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2节中国名景欣赏学案湘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2节中国名景欣赏学案湘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2节中国名景欣赏学案湘教版选修3

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芦笛岩、七星岩、冠岩的特色风景,掌握中国溶洞分布特点及成因。

2.比较中国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不同,了解北京颐和园的风景特点。

3.了解中国石窟的形成及特点。

4.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位置及其重要价值。(重点)

教材整理1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

阅读教材P30-P37,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名山

(1)旅游价值:名山因其本身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往往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2)分类

①五岳名山

a.东岳泰山

其他: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②佛教名山

a.峨眉山

其他: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

③道教名山

a.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道教第一山”,并拥有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是武当派拳术的发源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属都江堰市,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说。

④其他名山——庐山

(1)成因:地下水沿可溶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

(2)洞内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堆积地貌。

(3)分布: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

(4)著名溶洞分布

①广西:芦笛岩、七星岩、冠岩。

②北京:云水洞、石花洞等。

③云贵高原:九龙洞、织金洞和安顺龙宫。

正误判断:

(1)庐山是我国的五岳名山之一。( )

(2)黄山自古成云海,但只有夏、秋两季才能观察到。( )

(3)我国溶洞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

【提示】(1)×我国的五岳名山中没有庐山。

(2)×黄山云海飘渺,瑰丽壮观,一年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之说。

(3)√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尤其是广西、贵州、云南,由于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教材整理2中国著名的文化景观

阅读教材P39-P42,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园林

(1)北方园林(“雄”)

①特点:多皇家园林,风格粗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但幽雅婉丽不足。

②代表:北京颐和园。

a.历史: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巨额海军经费重建此园。

b.组成:万寿山、昆明湖。

c.园林特色: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

(2)南方园林(“秀”)

①特点:多为官、商、文人等的私园,规模小,秀水奇石,院树庭花,清雅恬淡,玲珑剔透。

②代表:苏州园林。

a.主要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园林,虎丘、网师园也是园林之经典。

b.园林特色:规模较小,布局精巧,建筑色彩素淡,以巧、雅、古、奇为特色。

2.中国的石窟

(1)成因:人们在山崖上开凿洞穴,并进行绘画和雕塑,以表达膜拜之情或宗教虔诚。

(2)代表:敦煌莫高窟

①位置:位于甘肃省敦煌东南,洞窟凿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之上。

②特点:以众多的彩塑和壁画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正误判断:

(1)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 )

(2)皇家园林显示皇权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江南园林迎合园主追求荣华富贵的心理需要。( )

(3)欣赏石窟景观时应品味文化内涵。( )

【提示】(1)×我国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江南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

(2)×我国北方皇家园林显示出皇权的尊荣与富贵,江南园林建筑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追求。

(3)√石窟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欣赏这类景观时应品味文化内涵。

中国的名山众多,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各具特色。中国的名山首推五岳,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恒山之奇崛、嵩山之萃秀,百态千姿,各怀绝景。而黄山更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中外。中国的名山历来就是佛家、道家崇敬之地,因而也成就了以佛、道名扬天下的多座名山,佛教的“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道教的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等。人们在游览了这些仙山之后,似乎也沾上了一些仙风道骨,飘飘欲飞。

探讨1: 上述材料中体现了中国旅游名山的哪些类型?

【提示】旅游名山有五岳名山、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

探讨2: 泰山的地质构造是什么?分析其成因。

【提示】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块相对上升,另一侧的岩块相对下沉,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泰山就是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

探讨3:泰山为何成为五岳之首?

【提示】泰山成为五岳之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山”“圣山”,与历代统治者对泰山的封禅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探讨4:自清末以来,为什么庐山长期作为避暑胜地?

