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造林技术标准
造林绿化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要求

造林绿化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要求第1条设计依据造林绿化作业设计应依据批复的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工程实施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度实施方案,或造林绿化合同(协议书)等文件。
第2条设计内容(一)人工造林1、明确林种、树种,苗木的种类、来源、规格及其处置与运输要求,栽植技术要求,乔灌木树种的栽植配置(结构、密度、株行距、行带的走向等),林地清理、整地方式与规格,整地与栽植的时间等。
2、明确未成林抚育时间、次数与技术要求等。
3、测算林地清理、整地、栽植等的用工数量,苗木、肥料等造林材料种类、数量,以及其它工程量等。
4、根据工程量和定额指标或市场价格测算造林投资。
5、根据季节、种苗、劳力、组织等的状况安排施工进度。
(二)封山育林1、明确封育类型、方式、年限;2、明确封育组织和封育责任人;3、制定封育作业措施;4、进行投资测算与效益分析。
(三)低效林改造1、低效林改造对象(小班);2、改造方式与时间安排。
疏伐作业明确采伐方式、对象、强度、株数、材积、材种与出材量、伐区清理等。
补植作业明确补植树种、株数、苗木规格、整地、栽植等,经济林还应明确品种、嫁接方式、抚育管护等。
3、工程量和经费测算等。
第3条设计深度(一)人工造林和低效林改造以小班为设计单元,封山育林以封育区为设计单元,技术措施、工程量、投资等分别落实到小班、封育区。
(二)作业设计图包括总平面布置图、小班(封育区)作业设计图、种植点配置图。
总平面布置图以1:10000电子地形图为底图绘制,标注作业设计小班。
小班(封育区)作业设计图以小班为单元,人工造林标注种植行的走向,封山育林标注林班、小班号、封育类型与方式等,比例尺以图幅不超A4纸的原则确定。
种植点配置图标注种植点的相对位置、株行距、混交林的树种配置等,包括平面图和立面图。
(三)设计文件包括作业设计说明书、附图、附表。
作业设计说明书包括位置与范围(行政区域)、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情况、作业区现状、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造林、低效林改造)技术、(人工造林)未成林幼林抚育设计、工程量与投资测算、进度安排等。
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作业设计规程1.doc

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作业设计规程》各市、县(市、区)林业局: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8月14日发布了《造林作业设计规程》(附后),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
请各有关单位今后全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作业设计。
除一般造林外,所有造林均要有作业设计和审批,否则视为造林质量不合格。
省造林经营总站二○○四年十月十九日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1607-20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林作业设计规程Design Code for Afforestation Operation2003-08-14发布2003-12-01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和任务5.1 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5.2 造林作业设计的任务6 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单元7 造林作业设计的程序7.1 造林作业区选择7.2 造林作业区外业调查7.3造林作业区面积量测7.4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7.5 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7.6 造林作业设计文件汇总8 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8.1 造林作业设计组织8.2 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资格与责任9 造林作业设计审批附录 A (规范性附录)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经费预算表附录 C (资料性附录)造林图式示例附录D(规范性附录)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附录 E (资料性附录)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参考文献前言本标准所指设计与森林资源清查3类调查相对应,设计单元是一个具体地块;国家标准GB/T 15782 《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所指设计与森林资源清查2类调查相对应,设计单元是一个行政单元。
山地造林技术标

山地造林技术标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1、工程概况2、工程特点3、编制主要依据和技术标准4、工程目标5、本工程绿化施工的技术关键与原则6、本公司的技术优势7、关键施工技术、工艺8、乔、灌木栽植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其措施9、护林房、蓄水池的营建及围栏的建设第二章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1、施工计划管理2、施工材料组织3、劳动力及施工机械的配置4、组织保证措施5、技术保证措施第三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现场总平布置2、现场总平布置原则第四章各类绿化树种苗木来源安排及保障措施1、苗商选择2、早做计划,签订供货合同3、植物检疫4、保障措施5、规格质量保障措施第五章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1、劳动力投入计划安排2、保证措施第六章主要机具设备及苗木进场及施工计划1、机械设备投入计划安排2、苗木投入计划安排3、保证措施第七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保证体系2、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第八章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安全管理制度2、安全技术措施3、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4、文明施工组织措施5、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第九章成品保护方案1、成品保护职责2、注意防火3、强化管理,加强巡逻,严防人畜破坏第十章雨季造林第十一章补植方案及措施第十二章养护期苗木养护方案及措施1、乔灌木的一级管养2、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3、应急抢险方案4、施工和养护时水源供应困难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一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睢宁县城北部边境古坯镇境内,距县城35公里;本标段面积约254亩。
