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10208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64/4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

开课部门:防灾工程系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地位: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内容以在简单构件受力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总的要求是了解计算简图的意义,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计算简图;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力系的合成、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构件的各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了解几种典型结构的受力特性,能熟悉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筑识图与房屋

构造后续课:建筑结构,土力学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需要的前续知识并不多,只需要掌握常见的数学积分方法和大学物理经典力学知识;学习工程力学可以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汇成一体,形成工程力学的新体系,是学生今后研究结构及构件受力和承载能力问题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1. 教学内容

(1)了解工程力学的任务(重点),荷载的分类

(2)熟悉各种常见的约束性质,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

(3)理解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概念;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难点: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结构荷载分类,约束形式及简化

(2)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基本概念,基本假定

第 1 章静力学基础

1. 教学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

(2)静力学基本公理

(3)工程常见约束类型、约束及其反力、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4)物体受力分析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静力学公理;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及其受力图的画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

3、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计算力的投影,掌握各种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第 2 章平面基本力系

1、教学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3)平面力对点的矩

(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体系合成与投影定理难点:力矩合成与平衡定理

3、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主矢和主矩,用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 3 章平面一般力系

1、教学内容

(1)力向一点平移

(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3)合力矩定理

(4)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5)物体系统的平衡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一般力系像一点简化的结果,推论难点:物体平衡定理,注意出现力矩的平衡

3、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向任意一点简化的计算及简化结果的构成

(2)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应用

第 4 章拉伸与压缩

1、教学内容

(1)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2)轴力与轴力图

(3)横截面上的应力

(4)轴力杆的变形及拉伸与压缩时的胡克定律

(5)材料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性能

(6)轴力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7)轴力杆强度计算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难点:内力、应力概念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材料在轴的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2)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应力与强度计算,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 5 章剪切和挤压

1、教学内容

(1)剪切和挤压基本概念

(2)剪切和挤压实用计算

(3)圆剪应变及剪切胡克定律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剪切计算,挤压计算难点:纯剪切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纯剪切实用计算

第 6 章扭转

1、教学内容

(1)纯剪切基本概念

(2)圆轴扭转时的扭矩与扭矩图

(3)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难点:扭转截面的应力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等直圆杆扭转时内力扭矩MT 、应力

(2)熟悉等直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

第7 章弯曲内力

1、教学内容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3)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4)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

(5)用叠加法做剪力图和弯矩图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难点: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平面几何性质特点

(2)掌握平面杆的正应力、切应力计算

第8 章梁的弯曲强度

1、教学内容(1)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2)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3)弯曲剪应力简介

(4)提高梁弯曲强度措施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应力计算并绘制弯矩图、剪力图难点: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平面杆的正应力、切应力及杆件弯曲强度计算第9 章组合变形杆的强度

计算

1、教学内容

(1)斜弯曲梁的强度计算

(2)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

(3)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计算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难点: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计算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第10 章梁的弯曲刚度

1、教学内容

(1)梁的变形的概念

(2)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3)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4)梁的刚度计算及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图乘法计算位移难点:虚功原理

3、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虚功原理和图乘法

第11 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教学内容

(1)点的应力状态

(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3)主应力与最大剪应力

(4)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5)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6)强度理论简介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应力概念,图解法和解析法求解一点应力状态难点:将一点应力状态与组合变形结合,注重掌握强度理论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一点应力状态的计算方法

第12 章压杆稳定

1、教学内容

(1)压杆稳定的概念(2)压杆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应力(3)压杆稳定的校核

(4)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压杆和长细比概念

难点:压杆稳定求解方法

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压杆稳定求解方法

四、学时分配(以章节为单位)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建筑力学》,作者:孙俊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年月:2005 年8月,版次第1版;

2. 教学参考书:《建筑力学》,作者:周国瑾,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月:2006年7月,版次第1版。

3. 教学参考书:《建筑力学》,作者:魏德敏,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年月:2010年1月,版次第1版。

4. 教学参考书:《工程力学》,作者余建初,王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月:2007年1月,版次第1版

六、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法:理论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现场编成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习题课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独自思考解题能力。

考核方式:

期末笔试成绩:50%

平时成绩:50%

修订人:卢玉林修订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2015年湖北理工学院普通专升本《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2015年湖北理工学院普通专升本《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 王明斌、庞永平主编.工程力学.2011年第1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范围 1.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的内容及应用,物体的受力分析。 2.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 力和力偶的合成与平衡,力、力矩、力偶的定义及性质,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3.平面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合力矩定理,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物体系统的平衡计算,平面桁架平衡问题应用。4.空间一般力系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重心的计算。 5.拉伸与压缩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内力及内力图,横截面与斜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材料受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强度条件,拉压超静定问题,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6.扭转 圆轴扭转时的内力及内力图,横截面上的应力,圆轴扭转变形,扭转超静定问题。 7.弯曲内力 弯曲变形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作法。 8.弯曲应力 纯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正应力、切应力,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性质计算(形心、静矩、惯性矩)。9.弯曲变形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叠加法求弯曲变形,刚度校核,简单超静定梁。 10.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及应用,解析法,图解法,广义虎克定律,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内容及应用。 11.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分析,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偏心压缩(拉伸),扭转与弯曲组合。 12.压杆稳定 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适用范围,压杆稳定的校核,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 三、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四类,即:填空题或名词解释,选择题或判断题,作图题和计算题,具体题型及比例由制卷教师选择决定。 1、填空题或名词解释:要求概念清楚,表达清楚。 2、选择题:要求概念清楚,在三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判断题:要求根据题意判断对错。 3、作图题:要求图面清洁,标出图形中相应的数值或符号。 4、计算题:要求概念清楚,写出主要的计算步骤,作出相应的计算图形。 四、样卷(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20分,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刚体; 2.内力; 3.失稳; 4.主平面; 5.临界压力 (二).选择题(本大题12分,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 . 低碳钢在拉伸时的许用应力是由()除以安全系数得到的。 (1)比例极限应力;(2)弹性极限应力;(3)屈服极限应力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详]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力学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总学时:120 理论学时:108 实践学时:12 学分:8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建立静力学平衡方程,解决杆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在外因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学习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为,打破了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书中施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容。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力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构件的力计算、静定结构的力计算、构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与刚度校核、土力学基础。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120学时。课时数以课程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土木工程力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工程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2010.01 一、填空题 1. 在研究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时,为使问题简化,对材料的性质作了三个简化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2. 任意形状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个物体被称为(3)。 3.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工程力学的要求,对变形固体作了三种假设,其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拉压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其轴力的正号规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塑性材料在拉伸试验的过程中,其σ—ε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扭转是轴的主要变形形式,轴上的扭矩可以用截面法来求得,扭矩的符号规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力学将两分为两大类:静定梁和超静定梁。根据约束情况的不同静定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常见形式。 T=,若其横截面为实心圆,直径为d,则最9.图所示的受扭圆轴横截面上最大扭矩 max τ=。 大切应力 max q 10. 图中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截面悬臂梁,受均布荷载q作用,梁的最大弯矩为。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旋转为负 B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C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D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无关 2.低碳钢材料由于冷作硬化,会使()提高: A比例极限、屈服极限 B塑性 C强度极限 D脆性 3.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主矢和主矩都与简化中心有关。 B. 主矢和主矩都与简化中心无关。 C. 主矢与简化中心有关,而主矩与简化中心无关。 D.主矢与简化中心无关,而主矩与简化中心有关。 4.图所示阶梯形杆AD受三个集中力F作用,设AB、BC、CD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3A、A,则三段杆的横截面上。