【提示】庐山地势高耸,夏季凉爽,东南临鄱阳湖,在东南风作用下,湖水水汽爬升到庐山,云雾日较多,增加了清凉之意。

[核心点击]

1.五岳

(1)道教名山——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道教第一山”。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2)庐山风景特色及成因

[体验评价]

1.读“我国名山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代表名山的字母与山的名称及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A 华山雄

B 青城山奇

C 峨眉山险

D 泰山秀

E 黄山幽

(2)我国人民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有“雄、奇、险、秀、幽”之说,这些描述体现的是自然景观的________特征。

[解析]第(1)题,泰山天下雄——山东省;华山天下险——陕西省;黄山天下奇——安徽省;青城天下幽——四川省;峨眉天下秀——四川省。第(2)题,“雄、奇、险、秀、幽”是事物外观形式的美学属性,是形式美的特征。

[答案]

(1)

(2)形式美

我国园林建设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的皇家园林“囿”开始,延续到近代的“园”,足有3000年之久。分为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两大流派,有“北雄南秀”之说。

探讨1:分析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主要区别。

【提示】北方多皇家园林,风格粗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但幽雅婉丽不足。南方园林则多为官、商文人的私家园林,一般规模小,秀水奇石,清雅恬淡,玲珑剔透。

探讨2: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简述其原因。

【提示】都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美”。北方多平原,地形开阔,降水少,多蓝天白云,与北方皇家园林宏大,红、黄主色调和谐;南方多河流,降水多,气候湿润,与南方园林规模较小,黑、白主色调和谐。

[核心点击]

1.中国园林分类

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雄南秀”,其区别如下表: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幅图中,属于皇家园林的代号是________,属于江南园林的代号是________。 (2)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园林的规模有何差异? (3)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与江南园林有什么不同?

(4)南方、北方园林在色调上的巨大反差,其不同的用意是什么?

[解析] 在不同环境下,园林也表现出不同的色彩。皇家园林气势较宏大,色彩浓重,主要以明黄和红色为主要色调。江南私家园林讲究素雅,以黑瓦白墙为特色。

[答案] (1)甲 乙

(2)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江南园林规模比较小。

(3)北方皇家园林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江南园林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

(4)皇家园林显示皇权的尊荣,并与北方环境相适应;南方园林主要迎合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南方水乡和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

[合作探讨]

探讨1:黄山位于哪个省?黄山“四绝”指的是什么?

【提示】安徽省;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探讨2:找出武当山、五台山、青城山和鼎湖山所在省份。

【提示】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五台山位于山西省,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鼎湖山位于广东省。

探讨3:中国名山的分布有什么特征?

【提示】东多西少。

[读图指导]

1.中国名山主要包括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和其他名山等几类。

2.中国名山绝大多数分布在季风区范围内。

[体验评价]

3.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

A.东岳——泰山——山西B.西岳——恒山——山西

C.中岳——嵩山——山东D.南岳——衡山——湖南

D [东岳泰山在山东,西岳华山在陕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北岳恒山在山西,南岳衡山在湖南。]

对点训练1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

1.黄山号称天下第一奇山,它集名山胜景于一身,是我国景点最多的名山之一。这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读“黄山云海”图,回答问题。

黄山云海

(1)黄山位于________(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和________地形区、________气候区。

(2)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

(3)在黄山西北部不远处有我国的佛教名山________,山上现存寺庙78座,大小佛像6 000多尊,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大佛教名山。

[解析]此题通过阅读“黄山云海”图,考查黄山的位置、地形、气候及其相关的名山等基本知识。

[答案](1)安徽三级江南丘陵亚热带季风 (2)夏季雨过天晴(3)九华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

对点训练2中国著名的人文景观欣赏

2.读“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云冈石窟和________省________石窟、________省________石窟是我国驰名世界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2)三大石窟具有旅游资源的________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大同市附近的________火山群,是著名的________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________价值。

(3)(双选)当前,云冈石窟中一些雕像的表面开始剥落,有的则灰蒙蒙的,其原因主要是( )

A.大同市以煤炭为工业和生活能源,燃烧时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产生硫酸型酸雨,由酸雨腐蚀而成

B.石窟附近是煤炭开采区,运输煤炭的汽车昼夜川流不息,飞扬的尘土落在雕像上,给人不洁之感

C.石像雕在武周山南麓的砂岩上,砂岩性软,风吹雨淋,极易风化,造成雕像表层脱落D.少数游客乱刻乱画,破坏了雕像,引起表层脱落

(4)为保护云冈石窟,应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解析]云冈石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石窟遭到了严重破坏,主要是对煤炭的开发利用及运输所造成的。

