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高黄疸临床体会-姜申元

合集下载

血府逐瘀汤临证验案4则

血府逐瘀汤临证验案4则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 ・ 王清任《 医林改错》 , 王 清任是气血理论 的倡导者和提出者。血府逐瘀汤 系桃红四物汤合 四逆散加桔梗、 川牛膝而成 , 具有 气血兼调的组方特点 , 寓行气于活血之中, 行气活 血而相得益彰 ; 寓养血于活血之中 , 活血而无耗血
之 虑 。主 治条 目繁 多 , 从瞀 闷 、 急 躁 到不 眠 、 夜 不
牡 丹皮 1 5 g , 连翘 1 5 g , 川 牛膝 1 5 g , 枳壳 1 5 g , 桔 梗6 g , 白鲜皮 2 0 g , 金银 花 2 0 g 。 日 1剂 , 水煎 2 次取 汁 3 0 0 mL , 分早 、 晚 2次 服 用 , 共 7剂 。7剂
现 了异病 同治、 谨 守病机的 中医诊 疗特 色。
【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银屑病; 痹证 ; 入睡和睡眠障碍; 尿频 【 中图分类号】 R 2 8 9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6 1 9 ( 2 0 1 6 ) 1 2 — 1 8 4 9 - 0 3
2 0 1 6 J B M 0 8 1 )
2 痹

王某 , 女, 6 7岁 。2 0 1 6— 0 5—2 4就 诊 。颈 项 、
南京 2 1 0 0 2 3 1 0 0 0 4 4
1 南京 中医药大学基础 医学 院 , 江苏 2 北京交通大学 校医院药剂科 , 北京
肩胛、 肘部 、 胁肋反复窜痛 3 个月 , 伴颈肩部恶风 、 恶寒 , 舌黯红 , 苔薄 白, 舌体胖大有齿痕 , 脉沉 细。 诊断为痹证。证属肝郁血瘀 , 脾虚湿滞。治宜疏肝
花蛇舌 草 、 半枝 莲 、 茯 苓 清热 利湿 , 健脾 渗湿 ; 叶天
士讲“ 人血就恐耗 血动血 , 直须 凉血散血” , 加牡 丹皮、 蛇莓 、 紫草 以清热解毒 , 凉血消肿 ; 金银花、 连 翘 清 热解 毒 , 且 具 升 浮 宣 散之 力 , 流通气血 , 治

血府逐瘀汤善治高血压病

血府逐瘀汤善治高血压病

[] 3 王筠默. 中药药理学 [1 . 1] 上海 : 海科学技 术 出版 社,9 5 3 V 上 18 :6

连) 具有清热燥湿 , 泻火解毒之功 , 黄芩兼能凉血活 血, 黄柏 、 连 的主要 成 份 为 小 檗碱 , 黄 黄芩 主含 黄 芩

3. 8
( 收稿 日期 :0 11.1 责任 编辑 : 2 1.11 周茂福 )
合 , 1例切 口出血 、 染 、 开 。 无 感 裂
3 讨 论
苷, 现代药理研究表 明其均有较强 的抗 菌 、 抗炎作 用, 抗菌谱广 , 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表皮球菌 、 化脓性链球菌有较强 的抑菌效果 , 对绿脓杆菌也有 抑制 作 用 , 且提 高 组织细 胞免 疫力 、 毒副性 低 。 综 上 所述 , 弹性 小 绷带 缝 线 固定 直 接包 扎 法 及
院诊 断为原 发性 高血压 病 。服用复 方利 血平 和心痛
定, 头晕 头胀消失 , 血压 正 常 , 后减 成维持 量 , 继续 服 用 。2年前头 晕头胀 又作 , 血压 升 高 , 医师 说 是 产 生
并 引瘀 血 下行 , 方 中 主要 组 成 部 分 。柴 胡 疏 肝 解 为 郁, 升达 清 阳 ; 梗 、 壳 开胸 行 气 , 行则 血 行 ; 桔 枳 气 生
3 ・ 5
JANG OUR I XIJ NAL OF T ADII R TONA HI E ME C NE L C NES DI I
地 易熟 地 , 赤芍 易 白芍 ) 。方 中 当归 、 芎 、 仁 、 川 桃 红 花、 赤芍 活 血 祛瘀 , 利 血脉 ; 膝 祛瘀 血 , 血 脉 , 通 牛 通
江西 中医药 2 1 0 2年 1 月第 1 期总 4 3卷第 39期 4

