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治疗颈椎病痉证
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及副作用

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及副作用血府逐瘀汤简介血府逐瘀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伤寒杂病论》。
它由桃仁、红花、川芎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血瘀、瘀血症以及一些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的疾病。
功能主治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具体如下: 1. 疏通经络:血府逐瘀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改善血液供应不足的问题。
经络疏通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疼痛,增加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提高组织的代谢能力。
2. 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可以加速血液的流动,改善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液在血管中凝固成块。
它对于一些慢性病引起的血液淤滞、湿瘀、气滞等问题特别有效,可以消除瘀血,解除疼痛。
3. 缓解疼痛:血府逐瘀汤对于一些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的疼痛问题,如痛经、月经不调、胸痛、腹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舒缓经络,疏通气血,缓解疼痛症状。
4. 改善皮肤问题:血府逐瘀汤可以改善一些皮肤问题,如淤血、瘀斑、瘀青等,以及一些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皮肤干燥、暗沉等问题。
它能够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使皮肤恢复健康。
副作用血府逐瘀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但是相较于西药,中药的副作用较少且较轻微。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使用血府逐瘀汤时可能出现以下副作用: 1. 消化不良:一些患者在使用血府逐瘀汤时,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是因为血府逐瘀汤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时会引起胃肠道的反应。
对于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减少使用剂量或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2. 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对血府逐瘀汤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如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3. 不良反应:在使用血府逐瘀汤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一般在停药后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血府逐瘀汤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病史以及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情况。
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通常表现为意识、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该病病发率较高,会对患者及其家人造成很大的困扰。
血府逐瘀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疗效。
下面就这一疗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1. 血府逐瘀汤的理论基础血府逐瘀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有当归、川芎、红花、桃仁、香附、甘草等。
该方剂以调节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要作用,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有着一定的疗效。
在中医理论中,精神障碍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郁内结,使得气血失调,导致瘀血凝滞。
因此,治疗要以调节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手段。
血府逐瘀汤正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得出的有效方剂,作用在于活血化瘀,改善气血循环,进而改善精神障碍。