[答案](1)河南龙门甘肃敦煌

(2)历史文化死自然景观科学

(3)AB

(4)大同市应采取洁净煤、清洁燃烧等技术措施,控制酸雨对雕像的破坏将运煤公路改线

(完整版)《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导入)旅游资源的这些审美特征,需要我们掌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去发现、捕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学习新课: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诗中体现了旅游景观的欣赏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选择观赏位置: 针对不同旅游景观,只有选择最佳的位置观赏,才能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下面这些景观,你知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学)案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理解景观观赏时机的重要性;知道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观赏时机;掌握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理解构景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景观欣赏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引起学生注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假期也越来越多,许多人都选择外出观光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想不想在今后的旅游中尽兴?(好,那这一节课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这里会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在观赏中得到最美的感受) 2、选择观赏的位置 【幻灯片演示】《题西林壁》,东坡,学生齐读 老师: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所以我们在观赏景观的时候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利),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呢?(先阅读全课文3分钟,分四大组来回答问题)下面就有请我们的“xx导游”带领我们一起出发去观赏最美好的景观吧。 展示第一组景观图,武陵源群峰,一线天,黄果树瀑布,九曲黄河,玉龙雪山,

池塘(黑龙潭),洞庭湖与楼,山水,象鼻山。(三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就每一个不同的景观说出不同的旅游观赏的方法(主要从地理位置这样一个角度说出观赏的方法)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刚才我们主要是从地利这个角度去欣赏景观,但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这个时候就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天时,那么下面的这些景观,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去观赏才是最好的呢?有请我们的“xx导游”。 展示第二组图片:庐山瀑布,泰山日出,日落,香山红叶,冰雕,钱塘江大潮,湖的鸟岛。(两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介绍每个景点观赏的最佳时机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要欣赏景观,就要了解景观的特色,抓住景观的特点。特别是人文景观的欣赏,更要抓住其特点,以便体会建造者的匠心和景观艺术的意境。这里以园林景观为例,介绍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第三组成员活动:(展示园林幻灯片) 导游(一个)结合课本和图片说出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主配:主景与配景的关系是:主景鲜明突出,是整个园林的精华,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如无主次,则无主题,也就无想象。 层次,即景与景的间空联系。园林构景贵在层次,以有限的空间,造无限风景。“大观园”采用障景法,用意是①丰富景观层次,以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②又可做门的影壁,起阻挡视线的作用,使人无法达到“开门见山”的感觉,给人以悬念和联想,并提醒游客做好入园的思想准备。“园林”用长廊将园中景物分隔成不同部分,每一部分的景观各不相同,显得园景物丰富,游客流恋忘返。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观限制在框欣赏,游客在欣赏框景时就会感觉每一框景犹如一幅画,仿佛置身画中。 借景:点击课件:展示图片“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让学生体味借景的艺术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的: 1.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2.把握欣赏角度选择的方式。 3.掌握观赏时机的选择方式。 4.了解欣赏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 5.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重点)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是指游客在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两个层次 (1)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2)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欣赏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了解景观特点: 了解景观特点包括: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例:趵突泉的“突”字竟少了一点。“大明湖”又多一点。原来趵突泉由于当时其泉水之猛烈而把“突”字上的一点冲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何如今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原来真正无蛙鸣的原因为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 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和布局原则: (1)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苏州园林中使用障景法和隔景法,

旅游景观的欣赏(附答案)

