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省情概况“三支一扶”招录考试考点精选版)

云南省省情概况“三支一扶”招录考试考点精选版)
云南省省情概况“三支一扶”招录考试考点精选版)

云南省——省情概况

云南省“三支一扶”招录考试

考点精选版

(一)

云南省概况

云南简称“滇”或“云”,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省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云南省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横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8位。全省有25个县(市)与老挝、缅甸、越南3国毗邻,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是祖国的一块待开发的宝地。

云南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在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5个为独有民族,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是全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8个省辖市,8个民族自治州。共有129个县市区,其中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民族自治县。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云南处在青藏高原连接中南半岛的中间地带,自古以来不仅是众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而且又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因此,云南不仅民族众多,而且

民族的自然分布和社会发展与内地民族省区有着不同特点。

(二)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地理环境——气候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温度即降低0.6℃左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

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溥,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匀。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210~220天。云南光照条件也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地理环境——河流水系

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具体如下:

太平洋水系:

长江水系金沙江、龙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程海、泸沽湖、滇池等注入东海。

珠江水系南盘江、曲江、可渡河、黄泥河、驮娘江、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异龙湖等注入南海。

元江(红河)水系礼社江、绿汁江、把边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盘龙江等注入北部湾。

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漾濞江、威远江、曼老江、南腊河、南览河、流沙河、洱海等注入南海。

印度洋水系:

怒江(萨尔温江)水系老窝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滚河、南卡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伊洛瓦底江水系独龙江、槟榔江、大盈江、瑞丽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地理环境——湖泊

⑴滇池位于昆明市区南部,被誉为“高原明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积311.388k㎡,流域面积2920k㎡,平均水深5.12m,最深处为11.3m,蓄水量为15.931亿㎡。海拔1887m,湖岸线长约200km。

⑵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区北部,湖泊面积252.91k㎡,流域面积2565k㎡,平均水深10.8m,最大水深21.5m,湖面海拔1966m,蓄水量28.8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25亿。

⑶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于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县、华宁县三县交界处。湖面海拔1722.5m,面积216.6k㎡,流域面积674.69k ㎡,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2.5m,蓄水量189.3亿立方米。

⑷异龙湖位于石屏县东南部,湖泊面积92k㎡,流域面积360.4k㎡,平均水深约5m,最大水深6.55m,蓄水量1.145亿。异龙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县的5个乡镇。

⑸程海是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没有出流,位于永胜县西南部,流域面积318.3k㎡,湖泊面积77.2k㎡,平均水深25.9m,最大水深36.7m,蓄水量19.87

亿,湖岸线长45.1km。

⑹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三大深

水湖泊。湖面面积50.8k㎡,其中云南境内30.3k㎡。

云南省几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属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市和红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

高原湖泊从整体上看具有四大功能①支持大都市发展;②支持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③支持旅游业的发展;④支持特色产品的开发。

地质地貌——地形复杂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地质地貌——地貌特征

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4000m;云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2200m;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逐渐和缓,平均海拔只在800~1000m,个别地区下降至500m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地质地貌——地质博物馆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该馆陈列分布在矿产资源、地质现象、地层古生物、宝玉石、地质工作成就等展室。资源展室的陈列品有来自个旧锡矿、东川铜矿、兰坪铅锌矿及其伴生的银、镉、铊及天青石矿、滇中蓝石棉矿、寻甸硅藻土矿。点苍山大理石矿等。地质现象展室展示了世界著名的地质景观,如哀牢山古板块缝合线及双变质带、长江第一弯上的虎跳峡、星罗棋布的高原断陷湖泊、世界最壮观的路南石林、腾冲火山群,国际地层古生物界关注的梅树村寒武系──前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典靖志留──泥盆系剖面、中生代禄丰恐龙动物群。演化较为完整的云南古猿──古人类系列等。

地质地貌——坝子

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云南这些盆地又称“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土壤层较厚,多为经济发达区。云南全省面积在1k ㎡以上的坝子共有1445个,面积在100k㎡以上的坝子有49个,云南最大的坝子在陆良县,面积为771.99k㎡。云南名列前10位的坝子还有:昆明坝(763.6k㎡)、洱海坝(601k㎡)、昭鲁坝(524.76k㎡)、曲沾坝(435.82k㎡)、固东坝(432.79k㎡)、嵩明坝(414.6k㎡)、平远坝(406.88k㎡)、盈江坝(339.99k㎡)、蒙自坝(217k㎡)。

云南省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全国162种自

然矿产中云南就有148种,其中铜矿、锡矿等有色金属矿产产量居全国前列。

资源——矿产资源

云南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云南已发现各类矿产150多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25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三名,54种矿产储量居前十位,居全国首位的矿种有锌、石墨、锡、镉、铟、铊和青石棉。云南矿产资源共有9大类:黑色金属矿产、能源矿产、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稀有及稀土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建材非金属矿产及彩石矿产等。云南矿产具有种类多、品种全、分布相对集中、富矿优质矿储量所占比重较大、共生伴生组份多等特点。