本工程的建设为发展睢宁旅游业,向外界展示睢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现代文明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为复建睢宁的历史景点,对发展睢宁的旅游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标段为睢宁岠山绿化工程第五标段,以混交林、季相色相变化丰富的落叶树种等为主要内容。
我公司已派出土壤、林业、绿化等多名工程师对本工程施工地段进行了考察,经认真分析研究,针对其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及生态环境等因素,同时结合我公司长期以来的造林绿化施工经验及近几年所推广的最新防护研究成果,我们总结了施工利弊因素,特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施工组织方案。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国标)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Tree seedling quality grading of 代替GB6000-1985major species for afforest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定义、分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露地培育的裸根苗木,不适用于容器苗和温室中培育的苗木。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苗木种类stock type依繁殖材料和培育方法划分的苗木群体,如播种苗、播条苗、插根苗、移植苗、嫁接苗等。
2.2 苗龄stock age苗木的年龄。
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
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
如: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2表示4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
2-2-2表示6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
0.2-0.8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的苗木。
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
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插根或嫁接移植苗。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在原地(床、垄)根的年龄。
2.3 一批苗木a lot of seedlings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称为一批苗木(简称苗批)。
2.4 地径caliper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植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插条苗和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粗度;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国标)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Tree seedling quality grading of 代替GB6000-1985major species for afforest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定义、分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露地培育的裸根苗木,不适用于容器苗和温室中培育的苗木。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苗木种类stock type依繁殖材料和培育方法划分的苗木群体,如播种苗、播条苗、插根苗、移植苗、嫁接苗等。
2.2 苗龄stock age苗木的年龄。
从播种、插条或埋根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
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
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
如: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2表示4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
2-2-2表示6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
0.2-0.8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的苗木。
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
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插根或嫁接移植苗。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或嫁接苗在原地(床、垄)根的年龄。
2.3 一批苗木a lot of seedlings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称为一批苗木(简称苗批)。
2.4 地径caliper苗木地际直径,即播种苗、移植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插条苗和插根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粗度;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人工造林绿化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及技术规范

