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学报格式

环境科学学报格式
环境科学学报格式

《环境科学学报》稿件格式要求1. 章节设置:按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

的编写格式》)规定,本刊要求论文包括以下3部分: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如果有的话)。其中前置部分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单位、邮编(统称作者信息项),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表。文章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题名,作者信息项,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作者项,英文摘要与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和附录。本刊要求来稿的正文部分原则上应包括“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实验部分”、“结果”、“结果分析”/“讨论”等几部分。

2. 标题和序号:按国家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35-2001(《科技文

献的章节编号方法》)规定,论文正文部分按层次列标题。标题序号为3级(1→→1.1.1),3级以下不设标题,可采用序号或字母列出顺序。标题务求简练,并避免“有序号,无标题”现象。

3. 标点符号:应根据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规定正

确使用标点符号,行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尤其避免整段文字“一逗到底”。

4. 数字用法:根据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的要求正确使用数字,凡计量单位前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其它场合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又很得体时,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引文着录、行文注释、表格和插图中的日期和时刻按GB/T 7408-94规定的扩展格式表

示,如1996年1月8日,采用半字线分隔形式:1996-01-08;14时12分36秒为“14:12:36”。小数点前或小数点后超过4位(含4位)的数字,应采用3位分节法,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之间空开1/4字距。

5. 数值修约:数值的修约应按GB 8170-87(《数值的修约规则》)和

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附录的参考件进行。

6. 量和单位:按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排格式规范》的要求,文中物理量及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符号表示。对于没有法定符号亦业内通用或无约定俗成量符号的物理量,可自行定义。

量符号一般用单个拉丁字母表示,必要时可加上角标或下角标。在文字叙述时可使用量名称(必须用中文给出量名称),亦可使用量符号,但公式中不能用量名称(中文或英文)代替量符号。物理量一般排为斜体(个别物理量除外,如pH),单位符号用正体。可以用下角标、括号内加注等形式修饰物理量,但不能修饰计量单位,如“25%(V/V)”、“17(m/m)”、“26ng/g(dw)”、“μg/kg(土)”、“350mg/LCdCl2”等均是错误的。

不能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如ppm、ppb、ppt、rpm等。应注意数字与单位符号的正确书写,如15~20℅应写成15℅~20%,20±1℃应写成

(20±1)℃,12×12×20cm应写成12cm×12cm×20cm。

7. 附表:①附表应使用三线格式(包括顶线、底线和栏目线)。表

头(项目栏)放在顶线与栏目线之间,栏目线与底线之间为表身。必要时可在表头和表身内加横向辅线。②表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表序与表题居中排,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全表共用单位可加括号

编排在表的右上方。表内数字要对齐排,不能错行错位。相邻栏内若数字或内容相同,不能用“同上”、“同左”、“″”等代替。表中数字一般也应按三位分节法排。如果表的横向项目较多,1页排不下时,可双页排,表题跨两页骑缝居中排。如表的竖向长,可在次页序排,并在表题位排上“表…(续)”及表内项目。③表中量和单位应按GB 3101-93的规定标示,即量符号与单位间用斜线隔开。例如:时间及其单位写为:“t/min”,浓度及其单位写为“c/(mol·L-1)”。④表注放在表格底线以下。表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半圆括号置于被注释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混淆。⑤附表应直接排入文中,不必另页专门排。除表题应中英文对照外,表头信息亦应中英文对照(如排版困难可不进行对照)。

8. 附图:附图可随文排,亦可另页排版(此时,须在正文中保留图

位并标注中英文图题),但必须与正文放在一个电子文件中。对附图的具体格式要求见另文。

9. 外文学术名词的中译:外文学术名词的中译使用通用的译法,译

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原文。

10. 论文的字体、字号和排版格式要求:投稿时不必按本刊已发表论文

的排版格式排版,全文应通栏排,不必双栏排;全文字体可统一用宋体,全文(含作者姓名和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等)字号一律用5号字(论文题目可用3号或4号字);各级标题一律左顶格排,不要居中排。具体要求见另文。

《环境科学学报》论文附图格式要求

1. 论文插图用于描绘难以用文字或表格表达的内容。因此,应突出图

的直观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正文,仅借助图例和图注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

2. 图的长宽比、坐标轴单位的设计、线条疏密程度等要科学、合理,

切忌过分重叠、凌乱。要注意图的整体效果。

3. 图要大小合适(应保证能够看清图中所反映的内容)。插图通常分

为半栏图(图宽45~65mm)和通栏图(图宽100~120mm)。作者可根据文中图的需要、繁简程度确定合适的宽度。

4. 中英文图题置于图的下方;图注一般置于中英文图题之间,亦可放

在图内;图例要清晰、分明、大小合适,一般应放在图中空当处。图例应采用易区分的标识,如“×、□、△”等。避免采用粗细线之别或灰度差之别;尽量不用虚线和点划线作图例。