工程力学大纲

工程力学大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ZZB0030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总学时】68 【学分】4 【理论学时】62 【实验、实践学时】6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工程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等专业课程的基础,是所有结构计算的基础。包括两部分内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并能初步运用这些规律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科学的抽象,进而予以解决;学生应具有工程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及计算能力;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本专业有关结构的受力特性,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要求) (1)具有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对常用的杆件结构具有选择计算简图的能力。 (2)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其中任一物体的受力图。 (3)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摩擦的问题)。 (4)初步获得课程有关的工程概念。提高相应的数字计算能力、文字和图象的表达能力。 (5)熟练运用强度、刚度、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 (6)有初步的设计构件的能力。 (7)具有对各种静定、超静定结构进行计算的能力,具有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对内力分布的合理性作出判断的能力。 (8)掌握本课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9)初步了解结构计算程序在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工程力学考试是工科机械类和土木水利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工科力学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本大纲遵照教育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指导小组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工科各专业对机构与结构的受力、强度、刚度的知识要求制订。本大纲力求反映专业特点,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尺度去测评考生的力学基础知识水平、基本判断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 (1) 理论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 (2) 材料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 (3) 理论力学基本方法的理解深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4) 材料力学基本方法的理解深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工程力学试卷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部分。考试的核心在基础理论和最基本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含有一定的代数、数值计算工作量,需要准备计算器。 (一)理论力学部分 1.1 静力学 静力学基本概念,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法。 汇交力系与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计算。 平面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法。 (二)材料力学部分 2.1拉伸、压缩与剪切、挤压 杆件轴力,正向假定,轴力图;拉压杆横截面应力;拉压杆强度计算。 低碳钢试件的拉伸曲线四个阶段,卸载规律和应变硬化。低碳钢试件的压缩曲线和扭转力学性质。铸铁试件的拉伸、压缩和扭转的强度与失效特征的比较。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质参数σp、σs、σ0.2、σb、δ、ψ、E、μ、G。 单向胡克定律,拉压杆变形,简单的杆系结构节点位移计算。

应力集中的概念。 剪切、挤压的概念,工程剪切、挤压问题的实用计算方法。 2.2 扭转 扭转功率-力偶矩计算。轴的扭矩和扭矩图。 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剪切虎克定律,E、G、μ关系。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切应力,强度条件应用计算。 圆轴扭转的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刚度条件应用计算。 2.3 弯曲内力 剪力和弯矩图的绘制,要求线形、数值、折点、极值及其位置准确。 2.4 弯曲应力 横力弯曲和纯弯曲的概念。 弯曲横截面正应力,弯矩曲率关系,抗弯截面系数,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应用计算。 矩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位置、方向和大小。 2.5 弯曲变形 小变形挠曲线微分方程列法,边界、连续条件给法。 叠加法求简单结构在特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2.6 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主方向、主截面、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 二向应力解析法,应力旋转公式的应用。了解用应力圆定性分析应力状态的基本方法。 已知一个主应力的简单三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计算。 广义胡克定律与二向应力解析法的综合应用。 2.7 组合变形 含有拉弯组合问题的强度综合应用。 应用第3、第4强度理论针对弯扭组合问题的综合应用。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 --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容的深广度、教学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 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法 (二)课程容与要求 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式的力、应力、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1、课程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 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 优质专业.

工程力学期末考核试卷(带答案)

工程力学期末考核试卷(带答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则该平面汇交力系一定平衡。( ) 2、剪力以对所取的隔离体有顺时针趋势为正。( ) 3、合力一定比分力大。 ( ) 4、两个刚片构成一个几何不变体系的最少约束数目是3个。 ( ) 5、力偶可以用一个力平衡。( ) 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35分) 1、下图所示结构中BC 和AB 杆都属于__________。当F=30KN 时,可求得N AB =__________ ,N BC =__________。 2、分别计算右上图所示的F 1、F 2对O 点的力矩:M(F 1)o= ,M(F 2)o= 。 3、杆件的横截面A=1000mm 2 ,受力如下图所示。此杆处于平衡状态。P=______________、 σ1-1=__________。 命题教师: 院系负责人签字: 三、计算题(共55分) 1、钢筋混凝土刚架,所受荷载及支承情况如图4-12(a )所示。已知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密……………………………………封………………………………线…………………………

