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乐巡礼小论文
西方音乐赏析论文

西方音乐赏析论文西方音乐,一种以乐器弹奏的形式,谱出一首首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曲子,这是音乐史上无可比拟的文化瑰宝.这是一种纯音乐的文化,需要人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想象那奇妙的意境.轻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一定说人人都有欣赏它的品味,而是轻音乐本身就有着不同一般的魔力,悄悄潜入人的大脑,影响我们的情绪.我是一名工科的学生,没什么艺术细胞,也没什么艺术修养,更没什么艺术品位,我只是知道这种音乐是一种很有品位的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的音乐,并且确实能产生出乎意料效果的天籁之音.有时候,十分疲劳困顿的时候,置身于这种音乐中,可以让我情不自禁地忘了劳累,身心放松;有些慷慨激昂的曲子,让一颗消沉的心不自觉地跟随着音乐起舞,斗志勃发;那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调子,让我不由自主地跟音乐起伏,仿佛亲身体验了那旖旎的风光……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音乐,让我们换一种方式,生动地感受这个世界,体会心灵的驰骋.西方音乐要追溯到巴洛时期的音乐,从蒙特威尔第到巴赫和亨德尔,自止匕,开始了西方音乐的辉煌历程.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音乐形式中都出现了一批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创作了世代传承的经典音乐,为世界音乐史添上了华美篇章.许多音乐家,像贝多芬,肖邦,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音乐伟人,而他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悲怆交响曲》等更是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引起是人共鸣。
最让我震撼的一首曲子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且不说贝多芬在自己多舛的命运下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是一件多么令人钦佩的事,单是曲子本身就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命运一曲以贝多芬对生命执着的态度,挑战命运的决心,用雄伟的音乐奏出了这伟大的心声。
早在1803年,贝多芬就开始有意创作这部作品,直到五年后才全部完成。
他在1808年11月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从1803年他的耳疾逐渐加重,并且还伴随着严重的杂音,让他苦不堪言。
与音乐有关的论文范文

与音乐有关的论文范文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音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时我们走在大街上,音乐总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耳朵,当旋律欢快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跟着节奏走的冲动,那时候的状态充满着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还有一种就是,会让你想起已经经历过的痛苦与哀伤,本来平和的心情一下子又被低落所占据,这时候就会想音乐到底是一种什么神灵?它会时不时的牵动着我们的思绪,试想一下:假如生活中没有了音乐,那我们该有多么的空虚与无趣…….所以,在这里想谈谈音乐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
一、教育方面记得以前读过一本书,叫做《晋书乐志》,里边一段是这样写的:“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这里边的每个字都透露对音乐的向往和赞美,因为她可使人变的有修养和具备一些好的品质。
那些高雅的音乐总会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在这时我们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受音乐作品本身魅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从而积累丰富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使人情感丰富,情操高尚,心地纯美。
在今天,商业广播及电视及流行歌曲等,正侵入儿童耳中,以令人生疑的哲学、低下的道德标准及非基督徒的价值观来影响儿童的心灵。
我们同样的应该使用这些传达的媒介,来让儿童的心灵及生活充满真理,并教导他们以言语表达对神的爱及对人的关怀。
由于音乐具有带给人们喜悦经历的特性,使得音乐成为满有功效的教学器材。
当有些事情做起来满有意思时,就很容易学习,而且也易于记得。
音乐可以丰富布道事工。
儿童常因为对教会活动的特别兴趣,而被吸引到教会,这些活动可能是教会休闲活动、手工艺班以及音乐。
以上任何一项活动都是有价值作为与儿童初步接触,并带领儿童信主的途径。
当儿童被音乐吸引时,与教会同工接触的机会就出现了,而且进一步面对救恩的信息。
二、精神方面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当很欢快的时候,我们会手舞足蹈,当我们非常悲伤时,一曲婉转动听的又会使你心旷神怡,烦恼忧愁顿时烟消云散。
音乐鉴赏小论文

音乐鉴赏从《波兰舞曲》鉴赏肖邦的爱国热情一.肖邦简介肖邦,全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作曲家,年少成名,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从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十六岁时加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其一生不离钢琴,被称为“钢琴诗人”。
1830年被迫前往巴黎,离开故国前夕,老师送他一把波兰泥土,肖邦至死存放身边。
波兰于1795年亡国,成为帝俄的版图,1830年发生独立运动,由于革命失败,肖邦就打消返回祖国的念头,计划在巴黎开拓自己的天地,并帮助革命运动。
1835年,肖邦曾前往德雷斯顿和莱比锡旅行,与孟德尔颂和舒曼结识。
1836年和女文学家乔治桑(George Sand),双双坠入情网,不久肺病恶化,于1838年与乔治桑一起到马约卡岛静养,後来两人又在巴黎和里昂同居。
1847年双方因意见不合而劳燕纷飞,结束了这段历史上著名的恋情。
1848年抱病到英国旅行演奏,次年回到巴黎後不久,因肺结核不治去世,享年只有三十九岁。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二.主要音乐作品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肖邦的主要代表作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
世界音乐及对中国民族音乐影响论文

