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

延安实验小学刘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记忆故事;通过理解松鼠、兔子、猴子对待“葡萄是酸的”这个说法的不同态度及表现,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教学重点:

懂得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敢于大胆尝试的道理。

突破方法:独立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表演故事,理解“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突破方法:朗读课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巩固识字。

1.多媒体出示词语,全班开火车等多种形式认读。2.生字宝宝带着小伙伴来了,大家分类来认认(一组动词一组轻声)。(二)回忆课文,巩固内容

1.观看视频整体感知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小动物?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

2.自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知道这葡萄是甜的?

3.对比语句:

1、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的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2、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4、看着小猴子吃得这么开心,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忍不住尝了一口,什么味道?

品读语句:啊!真甜。过渡:那小松鼠和小兔子为什么先

开始说葡萄是酸的

呢?

5、自由读课文,找一找。

(三)表演第一自然段

1.学生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表演读。

3 .全班汇报读。

4. 师生表演

(四)体会人物语言

1. 自读课文找一找,听了狐狸的话,小松鼠和小兔子分别是怎么想的?

2. 指导朗读,读出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思。狐狸很聪明,他

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狐狸和小松鼠都说

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3、思考:尝过之后小猴子和小兔子还会想写什么呢?我们先来一起读一读第七自然段。

4、可是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妈妈说过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尝试,这可怎么办呢?

(五)拓展

我想对()说:“()。”(分别对小松鼠、

小兔子、小狐狸、小猴子分组练一练)

因为(),所以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六)作业回家把童话故事《酸的和甜的》表演给爸爸妈妈

爷爷奶

(八)板书设计:

17、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酸甜

自我安慰轻信勇于尝试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本书供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约21课时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约18课时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约14课时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约8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首先,教科书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 本书的第2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实际问题贯穿于始终全章,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在许多教科书中,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作为基础知识,通常集中安排在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在本书中,是将有关整式的内容分散地融于对方程的讨论之中,不过于强调式的概念,只要它们能自然地为讨论方程这条主线服务即可。 在本章,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的认识”教材结构解读 研读教材首先要通读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及编排体系,掌握各部分知识在整套教材中的结构,从宏观上了解教材,才能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理解了教材的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其来弄去脉,才能更好把握新教材。 我想老师们首先要对“全册书的教材知识体系”有个总体的认识: 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几部分知识。而关于“数与代数”又有以下相关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运算内容、运算方法、算用结合。 3、式与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简单方程及其运用。 4、常见的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单位等的意义和改写。 5、比和比例: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其运用。 6、数学思考: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幻灯插入:全册教材知识结构电子表格) 通过看以上的教材知识结构图,我想老师们应该在脑海中建立这么一个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把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 一、“数的认识”教材单元标题的整理 我们首先以人教版1—6年级十二册教材目录为线索,对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认识”内容的单元标题做一个整理。 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1)数的种类有: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 (2)内容变化:①明确规定了0是自然数。过去教材把“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的数,叫做自然数”、“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而现在则是:正整数和0统称自然数。②增加了认识负整数的教学内容,从而在小学阶段完成了对整数的认识。 (3)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 在整数方面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五个阶段:“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亿以上”。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四学制)(6~9年级)各章目录(2012修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 六年级上 第1章分数乘法 1.1 分数乘法 阅读与思考分式 1.2 倒数的认识 1.3 分数乘法的应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2章分数除法 2.1 分数除法 2.2 混合运算 2.3 分数除法的应用 2.4 比 阅读与思考黄金比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3章圆的初步认识

3.1 认识圆 阅读与思考圆的妙用 3.2 圆的周长 3.3 圆的面积 3.4 扇形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4章百分数 4.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4.2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4.3 百分数的应用 阅读与思考什么是“成数”? 4.4 扇形统计图 阅读与思考其他形式的扇形统计图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第5章圆柱与圆锥 5.1 圆柱 阅读与思考圆柱容球 5.2 圆锥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5 第6章比例 6.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阅读与思考反比例关系图象 6.3 比例的应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6 六年级下 第7章有理数 7.1 正数和负数 7.2 有理数 7.2.1 有理数7.2.2 数轴7.2.3 相反数7.2.4 绝对值 7.3 有理数的加减法 7.3.1 有理数的加法7.3.2 有理数的减法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7.4 有理数的乘除法 7.4.1 有理数的乘法7.4.2 有理数的除法 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7.5 有理数的乘方

