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一)

环境影响评价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一)
环境影响评价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一)

环境影响评价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一)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特点,在总结近十年来环境影响评价经验基础上,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公路建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在公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作用

0前言

近10多年来,我国公路网络总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国道主干线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枢纽和先锋必须得到迅速发展,必须新建和扩建各种等级公路,增加汽车保有量。然而在公路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在增加运输能力、促进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矛盾,并随着我国总体环境质量恶化和人口的增加变得更加突出。

面临人口与交通发展的压力,公路交通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保护和改善环境,实行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公路交通事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公路界的共识。我国政府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指导方针,为保证环境保护参与决策,提出了环境保护管理的“八项制度”。交通部明确规定,对公路交通建设项目必须“先评价,后建设”,充分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有效工具的作用,为公路建设开发项目的决策服务。1我国公路环评的基本情况

1.1公路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受公路交通环境有害影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以来,我国公路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多项进展,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1)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严重

各种机动车均排放有害废物到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苯并(a)芘等,以及二次污染物——光化学污染物等。对烟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四种主要污染物的统计表明,交通运输业已占我国大气污染物的10%。这表明,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

(2)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近十年来,机动车辆增长速度很快,几乎是每5年增加1倍,另外我国汽车保有量相对较少,但噪声水平确比国外高,因此交通噪声在全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统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71.5分贝;全国80%左右的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局部路段超标严重。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建筑施工噪声业越来越严重。尽管施工噪声具有暂时性特点,但是由于人口稠密、施工任务繁重,施工期面广而工期较长,因此噪声污染相当严重。

(3)生态破坏加剧,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

公路交通环保工作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指导,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因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和规模加大而引起的森林、草原、湿地和沙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由于公路建设衍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土壤污染、动植物生境的破坏,引起更大的生态压力,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也很严重。

(4)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

公路建设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交通干线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地下水水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呈增多趋势。因公路施工组织不善、缺乏环境监理等主、客观原因导致部分公路

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尤其是在山岭重丘区)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围环境,成为潜在的环境隐患;部分公路(主要是2级以下公路及等外公路)直接影响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在局部地区呈上升趋势。

(5)科技工作与公路交通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公路交通环保事业仍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主要依赖投资规模扩大,多占用资源和高效耗来实现的,科技与环保脱节状况仍很严重。公路环保科技进步贡献率低,成果转化率低,在大规模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更少。基础性研究薄弱,科技储备少,后劲不足。库存“成果”实际上没有多少含金量,大量的环境治理、经济和市场需要的技术拿不出来。公路环保事业科技创新不够,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在公路环保方面没有重大突破。科技队伍总体实力薄弱且不够稳定。公路环保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最少在20年。

(6)公路环境保护资金渠道不畅、投入不足、欠帐较多

(7)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内容

公路交通运输业是温室气体、损耗臭氧层物质排放和生物多样性的大户之一,因此,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公路建设外资引进的重要条件之一,若不能有效地遏制公路交通建设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将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上述7个方面的矛盾对我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比以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于这些后果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环境问题,如果不尽早进行研究和采取防治措施,则不仅不能解决公路交通运输与环境,乃至全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可能会导致较大规模的生态灾难,直接影响到公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安定团结。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公路交通的发展模式,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公路交通发展速度,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公路交通运输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这应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的重要决择。

1.2我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现有基础

21世纪我国将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环境压力,但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综合国力的增强,市场经济的完善,公众环境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科技的进步,给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意味着公路环境保护的春天已经到来。

(1)跨世纪的战略决策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国家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92年环发大会后,我国率先在国际上制定了含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与环境内容的《我国21世纪议程》;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我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中、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均充分肯定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资源管理和保护,严格控制和治理污染战略方针。

这是向全党和全国人们发出了治理国土、建设生态环境的总动员令,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在公路交通领域实施好环境管理和保护这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空前壮举,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贡献。(2)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

我国已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五部专门的环境法律,8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律和公路法,发布了20多项环境法规和360项环境标准,交通部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公路交通环

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公路环境保护已做为公路建成和营运评估考核工作的工项重要内容,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公路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执法力度逐步加大。我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具有强制性的,必须执行的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的依据和基础。

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的利用土地”,“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化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树木。”这样国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作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准则,也是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和基础。

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该法的第十三条中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第十三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第九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和程序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对国家或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管理暂行条例》等单项法和条例中均有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明文规定。

对于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前用于操作的法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号部长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各省、直辖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也相应的制订了适用于本地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为主体的地方环境影响评价行政法规。

