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婴幼儿粗大动作发育规律(附表)

育婴师婴幼儿粗大动作发育规律(附表)
育婴师婴幼儿粗大动作发育规律(附表)

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

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范围:

0--3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基本包括抬头、翻身、爬、

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

二.婴儿粗大动作练习的意义:

1.强婴幼儿的体质和机能:能促进婴幼儿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呼吸系统、循环

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健康。

2.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助于婴幼儿的骨骼生

长。充分利用阳光和空气的自然因素,能有效的促进婴幼儿的骨骼强壮,身体长高。

3.展婴幼儿的认识潜能、社会行为和良好性格:鼓励婴幼儿坚

持参加动作练习,在玩的过程中,小伙伴相互模仿,共同活动,并不断尝试各种活动方式。

三.培养目标:

1.学会抬头、翻身。

2.学会四肢协调爬行。

3.学会直立和行走。

4.学会跑。

5.学会跳越。

6.学会攀登。

7.学会玩球类游戏。

四.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要按粗大动作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粗大动作技能发展

程度有序进行,无法随意选择,更不会跳跃式进行。

2.适宜性原则:婴幼儿处于发育阶段,精力有限,练习时间过长容易疲劳,收效不好。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练习

5-10min, 以后逐渐增加时间,最多不超过 30min。

3.趣味性原则:婴幼儿粗大动作技能练习时,要努力创造一种快乐的气氛,使婴幼儿感

受到运动的乐趣。

4.安全性原则:育婴师要始终全身心的参与、观察、照顾婴幼儿,确保环境的安全、运动

设施的安全、游戏方法的安全,切实保障婴幼儿在动作练习过程中

的安全。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育规律:

运动项目月龄粗大动作发育

新生儿俯卧位能抬头 1-2 °

抬头 3 月抬头较稳

4 月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

5 月从仰卧翻到俯卧

翻身

6 月从俯卧翻到仰卧

5 月靠背坐时腰能伸直

6 月两手向前撑住后能坐

7 月独坐时身体略向前倾

8 月独坐稳,并能左右转身

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并能7-9 月

原地转动

8-9 月用上肢向前爬

10-12 月爬时手膝并用

8 月搀扶时能站立片刻

11 月独立站立片刻

10 月扶着两手向前走

走15 月独走很稳

18 月跑、倒退走、爬楼梯

24 月并足跳,单足独立 1--2s 跳

30 月单足跳 1--2 次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讲义

一、问题导入 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在人类种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系列反射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动作发展 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身体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 1.规律一:首尾规律 是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顺序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都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这种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发展成熟的。也就是说,离头部近的动作先发展,离头部远的动作后发展。这种趋势还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 2. 规律二:近远规律 由身体的中线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是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才是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就是说,靠近身体中线部分的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如臂部、手部、腿部、足部的动作。例如,图片中婴幼儿的上肢是从肩头—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手指组成,所以,婴幼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

物体,之后才能慢慢的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3.规律三:大小规律 先发展大动作,再发展精细动作。从四肢运动发展而言,婴儿一般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下面请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婴儿是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视频中的幼儿才会用手指去抓取物体。 4.规律四:正反规律 婴幼儿动作是正面的动作先发展,反面的动作后发展。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婴幼儿先学会朝前走,后来才学会后退走;先学会抓握玩具,然后才学会放玩具;先学会上楼梯后学会下楼梯;先学会从坐位站起来后学会从站位坐下。 5. 规律五:泛化集中规律 婴儿出生后的动作发展从泛化的全身性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的动作发展。视频中这个手舞足蹈的婴儿,他试图想抓东西,手脚并用,多余动作很多,这种情况随着月龄的增加,躯干与四肢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地抓到眼前的玩具。 婴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习得的结果,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的结果,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本质,按照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正反规律、泛化集中规律五大规律发展。

育婴师实操考试

一、制作泥糊状食品:蛋黄泥 1、准备工作:鸡蛋、锅、小勺、水 2、操作要点: (1)将鸡蛋放入冷水里煮,水开后煮5分钟。 (2)取出蛋黄用少量水捣成泥状,用小勺喂食。 (3)也可添加米汤或者熟牛奶。 二、培养婴儿良好的二便习惯的方法 1、婴儿在1岁半到两岁之间,生理和心理器官发育逐渐成熟,具备了训练二便 的基础。 2、运用婴儿喜欢模仿的特点,由成人给作出示范动作或凭经验抓准婴儿二便的 间隔时间,提前几分钟进行提醒。 3、试用专为婴儿设计的比较安全的便盆,并将便盆放在离游戏较近的位置。 4、培养婴儿二便的卫生习惯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引导婴儿自己完成。 5、控制二便包括定时大小便、较早控制大小便、主动坐盆等良好习惯。定时大 便最好在早餐进行,睡觉前给婴儿排尿,以免尿床或影响睡眠。 三、为幼儿测体温 1、准备工作:体温计、酒精、棉签 2、操作要点: (1)检查体温计是否有破损,用棉签沾取酒精对体温计进行消毒。 (2)试表前,将水银柱甩至35度以下。 (3)将体温计夹在婴儿腋下,提醒幼儿夹住体温计,不能乱动,5分钟后取出。 (4)转动体温计,看到白色不透明的水银柱时,即情系的显示所指数字。 (5)正常婴儿的腋下体温为36—37度。 四、根据婴幼儿发展水平设计并实施一个精细动作训练《五指抓》的游戏 1、适合年龄:2.5—3岁 2、练习时间:5—10分钟 3、准备用具:托盘一个,内有较大的塑料碗两个,左边的碗有白云豆半碗。 4、训练目的: (1)学习五指抓的精细动作。 (2)提高手眼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专注力。 5、操作过程: (1)引导幼儿把工作托盘端到桌子上。 (2)育婴师展示练习过程: A、右手五指,做五指抓握的动作三次。 B、从左碗中抓起白芸豆,轻轻移至右碗放下白芸豆。 C、重复刚才的动作,直至左碗中的白芸豆全部抓到右碗中。 D、将托盘中的碗一一移至托盘外,检查托盘内有无散落的白芸豆,若 有捡起放入碗中,将碗再放入托盘内。 (3)请幼儿来完成联系。 (4)变化为左手抓或右手交替抓握。