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病的临床体会

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病的临床体会
2 g 加 山药 3 g 以护脾 胃, 进 6 , 症 皆平 。双 肺 0, 0, 再 剂 诸 干湿性 哕音 消失 。x线 示 : 部 炎 症 已吸 收 。 白细 胞 肺
按 : 病乃 肾虚 肝逆 作 喘 , 不涵 木 , 此 水 致肝气 横 逆 , 肝 木侮 肺金 , 肺 阴耗伤 , 发肃 降失 职 , 致 宣 而发 咳喘 , 稍 劳则耗 气伤 阴 , 动则 加 剧 , 治宜 尊 张 氏滋 阴补 肾 , 故 故 生 肝血 , 肝气 之法 , 用左 归饮 加减 , 镇 方 以滋水 涵木 , 水 生 木 润 , 气得 降 , 金 得养 , 发肃 降如 常 , 咳 喘悉 肝 肺 宣 故
胡 1g 生地 2 g 白芍 1g 鱼腥 草 3 g 桑皮 1 g 苏 子 5, 0, 5, 0, 5, 1g 白果 1g 川 贝 1g 车前 子 ( )5 , 草 6 。水 煎 0, 2, 0, 包 1g 甘 g
取汁顿 服 , 3 1 1剂 , 药 6剂 , 服 咳喘顿 减 , 上方 改 龙胆 草
维普资讯
光 明 中 医 20 0 8年 9月 第 2 3卷 第 9期
C G M S pe b r 0 8 V l 3 9 J MC et e 0 . o 2 . m 2
。14 ’ 35
药用 左归 饮加 减 : 地 3 g 山药 3 g 杞 果 2 g 山萸 肉 熟 0, 0, 0,
而 喘咳 皆除 , 病瘥 。
( 文校 对 : 彦 知 收 稿 日期 :0 8—0 本 李 20 4—2 ) 5
邻 居 不和 逆怒 而发 生 口角 , 患 喘 证 经 服 西 药 治疗 效 斯
不佳 , 喘势 逐 渐加 重 , 增 咳 嗽 , 诊 , 见 喘 而气 促 , 又 来 症 咳嗽 , 时 右胁 疼 痛 , 红 , 燥 , 咳 颊 烦 易怒 , 便 黄 , 红 , 小 舌

论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

论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

论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发表时间:2009-12-15T14:57:07.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6期供稿作者:姜星火赵红兵[导读] 行气法有多种,疏肝解郁、宣肺利水、通下腑实等,凡能使气机疏通、血液畅达的治法,都可以称为行气。

姜星火赵红兵(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中图分类号】R25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259-02【摘要】目的探讨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

方法从化湿、理气、祛瘀三个方面论述治疗黄疸的中医辨治思路和方法。

结论运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通腑之法治疗黄疸,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黄疸辨证论治清热祛湿理气活血化瘀黄疸亦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包括现代医学中的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及引起血中胆红素异常升高的疾病。

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有 “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的论述。

《伤寒杂病论》则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

《景岳全书》提出“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沈氏尊生书》认为“天行疫疬,以致发黄者,俗称为疸黄,杀人最急”。

导致黄疸的原因不外内外两个方面,外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所致,内因多与脾胃虚寒、正气不足有关,而且内外因往往互为因果,互相联系。

但其主要病理因素不外湿、瘀、气滞三个方面。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黄疸,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兹结合临床经验,谈谈黄疸从化湿、理气、祛瘀三个方面治疗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以与同道共磋。

1 黄疸从化湿论治《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阐明了湿邪在黄疸发病中的重要性。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如饮食不节,嗜食酒肉肥甘,或外感湿邪,阻滞中焦,湿邪首先侵犯脾胃,脾属土,主运化水湿而恶湿,致使脾胃运化、转输功能受遏,升降功能失常,进而壅阻肝胆,肝体受损,疏泄失控,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分,溢于肌肤而发黄疸。

