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PPT课件

室外-二氧化硫 食入性:食物、口服药物
临床表现
症状 • 鼻痒 • 喷嚏 • 鼻涕 • 鼻塞 • 嗅觉减退
检查
• 鼻镜所见 • 鼻分泌物涂片 • 查找致敏变应原
*特异性皮肤试验 *鼻黏膜激发试验 *体外特异性IgE检测
并发症
• 变应性鼻窦炎 • 支气管哮喘 •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
非特异性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抗组胺药 • 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膜稳定剂 • 减充血药 • 抗胆碱药 • 其他
治疗
特异性治疗: • 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 免疫疗法
感谢观看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变应性鼻炎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定义与分类
• 定义: 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分类: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花粉症)
发病机制与病理
• 病理: 属Ⅰ型变态反应,但与细胞因子、
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部分神经肽的相互 作用密切相关。 • 病因: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成为患者选择的重要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变应性鼻炎近年来中医治疗的概况,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一、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鼻部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鼻涕、喷嚏等症状。
根据中医的认识,变应性鼻炎属于“鼻炎”范畴,在中医古籍中有着丰富的记载。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有关,常见的病因包括外感风邪、体质虚弱等。
二、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原则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原则是“扶正祛邪”,即通过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清除体内的风寒湿邪,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具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等。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的关键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包括连翘、板蓝根、黄芪、白术等,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近年来,中药注射液的应用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疗效显著,受到了患者的青睐。
中药鼻腔冲洗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溶液注入鼻腔,清理鼻腔分泌物,达到通窍散邪的目的。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迎香、印堂、迎香、攒竹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调理气血,清除鼻部炎症,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传统的针刺治疗外,近年来,激光针灸、穴位贴压等新型的针灸方法也得到了应用,其疗效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三、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进展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中医药研究机构对中药的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地开发了一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药物,如注射液、颗粒剂等,疗效显著,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针灸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如激光针灸、穴位贴压等新型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流。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尽可能避免诱因和消除过敏因素,达到脱敏、消肿、通气的目的. (一)脱敏疗法.
1.避免疗法:找出致病的变应原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设法避免接触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2.特异性脱敏疗法:用已找出的变应原作脱敏剂。
这种脱敏方法,开始均采用小剂量作皮下注射,并逐渐增加剂量,到最大忍受量时改为维持量,直到症状消失为止。
经此法治疗的病人,体内可产生大量特异性IgG封闭抗体,可阻断抗原与IgE抗体的结合,降低介质细胞的敏感性,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二)药物疗.
1.抗组织胺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扑尔敏、赛赓啶和非那根等,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
使用方便,见效快,但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副作用。
息斯敏的副作用较轻,10mg,每日1次.
2.色甘酸钠:为肥大细胞稳定剂。
以粉沫喷入鼻腔,每日4次,每日约20mg.
3.酮替粉:既有阻止介质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又有拮抗组胺的作用,但也有嗜睡副作用。
每次口服1mg,每日1~2次.
4.类固醇激素:常用强的松、地塞米松,但久用可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故多局部应用。
近年来人工合成的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效果良好,无全身副作用,为目前较理想的药物.
(三)局部治.
1.1%麻黄素液滴鼻、1%苯海拉明麻黄素液、0.25%氢化可的松液或酮替酚液滴鼻.
2.下鼻甲粘膜电灼、冷冻、激光等治疗皆可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
变应性鼻炎指南临床诊治

变应性鼻炎指南临床诊治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减少过敏原接触和改善生活环境等措施。
首先,要引导患者避免过敏原的接触,如避免与过敏原直接接触的场所,减少室内室外过敏原暴露的时间。
其次,要加强生活环境的改善。
保持室内空气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和沙发等家具,避免积尘和霉菌的滋生。
此外,对于花粉过敏的患者,应随时关注气象预报,避免在高花粉浓度时段外出。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鼻用类固醇和免疫调节药物等。
抗组胺药是变应性鼻炎的首选药物,常见的药物有非那滨、氯雷他定等。
这类药物能有效缓解鼻塞、喷嚏和流涕等症状。
鼻用类固醇是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的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倍氯米松鼻喷剂等。
需注意的是,鼻用类固醇药物需要定期使用,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免疫调节药物也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择之一,如鼻用可布替尼喷剂。
