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现状,数学]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并发展技能,智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传统教学中,数学作业只单纯做题,枯燥无味,令人生厌,而且“一刀切”的模式,导致两级分化严重,令学生望“业”兴畏。而分层作业则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使其愿意并乐意面对和接受这“多层次”“多缤纷”的数学作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分层;作业

一、当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缺陷

教师的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一直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大误区。这也就使得小学数学教师,总将“题海战术”奉为巩固课上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之一,在数学作业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弊端。

1.机械重复,重数轻质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大都局限于课本、教材,或者是以往的考试试卷。这种作业形式,不仅机械重复,让学生陷入一种机械抄写,单调封闭的误区中不能自拔,而且内容繁多、重数轻质,始终相信熟能生巧,让学生埋头在堆积如山的书面作业中,苦不堪言。

2.形式单调,缺乏思维

一方面,教师对于数学作业题目形式的选择单一,不是计算题,就是应用题,即便是应用题,也只是一些机械辨别,模仿,套用数学公式即可解决的问题。题目本身毫无检查和训练的意义,而且也无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教师对数学作业内容的形式选择单一,只顾围着课本打转,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严重地影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一视同仁”,缺乏分层

全班同学做同样的练习题,看似是“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但实际上,对优生来说,毫无难度、缺乏挑战性,而学困生却是满目狼藉、错误频现,这两者都会导致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情绪,而降低作业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

1.调查摸底,做好分层准备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就要对班级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通过调查摸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此外,讲清分层的目的以及重要性,消除学生因为分层问题而产生消极心理。

分层准备做法:首先,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基础很好,能力很强,态度端正;B层次,基础较好,能力较强,态度端正;C层次,基础

差,能力差,态度较好及不端正。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应当处于那一层次,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根据学生的自我判定,以及教师的摸底调查,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的分层。此外,层次的判定也应是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时时流动的。

2.正视差异,设计多样作业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我们在教学中,虽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追求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但是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仍旧不可丢弃。

多样作业做法:首先,将数学作业分为三等:C等作业,主要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考查;B等作业,主要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A等作业,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的问题。其次,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选做不同等级的作业。C类,属于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B类,属于选做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应付的题目来做;A类,属于拔高题,不做硬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而为。

3.满足需求,设计分层作业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既要对传统作业设计的经验进行扬弃,汲取其中合理的经验,促进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形成,又要更新观念,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