育婴师操作步骤高级

给小宝宝测量体温 考官,我洗好手了。 1检查体温计a看,体温计表面有无破损b甩(避开硬物)c再看(体温计读数在35℃以下) 2检查宝宝腋下有无汗液,如有应先擦干净后再进行测量 3测量时间为3-5min,取出 4看 5体温计正常读数在36-37℃之间 6甩避开硬物 7消毒后将体温计放回盒子。(消毒体温计,等待下次备用) 宝宝体温测量部位为口腔,腋下,肛门。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发热一般不超过37.5℃。引起生理性发热的原因有吃奶过后,哭闹过后,运动过后,包被包得过厚,衣服穿得过厚。新生儿体温中枢没有发育完善,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宝宝体温在37.5℃以上,不能排除病理性发热,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考官,操作完毕。 给小宝宝测量脉搏 考官,我洗好手了。 1把食指和中指放在宝宝的颈动脉处(测量时间1min后取出) 2新生儿期的宝宝脉搏在120-140次/min 3测量的部位我们一般选择颈动脉,颞动脉,股动脉,桡动脉。测量脉搏的时候尽量避开宝宝吃奶过后,运动过后,哭闹过后,精神紧张下,应选择在宝宝睡眠中,安静状态下。 4宝宝的脉搏节率一定要整齐,因为它反应的是心跳的节率。考官,操作完毕。宝宝气管异物取出 意识清醒的患儿 倒立拍背法:立即倒提婴儿双腿,使其头向下垂,从上之下拍击其背部。反复几次后,检查异物,取出异物。 2推压腹部法:将婴儿背对自己,两臂抱住婴儿,手握成拳形,大拇指向内发在肚脐与剑突之间,用另一只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推压。反复几次后,检查异物,取出异物。 引起宝宝气管异物的主要原因有 1婴儿把纽扣、玻璃球、硬币等放入口中; 2吃豆类、果核、瓜子时,不慎将食物吞进气管; 3进食时说话、嬉闹,导致食物呛入气管;

婴幼儿精细动作及大运动

婴幼每个时期应该发育到什么程度。是很有讲究。父母要密切关注。1岁以上小儿是3个月为一年龄组,故年龄跨度较大,在该年龄组里的项目不要求全部通过,但该年龄组以前的项目要求全部通过。 月份 精细动作 大运动 1个月小儿腿、臀双侧动作对称等同 俯卧时试举抬头 视线能随目标移动90° 2个月抬头时,脸与桌面约成45° 3个月小儿手指能互相接触 4个月视线能随目标移动180°抬头时,脸与桌面约成90° 用摇铃接触小儿手指能握住扶小儿坐时,举头正而稳,不摇动 5个月坐在家长腿上,能伸手向着桌面上的玩具俯卧时手臂能支撑身体抬胸 6个月能自己拿着饼干吃扶站时腿能支撑体重片刻 手中握着一块方木,又能注意到第2块方木拉坐时,头部始终不后垂 7个月两只手能同时各握一块积木会从俯卧转向仰卧或仰卧到俯卧的翻身 只能抓起小丸能独坐5秒或更长时间 8个月能把一只手中的积木递交到另一只手能扶着硬物体站立5秒或更多时间 9个月会用两指抓握小丸 10个月能拿取放在桌上的小方块作相互敲击会从站到自己单独坐下 11个月会用拇指和食指抓握小丸,手掌不接触桌面扶站时能把足提起片刻 12个月会扶着家具行走 能独立2秒或更多时间 12~15个月不撑住地面能单独弯腰拾起玩具 步行自如,左右不摇摆 15~18个月能叠稳两块方木能向后退两步或更多步 会在纸上有目的地划线 经示范能把小瓶(口径1.5厘米)内的丸粒倒出 18~21个月能叠稳4块方木而不倒不扶任何物体会将球向前踢出 21~24个月不经示范能把丸粒倒出小瓶外 2岁~2岁半模仿画长于2.5厘米歪度不超过30度的直线能举手过肩抛会双足同时离地向前跳 能不扶物体独脚站直1秒钟或更长时间 2岁半~3岁能模仿成人搭“桥”等简单积木会骑儿童三轮车 能叠稳8块方木而不倒能单足跳过21厘米的宽度 3岁~3岁半不受方向的限制,能比较出两条画线的长短 会模仿画闭合的圆形 3岁半~4岁经示范,会画出在任何点上相互交叉的两线能用一只脚独立站5秒或更多时间(3试2成) 不扶任何物体独脚连续跳2次或更多次 4岁~5岁能画出人体3个或更多部位能脚跟对着脚尖向前走4步或更多