7.5.1 乘方7.5.2 科学记数法7.5.3 近似数 数学活动 小结 第8章整式的加减 8.1 整式 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8.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第9章几何图形 9.1 几何图形 9.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9.1.2 点、线、面、体 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 9.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 9.3 角 9.3.1 角9.3.2 角的比较与运算9.3.3 余角和补角 9.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 数学活动 小结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新课标文辑——2017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

义务教育教科书_英语_三年级(上册)2012年

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 三年级(上册) Unit One Hello! -Hello! I’m Zoom. -Hi! My name’s Zip. -Hello! I’m Mike. -Hi, I’m Wu Yifan. -Hello, I’m Chen Jie.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Sarah. -Goodbye! -Bye, Miss White! Let’s talk. -Hello, I’m Miss White. -Hello, I’m Wu Yifan. -Hi, I’m Sarah. Let’s play. -Hello, I’m Liu Xin. -Hi, I’m John. Let’s learn. ruler/eraser/pencil/crayon I have a ruler. I have an eraser. Let’s chant. I have a ruler. Me too! I have a pencil. Me too! I have a crayon. Me too! I have an eraser. Me too! Let’s sing. ABC song 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 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Xx-Yy-Zz,now you see, I can say my ABCs. Let’s find out. Let’s talk. -Hello, I’m Mike.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John. -Goodbye! -Bye, Miss White. Let’s play.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Lily. Let’s learn. bag/pen/pencil box/book -Zoom! Your bag! -Oh, no! Let’s do.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生产应用。 二、课程目标 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2 .通过性质试验,验证各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基本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并掌握层析、电泳、离心、光谱光度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 4.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处理、创新能力。 5.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的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学科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给予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理解的学科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说明、解释、类推同类学科知识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 √”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

义务教育教科书(江苏)五年级英语上册教 案 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第一教时 义务教育教科书(江苏)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第一教时 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蔡永明 教学内容:Story time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 1)句型与日常用语: There is … There are … Help! 2) 词汇:house, room, in front of, her, beside, between 2. 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bear,forest, there, soup, just right, hard,soft, afraid, 3. 学会用介词表达方位。 4.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英语故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句型:There is / are … 2.词汇:house,room, in front of, her, beside, between 教学难点: 1.句型:There is / are …的用法 2.词汇:house,room, in front of, her, beside, between等词的音、形、义

教学准备: 1. 包、玩具熊、扇子、小石块 2. 教学光盘、多媒体 教学过程: A. Warming up 1. Greetings 2. Free talk 1)T: Hello,how are you? S1: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Not so good. (做擦汗、扇扇子动作)What’s the matter with me? S1: You are hot. … 帮助学生复习hot, cold, hungry, thirsty, tired感官类形容词。 2)出示玩具熊、小石块 T: Look at the toy bear. Touch it,please. How is it? It’s soft,right? S2: Yes, it’s soft.. T: Touch this now. How is it? Is it soft, too? S2: No. T: Right. It’s not soft. It’s hard. 教学词汇soft, hard 3) 学生利用文具进行接龙游戏,操练hard,soft S1: Touch this rubber,please. S2: It’s soft. Touch this pencil, please. S3: It’s hard. Touch this box,please.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其中 光学实验3个实验: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2个: 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电学实验7个: 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 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力学实验8个: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和用弹簧测力计木块的滑动摩擦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答案 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方法与步骤: (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表1-1 美丽的校园中各种人和物的数量统计表 (3)在充分计数的基础上辨认1~10各数。 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完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 (201 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一、总目标 (5) 二、分级目标 (6) 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8) 一、语言技能 (8) 二、语言知识 (12) 三、情感态度 (14) 四、学习策略 (16)