第3章单元测试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是描述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B.动态美C.色彩美D.朦胧美 1.A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 2.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朦胧美 2.D在细雨中,西湖像美女一样穿上一层薄纱,具有特殊的魅力,体现了一种朦胧美。 3.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它的 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听觉美 3.A桂林山水是地质地貌与水域风光相结合的自然景观,其美感主要表现为山水组合的形象美。 4.下列自然景观与其观赏要领,对应正确的是 A.黄果树瀑布——选择观赏位置B.武陵源峰群——把握观赏时机 C.敦煌壁画——选择观赏角度D.华山——充分享受人文景观的魅力 4.A武陵源峰群应该远眺,敦煌壁画应选择近观,华山应该享受其雄、奇、险、峻的特点。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①色彩美②动态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⑤人工美 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5.D“黄”“翠”“白”“青”等词描绘色彩美,“鸣”“上”“含”“泊”等词反映动态美,“鸣”表达声音美,整首诗的意境反映了大自然的形象美。 6.关于我国园林的正确叙述是 A.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 B.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采用不对称的均衡布局 C.北方皇家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一切都按严格的数学法则进行布局;江南园林规模宏大,布局方式与皇家园林基本相同 D.北方皇家园林显示皇权追求荣华富贵的心理需要,江南园林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6.D联系南北方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分析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在规模大小、色彩浓淡等方面的差别。 7.下面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7.D根据等高线特点判断,d图中寺庙位于周高中低的谷地中。 8.观赏青海湖的候鸟,需要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导学案11.doc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导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 旅游景观欣赏内容 3. 掌握对景观欣赏的位置选择. 4. 知道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能力目标 1. 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和观赏时机 2. 运用实例说明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2. 领悟和谐生美,学会以情观景,了解其他要求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 导学过程 预习案 一、旅游景观欣赏 简要叙述旅游景观的概念和层次(A 级) 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A 级) 天时--- 地利---

人和--- 探究案 探究一:读以下七幅图,具体体现了哪种欣赏方法?讨论如何欣赏?苏堤春晓泰山日出 苏堤春晓泰山日出 青海湖鸟岛黄果树瀑布象鼻山

桂林山水 探究二:总结以下景观的欣赏方法. 千峰万壑——地貌的酷似造型——峡谷、山洞、一线天—— 瀑布景观——江河湖海——湖沼池塘—— 山水组合景观—— 探究三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现在有一位北京的旅客想乘火车游览下列景点,最后返回 北京,请你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 要求:走近路,不走重复路.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 欣赏旅游景观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恰当的时机,下列语句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 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③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④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在欣赏黄山中的“猴子观海”、“梦笔生花”等景点时要( ) A. 把握时机 B. 发挥想象 C. 移情于景 D. 了解构景手法 3. 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 A. 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 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8 月18 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4.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②旅游最好登山③自然景观色彩丰富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 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近观可得 B. 泰山最宜夏季观赏 C.比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修建亭、榭、廊等 D.观赏江河湖海应选择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8. 西湖美景名扬天下,观赏西湖的最佳位置是( ) A. 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B. 低临水面 C.远距离仰视 D. 适当距离远眺 旅游欣赏的重要原则是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据此回答 3~6 题. 9. 我国许多佛教圣地都处于高山地区,形成这一布局的因素是( ) A. 气候因素 B. 地形因素 C. 超脱红尘的思想 D. 天人合一思想 10. 北方园林建筑与南方园林建筑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气候差异 B. 地域文化差异 C.自然、人文综合差异 D. 建筑水平、工艺差异 11. 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其布局原则是( ) A.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自然特征 B.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建筑景观

中国旅游景观赏析 论文

中国旅游景观赏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晏殊20124045 1中国旅游景观的总体特征? 答:我国旅游景观的总体特征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在之上建造的,文化景观和经济景观。 2如何体现山岳景观在我国旅游景观中的重要性? 答:山,通常是指由土石构成的显著高出地表的部分。我国把海拔500米以上的由土石构成的地表突起物称为山地,海拔500米以下的称为丘陵。岳,通常指高大的山,如五岳。山岳,是对山地的通称,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貌类型。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河南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6.6﹪,若再加上丘陵面积,可达44.6﹪。山岳景观也叫山地景观,是指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山地。在世界上,山地很多,面积很大,但并非都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因此,山地与山岳景观(山地景观)的概念是不同的,而山地景观与山岳景观的含义基本是相通的。 山岳景观既是自然风景的基本类型之一,也是与其他造景要素相结合构成综合美景的要素之一。如山与水结合形成的山水美景、

