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巴岭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

合集下载

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特征及成因分析

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特征及成因分析

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某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并阐述了银、铅、锌的成矿规律。

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控制,燕山期深部岩浆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北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

得出该矿床为构造—岩浆热液作用中低温热液脉状硫化物矿床。

关键词:地质特征银铅锌矿热液作用成矿物质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的位于灵山—博白断褶带海西—印支期博北复式花岗岩体中,属西北向与南北向断裂带复合部位。

该区域在海西—燕山期由于发生断裂活动和花岗岩体侵入山体使得山体中有所隆起,并形成了构造—岩浆活动带。

矿区区域内主要发育有北西向、北东向、南北向三组断裂,而银铅锌多金属矿则集中在构造—岩浆带的中部。

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体岩基很大,直接侵入于泥盆系,与变质带接触的宽度有lkm左右。

灵山断层切割西北侧岩体,岩体中的沉积热液变质岩大小不等。

有二十个补充侵入体,单个出露面积有0.6~l0km左右。

多为岩脉,主要为细粒花岗岩,还有花岗斑岩等。

2、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北西向的压扭性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倾向南西,倾角为60-89°,跟矿床成矿有密切关系的是北西向及北西向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其容矿构造断裂倾向西南方向,倾角度为60-85°。

另外,矿区的另一组断裂倾向北北西向,使之前两组矿体及断裂被切穿,是本矿床的破坏性构造。

该矿床的矿体有二十六个,主要分布在西北向主干断裂带中,包括长为三百米到一千五百米之间主要矿体六个;矿体长度为数百米的有四个矿体,其余的都是小矿体。

矿体主要呈脉状分布,其产状与断裂构造产状基本一致。

矿区西部主要矿体富含Ag、Zn和Pb也比较多,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要金属矿物。

矿区东部主要矿体富含Zn及少量Pb和Ag。

3、矿体地质特征矿区的矿床工作区矿化带宽一般为三白米,长约二千米左右,由断裂控制和岩体控制矿化,断裂主要有西北向、南北向两组,西北向构造断裂控制矿体展布方向,矿体一般呈层状、透镜状。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潜力分析评价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潜力分析评价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潜力分析评价韩雷【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9(000)019【总页数】2页(P81,83)【关键词】铅锌矿; 矿床地质特征; 地质成因; 找矿潜力【作者】韩雷【作者单位】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安徽合肥 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铅锌矿是富含金属元素铅和锌的矿产,铅锌两种元素广泛应用在电气、机械、军事、冶金等工业产业内,有些纯度较高的铅锌矿物还应用在核工业和石油工业等领域。

我国的铅锌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内蒙古、甘肃、广东、湖南和广西。

具有矿产地分布广,集中度高,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物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大的特点[1]。

本文将以我国某一铅锌矿产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并分析评价找矿潜力。

1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1.1 地质特征通常来讲,铅锌矿主要有似层状或顺地层状产出和以脉状和细脉浸染状产出两种矿化类型。

前者从流纹岩与上部碎屑岩所夹灰岩之间产出,经由白云岩延入沉积岩,最终形成矿床;后者则是从重晶石绢云母~硅化带浸染状产出,形成铅锌矿矿床。

本文研究的铅锌矿产区,矿体呈狭长的南北向带状展布,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呈规律性变化。

矿体整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

矿床的围岩主要为由细碎屑岩型和碳酸盐岩型组成的变质岩[2]。

矿床的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包含一定量含有陆源碎屑岩的泥岩类。

主要有西南向和西北向两组断裂构造,其中西北向断裂的断裂从地质形成时间上分析多为成矿前断裂,而西南向则为成矿后断裂。

该地区内薄层灰岩及碎屑岩中小型揉皱非常发育,说明该地区地层受到过较强的挤压,地层出现挤压变形,导致出现地质断层,沿断层出现了构造碎裂、硅化等现象。

同时,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发现该地区曾经火山活动相当发育,有明显的火山机构,存在大量火山岩沉积。

说明火山岩浆活动的热作用,使岩浆与矿床周围围岩中的溶液形成含矿热液,带来了丰富的深部流体,逐步形成铅锌矿富矿床。

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是内蒙古地区最重要的铅锌矿之一,其产出的铅、锌和银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