(3)有效的组织基础

近年来,公路环境保护和路域生态环境改善,作为一项社会性、多部门的事业,得到了公路交通系统、各级地方政府和其它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各省(市、区)交通厅相继成立了由部门领导组成的交通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机构(环保办等);许多省(市、区)已将公路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各级机构的目标责任制,公路交通环境保护机构逐步健全。全面开展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强有力的组织基础基本奠定。

(4)良好的群众基础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活动,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公路环境保护问题作为一个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问题的观点,正在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全民族的环保意识、科学意识普遍增强。

(5)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

公路交通系统遵循“环境科技为环境保护服务、环境保护依靠科技进步”的方针,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直接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

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咨询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规范、评价方法和仪器设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各公路环评单位均有从事公路环境保护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其中不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专家,有一大批各行业从事公路环保科学研究、具有相当高水平的中青年人才队伍,从上到下已具备多部门、多学科开展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条件。

总之,全面开展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已经具备,新世纪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将给解决公路交通环境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向公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挑战,促进环境和交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我国的公路建设、路域环境状况能够真正同人们生活达到小康乃至更加宽裕的水平相适应。

1.3我国公路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特点

(1)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不断扩大

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咨询业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曲折过程,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不断扩大。从项目的性质来看,环评对象从初期的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的贷款项目,现已扩大到国家、省、市和县级公路交通建设项目;从公路的规模来看,环评对象从以往的单一新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现已扩大到一级、二级公路,改、扩建公路。

(2)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交通系统或国家的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在国家和省属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程序已作为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设计的约束条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成为二级以上的公路建设项目必须遵照执行的工作准则。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的时段限于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中期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铁路、交通建设项目经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延迟到初步设计阶段。这就明确地表明了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的时段,是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得到计划部门批准到初步设计审批之前的项目阶段。这即体现了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行业特点,又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用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种战略防御手段,起到了保证公路建设的良性发展的作用。

(4)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持证评价和评价机构资格审查制度

目前,承担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并按照证书中规定的范围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对评价结论负责,对持证单位实行申报和定期考核的管理程序及分级管理的体制,由国家环保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二级管理,对考核不合格或违反有关规定的执行以罚款乃至中止和吊销“证书”的处罚。

(5)环境影响报告书执行审批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负责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审批权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根据项目大、小(按投资规模)分项审批,不得擅自越权。

审批程序特点是一律由建设单位负责提出,报至主管部门预审,再由主管部门提出预审意见转报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另外,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较大改变时,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重新报批。对于环境问问题有争议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可提交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1.4我国公路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我国公路交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公路交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滞后阶段,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枢纽和先锋必须得到迅速发展,必须新建扩建各种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坚持公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显突出。

(1)进行以公路网为基础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增长都已达到很高的密度,特别是东、南部地区,人多地少,经济密集,环境容量空间日益狭小,加之城镇规划不合理或根本无规划等主客观因素,这使许多地区几乎没有环境容量去容纳新建公路建设项目。公路交通与环境之间尖锐矛盾,已需要从更高的角度和从公路网的范畴来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以往的以单一公路交通建设项目为单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日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而必须在考虑一条公路建设项目的影响时,同时考虑公路网与区域环境状况和允许程度的关系问题。因此,单个公路建设项目的环评与以公路网为基础的区域环评相结合就成为现阶段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区域环评中,要遵循“整体评价、总量控制、定期监测、科学管理”这个导则,整体评价就是把公路建设项目放在公路网整体中来看待,要作超出拟建公路建设项目本身的区域性环评。总量控制就是从公路网区域环评出发,给出排污总量或资源供需平衡总量,如此才能定量地控制污染,并保证公路选址、建设管理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定期监测是实行公路网区域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科学管理则是指公路项目环境管理的深化与提高,实行全公路网的合理化管理,这也是环评落实的重点。

将单个公路建设项目与公路网区域环评相结合或并举,对公路环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环评必须注意公路网所在区域功能,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第二,必须注意公路布局的合理性,并需对资源配置、公路网构成等提出优化建议;第三,必须从总量控制出发,实行污染总量控制,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理;第四,必须与国家的有关经济建设政策、法规更紧密地结合;第五,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特征和环境特点,区别对待。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公路项目的合理选址、公路网的合理布局及生态破坏和污染综合防治的指导作用,必须强调先评价,后建设的原则。

