成家了。第二年,妻子临产前,母亲干叮咛万嘱咐:?山里接生条件差,到时你可得早点回来。?他点点头,可一转身又扎进工作中。当他上完课赶回家时,女儿已经生下来了。但由于医疗条件差,妻子难产,以致小孩头一天生下来,胎盘第二天才脱落,妻子整整在木凳上蹲了20多个小时。他刚踏进房门,妻子便伤心地大哭起来。

面对刚刚降生的女儿,望着妻子产后虚弱的身体,刘恩和心里深深的歉疚油然而生。可是就在1988年5月,儿子降生时,因不想耽误学生的课,刘恩和还是没能守在妻于身边。对此,善良的老母亲都在一旁不依不饶,哭着骂道:?生女儿不回,生儿子不回来,恐怕哪天你老娘死了,你也不会回来啊!?

刘恩和的母亲在讲这句话时,大概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临终前真的没能见上儿子一面。1992年9月12日,重病卧床的母亲深知自己年寿已高,托人带信到学校让刘恩和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见她。9月14日,家里又派人来催他马上回去,说母亲病危。可是他仍然坚持上完全天的课才往回赶,想不到晚了一步。老人弥留之际,一遍又一遍地呼唤:?恩和,恩和……?这位刚强的土家汉子不禁长跪不起,嚎陶大哭。刘恩和一心扑在教学上,不少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可他自己清楚,要改变山村落后的面貌离不开教育啊!

清贫的?黄金干部?

当了20多年的教师,刘恩和还是一贫如洗,过着简朴的生活。多少年了,刘恩和总是用金黄色的玉米面掺土豆、红薯、南瓜打发日子,大家都戏称他为?黄金干部?。

刘恩和宁愿自己过苦日子,也要省下钱资助学生;视教书如命,爱生如子;为了教学甚至不惜牺牲亲情……有人对这些行为不理解。但是当你了解到他的过去、他的幼年,你不仅能理解,而且会对他越发敬重。

刘恩和出生于1949年。10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拉扯着他们兄弟三人。那个年代粮食不够吃,兄弟三人不得不经常去山里采野果、挖野菜,以填饱肚子。一直到13岁,他才跨进茨坝小学就读一年级。负责报名的田井银老师被面前这位年龄最大、面如菜色、下身仅穿一条破旧的短裤的孩于惊呆了,随后将自己一条半新的裤子送给刘恩和,并对他说:?好好读书,将来多作点贡献。?这句话后来成为刘

恩和一辈子的座右铭。

1974年,刘恩和被推荐到思南师范学校读书。去学校报到的那一天,他穿的是一身破旧的衣服,脚下是一双草鞋。一位叫陈朝武的同学俏俏给他一条裤子,班主任谢绍碧送给他一件棉衣。20多年过去了,当年老师、同学帮助他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令他终身难忘。

从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刘恩和就暗暗立下誓言: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一辈子教书育人。

一代人和两代人的故事

——吉林省永吉县头道川小学折麻背耕读点教师林占春

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在那群山之中,有一个非常偏僻的村落叫?折麻背?,通往那儿的荒芜小路婉蜒曲折。折麻背村很小,十几户人家,五六十口人。因为很多人到山外面闯世界去了,这里的耕读点也似乎更安静了:两间瓦屋青舍,木栅栏围着一方小院,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味道。林占春带着他的7个学生在这小院里读书,种花养草,亦耕亦读,别有一番韵味。

44岁的林占春,脸上明显地留下了岁月的沧桑,却流露着安详、闲适的微笑。他说:?现在学校多好,多舒心。这些孩子也好,文明,这是家长的素质好了。?看他那恬谈惬意的神情,似乎20多年的苦辣酸甜,都随着晚风消散了。

这一天他扛起一座山

1964年,7岁的林占春随父母从老家长春双阳区—个叫?吊水壶?的地方搬迁到折麻背。折麻背是吉林省永吉县黄榆乡头道川村的一个小队。那时的折麻背有20几户人家,没有一个文化人、连记工分的也找不到。那年月,折麻背人迹罕至,南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黑幽幽的,野兽成群结队从山前经过,晚上常听见狼嚎。到

20世纪70年代了,这儿的人还很愚昧,女人用红纸擦脸,男人个个目不识丁。

20世纪60年代农村大办教育时,折麻背开始设耕读点,这个耕读点隶属于10公里外的头道川小学管理。林占春就在这个耕读点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在林占春之前,这个教学点先后来过4个教师,都因耕读点清苦寂寞,工作环境太艰苦,对付一阵子就走了。最后一位还出个大笑话:在全乡统考中,4个学生考试成绩加在一起只有8分。

没老师怎么办学!这事急坏了头道川大队书记袁业河。衬里有人提议让正在念初中的林占春回家任教。林占春还差三个月就初中毕业时,袁业河找到他,恳切地说:?小林子,你是屯里唯一的秀才,这一屯子的孩子能不能念书,就全靠你了!你得帮帮咱这屯子啊!要不,这折麻背就完!:?林占春似乎什么都没想,就点头答应了,因为他知道,没有文化给折麻背带来了多少悲哀。林占春清楚记得,这一天是1975年的4月25日,他把这一天看作是他从事教师这个高尚职业的开始。第二天,他就来到折麻背耕读点,从此开始了折麻背耕读点小学民办教师艰苦而漫长的生涯。

饲养所里的学校

林占春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就遇到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生产队饲养所里有一间十多平方米破败不堪的教室,几张破桌椅。这些都可忍受,但没块黑板怎么上课?无奈之下他想出一个高招:抹个水泥黑板!水泥是他自己掏腰包买的,连沙子也是他从10公里外的河滩一次次背回来的。

折麻背耕读点实在太小了,小得常常让人把它忘了。一次开学前,他到10公里外的总校去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总校负责订书的人?呀?的一声,因为他们忘了订了。林占春急得直挠头。

后来他就经常往总校跑,参加各种会,要教学计划,要考试卷子,找复习资料。他在教学上跟全乡进程一样,他们考试,他也考,没有考试卷于,就用复写纸给学生复写。复写纸都是他自己花钱买,有时他就到大学校会计那儿拣人家用过的复写纸。

往总校跑是一件遭罪的事。折麻背离总校头道川10多公里,要翻山越岭。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但到雨季或大雪封山的时候,行路就非常艰难。他常常被滑倒,摔出好远;冬天,遇上大风雪,手和脸都被吹出了裂纹。就这样,他每月至少也要去两次。

林占春这个教学点一直是复式班,学生少时是两个班复式,多时就三个班复式。他一天像拉磨似的跟学生转、也不分时间。一会儿给三年级讲、一会儿给二年级讲,掉过头又给一

年级讲。慢慢地,他总结出一套复式教学的方法:重辅导,轻讲课。他说:?复式教学,一个年级就两三个学生,有时就一个,所以不能像大班级那样讲课、像常规那样讲课。我都是讲一会儿,就让学生自己学,再给另一拨学生讲;不会的,我再单个教,单个辅导。?林占春的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的知识非常扎实,而且成绩整齐,没有这个好,那个差的。

?我那时年轻、成天在饲养所跟学生骨碌啊,学生的成绩很快上去了。1978年会乡第—次统考比赛我们就拿了第二名。?林占春很幸福地回忆道:?那是‘文革’后县里第一次抓教学质量搞的大比赛。比赛后在乡大礼堂颁奖,我得了一个大暖壶,一条大枕巾,乐坏了!?折麻背的老乡也惊喜:?这小林子真行啊!?那年他20岁。打这之后,他的教学点成绩一天比一天好,他也常常在乡里露脸。

苦辣酸甜的教书生涯

看林占春和学生及家长在一起的情景,感觉他们就像是一家人。他说:?现在家长的素质好,过去不行,我管学生,家长还打我。这辈子有苦也有乐。?

刚当老师时,他吃尽苦头,白天在饲养所上课,有牛马、苍蝇加飞虫相伴;晚上回到家,柴油灯下备课、批作业,鼻子被油烟熏得漆黑,洗都洗不净。连着10年,他的眼睛和肺都熏出了毛病。直到1985年,他实在受不住了,就壮着胆子给永吉县的县长写了一封信,县长接信后亲自光顾折麻背,折麻背终于通电了,林占春

高兴啊。

1986年吉林省开始?普九?。林占春一家一家地说服家长送孩子上学,家长不理,尽给他白眼,他不计较。有一年雪特别大,住在岭外的学生过岭困难,林占春就每天早上到岭上把学生背过来,晚上再把他们背过去,坚持了一冬天。苦和累他不怕,可有一件事让林占春伤透了心。班上有个学生就是不爱上学,为了让他上学,林占春花了不知多少心血。一次,他找到这个学生,可这个学生又打又抓,林占春费了好大劲把他背到身上,到教室,其他几个学生。围着他,不让他走。那学生的家长不干了,进来朝着林占春就打。林占春伤心,他哭了,不想干了。

其实,林占春当民办教师25年,工资少得让人难以臵信。别人给他计算过,他当了25年民办教师,工资总和还不到15000元。教学点是一分钱没有的,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他总是自己花钱买。而且每年他都要拿出一笔钱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买书、买本、买笔。妻子有病,祖父年高,孩子上学,如果不是家里还有块地,他的生活是很难维持下去的。他中学的同学在城里干什么的都有,都劝他走。他岳父母家住河西,交通方便,生意好做,也劝他过去。但他看着这些孩子,不忍放弃他们,谢绝了亲朋好友的好意。

林占春也有机会走出大山。刚工作时,他曾两次放弃走出大山的机会,第一次是1976年大队推荐他上大学,他没去;第二年他又放弃了参军。1995年,在民师转正渺茫的情况下,他决定离开了。就在他要动身的早上,班上6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一起涌进屋来,把他围住。李晓才、单文学两个家长曾是他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说:?林老师,我们就信你,这么多年,你吃苦受罪,委屈你了。可你一走,这帮孩子咋办??6个孩子更是你抱腿,他拽手,哭着叫:?林老师别走!林老师别走!?家长在一边也抹眼泪。林占春看着这几个羔羊似的孩

子,一个个抱起来,又放下,放下了,又抱起来。他流着泪,对学生说:?老师逗你们玩儿呢,老师不走了。你们快回去吃饭,一会儿上课去。?从那以后,林占春再没动过离开大山的念头。

1999年,他在当了25年民办教师后,终于转为公办教师了!他在欣慰中有点酸,在酸楚中又有无比的自豪——在25年的民办教师生涯中,他总共教出120名学生,整整两代人!这一年他被评为吉林省师德先进个人。2000年评为吉林市优秀教师。2001年获国家模范教师称号。

