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100例
血府逐瘀汤配合中药外敷在心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配合中药外敷在心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2-10-19T02:57:35.63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3期作者:奕双双[导读] 探讨血府逐瘀汤+中药外敷应用于心悸的效果。
奕双双余姚市兰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宁波 315400【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中药外敷应用于心悸的效果。
方法采纳我中心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心悸患者(n=42),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2)。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状况。
结果治疗前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V、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府逐瘀汤+中药外敷治疗心悸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敷;血府逐瘀汤;心悸;心功能心悸是中医常见病证,指患者感觉心中悸动,甚至无法自主的一种病症。
该病一般由情志波动较大或过度劳累所致,并且还伴有胸闷、气短等相关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西医学中心律失常、早搏、心房颤动等均可归属为中医心悸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习惯的改变,心悸患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我中心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2例心悸患者,对血府逐瘀汤+中药外敷应用于心悸的效果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中心确诊入院的心悸患者(n=42),以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2例采用血府逐瘀汤+中药外敷治疗。
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6~74岁,平均:(62.27±5.32)岁。
观察组男14例,女8例;年龄:46~75岁,平均:(62.24±5.30)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血府逐瘀汤8.2

冠心病、风心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 、脑震荡后遗症等
七、临床运用
方证相应邢斌《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心理问题(暓闷、急躁、俗言肝气病)
睡眠障碍(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 啼)
其次是头痛、胸部不适(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 忙)
面色不华、黄褐斑 月经后期甚至闭经、月经色暗、有血块、痛经、经前乳房胀 痛等 舌、脉并不重要
七、名医方论
4、血瘀证的认识:
•王清任:
“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 里热(名曰灯笼病)、暓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 、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
•邢斌(方证相应):
血府逐瘀汤证最主要的表现是心理问题(暓闷、急躁、俗言肝气病) 和睡眠障碍(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啼),其次是头痛、胸 部不适(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
七、名医方论
3、血府的认识: •王清任:
“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 “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 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 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内经: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 《灵枢·经脉》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 不流……血先死”,《灵枢·贼风》云:“若有坠堕,恶 血在内而不去……血气凝结。”
二、组成
逐瘀汤类方比较
相同
不同
功效侧重
血府逐瘀汤
+四逆散+桔梗、柴胡
行气宽胸 引血下行
通窍活血汤
-生地、当归 +麝香、老葱、鲜姜、红枣、黄酒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7月上第20卷第19期·临床研究·作者简介:孙晓丽(1990.02—),女,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疾病诊疗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 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孙晓丽(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摘要】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2例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有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发作评分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2.35%和60.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心绞痛发作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生活质量均未见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 <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别是3.92%和3.92%(P >0.05)。
结论:使用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效果值得肯定,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午流注;穴位敷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9-0075-04冠心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合并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症或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是冠心病的高危群体[1]。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窦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t h e a n g i n a l — s y n d r o me a n d n o r ma l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i o g r a ms .