人工造林绿化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及技术规范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林业局2016年储备林基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
二、工程内容:人工造林约1300亩
三、质量标准:
1)合格;符合国家及本招标文件所列有关造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要求;
3)苗木质量达标,造林质量合格;
4)在养护期内,分种树、分规格的苗木保存率 95%以上,无病虫害,生长旺盛。
四、工期:2016年4月-2018年11月(2016 年4月25日前完成配水、5月10日前完成绿化,2017 年、2018 年管护)。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技术规范
一、《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二、《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
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四、关于本工程的《工程项目招标文件》;
五、关于本工程的作业设计书、资料及附件。
造林检查和森林资源调查的有关概念及技术标准

造林检查和森林资源调查的有关概念及技术标准一、造林检查造林检查最终目的是要确定合格面积,如何确定合格面积,就必须了解两个很重要的概念,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
造林当年我们检查的是造林成活率,造林满三年,我们检查的是造林保存率。
比如2013年和2014年实施的造林补贴项目,除当年检查成活率外(当年只兑现70%的补助资金),造林满三年后还要检查保存率,达到保存标准再兑现剩余的30%的补助资金,还有2003年实施的一万亩的退耕还林项目,现在我们每年都要检查保存面积。
1、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人工造林成活率等级划分标准:达到85%为合格,41%-84%为待补植,低于41%为造林失败。
2、造林保存率造林保存率是指单位面积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一)人工造林保存标准造林保存标准根据植被配置类型分别以郁闭度、覆盖度或株数保存率确定。
郁闭度是指单位面积乔木树冠投影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灌木对地表遮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株数保存率是指单位面积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具体保存标准如下:乔木林郁闭度大于等于0.2或株数保存率达到85%为保存合格;灌木林覆盖度大于等于30%或株数保存率达到85%为保存合格。
(二)人工造林保存面积成林标准乔木林:郁闭度不低于0.2 。
灌木林:覆盖度不低于30 %。
3、郁闭度(覆盖度)调查(一)郁闭度调查郁闭度采用样点、样线等方法调查.采用样点调查的,在小班内均匀设置30 一50 个样点抬头观察,统计在林冠遮盖下的样点数计算郁闭度;采用样线调查的,在小班内设置50 一100米长、5米宽的测线,或按小班对角线设置5m 宽的测线,量测树冠投影计算郁闭度。
(二)覆盖度调查采用样方、样带等方法调查。
采用样方调查的,在小班内均匀设置30 一50 个2m ×2m 的样方,调查灌木树冠投影计算覆盖率;采用样带调查的,在小班内设置50 一1 00米长、5m 宽的测线,或按小班对角线设置5m 宽的测线,量测灌木树冠投影计算覆盖度。
造林技术规程

造林树种-树种配置-纯林
▪ 一般原则:
▪ 防护林应严格控制营造纯林,发展混交林;
▪ 优化空间配置,相邻地块宜采用有互助作用,无相互感 染病虫 害的不同树种
▪ 适用条件
▪ 纯林配置需满足以下要求:
▪ 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 速生丰产林、经济林;
▪ 生态学特性适于单一树种 栽培的;
▪ 同一树种或同一造林模式集中 连片面积不宜超过100hm2;
planting :对于某一年度 的造林面积,到成林年限或 有效造林年限后达到成林 验收标准或有效造林标准 的面积与该年度造林总面 积的百分比。
▪ 造林面积保存率 reserving rate of planting :对于某 一年度的造林面积,达到成林年 限后,达到成林验收标准的造林 地面积与造林总面积 即通过成 林验收面积与未通过成林验收
▪ 同一树种或同一造林模式在同 一造林年度集中连片面积不宜 超过20hm2;
▪ 以景观营建、科学研究等 为目的需要单一树种栽培
的;
▪ 两片同一树种或品系造林地块 应有其他树种、天然植被或非
林地形成缓冲,林地形成的缓冲 区间不少于50m。
造林树种-树种配置-混交林
▪ 一般原则:
▪ 防护林应严格控制营造纯林,发展混交林;
面积之和 的百分比。
术语和定义-造林成活率
▪ 2016
▪ 2006
▪ 造林株数保存率
▪无
reserving rate of
planting :以小班为单元,
对于某一年度的造林,达到
有效造林标准或成林验收
标准的造林株数与造林设
计总株数的百分比。
▪ 2016
总则
▪ 2006
▪ 生态优先。 ▪ 明确造林目标。 ▪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 遵循森林植被生长的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1995(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人工造林(含迹地人工更新)、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国有造林、集体造林、个体造林和各种形式的合作造林。
2 引用标准GB 2772林木种子检验方法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7905油桐丰产林GB 7906油茶丰产林GB 7907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GB 7908林木种子GB 9982板栗丰产林GB 10016林木种子贮藏GB/T 15162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 l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 1000容器育苗技术LY 1058 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Y 1059 毛竹林丰产技术ZB B64 001杉木速生丰产林ZB B64 002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3红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4柠檬按速生丰产林ZB B64 006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07马尾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8枣树丰产林ZB B64 010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11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3 总则3.1为规范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效,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制定本规程。