资源——动植物

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274科,2076属,1.7万种。主要特色物种: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橡胶树、油棕、三七、马尾松、云南松等。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交汇的奇特现象。有脊椎动物1737种,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种,鸟类有793种,爬行类143种,两栖类102种,淡水鱼类366种,昆虫1万多种。鱼类中有5科40属250种为云南特有。鸟兽类中有4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4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特色物种有:滇金丝猴、绿孔雀、小熊猫、蟒、亚洲象、抗浪鱼等。

资源——水资源

云南省人均水资源超过1000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由于地形缘故,云南的河流落差都很大,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云南省参与的“西电东送”工程大部分的电能都来自环保的水能发电。云南省降雨充沛,河流众多,年径流量达到200k,三倍于黄河。不过,云南水资源虽然量很大,但在时间上分布严重不均,5~10月的雨季水资

源充足,旱季则显得比较匮乏,尤其是雨季开始前的2~4月是云南水最少的时候,春旱或者初夏干旱是云南最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

资源——能源资源

云南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15.3%,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位。云南江河落差大,而且沿岸多为峡谷,决定了云南水能资源开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干流开发价值大于支流,有利于兴建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二是开发工程量相对较小,且水库淹没损失小,技术经济指标优越。云南煤炭资源品种齐全,无烟煤、烟煤、褐煤均有分布,已探明储量为177亿吨,居全国第九位,在南方13省区中名列第二。云南地热资源丰富,全省有各种温泉706处,数量多、流量大,每年从温泉中流出的热水约3.6亿立方米,在全国仅次于西藏,居第二位。腾冲地热资源优越,热海地下20多米深处,水温高达145℃。

(三)

历史沿革——古代

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云南、四川、贵州地区的土著居民开始相互迁徙,西南民族共同体“夷”出现了,它主要指今彝语支民族(公元前900~公元前109年),古彝族在云南地区相继建立了古滇国、哀牢国等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等地区。元谋、滇池、洱海地区大量的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证明云南进入了原始社会,并和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剑川海门口遗址说明早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云南的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历史沿革——滇国时代

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历史沿革——汉帝国时代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

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晋宁),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汉朝征服西南夷时,发现当地有来自“身毒”的商人(今日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在梵语中称为“Sindhu”。

历史沿革——爨氏政权时代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320年代,爨(Cuan)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晋宁)称王,爨氏统治维持400年。

南北朝时,云南地在577年北周南征后,北周控制了云南为隋朝再次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

历史沿革——南诏国时代

唐朝时,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封为云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929年,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立大天兴,次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历史沿革——大理国时代

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蒙古帝国与元帝国统治时代

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征服大理国,1276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色目人赛典赤·赡思丁任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在云南开发重要的铜矿和银矿,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直到清朝,云南是中国白银的主要产区。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云南回族和蒙古族。

历史沿革——明帝国时代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次年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并筑砖城,周长九里三分(约合今4443米),高二丈九尺二寸(约合今9米),设六门。此后,沐英负责镇守云南。在明代,陆续有大批汉族军民向云南移民,改变了云南的人口结构。从明初到明末,云南人口由20余万增加到140余万。随着大批汉族人口移民云南,使云南的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一度逃亡入滇,昆明称滇都,继续抗清。

历史沿革——清帝国时代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派平西王吴三桂追捕永历。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回永历皇帝,在昆明绞死。吴三桂驻守云南。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决定削藩,吴三桂在昆明出兵反清。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失败。

晚清时期,英国征服缅甸,法国征服越南,两国势力对云南产生一定影响。边境地区开放了几处通商口岸:腾冲、蒙自、思茅。1910年,法国投资的‘滇越铁路’(中国境内部分今名昆河铁路)通车,从此昆明可以通过越南转经海路,到达中国其他省份。同年,商办耀龙电灯公司引进德国水轮发电机2台共480千瓦,聘请德国工程师,在滇池惟一出水口螳螂川石龙坝,修建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石龙坝水力发电站。

1909年,清朝实行新政,云南编立新军,成立陆军讲武堂。

历史沿革——民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云南传播,1926年11月7日,经过李鑫等共产党员的艰苦工作,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李鑫、王德三、刘平楷等同志相继牺牲,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斗争转入低潮。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治在云南确立、巩固。

历史沿革——抗日战争期间

1938年,付出极大代价的滇缅公路修通,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1942年有10多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隔怒江与中国军队对峙2年。1938~1946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1942~1945年间,支持远征军入缅抗战,在日寇践踏滇西滇南国土之际,配合远征军守住了西南门户,最后率先收复国土,主持入越受降,写下了一篇篇辉煌的反帝爱国斗争的篇章。