这类药物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局部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结合温热水蒸气吸入、鼻腔洗漱等物理治疗手段,可辅助缓解症状。
对于症状严重且反复发作的患者,还可以考虑采用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通过注射小剂量过敏原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
免疫疗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效果。
总之,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注意生活调理和环境改善,以提高治疗效果。
变应性鼻炎

精选ppt
14
发病机理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实际上是由IgE介导 的鼻粘膜的I型变态反应。变应原经呼吸道进 入人体,一部分被机体代谢所排除,另一部 分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将处理过的抗原特性 传递到B细胞,刺激B淋巴细胞变为浆细胞, 后者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经血液到达鼻 粘膜,以其Fc段附着于鼻粘膜中肥大细胞、 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上,使鼻粘膜处于致敏 状态。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的“鼻鼽”、“鼽 嚏”范畴。
精选ppt
6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有二:一、内 因: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肺脾肾三脏 虚损;二、外因:风寒、异气之邪侵袭 鼻窍而致病。本病的发生是外因与内因 合而为患,机体的内因为本,外因为标, 临床上以虚证表现居多。
精选ppt
7
1、肺气虚弱,感受风寒 鼻鼽患者素体肺 气亏虚,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 邪正相争,驱邪外出而鼻痒喷嚏;寒邪遏 肺,肺失通调,清肃无权,气不摄津,故 鼻窍不通,水湿停聚,泛而清涕涟涟,鼻 内肌膜肿胀苍白。
精选ppt
2
❖ 变应性鼻炎 主要临床表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鼻塞。 发病特点:呈阵发性和突然发作,起得快, 好得也快,好后如常人,早晚为常发时间。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检查:鼻腔粘膜苍白或灰淡、水肿。 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精选ppt
5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 病,占全部鼻病的40%左右,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少年。一年四季均 可发病,以秋冬气候改变时多见,或在 气候突变和异气、异味刺激时发作。
1、吸入性变应原 通过呼吸吸入鼻腔, 此类变应原多悬浮于空气中,如屋尘、螨、 昆虫、动物的羽毛或皮屑、花粉、真菌,某 些工业性或农业性粉尘如棉絮、面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李冶,顾美珍,陈春娟,张伟 【摘要】 变应性鼻炎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正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变应性鼻炎的分型、诊断、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抗IgE治疗、手术治疗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哮喘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变应原激发的、由IgE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AR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有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近年来,全球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造成的医疗支出也相当惊人,现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参与,由37位学者起草的包含2776篇参考文献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impact on asthma,ARIA)发表[1],系统地介绍了AR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 1 分型和诊断 1.1 分型[1] AR的主要症状有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ARIA从症状持续的时间特征和轻重两个方面对AR进行分类。从症状持续的时间来看,如果症状持续时间少于4天/周或总病程少于4周,则诊断为间歇性AR;如果症状持续时间多于4天/周,且总病程在4周以上,则诊断为持续性AR。从症状的后果来看,如果AR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特别是睡眠),则为轻度AR;反之则为中重度AR。将上述分类结合,可将AR分为4个亚型,由轻至重依次为:轻度间歇性AR、中重度间歇性AR、轻度持续性AR和中重度持续性AR。ARIA主要以患者病程的长短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AR分类指标,并由此决定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季节性AR(花粉症)和常年性AR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注重治疗方案的选择,后者则注重病因的判定。ARIA问世后的几年来,多数文献仍采用季节性和常年性AR的分型,新的分型方案被临床医师所熟悉和采用仍需较长时间。 1.2 诊断 AR的诊断项目包括三个方面[1]:常规项目、拓项目和相关疾病。常规诊断项目包括:病史、变应原检查肤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鼻内镜检查、鼻分泌物胞学检查、鼻激发试验(赖氨酸、阿司匹林、变应原)、鼻部检查等。拓展诊断项目包括:鼻黏膜活检、鼻分泌物细菌检查、鼻放射学检查(如MRI)、黏液黏膜清除功能检查黏液纤毛清除率、纤毛摆动频率和电子显微镜检查、鼻吸功能检测(鼻吸气流峰值测定、鼻阻力测定和鼻声反射)、嗅功能检查和鼻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等。需要考虑的有关疾病主要包括哮喘、结膜炎、中耳炎和咽炎等。 2 药物治疗 AR的治疗体系主要由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医患宣传教育四部分构成。首要步骤是避免接触变应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和症状持久的患者可采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同时也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ARIA建议的AR药物治疗原则有两个基本特征:序贯性和阶梯性,前者指依照AR分型诊断,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后者指针对持续性AR患者,应坚持临床随访,每2~4周评价治疗效果,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增减治疗的强度[1]。 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AR的一线药物。对轻度间歇性AR患者,可考虑应用鼻用或口服抗组胺药、鼻用减充血剂(每次不超过10天,每月不重复治疗2次以上)。对中重度间歇性AR患者,除了鼻用或口服抗组胺药外,可联合应用口服减充血剂,或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口服减充血剂一般不用于儿童。对轻度持续性AR患者,可考虑应用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口服减充血剂,疗效不佳时可选用鼻用皮质类固醇。