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现状

地球环境现状
地球环境现状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报告

在人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憧憬中我们走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如同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眺望地球。就是在这颗美丽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但是,当人类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就时,我们的家园已笼罩上了阴影。

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却很少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

恶化的环境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猛醒,开始反思。当人类骄傲地宣称,“我们可以改造自然、改造环境”的时候,对于无私奉献的地球,人类又做了些什么?人类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或许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命和幸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那样,可以无偿地取得。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吃动植物食品,欣赏源源不断的自然之力。世界如此之大,它的资源似乎是无穷的。但即便如此,农夫还是牢记着储备这一要诀,他懂得必须留下一些谷物,作为下一次收获的种子”。

在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大会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宣言郑重声明,人类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各国有责任确保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环境政策应当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

斯德哥尔摩会议期间,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的。”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资源,同时也正在因自己的行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表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无情伤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198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按计划停机检查,由于工作人员多

次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反应堆爆炸起火。摄氏2000度的高温火球迅速烧毁了机房,高强度放射性物质四处蔓延,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这次核事故使整个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欧洲各国放射性尘埃强度增高,瑞典增高达100倍,欧洲各邻国的蔬菜、牛奶不能食用,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伊拉克打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原油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达到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垃圾在现实生活中,亦已成为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垃圾“产量”最高的国家里,垃圾的年产量约为2亿吨,仅纽约每天就出产垃圾2万多吨。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装业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几年前还被赞誉为“白色革命”,而今,却已成为“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害。有数据表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难消解,掩埋在土壤中,妨碍农作物生长;被牲畜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焚烧,则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为人类贪婪的索取而愤怒。江河洪灾的泛滥,资源的枯竭,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自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

地球人现在的生活方式将吞噬曾有的碧水蓝天!人类曾为了生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了今天的繁荣世界。如今,同样是为了生存,人类面对种种污染造成的恶果,再也无法泰然处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所有的地球公民提出了进入21世纪的行动方式,并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能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人类越来越积极地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清洁生产、开发新能源、推广绿色产品、展开绿色行动……正如今年世界环境日所确立的主题,人类已清醒地意识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我们不能让地球就这样带着伤痕和泪水进入下个世纪,我们不能让曾经的美丽成为久远的记忆。在世纪交汇的今天,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文明与大自然永恒的话题--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21世纪。

环境污染概念及其表现

环境污染概念及其表现 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水、空气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江河湖海。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并进入生物链 (1)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2)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3)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4)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5)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本章重点 ?1.地球大气的热分层和各层的主要特征. 2.地球上的水量分布. 3.人类的生产活动给水圈带来的影响. 4.地面土壤仅几十厘米厚. 5.土壤含盐量达到占干土重0.2﹪,作物生长受阻. 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环境及其组成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环境有别于其他生物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 ?例如空气、阳光、水、土壤、矿物、岩石和生物等,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各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这些要素和圈层构成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有人认为这些社会要素组成了另一圈层----智能圈或人类圈(noosphere)。 二.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地球环境丰富多样,适合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地球上存在着大气、陆地和海洋;距地面15--40km 处有一个臭氧层,保护着地球不受高能紫外线的侵袭;大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使地表保持适中的温度,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地表上覆盖着一层或厚或薄的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和生长的基地;甚至地壳的厚度也很适中。 ?近年来,科学研究的进展,使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反因为果,认为不是地球上“优越”的环境条件创造了生命,而是生命活动创造了今天地球的环境。这种观点被称为盖娅(Gaia)假说或盖娅理论。 ?地球表层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换是靠生命活动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捕获、转移和储存太阳能,则来自太阳能的辐射将会散失。生命活动在太阳能的捕获与储存和地球表层物质的迁移转化方面的巨大作用,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因此,地球的现状是生命参与地质历史过程的结果,地球现在的状态也是靠生命活动调节、控制和维持的。 三.地球各全层的发育 ?地球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时候,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还没有圈层的分化。地球外面包围着原始大气,主要由氢气、甲烷和水蒸气等组成,是一个还原性的大气圈。我们今天看见的地球各圈层,是经历了亿万年的发育才形成的。 ?水的出现是地球发育史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大约在38亿年以前,在某种机制的作用下,地球上出现了水。 ?水分的蒸发和降雨,降低了地表的温度,产生了河流、湖泊和海洋,为地球生命的出现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地球环境资料