1949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解放了61个县城,建立了14块根据地。同时,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党组织争取了卢汉于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四)

民族构成——民族语言文字

云南省民语委成立以来,为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他们首先对世居云南的

25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指导下,先后帮助哈尼(2种)、傈僳、纳西、景颇(载瓦)、苗(2种)、壮、白、瑶、独龙等10个民族新创12种民族文字或拼音方案;帮助彝、傣、拉祜、苗、景颇等5个民族改进、规范了7种民族文字,并有步骤有计划地报批文字方案。现德宏傣文、景颇文、载瓦文、哈尼文、拉祜文、川黔滇苗文、佤文7种民族文字方案,已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审批成为正式文字。由云南省民语委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项目《云南省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现已公开出版发行。协助有关专家编辑出版了傣文、景颇文、载瓦文、傈僳文、彝文、佤文、哈尼文、苗文等词典。

宗教信仰信仰宗教者共有403万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数民族。

佛教

合法宗教场所2333处,可统计的佛教信徒约256万余人。主要有三大教派。小乘佛教:几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西双版纳州、孟连县、耿马县的男童多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的和尚,学习傣文和佛教教义,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德宏州的傣族则没有这种风俗。藏传佛教(喇嘛教):几乎是藏族全民信仰,在迪庆州等藏区,每个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寺院和经幡。

云南最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是香格里拉县的噶丹松赞林寺(“小布达拉宫”)。大乘佛教:汉族中有一部分信仰。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鸡足山祝圣寺、铜瓦殿,以及昆明筇竹寺等。

伊斯兰教

回族穆斯林几乎遍布云南全境,共约62万余人,清真寺810处。每个回族村庄高高耸立的邦克楼是云南醒目的景观之一。

基督教

云南省可统计的基督教徒约53万余人,合法宗教场所2050处。信奉基督教的主要有:西北部怒江州的傈僳族以及怒族、独龙族;东北部昭通市、武定县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德宏州的景颇族;普洱市澜沧县(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怒江州的贡山县信仰基督教者的比重达到85%,可能是中国基督徒比重最高的一个县。2004年,昆明重建了百年教堂三一圣堂。

原有的拜物教和巫术衰落,一夫一妻制取代了群婚制和血缘婚,酗酒、赌博现象消失,创制了10种民族文字(景颇文、苗文、拉祜文、佤文、西傈僳文和东傈僳文等),并创办现代学校。

道教

云南省可统计的道教信徒约24万人,合法宗教场所127处,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的巍宝山以及昆明金殿、黑龙潭等。

天主教

云南省可统计的天主教徒约6.6万余人,合法宗教场所58处。曾经建立昭通、昆明、大理3个主教区和西康教区的云南总铎区(在迪庆州有著名的茨中教堂)。

东巴教

历史上,丽江的纳西族中曾流行过东巴教。

(五)

交通运输——机场

云南省目前拥有民用机场12个,在建2个,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其中已建成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继北京、广州、上海之后中国第四个国家门户机场,是中国唯一一座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联结欧亚的门户枢纽机场,也是全球第五大机场。一级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开通前往曼谷、新加坡、吉隆坡、河内、胡志明市、仰

光、清迈、万象、首尔、大阪、迪拜等地的国际航线,通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100余条航线;以及通往省内的11条航线。

二级机场:景洪西双版纳机场、丽江机场、大理机场、迪庆机场、芒市机场、保山机场、思茅机场、昭通机场、文山机场、临沧机场、腾冲驼峰机场、红河机场、怒江机场、泸沽湖机场。

交通运输——铁路

100多年前,云南有了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云南省也是目前是全国唯一一个准米轨并存的省份。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较早拥有了铁路,但由于云南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建国以来云南铁路发展缓慢。不过随着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出台以及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全面落实,云南铁路建设迎来黄金时期,至2020年,云南省铁路里程将达到6000km,“八入滇四出境”的铁路运输大通道将基本形成,构筑起云南铁路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枢纽中心,云南将从原来全国路网的末梢地位,战略性地转变为面向东南亚、南亚,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前沿,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力强大的铁路运输网络。

准轨铁路:

成昆铁路(昆明—攀枝花—成都)、贵昆铁路(昆明—六盘水—贵阳)、南昆铁路(昆明—兴义—南宁)、内昆铁路(昆明—昭通—内江)、昆玉铁路(昆明—玉溪)、广大铁路(广通—楚雄—大理)、大丽铁路(大理—丽江)、玉蒙铁路(玉溪—建水—蒙自)。

在建及规划中铁路:

沪昆高速铁路(昆明—曲靖—贵阳—上海,全线设计最高时速350km/h,建设中)、

云桂高速铁路(昆明—文山—百色—南宁,云南段设计最高时速200km/h,广西段设计最高时速250km/h,建设中)、大瑞铁路(大理—保山—瑞丽,建设中)、丽香铁路(丽江—香格里拉,建设中)、丽攀昭铁路(丽江—攀枝花—昭通,建设中)、蒙河铁路(蒙自—河口,建设中)、师开铁路(师宗—开远,建设中)、滇藏铁路(昆明—拉萨,规划中)、昆台高速铁路(昆明——台湾高雄,规划中)、渝昆高速铁路(昆明——重庆,规划中)。

窄轨铁路:

昆河铁路(昆明——河口)、昆石铁路(昆明——石咀)、蒙宝线(蒙自——宝秀)、鸡个线(鸡街——个旧)、草官线(草坝——官家山)。

交通运输——公路

在云南,出行的主要方式就是公路交通。

交通运输——公交

因为云南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所以了解一下云南公交路线是很必要的。云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公交路线,例如丽江5路,丽江19路等。

交通运输——国道

经过云南省的国道共有7条。

在扩大对外开放的今天,云南通往周边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航运进一步开通,形成了3条较为集中的对外通道:一是源于“南方丝绸之路”的西路通道,即德宏、怒江州和临沧、保山方向。沿滇缅(昆畹)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和广大铁路西进,通过瑞丽、畹町、腾冲、孟定、片马等口岸出境,可分别到达缅甸和印度。二是东路通道,即红河、文山州方向。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由昆明到河口,昆河公路还在开远分流到麻栗坡和金水河,从这3个口岸可达越南。三是中路通道,即西双版

纳和普洱方向,由澜沧江——湄公河1条水路、昆洛公路及其支线、中老公路、思澜公路3条对外公路以及景洪机场,形成了通往老挝、缅甸、泰国交界地带的通道,并经泰国的公路、铁路和湄公河河道到达曼谷、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口岸13个,省级口岸7个,边民互市点100多个,开通了30多条边境通道和众多边民互市点,成为我国的对外“窗口”和联结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桥头堡。

我国安徽省情概况

?更多资料请访问.(.....) ?

安徽省情 一、基本情况 安徽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2006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593.5万人。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 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安徽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有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2020年最新云南省情试题(适用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

最新云南省情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开始的标志是( A ) A.修“五尺道” B.庄踊人滇 C设益州郡 D平定南中 2.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的历史人物是( C )。 A.段思平 B郑买嗣 C皮逻阎 D杨干贞 3. 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的是( B )。 A.龙云 B.卢汉 C唐继尧 D.刘文辉 4.红军长征过云南时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C )。 A.遵义会议 B.通道会议 C扎西会议 D.黎平会议 5.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云南人是( A )。 A.艾思奇 B.李达 C.熊庆来

D.周保中 6、同云南西部接壤的国家是( B )。 A.越南 B缅甸 C.泰国 D. 印度 7、.云南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河流是( C ) A.怒江 B.金沙江 C.澜沧江 D.红河 8、云南最大的坝子是( B )。 A.昆明坝 B.陆良坝 C.蒙自坝 D.祥云坝 9、.云南最深的湖泊是( B )。 A.滇池 B.抚仙湖 C.泸沽湖

D.阳宗海 10、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B )。 A.壮族 B.彝族 C白族 D.纳西族 11、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 D )。 A. 1949—1953年 B 1950~ 1954年 C 1951~1955年 D. 1953~ 1957年 12.国有企业改革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实行政企分开 C转换经营机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 D )。 A. 1956~ 1966年 B. 1966~1978年 C、1966~1976年 D 1966~1976年 14. ( B )是云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A. 1952~1953年 B. 1950~ 1952年 C 1953--1956年 D.1953--1957年 15. ( A )年以后是制度创新阶段,这一阶段以邓小平南方谈诗为标志,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1992年 B 1994年 C 1991年 D.1993年

甘肃省省情概况(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甘肃省省情概况 地理: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 度31 分-42 度57 分、东经92 度13 分-108 度46 分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 万平方公里。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ft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ft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ft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ft地、北ftft地。 甘肃是个多ft的省份,地形以ft地、高原为主。主要ft脉有祁连ft、陇ft(即六盘ft、岷ft、阿尔金ft、马鬃ft、龙首ft、西倾ft、子午岭等)。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ft 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ft脉发源。 气候: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ft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ft、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ft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ft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 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 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 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 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 天,沙尘暴日数为1~37 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人口: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全省总人口为2603.34 万人,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 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30 个少数民族。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省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 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