山与林结合形成的山林美景、山与建筑和文化结合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等。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山水”基本就是“旅游”的代名词。过去,人们往往把旅游活动称作“游山玩水”。由此可见,中国的山岳景观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岳是构成风景的基本要素,是造景、育景的舞台和骨架,也是其它风景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借景。有些山地如嵩山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被中外地质学家公认为是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地壳构造运动的“天然地质博物馆”。还有些山地如嵩山、太行山、王屋山、鸡公山、龙门山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被人们誉之为“历史文化宝库”。所以,山岳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请介绍四种我国著名水体景观? 答:(1)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心,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2)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 (3)淮河: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2度~121度,北纬31度~36度,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

导学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附答案)

课题: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2)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幸运是一种开始,从挥洒汗水起步,让梦想自信飞翔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重点知识:抓住景观特点 难点知识: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观的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使用说明】 1. 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合作探究;独立完成学以致用,合作交流后纠错并标记。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三 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21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22________、○23______,并突出○24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25________,用“虽由人作,○26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27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 以情观景 1.○28________________。2.○29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30________________。4.登山涉水,○31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2.读教材图3.17“北方的园林建筑”和图3.18“江南的园林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各有什么突出特点? (2)上述景观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条件有何联系?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

旅游景观的欣赏报告

旅游景观的欣赏 【学习目标】 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把握观赏的时机 4.抓住景观的特色 5.园林的构景的手法 6.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7.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8.黄山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9.大堡礁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10.岛屿的成因 11.云南元阳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12.法国巴黎古城位置、特色、成因。 【重点难点】 1.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学法指导】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自然美的内容 2.人工美的内容

二、旅游景观的审美的方法 三、选择观赏的位置 四、把握观赏的时机 五、抓住景观的特色 六、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七、以情观景 八、黄山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九、大堡礁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十、岛屿的成因 十一、云南元阳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十二、法国巴黎古城位置、特色、成因。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山水风景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1~3题。 1.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B.地势高 C.雨季长D.气温高 3.造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B.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C.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D.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4.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应在() A.高处俯视B.近处仰观 C.特定角度欣赏D.适当季节观赏 5.下图为世界著名半岛示意图,四个半岛中著名的旅游资源依次是() A. ①—吴哥窟 B. ②—峡湾 C. ③—日内瓦湖 D. 五岳之首 6.下列名山,可游览季节最长、最短的分别是() ①乞力马扎罗山②武夷山③天山④黄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④① 7.下列旅游景观与最佳游览方式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A.八百里洞庭——登高远望 B.九华山“一线天”——高处俯视 C.珠峰雄姿——近观 D.钱塘江潮——仰观 8.当青海湖鸟岛观鸟最佳时期来临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西湖“三潭印月”最佳观赏期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 ,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 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多媒体课件 【导入】 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 一、把握观赏时机 探究问题: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 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 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完整版)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著名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景区的景观特征及形成原因 难点:各景区的形成原因 教具准备:风景图片、自制图片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国内众多名山风光之大成。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将黄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1)奇松 妙佳境。 探究活动:分析黄山松之奇与哪些生存环境特点有关?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以下知识: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2)怪石 怪石成因:首先是黄山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岩体坚硬,但垂直节理发育,表面易发生球状风化;其次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位的不同,使之步移景异,妙趣横生。 (3)云海 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在云海之中构成了一幅朦胧美的画卷,美在天边、美在眼前。 探究活动:分析黄山多云海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案 梁国才