人口爆炸和人类活动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从多方面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许多种生物已濒临灭绝。 1、环境污染加剧全球每年排放进入大气层的气体,CO2为57亿吨(t),CH4约2亿t。排放有害金属铝200万t,砷7.8万t,汞1.1万t、镉5500t,超出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SO2的排放,诱发的酸雨的频度在增加,面积在扩大;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全球有8亿人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城市中;江河湖海的污染日趋严重,淡水匮乏使12亿人口生活在缺水城市,14亿人口在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下生活;水质污染引发的疾病死亡率已成为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危害;城市垃圾、污水、船舶废物、石油和工业污染、放射性废物等大量涌入海洋,每年有200亿t污染物从河流进入海洋,约500万t垃圾被抛进海洋,在入海口处数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正在扩大。 2、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世界正发生着严重的危机。研究表明(IIED,1987),在人类活动干扰以前,全世界约有森林和林地60亿hm2。到1954年世界森林和林地面积减少到40亿hm2,其中温带森林减少了32%~33%,热带森林减少了15%~20%。近30年来,世界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减少800万hm2。中美洲由1950年的1.15亿hm2减到1983年中0.71亿hm2。非洲森林减少更快,从1950年的9.01亿hm2减至1983年的6.9亿hm2。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灭绝。据估计,地球上曾经有5亿个物种,目前尚有500~1000万个物种,其中占压倒多数是无脊椎动物和植物(IIED,1987)。一些专家推测,当前每年消失的物种已达数千种之多。森林锐减和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森林植被的大量减少,大大改变了碳、氮等微量元素的源、汇分布,使得微量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遭到破坏,并迫使其从原有的平衡态向新的平衡态过渡,从而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 3、淡水资源短缺 目前,世界上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约20亿人用水紧张,10亿人得不到良好的饮用水。 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 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 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 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科学就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尺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 简介 地球系统科学是从传统的地球科学脱胎而来的。人类的生活要从环境中获取食物、能源,故必然关心所居住的环境,对所立足的地球产生求知欲,于是逐渐形成了地球科学的各分支,如气象学、海洋学、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等。然而,它们是对地球的某一组成部分的分门别类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和目的。但是,由于地球的空间广域性,形成它的时间悠久性和组成其要素的复杂性,分门别类的研究尽管有的学科已达定量、半定量化的研究水平,但仍不能完整地认识地球,传统地学面临着挑战。用系统的、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去研究、认识地球,越来越为有识之士所倡导。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以美国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Earth System Science Committee)在1988年出版的《地球系统科学》一书为标志的“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和概念被明确提出。事实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兴起的对自然地理各要素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表层)地球系统科

学的萌芽。只是后者涉及的范围、领域更广,时间更长,系统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完善而已。 起源 地球系统科学是应人类面临的根本生存环境危机——全球变化的严峻挑战而兴起,在近年诸多高新技术在地学上的应用研究而促进其发展,它反映了现代人类对人-自然界关系的哲学理念。但是,概念尽管已提出,行动却尚有不少困难。首先就是面对这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如何能适时地、多周期地获取系统多参数的海量数据?同时,又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集成以及选取合适的参数进行数学建模?模型又如何能适时地检验?如何对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地学实验室、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学研究和获取的宝贵数据能进行共享、交换?这些问题均有待解决。地球系统科学又面临困境。幸运的是,地球系统科学由于现代工程技术科学的参与与支持,将出现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数字地球就是这场技术革命的集中体现,它有望给地球系统科学带来研究方法,手段的革命性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全球性、统一性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多时空尺度,来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使得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突发的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害。地球系统科学在现代技术,尤其是空间技术和大型计算机发展后出现,致力于对地球的整体探索。它以地球科学许多分支学科的大跨度交叉渗透,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其研究发展的特点为时空尺度大,综合性强,实用空间大,支持有效监测和预测,研究大量采用高新技术,采集、存储、处理的数据量都极其巨大。