该矿床主要分布在属于巴林左旗的中段地区,地质特征明显,独具特色。

该区域地质构造活跃,岩性复杂,是华北地区的一部分。

在构造活动中,矿床形成于古元古代花岗岩基底与下覆各种地层之间的接触带中。

其中,覆盖层是泥炭、砂岩和石灰岩。

该矿床分别分布在巴林左旗中段地区的几个洼地中,这些洼地是由古河流作用形成的,其间具有明显的断层和软弱构造,成矿露头显著。

该矿床主要含云母片岩和石英脉矿床。

铅、锌、银在片岩中以粒状、脉状等多种形式出现,其中最主要的铅、锌矿物是方铅矿和闪锌矿,铅银矿物主要有银矿和群青矿。

在片岩中,矿物多呈脉状分布,纵横交错,由于破碎和风化,铅锌含量较高的部分矿区呈现出矿眼状分布。

该矿床的形成与原地质构造和后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

地球的动力作用和物质循环作用在该区域发挥了重要影响。

在地球动力作用下,偏心应力集中和区域应力场扰动给矿区的板块张裂和滑动带来了有利的基础。

这些变形与热液流体的运移作用相互作用,导致矿化流体的析出和矿物的沉积。

这些过程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推动了铅锌矿物的聚集和矿化。

综上所述,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受地球动力作用和物质循环作用的双重影响。

这些过程使得矿床的构造变化和成矿物质变迁彼此关联、相互作用。

同时,该矿床在洼地区域具有一定的成矿热液流体扩散和富集的特点。

研究这些特征和成因,可以为该矿床的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利于为新的矿床发现提供经验参考。

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是内蒙古地区最重要的铅锌矿之一,其工业价值较高。

下面将对该矿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1. 矿床铅、锌、银储量:该矿床的铅、锌、银储量分别为2.6万吨、3.3万吨和71.3吨。

从储量数据来看,该矿床的铅储量较大,银储量相对较小,而锌的储量处于中等水平。

内蒙古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内蒙古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西南部的毛西嘎达坂地区,是一座庞大的多金属矿床。

其矿床类型为蚀变型矿床,在地质意义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该矿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其主要岩石为古生代花岗岩,局部出现云母片岩、灰岩和玄武岩。

矿床主要产出了银、铅、锌等金属矿物,其中银是主要有用成分,品位较高,银锌多金属矿的含银量在60-1000g/t之间,含铅锌的成分也非常丰富。

在矿体中,银矿物以硫化物、氧化物和碳酸盐等形式出现。

在形成过程中,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主要受到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和热液流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区域构造对矿床的生成和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岩浆活动包括高、低温岩浆的侵入和喷发,同时还与热液流体的生成和运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热液流体则是形成矿床的核心因素,其在地层中的扩散和富集作用,往往直接影响矿床的性质和规模。

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是受到花岗岩热液改造作用的产物。

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华北大陆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两个时期。

华北大陆运动时期,区域大地构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形成了北向的折返构造,这一构造特征最终促使了矿床的形成。

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区域地质变动进一步加剧,蚀变作用也更加明显,这一时期对矿床的生成和保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的形成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不同的研究者在对其形成成因的认识上仍然存在诸多异议。

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成因机制,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已经成为了矿产资源的宝库,对于地质学和经济学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意义。

总体而言,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丰富的成分和良好的品位,具有非同寻常的商业潜力。

在未来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应加大对该矿床的深入研究,实现其最大化的价值挖掘。

毛西嘎达坂银铅锌矿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多金属矿床,其丰富的成分和良好的品位,具有非同寻常的商业潜力。

浙江富阳咸康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浙江富阳咸康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浙江富阳咸康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本文简要介绍了咸康矿区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成矿与地层、岩浆岩、构造三者间的关系。

即矽卡岩岩层提供赋矿层位,岩浆热液提供成矿物质、热源、水源和动力,层间裂隙提供储矿空间,东西向断裂提供导矿通道。

从而认为本矿床为一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标签: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咸康0引言咸康铅锌多金属矿位于浙江省富阳市西北春建乡一带,本地区系浙西成矿带之横村埠—东坞山铁、钼、铜、铅、锌、银成矿区的北东端(朱安庆等,2009)。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今,有多家地质队对本区开展过铁、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目前,有上台门铅锌矿和铜山铅锌矿两处矿区正在进行开采。

本文旨在通过对咸康矿区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作一初步分析,为寻找同类矿床提供有益的信息。

1区域地质特征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之钱塘台褶带之华埠—新登拗褶带东北边缘(朱安庆等,2009)。

区域地层除第四系残破、冲积层外,主要出露中下志留统砂岩、粉砂岩、泥岩以及上奥陶统砂岩、粉砂岩、泥岩、钙质泥岩、灰岩透镜体。

地层走向为北北东至北东向。

上台门一带东西向的横切断裂发育,其北部导岭附近由于挤压比较强烈,发育沿走向的逆掩断层。

上台门—任家村一带发育北东向的上台门背斜,背斜枢纽向北东端倾伏,轴部为奥陶系长坞组和文昌组地层,两翼为志留系地层。

主要的火成岩体为千家村花岗闪长岩,沿上台门背斜轴部侵入文昌组砂岩中,在岩体外围形成较宽的矿化蚀变带(浙江省地质局,1967)。

咸康铅锌多金属矿即产于岩体西南侧蚀变带中。

2矿区地质2.1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及上奥陶统文昌组(O3w),自上而下为:(1)第四系(Q):残坡积及冲积砂、砾、粘土。