情牵梦绕恋库岛

——湖北省阳新县王英乡希望小学教师王月娥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两集电视剧《希望的天空》,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一名小学女教师扎根深山库岛、献身教育事业的感人故事。剧中的主人公王月秀的生活原型便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阳新县王英乡希望小学教师王月娥。

小船风雨

清晨,鄂南山区还在沉睡中,便有一只木船劈开王英水库宁静的湖面。青年女教师王月娥轻快地驾着木船,从一个库岛驶向另一个库岛;将一个个身背书包的小学生接到船上,一路载着欢歌笑语,向建在甫庄岛上的王英乡希望小学驶去。

甫庄岛面积不足10亩,岛上仅有一所希望小学。一名教师和20多名学生,组成一个一至三年级复式教学斑,生活极为单调。1993年暑假前,来岛上的教师耐不住寂寞与清苦,走马灯似地换了5茬。

库岛上的孩子需要读书,没有教师哪行?作为王英乡青年骨干教师的王月娥主动请缨。这年夏天,她毅然踏上小岛,开始了库岛教学生涯。

库区孩子上学,第一是交通问题。24名学生分散居住在周围的7个小岛上,远的水路七八里,近的也有二三里,每天都靠老师用船接送。一年四季,不管是盛夏还是隆冬,王月娥每天清早用船把学生接到学校,中午送回家去,下午再接来学校,晚上再送回家,一天来回四趟,乐此不疲。但王月娥每每担心的是,学校那只使用多年破旧不堪的小木船多处漏水,难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1995年4月8日,是令王月娥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下午,她驾船接学生上学。就在小船驶向甫庄岛时天气突变,湖面上白浪滔天,小船在巨浪中上下颠簸。船上8名学生惊恐不已,失声大哭。?有老师在,不用害怕,快手拉手蹲在舱里!?王月朗一面鼓励学生沉着镇定,一面使尽全身气力划船。经过近一个小时与风浪的生死搏斗,就在小船离岸边还有一二米远时,积水满舱的小船开始渐渐下沉。在这干钧一发之际,王月娥毫不扰豫地跳进水里,使劲用身体推船,一步,二步,三步,小船终于靠岸,学生安全脱险了。精疲力竭的王月娥却因过度紧张、体力不支而晕倒在地。

要是有了条新船该多好!这,成了王月俄梦寐以求的夙愿。可买条新船需要1000多元钱。对于年薪只有360元的王月娥来说,只能望水兴叹。

1995年9月,王月娥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希望工程园丁奖。她听说奖品是一辆山地自行车,赶忙给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写了一封信:?学校急需购臵一条接送学生的木船。希望把奖给我的那辆自行车卖掉换成钱,为买新船凑个份。?

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同志被深深地感动了,破例决定,自行车照奖,另向王月娥所在的王英乡希望小学捐款1000元。

最终王月娥还是将自行车变卖了430元钱,加上捐款,为学校买回一条新船。

爱生心血

王月娥的丈夫在外打工,她将孩子交给婆婆照管,自己把家安在库岛上,和学生朝夕相处,既当教员,又当生活保育员。

库岛上,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中午一般不回家。王月娥的家就成了学生的公共食堂,她也成了义务炊事员。学生有的带点米,有的带点剩饭或红薯当午餐。王月娥便用自家的米做好热腾腾的新鲜饭让学生吃;自己啃红薯或吃学生带的剩饭。她还在岛上种菜,免费供学生食用。

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王英乡,是省级贫困乡之一。由库岛组成的石林村又是全乡最贫困的山村。村民们不仅交不起孩子的学杂费,连书本费也没有。

学生尹景芳的父亲病逝,家里全靠母亲撑着。秋季开学了,尹景芳没来上学。王月娥驾船登门走访,只见她家房屋破烂,大人小孩衣衫槛楼。

?景芳报名的费用,我来付!?王月娥一口答应下来。

可第二天,尹景芳还是没来上学。王月娥再次家访。尹景芳的妈妈过意不去地说:?王老师,家里实在需要景劳当帮手干活啊I?王月娥反复向这位山村妇女讲解送子女读书的义务,开导她克服困难。接着,王月娥再一次来到尹景芳家,接她上学。尹景芳的妈妈深有感慨地说:?王老师,你这样关心我的孩子,即使我家里困难再大,也不能让孩子成文盲。?王月娥关爱着库区每一个家境贫困的孩子。自她上岛任教以来,附近库岛上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连年达到100%,无一学生辍学流失。

助学甘苦

作为一名民办教师,王月娥的工资收入极其微薄。多年来,她没买过一件新衣,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可她却不遗余力地资助贫困学生。库岛上先后有62个贫困生在她的资助下完成了义务教育。她用于助贫的钱多达1.4万余元。

1997年暑假,王月娥安顿好自己的小孩,就冒着盛夏酷暑,只身踏上了去黄石市打工的旅途。

辗转于人生地不熟的黄石市街头,见贴有?餐馆急招女服务员?的招聘广告,王月娥就前去应聘。哪知,餐馆老板见她穿着破旧、土里土气,连连摇头。6天时间里,她一连找了48家餐馆,均遭拒绝。随身带的37元生活费所剩无几,连回家的路费也不够了。一天下午,她走到一个单位车棚旁,又饿又累,坐下小憩,不知不觉睡着了。

下班时,一位好心的女干部发现了王月俄。得知了她的情况后,这位女干部深为感动,便介绍她到冶钢实业有限公司做家教。一个月时间,王月娥挣了400元。临走时,该公司职工又捐助了一些钱和学习用品。回校后,王月娥用这些钱为一些学生交清了学杂费,并将冶钢职工捐赠的学习用品一一分发给学生。

为资助学生读书,王月娥连续4年利用暑假外出打工,先后做过家教,当过保姆,干过勤杂工。

人生追求

王月娥走上从教之路,有着比库区孩子求学更为艰辛的经历。生长于山区的王月娥,祖辈父辈都是文盲。她是靠一边劳动,一边上学读完小学、初中、高中的。她曾暗暗立下心愿:长大后当教师,让库区的孩子都念上书。

1983年3月,王月娥当民办教师的丈夫见一年仅260元的工资,无法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决意外出打工。王月娥毅然拿起爱人的教本,走上讲台。

没过多久,在一次护送学生回家途中,天下大雨,山陡路滑,怀孕几个月的王月娥不慎从山坡上摔下来,全家盼望已久的孩子流产了。婆婆公公说什么也不让她再当教师,丈夫回家后一气之下,将她的课本、教案全扔进了水库。待婆婆公公、丈夫息怒之后,她拉着丈夫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我和家里人一样,何尝不想有个孩子?可这今后还有机会,但我们不能只为了自家的利益,而不顾岛上20几个孩子啊!?全家人被她的真情感动了,不再说什么。3

天后,她又走进了课堂。

艰苦的条件,清贫的生活,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了王月娥的身体健康,她患有严重的咽喉炎、风湿病、低血糖等疾病,曾几次晕倒在讲台上。1999年5月4日,她出席?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表彰会,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左肋骨撞断了两根,住院治疗一个月,还未痊愈,她就提前出院回到了学校。

1997年7月,王月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她转为公办教师,月工资提高到600多元。虽然荣誉多了,待遇提高了,可她仍保持着普通教师的本色,一如既注地为库区孩子们奉献着青春和年华。

德艺双馨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教师游彩云

游彩云,娃娃脸上永远是一副孩子般的笑容,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百灵鸟般的嗓音,仿佛注定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而生。名如其人,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天空里,她就是一朵绚丽无比的彩云。

33岁的游彩云,已获得许多荣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特等奖)、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州市教育新秀、天河区十大杰出青年------

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日臻完善

?上游老师的课,就像做游戏一样,一点负担也没有。?

?游老师上课总能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都好喜欢上她的课。?

广州市体育东路小学的一群学生围着记者,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的感想。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语中,流露出对这位语文老师由衷的喜爱和敬佩。

教学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游彩云的语文课,生动活泼,声情并茂,赏心悦目,令人陶醉。学生们说,上游老师的语文课是他们每天最盼望的事情。

小时候,游彩云就向往教师这个美好的职业。初中毕业时,她凭着?广州市三好学生?的实力被推荐到广州师范学校。在学期间,她如饥似渴地学习,苦练基本功。1989年师范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做了?孩子王?。这些年来,她对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就如彩云追月,永不停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空间不断变大,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现。作为引导孩子成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教学上升到艺术的层次更非易事。游彩云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辛勤付出的日日夜夜:对一名教师来说,教学的基本功特别重要,她就苦练书法、绘画、朗读。成名之后,她的公开课越上越多,但她从来没有敷衍过关,每次都是认真做好备课、制作教具、试教、修改教案的工作,就连一段朗读、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反复揣摩、反复练习。她常常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讲课的表演和动作。一个表情不好,重来;一个动作不行,再做;直到满意为止。

游彩云不仅在课堂上赢得了学生们的心,许多专家、同行也为她的课陶醉不已,赞叹不绝。她在区、市、省、乃至全国的教学会议上进行公开试验教学,并屡屡获奖。在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中,她的《瀑布》一课获得了全国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不同风格、不同流派阅读观摩课优胜奖;在深圳上《麻雀》一课,获?全国十佳青年教师?的称号:她上的《大海的歌》受到原国家教委领导及教学专家斯霞的交口称赞;在澳门上的《小猴子下山》反响热烈,《澳门日报》、《华侨日报》多次作了报道,并给予充分肯定。

教育是一门科学,探索、攀登不息

在游彩云的思想中,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在课堂艺术上下工夫,还要善于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使之不断升华,达到理论的高度;并且要能够对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从大量的现象中探索规律。这样的教师,才是符合时代的需要、有所作为的教师。?抱着这种信念,从教以来,游彩云一直潜心科研,不断攀登。

1999年暑假,游彩云参加了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级研修斑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她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升。2000年1月,她开始主持开展?情境、主动、交互、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这个课题充分地反映了她的教学思想,即以情境的创设为手段,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形式,以

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为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她探索出的这条情境教学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新路,已取得巨大成功。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游彩云设计的网络课《荷花》是她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并结合?情境、主动、交互、发展?教学模式的一个范例。该网络课采用专题网站的形式,以荷花为主题,取名为?荷花小站?,分别由?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

花论坛?等六部分组成。在上课的时候,游彩云先是指导学生阅读,然后配以音乐,让学生一边欣赏?荷花图展?里的荷花图片,一边展开想象,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把荷花的美描绘出来。?游老师真是太神奇了,好像真的把我们带到一个巨大的荷花池,我们能看到各种美丽的荷花,闻到荷花的清香。?她的学生如是说。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谢幼如教授更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是语文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整节课下来,有美的享受。?这堂网络教学课作为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培训班的现场研究课,得到全国有关专家的赞赏和好评,将被制作成光盘,向全国推广。

在制作网络课件的过程中,游彩云引导学生们参与收集素材,并通过论坛的形式,让学生们自由地发表看法。她认为,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网络能力得到提高。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平时上课的时

候,她也会布臵一些需要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才能完成的作业,打印出来或以软盘甚至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交。无形之中,孩子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她是我们的第二个妈妈?