2. 实验研究结果在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它能够有效地改善精神症状,详细情况如下:(1)降低病情评分:有一项对血府逐瘀汤治疗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表明,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后精神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了70%。
(2)改善睡眠质量:另一项关于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发现,该方剂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降低早醒和夜间醒来的频率。
(3)提高生活质量:还有一次对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显示,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失眠、焦虑、疲劳等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3. 注意事项虽然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已被证实,但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用药剂量要准确:中药方剂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都会受到剂量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血府逐瘀汤时也要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因个体差异存在的剂量调整需要特别注意。
(2)不要与西药混用:由于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对血液及其他器官有损害,因此不推荐与某些有活血作用的西药联合使用。
颈椎病中药方剂

颈椎病中药方剂
1.蠲痹汤(袪风之剂)风寒湿证,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蜀痹止痛,组成:羌活15 姜黄12 当归20 赤芍18 黄芪18 防风12 炙甘草6 生姜5片葛根20 桑枝15
桂枝12。
2.身痛逐淤汤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组成:秦九3 川芎6桃仁9
红花9 甘草6 羌活3没药6 当归9 炒灵脂6 香附3 牛膝9 地龙6
3.黄芪桂枝五物汤脾肾虚寒,治宜温阳益气,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组成:黄芪9
桂枝9 芍药9 生姜18 大枣4枚
4.天麻钩藤饮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组成:天麻90 川牛膝钩藤各12 生决明18 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
5.二陈汤痰浊中阻证治宜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橘红各15 白茯苓9 炙甘草4.5
6.归脾汤气血两虚,治宜益气养血,通络止痛,组成:当归20 白术20 党参12
黄芪25 酸枣仁15 木香12 远志12 龙眼肉10 炙甘草15 茯苓15
7.芍药甘草汤肝肾亏虚,治宜补益肝肾,宣痹止痛:芍药12 甘草12。
血府逐瘀汤临证验案4则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 ・ 王清任《 医林改错》 , 王 清任是气血理论 的倡导者和提出者。血府逐瘀汤 系桃红四物汤合 四逆散加桔梗、 川牛膝而成 , 具有 气血兼调的组方特点 , 寓行气于活血之中, 行气活 血而相得益彰 ; 寓养血于活血之中 , 活血而无耗血
之 虑 。主 治条 目繁 多 , 从瞀 闷 、 急 躁 到不 眠 、 夜 不
牡 丹皮 1 5 g , 连翘 1 5 g , 川 牛膝 1 5 g , 枳壳 1 5 g , 桔 梗6 g , 白鲜皮 2 0 g , 金银 花 2 0 g 。 日 1剂 , 水煎 2 次取 汁 3 0 0 mL , 分早 、 晚 2次 服 用 , 共 7剂 。7剂
现 了异病 同治、 谨 守病机的 中医诊 疗特 色。
【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银屑病; 痹证 ; 入睡和睡眠障碍; 尿频 【 中图分类号】 R 2 8 9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2 6 1 9 ( 2 0 1 6 ) 1 2 — 1 8 4 9 - 0 3
2 0 1 6 J B M 0 8 1 )
2 痹
证
王某 , 女, 6 7岁 。2 0 1 6— 0 5—2 4就 诊 。颈 项 、
南京 2 1 0 0 2 3 1 0 0 0 4 4
1 南京 中医药大学基础 医学 院 , 江苏 2 北京交通大学 校医院药剂科 , 北京
肩胛、 肘部 、 胁肋反复窜痛 3 个月 , 伴颈肩部恶风 、 恶寒 , 舌黯红 , 苔薄 白, 舌体胖大有齿痕 , 脉沉 细。 诊断为痹证。证属肝郁血瘀 , 脾虚湿滞。治宜疏肝
花蛇舌 草 、 半枝 莲 、 茯 苓 清热 利湿 , 健脾 渗湿 ; 叶天
士讲“ 人血就恐耗 血动血 , 直须 凉血散血” , 加牡 丹皮、 蛇莓 、 紫草 以清热解毒 , 凉血消肿 ; 金银花、 连 翘 清 热解 毒 , 且 具 升 浮 宣 散之 力 , 流通气血 , 治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调理气血,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多种疾病,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剂之一。