(2)上奥陶统文昌组(O3w),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层产状为110°~140°∠40°~70°,局部陡立或反倾,属于陆缘浅海盆地堆积。

新疆东天山照壁山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新疆东天山照壁山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2023年12月December ,2023第42卷第6期42(6):1121~1138*本文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天池英才”项目、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编号:GPMR202307)、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300102263505)、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编号:3-4-2021-266)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雪琴,1997年生,女,硕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主要从事矿床学与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Email:xueqin ‐*******************通讯作者赵云,1988年生,男,副教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主要从事矿床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Email:*****************.cn 收稿日期2023-05-19;改回日期2023-11-16。

孟秋熠编辑。

文章编号:0258-7106(2023)06-1121-18Doi:10.16111/j.0258-7106.2023.06.003新疆东天山照壁山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张雪琴1,2,徐登峰3,赵云1,2**,薛春纪1,4,刘一浩1,李旭广1,陈波3,游延祥5(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54;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昌吉83110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办公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0;5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昌吉831100)摘要照壁山金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天山博格达岛弧带中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

矿体赋存于柳树沟组第三岩性段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以脉状、浸染状矿化为主,发育硅化、明矾石化蚀变,其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Ⅰ);②石英-金-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阶段(Ⅱ);③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Ⅲ)。

内蒙古李清地铅锌银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内蒙古李清地铅锌银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内蒙古李清地铅锌银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樊学宁1,3,郭小冬4,李 杰1,5,张 恒2,郝 明2(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 深圳 518172;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3.普洱绿色能源与矿产资源研究院,云南 普洱 665099;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山西 太原 030031;5.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李清地铅锌银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西南约12km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古陆北缘,内蒙古中部集宁中新生代盆地西南边部。

该多金属矿包括研究区内的三个矿床:李清地铅锌银矿、华银铅锌矿和厚旺银矿,为了进一步研究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模式,在收集以往资料的基础上,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2021年在李清地铅锌银矿矿区和华银铅锌矿进行了地质测量的修编工作,施工了多个钻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和矿区的遥感解译,结果显示,该区矿床成因为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斑岩型矿床,矿床具有多期次特点,成矿模式:矿床是受李清地村为中心的火山机构形成的放射状和环放状断裂控制,赋存于裂隙或者火山次火山岩中。

关键词:李清地;热液矿床;斑岩型矿床;铅锌矿床;辉钼矿;火山机构;内蒙古中图分类号:TD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0-0072-5The genesis and metallogenic mode of lead, zinc and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Liqingdi, Inner MongoliaFAN Xue-ning 1,3,GUO Xiao-dong 4,LI Jie 1,5,ZHANG Heng 2,HAO Ming 2(1.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Shenzhen,Shenzhen,518172;2.Sinotech.Mineral.Exploration.Co.Ltd,Beijing,10012;3 Pu'er Institute of Green.Energy.and.Mineral.Resources,Pu'er,665099.4.Third.Geological.Survey.Institute.of.China.Metallurgical.Geology.Bureau,Taiyuan,030031;5.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541006)Abstract: The Liqingdi deposit is located about 12km southwest of Jining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tectonic positio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ancient land and the southwest of Jining Mesozoic Cenozoic basin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The depos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Liqingdi lead zinc silver mining area, Huayin lead zinc mining area, Houwang silver mining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s.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deposit in this area and the continuous investment of the mine in the min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of the lead zinc silver ore body has been basically identified. In 2012, Anhui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found vein molybdenum ore in zk141 constructed in the east of Liqingdi village. At the same time, several large and medium-sized molybdenum ore deposits have been found in this metallogenic belt, For example, Dasuji molybdenum mine and caoshiyao super large key mine in Xinghe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geochemistry, remote sensing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the deposit in this area is attributed to the shallow medium and low temperature magmatic hydrothermal porphyry type deposit related to volcanic institutions. Metallogenic model: th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the radial and ring like fractures formed by the volcanic institutions centered in Li Qingdi Village, and mainly occurs in fractures or volcanic subvolcanic rocks.Keywords: Li Qingdi; hydrothermal deposit; porphyry deposit; lead-zinc deposit; molybdenite; volcanic institution; Inner Mongolia收稿日期:2023-08作者简介:樊学宁,男,37岁,河北邯郸人,汉族,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地质勘探。

