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配方
头痛1年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头痛1年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导读:刘某某,男,14岁,头痛1年,2015年5月19日初诊。
头痛1年,久用中药、西药无效,自述睡眠欠佳,舌暗紫,有瘀斑,脉涩。
处……
刘某某,男,14岁,头痛1年,2015年5月19日初诊。
头痛1年,久用中药、西药无效,自述睡眠欠佳,舌暗紫,有瘀斑,脉涩。
处方: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当归10克,生地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甘草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10克,白芷40克,石菖蒲10克,川羌活5克,元胡30克,蔓荆子20克,菊花10克,藁本15克,鸡屎藤10克,鼠妇30克,炒枣仁100克,夜交藤100克,龙眼肉30克,核桃3个捣碎为引。
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5月26日):头痛、睡眠明显好转。
效不更方,继服前方7剂,愈。
按:血府逐瘀汤和通窍活血汤均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其中,血府逐瘀汤为治疗头痛之主方,张士舜先生称之为君方;通窍活血汤为臣方,协助君方加强活血祛瘀之效,其主药麝香可用石菖蒲、白芷、羌活代。
元胡、蔓荆子、菊花、藁本、鸡屎藤、鼠妇止痛,共为佐药;因患者头痛伴有睡眠不佳,故加炒枣仁、夜交藤以改善睡眠;核桃为使药,引药入头。
全方共奏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之功效。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https://img.taocdn.com/s3/m/28d46d1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7.png)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篇一: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
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
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用法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病机胸中血瘀,气机阻滞。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辩证要点胸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现代运用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等属瘀阻气滞者。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配伍特点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主治血府逐瘀汤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适应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血府逐瘀汤的神奇功效】血府逐瘀汤19个适应症

【血府逐瘀汤的神奇功效】血府逐瘀汤19个适应症听声音1血府逐瘀汤的神奇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之胸痛、头痛日久不癒、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善怒、入暮渐热、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现代应用:本方抗凝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解痉,镇痛,镇静。
用于心律不整、慢性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心绞痛、动脉硬化、胃炎、肝硬化、慢性肝炎、叁叉神经痛、头痛眩晕、偏头痛、脑血管疾病、脱髮、精神分裂症、不孕症、闭经、月经过多症、癫痫、视网膜病变、静脉炎、行血障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症、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适应症:1、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3、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4、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听声音2血府逐瘀汤方剂特点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
血府逐瘀汤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听声音3血府逐瘀汤的加减应用1、血瘀经痛、经闭者:去桔梗加香附、泽兰、益母草。
2、心悸、失眠者:加茯神、五味子、酸枣仁。
3、舌紫、脉涩者:加丹参、叁七。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第一方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第一方胸中血瘀是常见的一种中医病症。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胸中血瘀发病人数明显增多,严重降低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
鉴于此,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中血瘀的相关情况。
1.认识胸中血瘀1.1症状胸中血瘀的症状通常包括胸痛、头痛、长时间不能痊愈,或是长期呃逆不止、干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嘴唇、双眼、舌质有异常等表现,例如嘴唇发黑或两眼暗黑,舌头上甚至还有瘀斑、瘀点。
这些症状都可能是胸中血瘀的表现。
1.2原因胸中血瘀的原因通常是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导致。
当血液瘀积在胸中时,就会导致气机的运行受到阻碍,从而引起胸部疼痛,并且痛有定处,像是被针扎一样的感觉。
体内的瘀血瘀阻在上焦,会遏制清阳之气的升发,清空失养,便会导致头部疼痛。
胸中有血瘀,还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行,并造成胃气上逆,出现呃逆干呕等多种症状。
1.3胸中血瘀的危害血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阻碍血液供应和氧气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影响其正常功能。
这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冷感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组织坏死或功能障碍。
血液凝聚和堆积在特定区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局部组织受压,引起疼痛和肿胀。
血瘀被认为是一些慢性病风险的因素。
它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1.认识血府逐瘀汤2.1血府逐瘀汤治疗常见疾病血府逐瘀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医方剂,被誉为中国古代治疗血瘀证的第一个专方。
它主要用于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胸中血瘀证,其中包括一些特定的症状和疾病。
血府逐瘀汤诸多中草药物通过相互配伍,共同发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胸中血瘀引起的各种症状。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症状和疾病:头痛:一些突发的头痛,特别是没有明显外感或内伤原因的头痛,可能是由于血瘀所致。
血府逐瘀汤可以活血化瘀,缓解头痛。
胸痛:对于冠心病等引起的胸闷、胸痛,中医称之为胸痹。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是一种用于治疗失眠症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血府逐瘀汤和参芪五味子片。
血府逐瘀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桃仁、红花、当归等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参芪五味子片则是一种具有补脾益气、安神定志作用的药片,主要由人参、黄芪、五味子等药材组成。
失眠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失眠症主要是由于脾虚、气血不足、肝郁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补脾益气、活血化瘀是治疗失眠症的关键。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的临床应用表明,该方剂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血府逐瘀汤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活血化瘀,缓解肝郁血瘀引起的失眠症状。
参芪五味子片可以补脾益气,安神定志,提高睡眠质量。
两者的配合使用可以综合调理失眠症的病因与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的临床用法为,每次口服5g,每日3次。
治疗周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5-30天为一个疗程。
在服用该方剂期间,患者需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疗效。
该方剂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恢复,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有所提高。
该方剂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中药方剂。
通过活血化瘀、补脾益气、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并且安全性较高。
该方剂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临床应用解析血府逐瘀汤19个适应症