= kN ? =Q m q,试求支座处的反力。(15分) P 4= = kN/m, 20 kN m, 10 kN, 2 2、横截面面积A=10cm2的拉杆,P=40KN,试求α=60°斜面上的σα和τα. (15分) 3、已知图示梁,求该梁的支反力,并作出剪力图和弯矩图。(25分)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4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开课学期: 5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化工原理后续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大纲执笔人:FGFG 参加人:FGFHHH 审核人:FGFD 编写时间:2012 年8 月 编写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一、课程介绍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综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学》、《机械设计》、《化工容器与设备》多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是一门多学科、理论与实用并重的机械类教学课程。这门课程有利于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无须设置多门课程,比较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继化工工艺专业之后,像轻工、食品、制药、环保、能源等非机械类专业,也在开设类似或相同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杆件、平板、回转形壳体的基础力学理论和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具备设计、使用和管理中、低压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杆件弹性变形的一般规律。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化工、生物、轻工、食品及制药等工艺过程需要由设备来完成物料的粉碎、混合、储存、分离、传热、反应等操作。化工设备是化工、生物等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课程是化工、生物等专业的专业课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它们在石油,化工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外压容器的设计原则,掌握中、低压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准确为容器选配法兰、支座、人孔等零部件及标准件,了解塔设备、换热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具备对塔设备和换热设备进行机械设计及校核的能力。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机械基础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后续课程如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的重要基础。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物理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如何从构件所受的已知外力求取未知外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受力分析,确定未知的约束反力力线方位;第二步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平衡规律,利用这一规律求取未知外力。 2、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2)刚体的受力分析 (3)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4)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

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809工程力学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工程力学考试科目代码:809 一、考试要求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085203)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内容包含静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这门课程是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静力学部分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力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要求考生具有正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分析计算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静力学部分: (1)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定理。 (2)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3)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简化、合成及平衡条件,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二)材料力学部分: (1)熟练掌握截面法求拉(压)、扭转和弯曲构件的内力,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2)熟练掌握杆件在拉(压)、剪切、圆轴扭转、弯曲变形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以及强度与刚度分析。掌握简单的拉压静不定问题和静不定梁的计算。 (3)熟练掌握二向应力状态的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主应力、主平面的概念与计算。 (4)熟练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与强度理论,能够解决复杂应力状态(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问题。 (5)掌握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及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 (6)熟练掌握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拉、压实验;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测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参考书目 1、杨庆生,崔芸,龙连春主编,工程力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5年。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专业层次: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计划学时: 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七年六月 工程力学 一、基本情况 8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 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 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8

最新工程力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最新工程力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1.(5分) 两根细长杆,直径、约束均相同,但材料不同,且E1=2E2则两杆临界应力的关系有四种答案: (A)(σcr)1=(σcr)2;(B)(σcr)1=2(σcr)2; (C)(σcr)1=(σcr)2/2;(D)(σcr)1=3(σcr)2. 正确答案是. 2.(5分) 已知平面图形的形心为C,面积为A,对z轴的惯性矩为I z,则图形对z1轴的惯性矩有四种答案: (A)I z+b2A;(B)I z+(a+b)2A; (C)I z+(a2-b2)A;(D)I z+(b2-a2)A. 正确答案是. z z C z 1 二.填空题(共10分) 1.(5分) 铆接头的连接板厚度t=d,则铆钉剪应力τ=,挤压应力σbs=.

P/2 P P/2 2.(5分) 试根据载荷及支座情况,写出由积分法求解时,积分常数的数目及确定积分常数的条件. 积分常数 个, 支承条件 . A D P 三.(15分) 图示结构中,①、②、③三杆材料相同,截面相同,弹性模量均为E ,杆的截面面积为A ,杆的长度如图示.横杆CD 为刚体,载荷P 作用位置如图示.求①、②、③杆所受的轴力. ¢ù C D

四.(15分) 实心轴与空心轴通过牙嵌离合器相连接,已知轴的转速n=100r/min,传递的功率N=10KW,[τ]=80MPa.试确定实心轴的直径d和空心轴的内外直径d1和D1.已知α=d1/D1=0.6. D 1

五.(15分) 作梁的Q、M图. qa2/2

六.(15分) 图示为一铸铁梁,P 1=9kN ,P 2=4kN ,许用拉应力[σt ]=30MPa ,许用压应力[σc ]=60MPa ,I y =7.63?10-6m 4,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P 1 P 2 80 20 120 20 52 (μ ¥??:mm)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同名《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21574)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机械工程及众多相关工程都离不开工程力学,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程力学知识,能正确地使用、安装、维护各类机械,从而提高操作技术和生产技能,并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力学的简单问题。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合理地设计或选用构件,使机械安全、可靠地工作。 3、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本课程与有关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要求 第一篇理论力学 1、初步培养从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静力学)问题, 从而抽象出静力学模型的能力,掌握简单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并正确地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2、明确力、平衡、刚体和约束等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所概括的力