游彩云教学科研成果卓著,班主任工作也非常出色。拿校长莫小蓓的话来说,?她是一个综合素质非常好的教师,业务拔尖、爱生如子,为人谦恭、平和、公正。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她以德修身,率先垂范,在她的影响下,学校里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从1989年任教至今,每接手一个班,游彩云总是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摸清他们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关爱他们。她曾教过的学生小梁,脾气大,爱打架,常常不交作业。接班后,游彩云经常找他谈心,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与家长密切配合,争取其他同学的帮助,从引导小梁参加一些健康的活动入手,有计划地对他进行帮教,然后在课堂上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及时表扬。渐渐地,小梁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毕业后顺利地升入了中学。现在,小梁还常回校探望这位热心、真诚帮助过他的好老师。

对于近年来暴露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游彩云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班上有个姓林的女孩,平时与同学们的交往不是很好,今年父亲又不幸去世,更使她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游彩云得知这个消息后,不断地与她谈心,并利用她对作文比较感兴趣这个特点,鼓励她写一些回亿父爱的文章,转移她的注意力;同时,

鼓励她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让她融入到集体中去。在大家的关爱下,这位女孩心中的阴影慢慢散去,她告诉游老师:?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

一位教师好与不好,她的学生恐怕是最有发言权的了。记者在与游彩云任教的三年级(2)班的孩子们座谈时,不等记者发问,小家伙们就争先恐后地说起他们敬爱的游老师了。?游

老师和我们心灵相通??游老师最了解我??游老师的眼睛会说话??什么不开心的事,游老师都能帮我们化解?……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七嘴八舌讲个不停,表达不尽的都是对游老师的热爱之情。孩子们说如果有一天游老师真的不教他们了,那全班同学都会放声痛哭的。一位小女孩的话代表了全班同学的心声——?她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妈妈?。

铸造名师风采

——江苏省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薛法根

1990年秋,位于苏南著名丝绸之乡吴江盛泽镇的吴江第二实验小学,拉开了江苏省重点课题?以丝绸文化为背景,提高小城镇儿童素质?综合实验的序幕。在课题开题暨江浙沪两省一市小学整体改革会议上,学校充分信任地安排仅有两年教龄的年轻语文教师薛法根,为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同行上了一堂现场作文写作公开课。

薛法根领着学生参观镇中心广场?三个织女?的雕像,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写出现场作文。由于准备不充分且缺乏教学经验,当他按部就班实施方案时,平时聪明伶俐的学生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不知所措。薛法根懵了,只得像一个拙劣的导演自导自演,草草收场。这节课被专家、同行定性为?非常失败?。年仅22岁的薛法根涨红了脸,一连几个晚上,都难过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农家出身的孩子,天生有一股韧劲。薛法根没有被这个挫折击倒,在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中,他逐渐振作起来。他认识到,教学非一日之功,也非简单的形式和内容所能体现,要探索改革,自己急需的是汲取营养,增加?底气?。正是这节?非常失败?的课,?迫使?薛法根踏上了教育科研的历程。

从此,在薛法根的日历上,休闲娱乐的星期天、节假日消失了。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时钟,分秒不停地学习着、工作着。备课、上课、辅导、指导教研工作、组织科研活动、外出上课讲座……每天下班铃响过许久,他还在学校伏案疾书,还在与学生促膝谈心;每当夜深人静,他常常还在挑灯夜战。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痴情,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薛法根完成了苏州大学中文系本科进修课程,学习

了陶行知、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钻研了斯霞、李吉林、丁有宽、贾志敏等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的教学经验,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使身高l米77的他,体重竞不足55公斤!

薛法根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他拜吴立岗等专家为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理论;他观摩庄杏珍、贾志敏等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揣摩他们的教法;他到各地参观听课,博采众长;他吸取同行们在教学中的点滴新颖设计;他更把一堂堂公开课当成自己练兵的机会。短短几年中,他先后在省、市各级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课

100多节次,听课者十多万人。他从当初?拙劣的导演?变成为广受欢迎的?常胜将军?。

汗水换来了成功与荣誉。1995年,薛法根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体者;1996年获得苏州市?十杰?教师称号;1998年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1999年被评选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的殊荣。

?一分钟掌声?效应

1993年,薛法根领衔的?课堂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双轨运行作文教学研究,进入了第三年。这一年,他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并担任班主任。一个叫张庄的小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学生有明显的厌学情绪,语文成绩只有30多分,父母做生意忙,无暇过问他的学习,偶尔打一顿了事,孩子有时干脆逃学。一天早晨,张庄蔫蔫地来到班上,母亲跟在身后,手里拿着一根绣花针,原来是刺着孩子的屁股,把他赶到学校的。薛法根震惊了。?课外循环日记?五人一组轮流写,谁都不愿要张庄。薛法根加入了他这一组,成为?第六人?。一次,薛法根外出,周末匆匆赶回查看日记,张庄在日记中写道:?薛老师不在学校的时候,我就像一朵插在花瓶里的花——没有根了。?星期一,薛法根把这个精彩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猜是哪位同学写的,同学们报的都是优秀学生的名字。薛法根说出了张庄的名字,并提议全班同学给他?一分钟掌声?。这一分钟掌声给了张庄极大的震撼,到小学毕业时,他已经转变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优秀毕业生,语文成绩达到了94分。

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薛法根加强了对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研究,并始终贯穿在他的系列教育科研课题之中。1988年至1990年,他在中年级实验班开展了?视听训练?实验研究,以阅读带视听,以视听促读写,取得显著成效;1991年至1994年,他进行了?课堂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研究论文两次获江苏省一等奖;1994年至1995年,他进行了?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研究,在阅读教学中成功运用了?三激?训练策略,研究论文两次获江苏省一等奖;1996年至1999年,他确定了?顺应儿童语言心理,构建作文训练序列?课题,列项为苏州市?九五?课题,研究论文获江苏省二等奖、苏州市一等

奖;1999年至今,确立了?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初步探索了五种阅读教学新课型,研究论文获江苏省一等奖。

薛法根在语文教学改革领域的探索,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9年1月,《人民教育》开碎?新星舞台?专栏,第一个介绍的就是薛法根,称他以其?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和语文教学要?三着力?(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力于语文实践活动,着重于语言的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赢得了全国小学语文界

的广泛好评。

扎根在希望的沃土

随着知名度的上升,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绣球?纷纷抛向薛法根。他爱人家住在苏州新区,岳父替他报了一所国际学校的名,当他以第一名被录用时,薛法根称病推辞了。还有许多学校以各种?优惠?政策前来接洽,他都不为所动。他说:?二附小虽然地处乡镇,但这里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沃土,是我展示价值和才干的舞台,在我的心里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我无怨无悔。?

在薛法根身上,始终洋溢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2000年,薛法根的父亲因患白血病住院治疗,当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的当晚,他在长春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正在准备第二天公开课的教案。他打电话委托校长钟金泉代为探视,坚持上完课后才匆匆赶

回。2001年冬天,当医院又一次发出病危通知书的时候,他正在替一名生病的教师顶班上课,近在咫尺的他也坚持把课上完。从此他穿梭在医院和学校之间,直到慈父去世也没有耽误一节课,而慈父一句也没有责怪儿子。

1999年,薛法根入选教育部特级教师讲师团,赴山东进行公开讲学。几年来,薛法根数十次应邀到山东、浙江等地上课讲学,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的课清新自然,朴实有方,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迷上了他的语文课,也赢得了无数老师的交口称赞。他也把每次讲学当作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注意收集积累和交流,得到很大收

获。

在承担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薛法根承担了繁重的教育管理工作,历任教科室副主任、主任,副校长。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领导,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养青年讲师。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带领学校第一批科研?志愿兵?创办了青年教师理论夜校,利用每周三晚上的休息时间,与青年教师们

一起学理论、研课题、写论文。大家互相启发,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时地闪现,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如今,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己成为江苏省知名的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是学校给我机遇,是勤奋使我进取,是科研促我成才。?34岁的薛法根很少向人谈及自己的成绩,却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进行回顾总结。他说:?作为一名教师,懂得了要培育一代新人、懂得了如何去培育他们,就一下子觉得自己站高了。这站得高不仅是指对教育、教学的见识高了,而且对自己工作意义的认识也高了。这样,自己对工作的名和利也就觉得很淡很淡,觉得自己在做想做的事,自己愿意为自己做的事付出,苦点累点也觉得心甘情愿。?

教好孩子是我的职责

——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东风村校教师刘芳平

在长江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云阳县,在澎溪河与长江交汇的双江镇的大山深处,坐落着一所东风村校,从这个不起眼的村校里走出了一位全国模范教师刘芳平。他扎根山区16载,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一片赤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山村孩子们的心田,为孩子们点燃了希望之火、智慧之光。

我的根就扎在这里

刘芳平1986年从云阳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该县人和乡民河村校任教,3年后,他服从组织安排,调到了不通公路、交通不便的双江镇东风村校任教。当时的东风村校是解放前留下来的邬家祠堂改建的,瓦房又矮又黑,墙壁断裂破落,热不透风、冷不避雨,校园面积狭小,教室里的课桌凳破损不堪,用水要到一里之外去挑。办学条件艰苦,教师在这里不安心,纷纷要求调走。刘芳平来了以后,学校对这位师范?科班?毕业的青年寄予了很大希望。

刘芳平刚到东风村校,学校就将六年级毕业班的数学课和班主任工作交给他。为了不辜负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期望,他首先召开了家长会,对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承诺:?我是大山的儿子;我的老家就在东风村毗邻的石云村。从现在起,我的根就扎在这里,不干出点名堂,不把孩子们教好,就愧对父老乡亲,就对不住党给我的这份工作。?