笔者近年来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杂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1 头痛患者男,65岁,头痛5年余,加重半年。
患者于5年前因车祸致头部受伤,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月余,症状好转后出院。
但头痛时有发作,以情绪波动及劳累或者天气变化而诱发并加重,疼痛剧烈如针刺样,以前额及两太阳穴部位为甚,须服强效镇痛剂方能止痛。
伴少寐多梦,头昏头沉,胸闷、恶心,甚则呕吐。
曾去多家医院诊治,皆无异常发现。
血压155/95mmHg,自感脑鸣。
诊见:神志清晰,面色稍暗,瞳孔等大等圆,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舌暗有瘀斑,苔白腻,脉沉弦。
脉证合参,诊为头痛,证属气滞血瘀,痰浊内阻,治宜行气活血化瘀,佐以化痰之品。
予血府逐瘀汤化裁,处方:当归12g、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9g、赤芍9g、柴胡9g、川芎30g、白芷9g,桔梗10g、生石决明30g、枳壳12g、清半夏12g、怀牛膝12g、钩藤15g、白蒺藜18g、全蝎(研末冲服)3g。
水煎服,日1剂。
服药9剂,头痛明显减轻,继用上方加地龙、蔓荆子各10g,3剂。
头痛锐减,夜晚能入睡6-7小时,舌苔薄白,舌质正常,脉平,面色转润,脑鸣亦减轻。
原方加灵磁石30g,继服15剂,诸症消失。
按:该患者患病日久,症状发作时疼痛较剧,疼痛部位固定,痛如针刺,且有外伤史,由此可知瘀血为患,瘀血不除则疼痛不止,故投以血府逐瘀汤治之。
因病在头,故加蔓荆子、白蒺藜、白芷以芳香开窍、疏风清热止痛。
瘀血阻滞,津液不能敷布,聚而成痰,以致头昏头沉,胸闷恶心,故加清半夏以燥湿化痰,重用川芎以通络。
诸药合用,瘀血去,痰浊化,经络通,气血调,则痛自止。
2 泌尿系结石患者女,43岁,左侧腰腹部突然疼痛、小便涩痛2小时来诊。
患者自述近半年来时有左侧腰痛,下腹不适,于2小时前突发左侧腰腹部疼痛,伴小便短少色黄、涩痛不畅,在我院做B超显示,左肾及左侧输尿管上段分别见0.5×0.7cm、0.6×0.8cm结石阴影,尿常规:红血球(+3),诊断为泌尿系结石。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验案一则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验案一则作者:郭然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8期郭然1 周正华2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 300193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 300193【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及食管外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其病位与与脾、胃、肝、肺等诸脏相关。
笔者跟师见其运用活血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一例,收效满意,浅述如下。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血府逐瘀汤;验案胃食管反流病(GER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其症状可有典型食管内表现,如反酸、胃灼热、反流相关胸痛等;还可有不典型的食管外症状,如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咳嗽等。
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其症状,可属中医“吐酸”、“胃痞”、“嘈杂”、“胸痹”、“胃脘痛”“梅核气”等范畴,其病位与脾、胃、肝、肺等诸脏相关。
笔者跟师见其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一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李某,女,40 岁,2015 年12 月14 日初诊。
主诉:咽喉堵闷感8 个月,伴饭后反酸、嗳气,反酸后或情志不畅时咽喉症状加重。
晨起偶有双下肢轻度浮肿,活动后消失。
纳可,寐安,大便一日一行,时有便溏,小便调。
刻诊处于月经第 3 日,月经量中,色暗红或黑,血块(+),平素经期8 天,淋漓不净。
舌淡暗苔薄,脉弦。
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
中医证属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柴胡18g,枳壳10g,桔梗10g,川牛膝10g,当归20g,川芎6g,生地黄20g,白芍20g,泽兰20g,丹参30g,玄参20g,清半夏10g,厚朴15g,紫苏叶10g,生薏苡30g,威灵仙30g,甘草10g,大枣5 枚。
中药6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
二诊:12 月20 日。
服药后咽部不适感明显减轻,仍有饭后反酸、嗳气。
舌暗苔薄水滑,脉弦。