(2)与国际环评接轨

随着公路交通领域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迅速增长,也给环评工作带来新问题。我国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一向以污染控制为主,但世行、亚行的援助项目一般把环境资源分为四类:一类是物质环境,即大气、水、土壤等;一类是生态环境,并以大的生态系统观点看待;第三类是社会经济环境,如公众参与、经济环境,美学、文物等;第四类是人的生存质量,即人权之类的问题,如拆迁和移民安置等。此外,还特别关注环境行动的落实。目前,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趋势是趋向宏观、重视政策评价、提高有效性,不提倡模型预测,而建议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这些都是我国公路环评有待改进和提高的方面。此外,一些国际

贷款项目还提出由国外指定的咨询公司进行环评,这就使我国面临如何与打进来的外国公司竞争以及打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等问题。

为了适应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的速度要求,应认真研究应用国外先进的环境评价程序和技术,同时要研究简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批手续,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研究,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科学性,改革审批程序等具体办法。

(3)重视公路建设带来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

我国目前人口众多,底子薄,公路主体工程投资严重不足。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愈来愈重,公路建设项目往往涉及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变化问题,需作出科学的评价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或补救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大,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又缺少深入的生态科学基础研究支持,有关生态环境的评价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缺乏定量评价,成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弱点和难点,这也是今后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重点和亟待发展的方向。

(4)重视验收和后评价工作

环境管理的“三同时”和验收是一个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的有机体。验收既是环评的一部分,又是对环评的检验和落实过程。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对评价程序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对验收程序未作详细规定,又受到管理部门人员较少的限制,因而验收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执行不力。这样,就使某些公路环评工作流于形式。在国家对经济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控制的新形势下,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验收已成为保障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是公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全面总结,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交通部门对主体工程的后评价工作非常重视,但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后评价工作尚未提到议事日程。公路建设项目亟待实施环境保护后评价制度,以及制定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深化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需要不断深化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需深化的领域重要表现在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要从注重公路竣工治理转向整个建设过程的预防和控制;环境政策除继续强化管理外,要加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环保重点要从污染控制扩大到整个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需真正推行依靠科学进行决策的环境战略等;加强工程分析,推行有利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措施和工艺;加强对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价;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损益的分析;加强对环境保护行政方案的判定;对危险化学品和有毒有害原料或产品的运输管理,应强调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在环境评价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公众参与。依靠法律、加强管理,协调解决公路交通建设领域中日益增多的跨部门、跨地域的矛盾。公路环评工作要深化,攀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强科学研究,总结经验,解决新问题,出台新措施。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论文导读: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美国是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我国对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以 1987 年西安公路大学编写的《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标志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日以被重视并发展1996 年交通部颁发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使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化。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的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关键词:公路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

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美国是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我国对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以 1987 年西安公路大学编写的《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标志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日以被重视并发展1996 年交通部颁发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使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化。 1.1 环境的影响环境是指人们的开发行动可能引起的物理、化学、生物、文化、社会环境系统的任何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路段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国道XXX至XXX(XXX) 路段改造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XXX国道XXX至XXX(XXX)路段改造工程建设单位:XXX县XXXXXX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5 年12 月15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XXX国道XXX至XXX(XXX)路段改造工程建设单位XXX县XXXXXX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XXX省XXX市XXX县XXX经济开发试验区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XXX省XXX市XXX县XXX经济开发区XXX国道XXX至XXX 路段 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道路建筑E4721 占地面积(平方米)10512 绿化面积(平方米)1314 总投资(万元)123.31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1.97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6% 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附件7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第一条本原则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二条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相关公路网规划、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要求。 第三条项目选址选线及施工布置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依法划定禁止开发建设的环境敏感区。 第四条项目经过声环境敏感目标路段,优化线位,分情况采取降噪措施,有效控制噪声影响。 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以及隔声降噪措施,避免噪声扰民。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工程形式,采取低噪声路面技术、设置减速禁鸣标志等措施降低噪声源强。对预测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采取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

声环境质量达标的,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原则上仍须达标;声环境质量不达标的,须强化噪声防治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不恶化。 项目经过规划的居民住宅、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用地路段,预留声屏障等噪声治理措施实施条件。结合噪声预测结果,对后续规划控制提出建议。 第五条项目经过耕地、林地集中路段,结合工程技术经济条件采取增大桥隧比、降低路基、收缩边坡等措施。合理控制取弃土场数量。对取弃土场、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采取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措施,有效减缓生态影响。 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应优化线位、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结合生态敏感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减缓不利环境影响。 对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要生境、迁徙行为造成影响的,采取优化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运营期灯光及噪声控制以及栖息地恢复、生态补偿等措施;对古树名木、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造成影响的,采取避让、工