的基本性质,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其作用效应,能熟练地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点的矩。 3、能正确地运用平衡条件求解简单的静力学平衡问题。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明确力的概念、刚体概念和平衡的概念。 2、掌握力的基本性质——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3、掌握几种基本类型约束的构造、特性及约束反力的方向。 4、掌握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 1、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方法与平衡条件。 2、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和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方法。 3、熟练运用平衡的解析条件及平衡方程,解决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三章力矩和力偶 1、明确力对点的矩的概念及力偶的概念。 2、掌握合力矩定理及力矩平衡条件。 3、理解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了解力的平移定理。 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大专《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ZJD-15-3-00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工科专科生、工程造价专业(3年制) 总学时: 76学时讲授学时: 52 学时课内实践学时:4 学 时独立实践学时:学时 一、考试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解及其运用;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 序;熟练掌握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培养 学生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和成本分析的职业能力。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工程力学》的课程考试命题是以课程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 计划为依据,按照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 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根据考试时间 9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占各章节内容的80%以上;题量适当: 主客观题比例适当;难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层次题量比例为2∶5∶2∶ 1(容易∶一般∶较难∶难);没有偏题、怪题,90%以上的题都是各章节的 重点。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主要是30道客观题),大题目主要是5 道主管业务题,占分也不多;中小题目与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 为6:4。客观性的题目占比较重的份量,分值达到50-60分。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要进行课终实验考核,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也 可适当进行实验理论知识笔试。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是否进行课终实验

考核,实验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要求自行决定,但实验成绩应占理论课程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并且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相应理论课程的考试。 实验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由平时每个实验项目成绩与课终实验考核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构成,每个实验项目成绩要按实验提问、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作业、出勤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具体比例由各系根据学科特点自定。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 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1、课程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 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6 / 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年7月 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2002年8月教材: 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月第二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四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 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二)运动学: 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 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包 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4、能正确地运用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熟练地计算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角速度和刚体上点的速度。 5、能正确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6、能熟练地运用达朗伯原理求解简单的动反力问题。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课时:60 考试对象: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工科类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以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理论在工程设计、事故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经济合理地设计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且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考试基本要求 (1)静力学部分 1.理解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基本概念,并应用其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2.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并灵活应用平衡方程的不同形式求解约束反力; (2)材料力学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会分析杆件的内力并绘出相应的内力图; 2.能分析杆件的应力与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3.掌握应力状态理论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强度理论;

4.能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荷载,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三、考试题型及分值分配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题型包括: 1、客观型试题:(30分) 单项选择题20分 判断题10分 2、主观型试题(70分) 填空题10分 作图题24分 计算题36分 四、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篇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力、刚体、力系、平衡 2.静力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 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二力平衡公理 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5.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第三节常见约束与约束反力 柔索约束,光滑接触表面约束,光滑圆柱铰链约束,链杆约束,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轴承,球铰链。 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构.构件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平衡规律与承载能力,分析.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为力学专业课程和继续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静力学公理; 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3.掌握轴向拉压杆和直粱内力计算方法及内力图规律 4.熟悉轴向拉压及直粱弯曲在工程中的应用 5.熟悉提高拉压杆稳定的措施 能力目标 1.能画出单个物体、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图,并利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力; 2.能运用平衡方程进行单个构节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的计算; 3.能对简单结构或构节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 4.能计算轴向拉压杆及梁的强度 5.能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 情感目标: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7。