地球环境的恶化

地球环境的恶化 地球是一个绚丽灿烂的世界,它赋予人类丰富的资源、阳光、空气、水、矿物、土壤和生物,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地球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全世界 8.5亿人生活在缺水的干旱地区,12亿人生活在微粒超标的城市中,20亿人不能正常得到基本卫生服务与基本药物供应,每年有5000万人死亡……。1988年11月15日,英国《每日电讯》公布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确,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杀人的烟雾 洁净的空气对生命来说,比任何东西都宝贵,但是,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仅已被人们识别的大气污染物就有100多种,它们对人类产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已发生过许多起毒害人的事件。 1948年10月27日早晨,浓浓的烟雾覆盖着美国多诺拉工业小镇,而且烟雾越来越稠厚,几乎是凝结成一块,地面正处于死风状态。午后,情况仍没有好转,视线仅仅能看到街的对面,除了烟囱之外,所有工厂都消失了。人们在烟雾之中匆匆忙忙地工作着,虽然有人开始呕吐,但空气中的刺激性怪味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病倒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感到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当然有的人症状是综合的。几天之内,全镇居民共有5910人发病,占全镇居民人数的43%,其中,轻患者占居民总数的15.5%,中度患者占16.8%,重患者是10.4%,还有 17人在痛苦中死去了。 有怪味的烟雾从27日一直持续到30日,一场大雨才使空气逐渐恢复清新。事后得知,这是由于空气中SO2浓度过高而造成的。 1952年12月 5日,英国首都伦敦上空突然浓雾笼罩,天昏地暗,经久不散,就像一个巨大的盖子罩在了城市上空,农村和工厂的许多烟囱排出的浓烟积聚在低空,使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最高时每立方米烟尘浓度竟达到4.5毫克,SO2也达3.8毫克。 在伦敦准备展出的一群获奖的牛,首先对烟雾毒害有了反应。它们伸长舌头,呼吸困难,有一头当即死亡,12头因病重只好送到屠宰场,另有 160头牛需要治疗。与此同时,过路的行人也闻到了一股股强烈刺鼻的气味,成千上万的市民感到胸闷气急、喉痛咳嗽、呕吐不止,其他疾病也随之不断出现。4天内,伦敦有近 4000人死亡,患有呼吸器官疾病者是平时的4倍,患心脏病者是平时的3倍,紧接着,英国全境出现大雾,气温逆转,甚至在之后的2个月内,还有 8000多人因各种疾病死亡。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发生后,英国社会大哗,政府迫于形势,对受害情况组织调查,但没有查清原因,只得出含糊的结论:造成死亡的刺激物可能是煤的燃烧产物。由于“情况不明”,自然也就没有采取多少措施,结果,在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在伦敦又连续发生 3次类似的事件。 1970年7月18日,日本东京上空由于汽车废气及工厂排出的SO2浓度过高,出现了死人的事件。那天,许多在校学生感到眼痛、喉痛、胸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有的人甚至四肢痉挛、昏倒不起,不得不入医院抢救。同时,在东京

关于描写环境污染的句子合集

关于描写环境污染的句子合集 描写环境污染的句子 1、大河里浊浪滚滚,水面上的垃圾五颜六色,腥臭不堪,随波逐流。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是她让我们在摇篮里读书写字,一天天长大,可是,她正在遭受空气的污染,垃圾的环绕,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她擦净污渍,披上漂亮的绿衣裳吧! 3、灰色的天鸟儿不再飞是天空无声的叹息,浑浊的湖鱼儿不再游是湖水默默地哭泣,肆意的砍伐消失的是绿色的暖意,无尽的浪费挥霍的是后代的命运,我需要绿色的装扮,而不是白色的污染,6.5世界环境日,保护世界环境从你我做起。 4、山清水秀天蓝蓝,花香树绿鸟儿鸣,草长莺飞鱼儿游,爱护环境手牵手,一起行动莫停留,6.5世界环境日,爱护环境,保护自然,从你我做起。 5、扬沙满天飞,臭水到处流,我们的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没人管的脏孩子。 6、排放的气息,是乌云盖天的狂欢;森林的骤减,是沙漠扩展的心愿;灾难的增多,是人们造就的劫难;世界环境日,请你献上爱心,从自己做起,愿环境更加绚丽灿烂,祝你辉煌时时不变! 7、世界环境日,出行在外,保持洁净,莫乱扔垃圾,让环境更美丽;到处转转,爱护花草树木,让空气更清新;祝世界环境日,快乐

开心、幸福甜蜜。 8、世界环境日,给空气穿上清新的外衣,舒爽呼吸;给大地点缀漂亮的青绿,环境一片生机;给溪水融入清亮的粉底,沁人心脾;给天空披上瓦蓝的披肩,飘逸美丽;现在呼吁: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是第一。 9、整个市上空都被层层的烟雾笼罩着,人不仅能感受到天气的闷热,而且熏得人眼都睁不开。 10、寒风在哭泣,大地在迷离,环境要保护,地球需要你,创建美家园,行动在今天,多植树造林,少排放尾气,要爱护淡水,不乱扔垃圾,让蓝天更蓝,使清水更清,世界环境日,祝你好心情。 11、6月5日世界环境日,送一棵发财树,风儿一吹树儿摇,摇来金银和珠宝,送你一喜鹊,鸟儿枝头叫一叫,叫走烦事喜事到。祝你开心无烦恼。 23、穿衣要环保,舒服;吃饭要环保,卫生;住房要环保,幽雅;出行要环保,省电,世界环保日,人人都是“环保形像大使”! 24、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植物是大自然的天然屏障,淡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泉,世界环境日,保护植物,节约每一滴水,倡导环保,以身作则,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25、世界环境日到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守住绿水青山,杜绝乱砍污染;守住我们身边,杜绝垃圾乱飞烟囱冒黑烟。世界环保日愿大家保护环境、呵护家园、从身边做起。 26、清风拂面,舒适你身;雨露降临,滋润你心;莺声燕语,优雅

