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政治(第06周)传统文化的特点3.

2018高中政治(第06周)传统文化的特点3.
2018高中政治(第06周)传统文化的特点3.

传统文化的特点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奏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章。意大利比萨大教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分别体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风格。这体现了

①世界文化相互交融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①从形成过程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特定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②从功效上看,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并非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注意对“相对”的理解,它强调的是稳定中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指的是不变性。所以二者是不同的。

1.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努力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青蒿素的发现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④创新文化需要先发展后继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近两年春节,微信抢红包成为老少皆宜的游戏。过年发红包、收红包,是我国的古老习俗,寓意祝福和团圆。不管是传统红包还是微信红包,都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C.对传统文化要原封不动承袭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古代二十四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二十四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传统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践行孝道的方式要因时而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 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1. 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2)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3)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7)文化对人的影响。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③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文化能塑造人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保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③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发展。 3.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 ①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外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要求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 传统文化 (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和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做到与时俱进,才会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而糟粕钳制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制约我们的价值取向。(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不能全盘照抄或断章取义),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要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5.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 必要性: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必须立足实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科学、语言、文字等都是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资载体。(如从艺术作品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5、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6、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如西方的见面礼节是拥抱,中国则是握手);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a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如乡音难改。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塑造人生:a丰富精神世界;b增强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主要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如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如长城。 2、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原因: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b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在交流在传播。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如丝绸之路);b人口迁徙是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人口流动);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孔子学院); 大众传媒(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电视、网络、报刊等);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传播(唐僧取经)。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

一、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必要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3)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过程中形成的,。 (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1课 第1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过程与方法: (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现在人们把钱作为财富的象征,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钱变得十分的神秘。那么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钱我们所说的货币,我们这节课学习货币,那我们首先知道什么是货币?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要想了解什么是货币我们必须了解三个问题: 什么是商品;什么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探究一:“商品”是什么?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商品,并说明理由。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 (2)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3)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4)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知识理解】 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交换,一个是劳动产品,二者必须同时具备。 2.判断某种商品是否是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即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是劳动产品;二是否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是否同时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不是商品。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如离开流通领域的礼品就不是商品,待售产品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商品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商品可以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 1、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 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 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 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创新。 (3)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 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 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 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 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 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 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 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考前文化生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与生活(第1课、第2课)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用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个人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4两个问题经常结合一起)

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1课第1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过程与方法: (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现在人们把钱作为财富的象征,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钱变得十分的神秘。那么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钱我们所说的货币,我们这节课学习货币,那我们首先知道什么是货币?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要想了解什么是货币我们必须了解三个问题: 什么是商品;什么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探究一:“商品”是什么?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商品,并说明理由。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 (2)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3)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4)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知识理解】 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交换,一个是劳动产品,二者必须同时具备。 2.判断某种商品是否是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即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是劳动产品;二是否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是否同时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不是商品。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如离开流通领域的礼品就不是商品,待售产品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商品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商品可以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018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同步练习含解析

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神奇 的货币同步练习含解析 k j.co 神奇的货币 一、选择题 1. (2017·天津)随着我国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持续改善,在线支付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对银行卡用户而言,这不仅方便了国内的日常消费,也满足了境外消费的支付需求。这里的银行卡在线支付( ) A.体现了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B.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c.体现了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D.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目前最方便的车票分销方式莫过于网络直销即电子车票。火车票网络服务可以解决老百姓买火车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也为老百姓购票节省了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特别为商务人士出行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这种火车票网络服务( ) ①使货币的职能发生了变化②没有改变货币本身固有的职能③使用的是虚拟货币④使得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

了变化 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④ 3.读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两类企业产生的影响图表: 企业类型单位商品价 格或单位项 目投资额汇率变动前后单位商品 价格或单位项目投资额 变动前变动后 出口贸 易企业192(元)23.41(美元)E(美元) 对外投 资企业8200 (万元)F(万美元)1281.25 (万美元) 注:假定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由100美元=820元人民币变动为100美元=640元人民币(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E、F的值依次是( ) ①40 ②1100 ③30 ④1000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4.假定2017年一件由中国企业生产的价格为20元人民币的商品出口到X国,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10。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1--5课知识点.

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含义(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3文化离不开物质。(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反作用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7、(拓展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8、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1特定的文化环境;(2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9、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0、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1.文化的的内涵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逐步培养而来;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影响 (1 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通过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来使自己价值观念向外推销而实现的) (3: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 ③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的特点(无形的、主动的)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三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很难改变); ④文化塑造人生(对人的作用):优秀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增强人们的 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等素质)。 3.民族文化 (1)含义:每个民族、国家自己的文化。 (2)地位: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表现:①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用)。 4.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1)地位及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民族性: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性: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各民族间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存在普遍的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是世界的; 5.尊重文化多样性 (1)原因: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途径:①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繁荣进步;③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高二政治-2018年高中政治资料[整理]最新

《哲学常识》知识网络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关系内容 1 、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 、发展的观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方法论:①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 ①矛盾的普遍性方法论:正确对待矛盾,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 ②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为什么、应用)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方法论:a ,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b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 方法论:善于抓重点,学会统筹兼顾。 3、矛盾的观点 ⑤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方法论:抓全面,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⑥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a 、个人成长中正确对待内外因;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⑦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方法论:a 、坚持适度原则; b 、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c 、重视量的积累。 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a 、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b 、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1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2、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方法论:自觉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方法论: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读书。 4、认识总是要发展的 方法论: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②树立创新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②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实现:①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②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一、唯物论(第一课) ①把握物质和意识概念②辨证关系原理内容——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 A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 意识的反作用(促进或阻碍)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为什么、意义)①客观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②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第二、认识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实事求是 二、辨证法 (第二、三、四课) (反对孤立的观点) (反对静止的观点) ①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什么是因果联系,方法论意义) 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与部分是什么关系,方法论意义) (反对片面的观点)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认识论(第五、八课) 四、人生观(第六、七课)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方法论:a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b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c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方法论:a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b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洁版)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 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6、 7、8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 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框架 1.文化的本质含义 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影响着个人、民族和国家,个人、民族和国家在其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化。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文化具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和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文化发展可能会超前或滞后于经济、政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人们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

高二政治-2018年高中政治资料[整理] 最新

《哲学常识》知识网络 1、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关系内容 1、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发展的观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方法论:①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 ①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正确对待矛盾,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 ②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为什么、应用)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方法论:a ,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b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 方法论:善于抓重点,学会统筹兼顾。 3、矛盾的观点 ⑤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 ⑥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a 、个人成长中正确对待内外因;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⑦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方法论:a 、坚持适度原则;b 、不失时机促成飞跃;c 、重视量的积累。 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a 、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b 、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1、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2、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①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自觉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方法论: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读书。 4、认识总是要发展的 方法论: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②树立创新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②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实现:①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②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一、唯物论 (第一课) ①把握物质和意识概念 ②辨证关系原理内容——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 意识的反作用(促进或阻碍)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为什么、意义) ①客观规律性 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 二、辨证法 (第二、三、四课) (反对孤立的观点) (反对静止的观点) ①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什么是因果联系,方法论意义) 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与部分是什么关系,方法论意义) (反对片面的观点)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认识论 (第五、八课) 四、人生观 (第六、七课)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方法论:a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b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c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方法论:a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b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

、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1. 文化的内涵、特点 ⑴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⑵文化的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 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 必要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3) 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 (1) 过程中形成的,。 深远持久的影响: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 格的重要途径。 (2)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咼。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