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鸡西市二中梁国才 课题: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标: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新授 (一)导入:——回顾学习旅游资源相关问题 1、旅游资源的特性 2、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回答好的,加分鼓励) 过渡: 当面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旅游资源,我们该如何欣赏出它的“美”?(激发兴趣)(板书)——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二)出示教学目标:——生齐读,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三)新授: 活动一、旅游景观欣赏——(自主学习,书26页第一自然段,时间2分钟) 1、含义: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通过课件图片欣赏) 二是得到审美的感受——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动态美 活动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自主学习,书26—29页,时间5分钟)(掌握) 1、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创造力(理解)——(人和) 3、品味文化内涵——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内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 4、把握观赏时机——(天时) 5、优选欣赏角度——(地利) 活动三、把握观赏时机——天时(小组讨论,5分钟) 1、思考:以下旅游景观在什么季节或时间、天气等条件下适合观赏? 泰山“四绝”-—日出、雾凇和雨淞、佛光、云海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北京的香山红叶哈尔滨的冰雕雪景浙江钱塘江大潮青海湖观鸟云南大理蝴蝶会 备选答案:①夏②夏③丰富并富有变化④雨过天晴⑤日出日落⑥特定时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行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2.明白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3.明白旅行景观观赏之前的预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如何样的节奏。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时期,明白得其内涵。5.明白得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景观观赏要求 峰峦①____ 峡谷、幽洞、一线天②____ 瀑布适当距离③____ 2.角度 景观观赏要求 江河湖海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④________全景之貌,兼收⑤________ 之趣 湖沼池塘⑥________观赏 地貌的天然造型在⑦__________ “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别观赏时机缘故 山水风景北方⑨____季 南方 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也宜⑩______季 观赏 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 ?_____________,同时兼收避暑之利 风景名山?________ 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 ?________ 专门景象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景象只在?__________显现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要紧景点及其分 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样分为?________、进展、________、终止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领会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差不多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三: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案(解析版)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案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课标解读 1.了解观赏旅游景点的视线角度、距离、站位要领。 2.理解如何根据天气、时间、季节变化来把握观赏时机。 3.了解如何根据不同景观特点而有所侧重地去观赏。 4.深刻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做到以情观景。 ●新课导入建议 天山神秘大峡谷,地处天山山脉南麓,新疆库车县城以北64千米的山区,海拔1600米,最高山峰2048米。大峡谷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峡谷经一万年的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谷内山体陡峻,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峡谷随山势变化,忽而宽阔,忽而细狭,最宽处53米,最窄处0.4米。谷内游程曲折,泉水叮咚,鸟鸣不绝,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奇情异趣,引人入胜,游人称绝,实为天然佳境! 思考:从旅游角度如何欣赏大峡谷?导入新课——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2.距离: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3.角度 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4.动态 动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车、或乘船观赏风景变幻。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1.你是如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提示】

2.为什么钱塘江观潮宜选择中秋节前后? 【提示】 1.并抓住景观特色。 2.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 ,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也应保 高潮、结束等景区。因此在整个观赏过程中 (1)类型: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 (2)布局: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还常常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 2.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风俗民情: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如傣族泼水节与西双版纳的热带高温气候有关;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该地的高原地形、干旱半干旱气候、辽阔的草原有关。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含义和两个层次。 、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 3、学会在实际旅游活动中恰当运用这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有关旅游景观欣赏的有关材料,观看相关图片,文学作品中的精彩1 片断,让学生感受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方法。 2、结合学生自身旅游经历,在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联想与创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2、使学生学会在旅游活动中达到较高境界。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环境观、资源观。 4、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二是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高中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的要求,即能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旅游景观是指自然人为好或者两者组合构成的观赏对象的综合景象。 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审美感受的过程。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