育婴师技能操作

育婴师(中级)操作技能模拟卷 A 试题1. 科学添加泥糊状食品 (1)本题分值:25分 (2)考核时间:5分钟 (3)考核形式:笔试 (4)具体考核要求:请写出为宝宝添加“碎菜、菜泥、米汤、菜沫、面条、菜水”这6种泥糊状食品时渐进的正确顺序 参考答案: 顺序:菜水- 米汤- 菜泥- 面条- 菜沫- 碎菜 原则:()1.要掌握先素后荤、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渐进原则。 2.添加食物要循序渐进,经过试食、适应、喜欢的过程后再转入新食物,这样可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盲目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3.婴儿不宜食用过量的糖、脂肪、化学添加剂、盐和味精,泥糊状食品最好不加盐和味精等调味品,尽量选用高钾低钠的食物补充婴儿营养。 4.添加泥糊状食品要定时定量,新食物的试食要从少到多,开始为5-10毫升,如无过敏反应可增至30-40毫升。同一类食物一次不要喂得太多,过量进食可引发食物过敏。 5.泥糊状食品烹饪要适度,同时要注意卫生 A卷第1页 试题2. 记录女婴体重发育曲线(这个题目的表格中身高有错误,但要知道这种题目怎么做)(1)本题分值:25分 (2)考核时间:5分钟 (3)考核形式:笔试 (4)具体考核要求:

①根据所提供的婴儿体重实测值,正确记录相应的体重发育曲线。 ②根据所提供的正常女婴体重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判断婴儿生长是否正常。 一个女婴的身高别体重的实测值: 正常女婴身高别标准体重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身高(cm) 试题3 (2)考核时间:5分钟 (3)考核形式:笔试 (4)具体考核要求:为一个正常7个月大的宝宝设计大动作能力游戏,包括游戏名称、游戏时间、次数、注意事项,并设计出至少3种训练方法。 (5)否定项说明: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成绩记为0分。

(完整版)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训练 婴儿运动发育规律 1、由上至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2、由近至远:肩- 臂- 肘- 腕- 手指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 视物伸臂- 伸手抓物 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 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 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 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 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 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 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 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900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900,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点: 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

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 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0),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 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 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侧的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婴儿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婴儿的左腿向前移,使其学会手足协调地向前爬行。 注意点:腹爬的前题是手支撑,还不能者可以先训练手支撑,然后再训练爬行。 6个月:前倾坐 目的:坐位时眼睛的视野比卧位时开阔双手的活动多,是运动发

育婴师实操试题(全)

育婴师实操试题(全) 1、写出婴儿肺炎的护理方法? 答:(1)居室要保持安静,以利于婴儿充分休息。良好的休息可以减少患儿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护心肺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让婴儿枕高一点的枕头或半躺半坐姿势,经常翻身拍背或交换体位有利于减轻患儿肺部瘀血。恢复期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3)营养与喂养。患儿应多吃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边吃边喘可少量多餐,咳嗽时应暂停喂食,以免引起窒息。同事应多喝水,有助于痰液稀释。(4)护理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患儿出现气急、口唇青紫等异常表现应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2、写出溺水的急救方法? 答:(1)先把婴儿捞出来,吧婴儿嘴里鼻子里东西清理干净。(2)把肚子里的水控出来。大人单腿跪地,一条腿屈膝,让婴儿的肚子趴在大人的膝盖上,头下垂,大人用手按压婴儿背部,尽量让嘴、鼻子、气管和胃里的水流出来。(3)如果婴儿已经停止呼吸,要首先做人工呼吸。先将婴儿的头部略向后倾15度左右,通常呼吸道,用嘴盖在婴儿的嘴与鼻子上面,向里面轻轻吹气,速度为每分钟20次,每隔4次检查一下婴儿是否有了呼吸,如果无效,或孩子心脏停跳,要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先触摸颈动脉是否搏动,若2岁以下时,一只手垫着背部,支撑起婴儿的头颈,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按压胸骨下部的位置,压下的深度为 1.5~2.5cm。2岁以上时,把婴儿放在平地上,一只手根部轻压胸骨下部,眼下的恶化年度为2.5~3.5cm,每分钟100次,1次呼吸配合5次按压。(4)及时送医院就医。 3、写出婴儿传染水痘的发病特征及预防护理方法? 答:发病特征:病毒受传染后潜伏两周发病,通常第一天出点状小粒,慢慢变成水泡,有的伴有发烧症状。水洞分批分期长出,此起彼伏,为期8~10天,最后结痂,基本不留疤痕。预防护理方法:(1)水痘不是必须得的病,注射疫苗有良好的效果。(2)可引发脑炎、胃肠炎等并发症(较少见),如有病毒潜伏在体内,神经系统未散,在遇到大病或不良环境时会出现带状疱疹。(3)多休息、多喝水、食物清单,保持肠胃畅通。(4)保持皮肤清洁健康,勤洗澡、勤换衣服,剪短指甲,引导婴儿不要用手搔抓。抓破后会留下疤痕,影响容貌,还可以引起溃疡或细菌感染。(5)不要外出,以免传染给别人。不要涂抹肤轻松类软膏。(6)如果水痘继发感染药及时去医院治疗。 4、写出婴儿脱水的原因? 答:(1)天气炎热时婴儿出汗过多(2)发高烧吃退烧药后大汗淋漓(3)饮食过咸(4)腹泻等疾病。 5、写出烫伤的处理办法? 答:烫伤时不要惊慌失措,Kenji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1)轻度时,先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20分钟左右,使皮肤冷却可缓解疼痛,减弱红肿程度,防止形成水泡。如果水泡已经形成,不能涂抹任何药膏和药水,在上面放一块清洁、无绒毛的纱布然后用抗生素药膏涂抹,以免受到感染。(2)中度时,应将患部放入盛有冰水的盆中,用自来水进行冷却,20~30分钟即可舒缓疼痛,并可防止皮肤深层组织受到破坏。(3)重度时,要小心去除衣物,不要碰到烫伤部位,可用剪刀把衣服剪开,慢慢取下,用冷水浸没或用浸透冷水的被单,毛巾敷在烫伤处,不要摩擦皮肤,以免擦破患处发生溃烂,继发感染。(4)及时送医院就医。