5. 对于坐标图,标目一般由物理量及其相应的符号和单位组成。图中

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按GB3101-93的规定,用量与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如p/Pa,c /()等。

6. 为便于国际交流,除图题需中英文对照外,坐标标目及图中的注释、

图例等亦应中英文对照。

7. 图字采用6号宋体(英文用8P)。图中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应与文

稿一致。

8. 对于照相图,原稿照片应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无污损

和折痕。电子显微镜照片图还应在其说明文字或注释中表明其放大倍数。

如用彩图请事先向编辑部说明,彩页另收费。

9. 凡属我国全国政区图,务请给出包括南海诸岛的全图;对地图国界

的绘制要特别慎重。有关此类图编辑部需送有关主管单位审批才可刊发。

《环境科学学报》引文标注及参考文献表格式要求

1. 本刊自25卷8期起采用“着者-出版年”制标注引文及着录参考

文献表。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的规定,参考文献表中引文必须是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不能引用,只能用文内页下注的形式注明出处。已被录用但尚未出版的论文亦不能引用。

2. 在正文中,引文用括号内标注着者、出版年份的形式标注,且不

排引文序号,不能与“顺序编码制”混用(即以上角标的形式,在方括号内标注引文序号)。对于多个作者,仅列第一作者后加“等”即可。如有多于1条的引文,则各引文项之间用分号分隔。

3. 参考文献表中各着录条目应内容规范、齐全。具体要求为:

a) 着者项 3人以内必须全部列出,3人以上亦必须全部列出前3

位着者后再加“等”、“et al”,不能仅列1人后即加“等”、“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作者姓名无论中文和外文,其书写

格式一律为“姓前名后”。对于外文,名可缩写,但须以空格代替缩

写点。除翻译以外,一般不着录文献责任者的具体责任,如“主编”、“编”等。

b) 题名项题名前用句点引导,题名后加方括号标注文献类型,

如[J]、[M]等。

c) 期刊刊名用句点引导,不必用斜体,字体亦不必加粗,缩写

点用空格代替。期刊出版年份、卷号用逗号引导;期号接卷号用圆括

号括起;页码用冒号引导,页码范围用半字线表示,不同页码段间用

分号分隔;对于期刊无卷号时可在年份标示后紧接着标示期号,如

“(8)”表示年第8期,而“8”则表示第8卷(无期号);引文条目

最后不加任何标点。

d) 如引用了同一作者在同一年度的多篇文献,则可在出版年后

加字母a、b、c、d等区别。

4. 各文献条目按着者姓名的字母顺序(对于英文)或着者汉语拼音

的字母顺序(对于中文)排列,着录的具体格式为:

期刊:作者.出版年.题名[J].刊名,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着:作者.出版年.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起止页码

专着中析出的文章:作者.出版年.题名版地:出版者.起止页码

文集:作者.出版年.题名[A]版地:出版者.页码

报告:作者.出版年.题名[R].报告编号.所在地:机构名称.起止页码

专利:专利申请者.出版年.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用标准日期书写格式)

标准:起草责任者.出版年.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会议论文:作者.出版年.文题[C].会议名称.会址: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出版年.论文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起止页码

磁盘文献:作者.出版年.题名:其它题名信息[DK](引用日期).出版地:出版者(更新日期)

光盘文献:作者.出版年.题名:其它题名信息[CD](引用日期).出版地:出版者(更新日期)

联机文档

尚未定义类型的文献:主要责任者.出版年.题名[Z].出版地:出版

者.起止页码

以上提到的“引用日期”不是指参考文献表着录者的引文日期,而是指相关文献(通常是二次文献)转引原始文献(即一次文献)时的日期。

该日期一般在二次文献中指明。

《环境科学学报》稿件版式要求

1. 稿件用A4纸打印,上下及左右页边距各2cm。各级标题左顶格,

通栏排版(不要双栏排版)。文题用3号或4号宋体字,作者姓名和单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各级标题和文字、文后致谢、通讯作者简介等一律用5号宋体字,图表标题、参考文献表、页下注等用小5号宋体字。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标题与具体内容间用冒号分隔;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2. 文中附表应随文排,附图可以随文排亦可统一排在文后(但必须

与正文放在同一个电子文件中)。本刊要求图表大小适中,应能够保证看清图表中的线条和文字。

3. 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下面左顶格排以下内容:文章编号(“:”

后可留空位,编号由责任编辑确定),中图分类号(“:”后可留空位),

文献标识码(A)。

4. 作者信息项置于文题下面,左顶格排版。作者项包括:作者姓名、

单位、所在城市、邮编。各作者姓名间用逗号分隔,责任作者(通讯作者)用“*”号标注(第一作者为责任作者时亦应标注);作者单位另起一行排版,不同单位之间一律换行;英文作者项格式与中文相同,置于英文文题下方,左顶格排版。作者姓名拼写一律姓前名后。