崧泽高架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崧泽高架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开 1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名称:崧泽高架路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上海市公路管理处 1.1 建设项目必要性、意义与社会效益 根据2005年5月14日铁道部与上海市部市会议纪要,确定原七宝铁路客运站选址正式北移,共同推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因此,虹桥地区将成为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即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及出租车、高速公路客运及航空港紧密衔接的现代化客运中心。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路网规划是该枢纽重要的专项规划,为了缓解区域交通并配合虹桥枢纽的建设,虹桥枢纽拟新增“一纵三横”的快速路网布局,一纵为辅助快速路,三横为北翟路高架、崧泽高架路工程和漕宝路高架。因此,拟建项目是虹桥枢纽“一纵三横”中“三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2 建设项目概况 崧泽高架路工程全线位于青浦区和闵行区,项目分崧泽高架路与地面崧泽大道两部分。 崧泽高架路,西起A5嘉金高速公路,与其形成互通,路线向东沿现状诸陆东路,跨越小涞港、南莘铁路,接西郊高架路(辅助快速路)立交,工程终点接虹桥枢纽内部高架系统,全长约2.796km。 地面道路崧泽大道,西起A5嘉金高速公路地面道路,沿现状诸陆东路,经华翔路东至跨轨道交通10号线起坡点位置,-地面崧泽大道全长约2.726Km。 2 沿线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与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沿线共计3处,全部为居民区。 环境振动保护目标:2处。 3 环境现状 3.1 自然环境 拟改建项目位于上海市近郊区,区域城市(镇)化程度高,河网密布,道路纵横,建筑物密集。

3.2 环境质量 (1)声环境 声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沿线噪声监测值可满足2类标准。 (2)环境振动 本次环评选取典型敏感点二联新区进行环境振动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项目沿线环境振动现状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75分贝,夜间72分贝)标准。 (3)大气环境 监测结果表明,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可满足2类标准。 4 环境影响评价 4.1 声环境影响 1、施工期:本项目所用的机施工械主要有打桩机、自卸式运输车辆、施工船舶、平地机、压路机等,施工噪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作业时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但该影响是短期的,采取适当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后可缓解对环境的影响。 2、营运期:根据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显示,部分敏感点预测结果超标。4.2 振动影响 1、施工期:拟建项目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发生在桥梁施工路段,主要振动源为打桩机,在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法、低振动施工机械后,可缓解施工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须加强敏感点处振动监测。 2、营运期:根据各路段红线处振动预测结果,红线处的铅垂向Z振级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75分贝,夜间72分贝)标准,拟建道路营运期振动对两侧敏感点影响不大。 4.3 环境空气影响 1、施工期:项目施工期以扬尘污染为主,在加强管理、优化施工车辆运输路线后,施工扬尘污染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缓解。 2、营运期:汽车尾气是沿线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拟建道路营运近期部分路段二氧化氮将超标,但与现状相比,浓度增加量较小;至项目营运远期,尽管车流量将增加,但随着上海市执行更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道路两侧的环境空气质量可望得到改善。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运营期噪声源强计算方法使用的研究王英伟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4T o tal N o.274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运营期噪声源强计算方法使用的研究 王英伟,王 钊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通过介绍我国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包括1996年和2006年规范)及环保部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中噪声源强的计算方法,并对双城市堡旭大道的噪声源强进行预测分析,认为2006年《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噪声源强计算比较合理、科学。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的各型车车速及车辆噪声源强符合实际情况,且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建议在公路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2006年规范中的车辆噪声源强计算公式。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运营期;噪声源强;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031—05 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公路环境影响是指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后,对公路周边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指居民的日常生活、健康状况和生存空间等方面。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路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噪音、振动和废气等。对道路交通环境影响分析的目的在于利用物理或数学经验模型,对公路环境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具体的影响因子进而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确定污染需要进行处理的程度,以研究能避免、减少并弥补不良影响的措施,为公路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目前我国所做的工作并不完全,只对建设项目及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1]。对于公路建设项目来说,公路是一种人工的、特殊的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带状建筑物。由于其具有区域广、影响的范围大等特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及项目完成后对周围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且难于预测和弥补。要根据公路具体的工程概况,如车流量、车型比及车速等分析拟建道路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策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公路特点及环评的定义可抽象概括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通过对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和运营期中可能造成的对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减缓或避免负面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本身路线长、影响范围广泛的特点,公路环评一般采用敏感点与全线路结合,并突出环境敏感点的评价方法,利用调查分析法对水体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对声环境,大气环境则利用以往经验采用类比分析法和数学模式计算法[2]。 国内现有的公路环评方法主要由我国环境保护部和交通部两个部门制定,其中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T echnical Guidelines f or No ise Im pact Assessment),交通部制定的称为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pecif icat io ns f 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 ent of Hig hway s)。交通部曾在1996年7月发布环评规范,并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试行,为环评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的模式。但是随着公路环评工作的普遍开展,有关技术、资料的积累使得环评技术也不断提高,为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环保工作的实施和环评工作的质量,提高其有效性,交通部于2006年2月8日发布了新的规范,其中对公路工程项目环评的内容、标准及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2 噪声源强确定的意义 公路交通环境噪声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声源强度大小的影响,例如车辆类型、行车速度、各型车辆的交通量、路面本身的特质以及道路的纵坡坡度、宽度等; 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子,如声源和预测点之间的距离、地形状况和周边的植被条件等; 噪声预测点的空间位置,如预测点与公交站点和路口之间的距离、预测点对声源视角的角度等[3]。其中,噪声源强大小的确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会影响到环境敏感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常用的噪声预测模型中车辆辐射源强的计算大都是早些时候通过测试研究并经过数据统计回归得到的,已不符合我国现阶段车辆的现实情况。最近几年,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公路等级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车辆的类型、性能和以前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变,这势必会改变车辆行驶过程中噪声源强强度的大小。因此,有必要对噪声源强的经验公式进行分析归纳,进而预测和计算公路交通环境噪声,并依据结果进行适当防护,以减少环境噪声对人们健康的不良 ? 31 ? 收稿日期:2012-09-18