世界音乐及对中国民族音乐影响论文
世界音乐及对中国民族音乐影响论文
摘要: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
所以,努力加强发展我国的多样化的民族音乐,应该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并且不可逃避的任务。
世界音乐又称民族流行音乐。
广义的世界音乐可以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
但是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世界音乐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美国流行音乐为主体的,同时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元素的一种新音乐形式。
世界民族音乐按地区大体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阿拉伯(西亚、北非)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西欧、东欧、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共11种还有不按地区划分的犹太、吉普赛、库尔德、萨阿米(即拉普人)音乐。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流行音乐占据了整个世界。
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和其他更多的形式充斥全球的每个角落,对各国流行乐坛带来巨大的冲击。
其实,所有的这些“美国”形式,实际上都是非洲血统的基因转移,是贩奴时代流传到北美的节拍。
当这些节奏稍略加工以后以新的形式回到他们的故乡时,又影响了曾经孕育他们的文化并诞生了令人兴奋的混血品种——世界音乐。
80年代世界音乐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却是一种循环关系:非洲的黑人文化作为流行音乐的源泉使其迅速发展这是。
关于音乐论文范文的精选

关于音乐论文范文的精选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音乐不仅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加便利于各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共同语言。
音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在特定的情况下,要比用语言更容易让别人理解和接受,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它还有一个特别的有利条件,就是乐谱是通用的,不管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音乐,通过五线谱,相互都能演奏,这就更加便利于相互交流。
同时音乐也是现实的反映,对生活的批判。
世界各国、各个民族因为其内在的遗传基因和外在的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一些有特殊性的现实生活,由这些有特殊性的现实生活产生出各种有特殊性的意识形态,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
远古时期,鉴于自然、社会环境的迥异,造成了中国各地区音乐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
尤其对日本、朝鲜等远东国家和南亚、东南亚各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四千多年前,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中心,秦兼并六国之后出现了二百年统一强盛的西汉帝国,这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第一个高峰时期。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首次使中国和中国以西的文明形成联系。
我们从中国文学史、中国音乐史上可以知道,秦汉的乐论辞赋、六朝的讲唱变文、唐宋的传奇戏剧、明清的话本小说及历代流传的民间歌曲乃至宗教音乐,都曾对整个文化和人们的思想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反映着不同的社会习俗和生产方式。
人类文化的多元化,是客观的存在,尽管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将世界愈来愈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世界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不会由此而“一体化”。
因此,我们应该使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差别中得到发展,在全球意识下求得繁荣。
所以,既要消除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也要去除唯东方文化中心论的狭隘想法,使世界音乐文化在平等“对话”中相互吸收,共同发展。
音乐不仅能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也能展现一个国家或民族新的形象。
世界民族音乐论文

世界民族音乐论文第一篇:世界民族音乐论文浅谈世界民族音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很少人能静下心来喝一杯茶听一首音乐,更不要提世界民族音乐了。
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跟着老师欣赏一下世界上很多民族的音乐,聆听一下老师的演唱,真的是一个很难的机会。
在选课时见到“世界民族音乐”这一课,当时并没有想过这究竟是讲什么的,也没有想民族音乐究竟是属于音乐的的哪一范畴,只是纯粹地以为是欣赏世界各地的音乐。
虽然上了这么多节《世界民族音乐》,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走马观灯,像一个好奇的孩子看看新鲜,所以我也无法系统地对其作出一个总结,也觉得没有必要,前人已经有过十分丰富,系统,深刻的总结,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我就说一下一些让我印象比较深刻,能够触动我内心那根疲软不堪的弦的东西,算是一种分享吧!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
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这堂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
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非洲手鼓,它不仅是个非常好听的乐器,而且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鼓.当你熟练打出一小段一小段时,你会发现你的鼓在深情的说话.当你和朋友们共同演奏同一个速度节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融入了其中,在和你的朋友们没有语言的沟通交流.这些感觉真的都是妙不可言。
世界民族音乐,重要的是“民族”二字。
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一片土地上的一个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每一个民族之间或许会有相似的文化,但是无论它们多么相似,总有那么几点是只有本民族才具有的,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和精神。
通过学习“世界民族音乐”,不仅仅欣赏了不同民族特有的音乐,同时也从它们传承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学到了如何继承传统,发扬民族音乐,使其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仍具有不老的魅力,对世界民族音乐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971a3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6.png)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第一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的课程,老师经过多娱体以及亲身教导的教学方式,使我可以在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
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
如中国的古乐,日本的能乐,西方的歌剧等。
从而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培养我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知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夠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个学期令我最深刻的就非老师教我们唱的《阿里郎》莫属了。
《阿里郎》是一首朝鲜民歌中的代表音乐作品,能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认识长鼓舞、伽倻琴弹唱的表演形式。
《阿里郎》还翻译有了国语的版本。
让我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在合作创编与歌唱表现中培养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而且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朝鲜族民歌又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关于音乐的1000字论文