5. 中英文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和录用日期等信息项(由责任编辑确

定)分别排在中英文作者信息项之后。

6. 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在论文首页地脚给出。其中基金项目如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或其它项目资助情况等需注明项目编号;作者简介部分须注明第一作者的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和通讯作者标注信息等。通讯作者注释内容排在第一作者简介之后并与第一作者简介间用分号分隔,注释中可给出通讯作者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此外,还应在文后(结论、致谢之后,参考文献表之前)另附通讯作者简介。

环境专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下面是环境专业开题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论文题目: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 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8环境工程一班 一选题依据 1.设计题目: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 2.研究领域: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3.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我国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也不乏废弃物的产生,其中秸秆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固体废弃物,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处理。焚烧秸秆现象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造成烧伤甚至死亡,更是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利用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既将农业秸秆有效的处理了,减少了固体废弃物,节约了资源,也制备了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也可以作为燃料的活性炭,满足了人们对活性炭的需求。处理了固体废弃物,较好的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目前,利用农业秸秆类废料制备活性炭是一种既可以减少环境 污染,又可以拓宽能源渠道的新模式。制备活性炭的秸秆有:玉米杆、

稻壳、稻杆、剑麻杆、黄麻杆、蚕豆杆等。不同的秸秆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备活性炭。如稻壳类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NaOH法、磷酸法、氯化锌法。稻杆类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方法、微波辐照法。近几年来,利用廉价易得的农业废弃物—秸秆来制备活性炭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制得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还可以作为燃料来燃烧。 虽然我国拥有巨大的农业秸秆类资源,但现阶段对其应用还十 分有限,对于很多秸秆制备活性炭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对于真正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利用,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推进。利用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不仅可以扩大废弃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保护环境,真正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活性炭在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制备质优低廉的活性炭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来可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低廉的活性炭。 二毕业设计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1)制备工艺的选取,活化剂的选择 (2)活性炭性能的研究 (3)活性炭灰份去除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方面: (一)、使用何种活化剂 (二)、活性炭的性能研究