保护地球环境的演讲稿

保护地球环境的演讲稿 演讲稿作为演讲者在演讲时所依据的文稿,是一个成功的演讲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写作功夫下面整理了保护地球环境的演讲稿3篇,供你参考。 保护地球环境的演讲稿篇1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也都爱自己的家,可是,你是否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呢?那就是地球,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么美的一首诗啊!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风光的遐想中,那么美丽和谐,那么生机昂然,可是现在,人类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大自然,一片片树林倒下,一块块绿地消失,一座座高楼建起,一条条污水流出,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难道这还不足以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今天当我们面对我们曾经美丽的家时,你还能说些什么呢?那时蔚蓝的天空是生活中多么绚丽的一道风景,如今,在灰色的重围中洁净的天空成了人们心中们梦萦的一种渴望。电视里曾报道过有这样一个小村庄:那里曾经是青山环抱,绿水长流,但是,那里的人们却没有意识到环境的重要,他们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渐渐地,森林不见了,小溪干了,井水枯了。现在他们每天用很少的水洗脸,然后洗脚,最后还小心翼翼地倒进一个大缸里——留着浇地呀!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多植树造林,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一起来保护地球,共建一个绿色家园! 保护地球环境的演讲稿篇2 亲爱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地球》。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也都爱自己的家,可是,你是否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呢?那就是地球,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么美的一首诗啊!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风光的遐想中,那么美丽和谐,那么生机昂然,可是现在,人类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大自然,一片片树林倒下,一块块绿地消失,一座座高楼建起,一条条污水流出,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难道这还不足以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今天当我们面对我们曾经美丽的家时,你还能说些什么呢?那时蔚蓝的天空是生活中多么绚丽的一道风景,如今,在灰色的重围中洁净的天空成了人们心中们梦萦的一种渴望。电视里曾报道过有这样一

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演化

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演化 关键词:早期生命天体撞击全球大冰期 摘要:地质记录告诉我们,在地球约46亿年 的整个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劫难,其中在地球生命处于起源和早期演化阶段的前寒武纪,首先是―狂轰滥炸‖ ,4. 5 亿~3. 8 亿年前由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岩石体———小行星仍不断撞击着地球并烧焦了整个地球;后来的 ―雪球‖ ,2. 2亿~1. 8亿年及大约6亿年前也许是大气中氧气的增加或Π 和二氧化碳或Π 和氨气或Π 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缩减,使我们的星球进入冰封期。显然,生命挺过了所有的磨难,并以柔克刚的脱颖而出,甚至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向高级阶段演化。在至少38 亿年前,随着―狂轰滥炸‖ 的停止,原始的生命也许已出现在地球上;到大约5. 8亿年前, ―雪球‖ 刚结束,新元古代末期的埃迪卡拉大辐射和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接接踵而来,似乎早期地球生命大的进步性演化都是由大的劫难诱发的。 1 概述 地球早期生命及其环境的研究是当今国际地质科学、生物科学及环境科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从更深层次解释生命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告诉我们,现在繁盛于地球的各种众多高等的复杂生命类型其实是由 低等的简单有机体经历了漫长地质时期的进化和分异的结果。化石记录显示,地球生命的许多重大的演化都发生在寒武纪以前的地球早期阶段,并与当时的环境戚戚相关。因此,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环境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化过程及对地球生命演化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为我们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2 早期生命的环境 已知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它的幼年是不解之谜最多的时期,其地质纪录不但非常模糊,而且还大多被几十亿年的板块构造作用和侵蚀作用所消除。然而,地球历史最初的10亿年中,早期的生命扰动可能就已存在,有机分子系统可能已经在自我复制,并从化学反应和太阳辐射中获得能量。美国哈佛大学地球化学家Heinrich D. Holland[1 ]通过对阿基利亚岛(Akilia Island) 条带状铁质岩组(Banded Iron F ormations ,简称BIFS) 中的δ 13C值测定,甚至认为地球生命的存在超过38. 5亿年。由于早期生命的化石极其稀少,而且还被结晶作用破坏,许多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们转而求