云南概况及省情

云南概况: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是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有着极其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自然资源丰富 云南总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4300多万,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倍。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气候。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地处云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全国著名的春城,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誉;地处云南最北端的迪庆州香格里拉一带,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二是生物。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高等动物、植物和花卉的种类皆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三是旅游。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较好地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主要风景名胜有60多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3%,其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丽江大研古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有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0余处。 四是水能。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如珠江就发源于云南曲靖市的马雄山。云南有6大水系,由于山高谷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都具备建设大型梯级电站的条件。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居全国第2位。 五是矿产。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拥有量居我国西部省区第3位,已探明储量的92种矿产中,有35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磷矿储量丰富,铅矿、锌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云南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已跃居全国第1位。 (二)区位条件优越

云南基本情况

云南省省情 一、概况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八名。东与广西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与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公里。北回归线从本省南部的普洱、红河、文山等州市境内横穿而过。人口数量排名为第十二名,占全国人口3.36%。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石林是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其中三江并流是中国唯一一项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全部四条标准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二、行政区划 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三、自然资源 云南省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全国162种自然矿产中,云南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按潜在价值计,燃料矿产约占40%,金属矿产占7.3%,非金属矿产约占52.7%。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92种,矿产地2700处。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的矿种居全国前列,2/3的矿种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占重要位置,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等。 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云南省参与的“西电东送”工程大部分的电能都来自环保的水能发电。 主要特色物种:滇金丝猴、绿孔雀、浣熊(小熊猫)、蟒、亚洲象、抗浪鱼、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巴西橡胶树、油棕、三七等。 四、地形气候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94%多的面积是山,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云南气候大致与地形相对应。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区为山地立体气候区,从海拔几百米上升至几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谓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丝猴就出没于此。而北回归线以

云南之最

云南之最(the best in YunNan) 1.少数民族概况之最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最大的侨乡——保山市 少数民族民情风俗最集中的景点——云南民族村 最早的民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最早的民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 2.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傈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木脑纵歌 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3.少数民族婚恋习俗之最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摩梭人的阿注婚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4.文化、工艺之最 最著名的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

中国创建最早的青铜器博物馆——江川青铜器博物馆 中国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 中国最大的乡级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最独特的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 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东巴文 最古老的音乐——纳西古乐 中国最大的玉佛——保山玉卧佛 木雕艺术最高的珍品——通海小新村隔子门 中国最怪的村——蜂岩洞村 5.少数民族奇风异俗之最 最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最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捕鱼工具——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狩猎方式——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 6.地理风貌之最 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 海拔最低的地方——河口县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76.4米最热的地方——红河河谷(年平均温度在30℃以上) 最冷的地方——迪庆州东部(年平均温度-1.1℃) 气候最好的地方——大理市 日照最多的地方——永仁县 最潮湿的地方——龙陵县 干燥的季节——冬春

云南省情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开始的标志是(A ) A.修“五尺道” B.庄踊人滇C设益州郡D平定南中 2.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的历史人物是(C)。 A.段思平B郑买嗣c皮逻阎D杨干贞 3. 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的是(B )。 A.龙云 B.卢汉C唐继尧D.刘文辉 4.红军长征过云南时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是(C )。 A.遵义会议 B.通道会议C扎西会议D.黎平会议 5.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云南人是( A)。 A.艾思奇 B.李达. C.熊庆来 D.周保中 6、同云南西部接壤的国家是(B )。 A.越南B缅甸 c.泰国 D. 印度 7、.云南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河流是( C ) A.怒江 B.金沙江c.澜沧江 D.红河 8、云南最大的坝子是(B )。 A.昆明坝 B.陆良坝c.蒙自坝D.祥云坝 9、.云南最深的湖泊是( B)。 A.滇池 B.抚仙湖c.泸沽湖 D.阳宗海 10、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B)。 A.壮族 B.彝族c白族D.纳西族 11、"一五"计划的时间是(D )。 A. 1949—1953年B 1950~ 1954年 C 1951~1955年D. 1953~ 1957年 12.国有企业改革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A扩大企业自主权B实行政企分开C转换经营机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D )。 A. 1956~ 1966年 B. 1966~1978年C、1966~1976年 D 1966~1976年 14. (B )是云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A. 1952~1953年 B. 1950~ 1952年 C 1953--1956年 D.1953--1957年 15. (A )年以后是制度创新阶段,这一阶段以邓小平南方谈诗为标志,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1992年 B 1994年 C 1991年 D.1993年