澄江县阳宗镇大竹箐瘦大地普通建筑石灰岩矿开采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分析 刘飞 (玉溪师范学院环境科学系,2007级 2007044111) 指导教师:高小茵 提要:本文对云南澄江义丰砂石料厂通过竞拍取得的澄江县国土资源局拍卖的阳宗镇瘦大地普通建筑用石灰岩矿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主要从项目开采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和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该项目的开采对于当地资源的利用,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石灰岩矿开采;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 新建项目澄江义丰砂石料厂阳宗镇大竹箐瘦大地采砂场位于澄江县县城(凤麓镇)正北方向,平距约15公里左右。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0′15″~103°00′28″、北纬24°47′23″~24°47′23″,矿区平面投影面积为:0.0326km2,开采深度为:2225—2325米。矿区属澄江县阳宗镇管辖。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阳宗镇,阳宗镇至澄江县有高等级公路相连。矿区至最近村庄大竹箐1km,大竹箐距离阳宗镇4km,距澄江县城约15km。建设项目区内植被类型主要以杂草为主,覆盖率约50%,生物群落一般,生态结构一般。项目区没有国家和省级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动植物,不属于自然保护区。 本文从项目开采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从政府对于该项目环境影响的判断,对于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的预测,对策措施的选择和发展控制方向的引导开展此分析,以期该建设项目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做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监测,项目地处农村荒山坡,砂场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周围是荒山坡和部分林地。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及项目周围环境情况,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属二类区,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进行保护。评价区范围内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环境空气质量可达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1.2 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过程中,地基开挖、原料运输、土建施工等产生的扬尘量较大,对周围大约200m范围环境空气会造成一定污染,应及时洒水抑尘,加强监督管理,运输车辆采取遮蔽、覆盖等措施,杜绝运输途中沿路漏洒,材料堆放要规整,场地挖方产生的土方应及时回填,使施工时产生的扬尘降到最低限度,达GB162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的要求,即周界外最高点颗粒物浓度≤1.0mg/N m3。 1.3 生产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矿山露天开采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爆破、采装、破碎筛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炮烟。露天开采产生的粉尘大部分为粒径大的颗粒物,在重力作用迅速沉降,影响范围较小,通过采取洒水措施可防止粉尘高浓度扩散。项目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居民区在800m,矿山露天开采产生的粉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较局限,并且只发生于白天。因项目作业场地开阔,炮烟很容易扩散,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1)粉尘:建设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凿岩粉尘、爆破粉尘、矿石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露天采装时的扬尘以及运输扬尘。为无组织排放。 ①凿岩粉尘:凿岩钻孔时粉尘无组织排放量为2.90m3/a。 ②爆破粉尘:爆破产生粉尘约2.25m3/a。 ③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晴天,每年破碎时产生的粉尘量为4.77吨/年,以无组织形式随风扩散。项目采用湿式破碎作业,即向空气中以及碎石洒水雾的方法降尘。其除尘率按80%计,粉尘排放量为1.908吨/年。在雨季,空气中水分含量大,矿石含水率高,破碎作业时基本不产生粉尘。 ④采装时筛分扬尘:根据类比,该项目筛分时所产生的无组织扬尘约为6.75m3/a。经洒水除尘后,除尘率按80%计,排放量为1.35m3/a。 ⑤道路扬尘:项目使用道路距离大竹箐村民小组约650m,且间隔许多高矮林木,要求运输车辆在经由居住区附近时以≤5km/h的速度行驶。根据《工业逸散性粉尘控制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其实学环境的挺不好找工作的,如果能考上公务员那是最后,去环境的设计院也很不错,再有就是去污水处理厂,去环保公司。有的工厂也有环保要求得也需要学环境的,如化工厂,制药公司等。其实第一份工作干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积累经验。(天津科技大学) 就我们今年这批毕业生来看环境科学专业是比较难就业的几乎没有几个工作理想的大多都改行了没办法啊被逼的我们毕业后总得先养活自己而不能守着环科不放至于发展的话当然还是去政府部门最好了比如市政规划环保局等都不错.如果是进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的话也可以毕竟可以对口,前景也很看好毕竟经济的发展必然回让人们重视环境但那估计是67年后的事假如能在老本行上坚持下来也会很好的.但当前找工作的话从我们学校来看大多对口的转到仪器分析上去了毕竟环科接触的仪器很多^偶尔还有个跑环保仪器设备的(青岛科大) 环境科学最好去环保局,污水处理厂那些单位只是单一的一面,去建设系统的也可以,比如说自来水公司,我是环境科学毕业,就在自来水工作(青岛理工) 最好的是去大型的企业,一般有配套的设设施。这方面要靠机遇。去政府和事业单位也是不错的,当然要考,退而去其次去政府办企业也是不错的。机遇很重要,看准了赶快定,我个人认为工作不是难找,是机遇问题,比如我,就收到好几个大型企业的签约要求,有的同学就一直没找到。找工作,看以后个人的发展环境最重要,一定要挑个有发展前途的(去政府是因为待遇好,稳定,其实发展环境不是很好)。(山东科技大学) 看你是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了大气的可以去气象局据说今年宁波气象局今年是硕士年薪8万环保局环境监测站都可以去事业单位工作低待遇好要是有关系以后可以考虑升到局长之类的还还可以去飞机场做天气预报大气污染指数搞水的也可以去自来水厂要是对工作没要求只是要求工作环境事业单位是首选(东北农大) 要当一个体面的白领那当然是去设计院了最好是大点的不要去那些小公司拿人当驴用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要屈就一下毕竟做设计要的是经验然后就可以考环境类的工程师有了这个本本混几年能拿到年薪十万左右但是目前环境的就业情况正在好转中.. 行业也在发展中一时可能不会待遇那么好如果确实对此行业有兴趣还是不要抛弃本行做做设计不错的.. 然后可以考公务员嘛那待遇太好了不过可能比较难要求比较高... 然后就是去化工企业那就不是做设计了可能是搞生产管理之类的发展的好的话比去做设计起点高一些前途大一些你要是硕士毕业的还可以去一些科研单位博士毕业的还可以去大学搞教学、科研(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前国内的就业单位,分为公职(公务员、教师)和企业用工。企业内的岗位主要分为(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行政、财务、法律等岗位),所以,有一些专业,是通用型专业,比如市场营销、财会、法律、行政管理等,到那个企业都可以。 而其他的非通用型的专业,则需要选择相应的行业就业。比如学医药的,可以去医药行业的不同岗位(比如去医疗机构做市场推广、做销售、做研发等等),学环境的,当然也是去环境类企业的不同岗位。

专业实习报告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xx 级环境科学 学号:xxx 姓名:xxx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高校的扩招政策,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源源不断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此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中,专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专业实习能够让我们通过实践真正的了解社会,能让我们学到课堂之外的东西,也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实习期间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了解,让我们对未来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加明确。我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实习的目的 在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对于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每一个大学生心中肯定都希望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是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的每一个任务。此次的实习目的如下: 1、理论与实践结合。将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切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实习,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增加我们的社会阅历;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期刊刊号:ISSN1004-8227;CN42-1320/X 邮发代号:38-311 创刊年代:1992年;2001年出版至第10卷 出版周期:双月刊;逢单月1日出版期刊容量:96页/期(2001年);大16开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主编:许厚泽编辑部主任:刘典伟 核心期刊类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 期刊网址: 投稿地址:湖北省武汉武昌小洪山西区25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辑部 邮政编码:430071 联系电话: EMAIL: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英文刊名: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 期刊刊号:ISSN1002-1264; CN12-1128/X 邮发代号:18-111 创刊年代:1988年;2001年出版至第14卷 出版周期:双月刊;双月20日出版期刊容量:64页/期(2001年);大16开 主办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协办单位: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等 主编:邢振钢常务副主编:张燕华 核心期刊类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1996年版)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 期刊网址: 投稿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17号《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编辑部 邮政编码:300191 联系电话: EMAIL: 《重庆环境科学》 英文刊名:CHONGQ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期刊刊号:ISSN1001-2141;CN50-1117/X 邮发代号:78-74 创刊年代:1979年;2001年出版至第23卷 出版周期: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期刊容量:78页/期(2001年);大16开 主办单位: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 社长:张绍志主编:陈尧华执行副主编:傅仕俊编辑:居晓青、黄红 核心期刊类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1996年、1992年版)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期刊网址:

环境科学核心期刊与专利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给水排水、环境工程、湖泊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环境科学学报、水处理技术、上海环境科学、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Springer: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水、空气与土壤污染荷兰 ScienceDirect: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Water research 水研究英国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海洋环境杂志英国 AC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科学与技术美国 Elsevie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大气环境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整体环境科学荷兰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环境污染英国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海洋污染通报英国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杂志美国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污染物水文学杂志荷兰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美国 Wiley数据库: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环境毒理学与化学美国国际水协会(IWA)旗下的学术期刊: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水科学与技术英国EBSC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杂志美国 专利数据库: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专利数据库 欧洲专利数据库 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CA、EI、SciFinder 专利数据库

《环境科学》改稿格式要求 1. 修改稿采用A4纸,正文用5号宋体激光打印,文章各级标题左顶格。 2. 修改稿结构请依次按以下形式组织: ①题名:(二号黑体);论文题名要简练并准确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实词首字母应大写。 ②作者姓名:(小四宋体);多位作者署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 ③作者工作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小五宋体)。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示例如下: 韩英会1,2,3,王鸿1*,李康2,刘民3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沈阳 110006) ④摘要: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以第3人称写。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二字用小五黑体,内容用小五宋体)。 ⑤关键词:关键词5~8个,一般不少于5个。应尽量使用主题词,应避免将词组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三字用小五黑体,内容用小五宋体,用“;”隔开)。 ⑥中图分类号:请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的分类,确定论文的类别。(若有困难,由编辑确定);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由编辑确定),以上三项标题为六号黑体,内容为六号宋体。 ⑦英文题名(字号12P ),作者姓名的英译文(10P):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示例如下: ZHANG Ying (张颖),WANG Xi-lian (王锡联),ZHUGE Hua (诸葛华)  作者单位的英译文(9P),应在城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英文摘要(9P)、关键词(9P)以上英语字体均为Times New Roman。 ⑧正文:(五号宋体)。在文章首页以脚注形式给出以下信息: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以上四项标题为六号黑体,内容为六号宋体;示例如下: 收稿日期:2008-03-07;修订日期:2008-05-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8026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3AA60112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4CB7197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2-SW-20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21303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2180765) 作者简介:孙文(1967~),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E-mail:sunwen@https://www.360docs.net/doc/ea17931292.html, *通讯联系人,E-mail:wangfan@https://www.360docs.net/doc/ea17931292.html, 说明:收稿日期、修订日期采用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表示,示例:2006-09-07 基金项目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一些常见基金项目的正确写法参见示例);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基金项目间以“;”隔开。作者简介只介绍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子邮箱,电话等(电话为选填项,其余信息为必填项)。通讯联系人(责任作者)用“*”号标注(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时不必标注);如第一作者不是通讯联系人,则应在通讯联系人处用“*”号标注并给出通讯联系人电子邮箱(电子信箱为必填项)。写法参见示例。 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用小五黑体,内容中文文献用六宋,英文文献用8PTimes New Roman。 3. 标题和序号: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编号应左起顶格书写,在编号后空一个字的位置再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内容。标题序号为3级(1→1.1→1.1.1), 3级以下标题可用(1),(2)……表示,后空1格汉字书写。 4. 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要求执行。

2004年中国环境科学技术类29种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 代码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学科内排序1606种期刊总排序 Z012 自然资源学报 1.904 1 12 Z003 环境科学学报0.954 2 92 Z022 资源科学0.949 3 95 Z004 环境科学0.918 4 107 Z001 中国环境科学0.808 5 145 Z029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0.729 6 172 H784 生态环境0.682 7 203 Z023 农村生态环境0.653 8 228 Z008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0.604 9 271 Z002 环境科学研究0.599 10 278 Z010 海洋环境科学0.593 11 285 Z016 水处理技术0.555 12 315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0.501 13 369 Z021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0.461 14 429 Z025 环境科学与技术0.378 15 567 Z005 环境工程0.373 16 580 Z013 工业水处理0.370 17 590 Z011 上海环境科学0.358 18 624 Z009 化工环保0.339 19 660 Z024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0.313 20 737 Z019 环境污染与防治0.309 21 748 Z54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0.309 21 748 Z030 中国环境监测0.245 23 956 Z017 环境保护科学0.207 24 1080 Z015 电镀与环保0.200 25 1105 G129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0.189 26 1152 Z02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0.177 27 1196