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依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境。 地球表层系统包括非生物,生物,人类。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包括:四大圈层、三大界(有机界,无机界,人文界)、固气液物质。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一、地球表层系统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 1、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2、地球表层系统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 3、地球表层系统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4、地球表层系统与自然灾害 5、地球表层系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地球表层元素的组成与人类健康 二、人类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2、人类对地貌的影响 3、人类对土壤的影响 4、人类对大气圈层和气候的影响 5、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三、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产生于地球表层,在地球表层环境中发展、演化。可以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在不断地改变着地球表层环境。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由人类诞生早期的环境对人类的单向影响为主,变为现在的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格局。 一、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着人类。人类在地球表层环境中产生,人类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分异的产物。 研究发现,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第三纪晚期是古猿的繁盛时期。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面积缩小,草原范围扩大。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留在森林中生活,它们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猩猩、大猩猩等。另外一部分古猿不得不在草原上生活。草原环境的生活,促使它们直立行走和利用前肢抓取食物。从而引起身体器官功能的改变,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当草原上生活的古猿不仅学会了使用工具,而且学会了制造工具时,也就完成了由古猿向人类的转化,人类也就诞生了。可以看出,在古猿向人类发展、转化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与分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环境污染作文(20篇汇总)

环境污染作文第1篇 电视里经常播放着湖州的迷人风光,古色古香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风风火火的商店,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为了了解家乡环境,我对家乡的环境做了一下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工厂、河流、公共场所等。 一、空气污染 在我们的家乡,空气污染已十分严重。例如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火车、轮船排放的烟尘废气,都包含许多对我们人体有害的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随着社会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中也有了各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是排出的废气却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水污染 在我们家乡的小河,几乎全都受到了污染。家庭中的脏水,这些都会流进附近的小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鱼类难以生存,其他生物的繁殖生长也受很大影响。比如奶奶家门前的小河吧!听爸爸说以前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他们常去捉小鱼。而此刻我来到了河附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河水的两边堆满

了垃圾,甚至在河中也漂着一些白色垃圾。河水又黑又浊,哪里还有个小鱼的影子呢并且河中还发出臭味。这哪里还是清澈见底的小河,简直是个“臭水沟”。 三、噪音污染。 家乡的噪音污染也十分的严重。噪音能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听觉和身心健康都有损害,还会影响少年儿童智力发展,影响我们的思考和学习。噪音的主要来源是工厂、街道、建筑工地、公共场所等。在大街上,汽车、摩托车喇叭的声音, 以上的三种污染,对我们的正常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还会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造成其它方面的损失。---王圣镈 环境污染作文第2篇 大家应当明白吧,此刻地球上有许多的垃圾正在危害我们的地球。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如果人们一个人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地球就不会有危害,并且我们的地球妈妈也在慢慢的生病我们应当做出所应当做得来,不应当坐视不管大家应当明白吧,此刻地球上有许多的垃圾正在危害我们的地球。劝告大家应当明白吧,此刻地球

地球各圈层与人地环境复合系统概述

地球各圈层与人地环境复合系统概述 摘要: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行为涉及地球的各个无机圈层(大气、水、冰雪、岩石、土壤等圈层)以及有机圈层(生物、智慧等圈层)的相互作用是环境地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各圈层在人地复合系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与人地复合系统的整体行为紧密相关。它们通过水分、生物和能量三大循环紧密地偶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关键字:地球圈层;人地环境复合系统; 1.地球圈层简介 地球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其中,地球外部圈层对人类的影响最大。地球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四个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土壤圈。岩石圈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对人类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2.人地环境复合系统概述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偶合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巨系统,系统内又可分为七个子系统(大气、水、冰冻、生物、土壤、岩石、智慧等)和许多次级子系统。各系统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互相偶合在一起,形成了系统的驱动、反馈以及发展、变化的机制。 3.地球各圈层在人地复合系统的作用 3.1大气圈与人地环境复合系统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气体、水汽和多种悬浮物及其他杂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是生命活动长期参与作用的结果。 大气的存在状况直接关系着人类以及生物的存在和发展,在人地复合系统中,大气圈与其他圈层组成一个体系,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大气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也是人类的保护伞,大气圈各组