关于音乐的1000字论文篇一: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科技腾飞下的音乐流行音乐源于西方,它是19世纪的产物,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
西方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流行音乐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发源地。
如今,世界各国的流行音乐形态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实际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发展成了有别于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音乐体系。
并非大众所理解的“流行的音乐”。
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以爵士和声、拉丁音乐节奏、非洲音乐节奏、现代编曲技术为理论依据。
其特点为风格多样、节奏相对比较复杂、音色多样。
包括所有的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
随着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通讯与传媒的日益完善与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流行音乐”的概念最早来自西方。
流行音乐指流行风格的音乐,它包括流行歌曲,还有爵士乐、摇滚乐等器乐形式的作品。
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并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
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是分时间、空间的。
首先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流行的音乐风格显然不同。
就像我喜欢的一首流行乐曲王力宏的《心跳》,无论是这首歌的MV或是创作都是喜爱之至。
『心跳』在力宏的创作歌曲当中,是首非常特别的歌,他摒弃了学院派的创作手法,不从乐理著手,而是由最内心深处的想法出发,旋律和歌词浑然天成,在短短的字句当中,一语道尽对于感情的态度。
是一首让人在繁杂喧闹中,会想要静下来倾听的好歌。
这首歌曲每个乐器,包括吉他、钢琴、贝斯、鼓声,都是由力宏ㄧ人编写弹奏完成,在弹奏的过程当中,力宏常常不断一遍又一遍演练弹奏,希望歌曲能够透过最纯手工的弹奏,表现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
新专辑的歌曲非常的力宏,因此在视觉得呈现上面符,力宏特别请到他纽约的好友摄影师Seamus来台负责所有MV的掌镜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音乐巡礼小论文
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生产, 与一般的社会生产劳动都是一样的。
艺术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也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即人们需要艺术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艺术也影响着人们,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
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不以说理的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
本文旨在论述中国社会发展中,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音乐发展,以及音乐功能的变迁。
音乐具有许多社会功能,中国传统音乐在过去的社会中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实用功能以及抒情功能。
远在西周时候,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权利,以及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的关系,创立了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下要求人民按照等级的划分行使权利。
礼是核心,乐依附于礼,服务于礼。
同时周的统治者重视“德治”,实际上统治者利用乐来作为统治工具,从思想上合法地加强了他们的统治。
在此过程中,统治者把乐教视为“国教”,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虽然乐只是服务于礼,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存在,具有很大的束缚性。
但是也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民歌的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诗也得到发展,部分诗歌被孔子编录成诗经,对后世影响巨大。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音乐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权者的政策会改变音乐发展,改变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观念,音乐的发展又会改变人们对美和内心的自由的追寻。
同时由于此时音乐的兴起伴随着诗文的创作,所以对后世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有着巨大影响,这些诗文可以合乐而歌,有着独特的音韵美。
音乐也因诗文具有丰富的抒情的功能。
中国社会发展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各个朝代对待音乐态度也
略有不同,音乐发挥的作用也就发生很大变化。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
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并集中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音乐在政治统治中发挥的作用依然较大,不过已不同于周朝,此时的音乐已经在民间深深扎根,是民众不可缺少的重要娱乐方式。
汉代边疆处由于时常战乱,兴起了鼓吹乐,主要用于军队礼仪,民风彪悍的民众也很是喜欢。
但是,中国古代的雅乐在东汉桓灵二帝以后宫廷中已经丧失。
好在曹操找到了精通雅乐的杜夔,使雅乐重新恢复了,黄钟大吕重新在宫廷演奏。
礼乐制度得以复归。
魏晋时期文化又一次大繁荣,虽然时代很乱,少数民族也涌入中原,但是恰好促进民族音乐的融合,乐器也得以改进。
此时民歌也有很大发展,《广陵散》乐府双壁在此时出现,两篇叙事诗意味着民间文人利用音乐创作故事,出现文学艺术的自觉性,即文人不再专为统治者服务,音乐也逐渐走向人们的内心。
音乐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教化功能逐渐弱化,抒情功能逐渐增强。
隋唐两代,政权统一,特别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不断吸收他方文化,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基础,终于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
这个时代可谓空前繁荣。
唐代李白的诗歌“集古典诗乐之大成,开新兴词乐之先河”。
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通过诗与乐的完美结合,创作了许多无与伦比的诗歌,他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将自然之美融入内心,他影响了自他之后的一切时代,后世音乐家在他影响下,致力于抒发内心真情实感。
音乐的功能继续向抒情功能倾倒,但教育功能又有了发展。
唐代有一系列音乐教育的机构,如教坊、梨园、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专门教习幼童的梨园别教
园。
这些机构以严密的考绩,造就着一批批才华出众的音乐家。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发达,社会相对稳定,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向世俗化。
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
由此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
如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等。
同时也可以看出虽然政治对于音乐影响巨大,但是对音乐发展影响更大的是相对平凡的民众,他们超越时代的对于美的敏感独到的欣赏能力才是促进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