毕业论文 (2008 届) 题目银川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 消减技术的研究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 年级08级 学生学号12008244683 学生姓名刘蕴超 指导教师李功 2011年11 月30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附表一 论文题目银川是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消减技术的研究选题方向环境科学 学生姓名刘蕴超所学专业环境科学班级 3 指导教师姓名李功所学专业职称 一、毕业论文基本要求(指导教师填写:包括学生论文应完成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要求、学生应遵循的学术规范、论文对本专业相关能力的训练要求等)。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二、学生学术诚信承诺: 郑重承诺:本论文在选题、写作、修订完稿过程中将保守学术诚信之要,由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凡论文引用他人观点、材料均将注明出处,保证不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如有违反上述内容者,本人愿承担一切后果。 学生签名:年月日 三、毕业论文合作者及分工: 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阶段各阶段内容起止时间指导教师 检查签名第一阶段填写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2011.11.20——2011.12.25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及综述,撰写论文大纲2011.12.26——2012.01.20 第三阶段实验,撰写论文初稿2012.01.21——2012.02.20 第四阶段修改论文初稿,提交论文二稿2012.02.21——2012.03.20 第五阶段修改论文二稿,提交论文三稿2012.03.21——2012.04.20 第六阶段修改论文三稿并定稿2012.04.21——2012.05.20

一级刊物-CSCD核心期刊目录-CSCD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学核心期刊(CSCD)(核心库) 名录 一、国内一级期刊340种(其中带*号的为人文社科权威级期刊19 外语教学与研究*10 文学评论* 11 心理学报* 12 新华文摘* 13 新闻与传播研究* 14 哲学研究* 15 政治学研究* 16 中国社会科学* 17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18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 中国语文* 20 半导体学报 21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2 比较教育研究 23 兵工学报 24 病毒学报 25 材料研究学报 (材料科学进展) 26 财贸经济 27 蚕业科学 28 测绘学报 29 茶叶科学 30 城市规划 31 传感技术学报 32 催化学报 33 大气科学 34 大学国书馆学报 35 当代电影 36 当代语言学(原为:国外语言学) 37 档案学通讯 38 低温工程 39 地理科学 40 地理学报 41地理研究 42 地球化学 43 地球物理学报 44 地震学报 45 地质科学 46 地质学报 47 电工技术学报 48 电力系统自动化 49 电路与系统学报 50 电信科学 51 电子学报 52 电子与信息学报(原名电子科学学刊) 53 动力工程 54 动物学报 55 动物学研究 56 动物营养学报 57 敦煌研究 58 纺织学报 59 分析化学 60 复合材料学报 61 钢铁 6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 63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64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65 高分子学报 66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67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68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69 工程热物理学报 70 古汉语研究 71 古生物学报 72 固体力学学报 73 管理科学学报 74 光电工程75 光电子激光 76 光学学报 77 光子学报 78 硅酸盐学报 79 国际贸易问题 80 国际问题研究 81 果树学报(原名:果树科学) 82 海洋工程 83 海洋学报 84海洋与湖沼 85 航空学报 86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7 核农学报 88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89 化工学报 90 化学物理学报 91 化学学报 92 环境科学 93 环境科学学报 94 会计研究 95 机械工程学报 96 计量学报 97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98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99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 (英文版) 100 计算机学报 101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02 计算数学 103 建筑结构学报 104 建筑学报 105 教育发展研究 106 解剖学报 107 金融研究 108 金属学报 109 近代史研究 110 经济地理 11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1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13 经济学家 114 菌物学报(原名:菌物系统) 115 考古学报 116 科学通报 117 科学学研究 118 科研管理 119 空间科学学报 120 空气动力学学报 121 控制理论与应用 122 控制与决策 123 矿物学报 124 昆虫分类学报 125 昆虫学报 126 力学学报 127林业科学 128 马克思主义研究 129 麦类作物学报 130 煤 炭学报 131 美术研究 132 棉花学报 133 民族研究 134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35 摩擦学学报 136 内燃机工程 137 内燃机学报 138 农药学报 139 农业工程学报 140 农业机械学报 141 农业经济问题 142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43 气象学报 144 汽车工程 145 强激光与粒子束 146 情报学报 147 燃料化学学报148 热力发电 149 人口研究 150 软件学报 151 社会科学战线 152 生理学报153 生态学报 154 生物多样性 155 生物工程学报 15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

1、投稿时务请填写投稿者详细准确邮政地址,邮编,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 箱。关于稿件的重要信息除作者可在网站查询外,我刊还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 2、本系统不接受作者、文题完全重复的投稿。如果退稿后重投,请在投稿界面 的稿件类型中选择“退后重投稿”,并及时电话通知我刊。 3、特别提示:鉴于我刊来稿量较大,请作者投稿前仔细修改文章。并由通讯作 者把关确认文章格式与我刊规定相符;全文学术观点和文字表达无误;数据及图表正确无误;名词术语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法定计量单位正确;参考文献与原文逐一核对并按本刊的规范编排准确无误。对格式与我刊不符的来稿,我刊将直接退稿,作者需重新修改文章格式直至完全符合后再投稿(往复修改会耽误文章审稿和发表时间,请确认已经完全符合投稿要求,格式与我刊发表文章完全一致再投稿。请仔细阅读以下《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确认已完全理解并遵照执行。) 4、投稿文件超过2M的作者必读 《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 《环境科学》稿件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中文题名,中文作者及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一般包括引言,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4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请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下给出以下内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题名 论文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内容,为方便检索系统收录,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作者姓名与单位