血府逐瘀片、甲钴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片、甲钴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赵兵;吴小英;周燕【摘要】选取2008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口服血府逐瘀片、甲钴胺片、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4w为一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总有效率75%,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口服血府逐瘀片,甲钴胺片、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2页(P5338-5339)【关键词】血府逐瘀片;甲钴胺;氟桂利嗪;颈源性眩晕;疗效【作者】赵兵;吴小英;周燕【作者单位】成都市金牛区中医院内科;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四川成都610000;成都市金牛区中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2颈源性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多为中老年患者,是临床的常见病。
其发病主要因颈椎、颈椎间盘及其它部位的退行性变,产生颈椎横突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
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
2008年1月~2014年3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片,甲钴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80例,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颈源性眩晕确诊患者。
诊断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拟订的诊断标准[2]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老年人多见,起病缓慢,无外伤史;(2)旋颈试验阳性;(3)多伴有头痛、耳鸣,听力下降,视力模糊等;(4)颈椎X线摄片,颈部CT、MRI检查有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缩小、椎骨移位及颈曲异常等阳性改变。
身痛逐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临床观察

椎动 脉 型颈椎 病 ( S C A)是 指 由于颈 椎 的病变 引起 椎动 脉血 流 障碍 而导致 脑供血 不 全 ,临 床上 出现 以眩晕 、头 痛 、颈项板 硬疼 痛 等为主 要症状 的一 系列症 候群 。目前认 为它 是一 种颈椎 的退 行性病 变 ,随着人 口老龄 化 的来临及 社 会生活 节奏 的加快 ,其发病 有年 轻 化 的趋势 ,发病率也在 逐渐上升 。 自20 年9 0 8 月至20 年 1月作者对 09 O 5 例 患者 以身痛逐 瘀 汤结合 牵引 治疗 ,取得 了 良好的效 果 ,现报道 1
意 义 ,但第 1 个疗程 结束后 治疗组 的疗 效却显著 优于对照 组 ,这说 明 身痛逐瘀汤 V I 合牵引治疗能更快 的改善 患者的症 状。 服结 中医对于本病 的有关 论述 主要散见 于 “ 痹证 ”、 “ 眩晕二人 民医院骨二 科 自2 0年 9 l 0 8 月至2 0 09 年 l月之 间收 治的门诊患者 ,符合椎动 脉性颈椎 病诊断标 准” ( O 0 曾有 猝倒 发作 ,并伴有 颈性 眩晕 ;旋颈试验 阳性 ;x线显示节段 不稳或钩
第2 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疗效 比较见表2 疗 。
察表 明虽 然第2 个疗 程结 束后治疗 组与对 照组 的疗 效差 异没有统计 学
1 . 2治疗方法 治疗 组患者 E服身 痛逐瘀汤 ( l 秦艽 1g 0 、川芎 1g 0 、桃 仁1g 0 、红 花1g 0 、羌活 1g 0 、没药5 、当归 1g g 0 、香 附1g 0 、牛膝1g 5 、地龙 1g 0、 五 灵脂 1g 0 )水煎服 ,1 d N/,分早 晚2 口 。坐位 牵引 1 d 次 服 次/,具 体 为 :面对 牵引架 ,身 体略前倾 ,颈椎前 屈 1。- 0 ,滑 轮与牵 引绳 5 3。 呈4 。斜 角 ,牵引重量2 8g 5 - k ,逐渐增 加 ,每 次2 -0 i。对照组 给 03 mn 予 颈复康冲剂 ( 河北省承德 中药集 团有 限责任公 司生产 ),2 , ,2 / 7d  ̄ 袋/ ,牵引方法 同治疗组 。1d 1 次 0为 个疗 程 ,痊愈病例及时终止 治疗 , 结 果纳入统计 ,1 个疗程结 束后失访患者视为治疗无效 。 1 . 效标 准 3疗 参照 Ⅸ 中医病症诊 断疗 效标准 》 ( 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 19 年64 94 ) 2 目发布)并结合本病 的临床特点制订治 愈 :眩晕 、头 痛、恶心 、呕 8 吐 、项背 疼痛等症状消 失,肌力正常 ,颈 、肢体功能恢复 正常 ,能参 加 正常劳 动和工 作 ;好转 :眩晕 、头 痛 、恶心 、呕 吐、项 背疼 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治疗颈椎病痉证
【处方】软柴胡9g 全当归9g 单桃仁9g 藏红花9g 川牛膝9g 玉桔梗9克炒枳壳9g 炒黄芩9g 潞党参12g 紫丹参12g 大生地12g 京三棱15g 蓬莪术15g 赤芍、白芍(各)12g 猪苓、茯苓(各)9g 生川大黄6g 炙甘草5g。
【功效】活血祛瘀,解痉通督
【主治】颈椎病痉证。
症见项背强痛,肢僵难舒,躯体裹束感,腹胀便秘,尿闭肢肿,咽喉红肿,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阵挛出现,舌质暗紫,脉弦滑等。
【方解】本方以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养血生新;并用丹参、三棱、莪术加强活血通督之功;并以白芍解痉;柴胡、枳壳宽胸利气,佐以桔梗辛开苦降,以解躯体裹束感;用黄芩、桔梗清热利咽;加猪苓茯苓利尿渗湿;生大黄、枳壳通腑行气;川牛膝引下通达;生地、当归增液润肠,使腑实从肠而出,瘀血内化而活,痉症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