黄疸施治体会

黄疸施治体会
5 凉血开 窍法
半夏 、 杏仁 、 川贝母 、 橘红等 , 杏仁更能利肺气 以通调
水道 , 配合橘红 , 行气化痰 , 除痰湿 , 半夏燥湿化痰 , 焦
白术 、 炒苍术健脾燥湿化痰 , 川贝母清热养阴化痰 , 郁
金活血化痰 , 旋复花清上 中焦之顽痰 , 实践充分表 明, 通过化痰法 , 可以达到脾气健 旺, 肝气调达 、 胆汁疏泄 通畅之 目的 , 加速利湿退黄的效果。又 因为脾主运化
土不运 , 聚湿生痰 , 痰湿凝结 , 痰阻则血瘀 , 痰湿 、 瘀血 交阻导致黄疸难退 , 以化痰法必不可少 , 所 同时配合 行气、 活血: 化瘀药物。常用药物有 : 白术 、 焦 炒苍术 、
在 黄 疸 初 期 , 热 交 蒸 , 恋 难 去 , 于 中上 二 湿 留 停
焦 , 以配合芳香化湿的药物 , 可 使湿去热无所附 , 湿热 分离 , 黄疸易退。常用药物如: 砂仁、 藿香、 、 佩兰 香薷等。
血。所以使用养血活血药物 , : 如 丹参 、 白芍、 当归 、 香 附、 郁金 、 桃仁 、 红花养血活血化瘀 , 因为“ 气为血帅” ,
“ 行 则血 行 ” “ 气 ,气滞 则 血滞 ”所 以 , 血 又 须 疏 气 , , 活
疾病后期 , 虚邪恋 , 情缠绵 , 加养肝之药 。 正 病 需 根据 五 味与 五脏 的关 系 , 入 肝 , 酸 酸味 药物 , 柔 肝 养 可 肝 , 利 于肝 气 的 调达 , 有 促进 胆 汁 的排 泄 , 还利 于 脾 气 的健 旺 , 而缩短 疾病病 程 。常用 药物如 : 进 白芍 、 当归 、 五倍子 、 味子 、 五 乌梅 等 。 9 抑 肝实脾 化痰 法
病 症 。《 问 ・ 元 正 纪 大论 》 素 六 中提 到 :湿 热 相簿 …… “

夏永良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郁证经验

夏永良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郁证经验

病 (脾 肾 阳虚 ,湿 浊 内停 证 ),方 剂 予 自拟 “温 肾解 毒 汤 ”:茯 苓 、炒 白术 各 30g,干 姜 、附 子 各 6g,紫 苏 叶
参 考 文 献
18g,黄 连 5g,巴 戟 天 15g,鹿 角 片 10g,续 断 、杜 仲各 [1]韩 志毅 ,董正华 .杜雨茂 对伤寒六经 的认 识 [J]_辽 宁中医
[J].中国中医急症 ,2015,24(9):1578—1579+1582.
[3]聂莉芳.慢性 肾衰竭 的分期辨 治经验与体会[J].中国中西
法 林 ,予琥 珀 酸美 托 洛尔 缓 释片 口服 ,余西 药 继 续 同
医结合 肾病杂志 ,2009,l0(I1):941—944.
前服 用 。2周后 门诊 复查 患 者乏力 、胸 闷及畏 寒 明显
(收 稿 :2017—06—20 修 回 :2017-08—17)
夏永 良运 用血府 逐瘀 汤治疗 郁证经验
叶 影 王 德龙 夏永 良
关键 词 郁证 ;血 府逐 瘀 汤 ;夏永 良
郁 证 多 是 由情 志改 变 而 引起 的 ,以气 机 阻滞 为 效 显 著 。现将 夏 老师 的 临床经验 介 绍如下 。
核 心 的病 理变 化所 产 生 的病症 ,以心 情 抑郁 ,情 绪 不 1 七情 与郁 证
宁 ,胁 肋 胀 痛 ,或 易怒 善 哭 ,或 咽 中如有 异物 梗 塞 等
明·赵献可《医贯 ·郁病论》认为《内经》之五郁是
症 为主 要 临 床 表 现 的一 类 病证 『lJ。在 历 代 的论 述 中 , “因五运之气所乘 而致郁 ,不必作忧郁之郁 ,忧乃七
肿 ,小便 不 利 ,大 便 稀薄 ,寐 安 。复查 提 示 血肌 酐 选 方 拟 真武 汤之 意 ,考虑 胸 r):641txmol/L,BUN:28.91mmol/L。 查 其 面 色 萎 而祛 除原 方敛 阴 之 白芍 ,以鹿 角 片 血 肉有情 补 精益