为了这一承诺,他从了解每一位学生和家长人手,进行了大量的家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家,详细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孩子读书的支持度等。尽管早出晚归的奔波累得他腰酸腿疼,脚上起了血泡,可他却对自己的家访感到心满意足。学生亲了,课堂活了,家长送孩子读书的劲足了,他如一块磁石紧紧吸引着孩子们的心。

为了自己的承诺,他牺牲了不少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专门去民德中心校和邻近的学校向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请教。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自己教书育人水平,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始终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教学效果为人称道,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听了他的公开课后动情地说:?刘老师,你的课上得真好,我们这些丢了好多年书包的大人都听得起劲,孩子们就甭提了。?为了这一承诺,他放弃了许多次调到中心校或更好学校的机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的汗水浇灌了茁壮的幼苗,换取了丰硕的成果。当年他接手的第一个毕业班,小学毕业升学考试的数学成绩名列学区第一,有5名学生考上了重点中学。东风村校有了刘芳平和他带动起来的爱岗敬业的教师,学校逐渐红火起来,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学生不断回流,邻村的学生也慕名而来,由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人。

为山里娃多付出点爱心

刘芳平关心学生、爱生如子的感人事迹令人称道,他深有感触地对本校的教师们说:?山里娃并不笨,他们纯朴可爱,非常听话,容易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为师的多付出点爱心,热情地拉一把,这些孩子的前程不可估量。?

1996年初秋的一个下午,学生邬浩没来上课。一向勤学守纪的孩子怎么不到学校?刘芳平十分纳闷。放了学,刘芳平不顾暴风雨的肆虐,急忙往邬浩家赶。邬浩家住石云村,山路崎岖艰险。刘芳平一手撑住雨伞,一手抓住路旁的茅草或树枝,费力地爬坡上坎。当朦胧的夜色覆盖小山村的时候,刘芳平像落汤鸡一样地出现在邬浩家门口。

经过一番谈话才知道,原来邬洁的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昂贵的医药费让他家债台高筑。时下农活正紧,家务繁重,邬浩的父亲支撑不住家庭的重荷,被迫让孩子留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照顾病重的妈妈。看到此情此景,刘芳平的眼角湿润了,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要让孩子读书,家庭的困难由学校和家里共同想办法克服。邬浩的父亲、母亲被刘芳平的一片赤诚深深打动了。离开邬浩的家时,刘芳平把积攒已久的200元钱交给了邬浩的父亲,主动提出让邬浩住校,与自己同吃同住。在刘芳平的照顾下,邬浩的学习成绩一路领先,毕业时,以班里第一名,学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

十多年来,刘芳平每年总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几百元钱给贫困学生缴书杂费、购买文具资料,给生病学生看病拿药,常常把远离学校的学生留在学校住读,淘米蒸饭,洗衣盖被,问寒问暖。妻子和亲朋好友都说他傻,可他却谈然一笑,风趣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小时候也受过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怎能吃水忘了挖井人呢??

让山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受同样的教育

刘芳平深知教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对大山里的孩子将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想方设法,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说:?要使山村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受相同的教育,使他们在上中学、上大学,甚至工作时不落伍,在小学时就要打好基础。?

1994年,刘芳平担任学校主任教师,成为了村校负责人后,他积极筹划改建校园。刘芳平从小事抓起,件件落实。1995年,他说服父母将农村自家屋前房后的大树砍掉运到学校,同时动员学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木料出木料,整修门窗墙壁,翻捡屋瓦椽檩,改换破损桌凳。新修厕所……

考虑到东风村校的长足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决定新征土地重建教学楼,但这样必须迁走一农户。农户搬迁的任务落在了刘芳平的身上,他两次前去动员都碰了一鼻子灰。他不气馁,三番五次前去拜访,与农户交心换心,终于说服了他们。

建校开始。刘芳平一心扑在了教学楼修建中。建设期间,刘芳平腾出自己的寝室作了材料保管室,自己主动睡办公室,有时遇到来客,还和炊事员一起搭铺。夏日酷暑,为了加快工期,在新学期里让师生搬进新教学楼,他和工人一样挑、抬、背、扛,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疼,有时还顾不上吃饭、睡觉。为了节省开支,外出购买材料,联系施工人员,他总是骑着自己的摩托车跑进跑出,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了刘芳平这样勤劳苦干的领头人,工人们干劲十足,教师们热火朝天,短短两个月,师生就搬进了新楼。 1997年到2001年,刘芳平又多方筹措资金,陆续改建了厕所、新修了围墙,添臵了教育仪器设备,硬化了道路球场,开设了计算机教学课程,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今的东风村校,是孩子们的乐园、花园,谁进了这个学校,都会称赞一番。这些赞扬声的背后,有着刘芳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校如家的崇高品质。他不仅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用来为建校作贡献,同时还动员妻子将做小买卖的钱拿来买摩托车,为学校办事,取书、取文件资料,代老师们领工资,里里外外,跑进跑出,油料钱、修车费他从没在学校报销过一分钱。如今摩托车跑烂了两辆,现在用的已是第三辆,购买摩托车花去了1万多元。

刘芳平治学严谨,不断进取,他率领本校中青年教师14人参加了第二学历培训;他言传身教,坚持原则,不让校园有纸屑、烟头和垃圾;他毫不利己,总是心系他人,连续两年将晋级的机会让给了年老的教师……云阳县教委主任万先术、副主任雷明清和刘芳平的同事等一提起这些就滔滔不绝。

有人说,刘芳平清贫,但他却认为自己很富有,因为,他给东风村人建了一所好学校,他拥有一个致力于育人、改革、争优的教师群体,他拥有无数从山村飞出的?金凤凰?。

扎根高原甘愿奉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一小学校长林风秋

执著追求,方显人生价值

1978年,林风秋踏进小学的校门,走进孩子们中间。一进校,她就接手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看着活泼可爱的孩于,望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的心被打动了!她暗下决心,要当一名好老师。

然而,困难随之而来,首先是语言不通,难以交流;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加之自己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又不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有段时间,林凤秋几乎对自己失去信心。校领导得知她的想法后,安排她听老教师上语文和数学课。通过学习、观察,虚心请教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经验,一段时间后,林风秋渐渐对教学工作产生了感情。1982年,她带的第一个毕业班的数学考试,取得了全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5年的教师生活,让林凤秋深深体味到教好自己的学生、当好一名合格教师的真谛,那就是信心、决心、爱心和坚韧不拔的耐力。这为她今后的奋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次家访中,学生达娃的父母对林凤秋关心自己孩子十分感动,热情地专门为老师煮了一碗藏族百姓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人参果粥,非让老师吃了再走。在交换意见中,当林风秋了解到达娃的父母因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去理发时,就自己掏钱托人从内地买来一套理发工具,为全班男孩子理发,直到小学毕业。在她的精心呵护和施教下,孩子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上取得很大进步,师生之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1984年,林风秋参加西藏首批成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藏民族学院深造。回校后,林风秋用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钻研新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学校?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研究。她带领课题组的老师在课余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查阅资料,展开了学情调查,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她完成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有一次,林风秋读了几篇六年级学生写的?和老师说说心里话?的日记,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孩子们作业负担如此沉重,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办?她结合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西藏教学实际,撰写文章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在教学中,她特别注意教学

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担任藏族双语班数学课教学时,她除针对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之外,还自制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对后进生,她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对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她从简单人手,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苯,能行。在教学手段上,她尽量采用现代化手段。她说,西藏的孩子本来就知识面较窄,要想把课上好,就要减少抽象、难懂的东西,增加直观、形象的内容,就要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忙;在教育活动中,她提倡少说教,多做事,尤其是要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人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林凤秋的倡导下,西藏第一支由16名藏族学生组成的少儿摄影队成立了。从摄影知识到摄影技巧,从冲胶卷到野外实拍,她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年暑假,她都带孩子们到农牧区、藏北高原去拍摄,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她的学生阿丹、格珍等的作品参加国际、国内摄影作品展并获奖。林风秋自己也多次获得全国少儿

摄影优秀指导老师奖、园丁奖。

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给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层次徘徊。为解决这一问题,1988年走上副校长岗位的林风秋,协助校长抓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如在学校实施青年教师

?246?培养目标,即两年适应,四年成熟,六年成为骨干;建立传、帮、带、跟、学制度,互相听课制度等。立足校内举办教材教法讲座和教育学、心理学辅导,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和校际间教学交流活动,每年寒假都派教师到内地学校参观学习。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青年教师队伍成长很快,学校的管理质量、办学水平赢得了社会的广泛信誉。

由于工作出色,1997年,拉萨市教体委决定调林风秋去拉萨市第一小学当校长。市第一小学是拉萨办学历史最长、社会知名度很高的学校,但由于办学观念滞后,管理方法陈旧,学校缺乏凝聚力;师资队伍严重老化,教师靠老本吃饭现象突出;教师学历合格率整体偏低,教学方法、手段死板,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学校的发展。面对这么一所学校,林凤秋大胆提出在学校进行内部体制改革的设想。在实施过程中,她把?一校两制?作为突破口,首先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中统一思想认识,然后在全校教职工中提出要求,把学校藏汉教研组分设改为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设臵,将藏、汉族班课程表分别编排改为全校统一编排,藏、汉族教师搭配编班,实行坐班制度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强了各民族教师之间的团结,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赢得全校教师的拥护。她在全校实行全民聘任制度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制度,使全校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经过三年调整,学校分流教师3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由79%提高到96.2%。学校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47岁降到39.5岁,学历合格率由58%提高到91%。

教研教改,强化教学质量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培养出专家型的校长和科研型的教师。林凤秋是这么想的,也是脚踏实地带领教师们这么干的。1991年,拉萨市请全国尝试教学法专家邱学华教授赴藏讲学。新的教学方法,给西藏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极大震动。学校抓住这一机遇开始教改实

验,林风秋亲自主持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的实验工作。

经过几年实践,新教法使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随之,汉语文、藏语文、双语教学班尝试教学法实验又大张旗鼓搞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林凤秋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素质为主线,创一流学校,育新型人才?的总体思路。这一思路,一是促成了学校与北京市康乐里小学建立手

拉手关系,为教师确定了一个人才培训基地,借助这些?外力?带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发和观念的转变。二是建立教学研究室,专门管理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和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三是在全校经常进行教学大比武和上公开课活动,使全校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带的好风气。

在学生教育上,林风秋着力改变过去?以绩求存,以学求立?的旧教育模式,逐步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以质求存,以能求立?的新教育模式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过程科研

化,把教师的?教?变为?导?,通过?导?使学生?悟?出理来。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全校130名教师人人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热情调动起来了。学校坚持每年从内地请专家讲学,指导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近几年来,学校每年都有自己的校级科研课题,还申报了市级、自治区级科研课题。拉萨市第一小学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走在全区的前列。这一切都倾注了林风秋无尽的心血,离不开她的辛勤耕耘。

做最好最好的老师

——河北省任丘市实验小学教师邓大翠

从小立志做一名优秀教师

35年前,波光潋滟——白洋淀边的千里堤上,一位小女孩拉着老师的手,仰着稚气的脸说:?老师,我也想当老师。?老师俯下身,深情地在女孩仰起的额上轻轻地一吻,自是给了她一个赞许。于是,小女孩对着浩淼的白洋淀暗暗地许下了一个终生愿望:?白洋淀作证,我长大了一定做一个最好最好的老师。?

