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借助教师教学用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借助《教师教学用书》,提升数学课堂

教学效果

前言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材编写者创编,与教材密切同步,深谙教材设计意图、分解教学目标和提出教学建议,实为一书两体,是最理想的教材参考用书,它立足于课标,对整体教材、教材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甚至细致到一段文字、一幅图片、一个实验、一道作业题,都有仔细的研读。教师教学用书为课标和教材搭建起了桥梁,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手上的教师教学用书,这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因此,笔者通过本文,通过表现教师用书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当前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现状,提出使用策略,并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阐释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好教师教学用书。

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作用

1、利于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类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认识和理解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属于哪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以便依据不同类别知识、技能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择定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而《教师教学用书》给我们归纳了各个课时涉及的领域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2、有利于教师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教师教学用书》便于教师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是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教学设计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教师可结合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仔细区别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背景材料、例证或过渡性练习,准确地找出教材内容的要点或知识点。

3、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教师教学用书》让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理解教材内在思路及编排目的,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教师在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应该特别给予重视。如一年级入学章节的1-5的认识,教材图画有大有小表示数量与大小无关;图画只呈现部分表示物体个数可根据物体部分特征计算;图画中还画有无生命的物体,表示不仅有生命的物体可以用数表示,没

有生命的物体也可以。要分析研究素材、例证、练习与知识、技能穿插编排的意图,从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4、有利于教师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中知识的关系,发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分析教材中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努力构建各类知识、技能的网络,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着重以现代教学理论作指导,说明如何运用操作、直观、启发来引导学生思考,既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知识,又是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一、教师用书使用策略

如何来选择教师教学用书?如何用好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认知,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掌握多层级学习的逻辑,结合信息源头,利用好教科用书,高效发展自己的学科教学技能。但最重要的是根据教育教学的现状和教学的实际来选择。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用书使用现状,笔者以问卷和随机抽样等方式展开,得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使用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教学用书的积极性较高,有三分之二的教师经常使用教学用书。而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则偶尔使用,其中年轻的新入职教师和实习教师使用教学用书最为频繁,这是因为他们经验较为欠缺,知识不如经验丰富的老师牢固,所以,有十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使用教学用书较少,甚至从来不用。但是多数的教师均认为教学用书使用合理对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帮助。而如何选择利用教学用书也是很多教师所关心的,从整体来看,大部分的教师对当前的教学用书较为满意,认为当前的教师教学用书,能够紧扣教材,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契合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但也有少部分的教师认为当前市场上的教学用书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仍然需要改进。面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用书使用的状况,我认为选择教师用书应当具有选择性,有策略性,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去选择,因此,我认为主要的使用策略有:

(1)避免极端

首先,聪明地利用,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把教参当备课的鸦片;二是完全靠经验,基本不使用教参。其实,新教师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不同,当新教师刚刚走上岗位却又缺乏指导时,凝聚专家智慧的教师用书就是他的脚手架,帮助他把握国家教学纲领,更好地理解与改进教学实践。

(2)上下结合

自上而下,教师用书与教材的信息源头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在源头之下,寻找各种引用文献,综合学习。以本文为例,从前人的研究中获得有深度有广度的学科视野,也能提升对信息观念的鉴别与筛选能力。自上而下是有难度的,但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犯以身试错之错,少走弯路。

(3)重视教材提供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位置”这一知识教学中,可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再引导学生观察排数以及座位号的排列规律,为下面找位置的实践活动做准备。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在准备工作后,活动开始,每人一张电影票自行进场找座位。这时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4)注重拓展其他学科资源的联系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一位教师在教“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这三个成语说出百分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可让学生从字母中、汉字中、国旗中等找轴对称图形。这样,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了很好的落实。既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知识,又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用书运用实际案例——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周长,但是在书中只有简单的计算公式,学生只能照搬照套用公式,而没有平面想象的能力。例如:计算做一个三角形状的篱笆面积。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周长。书中有简单的计算公式,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线段的长。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篱笆的外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篱笆没有哪一个长度,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