地球环境污染作文五篇

地球环境污染作文五篇 我们应该带头保护环境,虽然宇宙空间很大,人们可以发明人造卫星,但是地球必竟是我们的母星球啊!为了挽球奄奄一息的地球,我们多为地球添绿加草种花。爱护地球。下面是收集推荐的地球环境污染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地球环境污染的作文(一) 欧洲空间局发射升空的地球环境监测卫星传回首批数据照片。科学家计划,不久将根据地球环境监测卫星传回的资料出版地球环境月度报告。 经过欧洲14国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欧洲巨型地球环境监测卫星“恩维萨特”于2002年3月1日被送入太空。 “恩维萨特”卫星被科学家戏称为巨型“环境间谍”,是以阿斯特利乌姆航天公司为首的欧洲50多家公司联合制造完成的,重量为8111公斤,展开宽度26米,卫星运行在距地面8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每10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卫星携带的仪器对地球进行观测,周期为35天,使用寿命为5年,其造价、发射费用及5年运转费用为24亿欧元,是欧洲空间局生产的最大、最

昂贵、最先进的地球环境观测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颗准实时向地面传送观测数据的观测卫星。 该环境监测卫星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普查地球资源;二是监测地球环境。欧洲空间局一支450人的科研队伍将根据卫星传回的资料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其中两大研究课题是臭氧层破坏和环境污染。该卫星的使用大大丰富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能帮助科学家观测地球变暖、臭氧减少、海洋变化和冰层、植被消亡等现象,研究地表荒漠、火山爆发、洪水与厄尔尼诺等形成的原因,以及监控地球污染状况,并传回地球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相关数据,找到地表污染源与污染原因。 德国政府发布的新闻公告表示,由于“恩维萨特”环境卫星配备先进的探测分析仪器,传回的数据将比目前所有同类卫星更精确,“达到其他卫星无法达到的质量”,因此它将有助于监督旨在控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情况。 地球环境污染的作文(二) 保护地球作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生存的资源。地球就像我们的家园,所以我们应该要保护地球,而不是一味地破坏它。近几年来,地球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碧绿的青山被挖掘了,美丽的大草原成了荒漠,清澈的小河变成了臭水沟。树林少了,青山秃了,草原荒了,河水黑了,人们生存的环境变坏了,呼吸的空气变差了……因此,人类的疾病也多了。

地球环境的演变1地球的起源与演化1中国古代宇宙观盘古

第一章 地球環境的演變 1-1地球的起源與演化 1中國古代宇宙觀 盤古開天地 歷代對宇宙的論說中,較著名的為蓋天說、渾天說,這些說法在戰國時代已有,漢代又再度興起討論。 蓋天說:天圓地方;天如車蓋(半球形)、地如棋盤(正方形)。 渾天說:天是圓球狀;漢代張衡比喻天地像雞蛋,天是蛋殼、地是蛋黃,並製作了渾儀。 2西方宇宙論 A.西元前340年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是球狀,以地球為中心。 B.西元一世紀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地心說。 C.西元1543年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說。 D.西元1609年伽利略以望遠鏡觀察,支持哥白尼的理論。 E.西元1687年牛頓提出萬有引力,解釋宇宙中各星體彼此間的運動關係。 F.西元1929年哈伯提出星系奔離、宇宙膨脹的動態系統。 G.西元1948年核子物理學家加莫夫提出大霹靂學說。 3在地表可以找到地球起源的線索嗎? 可能相當困難;因為地表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及地殼變動常常把這些線索都清除了。 想探討地球的形成,就必須從太陽系天體中去找尋線索。 4太陽系考古(或尋找地球的起源)應從哪裡著手? A.形成後即不再演化的小行星和彗星。 B.隕石,因其可代表類地行星的整體成分。 C.行星的密度,因其可探討行星的化學成分。

5太陽系的形成 目前最被接受的太陽系形成理論為太陽星雲學 說。 A:星雲因重力作用而開始塌縮,星雲由氣 體、塵埃和金屬組成。 B:星雲收縮成旋轉圓盤,原始太陽形成,引 發氫核融合反應。 C:圓盤上產生由岩石和金屬的固體微粒所形成的 微行星,氣態元素被太陽風吹向太陽系邊緣。 D:重複碰撞使微粒逐漸變大,碰撞和結合增 大的現象稱為吸積過程。 E:經過數百萬年後,大行星形成;形成順序是 微行星→原形星→大行星。 6固體地球的演化 原始地球在不斷碰撞集結過程中形成了,剛形成的地球溫度很高。 A.熱的主要來源有三 (1)小行星撞擊時產生的熱能。 (2)外層質量增加使地球內層壓縮產生的熱。 (3)地球內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產生的熱。 B.地球內部產生分層的過程 (1)原始地球是沒有成層的,是由微行星碰撞形成,岩漿海所覆蓋。 (2)原始地球構成物質中的鐵與鎳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以鐵為主的地核; 比較輕的物質浮到表層,形成地函。 (3)地球分化成層,核心密度最大,向外密度愈來愈小。微行星碰撞減 少,地表溫度下降變成固態;中心部分的熱與放射性物質放出的熱,使部分地函熔融,而較輕的物質浮到表層,形成地殼。 (4)地球內部至今尚未完全冷卻,因而造成地殼不斷發生變動。 7大氣的演化 A.地球大氣的演化可以分成以下階段 (1)剛開始時是原始大氣,原始地球表面有太陽星雲最豐富的氫和氦,這