那个对着淀水许愿的女孩叫邓大翠。1976年底,17岁的邓大翠高中毕业。村支书来了,就像当年老师那样拉着她的手说:?大翠,你是咱衬里文化最高的人,你来村小当老师吧!?邓大翠欣然接受了村支书的邀请,成为任丘市后赵村的一名小学教师。从那时起,?做最好最好的老师?就成为邓大翠终生的追求。

1998年邓大翠调离后赵衬,如今已十几年过去了,但有心的村民们不难发现,凡是跟着邓大翠上过学的,如今都成为这个小村庄最有出息的年轻人:关树贤大学毕业提任中国银行任斤市分行会计科科长、团支部书记,在系统内业务技能比赛等活动中每次都是第一;葛东青初中毕业后学了缝纫裁剪,心灵手巧,活做的仔细,十里八村都认他的活;葛国华初中毕业后在电信局打工,因为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又强,被破格提拔为任丘市比辛庄镇电信局局长;就连李大社,都成为?土工程师?。

李大社进入校门时,全村几乎所有的人对他的能否长大成人都持否定态度,天生罗锅,连脖子都歪,还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走路时两条腿哆哩哆嗦,智力明显低下。可邓大翠却特别喜欢他,下课了,孩子们都跑着去厕所,她提出要求:?厕所,要先让大社进。?孩子们抢着到大水缸边喝水,她规定?先让大社舀水喝。?别人能数到100了,李大社连10都数不到,邓大翠常常在树荫下伸着10个指头,让他数,数到了5,邓大翠说?你真聪明,再努力?。数到了10,邓大翠轻轻地吻他一下额头?你真是个不断努力的好孩子,上课时,你能回答老师的提问吗??,李大社坚定地说:?能!?。再上课,李大社真的举手了。期中考试,大社由倒数第一上升到了倒数第5,邓大翠发给他一朵亲手制作的小红花。?下次你能考倒数第6

外科医生演讲稿: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外科医生演讲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恭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伙儿好! 我是外科的刘双,首先谢谢医院组织活动,给我们年轻职工搭建了一具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舞台。我演说的题目是《生命别息奋斗别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别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说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别息,即使颠沛流离,也别屈别挠;假如你是君子,肚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别能承载。西苑医院有悠久的历史,源于1945年的教会诊所,7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代又一代西苑人艰难奋斗,拼搏创新,才有今天的西苑。 "幸福基本上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算是一种幸福。""每个少年都应该珍惜那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少年人应当把自己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动力,刻苦学习、勇于钻研、开拓创新,要时间保持一股闯劲。在别断的学习与钻研中实现自己的人一辈子价值。事实上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算是一具艰难奋斗、别断提升的过程,惟独经过艰难劳动、刻苦钻研、奋力拼搏,少年人的爱国精神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为自己的祖国制造价值。在顺境时,要开拓进取,发挥潜能;在逆境时,更要艰难奋斗,发奋图强,以坚韧克服各种困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坚持别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爱国。 爱国主义具有别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一辈子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基本上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现代社会,别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爱国"离我们远了?没有!干好我们的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算是我们一般劳动者的爱国情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算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爱国情怀。 认准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终究会有收获。2017年,我们医院救治H5N6重症患者,算是大伙儿齐心协力、艰难奋斗的结果,制造了生命的奇迹!前一段时刻,我们外科收治一位外伤导致的植物人,家人没有放弃,我们没有放弃,医疗护理之余,给老人按摩,陪老人谈天,唤醒了沉睡的"植物人".奋斗的过程很艰辛,奋斗的成果最漂亮。 我别是诗人,别能用美丽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别是学者,别能用深邃的思想考虑我的价值;我别是歌手,别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但是,我是护士——一名外科护士,我要谢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怎么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具生命,是它让我理解了活着算是一种漂亮!我要谢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得了怎么珍爱生命,知道了平庸算是幸福,奉献让我更漂亮!

读书的格言警句: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篇一:关于人与读书的格言警句 1、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仍然要学习。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2、不管掌握哪种知识,对智慧都是有帮助的,它能把无价值的东西扔掉而把有价值的保存。 3、经常想,经常问,勤于动手的人,他们的收效很大而且很快。 4、书包含着人生。一本好书就是完美的世界和社会。它能熔铸人的气质,使人变得高尚。 5、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就像药一样。药能医病,书能治好愚蠢和无知。 6、人不能像动物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来完善自己。 7、读书就像吃饭,善于吃饭的人长精神,不善于吃饭的人就会生病。 8、人是有情感的,是活的,书是无情感的,死的。一个活人去读死书,能够把书读活。死书去读活人,却可以把人读死。 9、不去读书就会没有教养,同时也没有什么鉴别力,他的生活就是灰暗的,没有光亮和色彩。 10、一个大家庭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是他们的房子没有按窗户,缺乏新鲜的空气。 11、读书使人生活充实,使人思维敏捷,使人计算精确。使人明智,使人巧慧;总之,可以使人更加的充满智慧。 篇二:关于读书学习的励志格言 1、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2、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4、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5、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6、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7、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培根论说文集》 8、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9、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10、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

最新(演讲稿)之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最新(演讲稿)之生命不息,运动不 止 列位先生,列位同砚: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十六班的雷彦博,本日我的演讲主题是“性命不断,活动不止”。伏尔泰曾说:“性命在于活动。”假如没有短跑,就难以了解作甚保持 。假如没有跳高,就难以了解作甚逾越。假如没有冲刺,就难以了解作甚拼搏。“更高、更快、更强、更远”是每个人的终生寻求。活动不仅是康健的根底,更是性命的叫嚣。跟着社会的进展,人们关于体育的意识不但限于强身健体,更垂青它在肉体方面的开释感,愉快感与成就感。 信任每位先生和同砚都有过如许一种感触感染,活动后肌肉的酸痛感无奈短期排除,假如咱们咬牙保持,随之而来的快感会传遍满身,酸痛感缓缓褪去,变得神秘非常,替你驱走疲劳,赶走懊恼,尽享舒爽。这是保持训练给咱们带来的神奇感触感染。 但现在不少人总以忙为捏词隐匿活动。如果说忙,莫非你忙得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吗?美国总统奥巴马每周至少有6 天要保持训练,每次训练约莫45 分钟,他天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冲进他的健身房

开端训练。正因为保持训练,才使得他作为总统也能自大地在民众眼前光着下身秀一秀本人像职业运动动员同样茁壮的体态;正因为保持训练,才使得他有丰满的肉体和茂盛的膂力高效地处置繁冗的事务。 请问问本人的心坎到底是忙仍是懒!明知道本人的身材素养不敷,仍以种种捏词回避。“本日功课太多了,仍是来日诰日开端训练吧!” “本日我身材不太恬逸,仍是等好了再去跑步吧!” “比来要考试了,仍是考完了再去打球吧!” 每一次不想去训练都可以找到捏词,每一次逃避让本人离活动越来越远!很多人也盼望经由过程活动转变本身的景况,却没有勇气去挑衅,去以必定苦楚的进程来驱逐更美妙的将来。 活动不但仅是一种生存体式格局,更是一种保持向上的人生立场,是一种随性命而存在的肉体。当初的咱们,有如许康健的生存体式格局了吗?有这类踊跃的人生立场了吗?有这类高昂的肉体了吗? 如许的题目想一想就有些忸捏。无数据注解,瘦削题目使人耽忧,超重者达2亿名。假如不加看重,那瘦削题目将成为影响人民身材康健的最紧张题目。再好的才干没有结实的身板儿又有什么用呢?孔子最赞赏的门生颜回,锐敏痴呆,“闻一而知十”,但颜回二十九岁就头发全白,三十一岁就“可怜长寿死矣”,甚么著作都没有留下。唐朝大文豪韩愈若稍注重训练就不至于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动摇了。 性命不断,活动不止。你可曾想过在下昼班级团体跑操后再加跑两圈?你可曾想过成为晚自习中场歇息里跑步大军中的一员?你可曾想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演讲稿)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如果说生命是一次旅行,那么走走停停便是最美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大漠孤烟中尽情畅想金戈铁马,也可以在小桥流水边细细品读岁月静好。如果说生命是一场马拉松,行稳致远一定是最佳方式,无论终点多么遥不可及,拥有自信、坚毅与耐力,便足以支撑我们走得更远。如果说生命是一种梦想,最美满的一定是中国梦——涵盖国家发展,也关注个人幸福。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个体满怀希望,不懈奋斗,带着不变的初心与我们这代人该有的使命,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共奋进。 劳动,往大了说,是把看似无形的奋斗有型化了的代名词,往小了说,是一份职业,是每个人手头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劳动是教书育人、答疑解惑,把知识、智慧、思想交给下一代的传承;对于医护工作者而言,劳动是救死扶伤、解除病痛,把健康带入千家万户的爱的守护;对于社区工作者而言,劳动是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引导居民转变思想,并为其解决身边民政、环境、卫生等各类生活问题的周到服务,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生生不息的劳动。中华五千年,是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是代代劳动者造就了看似不可能的发明:从神秘宏伟的大明宫到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从

“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到“一桥架飞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中国港珠澳跨海大桥;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老四大发明”到今天网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的“新四大发明”,都证明并实践着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诺言。 劳动见证着国家的发展,更书写描绘着我们的改变。改革开放40年,身为广大群众的我们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诸多实惠:穿衣由单调匮乏到丰富多彩,饮食由为吃饱发愁到讲究营养搭配,住房由土坯房到高楼林立,出行由行路难到路网畅通……这些变化,都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记录着普通劳动者辛勤且富有创造性的奋斗与成果。 劳动铸造优秀品质,在时间的打磨中,使我们奋斗心智更加坚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岁月的洗礼下,使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让我们一起携手奋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带着勇气前行,以奋斗的姿态奔跑,记录今天美好,也寻找未来答案。这样,当我们回首时,可以坚定的告诉世界,告诉自己:“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_高一观后感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本文是关于高一观后感的生命不息,希望不止,感谢您的阅读!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在观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后,内心百感交集,让我对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 这部电影主要是讲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身陷囹圄。银行家出身的安迪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安迪就成为了狱长的私人助理。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狱长不愿帮他翻案。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最后成功逃出监狱!还实现了自己理想,去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 这部电影有许多经典台词,一句“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它们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概括出了男主不懈的奋斗和对生活的希望。这部电影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男主安迪用一边小铁锤挖出了通往希望的道路,是人生巨大的转折,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积累的过程。影片中还让我触动的是在他进入监狱后,仍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中国的一位名人――司马迁,他因为太过正义而蒙冤受了宫刑,但他也像安迪一样没有失去生活的希望,而是忍辱负重,创作出了史家绝唱《史记》,成为流芳百世的名人。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不放弃一丝丝希望,要有勇气继续活下去。 希望,在生活中,是在人生航海路上的指南针,像男主安迪一样,就是对生活还充满希望,在入狱时,他才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害怕监狱,没有对生活感到绝望,而且在生活中要注重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在入狱后,坚持向政府写信筹建图书馆。他坚持写了10多年,终于感动了政府。建成了他理想的图书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我的高中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要像男主安迪一样,有自己的希望,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在高中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的学习,增强自我素质,要外强素质,内树形象,当在高中的学习中如果遇到了困难,要不断的克服,不能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相信我们会像男主安迪一样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能够有收获的渡过高中学习生活,可以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读后感