A m J C a r d i o , 1 9 7 6 , 3 2 ( 5 ) : 3 7 5 『 2 1 郑筱 萸 . 中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指 导 原 则 ( 试行 ) . 北京 : 中国 医 药科 技 出版 社 . 2 0 0 2 : 6 8
临 床 报 道j 。
法. 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冠心病 , 多 因 为 治 疗 效 胆 碱 酯 酶 ,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 起 到疏 肝 解 郁 作 用 果 不理 想 进 而过 度 治 疗 , 这 又加 重 了社会 及 患者 的 以缓解 情 绪 因素 : 通 过 抗 氧化 作 用 阻止 内皮 功 能 的
五脏六腑 之主也 ……故 悲哀 愁忧则 心动 。” 本 病 的发
第一 作者 : 朱斌 ( 1 9 8 2 一) , 本科 学历 , 中西 医 结 合 主 治 医
『 3 1 邓铁 涛. 中 医诊 断学. 上海 : 上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1 9 9 9 : 1 3 5
生发展 中情绪是一 个重要致病 因素 。肝郁 可致脾 壅 , 师. 从 事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 脾在 志 为 思 , 思 虑太 过 , 易 损 伤脾 胃运 化 , 使 脾 不 升 清, 胃不 降浊 ; 饮 食 不节 或过 食肥 甘厚 味 , 损伤 脾 胃, 健 运失 职 , 气血 亏 虚 。 肝 失濡 养又 可导 致肝 气郁 滞 加 重, 从 而继发 痰浊 。《 血证论 ・ 瘀血 》 日: “ 血积 既久 , 亦
文章 编 号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临床观察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临床观察王涛;王世钦;毕淑霞【摘要】目的观察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均采用西医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2.00%,且治疗组在改善左心收缩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4(023)010【总页数】2页(P1917-1918)【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生脉散;血府逐瘀汤【作者】王涛;王世钦;毕淑霞【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山东淄博255300;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山东淄博255300;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山东淄博25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1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实质是心排血量下降,引起组织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现代中医认为心衰的演变过程为:心气虚(隐形血瘀水停)→心气虚、血瘀(隐形水停)→心气虚、血瘀、水停→心阳虚(心气虚加重)、血瘀、水停。
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心气虚衰为主,标实以血瘀、水停为主。
临床亦以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较为多见。
笔者以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西医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1971年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及1974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2]。
中医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有关标准拟定。
病因属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风心病、心肌病患者;年龄18~75岁,男女不限。
血府逐瘀汤729

一、方源
血府逐瘀汤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卷上》
• 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 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 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 ,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 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一、方源
• 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后半日发烧,前半 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 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 内烧兼身热而言。 • 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 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
• 《方剂学》连建伟主编,2005年10月第1版: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有定处,舌质黯红, 或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黯或两目黯黑,脉涩或弦紧。 此外,亦可用治呃逆日久不止,饮水即呛,干呕,内热瞀闷,心悸 怔忡,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等因瘀血所致的病证。
四、方解
1、病因病机: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 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臣
佐1 佐2
使
四、方解
2、方解2:
血府逐瘀汤=四逆散+桃红四物汤+桔梗+牛膝 四逆散:柴胡类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张方子,所以柴胡证与柴胡体质的 应用指征亦适用于四逆散,但是四逆散也有自己特异的使用指征:腹痛 ,多偏于胸胁或两少腹部,疼痛为胀痛。另外日本汉方医家细野氏提出 “患四逆散证的人,其性格是内向的,多为消极的,善于担心的,非常 注意细节的,神经质性格的人,特别是对自己体内的不调颇为敏感,而 且具有向不好方面考虑的性格特征。” 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 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 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 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 的显著特点。
血府逐瘀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0例

血府逐瘀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0例在中医学里,没有"扩张型心肌病";的说法。
根据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其属于"水肿";、"心悸";、"心痹";、"喘证";、"怔忡";、"积聚";的范畴。
针对该病的病因机制,古医家都有自己的见解,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所谈:"心水者,其身肿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