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3584533.html, 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作者:董芳金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问题 越来越凸显,其中生态环境影响是人们的重点关注之一。基于此,论文以花山隧道为例,分析公路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对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and othe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impact of highway projects on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mong them,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concern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akes Huashan tunnel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high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operation period may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fields.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Keywords】highway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TU71;X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7-0063-02 1 引言 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美的推崇与渴求,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在环境评价段及时发现公路项目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生态破坏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公路建设运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从而发挥公路建设事业的正面积极作用。 2 环评概念中的生态影响 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对生态影响进行了定义:生态影响是指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根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总论 (4) 1.1.评价目的 (4) 1.2.评价依据 (4) 1.3.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5) 1.4.评价标准 (6) 1.5.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 (7) 2.工程分析 (9) 2.1.项目概况 (9) 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9) 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9) 2.4.主要工程量 (11) 2.5.材料来源与运输 (13) 2.6.交通量预测 (14) 2.7.投资估算 (17) 2.8.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 (17) 2.9.工程污染源分析 (17) 3.区域环境概况 (20) 3.1.自然环境 (20) 3.2.生态环境 (28) 3.3.社会环境 (29) 3.4.相关城镇规划 (31) 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2)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3)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 5.1.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 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5) 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1)

5.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62) 6.收费站环境影响分析 (64) 6.1.收费站概况 (64) 6.2.收费站 (64) 6.3.影响分析 (64) 7.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及对策建议 (65) 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5) 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67) 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0) 8.1.环保投资经济损益分析 (70) 8.2.环境效益 (71) 8.3.社会效益 (71) 9.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73) 9.1.环境管理计划 (73) 9.2.环境监测计划 (73) 9.3.“三同时”一览表 (73) 10.公众参与 (74) 10.1.目的与意义 (74) 10.2.方式 (74) 10.3.调查结果 (74) 10.4.调查结果分析 (75) 11.结论与对策建议 (77) 11.1.结论 (77) 11.2.对策建议 (80)

JTJ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 1总则 1.0.1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 1.0.2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1。 1.0.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2。 1.0.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经济林带、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录A1、A2。环境要素筛选认为必要时,应增设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0.7对于公路建设规模较小,沿线环境状况比较简单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可只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表A3。 1.0.8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7年和第15年。 1.0.9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编制,当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后,自动替换。 2社会环境影响评述 2.1社区发展的影响 2.1.1 评述范围:应是建设项目沿线的实际影响范围。当实际影响范围难以确定时,宜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作为实际范围。 2.1.2 评述内容: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 2.1.3 社区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摘要:本文以大庆市让胡路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公路扩建工程为例,对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噪声环境分阶段进行了影响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前言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评价内容。公路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而且是比较严重的,是评价的重点,应做详细的论述、分析和预测并作评价;应提出噪声污染治理的措施或建议。目前公路交通噪声影响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噪声影响评价是通过对现有高速公路两侧噪声影响的调查,采用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进行预测,将交通噪声预测值与声环境背景值叠加,预测本项目公路沿线两侧代表性敏感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噪声环境,对有可能产生声污染的路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规定,公路施工噪声影响评价范围是指拟建公路施工场外缘00m,料场00m以及公路两侧和混凝土搅拌机周围50m处。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公路施工噪声限值标准,只能参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对不同施工阶段作业所产生的施工噪声在其施工场界的限值详见表。 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单位:()