地球变迁古环境变化及陆生植物的形成与演化-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

地球变迁、古环境变化及陆生植物的 形成与演化* 金建华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地球发展不同时期的主要特征,并阐述了地史时期植物 区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地球变迁和古环境变化的必然联系。这对我们研 究现代植被(包括森林)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球变迁古环境陆生植物 地球自形成以来,迄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了,其间,无机界和有机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陆漂移、洋底扩张、板块运动以及多种天文因子的作用和影响,控制和制约着地球古环境、古地理及古气候的不断变迁,而地球环境的这种多样性也直接导致生物进化的多样性。地球上的生命从距今38亿年前开始出现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物种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不断得到发展。本文将主要介绍地球的演化以及陆生植物的形成和演变历程(表1)。 1 前寒武纪地质特征 前寒武纪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在远太古代地球形成之初,地球还是一个固体的、均质的天体,其成分基本相当于球粒陨石。随着内部物质的不断对流作用,地球由内到外逐渐分异成地核、地幔和地壳;同时,大气圈和海洋也开始形成。从此,地球的内部及外部圈层基本形成。到了太古代,地球上开始出现最早的小陆核,陆壳继续增长,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岩层普遍遭受变形和变质,大气圈和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原始生命开始出现,主要为简单的丝状细菌和球状体。元古代地表开始出现一些范围较广、厚度较大、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大气圈中CO2浓度下降,自由氧浓度显著上升,水圈中的化学成分随氧含量的增高发生相应的变化;地表温度渐趋下降,但仍高于现代值,温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大气圈中CO2浓度的下降和温室效应的减弱。元古代后期(震旦纪)地史上进入了一次大的冰期,全球气温下降,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西非、南非、澳大利亚等地都可以见到这一时期冰川活动的遗迹。元古代由于自由氧的出现,导致生物界出现了一次飞跃,真核生物和后生动物相继出现。微古植物绿藻类、褐藻类、红藻类先后出现并得到大量发展。因此,前寒武纪植物界又称菌藻植物阶段。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39830310)及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地球环境污染问题

地球环境污染问题 地球环境的污染已被世人所关注,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在治理、为保护环境中而努力着,很多的个人团体也都在不懈的奋斗着,很多的科学家科技型的企业都在研制着不同的各类的环保产品,究竟怎么才能保护好环境,怎么才能真正的减少污染,怎么真正的才能让我们的家园美好洁净美丽呢?这就要靠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努力,提高每一个人环保的思想意识,改变每一个人的行为意识,最后让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减少生活和生产各方面的污染,减少战争,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来的各种污染和危害,保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地球。 下面我就环境污染的几个方面及注意的事项提出我的个人看法,仅供世人参考。 1、污染来源分类: 分为人类的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军事污染、自然灾害污染、宇宙污染六类。 2、污染情况分析: 前五种是人为的是可控的,后两种是外来的是不可控的,但是人类可以团结起来共同抵御的。 人为的污染已到了人类无法忍受的极限,已造成严重的后果,人类的生存基础环境严重被破坏,水源严重污染,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土地板结沙化,生产的农副产品严重被污染;空气混浊、沙尘暴严重;气温升高、温室效应严重,很多动植物灭绝或濒临灭绝,动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基因变异;人类各种疑难杂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各类疾病年轻化并迅速增长;不孕症、畸形儿、弱智儿明显增多;地球的生物正面临着一大、一小、一污染灭顶之灾的威胁;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和我们共同生存的生物,请世界人类团结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因为我们都是地球村人,共同生存在一个环境里。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互相监督互相宣传互相鼓励,为保护环境奋斗一生,并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来宇宙的污染。让我们的家园-----地球永远洁净美丽,永远成为人类和动植物及其他生物的共存乐园。 3、污染的具体来源: 3.1人类生活污染:指人类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和生活污水及其衍生物,包括洗漱、粪便、厨房垃圾、化妆品、出行、吸烟、旧包装、废弃穿饰品、废旧电池、旧电器、家装、氟排、生活取暖、做饭燃火、家用电器辐射磁波等。 3.2农业生产污染:化肥的超量使用、农药大量的不科学使用和农地膜的大量使用残留、耕作模式的不科学性、秸秆的乱放和焚烧、污水浇灌、被污染的农家肥的使用(里面有旧电池、废农药瓶袋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城市有害垃圾肥的