云南水利概况

云南水利概况 一、基本省情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具有“连4省、邻3国”的地缘特点,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两国毗邻,全省有25个县(市)分别与老挝、越南、缅甸接界,国境线长4060公里。全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人口4514万人,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 二、水情和水利发展现状 云南境内河流众多,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8条,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中珠江、红河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为国际河流。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毫米,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全国第三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近5000立方米。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个,总容水量290亿立方米,其中湖泊水面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异龙湖、杞麓湖、阳宗海等“九大高原湖泊”。 云南水资源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由于横断山脉深度切割,高差悬殊,地形地貌复杂,“人在高处住,水在低处流”,水资源总量丰沛但开发利用的难度大、成本高、边际效益低。 二是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滇中重要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700立方米左右,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三是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5%,加之全省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和高原,云南自古就是一个“无灾不成年”的省份,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久旱之后突然发生大洪水,旱涝急转、涝中有旱相互交替的情况较为突出,且灾害频率高、灾害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损失程度深,防汛抗旱救灾形势非常严峻。 四是水生态环境脆弱,水环境承载能力低,防污治污任务重。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主要河流有近40%的水体严重污染;“九大高原湖泊”中异龙湖、杞麓湖、星云湖、滇池外海和草海常年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状态,近一半的湖泊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云南市场情况概况

云南市场情况概况及考察目标 一、经济情况(居民购买力方面) 云南省包含16个地级市(州):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玉溪市、楚雄州、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丽江市、怒江州、迪庆州、临沧市。其中昆明、曲靖、玉溪、丽江经济情况排名靠前。 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实现7220亿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2元。昆明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6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2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10元,(由于该省2011年经济年报尚未发布,只能对2010年情况作考察)。 2010年湖南生产总值为15902.12亿元;长沙市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4547.12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75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67元(该数据用以对比)。 二、烟花爆竹行业情况 1、政策解读。 2007年云南省安监局发布《云南省烟花爆竹经营学科实施细节》。 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烟花爆竹的经营许可证分为一级批发、二级批发和零售。 第三条经营许可范围。一级批发企业可向省外或省内生产企业采购烟花爆竹产品以及从事进出口业务;二级批发企业可向省内生产企业或省内一级批发企业采购烟花爆竹产品;零售经营者可向二级批发企业采购烟花爆竹产品。 第二章第六条烟花爆竹批发经营布点规划,一级批发企业由省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负责;二级批发企业由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规划后,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七条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布点规划由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规划后,报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八条全省一级批发企业按不超过3家布点(原则上布点在昆明区域内);县级行政区二级批发企业按1-2家布点,州(市)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按不超过2家布点。 第九条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批发经营企业的设立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规划,原则上全省不超过2家。 2、生产企业及重大发展情况。 云南省现有24户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以江川为最),占地面积4900亩,拥有固定资产3400万元,注册资本2300万元,年生产烟花12.8万箱、爆竹72.2万箱、黑火药500箱、引线1.2万箱,年销售收入约8000万元,税收约200万元,从业人员近5500人(2009年数据)。 2009年末云南省湖南商会会员单位马龙县金鑫烟花爆竹制造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在云南新建烟花爆竹厂,用地约400亩,建设年产爆竹3万箱、烟花4万箱生产线各一条,预计实现年均销售总收入7000万元,年均缴纳税费76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300万元。云南省安监局发文: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烟花爆竹改造提升的要求,着力把马龙县金鑫烟花爆竹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我省烟花爆竹生产示范企业。5月25日上午,省安全监管局龙宇辉副局长率有关处室负责人及马龙县政府、曲靖市和马龙县安全监管局对马龙县金鑫烟花爆竹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专项安全检查。

安徽省情概况

省情概况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16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027万人,比上年增加77.9万人;常住人6195.5万人,增加51.9万人。城镇化率5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41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7.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6.6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883.6亿元,增长10.9%。2016年,全省就业人员4361.6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44.6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1.7千公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6758.1亿元,比上年曾长11.7%;全省财政收入4373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地方财政收人2673亿,增长8.9%;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8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

大地。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长河、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2016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294公里、一级公路667公里、铁路营业里程62.3公里。到2016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4543公里、一级公路达383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4124.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354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8种(计算到亚矿种为16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4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4种,水气矿种2种。安徽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2016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省级)158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种(镍矿)。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

最新云南省情试题(适用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

肅最新云南省情考试题蚀一、单项选择题 蒇1、1、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开始的标志是( A ) 肆A.修“五尺道” B.庄踊人滇 C设益州郡 D平定南中 蒃2.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的历史人物是( C )。 葿A.段思平 B郑买嗣 C皮逻阎 D杨干贞 薇3. 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的是( B )。 蒇A.龙云 B.卢汉 C唐继尧 D.刘文辉 膅4.红军长征过云南时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C )。 蒂A.遵义会议 B.通道会议 C扎西会议 D.黎平会议 蚇5.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云南人是( A )。薄A.艾思奇 B.李达 C.熊庆来 D.周保中 蚃6、同云南西部接壤的国家是( B )。 芁A.越南 B缅甸 C.泰国 D. 印度 螆7、.云南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河流是( C ) 羅A.怒江 B.金沙江 C.澜沧江 D.红河 莅8、云南最大的坝子是( B )。