3.2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造林成效。
3.3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造林。
4 林种确定4.1防护林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
4.1.1水源涵养林在江河源头、山地丘陵、湖泊和水库周围应营造水源涵养林。
4.1.2水土保持林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治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4.1.3防风固沙林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村庄、农田、牧场、工矿区、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周围,应营造防风固沙林。
4.1.4农田牧场防护林受风沙(含干热风)危害的农田、经济林园、苗圃、草牧场应营造防护林,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4.1,5护路林和护岸林在铁路公路两旁、河流渠道两侧、湖泊水库周围、海岸,应营造护路林和护岸林,亦可与农田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相结合设置。
4.2用材林4.2.1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营造用材林。
4.2.2按经营水平营造一般用材林和集约经营用材林(即速生丰产用材林)。
4.2.3用材林实行定向培育,以提供建筑、纸浆、矿柱、人造板、家具等用材。
4.3经济林在交通及经营管理较方便,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宜林地营造经济林,以生产干果、水果、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木本蔬菜、药材和工业原料等。
4.4薪炭林在农村、牧区燃料短缺,薪材不足的地方,选择距居民点较近的宜林地营造薪炭林,亦可通过封山(沙)育林和残次林改造发展薪炭林。
4.5特种用途林为保护和美化环境、教学、科学试验、繁育良种和服务国防,营造风景林、试验林、种子园、母树林和国防林等。
5 树种选择5.1基本原则5.1 .1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
5.1.2根据造林目的选择树种(含品种,下同)。
5.1. 3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比例,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
5.1.4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积极推广引进取得成效的优良树种。
5.1.5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
5. 2树种选择要点5.2.1防护林5.2.1.1应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
5.2.1. 2营造农田、经济林园、苗圃和草牧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还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
水湿地区的树种还应具有耐水湿的特性。
经济林园防护林树种不能与林园树种有共同病虫害或其间寄主。
5.2.1.3严重风蚀、干旱地区,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干旱、沙压的树种。
5.2.2用材林5.2.2.1树种应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等特性。
5.2.2.2对珍贵用材和具有特殊用途的树种亦应有计划发展。
5.2.3经济林5.2.3.1应具有优质、高产的性状。
5.2.3.2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品种。
5.2.4薪炭林5.2.4.1树种应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等特性。
5.2.4.2适应性强,在较差的宜林地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5.2.5特种用途林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
5.3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见附录B(参考件)。
5.4主要造林树种适生条件见附录C(参考件)。
6 混交造林和树种更换6.1混交造林6.1.1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
6.1.2提倡利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混交林。
6.1. 3混交方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混交方式。
6.1.4提倡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应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
6. 1.5更新造林时,尽量保留、诱导能与更新树种共生的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
6.1.6对现有幼龄、中龄纯林,必要时可改造为混交林。
6.2树种更换为保持林地生产力,对引起地力衰退的纯林,种植一、二代后,应更换适宜造林树种。
7 造林密度7.1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树种确定造林密度。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见附录A(补充件)。
7.2以下情况,造林密度可适当大些:a. 防护林、薪炭林、以培育中小径材为目标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经济林;b.进行间伐或平茬利用的林种;c. 湿润、半湿润水土流失地区和风沙危害严重的造林。