施工期噪声类比监测 公路施工期噪声虽然是暂时的、线型流动的,但也将持续几年的时间。因此公路施工期是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时期,公路施工可分为清理理线路、修筑路面几个时期,每个阶段使用的机械不同,产生的噪声也不一样。由于本项目尚未开始施工建设,所以施工期噪声只能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来完成。根据吉林省环保所在洮白公路环评时在洮白公路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具体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值祥见表。 表公路建设中各种常用施工机械噪声值一览表 表拌合场噪声监测结果单位:() () 表施工场地噪声监测结果单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公路报告书4

第一章总论 1.1 评价目的 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 ⑴定性或定量地对沿线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未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公路改造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⑵提出优化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 ⑶对该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并为沿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 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7.3); 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⑾《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0)交通部第17号部长令]; 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国家环保局]; 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环

(完整版)环评报告书编制要求汇总

环评报告书编制要求 一、章节设置及要求 前言 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1、总则 1.1编制依据:包括建设项目应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规划、相关导则及技术规范、有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中引用的资料等。 1.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分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其他标准及具体限值 1.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各专项评价工作等级,重点评价内容 1.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以图表形式说明评价范围和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类别或级别,各环境要素环境敏感区和功能及其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等 1.5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附图列表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城镇、区域或流域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或保护区规划等 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区域污染源(最新信息)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预测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讯)等方面的影响评价

6、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情况,给出环境风险评价后果、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从环境风险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明确建设项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论证建设项目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按技术先进、适用、有效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 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其环境保护投资额,并分析其合理性。给出各项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8、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根据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区域总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1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效益分析结果,提出补偿措施与建议 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提出设计、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要求,包括环境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频次、监测因子等 12、公众意见调查 给出采取的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 告知信息: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试行) JTJ005-961 总则、1.0.1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1.0.2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0.3 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1.0.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 1。1.0.5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 2。1.0.6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经济林带、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录 A1、A2。环境要素筛选认为必要时,应增设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0.7 对于公路建设规模较小,沿线环境状况比较简单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可只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表 A3。1.0.8 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 7 年和第 15 年。1.0.9 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编制,当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后,自动

替换。2 社会环境影响评述2.1 社区发展的影响2.1.1 评述范围:应是建设项目沿线的实际影响范围。当实际影响范围难以确定时,宜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作为实际范围。2.1.2 评述内容: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2.1.3 社区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 2.1.3.1 调查建设项目沿线的社区划分(以县或地、市为单位)、隶属管辖、地理位置、社区面积,评述建设项目对其影响。 2.1.3.2 调查社区人口结构及影响分析 1. 调查社区内的人口分布、数量、劳力、文化结构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2. 评述建设项目对文化结构及劳动者就业的影响。 2.1.3.3 调查社区经济发展及影响分析 1. 调查建设项目沿线工农业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年出口总额、粮食年产量等主要经济和产品指标,并计算其人均占有量,与该地区所在省(区)的人均占有量进行比较,评价其发展水平。 2. 评述建设项目对社区主要经济指标和产品产量的影响。 2.1.3.4 评价路线对两侧交往阻隔的影响 1.调查人口居住分布、土地隶属状况、交往道路状况。 2.评述路线两侧对交往阻隔的影响,提出交往通道设置建议。2.1.4 评价因路线布设对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应提出降低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方法和措施。2.2 居民生活质量和房屋拆迁的影响2.2.1 评述范围:同本规范2.1.1 条。2.2.2 评述内容:居民生活收入、公共卫生、文