育婴员考试卷及答案1套

育婴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题号一二总分 应得分100 实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中。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 1.()是婴儿教育的生理基础。 A、人的大运动的发展 B、人脑的发展 C、个体发展的关键期 D、人的神经系统的发展 2.()不是安排婴儿运动游戏的依据。 A、婴儿的身心特点 B、季节和设备条件 C、成人的喜好 D、婴儿的健康水平 3.铁、锌与()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 A、钙 B、铝 C、碘 D、肽 4.人体测量学的各个参数属()范畴。 A、营养结局 B、营养状况 C、生长发育指标 D、健康水平指标 5.关于健康水平指标描述全面的是()。 A、生化参数和生活参数 B、生理参数和生活参数 C、营养参数和生理性参数 D、生化参数和生理参数 6.进食气氛包括()两个过程。 A、教育和进食 B、游戏和进食 C、烹调和进食 D、环境布置和气氛营造 7.婴儿摄取的各类食物都有一定的量,即()。 A、食品种类越复杂越适宜 B、膳食经构的科学合理 C、食物要是婴儿喜欢的 D、食品越是贵重,营养价值越高 8.每天应为婴儿选择()以上的食物。 A、4种 B、6种 C、8种 D、10种 9.夏季食谱要考虑的季节因素是()。 A、多选豆制品 B、多选肉、蛋、奶 C、增加含脂肪的食物 D、气温高、出汗多,已清淡为主 10.脱水导致()。 A、钾、钠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B、失水 C、水分摄入不足 D、无尿液排泄 11.睡眠是大脑皮层的()。 A、保护性抑制 B、生理保护 C、生理性保护性抑制 D、物理性保护 12.识别婴儿小便异常的方法是()。 A、望、闻 B、有无异味 C、观察尿量 D、注意观察尿液颜色 13.婴儿新陈代谢旺盛,皮肤易受伤害是因为()。 A、表皮层薄 B、角质皮层薄 C、角化层薄 D、脂肪层厚 14.婴儿生长发育的()是宫内生长发育。 A、次要阶段 B、第一个重要阶段 C、第一个基本阶段 D、主要阶段 15.下列()是宫内生长发育的正确规律。 A、生长速率慢 B、发育、分化、成熟过程不易受损伤 C、母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会影响到胎儿 D、生长速率快 16.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变化复杂,需逐周测量才能得到其真实规律。 A、大脑 B、饮食 C、消化系统 D、体重 17、()是婴儿大动作发育的顺序。 A、抬头、坐、立、行、跳、跑等 B、抬头、立、坐、行、跑、跳等 C、抬头、行、立、坐、跳、跑等 D、抬头、坐、立、行、跑、跳等 18、婴儿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按照()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A、亲子关系——玩伴关系——群体关系 B、亲子关系——群体关系——玩伴关系 C、玩伴关系——陌生群体关系——亲子关系 D、玩伴关系——亲子关系——群体关系 19、()是0-3岁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 A、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大特点越突出 B、冲动、易变、内敛,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C、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D、冲动、易变、内敛,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20、()是新生儿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没有意志力。 A、主观意愿 B、母亲的暗示 C、客观条件 D、本能的反射 二、判断题:共40分,每题2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答、漏答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1、婴儿得水痘的表现是受传染后病毒会潜伏两周才发现。 ()2、轻度肺炎患儿应少饮水,有助痰液稀释。 ()3、良好的物质环境是指父母、育婴员的情感和态度对婴儿的正面影响。 ()4、在运用反复性原则时,施教者要从婴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出发来设计发展目标和游戏。

婴幼儿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运动能力(fine motor skills)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功能发育也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 一、手功能发育 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grasp)两大类。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suspension)、约束(constrain)、推(push)、压(press)、触(touch)、勾状抓握(hook grasp)等;抓握动作又分为力性抓握(power grip)与精细抓握(precision grasp),前者包括球形抓握(ball grasp)、柱状抓握(cyclindrical grasp)及拉(pull),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tip pinch)、指腹捏(finger pulp)、侧捏(lateral pinch)及三指捏(tripod pinch)。精细动作主要包括伸手取物,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取一些小的物品,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一些很小的东西,如花生、纽扣、小豆子、小丸等,拿铅笔画画、翻书、搭积木、串珠子等。而包括进食、更衣、书写等在内的各种精细运动活动均以抓握物体、将手伸向物体、随意放下物体、腕关节可在各个方向活动4项基本动作为基础。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年龄精细运动 新生儿紧握拳,触碰时能收缩。 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主动握物动作出现时,此反射消失。1个月 双手常常握拳,物体碰到手时,握得更紧。 2个月偶尔能张开手,给物体能拿住。 偶尔把手或手里的物体送到口中舔舔。 3个月用手摸物体,触到时偶尔能抓住。 手经常呈张开姿势,将哗啦棒放在手中,能握住数钞钟。 4个月仰卧清醒状态时,双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手指,称之为“注视手的动作”,此动作6个月以后消失。 常常去抓东西,但距离判断不准,手常常伸过了物体。 【