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读后感 灵动的生命 没有翅膀,所以才要努力奔跑,靠自己的绽放才能成功。 生命不息,奔跑不止,奔跑是蓄积后的爆发,是一种速度、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质量和效率…… 一滴小水珠,必须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如果它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那它也就不会穿破厚厚的石头,也就不会成为人们永恒的话题。 一颗蚕蛹,必须以生命的奔跑经历各种艰难和痛苦的蜕变,才能变成一只美丽绝伦的蝴蝶,起舞于万紫千红的春天。 桑蚕锐变,驼走大漠,鹰击长空……这无不是生命力量奔跑的极致。 任何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拥有幸福的权利,因为有了翅膀,鸟儿可以翱翔于天空,飞越千里成为自由的精灵!在这样处在如此不堪的处境却依旧不停奔跑的生命面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还有什么资格去享受安逸,去指责那些所谓的不公。许多的不

如意,许多的不完美,都不能只依托在“奇迹”上。草原上的狮子会沉思,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就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羚羊也会沉思,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的猎杀。我们要奔跑,奔向更好的明天,我们要奋斗,让青春没有怨言。 生命的奔跑不仅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不仅要超越对手,更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不能因为没有翅膀,所以没有期待高飞,所以会有作文s:///失望,只是安心地生活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间。正因如此,有的人奢求外面繁华的世界,不是只留恋自己熟悉的土地,这不是一种守候,也不是一种执着,而是一种对生命迸溅的渴望。即使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再飞起来,也要坦然面对以后,这才是强者之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实现的理想和目标,为此努力的打拼着自己生活,为的是让自己有一天实现自己的理想,像鸟儿一样,飞越现实,超越理想。人的翅膀在心里,理想在天上,所以人就像鸟儿一样想飞起来!可是现实是无情的,理想的实现是艰难的,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代价有时是惨重的!所以当我们的理想的跑道上刚刚飞起来的时候,会遭受意想不到的打击,有时我们的心中的双翅也会折断跌倒在地上,痛苦地无奈地呻吟!那时我们也同样

励志唯美英语句子翻译(一)

励志唯美英语句子翻译(一) 1.The past cannot changed, the future is yet in your power.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2.If you want to achieve greatness, stop asking for permission. 不问可否,方有所成。 3.Courage is grace under pressure. 勇气就是压力之下的优雅。 4.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走出舒适区,生活才算真正开始。 5.It is better to wear out than to rush out. 与其生锈发霉,不如物尽其用。 6.If you reveal your secrets to the wind, you should not blame the wind for revealing them to the trees. 若将心事付清风,莫怪清风话丛林。 7.The grand essentials of happiness are : 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幸福最重要的是:有所为,有所爱,有所期待。 8.Humanity is won by continuing to play in face of certain defeat. 真正的勇士,就算可能失败,也要继续前行。 9.The darkest hour is that before the dawn. 最黑暗的时光在黎明之前。

生命不息教育不止

生命不息,教育不止 覃老师,1960年参加工作,1994年退休,2006年以来一直担任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组长。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有着30多年教龄的他,与山区的教育工作和乡村少年儿童结下了不解情谊。退休后,完全有条件到县城安度晚年,可犹豫再三的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居住学校,目的是能够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留下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覃老师从小酷爱美术书法。在职时,他主教图画美术课。在对“美”的执着追求下,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练就了一手功底深厚的艺术字,他扎实的文化艺术功底、潇洒熟练的笔锋,经常让广大师生赞叹不已。因为他平易近人且热心为学校出力,所以学校领导也经常邀请覃老师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是哪样事,只要邀请到覃老师,他都是有求必应。例如,为了在学校田径场南墙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条永久性标语,学校领导去邀请覃老师,他非常乐意地同意了,并且仅此一项工作就花掉了他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始,覃老师根据整块南墙高度构思时就提出:“根据墙的高度和长度,要做就做大点的字,而且要做成永久性的才好。”我心想:做大字,而且用瓷砖来做,不知要多少钱?可覃老师却微笑着说:“我可以义务投工投劳,学校买材料就行”。就这样,一个半月之后,用火砖水泥结构附墙砌成12幅立体版块字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十二个鲜明庞大的宋体字,高135厘米,宽197厘米,不管日晒雨淋,它依然牢固地竖立在我校的南墙之上。每当我看到这幅标语,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覃老师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作风。这些字,从始至终,除切割瓷砖用手提切机外,全是手工劳作。当时,又是严重干旱季节,全校师生饮用之水,还仅靠泗顶矿水车每天拉两车来供应。无水搅浆,覃老师就往自家储水缸里舀;少电无电,覃老师则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往往连中午也不休息;施工必要用具、文具自已掏钱买,为确保其质量,寸步不离地把关制作,并与另一民工一道重活杂活同样干,为确保工具不丢失,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中午常常是另一工人回家,自己则坚守工地,待另一民工吃完中餐后,自己才回家用餐十多分钟,每天都是早餐一过就干到夜幕降临,直到学校发电给学生上晚自修时,才摸黑捡工具收工。此项工程虽说不大,但从划线动工到工程完工拆架,历时一个半月,覃老师天天到场,全为义务投工。巨幅永久性标语牌的建成,平衡了学校整体之美观,为学校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除此之外,校园内几乎所有的永久性标语都是覃老师写的,就连校园内的石刻也是在覃老师的指导下做成的,正如覃老师所说:“良好的校园文化,能给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美术、书法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待于现代学生的学习和继承。由于人们过度重视智力对培

生命不息 读书不止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毛泽东读书三个特点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张素华] 发布时间:11-12-22 13:37:05 215 毛泽东喜欢读书,读书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毛泽东读书的特点之一,广读博览。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幼时喜欢读历史小说,稍长对时事新闻、国家的前途产生极大的兴趣。19岁那年曾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废寝忘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青年时代主张先博而后约,“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如此来达到“取精用宏,根茂实盛”的境界。当年毛岸英、毛岸青在苏联学习,毛泽东写信叮嘱要脚踏实地,潜心多习,并多次寄书给他们。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提出要把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在解放前出版的所有图书都给他配置起来。显然,一个成为党和国家主席的人,每天有数不清的事务需要处理,他却像一个学者一样,要把这两个出版单位出版的书籍,购来阅读,可见其读书的热情,以及阅读的广泛。到他逝世时,他的藏书已近10万册,其中批注、圈画过的达4000余册。所以不论是外国政要还是中外学者,一般来说都被他的渊博学识所征服。学者刘大杰说:“毛主席对中国历史、文学资料之熟悉实在惊人,古今中外有这么大学问的领袖实在少见。”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的后半生》一书中评价:“本世纪中期没有任何其他一位世界领导人——甚至连戴高乐都不例外——像毛泽东那样读那么多书。” 毛泽东读书的特点之二,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事务性工作相当多,没有时间读书,听起来也颇有些道理。但毛泽东不能说不忙,却没有影响其读书。这如何解释?一句话,毛泽东嗜书如命。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不读书。他总是能够抓住一切点滴的时间读书,读书成为他生活的必需。长征路上,毛泽东因患病躺在担架上行军,但在摇摇晃晃的担架上还读马列的书。当年在长征路上同毛泽东一起行军的刘英有一段这样的记忆,她说:“毛主席在长征路上读马列书很起劲。看书的时候,别人不能打扰他,他不说话,专心阅读,有时通宵地读。红军到了毛儿盖,没有东西吃,肚子饿,但他读马列的书仍不间断,有《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有一次,主席对我说:‘刘英,实在饿,炒点麦粒吃吧!’毛主席就一边躺着看书,一边从口袋里抓麦粒吃。”刘英的回忆比较形象地反映了毛泽东读书的情形。后来,人们看到毛泽东的床上有一半放满了书,厕所也放了不少书,这说明他在睡前要读书,如厕也要读书。对于毛泽东来说,最怕的是没有书读。当年在井冈山上,由于敌人的封锁,曾有几个月看不到报纸,非常痛苦。1929年春毛泽东领兵来到赣南闽西,看到了南京、上海等地的报纸,给中央写信说:“真是拨云雾见青天,快乐真不可名状。”此后他多次给中央给朋友写信购书。“请购书一批……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事小弃置”,“我知识饥荒到十分,请你时常寄书报给我”。到了陕北,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他立刻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帮他购买书籍。每当新书进来,就像牛进了菜园一样,贪婪地阅读。作为一个政治家,他通读了有几千万字的二十四史,如果不是把任何点滴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作为学者若能够通读二十四史,也属十分难能可贵了。 毛泽东读书的特点之三,活到老、学到老,始终保持学而不厌、学而不止的旺盛学习热情。在延安时期,他号召青年同志读书时说:“年老的也要学,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天。”总之,是天天都要学习,一刻也不能停止。直到他晚年病魔缠身,仍然读书不止。眼睛看不见了,请他人代读,自己用耳朵听。眼病稍好后,不顾医生劝阻又是手不释卷。直到去世前一年,还在有的大字本封面上写下了1975.8再阅、1975.9再阅的