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

1.总则 1.1.项目建设的由来 滩头至周旺主要是X038,老路技术等级低,平纵面指标相对较差,路面宽度不足,通行能力受限,其中滩头镇段属乡镇道路,混合交通大,结乡镇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已成为交通“瓶颈”。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沿线乡镇规模逐渐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域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加上现有公路街道化严重,交通十分拥堵,通转不畅,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难以满足现有交通通行要求。为缓解交通压力,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行能力,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隆回县交通局拟投资4499万元建设滩头至周旺二级公路。但考虑到原老路部分留为沿线村镇农民生产生活及出行的方便,新建二级公路是与老路重合而利用老路。拟建公路全长9.255km,路基宽10.0m,左土路肩(0.75m)+左侧硬路肩(0.75m)+左行车道(3.50m)+右行车道(3.50m)+右侧硬路肩(0.75m)+右土路肩(0.75m),设计速度60 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 1.2.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产业政策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项目的建设连接隆回县各乡村,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公路网规划 滩头至周旺二级公路是我省省道S240、S346隆回县高平至周旺公路中的一段,与沪昆高速周旺铺收费站出口连接线对接。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经络的“叶脉状”公路交通网络,符合邵阳市“十三五”公路规划,符合邵阳市的干线公路网规划。 1.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3.1.评价等级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2.2-2017,)和《公

生态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

生态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 摘要】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道路路域生 态环境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道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念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中的 生态资源状况、环境质量状况与绿化景观状况评价指标的选取,建立公路路域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环境质量;绿化景观;评价;指标 引言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增加运输能力、促进 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尤其是道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等造成较大影响。如何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 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准确地预算项目建设进入环境 后的污染危害,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不过,要客观评价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 环境的影响,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建立一套可行的、科学的评价 指标体系。下文就道路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及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展开探讨。 1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多涉及面广,指标体系的筛选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要求评价者对评价系统有充分和全面的知识。在筛选公路路域生态环 境影响评价指标时,综合路域生态环境分析及路域生态环境调查情况,同时借鉴 国内外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实际工作中的指标设置以及建设项目环评的指标体系,首先从原始数据中筛选出评价信息,然后通过初步筛选、理论分析初步确立路域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所用来评价的内容,应涵盖公路整个生命周 期中对环境产生影响、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全方面,主要是对建设前期、建设期和 营运期的与高速公路相关人类活动、环境质量与影响。以《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为依据,对公路路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防治、景观与 绿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状 况分为三大类:生态资源状况、环境质量状况与绿化景观状况。 其中生态资源状况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质量状况包括污 水处理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噪声状况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状况;绿化景观状况包 括绿化状况和景观状况。 1.1 生态资源状况评价指标 土地资源状况评价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土壤流失量和临时用地生 态恢复率四项指标。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路域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应对其有 机质含量进行测定。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以及良 好生态环境条件的能力。研究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公路路域土壤中有机 物质和全氮的含量与恢复年限呈正比。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之一就是有机质,内 含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具有调节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是土壤养分衡量的重 要指标之一。 土壤pH值:pH在化学中的定义是溶液中氢离子(H+)活度的负对数,在公路运 营期间,汽车排放的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盐、有机物等)渗入土层后会改变土 壤的理化性质。受到污染的土壤,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动植物生存的环境质量产生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 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线***段全长56km,途经***、***两市县,由汽车专用公路和慢车道组成,其中汽车专用路宽9m,慢车道宽6m,分隔带宽1m。1997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833辆/日(折合中型载货汽车,下同),汽车交通量为7141辆/日。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线***辖段日益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已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1996年底,省交通厅通过论证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对***市辖段,利用原***线作为高速路基,同时新的国道***线作为高速的辅道和营运期的有利补充需改线建设。1998年1月,***市交通局上报建设新***线的文件,省交通厅1998年7月给予批复。现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通车。 1999年11月,受***市交通局公路处的委托,我们承担了*高速公路辅道***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对路线的全程情况及沿线主要村镇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并征求了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工程的评价大纲,并通过了省环保局主持的专家审查,省环保局以冀环管建函[2000]11号文对评价大纲进行了批复。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和省环保局的批复意见,我们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以及省、市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DOC)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一、公路建设项目环评的特点 1 公路环评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保护部,2008年令第2号): (2)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三级以上等级公路;1000米以上的独立隧道;主桥长度1000 米以上的独立桥梁; (3)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三级以下等级公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4)需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其他。 2 工程建设内容多 环评应包括全部工程内容(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连带工程)、工程的全过程活动(设计期、施工期、运营期)、全部工程活动方式(施工方式、运行方式、管理方式),并且主要工程(点、线)清楚。 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隧道、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连接线、三