育婴师实操试题

高级育婴师实操试题 试题1.哮喘患儿护理 哮喘急性发作时,患儿憋气,缺氧,有痰咳不出,因而坐卧不宁,烦躁不安,甚至有濒死感,这种情绪波动对哮喘者非常不利,护理的首要任务是安慰病人,安定情绪。可以使病儿取坐位或半坐位,以减少胸部呼吸肌的阻力,从而使呼吸感到通畅。为了减少长时间坐位的疲劳,可在床上放一小桌,上垫软枕,以便病人伏在枕上休息或睡眠。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每分钟呼吸及脉搏的次数和节律,注意有无紫绀和出汗,随时准备送医院。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清新、温暖,保持一定湿度。冬季也要每天短时间开窗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在室内放一加湿器以使空气湿润。急性发作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多吃水果,避免吃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如海鲜、虾、蟹等。大便要保持通畅,如有便秘,可冲服蜂蜜水或使用润肠通便药物。家属应熟悉病儿服用的药物剂量和方法,及时协助病儿服药。时常轻拍后背以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鼻垢和鼻腔内分泌物。注意口腔卫生,因发作时常张口呼吸,故每隔5—10分钟应喂些温开水,保持口腔粘膜湿润。 试题2.家庭常用消毒方法 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煮沸消毒。一般水开后煮沸15~20分钟即可,但煮时水一定要漫过所煮的物品,此法既简便又安全。如果是病毒性肝炎患者用过的食具,可以煮20~30分钟,或用%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或用5%漂白粉上清夜浸泡30~60分钟。也可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的洗清剂浸泡5~10分钟,取出后清水冲净。浸泡时消毒物品应完全被浸没。 对旧房或病人用过的房间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用2%过氧叶酸喷雾,用量为8毫升/立方米,作用30分钟;过氧乙酸熏蒸,用量3克/立方米,作用90分钟;%过氧叶酸5%漂白粉上清夜擦抹物体表面。喷雾消毒时应注意首先关闭门窗,先将门及门把手消毒,然后喷洒地面,进室后要循序而进,先喷地面后喷两边的墙。房间大时可先喷一半。喷墙时由上往下,由左往右,不要来回乱喷。擦抹消毒时至少反复涂擦3次,用药应使墙表面湿润而药液不滴下为度。擦抹时应从上到下有顺序进行,避免遗漏。 如果有流感病发生,可将食醋倒于容器内,用火加热煮沸,然后关闭门窗进行熏蒸处理,一般需要150毫升立方米。作用30分钟,即可起到杀灭流感病毒作用。 家庭消毒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应尽可能采用煮沸消毒法,必要时还可采用消毒液浸泡、擦抹、喷雾、熏蒸等方法来处理。 试题3.设计14个月宝宝粗大动作训练游戏(1)本题分值:10分 (2)具体考核要求:C宝宝,男,2010年9月27日出生,剖腹产,正常。2011年11月30日宝宝14个月,会独自行走,不会拉车倒退。分析宝宝粗大动作发展的水平,根据该宝宝粗大动作发展的情况,设计粗大动作游戏2个。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发展的规律。即要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都是从简单、被动、具体朝着较复杂、主动、抽象的方向发展。同时,各个发展阶段之间按顺序衔接。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投奠定必要基础,若某个阶段发育出现障碍,都会对后一阶段产生阻碍作用。比如:婴儿的大动作发展总星道衛抬头ー-翻身-坐-爬-站-走的方向和顺序进行,这个方向和顺序是不可逆,不可变的。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指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共同的特征,即所谓年龄特征。例如,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是由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同时,3-6岁幼儿思维又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3岁幼儿的思维带有较大的直觉行动性,四五岁幼儿的思维已经具有典型的具体形象性,到6岁,幼儿已经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了。 (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婴幼儿身心发展表现出时快时慢、时高时低以及发

展领域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如身高发展在1岁前发展迅速,由刚出生的50cm左右发展到1岁时的75cm左右,平均增加25cm,而3岁到4岁时,身高发展减缓,由平均97cm长到104cm,1年大约增加7cm. 2. 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即各个方长到104cm,1年大约增加7cm. 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即各个方面的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在某个时期,存在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就1岁以内婴儿而言,动作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由刚出生的无意识动作发展到有意识地控制肢体,由依靠大人抱到自己站立甚至行走;而语言发展在1岁以内却不明显,到1岁时言语才开始萌芽,能听懂并说出一些简单的词。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是指对于每个婴幼儿而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是不同的。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种种原因,婴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婴幼儿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同一个婴幼儿、其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也是有差异的。例如,有的幼儿擅长绘画,但数学能力却不能达到一般的要求。这种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婴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上,例如有的活泼好动,情绪表现明显,有的则沉静,情绪不容易外露,等等。 (五)发展具有互补性