对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首先考虑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2~4周疗效不佳时可根据主诉,考虑增加剂量、加用抗组胺药、加用异丙托溴铵(ip ratrop ium bromide)、口服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与多种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相比,鼻用抗组胺药相对较少。从安全性的角度 来看,鼻用剂型的安全性优于全身应用。LaForce等[2]于2004年报道多中心双盲随机观察334例中重度季节性AR口服抗组胺药疗效不满意的患者,接受鼻用氮卓艹斯汀或鼻用氮卓艹斯汀联合口服非索非那丁(fexofenadine)治疗2周,80%以上的患者单用鼻用氮卓艹斯汀即可获得满意疗效,肯定了鼻用抗组胺药的临床疗效。 治疗变应性结膜炎可选用眼用抗组胺药或眼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例如:色酮类化合物(色苷酸钠滴眼液)或与其作用相似奈多罗米(nedocromil)、眼用盐水或口服抗组胺药。不推荐使用眼用皮质类固醇(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滴眼液等)[1]。 3 免疫治疗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变应性鼻炎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应性机体导致IgE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造成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而引发的,以鼻腔黏膜Th2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的免疫病理学特征是组织中有大量表达Th2细胞因子的细胞浸润。免疫治疗是通过直接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从细胞和体液免疫的角度,调节患者的免疫平衡,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抑制Th2免疫反应和刺激Th1免疫反应,达到控制变应性症状的目的[3]。免疫治疗主要指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njection immunotherapy,SCIT)和非注射免疫治疗(noninjection immunotherapy)。依据给药途径的不同,非注射免疫治疗(也称局部免疫治疗)又可分为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口服免疫治疗、鼻内免疫治疗和气管免疫治疗。目前临床开展的主要是SCIT,其远期疗效已得到肯定[4]。虽然SLIT问世的历史仅有15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5]。 4 抗IgE治疗 抗IgE治疗(omalizumab)是重组人类单克隆抗IgE抗体,是第一个针对IgE的因子,与IgE结合,从而阻止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并减少循环中的IgE水平;已在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中做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在美国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哮喘[6]。对患有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同样有效[7~9]。临床试验发现,其治疗效果有剂量依赖性。 Omalizumab不仅能缓解所有的鼻部症状,而且安全、依从性好[10,11];对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Omalizumab能改善鼻部和支气管的症状,并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12]。较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而言,Omalizumab的相对疗效有待于证实。抗IgE治疗与SIT治疗有互补作用,二者结合应用可能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尤其是多过敏原的患者有效[13]。 5 手术治疗 鼻塞是困扰AR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鼻用减充血剂和鼻用皮质类固醇是缓解鼻塞的主要药物,但前者不宜长期应用,后者起效较慢且患者对长期应用多有顾虑。对部分鼻塞症状严重、药物疗效不明显的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可以通过行下鼻甲手术而改善鼻腔通气状况。由于手术治疗并不能直接改变AR患者的免疫状况,因而更多地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手术的主要目的有两个:(1)通过去除部分下鼻甲组织而增加鼻腔通气面积;(2)破坏部分鼻腔黏膜而减弱变态反应的强度。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最近应用较多的是激光(CO2、Nd:YAG和KTP等)或射频辅助下行下鼻甲手术[14,15]。 6 目前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药物治疗基本上能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但不能改变导致过敏性炎症的免疫背景;同时要考虑用药的安全因素,尤其需长期治疗的患者;最后,免疫疗法虽然可修改免疫反应,但仍有完善的空间[16]。 7 展望 随着全社会对变应性疾病危害的重视,以及随之而来的科研和临床投入的增加,该领域的 研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Bousquet J,van Cauwenberge P,Bachert C,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1.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8(5 Suppl):1472-3341.
2 LaForce CF,Corren J,Wheeler WJ,et al.Efficacy of azelastine nasal sp ray in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who remain symp tomatic after treatment with fexofenadine.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4,93:1542-1591.
3 Norman PS.Immunotherapy:1999220041.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13:10132-10231. 4 Durham SR,Walker SM,Varga EM,et al.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grass2pollen immunotherapy.N Engl J Med,1999,341:4682-4751.
5 Passalacqua G,Canonica GW.Sublingual or injection immunotherapy:the final answer?Allergy,2004,59:372-381.
6 Berger WE.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other immunoglobulin e-mediated diseases with anti-immunoglobulin E antibody.Allergy Asthma Proc JT-Allergy and asthma proceedings:the official journal of regional and state allergy societies,2006,27:S29-32.
7 Casale TB,Condemi J,Laforce C,et al.Effect of omalizumab on symptoms of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a,2001,286:2956-2967.
8 Adelroth E,Rak S,Haahtela T,et al.Recombinant humanized mAb-E25,an anti-IgE mAb,in birch pollen-induced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0,106:25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