五、文化意识 (17)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8) 一、教学建议 (18) 二、评价建议 (22) 三、教材编写童议 (24) 附录 (26) 附录1 语音项目表 (26) 附录2语法项目表 (26) 附录3 词汇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 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晦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刨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2014版)第一单元P3例1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教育类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修改说明 一、修改工作的基本过程 2005年5月,教育部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组,启动修改工作.修订工作组首先到实验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听课和访谈等方式,听取第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针对课程标准的框架、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完成修改初稿.2006年6月至9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寄发修改稿的初稿和征求意见表,邀请几位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工作组对修改初稿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二、修改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修改组确定的《标准》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4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增强可操作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明确修改过程中要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三、修改的主要方面 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本次修改,在保持原课程标准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经充分讨论.在结构上有两处调整. 一是前言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在前言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明确了《标准》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依据.明确了《标准》的意义和功能.在前言中指出,“《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是将课程目标中的关键术语的解释和所有比较完整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这样大大减少了《标准》正文的篇幅. 2.基本理念的修改 一是阐述了数学意义与性质,数学教育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创新特征.例如,对于什么是“数学”?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年级周课时课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年课时总计课程门类 品德与生活 2 2 / / / / / / / 626 品德与社会/ / 2 2 2 2 / / / 思想品德/ / / / / / 2 2 2 语文8 8 7 7 6 6 5 5 5 1985 数学 5 5 4 4 4 4 5 4 4 1357 外语/ / 3 3 3 3 4 4 4 832 体育 4 4 3 3 3 3 / / / 1009 体育与健康/ / / / / / 3 3 3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科学/ / 2 2 3 3 / / / 350 物理/ / / / / / / 2 3 169 化学/ / / / / / / / 3 99 地理/ / / / / / 2 2 / 140 生物/ / / / / / 3 2 / 175

历史/ / / / / / 2 2 2 206 信息技术/ / 1 1 1 1 2 2 2 346 综合实践活动/ / 4 4 4 4 4 4 4 1182 地方课程与 学校课程 3 3 周课时总数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说明: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 延安实验小学刘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记忆故事;通过理解松鼠、兔子、猴子对待“葡萄是酸的”这个说法的不同态度及表现,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教学重点: 懂得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敢于大胆尝试的道理。 突破方法:独立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表演故事,理解“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突破方法:朗读课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巩固识字。 1.多媒体出示词语,全班开火车等多种形式认读。 2.生字宝宝带着小伙伴来了,大家分类来认认(一组动词一组轻声)。 (二)回忆课文,巩固内容 1.观看视频整体感知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小动物?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 2.自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知道这葡萄是甜的?3.对比语句: 1、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的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2、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4、看着小猴子吃得这么开心,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忍不住尝了一口,什么味道? 品读语句:啊!真甜。 过渡:那小松鼠和小兔子为什么先开始说葡萄是酸的呢?

5、自由读课文,找一找。 (三)表演第一自然段 1.学生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表演读。 3.全班汇报读。 4. 师生表演 (四)体会人物语言 1.自读课文找一找,听了狐狸的话,小松鼠和小兔子分别是怎么想的? 2.指导朗读,读出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思。 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3、思考:尝过之后小猴子和小兔子还会想写什么呢?我们先来一起读一读第七自然段。 4、可是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妈妈说过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尝试,这可怎么办呢? (五)拓展 我想对()说:“()。”(分别对小松鼠、小兔子、小狐狸、小猴子分组练一练) 因为(),所以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六)作业 回家把童话故事《酸的和甜的》表演给爸爸妈妈爷爷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1)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p90第3题、p93第5题,不断线);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p68凑十的、p80第3题是10加几的、p71、 p72第6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6.注重知识的渗透。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本教师用书

目录 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 (2) 单元说明 (2) 1 小蝌蚪找妈妈 (2) 2 我是什么 (12)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20)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27) 语文园地一 (31) 快乐读书吧 (33) 第二单元识字 (37) 单元说明 (37) 1 场景歌 (38) 2 树之歌 (45) 3 拍手歌 (53) 4 田家四季歌 (62) 语文园地二 (70)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73) 单元说明 (73) 4 曹冲称象 (75) 5 玲玲的画 (79) 6 一封信 (85) 7 妈妈睡了 (90) 口语交际:做手工 (97) 语文园地三 (102) 第四单元 (105) 单元说明 (105) 8 《古诗二首》 (106) 9 黄山奇石 (111) 10 日月潭 (116) 11 葡萄沟 (120) 语文园地四 (125) 第五单元 (129) 单元说明 (129)

12 坐井观天 (130) 13 寒号鸟 (137) 14 我要的是葫芦 (145) 口语交际:商量 (156) 语文园地五 (160) 第六单元 (163) 单元说明 (163) 15 大禹治水 (164) 16 朱德的扁担 (175) 17 难忘的泼水节 (183)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188) 语文园地六 (188) 第七单元 (192) 单元说明 (192) 18 古诗两首 (193) 19 雾在哪里 (199) 20 雪孩子 (206) 语文园地七 (210) 第八单元 (213) 单元说明 (213) 21 狐假虎威 (214) 22 狐狸分奶酪 (219) 23 纸船和风筝 (223) 24 风娃娃 (227) 语文园地八.............................................................................................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识字音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写字音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