羀A.昆明坝 B.陆良坝 C.蒙自坝 D.祥云坝 肀9、.云南最深的湖泊是( B )。 莆A.滇池 B.抚仙湖 C.泸沽湖 D.阳宗海 袃10、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B )。 肃 A.壮族 B.彝族 C白族 D.纳西族 膀11、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 D )。 螇A. 1949—1953年 B 1950~ 1954年 C 1951~1955年 D. 1953~ 1957年 薅12.国有企业改革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 袂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实行政企分开 C转换经营机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芀13.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 D )。 膈A. 1956~ 1966年 B. 1966~1978年 C、1966~1976年 D 1966~1976年 羃14. ( B )是云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薁A. 1952~1953年 B. 1950~ 1952年 C 1953--1956年 D.1953--1957年 莀15. ( A )年以后是制度创新阶段,这一阶段以邓小平南方谈诗为标志,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芅A.1992年 B 1994年 C 1991年 D.1993年 蚄二、多项选择题

山东省情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山东半岛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庙岛群岛纵列其间,是渤海与黄海之自然分界线,拱卫天津和中国首都北京。西部内陆,西北与河北接壤,西南与河南交界,南与安徽、江苏毗邻。全省东西最长距离700公里,南北420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起伏和缓,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全省呈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雄居中部,为全省最高点,海拔1545米。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全省内陆最低处。境内地型以平原丘陵为主。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全省3024公里,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 山东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主要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大汶河、小清河、沂河、沭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水、万福河、洙赵新河等。京杭大运河在境内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公里。南四湖,通称微山湖,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全长3024公里,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第二位。

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 冬季刮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全省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水量550—950毫米,冬季一般有140—150天,夏季72—108天,春秋各50—70 土地资源 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2000年底有耕地660.74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 林业资源 山东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林木的区系组成是以华北林木区系为主体,同时又掺杂了一定数量的南方、北方及国外林木成分,因此树种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特性也较复杂。 野生动植物资源 据初步调查,全省总计有各种植物3100种,其中木本植物90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645种,包括药用植物300多种,油脂类植物156种,芳香类植物65种,鞣质类植物80多种,土农药原材料40多种,纤维植物134种,淀粉糖类植物近80种。 黄海、渤海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山东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山东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水产资源丰富,每年来山东沿海栖息和洄游的鱼类有200多种,近半数有经

福建省省情常识

福建省省情常识 省情综述: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1′~28°18′,东经115°50′~120°43′之间。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全省东西最大宽度约480公里,南北最大长度约530公里,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就海上交通而言,福建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较近的省份之一,历来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 二、地貌山脉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长约53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山带北高南低,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山带中,有不少因断层陷落或古老河谷被抬升而形成的垭口,通称为“关”、“隘”、“口”,自古为福建与江西、浙江陆上的天然通道和军事要冲。 斜贯福建省中部的闽中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部分。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高,山体最宽。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高峰。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三、地质与土壤 福建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东向延伸。 其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

2016年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国情与省情》模拟练习题

2016年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国情与省情》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中国的最南端和最北端?() A.腾冲爱辉 B.腾冲漠河 C.曾母暗沙爱辉 D.曾母暗沙漠河 2.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 A. 2 B. 3 C.4 D.5 3.下列哪个国家不与中国接壤?() A.菲律宾 B.缅甸 C.泰国 D.越南 4.中国的地形分布规律是()。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5.下列哪项不是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A.风向更替明显 B.气温变化显著 C.年降水量分配不均 D.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季节变率小 6.中国水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是()。 A.东南多西北多 B.东南少西北多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南少西北多 7.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8.哪项不是我们过矿产资源的特点?() A.矿种多、探明储量多 B.难采、难选矿多,富矿多 C.矿产分布有明显地域差异 D.中小型产地多,遍布全国 9.中国有()个省级行政区。 A. 31 B. 32 C. 33

D. 34 10.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壮族 B.蒙古族 C.藏族 D.苗族 11.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金融业 B.房地产业 C.制造业 D.旅游业 1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比重趋势是()。 A.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转变 B.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转变 C.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一、二产业占优势比重转变 D.基本不变 13.中国的所有制结构是()。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个体所有制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经济 14.中国的工业现代化不包括()。 A.劳动工具的现代化 B.劳动材料的现代化