从“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论黄疸从瘀论治

从“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论黄疸从瘀论治
1 历 代 沿 革
血分 , 才会 出现 黄疸 。所谓 ‘ 热 发 黄 ’ ‘ 血 发 黄 ’ 瘀 、瘀 都 说 明黄疸 是 血分 受 病 ” 。从 历代 医家 治疗 黄 疸 的 经 验 来看 , 分瘀 热乃 是 黄疸 发生 的一 个重要 病 机 , 血 治疗 时结合 凉 血活 血 的 中 药 , 取 得 更 好 的疗 效 。《 医 会 读
或 秘结 、 肤 灼 热 、 出 血 倾 向或 瘀 斑 。如 果 没 有 热 皮 有
象 , 仅表 现 为 “ 血 ” 仅 瘀 的特 点 , 种 发 黄 常兼 见 面 色 这 晦暗 , 渴喜 热饮 , 蛛痣 , 蜘 纳食 可 , 皮肤 瘙痒 , 便 自利 , 小 大 便灰 白或秘 结不 畅 , 质 紫 暗 , 边 有 瘀 斑 瘀 点 等 。 舌 舌 临床上 可 以结合 病 史 、 殊症 状及 体 征 、 特 及小 便 自利 与 否 来加 以鉴 别 。如 果 病 程 较 长 , 是 “ 血 发 黄 ” 病 多 瘀 ,
脉 , 寒 化血行 , 使 黄疸 自消 。
3 瘀 热 发 黄 现 代 研 究
究大 黄有保 肝利 胆作 用 , 四氯 化碳 所致急 性肝 损伤 , 对 大 黄注射 液可使 血 清谷 丙 转 氨 酶 活性 明显 降 低 , 细 肝
胞肿 胀 、 性 、 死 程 度 明 显改 善 。促 进 胆 汁 分 泌 , 变 坏 使 胆 汁 中的胆 汁酸 、 红素 含 量增 加 。大 黄还 具 有 止 血 胆 作用, 其止 血 的特点 是 速 度快 、 用可 靠 , 血 时 其 他 作 止 症 状如腹 胀 、 纳差 、 发热 等消失 快 。大黄 还具有 活 血作
《 品化 义》 : 大 黄 … …专 攻 心 腹 胀 闷 , 胃灼 热 , 药 云 “ 胸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刘初斌(荔波县中医院,贵州荔波558400)保肝利胆、抗炎镇痛效果;大黄气特殊,味苦而微涩,具有保肝利胆、降脂利尿的功效。