育婴师操作技能

1.示范母乳喂养的基本操作,并指出注意的问题。 指导母亲做好哺乳准备: 1)乳头准备:洗净双手-----用毛巾蘸清水擦净乳头及乳晕。 用物准备:母亲应选择吸汗、比较宽松的衣服、准备好宝宝的小围嘴、擦洗乳房的毛巾、水盆专用。 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 2)母亲给婴儿喂奶时可用坐姿和侧姿。 轻轻抱起婴儿,取舒适的体位坐下,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托起乳房,将乳头 和大部分的乳晕放入宝宝的口中,让宝宝吸吮。喂奶时要与婴儿有视觉的沟通, 喂奶结束后采取趴肩抱,竖托抱将婴儿竖起来,轻轻拍背帮助婴儿排出吞咽时 吸入的空气。 3)奶头护理:婴儿每次吃完后,挤出一点奶涂在奶头上,防止奶头擦伤或皲裂。 不能用肥皂、酒精、甲醇酊进行清洗。 4)注意问题:(1)早开奶,勤吸吮科学安排饮食,保持精神愉快,注意劳逸结合, 通过这些方法,促进乳汁分泌,同时讲究喂哺技术,提高喂养成功率。 2.示范人工喂养的基本操作,并指出注意问题。 1)选择正规厂家生产,在保质期之内的婴儿配方奶粉,按要求分别取水,奶粉并 组合均匀。 2)正确喂哺婴儿: 喂哺前:将奶滴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适中后再喂。5~10min间隔 喂哺时:将两孔成直线与婴儿嘴平行,使奶液沿頬壁缓流而咽下。奶瓶要 与脸面部呈垂直位,防止婴儿吞咽空气。 喂哺后:将婴儿竖起,轻拍背部,待其“打嗝”排出吞咽的空气。 3)易出现的问题: a)喂养不足b)喂养过度c)溢奶、呕吐d)便秘e)肚子疼 3.选择饮用水兑水喂水的操作。 1)选择:白开水,温度在35~40度左右。天冷时和温白开水,天热可引用凉白开 水,但不要喝冰水。 2)按要求兑水并给婴儿喂水。 4.安排婴幼儿睡眠。 1)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a)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b)室温以18~25摄氏度为宜。 c)卧室要有睡眠的气氛。 d)被褥要干净、舒适,与季节相符。 e)让婴儿单独睡一张小床。 f)室内禁止吸烟,以免污染空气,造成婴儿被动吸烟。 g)睡前(避免)不做剧烈运动,避免引起婴儿过度兴奋。 2)做好睡前清洁工作。 a)睡前将婴儿的脸,脚和臀部洗净。1岁前的婴儿不会刷牙,可用清水或淡 茶水漱口,并排一次尿。 3)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并及时处理睡眠中出现的问题。 ①a)独立睡b) 按时睡 c ) 良好的睡眠姿势 ②a)睡前玩的时间过长,过度疲劳、兴奋,或白天受到惊吓,心情恐惧,

03岁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0~3岁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1)由上向下,又称上下规律,即先会抬头,然后坐,站立、走路。 (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离躯干远处的动作出现,如先出现手臂的动作,然后出现手的精细动作。 (3)由不协调到协调,开始时为了完成某一个动作,如取胸前的玩具,小儿会手舞足蹈,全身肌肉在活动,可是还取不到东西;之后会弯腰,身体向前,轻而易举地取到了东西。 (4)由粗到细,开始时取一小丸,用手一把抓,然后用拇指与其他手指,最后用拇指与食指取物。 幼儿在动作发育过程中有些原始的反射到了应该消退的时候就消退,否则不利于动作的进一步发育。如3个月时,手不再握拳,应该手指放松,为取物创造条件。另外,积极的动作促使发育成熟。如首先向前走,然后学会倒退走;先从坐位到立位,经过一阶段后才从立位坐下。 每个具体动作的发育早晚与父母亲的训练有关,但训练应该与幼儿的年龄相符合,这样可促进动作的发育。相反,过早的训练对幼儿身心发育不利。 什么是动作发育 正常动作发育的进程是以脑形态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以及神经纤维

髓鞘化的时间与程度为基础的,有一定的规律,同时还需要骨骼和肌肉的参与,因而运动的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全身的发育密切相关。 运动的发育主要遵循以下规律: 头尾规律 小儿总的动作发育方向是从头至脚,即顺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这一趋势逐渐成熟的,最早是头部的动作,先会抬头,再会转头,以后开始翻身,6个月左右会坐,在后是手臂和手的运动,最后才是站立和行走——腿和脚的控制。 由近及远 动作发育的先后以躯干为中心,越接近中心部位(身体中轴)的动作发育越早,而离中心较远部位的动作发育相对较晚。以上肢为例,先是肩部和上臂动作的发育,接着是肘、腕部,最后手指动作的控制能力才逐渐成熟完善起来。 先大肌肉动作,后小肌肉动作 粗大动作的发育先于精细动作的发育,如先是抬头、翻身、起坐等躯体大动作,手指的抓、捏等精细动作继后之。 先整体动作,后分化动作 小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泛化的,而后逐渐发育成局部的准确的动作。如对于1、2个月的小儿,若将其脸用手帕盖住,则小儿表现为全身的乱动,到了5个月的时候,小儿可表现为双手向脸部乱抓,但不一定能拉下手帕,而到了8个月时,即能迅速而准确地拉掉

粗大动作发展——婴幼儿部分

粗大动作发展——婴幼儿部分 一、粗大动作定义 指有关全身大肌肉群活动的大幅度动作,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 二、动作发展顺序规律 儿童动作发展规律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即从头到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来自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的生长发育口诀 三、粗大动作的大致发展 (一)0-1岁以移动运动为主,包括抬头、躺、翻身、坐、爬、站等。 (二)1-2岁由移动向基本运动机能过度,包括走、滚、踢、扔、接等。 (三)2-3岁以发展基本运动机能为主,各种动作均衡发展,包括走(不同方向、曲线、倒走)、跑(追逐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掷等。 四、粗大动作的具体发展 (一)抬头 抬头即宝宝在被竖抱的时候不需要他人的支撑头也不会左右摇晃,或在俯卧的时候,头可以抬起30~40°,并能随着事物左右转动头部,婴幼儿通常在3-4个月的时候学会抬头。