文章的署名人及单位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和单位。多作者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联系人。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 作者姓名与单位应中英文对照,分别排在中英文文题之下。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标准全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示例: 王志刚1,陈向东2,诸葛英3 (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100084;2. 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西安 710049; 3.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上海 200030 ) WANG Zhi-gang1, CHEN Xiang-dong2, ZHUGE Ying3 (1. Departmen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3. Department of Power & Energy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摘要 摘要须准确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应以第3人称写,只包含必要的信息。摘要应阐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最终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其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应避免对论文的内容作诠释和评价,避免对论文文题的简单重复,避免使用“本文”、“作者”、“文章”等词汇做主语。英文摘要应与中文对应,无语言表达错误,符合英文语言习惯。 关键词 中英文关键词一般3~8个;应尽量使用主题词;应避免将词组作为关键词。

《安全与环境学报》投稿须知 1投稿及受理 请作者直接将稿件发到编辑部邮箱( aqyhjxb@https://www.360docs.net/doc/ea17931292.html, ; aqyhjxb@https://www.360docs.net/doc/ea17931292.html, )。本刊将在2个工作日内给作者答复。初审通过的稿件需缴纳审稿费100元,同时邮寄论文版权转让确认书1份及基金证明材料(限有基金支持的论文)。论文中请署明作者详细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电话、E-mail等。收到审稿费6周之内,编辑部通知作者审稿结果,否则作者有权处理自己文章。作者与编辑部联系时,请说明稿件编号。稿件录用与否,由编辑部及时函告作者。需修改的稿件,将由编辑部转达审查意见并附 " 修改须知 " 给作者,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应附对审查意见的逐点说明,同时寄回原稿,以便复审。 2 稿件形式及篇幅 2.1 研究论文 报道学术价值显著、实验数据完整、具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全文连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 6千字。 2.2 研究通讯 迅速报道学术价值显著的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全文不超过2千字,不附中文摘要,只附英文摘要,在本刊以研究通讯发表的文章,待进一步研究工作结束后,仍可以研究论文形式在本刊重新发表。 2.3 研究简报 主要报道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2.4 研究专题 由学科带头人或著名学者系统报道本人所从事的某一研究领域的工作及取得的学术成就。2.5 综述与进展 对当前安全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述评,并发表作者的见解。 2.6 学术动态 报道相关领域发展动向、著名学者的报告及学术活动信息。 3 文稿要求 3.1 题名 题名以不超过20个字为宜。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另外,如果为系列论文、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特定内容。 3.2 摘要、关键词 所投稿件需附必要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引用参考文献。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等。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为了加强国际交流,英文摘要尽量写详细(300个实词以上,或15句左右),英文摘要应反映文稿的实质内容。列出3~8个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第一个关键词列出论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限在安全、环境两个学科内选)。 3.3引言 引言包括研究的意义、前人研究的进展、本研究的切入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4 实验描述 实验部分的叙述应尽量简洁明了,但实验描述应足以使他人能重复实现。数据报道应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及精确度。实验部分应首先说明测试仪器的型号、生产厂名或公司名、测试条件和精度;所用材料、试剂的纯度和纯化方法;所用的标准技术和方法;凡已见报道的实验,只需列出参考文献。实验注意事项应予注明。理论计算中采用的计算程序、来源及计算机型号、语言应予注明。

《中国环境科学》投稿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任务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本刊欢迎全国各地、各部门环境科学工作者、教师、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踊跃投稿. 题名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结构式和公式.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超过20个字的中文题名,需拟一个20个字以内的简短题名供书眉刊用;必要时可加副题名),相应的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 作者、工作单位、地址按国家相关标准署名,有中、英文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编.英文摘要中的邮编之后要加国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写法:ZHANG Y 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包含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他.字数:100~300字. 关键词 3~5个(最多不超过8个),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和文章编号由编辑部给定.文献标识码本刊分A、B、C三种,请按要求标出: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特约评论). 正文论文按引言(不单列标题;用200~300字阐述开展本工作的目的,理论基础和与本题有关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及本工作的创新及特色,但无需对主题开展全面回顾,也不要述及研究的数据和结论)、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的格式书写;研究报告、成果报道需加盖单位公章;文章字数在6000字以内(包括图、表);标题层次为: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与本题目无关及无实验依据的论述与结论、常规的数理公式及化学方程式不应包括;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同一单位在全文中写法一致,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表达量值;用铅笔标出公式中符号的文种,并写清字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注出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 表有表序、中文表题、英文表题;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单位的国际符号;只附最必要的表,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处. 图提供计算机绘制、激光输出图,最好用Excel作图.双栏图的横坐标约为3.5~4cm,纵坐标约为2.2~2.5cm;有图序、中文图题,英文图题;横、纵坐标要有说明文字及单位的国际符号;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只附最必要的图,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处.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编文献序号,在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弧[ ]标出;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格式: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 [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承担过主要项目名称(获奖情况),发表论文总数. 致谢只对协作者和提供材料的相关人员表示谢意. 其他版面费标准:180元/页,在版面费总额中含有50元审稿费,提前发表的论文的版面费另议.投稿一式两份. 投稿方式网上投稿、邮寄稿件. (请作者在投稿时任选一种方式即可) E-mail: zghjkx@https://www.360docs.net/doc/ea17931292.html,