7.3以下情况,造林密度可适当小些:a. 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半干旱地区;b.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c. 某些经济林;d. 长期进行林农间种或机械作业的造林。
7.4有岩石裸露的造林地,按实际情况确定造林密度。
7.5迹地上有目的树种幼树的,可适当降低更新造林密度。
8 种子和苗木8.1禁止使用带有森林病虫害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8.2种子8.2.1积极推广种源适宜的良种,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
8.2.2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 7908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
8.2.3检验林木种子质量的方法,执行GB 2772的规定。
8.2.4为提高播种造林成效,在播种前根据需要可对林木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拌药等处理,有条件的可进行电子技术处理。
8.3苗木8.3.1裸根苗8.3.1.1必须使用GB 6000规定的1、2级苗木。
8.3.1.2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必须选用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培育的GB 6000规定的1级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苗木。
8.3.1.3经济林,选用品种优良、GB 6000规定的合格苗木。
8.3.1.4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各地可选用品种优良、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苗木。
8.3.1.5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四旁植树和城市绿化,选用良种健壮大苗造林。
8.3.2容器苗执行LY 1000的规定。
8.3.3苗木管理8.3.3.1苗木质量的检验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技术,执行GB6000和LY 1000的规定。
8. 3.3.2根据造林任务,就近育苗,避免长途运输造成损失。
9 造林整地9.1整地方法9.1.1穴状整地9.1.1.1穴状整地是山地、丘陵、平原广泛采用的整地方法。
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更应采用。
9.1.1.2整地规格,穴的口径50~60cm,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及多草地带,整地规格应适当大些。
9.1.2鱼鳞坑整地9.1.2. 1鱼鳞坑整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方法。
9.1.2.2鱼鳞坑为半圆形,外高内低,半径不小于60cm。
9.1.3带状整地9.1.3.1带状整地是山地、丘陵和北方草原地区重要的整地方法。
9.1.3.2山地丘陵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其形式有水平阶、水平槽、反坡梯田等。
9.1.3.3带状整地宽度60cm以上,带长根据地形确定,不能过长,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0.5~1.0m自然植被。
9.1.4全面整地9.1.4.1下列情况可采用全面整地:a.地势较平坦的;b.便于实行机械作业的;c.实行林农间作的;d.坡度在25度以下、灌草茂密、不全面整地不便于营林生产的。
9.1.4.2全面整地连片面积不能过大。
山地、丘陵要适当保留山顶和山脊天然植被,坡长每30m,沿等高线保留3m宽天然植被。
9.2整地深度9.2.1针叶树造林整地深度应达到30cm,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应达到40cm 。
9.2.2阔叶树造林整地深度应大于40cm。
9.2.3速生丰产用材林整地深度执行相应专业标准。
经济林和四旁植树整地深度,根据造林树种和苗木大小确定。
9.3整地时间9.3.1一般应在造林一个月前整好地。
在有冻拔害的地区,可以不预先整地,造林时挖穴栽植。
9.3.2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整地,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
9.3.3固定沙地和沙质土造林整地,应在大风季过后进行。
9.3.4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造林整地必要时先设置沙障。
10 造林方法10.1.1植苗造林方式10.1.1.1挖穴栽植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大于苗木根系。
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10.1.1.2开缝栽植松柏类小苗造林,在整好的造林地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
10.1.1.3开沟栽植地势较平坦的造林地,用机械或人工开沟,苗木植于沟内,填土踏实。
10.1.2栽植深度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墒情和树种确定栽植深度,一般应略超过苗木根颈。
干旱地区、沙质土壤和能产生不定根的树种可适当深栽。
10.1.3苗木处理造林前根据树种、苗木特点和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剪梢、截干、修根、修枝、剪叶、摘芽、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也可采用促根剂、蒸腾抑制剂和菌根制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
10.1.4苗木都要分级造林。
容器苗造林必须拆除根系不易穿透的容器。
10.2播种造林10.2.1 种子来源较充足,易于发芽生根并有一定抗旱性能的树种,在鸟兽危害较轻的地区,可采用播种造林。
10.2.2播种造林方式10.2.2.1人工播种造林。
一般要先整地,墒情较好时采用穴播或条播,在操作困难的地段,可在雨季采用撒播。
10.2.2.2 飞机播种造林。
在交通不便、宜林荒山、荒地、荒沙面积较大的地方进行,其具体要求按照GB/T 15162规定执行。
10.2.3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
10.2.4人工播种造林覆土厚度穴播、条播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3~5倍,土壤粘重的可适当薄些,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