(二)翻身 当婴儿经常有把双脚抬起,身体自然侧倒后,下半身有扭动的动作,这表明婴儿已经开始在学习翻身了。这个动作通产生于在4~8个月间,发育较早的婴儿可能会在4个月就学会了翻身。 (三)坐 坐,即儿童能平衡上身和头部的重量,无需手臂和手的额外支撑儿童的上身与手臂是垂直的(无前倾),并能够维持至少10秒的时间,此动作通常产生于5-8个月间。 婴儿能坐起来就表示其肌肉和神经已经发展到了脊柱的末端,是儿童运动机能发育正常的重要指标。 (四)爬 通常意义上的爬是爬行的最终形式,即手和膝盖交替向前向后移动,肚子未接触爬行面,并能够朝着同一方向至少移动三次。 这是一个更加协调的使用手和膝盖爬行的阶段,此动作通常产生于6-10个月间。 1.第一阶段 着地爬行:用手臂和腿推着身体前进。 2.第二阶段 匍匐爬行:用手臂带动身体,两腿在后面拖着,腹部蠕动。 3.第三阶段 四肢爬行:即通常意义上的爬。 ·爬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1)促进身体的成长发育 ①锻炼颈部肌肉

育婴师实操试题(全)

育婴师实操试题(全) 1、写出婴儿肺炎的护理方法? 答:(1)居室要保持安静,以利于婴儿充分休息。良好的休息可以减少患儿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护心肺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让婴儿枕高一点的枕头或半躺半坐姿势,经常翻身拍背或交换体位有利于减轻患儿肺部瘀血。恢复期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3)营养与喂养。患儿应多吃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边吃边喘可少量多餐,咳嗽时应暂停喂食,以免引起窒息。同事应多喝水,有助于痰液稀释。(4)护理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患儿出现气急、口唇青紫等异常表现应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2、写出溺水的急救方法? 答:(1)先把婴儿捞出来,吧婴儿嘴里鼻子里东西清理干净。(2)把肚子里的水控出来。大人单腿跪地,一条腿屈膝,让婴儿的肚子趴在大人的膝盖上,头下垂,大人用手按压婴儿背部,尽量让嘴、鼻子、气管和胃里的水流出来。(3)如果婴儿已经停止呼吸,要首先做人工呼吸。先将婴儿的头部略向后倾15度左右,通常呼吸道,用嘴盖在婴儿的嘴与鼻子上面,向里面轻轻吹气,速度为每分钟20次,每隔4次检查一下婴儿是否有了呼吸,如果无效,或孩子心脏停跳,要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先触摸颈动脉是否搏动,若2岁以下时,一只手垫着背部,支撑起婴儿的头颈,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按压胸骨下部的位置,压下的深度为1.5~2.5cm。2岁以上时,把婴儿放在平地上,一只手根部轻压胸骨下部,眼下的恶化年度为2.5~3.5cm,每分钟100次,1次呼吸配合5次按压。(4)及时送医院就医。 3、写出婴儿传染水痘的发病特征及预防护理方法? 答:发病特征:病毒受传染后潜伏两周发病,通常第一天出点状小粒,慢慢变成水泡,有的伴有发烧症状。水洞分批分期长出,此起彼伏,为期8~10天,最后结痂,基本不留疤痕。预防护理方法:(1)水痘不是必须得的病,注射疫苗有良好的效果。(2)可引发脑炎、胃肠炎等并发症(较少见),如有病毒潜伏在体内,神经系统未散,在遇到大病或不良环境时会出现带状疱疹。(3)多休息、多喝水、食物清单,保持肠胃畅通。(4)保持皮肤清洁健康,勤洗澡、勤换衣服,剪短指甲,引导婴儿不要用手搔抓。抓破后会留下疤痕,影响容貌,还可以引起溃疡或细菌感染。(5)不要外出,以免传染给别人。不要涂抹肤轻松类软膏。(6)如果水痘继发感染药及时去医院治疗。 4、写出婴儿脱水的原因? 答:(1)天气炎热时婴儿出汗过多(2)发高烧吃退烧药后大汗淋漓(3)饮食过咸(4)腹泻等疾病。 5、写出烫伤的处理办法? 答:烫伤时不要惊慌失措,Kenji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1)轻度时,先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20分钟左右,使皮肤冷却可缓解疼痛,减弱红肿程度,防止形成水泡。如果水泡已经形成,不能涂抹任何药膏和药水,在上面放一块清洁、无绒毛的纱布然后用抗生素药膏涂抹,以免受到感染。(2)中度时,应将患部放入盛有冰水的盆中,用自来水进行冷却,20~30分钟即可舒缓疼痛,并可防止皮肤深层组织受到破坏。(3)重度时,要小心去除衣物,不要碰到烫伤部位,可用剪刀把衣服剪开,慢慢取下,用冷水浸没或用浸透冷水的被单,毛巾敷在烫伤处,不要摩擦皮肤,以免擦破患处发生溃烂,继发感染。(4)及时送医院就医。