关于努力奋斗的好词佳句

关于努力奋斗的好词佳句 关于奋斗的好词: 呕心沥血 立志图强 历经图志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 任 劳任怨 坚持不懈 艰苦创业 奋发向上 奋勇争先 奋发图强 奋勇拼搏 再接再厉 勇往直前 契而不舍 勇 攀高峰 勇於进取 削发明志 勇挑重担 勇猛顽强 勇冠三军 勇不可挡 开拓进取 青云直上 不屈不挠 卧 薪尝胆 披荆斩棘 悬梁刺股 关于奋斗的佳句: 1、奋斗,是成功路上不可避免的。植物以其可以获得新生。我们如果能真 正做到这两字的话,那么祖国的未来会为我们更加强大! 2、人生的坚持,学习的坚持,尽管遭遇困苦,但是我们却能在一次次的苦 难中成长, 重新爬起来。 这就是奋斗的人生。 就是挥洒自己青春, 汗水的有意义, 有价值的生活。而,我虽然在平凡的人群中不起眼,可是每个人却闪耀着自己独 到的光辉灿烂,挥洒着自己的热血,散发着光芒的人生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3、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 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 4、彩虹绚烂多姿,是在与狂风暴雨争斗之后;枫叶似火燃烧,是在与秋叶 的寒霜争斗之后;雄鹰的展翅高飞,是在与坠崖的危险争斗之后。他们保持着奋 斗的姿态,才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5、生命需要奋斗,奋斗与不奋斗,造就的结果截然不同。生无所息,保持 奋斗的姿态,让世界变得如此灿烂,让你的人生绚烂多姿。千万不能满足小溪的 平缓,否则你也就满足了自己的平庸,只有欣赏到山峰的险峻,才有机会欣赏自 己的卓越。 6、人这一辈子需要完成许多的事情,而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奋斗才能完成 的,如果你不奋斗没有经历过风雨那你的生命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7、生活的风雨不会阻止我前进的步伐,地面的崎岖不会耽误我计划中的时 间,心情的好坏也不会影响我对世界的看法。相信我就是我,我要奋斗! 8、当我们在奋斗中遇到讥讽嘲笑而不为之所动时,我们获得的是忍耐和自 信;当我们在奋斗中屡败屡战时,我们获得的是坚定的信念和“行到水穷处,坐 看云起时”的豁然心态; 当我们在奋斗中面临各种引诱而能视富贵如浮云时, 怎 么获得的是一份完善的人格。 只有在奋斗中, 我们才能体验到生命的躁动和灵魂
1/6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演讲稿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下午好! 我是来自大布工商所的王洪青,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宋朝诗人杨万里有句名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既是对眼下春夏之交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暗指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有识之士的扶持。今天,我就是一叶“小荷”,站在这个舞台上,为省局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工商发奋努力,为提升学习、增进凝聚力呐喊助威。 读书使人生美丽,因为读书能提升综合素质;学习让岗位精彩,因为学习能提高工作技能。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里,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说:“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爆发出无限良机,并改变每一个年轻人的未来。”由此可见,终身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啊! 学习是一个人永葆生命活力的法宝,“学无止境”。在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希望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压力,但更应该成为一种自觉。一个人要想不落伍,就只有终生勤奋学习,主动去掌握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吐故纳新,让自己的大脑时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毛泽东同志的功绩,世人已经有目共睹,但就他这样一位世人

景仰的伟人,即使晚年卧病在床,仍然对《容斋随笔》爱不释手,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按照学习新理念,学习与工作是辩证统一的。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学习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和个人兴趣,把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深学透,这样工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要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人员,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工作中积累,虚心向前辈求教,认真研究工商行政执法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在不断学习和应变中将智慧开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我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这样,在内部和外部环境改变之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积累,在变化发生时,也就可以坦然面对了。 青年阶段是人生中的黄金阶段,省局提出的“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更是一个契机。我们青年人更应该认清形势,看准方向,抓住机会,迅速行动起来,做争创学习型工商的衷心拥护者、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 鲜花在每一季的绽放都经过了三个季节的孕育和储备,我们在感到重任在肩的同时更要锐意进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终身学习的工作人员。我,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有关奋斗的唯美句子

有关奋斗的唯美句子1、在风雨里依然可以大声歌唱!淋湿的翅膀更加有力量,即使眼泪还是会忍不住滑落,被泪水与汗水浸湿的脸颊依然还可以微笑,脚步前进的方向永远不会停滞不会改变,无论最后是苦是甜;迎风前进飞翔竖起大拇指高声宣布:YES,I'm OK! 2、就让我们扬起奋斗的风帆,吹响奋斗的号角,奏响奋斗的乐章,向前吧!去改写自己的命运,去创造自己的奇迹吧!因为,人生需要不停地奋斗。 3、生命是渺小的,像沙漠上一粒金黄的细沙,一点也不起眼;生命更是伟大的,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珍贵无比。因此,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获得无限的价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4、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会经历不少的挫折,一个人的一生中,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人生的路就如小河一样弯弯曲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逃避?或投降?还是视而不见?这样都不行,我们需要的是--勇敢的奋斗。 5、人生的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如一条小河一样弯弯曲曲,花朵只有经过了努力才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大树只有经过了风吹日晒才能参天;而我们只有经过了奋斗才能成才。成功者必备的成功条件之一就是奋斗,成功需要奋斗做基石,我们需要用奋斗书写辉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进步。 6、奋斗能够创造奇迹。法国音乐家贝多芬热衷于音乐创作,然而命运在他早年时期残酷地夺去了他的听力,这对一位音乐爱好者来说是多么沉痛的打击啊!然而贝多芬不甘于命运,不分昼夜地奋斗个不停,把自己的不幸变为奋斗的动力,靠不断地自我鼓励,自我暗示来提醒自己时刻不忘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成为人们口语相传的一段佳话,名垂青史,创造了音乐史上极大的奇迹。 7、当我长大了,我慢慢的懂了,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段的努力,我的梦想才会实现,就像一首歌唱的非常的好,不经历分雨,咋么见的彩虹,所以我么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去不懈努力,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如果你要成功就要付出代价,就是要奋斗。 8、也只是前行路上的插曲,没有任何一条路可以风风顺顺,只有在风雨中不怕失败的打拼才会看到最美的彩虹,只有奋斗、没有失望、不会迷失,鼓励自己还要加油,要奋发、不垂头、不丧气、保持的信念依然坚定! 9、漫漫人生路,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它是我一生的呵护;()芸芸众生中,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它比金钱更贵重;悠悠求学路,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它比荣誉实在。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奋斗。不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我都会坚持奋斗下去。10、奋斗改变命运,俗话说:人懒,富不久,人勤,穷不久。意思是:青年时,偷懒不劳动(干活)到老年时,就一点东西也没有,过时后悔也难;青年时,努力不懈(工作勤奋)不偷懒,到老年时,就会很高兴,因为现在什么东西也不缺,过的很富裕。11、人生需要不停地奋斗。一个不懂得奋斗的人,注定成不了大事,过着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犹如失去的了灵魂后仅存的空空如也的躯壳,机械地重复着每天的生活,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为了不碌碌终生,我们需要奋斗终生。12、奋斗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不错为了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奋斗的目的是为了享受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带给我们的各种快乐,悲伤,愁苦,都会成为我们心智更加成熟的养料,当我们成熟之后再次回过头来,看待这一些的压力,这一些的痛苦,这一些的挫折,只会心满意足的微笑着面对,因为你至少经历过,而相对于那些父母为其铺好的路,他走的一帆风顺来说,我们无疑都是幸运者,因为温室中的花朵是永远无法接受暴风雨的洗礼的。13、为自己选择的跑道去冲刺,即使很漫长,即使有阻碍,即使会跌倒;但是,坚定的信念会一直陪伴着我欢笑的、努力地、飞快地奔跑。即使非常非常的辛苦,只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再大的山、再阔的海都可以跨越,努力的奔跑,天空的那一边就不再遥远!14、为理想而奋斗时,往往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坎坷与挫折,正因为会遇到坎坷与挫折,所以有的人根本不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你想想:行动可能不会给你带来快乐,但不行动决对不会给你带来快乐。15、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有了它,让我拥有理智之思;我才使过去的失误不再重演到今天的影片里;我才能使过去的成功在人生中继续升华;我才能真正收获金秋丰硕

高一作文: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高一作文: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的伟大在于他们对光明的探寻,追求不息。一个人的伟大并不在于他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而在于他有没有用自己的生命去坚持去追求那份成功。 追求本身比成功更加宝贵。桑迪亚哥已经好多天没有打到鱼了,但他还是要出海,因为海上才有他的追求,即使失败过,他依然要去追求。最终他只带回了一副马林鱼骨架,他没有成功,但它依然是一个胜利者,它的伟大在于对胜利的执着追求,在于追求过程中表现出的伟大勇气。能够坚持追求的人,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追求,不应被失败阻止。爱迪生在点亮第一盏灯泡前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试验,可他还在追求。山德士上校在创办肯德基之前,曾被1000多家餐厅拒绝,可他没有放弃追求。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软弱的,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 追求,不应被成功阻止。居里夫人在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后,依然不放弃对科学的追求,不停歇追求的脚步。他继续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终于在两年后再次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假如居里夫人在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后沉湎于荣誉,而停下了追求的脚步,那么科学史上只会留下诺贝尔奖获得者玛丽居里。而不会有伟大的居里夫人,先贤祠中也会少一位撑起法兰西民族脊梁的精神巨人。居里夫人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的科学成就,更在于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同样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执着追求的人,从远古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移山的愚公到古代,西通西域,廿载乃还的张骞,东渡扶桑,六次成行的鉴真,宁向西行一步死,不往东归半步生的玄奘,再到近代“虽海枯石烂,此身尚存,此心不死”的中山先生,中华民族的追求从远古至今,不曾停