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知觉;二是审美的享受,这两层次正好对应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过程。审美对象即旅游资源层次是低级层次;审美感受即在旅游过程中获取的感受,是高级层次,接着课文重点讲述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有许多种,千差万别,因人而异,但总有一些共同的欣赏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获得美好感受。本节课文主要讲述了五种欣赏方法:?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优选观赏角度;?把握观赏时机;?品味文化文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1 2、难点:将这些方法学以致用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探究合作 六、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演示多幅旅游图片及诗词鉴赏苏东坡所写的《题西林壁》导入新课。 问:苏东坡将自己观赏庐山的遗憾之情表露无遗,他为什么会产生遗憾吗, (小结转入)由于观赏位置不同,那么,在旅游过程中要想玩得开心,游得尽兴,就要掌握旅游景观欣赏技巧和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新课讲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的文字,播放视频资料,启发学生正确领会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和它包括和两个层次: 板书: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 1、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 2、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学设计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 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是在前而已经介绍了旅游活动的含义和旅游资源,学生对于旅游资源有所理性认识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旅游资源采取什么样的认识方法,即介绍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旅游景观的欣赏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学生的知识状况,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及亲身感受,联系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观或联系当地的旅游资源实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可在《旅游景 观的欣赏(二)》讲完后到当地某有名景观实施具体实践,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知识。 【知识目标】掌握对景观观赏的位程选择:理解景观观赏时机的重要性:知道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能力目标】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旅游景观,提髙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提髙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 点】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抓住景观特点,领悟 自然与人文的优 美和谐。 【难 点】灵活运用景观欣赏的技巧、手法。 四、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通过形象直观的旅游景观图片资源,结合乡上地理实际,让学生如临其境,进而更有效 的地理、把握解教材内容。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1.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 2.旅游资源的特征是什么? 3?旅游资源有哪些价 值? (回答略) 【承转】随着"五?一” “十?一”长假的实行,许多人都外岀观光旅游,但有人参观景区后,发出“不 过如此” 的感叹,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种叹息,那么到景区如何进行欣赏景观才会有“不虚此行” 的感觉呢? 4. 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投影】苏东坡《题四林壁》 横看成峻侧成邮,远近髙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位 置,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 l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中国旅游景观鉴赏

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黄山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复核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 姓名高家乐 学号201434004202 专业广告学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景观赏析 指导教师朱纪广讲师 2017年10月27日

摘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泰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得感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壮美篇章。黄山也就是著名得避暑胜地,就是国家级风景区与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第二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得。生态保护完好,就是中国得标志。 关键词:人文风景;四绝;怪石;云海

目录 1 引言 (1) 2 景观简介 (1) 3 景点简介 (6) 4 景点文化 (6) 5景观美学特征 (8) 参考文献 (9)

1 引言 早就听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又经常遇到去过黄山得人讲述那里得奇景,还瞧到画家画得黄山,摄影家摄得黄山,黄山在我得心中就占了一个地位。五岳之尊得泰山,我曾凌绝顶,观日出。但就是我心中得那一幅黄山图,尽管随着游览得深广而多少有所修正,但毕竟还就是非常美得,非常迷人得,同时具有很深得人文内涵。借此课机会,将我游览黄山得见解略表一二。 2 景观简介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就是安徽旅游得标志,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得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就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得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得东方礼仪文化。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 2、1 地理位置 黄山位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其中,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地跨东经118°01'—118°17',北纬30°01'—30°18',东起黄狮,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 缓冲区面积490、9平方千米,以与景区相邻得五镇一场(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与洋湖林场)得行政边界为界。 2、2 气候特征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得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于4-6月,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最长无雨期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高二地理编号:DL-选3-006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 2. 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 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 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 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 1.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以情观景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对抗质疑等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2.角度 在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把握观赏时机

知识点三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________,用“虽由人作,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以情观景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效果。通过下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的一般规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word学案

3.3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山风景名胜区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的特点、形成及游览方式,从而学会对自然景观的欣赏。2.了解云南元阳梯田景区和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古城区形成的自然条件、景观特征,并初步学会欣赏人文景观。3.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概况:黄山位于我国①________省南部,1990年被列入世界②________与③________遗产名录,属④____________地貌。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________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覆盖着澳大利亚大陆架大约?________平方千米的面积,是世界上?________的珊瑚礁。 2.成因 (1)海域环境:水面温度高达21~38℃,温度的?________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________,适合珊瑚虫繁衍。 (2)地壳运动:在地质史上是缓慢的____________;由一代接一代________________堆积而成。 知识点三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形成原因 (2)人为原因:用石块砌起围墙,种植________,在高山上修________引水灌溉稻田。 2.景观特点 知识点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塞纳河:由________向________穿过城市,水位稳定,少洪涝之害,全年不冻,是法国的“母亲河”。 2.旅游资源分布(如上图) 思维点击 1.黄山“四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3.大堡礁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4.如何欣赏元阳梯田?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黄山和澳大利亚大堡礁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中国的元阳梯田、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20201124060014)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 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 节。 1、本节课只有1 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 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2 、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 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