婴幼儿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运动能力(fine motor skills)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精细运动能力就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势与移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功能发育也受到姿势与移动能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 一、手功能发育 手就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就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grasp)两大类。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suspension)、约束(constrain)、推(push)、压(press)、触(touch)、勾状抓握(hook grasp)等;抓握动作又分为力性抓握(power grip)与精细抓握(precision grasp),前者包括球形抓握(ball grasp)、柱状抓握(cyclindrical grasp)及拉(pull),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tip pinch)、指腹捏(finger pulp)、侧捏(lateral pinch)及三指捏(tripod pinch)。精细动作主要包括伸手取物,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取一些小的物品,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一些很小的东西,如花生、纽扣、小豆子、小丸等,拿铅笔画画、翻书、搭积木、串珠子等。而包括进食、更衣、书写等在内的各种精细运动活动均以抓握物体、将手伸向物体、随意放下物体、腕关节可在各个方向活动4项基本动作 为基础。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年龄精细运动 新生儿紧握拳,触碰时能收缩。 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主动握物动作出现时,此反射消失。1个月双手常常握拳,物体碰到手时,握得更紧。 2个月偶尔能张开手,给物体能拿住。 偶尔把手或手里的物体送到口中舔舔。 3个月用手摸物体,触到时偶尔能抓住。 手经常呈张开姿势,将哗啦棒放在手中,能握住数钞钟。 4个月仰卧清醒状态时,双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手指,称之为“注视手的动作”,此动作6个月以后消失。 常常去抓东西,但距离判断不准,手常常伸过了物体。 用整个手掌握持物体,手握哗啦棒的时间较以前长些,而且会摇晃,并

婴幼儿动作发展顺序

婴幼儿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婴儿动作发育和他们的中枢神经、身体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婴儿的中枢神经发育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婴儿动作发展是有规律的。 下面就是婴儿动作发展大致顺序表: 出生时动作行为和姿势随时变化,仰卧时头可以左右转动。 1个月,全身无规则的反应,仰卧时尝试着抬起头按来。 2个月,垂直位时头能竖直,但不平稳,能拿住放在手里的东西。 3个月,俯卧时以肘支起前半身,手触到玩具时偶尔能抓住。 4个月,扶着两手或髋骨时能坐,能从仰卧转到侧卧,手能有意识抓握、摇动玩具。 5个月,坐在父母身上能抓住玩具,能翻身,能拿着东西往嘴里放。 6个月,被扶着两个前臂时可以站的很直,会双手同时握物,能抓住悬挂的玩具。 7个月,能独坐,手能对换玩具,抓住成人的手能站立。 8个月,经训练能支撑爬行,能自己从坐位到卧位。能对敲玩具,会用拇、食指捏细小的东西。 9个月,能扶住栏杆站起,能独自爬,扶着试走。 10个月,能扶栏杆走,独立片刻,扶双手能向前迈步。 11个月,牵一只手能蹲下,能走,会搭一块积木。 12个月,会独走几步,会独自坐下。能从容器中取物。穿脱衣服能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婴儿的动作发展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而心理发展又刺激了婴儿的动作发展。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不同,大脑中枢神经发育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区别,因此,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也有着早和晚、快和慢、笨拙和灵活等各种差别和个性差异。 一般说来,孩子动作发育和常规标准会有±2个月的差异,这都属于正常范围,父母不能强

求统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发育特点对他们进行动作训练,使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动作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婴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育婴师操作技能(笔试)考前辅导

考前辅导 育婴师中级操作技能(笔试) 题一、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具体考核要求:根据下列所提供的情景找出影响婴儿睡眠的原因说明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妈妈带一岁八个月的宝宝去公园玩了一天,晚上回来后,宝宝又累又困,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倒在妈妈怀里睡着了。睡了一个小时,宝宝哭着醒来后,怎么也哄不着了,搂着宝宝拍,爸爸也因为被吵醒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吸烟。 答:影响睡眠的原因:1、生活规律受到破坏;2、睡前精神过度兴奋;3、又累又困;4、身体不适,睡眠姿势不正确;5、睡眠环境被改变。 解决办法:1、保持平时的生活规律;2、放轻音乐妈妈给宝宝讲故事,引导宝宝平静地进入睡眠;3、给婴儿换上贴身的睡衣,给予适当的保暖;4、轻轻调整姿势,不是任何肢体受压,解除不适,恢复睡眠;5、卧室要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调暗灯光,减少噪音。室温以18-25度为宜,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睡眠。室内禁止吸烟,以免污染空气,造成婴儿被动吸烟。 题二、记录男婴体重发育曲线 具体考核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体重实测值,正确记录相应的体重发育曲线 ②根据所提供的正常男婴标准体重下限值和上限值,判断婴儿体重的生长是否正常。见课本P69-71 *题三、针对10个月的婴儿特点设计语言能力训练游戏P287 具体考核要求:训练游戏包括游戏名称,适合年龄,游戏时间,次数,注意事项,并设计出3种训练方法 不得分情况:顺序散乱错误(由简到难);适合年龄范围超过3个月以上;存在明显危险性动作。 答题要点: 1、游戏名称:亲子交流 适合年龄:10个月 游戏目的:增强与周围人的交流与对话,培养语言能力。 游戏时间:1-2分钟 游戏次数:1-2次 训练方法:(1)爸爸躲在妈妈背后,宝宝坐在妈妈面前,妈妈问宝宝:“宝宝,爸爸在哪里?我们找爸爸。”引导婴儿叫爸爸,当宝宝叫出爸爸 时,爸爸从妈妈身后探出身来看宝宝,,对宝宝说:“宝宝找到 爸爸了,亲一个。” (2)妈妈对宝宝念儿歌,跟宝宝一起拍手,一边轻摇身体,一边说: “爸爸好,好爸爸,爸爸爱宝宝,宝宝爱爸爸。” 注意事项:要引导婴儿看口型,妈妈发出“ba”的音,口型要清晰,咬字清楚,可重复进行。 2、游戏名称:找妈妈 适合年龄:10个月 游戏目的:增强与周围人的交流与对话,培养语言能力。 游戏时间:1-2分钟 游戏次数:1-2次 游戏方法:(1)妈妈躲在爸爸背后,宝宝坐在爸爸面前,爸爸问宝宝:“宝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