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是很常见的事,这些都是阻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主要因素。在新课程标准下,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构建起新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教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最根本的还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他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抓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辨析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同一年龄的学生在个性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适应些,有的对那种方式容易接受,并且不同学生自身主观要求也有高低,同一种教育方式,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学生达到一样的水平,只能是相对于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教育实施中,还应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原有水平,进一步确定个体的具体目标。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学生碍于面子,怕人说“出风头”而又羞于表现自己。为帮助学生冲破这一层心理障碍,我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学名人?做名人”——“感动温中”十大名人评选活动。先是带领学生回顾了姚明、濮存昕等十位“感动中国”的名人事迹,使学生明白: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而表现,并非“个人主义”,相反应该大力提倡。这项活动,既打消了学生怕遭非议的顾虑,又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表现欲望”,很得学生好评。在这种健康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能自己主持、排练节目,能大胆向他人和家长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受到家长的好评。

(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他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都应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相信每个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造就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门锁了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为了帮助同学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们的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呢?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首先会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险性告诉他,再告诉他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我也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而且处理事情起来也会成熟很多。我们再试想一下,如果教师采取相反的态度,忽视学生助人为乐这一美好动机,而一味指责他违反校规爬窗户这一行为,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三)“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学生做为一个人,一个发展的人,更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特别是教师的认可。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要坚持做到“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一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期待着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在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探索,正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潜能的信念,取得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良好效果。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教育家到一个班做实验,随意从中抽出一部分学生进行谈话,告诉这些学生他们是教育家从同学中选出来的最聪明的孩子。一段时间后再来校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正是教育家点亮了这些学生心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信念之灯,使他们发挥出了潜能。

教师应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教师不断的期待和鼓励中获得点点滴滴的成功与进步的。

(四)“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宽容”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和发展观点想对立的。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

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如果身为人师者爱斤斤计较,喜欢小题大做,你的学生又怎么会是一个宽容的人呢?我自己就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

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英语课后,任课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我就气过了头,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我才知道他的心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

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了过来,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综上所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从今天开始,应以新的定位,新的学生观来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