场(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施工便道便桥等。 (1)路基: 路基标准横断面(路基类型、单幅路基宽度、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拱坡度(行车道和硬路肩横坡);边坡;路基排水(挖方路段路基两侧设矩形加盖板路堑边沟,填方路基坡脚设宽护坡道,护坡道外侧设梯形路堤边沟);路基防护(土质挖方路段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骨架护坡结合植被网种草防护;软质岩石边坡采用护面墙结合骨架植草护坡或护面墙结合锚杆框架梁植草防护;深挖路段以及可能引起边坡顺层滑移的路段采用桩板墙、锚索框架梁;硬质岩石区岩体完整采用光面爆破;堤边坡采用植草或铺草皮、三维网植草防护、拱形骨架防护)。 (2)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路面。 路面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路面表面水采用漫流形式和集中排水方式排入排水沟中;中央分隔带设置排水盲沟将中央分隔带的渗水排至路基范围之外;在路面边缘设置边缘排水系统,以排除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低填或挖方路段设置排水垫层和纵向渗沟,将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或底下渗水排出。 (3)桥梁涵洞: 桥梁总座数总长;大中小桥座数长度;涵洞总个数;大桥

城市道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的注意

城市道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的注意

城市道路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看现场: 1.道路两侧环境保护目标 ①环境空气和环境噪声保护目标:学校、医院、居民集中住宅区、党政机关办公楼等的名称、规模、与评价工程中心线的直线距离、相对高程差、方位。 ②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跨越的水体名称(回来后查阅其水体功能及执行标准)。下游最近取水口距离。 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占地类型及地面植被情况;道路中心线两侧300m 范围内的古树名木。 ④社会环境保护目标:道路沿线的文物古迹。 2.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口位置。 3.施工场地布置情况:施工营地、施工便道、“三场”(即取土场、弃渣场、砂石料场)规模及占地类型、混凝土及沥青搅拌站。及其周边的环境敏感点情况(名称、方位、距离、规模等)。 二、接手环评任务后的3项工作: 1.公参(编写第一次公告及公参调查表。注意与公路建设有直接利益关系个人和单位的公参,⑴学校、医院要有单位的公参表;⑵拆迁户和被征地户要有公参表;⑶拆迁单位要有公参表); 2.制定环境现状监测方案(注意,城市道路要有噪声垂向衰减监测); 3.编写环评执行标准的请示。 三、收集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1.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经过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有审批文件; 2.水土保持方案必须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有审批文件; 3.气象资料必需符合大气新导则的有关要求。 四、报告书编写中注意事项 总的原则是,要突出本工程的特征,或者本工程不同路段不同的特征,分析其对环境的不同影响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如,新建路段、改扩建路段、深挖高填路段、桥梁路段、隧道路段、已环评路段、已施工路段、已投入运行的路段。只有明确了评价路段的特征,突出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附件:1、****计交字[2003]974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 2、****环建字[2004]10号****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3、****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

前言 省道****至****公路****至****段工程位于****省南部的辽源市****县,公路起于****市,经营城、中育乡、二龙山乡、仁合乡,止于****县,全长约134公里。该路是****省南部地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市与国道集锡公路的联系道路,是通化市、****县通往****的必经之路。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本段公路贯穿于****县北部,起点位于****的建国,与已建成的营城子至辽源一级公路连接,终点位于****县市政与公路界,全长53.3k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和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受****县交通局的委托,****省环科院环境评价中心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环保局、辽源市环保局、****县交通局、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的大力协作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意义 1)建设该段公路是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功能的需要 省道****至****公路起自****省省会****,主要经由伊通县、营城子镇、****镇、中育乡、二龙山乡、仁合乡,止于****县,全长约134km。目前****至营城子段为高速公路标准,营城子至建国(辽源至营城子一级公路的重复路段)为一级公路标准,****(建国)至****段为二级公路标准。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作为通化市与省会****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路段,拟建的公路将使通化市、****县通往****市以及****省西北、北部地区以高等级公路的方式有效的连接起来,使行车往来更加方便快捷。该段公路建成后,将是继****—****—梅河口—通化—白山高速公路,****—辽源高速公路,四平—辽源—****一级公路后在我省境内的又一条高等级公路。因此,该段公路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国道、省道在辽源市的总体布局,而且对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网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2)建设该段公路是适应****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县位于辽源市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东南部和梅河口毗邻,西南与辽宁省清源县接壤,西部与辽宁省西丰县以山为界,北与磐石市和伊通县隔河相望。****县森林繁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该县畜牧业发展迅速,养鹿历史悠久,素有“梅花鹿之乡”的美誉。 依傍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东风县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后劲十足。拟建的****至****公路贯穿****县中北部地区,可为该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往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对适应****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