《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临床应用解析:血府逐瘀汤19个适应症》摘要:川芎75g,柴胡50g,红花150g,桃仁(炒)200g,牛膝150g,赤芍100g,地黄150g,枳壳(麸炒)100g,桔梗75g,甘草50g,当归150g,症见头痛日久,或为偏头痛,头晕,兼见烦躁,失眠,健忘,口干苦,舌有瘀点,脉弦或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抗缺氧,镇痛,抗炎,降血脂,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药物组成川芎75g,柴胡50g,红花150g,桃仁(炒)200g,牛膝150g,赤芍100g,地黄150g,枳壳(麸炒)100g,桔梗75g,甘草50g,当归150g。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用法用量口服。
胶囊,6粒/次,2次/日;口服液,10ml/次,3次/日。
或遵医嘱,1个月为1个疗程。
临床应用胸痛证属血瘀胸中,气机不畅。
症见胸部憋闷疼痛,痛有定处,兼见烦躁,或胸部异常感觉,舌黯红有瘀点,脉涩。
头痛证属久病滞络,或外伤瘀血内停,脉络不畅。
症见头痛日久,或为偏头痛,头晕,兼见烦躁,失眠,健忘,口干苦,舌有瘀点,脉弦或涩。
痛经证属血分瘀滞。
症见月经前后,或经期小腹胀痛,血色紫黑夹有血块,经量少或淋漓不畅,胸胁作胀。
应用鉴别功能类同药物鉴别①与复方丹参滴丸的鉴别:两药同属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有化瘀止痛之功,对于血瘀气滞的胸痛、头痛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但复方丹参滴丸以三七为君药苦降开泄、散瘀和血、止痛功良,辅以丹参既能活血化瘀、通心脉,又能凉血活血、兼清瘀热,冰片芳香走窜、开窍醒神,故其为治疗瘀血阻滞的胸痹的良药。
血府逐瘀胶囊以活血祛瘀为主,还有理气解郁的枳壳和川芎,既有牛膝引血下行,又有桔梗载药上浮,一升一降,以复气机升降之常。
全方配伍,气血双调,解气分郁结,行血分瘀滞,活血而不伤阴,祛瘀又能生新,对于气滞血瘀胸中之诸疾患极为合适。
真武汤配合血府逐瘀汤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疗效观察及其不良反应分析

真武汤配合血府逐瘀汤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疗效观察及其不良反应分析引言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功能减弱,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要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经常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身上,造成患者病情严重,危及生命。
目前,虽然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多种不良反应。
传统中医药治疗以药物组方的方式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本研究选取真武汤配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一、真武汤配合血府逐瘀汤的组方真武汤主要由黄柏、黄芩、茯苓、泽泻、决明子、薤白、赭石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水、利湿通淋、凉血止血的功效。
血府逐瘀汤主要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功效。
两方组合使用,有助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舒经止痛、凉血止血等作用,适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二、疗效观察1. 对象选择本次研究共选择了20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2例,女性98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真武汤配合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方案,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体征指标(心率、呼吸、血压)、心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心力衰竭症状评分(NYHA分级)、心功能和整体症状改善情况。
4. 结果观察经过3周的治疗,所有患者的体征指标均有所改善,心率、呼吸、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心功能指标有所提升,心功能分级有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评分也显著降低,NYHA分级减轻;整体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减轻。
5. 治疗效果评价根据观察结果,真武汤配合血府逐瘀汤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有良好的疗效,疗效显著且持久,不良反应较少,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不良反应分析根据观察结果,真武汤配合血府逐瘀汤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极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的消化道不适和头晕现象。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我们仨!

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过程中,很多人常常混淆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瘀汤,所以今天带大家来看一下三者的区别。
这三胞胎均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从他们的名字来看都是用来治疗瘀证,但是治疗哪里的淤我们下面来具体的看。
首先来看出场频率最高的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主治的即是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
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
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膈下逐瘀汤(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本方与血府逐瘀汤都是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进行加减而成的,都具有活血祛瘀,止痛散结的作用。
但血府逐瘀汤中配有行气开胸和引血下行之药,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上焦,胸中瘀阻之证,如胸痹、真心痛(心绞痛)等;本方中配有疏肝行气止痛之药,故行气止痛的作用较大,主治下焦病证,瘀血结于膈下,如胁肋刺痛,少腹剧痛,妇女痛经,两胁及腹部肿胀有结块等。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主治瘀血结于下焦少腹。
下焦包括肝肾在内,由肝肾等脏功能失调,寒凝气滞,疏泄不畅,血瘀不适,结于少腹,故症见少腹积块作痛,或月经不调等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