注;1.表中未标注(*)的内容是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表中标注(*)的内容和选学模块为较高要求及适应不同专业、地域、学校差异的选修内容。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生活及工程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训练的实践活动,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应贴近工程实际,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评价方法 1.考核与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建受力问题的能力,并关注良好的职业到底以及安全、环保、合作、创新等职业意识养成等。 2.考核与评价的主题应多元化,坚持教师评建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3.可采用笔试、答辩、口试、实践性总结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条件 1.开展本课教学需要在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在中学,学中学。 2.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四)教材编写 1.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2.在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施工类和非施工类等专业的不同侧重,编写想赢的多学时教材和少学时教材,便于灵活使用。 3.教材呈现形式上应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算单位等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电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条件。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B (答案) (2).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工程力学2》考试试卷(B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卷人审核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图1所示AB 杆两端受大小为F 的力的作用,则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大小为( A 。 A .F B .F /2 C .0 D .2F 2.圆轴在扭转变形时,其截面上只受 ( C 。图1 A .正压力 B .扭曲应力 C .切应力 D .弯矩 3.当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只有力偶作用时,梁将产生 ( C 。 A .平面弯曲 B .一般弯曲

C .纯弯曲 D.横力弯曲 4.当梁上的载荷只有集中力时,弯矩图为( C 。 A.水平直线 B .曲线 C .斜直线 D.抛物线 5.若矩形截面梁的高度h 和宽度b 分别增大一倍,其抗弯截面系数将增大 ( C 。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6.校核图2所示结构中铆钉的剪切强度, 剪切面积是( A 。 A .πd 2/4 B .dt C .2dt D .πd 2 图2

7、石料在单向缩时会沿压力作用方向的纵截面裂开, 这与第强度理论的论述基本一致。( B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8、杆的长度系数与杆端约束情况有关,图3中杆端约束的长度系数是( B A .0.5 B .0.7 C .1 D .2 9.塑性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构件内最大工作应力远低于材料静载荷作用下的时,构件发生的断裂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C A .比例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极限 D .强度极限 图3

10、对于单元体内任意两个截面m 、n 设在应力圆上对应的点为M 、N ,若截面m 逆时针转到截面n 的角度为β则在应力圆上从点M 逆时针到点N 所成的圆弧角为 ( C A . β.50 B .β C .β2 D .β4 第1页(共 6 页 ------------------------------------------------------------------------------------------------------------------------ ------------------------------------------------------------ -密-----------------封----------------线------------------- 内-------------------不---------------------要 -----------------------答-----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强度是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 2.应力正负的规定是:当应力为压应力时为正。 ( ×

工程力学考研大纲

一、理论力学部分 1. 静力学部分 静力学基本概念,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法。 汇交力系与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空间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平面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 空间力系的简化与问题(单一物体)的解法。 2. 运动学部分 刚体的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刚体平面运动中速度分析的基点法、投影法和瞬心法;加速度分析的基点法。 平面机构综合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方法。 3. 动力学部分 动量、动量矩、动能、功、功率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 理想约束的概念。 动力学普遍定理的应用。 动量守恒、动量矩守恒与能量守恒问题的计算。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与动静法的应用。 动力学综合问题的解法。 二、材料力学部分 1.拉伸、压缩与剪切 杆件轴力;拉压杆横、斜截面应力;拉压杆强度计算。 低碳钢拉伸曲线四个阶段,卸载规律和应变硬化;低碳钢的压缩曲线;铸铁试件拉伸、压缩和扭转的强度与失效特征比较;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质参数σp、σs、σ0.2、σb、δ、ψ、E、μ、G。 单向胡克定律,拉压杆变形,杆系结构节点位移计算。 超静定概念和简单拉压超静定计算。 应力集中的概念。 工程剪切、挤压问题的实用计算方法。 2.扭转 扭转功率-力偶矩计算,杆件扭矩和扭矩图。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剪切虎克定律,E、G、μ关系。圆轴扭转时横截面切应力,强度条件应用的计算。 圆轴扭转的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刚度条件应用的计算。 3.弯曲内力 剪力和弯矩图的绘制,要求线形、数值、折点、过渡和极值准确,方法任选。 4.弯曲应力 弯曲横截面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应用计算。 矩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位置、方向和大小。 5.弯曲变形 小变形挠曲线微分方程列法,边界、连接条件给法。 叠加法求简单结构在特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与计算,变形比较法。 6.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主方向、主截面、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 二向应力解析法,应力旋转公式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