地球的环境

第十五章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环境地质 目的要求 地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自身会毁灭自己。目前我们面临着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不断的污染,人口过量膨胀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只有推进科学技术与民主的不断发展,正视环境问题的存在,规范人类自身的行为,使人与环境协调起来,人类才可能持续发展。 课时:2学时 授课内容 一、环境的概述 (一)环境与自然环境(地质环境) (二)环境与人类 二、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环境正在恶化 (二)水圈严重污染 (三)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资源正在丧失 (四)人口膨胀,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三、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重点和难点 本章应将授课重点放在人类对环境的认识,以及人类面对存在的环境问题上的正确选择上。本章多为认识问题,较容易理解。学生可以根据前面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认识、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论述的方法,可用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加以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概述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地、岩石、矿产、森林、山脉、动植物等周围事物的总称。环境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二个方面,具体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等各种关系。其范围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扩大。 自然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及的岩石圈的总称。 人与其它生物一样,都是地球上环境演变产物。它随环境的继续演变而进一步发展。因而具有适应环境的生理特点。但人类与其它生物不同之处在于,人类多了一个自己的社会,而且他所直接威胁到的生存压力经常是来自社会。 人类作为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环境的支配,其中气候、水、土壤、地形以及相关的动植物等都是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几种因素。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同基础平台(9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图显示了经济进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你认为最典型的反映出这种关系的都市是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答案:B 2.环境质量开始改善提高的时期是 A.后工业化时期 B.工业化初期时期 C.经济进展时期 D.工业化起飞时期 答案:A 3.依照这种关系,进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幸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策略 B.后工业化时期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爱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的有污染企业 D.能够采取措施减少或幸免进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D 4.图中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要紧取决于 A.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B.进展中国家工业战略的不断调整 C.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D.经济进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答案:D

5 .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粮食单产不高洪涝加重 B.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答案:A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在遭到破坏。他是英国闻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要紧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而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的大量积存,使环境污染日益严峻。依照以上材料和你的明白得回答6~8题。 6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答案:C 7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模式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进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田 D.进展工业,不管排放 答案:B 8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你认为合理的是 A.它是进展中国家经济进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可不能产生 B.它是低投入、高效益的经济模式 C.它表达了传统进展模式的优点 D.表达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答案:D 9.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环境问题的搭配你认为合理的是 A.黄土高原——沙漠化 B.内蒙古高原——水土流失 C.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 D.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 答案:C 臭氧层就看起来是地球的一道屏障,也像一个过滤网,吸取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有效地爱护地球上生物的生存。近来由于使用氟里昂类化合物以及 O,大量超音速飞其他含氯化工产品,人工合成氮肥和污水分解过程中产生的N 2 水蒸气,导致平流层的污染物增加,并催化分解臭氧。以下是氟里机排放的NO x 昂破坏臭氧层的化学方程式:

地球环境美的优美句子

地球环境xx 优美句子 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一环接着一环,微风拂过,似有万千愁绪,湖中泛起了涟漪。小编给大家提供地球环境美的优美句子,欢迎参考! 1)、远远地眺望,草地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机勃勃。 2)、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3)、我们不做屋檐下叽叽喳喳的麻雀,要做搏击蓝天高瞻远瞩的雄鹰。我们不做路边随风摇摆的小草,要做高山根深叶茂顶天立地的苍松;我们不做山沟里易涨易退的小溪,要做寒暑不变的一望无涯的沧海。 4)、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5)、满天密密麻麻的小星星,落在镜子似的河面上,像珍珠玛瑙,闪闪发光 6)、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 7)、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8)、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9)、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抽出了她那柔嫩而纤弱的枝条。 今天又下起了毛毛细雨,飘飘洒洒的,玄武湖畔一排排柳树隐没在茫茫的细雨之中,渐渐地消失在雾里。 10)、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11)、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12)、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 13)、渐渐地,残星闭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隐消失。 14)、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 15)、在这烟波浩渺的大海之中,屹立着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很像笔架,所以叫它“笔架山”。 16)、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 17)、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扶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庄稼吹得如涟波荡漾。 18)、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9)、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20)、 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21)、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22)、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绵延千里的淮河平原。 23)、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 24)、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