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课程名称: 翻译概论

学号: 研究方向: 英语笔译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12月30日

目录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1)

(一)、佛经翻译 (1)

(二)、西学翻译 (2)

(三)、五四时期的翻译 (2)

(四)、抗战建国以来的翻译 (3)

二、西方翻译理论概述 (3)

(一)、翻译学科的创立 (3)

(二)、翻译三原则 (4)

(三)、归化异化翻译理论 (4)

(四)、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4)

(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5)

(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 (5)

(七)、功能翻译理论 (6)

(八)、多元系统理论 (6)

(九)、翻译规范理论 (7)

(十)、改写理论 (7)

三、重要翻译理论对比 (8)

(一)、鲁迅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比较 (8)

(二)、严复与泰特勒翻译理论比较 (8)

(三)、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的比较 (8)

(四)、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较 (8)

四、总结 (9)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摘要:本文以课程内容、翻译理论原作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综述了课程中涉及到的国内外重要的翻译理论,并对其中几个翻译家及其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关键字:翻译理论综述比较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rse content, some original works about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this thesis sums up the major translation theor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volved in the contend of the cours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and makes comparisons between several translators as well as their translation theories.

Keywords: translation theories, summarization, comparisons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中华文化好比一条长河,正是得益于翻译,才保证了河水没有枯竭。“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我国的翻译历史按时间顺序和译著类别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到清的科技翻译,清朝到民国的西学翻译,五四时期的翻译及建国以来的翻译。

其中佛经翻译就是从“印度来的水”,西学翻译就是从“西方来的水”,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一)、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又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安士高和支谦。安士高于翻译的经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也是将禅观带入我国的第一人。支谦在《法句经序》指出“名物不同,传实不易”。支谦“翻译不易”的观点在翻译历史上具有史论价值。

第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安和鸠摩罗什。道安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主张直译。同时,他的“五失本,三不译”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史上具有译论价值。所谓“五失本”是指1、经文乃外语,其词序由汉人看来是颠倒

的,汉译时被改从汉语语法。2、经文质朴,汉人喜欢文采,译文有一定修饰。3、经内论述,往往反复再三,翻译时被删减。4、经文长行之后另有复述,内容重复,译时被删。5、经文讲完一事转说他事时,前话重提,译时也被删。所谓“三不易”,1、世俗不同,改古以适今,不易。2、佛智悬隔,契合实难,不易。3、去古久远,无从询证,不易。其中“五失本”是从客体的文本层面分析的翻译方法,“三不译”是从翻译主体的问题分析的翻译方法。鸠摩罗什提出“依实出华”的理论,一概之前一贯直译的翻译方法,主张对佛经翻译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第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玄奘。玄奘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标准及“五不翻”原则。所谓“求真”就是指翻译必须忠实原文内容并保持原文风貌。所谓“须喻俗”就是指所用语言必须通俗易懂并合乎语言规范。而所谓的“五不翻”原则,不是指不翻译,而是指音译。在以下五种情况下要采用音译:1、秘密故(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2、含多义故(有多种含义的词语)。3、此无故(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4、顺古故(以前存在的约定俗成的词语)。5、生善故(音译能使人生尊重之念的词语)。

(二)、西学翻译

西学翻译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主要代表人物为徐光启。他提出了“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这一思想。他在一个腐朽的历史时期,努力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把这些介绍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时期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主要代表人物为马建中和严复。马建中提出了“善译说”。所谓“善译说”为:“……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覆,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严复提出了有名的“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本。所谓“达”,就是通畅顺达。所谓“雅”,就是要用纯正的汉语。

另,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翻译理论,许渊冲主要针对诗歌提出“音美、意美、形美”,刘重德提出“信、达、切(契合原文风格)”的翻译理论。(三)、五四时期的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