";又如《素问&·痹论》中所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内经》中也曾说到":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王朝宏等人认为,该病的病因机制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心肾阳虚,心气不足,标实为外感六邪,血瘀水泛,痰阻气滞。
近几年,我院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探讨从瘀论治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2012 年5 月至2013 年8 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0 例做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并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 5 月至2013 年8 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0 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5例。
这些患者的年龄为21 ~71 岁,平均年龄为(55.3±2.4)岁,其病程为 5 个月~7.8 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具体药方:桃仁12g,红花12g,当归6g,川芎9g,赤芍9g,熟地黄12g,柴胡15g,枳壳15g,炙甘草6g,牛膝12g,桔梗6g,黄芪30g,葶苈子15g,大枣9g。
畅达应用血府逐瘀汤经验举隅

3 痛 经
次或数 1 1 , 3 次 发作时伴双侧头 闷痛 , 静坐 1 余分 0 钟可缓解 , 时有命名性失语 , 疲乏 , 困, 腰 口干不欲
饮, 纳食 、 便 正 常 , 黯 、 白 , 沉 弦 。心 电 图 二 舌 苔 脉
性 失语 , 方 用 血 瘀 逐 瘀 汤 为 主 , 石 2 心律 失 常
原某 某 , ,2岁 , 9 8年 2月 1 日初 诊 。 女 5 19 8
作者 简介 : 兰英 ( 9 3 , 主任 医 师 , 城市 中医 院 ( 16 一) 女, 运 山
继承指导老师 , 他出身于中医世家 , 从医从教 5 O余 年, 学识渊博 , 临床经验颇丰 , 过对《 通 伤寒论》 深
人研 究 , 导 以 汤 方 辨 证 的 思 辨 方 法 指 导 临 床 。 倡
天情绪紧张诱发 , 现心悸胸 闷, 乏纳少 , 疲 舌黯红 、 苔 薄 白 , 沉 细 弦 。西 医 诊 断 : 律 失 常 。 中医 诊 脉 心
出, 面色苍 白, 极度痛苦。经量 中等 , 色黯挟瘀块 。 现值经前 , 舌淡红 、 尖赤 、 白, 苔 脉弦细。中医诊 断 痛经 , 辨证属瘀 阻胞宫。治宜活血行气。方用血府
逐瘀 汤加 味 。药 用 : 生地 、 当归 、 附 、 壳 、 金 各 香 枳 郁
牛膝 、 赤芍各1 , 5g 川芎、 柴胡 、 桔梗各6g 。每 1 1 3
检查 二 阶梯 试 验 阳性 。西 医诊 断 : 稳 定 型 心 绞 不
李某 某 , ,1岁 ,9 7年 8月 8日初诊 。 女 2 19
痛 经 6年 。经 前 经 期 少 腹 剧 烈 疼 痛 , 甚 汗 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100例
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有幸跟全国第五届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刘学文教授学习。
刘老师不辞辛苦,凭着忘我的敬业,崇高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丰富的经验,为广大患者解决了无数病痛。
我细心地聆听恩师的教诲,详尽地记录恩师的每一句话,深入领悟着恩师处方用药的每一个细节,运用刘老师加减化裁后的血府逐瘀汤治疗心律失常100例,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皆在20岁以上,其中室性早搏48例,房性早搏36例,房颤1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阵发性室上速1例
2诊断标准:
(1)轻度:患者无明显症状,平均每分钟过早搏动≤5次;(2)中度:平均每分钟过早搏动5次以上,或呈二、三联律;(3)重度:多源性或连续2个以上早搏或r波在t峰上及房颤或房室传导阻滞或阵发性室上速。
3治疗方法:
以行气活血、养血复脉为治则,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药用:当归15g乌药15g柴胡15g川芎15g桔梗15g瓜蒌10g檀香(后下)7g元胡15g郁金10g苦参7g沙参10g甘松7g黄连5g 茯苓20g炒白术15g山药20g炙甘草15g
加减:紫绀重、胸闷胸痛,瘀阻心脉者,加红花10g汉三七粉4.5g;;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加苏子15g车前子15g;热毒扰心,心气受损加银花10g连翘15g;失眠加炒枣仁20g夜交藤20g;气虚加党参20g炙黄芪20g;血虚加熟地15g;阴虚加玉竹15g;阳虚加肉桂7g 或桂枝10g。
用法:每剂煎3次,每日1剂,早晚饭后10分钟温服。
4治疗结果:
4.1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偶有早搏,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心电图心律失常明显减少,(一般早搏减至原来的50%以上)及症状有好转;无效:治疗后心电图心律无改善。
4.2结果:显效:77例,占77%;有效:20例,占20%;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97%。
4.3疗效与病种的关系:冠心病所致66例,总有效率98%;高血压所致23例,总有效率96%;病毒性心肌炎所致7例,总有效率97%;风湿性心脏病所致4例,总有效率97%。
5体会:
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因为起搏或传导异常。
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主要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等病证的范畴。
其发病与外邪侵袭,七情刺激,饮食失节,心血瘀阻,脏腑虚损等因素有关。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以阳气不足,阴血亏虚为本,痰湿内停,瘀血阻滞,心神不安为标。
心主血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脉的运行依靠心气的推动,阴血的充养。
阳气
受损则心搏无力,脉形细濡;气来不匀则心律不齐,脉律不整,出现结脉、代脉;心气不能衔接则传导障碍,脉有歇止;阳虚阴盛,阳主动,阴主静,心阳不足则心动徐缓,脉象迟缓;心血瘀阻时,常有传导阻滞。
心阴不足,虚热内炽,可扰动心神,出现心悸,心动不安,心率加快,脉多细数。
辨证应当分清证侯的虚实,阴阳。
临床以心脏的气血阴阳不足为本,久病可涉及肾、脾、肺三脏;血瘀、痰浊、化火为标,常为虚证或本虚标实证。
本组病例治疗以行气活血、养血复脉为治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中柴胡、乌药、瓜蒌、檀香行气宽胸止痛;元胡、郁金行气活血止痛;苦参、沙参、甘松、黄连、炙甘草可快速有效抑制心律失常,且沙参可制约苦参温燥之性;茯苓、白术、山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六药合用益心气、养心血,扶正以治本。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方中诸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快速有效抑制各种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尤其急性发作期。
临床实践证明:全方对治疗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各类型心律失常疗效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