丽江市市情、概况

丽江市市情简介 一、自然资源 丽江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地跨北纬25°23′-27°56′,东经99°23′-101°31′之间,东西最大横距21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13.5公里。东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宾川三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永仁两县,西、北分别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毗邻。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92.3%,高原坝区占7.7%。人口密度为53.6人/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13.76万人。全市现有纳西、彝、傈僳、白、普米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6.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1%。丽江历史上就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 全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最低点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海拔1015米,最大高差4581米。玉龙山以西为横断山脉切割山地峡谷区的高山峡谷亚区,山高谷深,山势陡峻挺拔,河流深切其间。玉龙山以东属滇东盆地山原区的滇西北中山山原亚区,海拔较高,山势也较浑厚。在主山脉两侧又广泛发育着东西向的沟谷,形成错综复杂的地块地貌景观,地势起伏,海拔悬殊极大。有111个大小坝子星罗棋布于山岭之间,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其中丽江坝最大,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66米。 流经全市的金沙江以及两岸拔地而起的属云岭的老君山、玉龙山、绵绵山(俗称小凉山)三大山系,构成了丽江市地形的基本经脉和骨架。老君山从北到南如屏障横列在西边,成为丽江县与维西县、兰坪县的界山。老君山主峰海拔4247.4米。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市府所在地15公里处,发育着高山冰川地貌,终年白雪皑皑,13座山峰首尾相连,直指云天。东部为绵绵山。全市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有12座。海拔2500-3500米的中山各县均有分布。尤以丽江、宁蒗、永胜为多,海拔2500米以下山地广泛分布于东南部和南部。 全市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从南亚热带至高寒带气候均有分布,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兼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东南、西南的迎风斜面是多雨区,背风坡面是相对干燥的少雨区,金沙江河谷干燥少雨。全市年平均气温12.6~19.9°C之间,全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西省情概况 自然地理 一、位置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 14℃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温度一般在5°——7℃之间,五台山最低,仅—4℃。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南北温差较大。 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南北温差小于冬季。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雁北地区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历史沿革

云南省情省貌、时事政治(公职考试必备资料)

公职考试必备资料 云南省情省貌、时事政治 (资料答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中国的最南端和最北端?( D ) A.腾冲爱辉 B.腾冲漠河 C.曾母暗沙爱辉 D.曾母暗沙漠河 2.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 B )。 A.2 B.3 C.4 D.5 3.下列哪个国家不与中国接壤?( A ) A.菲律宾 B.缅甸 C.泰国 D.越南 4.中国的地形分布规律是( C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5.下列哪项不是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D ) A.风向更替明显 B.气温变化显著 C.年降水量分配不均 D.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季节变率小 6.中国水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是( C )。 A.东南多西北多 B.东南少西北多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南少西北多 7.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是( A )。 A.中国 B.美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8.哪项不是我们过矿产资源的特点?( B ) A.矿种多、探明储量多 B.难采、难选矿多,富矿多

C.矿产分布有明显地域差异 D.中小型产地多,遍布全国 9.中国有( D )个省级行政区。 A. 31 B. 32 C. 33 D. 34 10.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 )。 A.壮族 B.蒙古族 C.藏族 D.苗族 11.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C )。 A.金融业 B.房地产业 C.制造业 D.旅游业 1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比重趋势是( A )。 A.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转变 B.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转变 C.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一、二产业占优势比重转变 D.基本不变

云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云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论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 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入分析云南省的优势,并将云南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助于实现其平稳较快发展。【关键词】云南省资源优势经济发展云南省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多山省份,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3位,属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区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云南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牢固树立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扩消费、增动力、强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云南气候条件优越,物质资源丰富,资源富裕度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有开发的雄厚物质基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云南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广袤的国土资源全省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1%,居各 省区的第8位。全境东西最大的横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是德钦县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米,高差悬殊6663.6米。全省从南到北平均每千米海拔升高6米。全省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4%,高原丘陵占10%,山原面积占了全省总面积的94%。 2008年末全省耕地总资源607.78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418.55万公顷,牧草地面积78.23万公顷。二、对外交往的区位优势云南有8个地州,25个县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境线总长4060千米。其 中中缅段1997千米,中老段710千米,中越段1353千米。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约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出境公路20多条,80多条边民互市的通道。近年来,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势下,逐渐完善了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

云南省民族情况简介

云南省民族情况简介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声息繁衍之地,也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少数民族成份居全国前列。因此,云南民族众多,人口在5000 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水族满族等25 个,其中独有少数民族15 个。少数民族人口1415.3 万,占全省人口的33.41 %。 一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从聚居分布居住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特有的立体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民族的居住特点。从垂直分布看,各民族居住地以山区为主;从平面分布看,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山区边境及边远地区。全省没有民族成份单一的县(市),每个县(市)一般有5 -10 个世局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般聚居在5 -10 个县。因此,全省共有8 个自治州,29 个自治县,79 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和197 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长期以

来,云南各民族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以村寨或村寨连片聚居,保持本民族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相互之间不易被同化融合,但又相互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还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被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的特点。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乃至一个民族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心和扶持下,经过云南各族人们的拼搏奋斗,曾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力水平极为薄弱的云南各民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特殊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云南有4061 千米的国境线,与东南亚国家山同脉、水同源,16 种少数民族在云南和东南亚国家跨境而居,具有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