妈咪爱属于微生态活菌制剂,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能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降低肠道B-GD 活性,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通过药物联合使用,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之,应用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快速退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1]钟天文.不同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98-99.[2]唐建明,陈小霞,杨婷,等.蓝光照射结合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110-113.[3]YISMAW A E ,GELAGAY A A ,SISAY M M.Survival and predictors amongpretermneonatesadmittedatUniversityofGondarcomprehensive specialized hospital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orthwest Ethiopia[J].Ital J Pediatr ,2019,45(1):4.[4]金克,胡青青,钱燕,等.茵栀黄口服液与清蛋白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23):2891-2893.[5]李妍.茵栀黄颗粒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7):76-79.(收稿日期:2019-09-10)【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
收稿日期:2014-08-25 作者简介:姜申元(1974-),男,辽宁鞍山人,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肝胆疾病。
170
1 7 卷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减。药用:生地 9 g,桃仁 12 g,红花 9 g,赤芍 6 g,当 归 9 g,枳壳 6 g,生甘草 6 g,柴胡 9 g,牛膝 9 g,川芎 9 g,桔梗 5 g。胁下痞块者,加郁金 10 g,丹参 10 g; 兼有气虚加党参 10 g,白术 10 g,黄芪 10 g。 2.2 观察指标
显 效:血 清 总 胆 红 素 17.1 μmol/L 以 下,临 床 症 状、体 征 明 显 好 转;有 效:血 清 总 胆 红 素 在 17.1~19.35 μmoL/L,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 效:血清总红素未降低或升高,临床症状、体征无缓 解或加重。 3 结果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uefu Zhuy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 Methods:9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jaundice symptom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49 cases)and control group(45 cases),two groups were given Glucose Injection,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and oth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Xuefu Zhuyu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treatment for 4 weeks. 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in the main symptoms,liver function than before treatment had different degree of improvement(P<0.05). Conclusion:Xuefu Zhuyu decoction is the effective prescription in treating jaundice.
姜申元
(鞍山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6)
摘 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患有黄疸症状的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 例) 和对照组(38 例),两组均给予葡萄糖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 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疗程均为 4 周。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主要症状、肝功能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 度的改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为治疗黄疸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黄疸;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 2015) 03- 0170- 0 2
Xuefu Zhuyu Decoction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High Clinical Jaundice
JIANG Shenyuan (Anshan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Anshan 114016,Liaoning,China)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可明显降低 血液凝固性,改变血液流变性。并且有加快血流速 度,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组织灌流量,阻断微 循环障碍病理过程并促进其恢复的作用 [9]。汪宁 等 [10] 研究发现,桃仁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有显著的抗 血栓作用。另外,从桃仁中分离的三油酸甘油酯具 有抗凝血活性,阮金兰等 [11] 发现从赤芍中分离得到 的赤芍精在体内有抗高脂肪和高胆固醇引起的血小 板聚集作用和血栓形成作用;赤芍总苷可以显著改 善机体微循环状态,降低血浆黏度,抑制 ADP 诱导 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
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 2~ 表 4。
表 2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812351源自97.92对照组 38
1
30
7
88.57
组别 治疗组
表 3 血清胆红素治疗前后比较
时间 治疗前
血清胆红素 (μmol/L) 107.0±70.6
本研究显示,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黄疸症状, 效果良好,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 应用。◆ 参考文献 [ 1 ] 吴百灵,卢秉久,杨新莉,等 . 活血祛湿法对黄疸大鼠肝细胞
及微胆管保护作用研究 [ J ]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 ( 5 ) : 1013-1014. [ 2 ] 苗兰,潘映红,任建勋,等 . 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证大鼠血清 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 J ]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 ( 4 ) : 24-28. [ 3 ] 杜洪乔 . 血府逐瘀汤新用三则 [ J ] .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 ( 2 ) :137-138. [ 4 ]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 慢性乙型肝 炎防治指南 [ J ] . 肝脏,2005 ( 10 ) :348-357. [ 5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 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病治疗指南(2010 年修订版)[ J ] . 中华肝脏杂志,2010 (18):163-166. [ 6 ] 朱肱 . 活人书 [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31. [ 7 ] 成无己 . 注解伤寒论 [ M ] .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2. [ 8 ] 叶成炳 . 伤寒明理论阐释 [ M ]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205. [ 9 ] 黄云飞,王兴华,屈新宇,等 . 血府逐痛汤药理研究进展 [ J ] . 黑龙江医药,1998,11 ( 3 ) :164-165. [ 10 ] 汪宁,刘青云 . 桃仁不同提取物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 J ] .
Key words:Xuefu Zhuyu Decoction;Jaundice;Clinical experience
黄疸即高胆红素血症,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 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 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可 引起机体多系统的改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 碍、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损伤、肝细胞凋亡、脂肪 泻、内毒素血症、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下降、血压下 降、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失调等。[1] 现代中医理论 以血为病因病机的枢纽,如关幼波先生称:“黄疸主 要是湿热蕴于血分,病在百脉。所谓百脉是指周身 血脉,肝又为血脏,与胆互为表里。所谓‘瘀热发黄’ ‘瘀血发黄’都说明黄疸是血分受病。”血府逐瘀汤 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为活血祛瘀方 药,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治疗血瘀所致的 多种病证。[2] 血府逐瘀汤有活血祛瘀的功效,临床 上对于黄疸有很好的疗效。[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第 1 7 卷 第 3 期 2015 年 3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3 Mar .,2015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3.062
血府逐瘀汤治疗高黄疸临床体会
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以活血祛瘀、行气 利湿为主。瘀血为黄疸之因,即形成本证的病理产 物,影响着本病的发展与预后,瘀血去则经脉通,水 湿得运则黄疸消。气为血之帅,行气有利于瘀血消 散。
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中以柴胡、枳壳、甘草为 行气治肝而解郁;桔梗为开宣肺气、载药上行;甘
草和中调药;牛膝为通利血脉、引血下行;当归、 生地、柴胡养血活血、清热保肝;桃红、赤芍、红花 通瘀活血。血不得所不活,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 血分气药,枳壳擅长理气保肝,二者合调,助本方 理气活血,并有调理肝脾作用,诸药配伍,共成活 血通瘀、理气保肝之效。桔梗与枳壳相配,一升一 降,行气宽胸,有促气行血畅之功。赤芍改善肝 脏循环,减轻肝内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 并加强胆红素的结合与排泄,减少肠道内毒素的 吸收。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 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三药 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 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 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 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 瘀化诸症之愈。
中药材,2002,( 6 ) :414-415. [ 11 ] 阮金兰,赵钟祥,曾庆忠,等 .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
究进展 [ J ] .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 ( 9 ) :965-970.
转氨酶 (U/L) 704.0±528.4
治疗后
20.7±13.5
62.0±37.6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108.6±71.4 30.6±18.3
678.6±491.4 87.7±49.7
表 4 两组症状及体征复常天数比较(d)
项目 症状及体征
食欲不振 恶心 乏力 肿胀
治疗组 20 10 5 11 23
平均为 791 U/L,胆红素升高,平均为 108 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
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