环境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所在学校及学院: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 班级及职业:09级环境科学专业 记得看过一本书,书的作者是一名职业设计师,这样的工作在中国似乎还没有。他们的工作是帮助人们找到最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最能有幸福感的工作。看到书中很多因为做了不喜欢的工作或是对职业前景迷茫的人,我不尽也在思考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呢? 我是一个绝对的以兴趣为导向的人,对我来说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最痛苦的。那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同时对此有浓厚兴趣的工作呢?这一切的疑惑将我引到了职业规划的面前。与其在进入职 场后叹息迷茫,不如现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探索。职业规划是要依据个人的特殊情况、特殊才能,考虑社会背景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结合职业发展的阶段,提出相应的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和教育的一个综合体系。做一个适合自己的、合乎现实的职业规划,不仅能帮助我们学生在进

入职场时省时省力,还能帮助我们能健康发展职业能力。在大学阶段,为自己规划一条职业之路是很有帮助的。 我是学习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能流利沟通;化学专业知识扎实,略通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较流畅;在大一期间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很有热情为自己的将来奋斗. (1)学历目标:大学毕业以后有必要了还有要"充电")。 方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环境测评师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由于中国的环境专业发展较晚,环境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环境专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环境专业的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环评、高级环境监测人才。因此企业环评职业市场广阔 一年级为试探期和定向期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专业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

《》对稿件各部分内容的要求 1.论文题名: 论文题名要简练并明确反映论文内容,一般在20~25字以内;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2.论文摘要: 摘要应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3人称写,避免使用“本文研究了……”、“作者研究了……”等字样;摘要应以过去时态阐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其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也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包含与论文同等数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亦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应做到文字精炼、准确,避免自我评价,篇幅一般控制在500字以内;除实在无法变通外,摘要中不宜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英文摘要应与中文对应,无语言表达错误,符合英文语言习惯;为便于国际交流,英文摘要可适当详细、篇幅适当加长。 3.关键词: 中英文关键词一般3~8个;应尽量使用主题词;应避免将词组作为关键词。 4.引言: 宜单列标题,标题为“引言”,无字数限制。引言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以及本研究的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理论/工程意义等。引言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对摘要的注释,也不要写成研究内容或研究结果的简介。引言中应着重论述本研究的创新点,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摘要行文要有根有据,要提供必要的引文出处,以便于评审专家审核。 5.正文:

正文部分应明确阐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明确交待所用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对于以收集和处理已有数据资料为主的论文,则应详尽报告数据资料来源及其统计、处理方法、关键参数的修正及取值、计算时所用的软件等。应准确、完整地表述所得结果,以便于同行参考(如涉及技术秘密不宜交待,则不应投稿)。所报告的结果必须是本次实验得到的,或经过本次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处理后获得的,不能报告文献上已发表或内部资料上已有的数据。结果部分应单独设一节,不宜笼统放入“结果与讨论”中。如作者认为有必要,可在报告完结果之后再设“结果分析”、“讨论”、“分析与讨论”等,但所有的分析与讨论必须围绕本次实验结果进行,不能围绕文献上的结果进行讨论,不能写成对相关文献观点的总结。在解释或讨论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结果时,如有必要引用文献上的数据或学术观点,应给出引文。应正确处理文字与图、表的关系,文中应避免文字叙述与图、表内容的重复,各节应先见文字后见图表,避免节标题后紧跟图或表。 6.结论: 结论是本文作者通过实验或资料分析得出的最终、总体的结论,必须明确、完整、精炼且具有条理性(最好分条叙述)。不能将结论写成论文内容简介。本刊要求研究论文所报道的必须是作者(或作者群体)在本次研究中所获得的性研究成果,不能作出没有本次实验数据支持的结论,不能引述文献上的结论或作者前次研究获得的结果。如果导不出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也可以不给出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7.致谢: 可在致谢部分对项目资助机构、为作者完成项目或完成本文提供过帮助地机构或个人提出感谢。 8.参考文献表: 引用他人观点、数据、图表及引用他人实验方法、公式时必须注明出处(参考文献或注解)。尚未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只能以页下注解的形式列出出处。因论证需要,作者已发表的内容需纳入本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