写给2035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写给2035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时间:2018-09-21 10:57:50 | 作者:学霸 给2035年18岁的你们: “那是一个诺言穿山越海,真切预见梦想的明天。我脑海的芯片终将万物互联,唯有信念永不变,奇迹不断地涌现。”201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现在最火热的偶像团体TFBOYS在舞台上边跳边唱,你能想象当时我的心情多激动吗?这次,他们唱的是一首新歌,“我和2035有个约”。 我跟着旋律哼哼唱唱,不禁胡思乱想。2035年的到来,还要再过18年。那时候的世界,应该和现在差别很大吧;那时候的我们,又会是怎样的?科技发展,世界每天都日新月异,未来世界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吧。网络上说,未来20年有60%的职业将会被取代,环境问题将极端恶化,水资源十分短缺……但我想,变化本身就是无可避免的,可是会有不变的事物吗? 如果有,那我希望是信念。 有信念,天大困难也压不垮。18岁的你们,旅游必打卡目的地里有天府之国四川吗?如果你们去到四川汶川,那里应该已经是一个楼房林立、生气勃勃的美丽家园吧,这时距离2008年四川汶川的那场地震也已经27年了。可是你们没有看到当年那场灾难中,一栋栋房屋被摧毁成一片废墟,一个个美满家庭支离破碎,多少人心痛欲绝。在中国,有句古话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正是坚定的信念,才让灾后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汶川这片坚强的土地上诞生。 房屋重建、志愿者从海内外前来支援、全国各省纷纷发起一对一支援,让废墟不再是废墟。一双双手凝聚成力量,重建起一个美好家园,信念就是无坚不摧的最利武器。 有信念,奇迹不断涌现。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如果不是敢想敢闯的信念,我们也无法想象人类的触角能够伸到太空、互联网能将这么大的地球连成一个村。现在,VR、AR技术让我们在虚拟现实中游走,人工智能让网络、机器人也能思考对话,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每每出现都让我们大吃一惊。2035年还会有哪些好玩新鲜的技术呢?可要靠你们去创造了! 每一个年代的人,拥有着不一样的际遇,面对的挑战、肩负的使命并不完全相同。或许18年后,我们也有代沟烦恼,兴趣爱好全然不同,但都拥有心中的美丽梦想和信念。我现在将这封来自2018年的信,信心满满投入时光机器中。2035年,当18岁的你们亲手开启它时,我们约好了,为正在享受的美好青春充满电,带着我们不变的信念,在追梦圆梦的路上,当这个时代的主演!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选作文6篇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选作文6篇 1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彩虹绚烂多姿,是在与暴风暴雨争斗之后;枫叶似火燃烧,是在与秋叶的寒霜争斗之后;雄鹰的展翅高飞,是在与坠崖的危险争斗之后。他们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才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是的,生命不息,在任何一种博大的灿烂之后,都掩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困难的奋斗。李时珍一辈子过着艰辛的生活,但他却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奋斗的姿态,不怕艰苦和困苦,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医学着作。 那么,假如颓废丧志又会怎么样呢?清末统治者,沉浸于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毫无奋斗的姿态,最后只能挨打,割地赔款。 可见,生命需要奋斗,奋斗与不奋斗,造就的结果截然不同。生无所息,保持奋斗的姿态,让世界变得如此绚烂,让你的人生绚烂多姿。千万不能满足小溪的平缓,否则你也就满足了自己的平凡,只有欣赏到山峰的险峻,才有时机欣赏自己的卓越。 当今社会,竞争剧烈,情况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保持奋斗的姿态,才能解出人生无数的考习题。 现在社会上许多大学生认为走过了人生最困难的时刻,可以略微休息一下了,于是他们纵容了自己,结果一无所获。不仅承担不起应有的责任,还难以维持生计,反而加重了父母的承担。 人生没有停靠站,现实永远是一个出发点。无论何时何地,不能

放弃,只有保持奋斗的姿态,才能证明生命的存在。 2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习题记 在我们整个生命过程中,我们除了睡觉吃饭,剩下的时间都在为工作学习而奔忙,因为我们都还活着,我们必须奋斗。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总会想:“我会加油的,我会没事的”。如今的我们正值弱冠之年,我们的人生正如未开的花蕾,在这青春的开始我们总期望不留下懊悔,好好珍惜。先辈总说人生只能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等出来的灿烂,这世界没有救世主,能拯救我们的只有自己。 我们何尝在我们生命中少过奋斗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总在追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丽;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总在追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清新;在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总在追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期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们总在追随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的孤傲。古今中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践者何其多! 屈原曾经虽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斥,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放逐,但他仍然忠于楚国,坚信自己能够被赏识,才成就了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曹雪芹曾经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而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定不移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保尔。柯察金曾经在革命中受到数不尽的排斥,后因为受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阳光下也要保持奔跑的姿势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阳光下也要保持 奔跑的姿势 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每当太阳升起时,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下面是整理的阳光下也要保持奔跑的姿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粒深埋地下的种子,必须以生命的奔跑历经寒冬,冲破厚厚的土层,才能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 一滴小水珠,必须以生命的奔跑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才能成就其博大。 一颗蚕蛹,必须以生命的奔跑经历各种艰难和痛苦,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翩跹于万紫千红的春天。 奔跑是能量蓄积后的爆发,是一种速度,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质量和效率。 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每当太阳升起时,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整则材料都是围绕奔跑来阐述的,材料首先以三个排比段向我们阐述了奔跑的巨大作

用,最后两段是总结、提高,指出奔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我们写作时要围绕奔跑这一中心,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奔跑的表层,而应该挖掘材料的深层内涵,由动物联想到人生,由奔跑联想到竞争、拼搏和奋斗。或可描摹漫漫人生旅途上的奔跑图景,或可展现生活道路上的奔忙画面;或可抒写青春花圃中熊熊燃烧的奔放激情,或可流露奋斗拼搏中由衷发出的奔波感喟。当然,你还可以纵议自己终生都要竭力奔向的某一个既定的生活目标、追寻的理想王国、有奔头的精彩人生,等等。 【优秀作文】 阳光下也要保持奔跑的姿势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伞的孩子,在风雨中只能奋力奔跑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处于困境中的失败者的心。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大多数人在安逸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丧失了斗志,于是,我要说:在风和日丽的天里,奋力奔跑不是更加有情趣吗?阳光下也要保持一种奔跑的姿势。 在风雨中奔跑,我们获得了前进的勇气与战胜困境的决心,我们坚守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殊不知,在阳光下奔跑会让我们迸发出一股狂热的动力,激励我们在成功时谦虚谨慎,更上一层楼。邓亚萍取得了无数的奖项,获得国内外无数项荣誉,可以说她的头顶上是一片晴天碧

“十二“一个奇妙的数字

“十二“一个奇妙的数字 “十二年一个轮回,从终点回到起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中国人的十二地支所对应的十二生肖,正是以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一轮过去,重新开始,重头再来。春夏秋冬,一年十二个月,年终过后,新年开始,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一天二十四小时,每两小时为一个时辰,共十二个时辰,循环往复,日复一日。以上现象早在《周礼、春官、冯相氏》中就有记载,十二年为一纪,一个轮回。十二真是一个奇妙的数字! 古今中外,有许多与“十二”相关的现象与描写。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史都记录全,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正好是十二的倍数,一部红楼梦里有金陵十二钗,水浒传里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是十二的倍数。埃及人有十二星座,希腊文共二十四个字母,印第安人的历法中,“十二”代表十二颗行星和十二种风。十二也是圣经中重要数字,以色列有十二支派,耶稣有十二门徒,耶路撒冷有十二道大门。 显然,人类的社会活动从观察自然天象中得到启发,因此“十二”这个数字就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许多美好的人、事、愿景都设定为十二。如果十二之数再增加一个数就是“十三”,那就代表丑陋与邪恶。我们常说的十三点,就是骂人的话,意指“疯子”,耶稣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那是叛徒的代表。 有意无意间,我也与“十二”这个数字结缘。记得八八年大二时,利用假期独自游历了乐山大佛,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还有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此后大学几年顺道游了丰都鬼城和长江三峡。参加工作后,都是单位组织的,游过黄山、井冈山、庐山、桂林山水,也去了海南岛、天山南北、丝绸之路等等。但在二OOO年游的普陀山,二O一二年登上五台山,这两次旅游也是单位工会组织的,非自己有意为之。至此佛教四大名山游了三个,中间相距各十二年,非有意安排,实为巧合,也算作定数。自己从不迷信宿命,但此十二年轮回之数,与我有缘,剩下未登之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九华山,一定要安排在二O二四年再去,以凑作十二之数。 人生六十年一甲子,不过五轮。在我过去的工作岁月里,曾经工作过两个地方前后刚好各十二年,余下的工作时间还有十二年。“十二年弹指一挥间”,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廉颇当年发此感慨时,我辈尚年轻不少。 林徽因说:“生命本是场轮回,来来去去,何曾有过丝毫的停歇。” 浩瀚星球,茫茫时空,人生几十年不算长,十二年轮回不算短,在人生这短短的几个轮回中,我辈只有自强不息,即使像流星那样一闪而逝,也能耀眼。只要我们努力过,当我们回首往事,“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难过。”

丁弘教授:生命不息,思想不止阅读答案-.doc

丁弘教授:生命不息,思想不止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南通大学离休教授丁弘于1月17日去世,终年87岁。尽管丁老有遗嘱,不开追悼会,不通知亲朋,但惊悉噩耗的人们仍然用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可敬的长者。人们哀叹:一盏思想明灯熄灭了! 丁弘教授确是生命不息,思想不止。他一生都在思想着。 1927年9月22日出生的丁弘在青少年时思想着救国救民。当丁弘上了中学知世事时,正是日本侵华的非常时期,他步行苏、鲁、皖、豫数省,等于横穿中国,从革命书籍中学习,向革命先行者学习,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综合思考,终于想明白了要驱逐日本侵略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只有跟随共产党走革命的道路。 在地下党的安排与帮助下,丁弘由上海偷渡长江,潜入苏北解放区,分配到新华社工作,参与创办《江海报》(《南通日报》前身)。这时他看到解放区明朗的天,春风得意,心情舒畅,思想活跃。 风云突变,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丁弘的党籍被搁置。丁弘思想着这是为什么,但百思不得其解。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丁弘不敢思想、也不会思想、更不容他思想了,直到文革爆发这漫长的时间,丁弘努力做驯服工具,成为《南通日报》这部机器上一颗螺丝钉,领导定什么调,他就吹什么号,上级指什么路,他就跨什么步。他不能思想,不必思想。丁弘兢兢业业工作,辛辛苦苦写作,写的许多社评、言论,

都不署丁弘的名,因那不是丁弘的思想。 待到文革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丁弘得到彻底平反,担任南通中学落实政策组长。丁弘回复到初参加工作时思想的原点。此后30多年丁弘才成为一个真正的思想者。 丁弘将思想成果外化为文字,发表于各地报刊与网络,每到一阶段编成小册子,由《甲申记事》而《乙酉随笔》,再《交流文稿》,基本上一季度一册。所写内容涉及党史探究、马克思理论研究、社会问题评析、各地游记等。丁弘创造了自写、自编、自印、自发行的四自传媒模式,影响所至,名家谢韬、铁流、杜光、何方等也纷纷出了这类交流文稿。待到文稿积累到一定规模,又自费出版书籍。 丁弘近30年得文500余万字,可见其思想之勤、伏案之劳。丁弘著作宏富,内容丰赡、分量最重、影响最广,出书富有传奇色彩的当推《在历史的天平上》,理论方面代表作为《假如马克思还活着》,党史研究代表作为《闲话党史》,陈独秀研究代表作为《探访陈独秀》及其续集,个人历史回忆录有《流年回眸》《晚晴之旅》《我的三十年》,游记系列代表作为《让历史诉说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行脚观点》。 综观丁弘研究的重大贡献,理论方面在于发现马克思的思想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从青年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到后来的种种著作,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建构和谐社会方面,提出不仅要有科学发展观,还要有科学历史观。在党史研究方面,澄清了一些事实,为陈独秀正名,都产生很大影响。 丁弘的思想核心是个真字:对历史与现实都要弄清真相,对瞒和骗深恶痛绝;对理论探求真理,不信歪理邪说;待人接物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