安徽池州黄山岭铅锌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安徽池州黄山岭铅锌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黄山岭铅锌铝矿床位于安徽省南部贵池地区,早期勘探为中型铅锌矿床,后期发现了深部隐伏铝矿体,到达大型规模.论文以黄山岭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工作的根底上,运用野外调研,岩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硫、铅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电子探针手段及钻石U-Pb测年等诸多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手段,进行系统性综合分析等,系统揭示了黄山岭矿床的成岩成矿年代、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及形成过程.论文取得如下成果和熟悉.黄山岭铅锌铝矿区岩体石英闪长玲岩和花岗斑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石英闪长场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即较低的Y、Yb含量及较高的Sr/Y及La/Yb,形成年龄为137± 1.5Ma,是152-135Ma阶段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结果,主要是壳幔混源;花岗斑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的稀土分储较为显著,轻稀土富集,错负异常明显,形成年龄为125士1.2Ma,是燕山晚期127-123Ma阶段板内伸展的结果,主要为壳源.矿石结构多为晶粒结构、固溶体别离结构和交代结构三种类型,矿石的构造根本相同,主要为块状构造、星散状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构造, 局部可见条带状、斑点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铝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和黄铁矿等,闪锌矿矿物学特征说明存在两期矿化.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辉石和角闪石等.石榴子石为钙铝-钙铁榴石系列,辉石主要为钙镒辉石和透辉石,分别对应着两期矿化作用. 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岩成矿年龄说明成矿岩体为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玲岩对应着第一期铅锌矿化,后期花岗斑岩的侵入导致了第二期的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从深部至浅部,成矿温度由高温变中低温,成矿元素由铝至铅锌矿化过渡.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围岩地层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地层水及大气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岩浆热液占比最大.矿床的形成、分布受到区域构造、地层及岩浆岩的共同作用,三者之间有机作用形成了黄山岭铅锌铝矿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 部 , 矿 流体 以 岩 浆 水 为 主 , 加 入 了 部 分 天 水 。成 矿 物 质 经 由 地 幔 热 柱 多 级 演 化 及 阜 平 幔 枝 构 造 活 动 从 地 球 成 但 深 部 迁 移 至 浅 部 , 王 安 镇 岩 体 北 接 触 带 与乌 龙 沟 一 上 黄 旗 深 断 裂 的交 切 部 位 的 次 级 裂 隙 集 中 成 矿 。 在
21 年第3 01 期
河 北 地 质
镰 巴岭铅锌 多金属 矿床 成矿 物质来 源及成 因
罗 易 王 宝 德 牛 树银
( 石家庄 经济学 院地质 调查研究 院

石家庄



003) 5 0 1
摘 要 太 行 山北 段 是 冀 北 地 区 巨 大 矿 集 区 , 中镰 巴 岭 大 型 铅 锌 多 金 属 矿 床 成 矿 物 质 来 源 和 成 因 是 该 矿 床 其 研 究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通 过 对该 矿 床 硫 、 、 、 、 、 、 、 同 位 素 研 究 认 为 , 矿 的 成 矿 物 质 应 来 自 地 球 铅 碳 氢 氧 硅 氦 氩 该
1 成 矿 地 质 背 景
矿 区东 起南 款 , 西至镰 巴岭 一铜硐 子 , 自桃 木 北 疙 瘩 , 达 大 庄 村 西 坡 , 西 宽 1 k 南 北 长 南 东 0 m,
1 k 面 积约 1 0 i2 5 m, 5 k 。矿 区共查 明 矿 脉 1 0余 条 , n 0 矿 脉与 中酸性 、 中基性 脉岩 密切 伴 生 , 于杂 岩体 接 产 触带 外侧 , 主拆 离 带上 盘 白云岩 裂 隙带 中 , 部分 延伸 到 杂岩体 之 内 。
款 四个矿 段 是 主要 矿 段 , 矿体 主 要 呈 脉 状 产 出。矿
矿 区地层 主要 为太 古 宙阜平 群黑 云斜 长 片麻岩 和 中新元 古代 高 于庄组 、 迷 山组 白云岩 。其 中 , 雾 白
云岩 是主 要赋 矿 围岩 。
脉长 度 不 等 , 由数 十 米 到 数 千 米 , 般 长 5 0~ 一 0
布 。裂 隙 一般 长数 百 至数千 米 , 宽几 十厘 米至数 米 , 多被 中 、 性 或酸性 脉 岩充填 , 有铅 、 、 、 、 基 伴 锌 钼 银 金 多金 属矿 化 , 隙是 矿 区主 要控 矿构 造 。 裂 矿 区岩浆 活动 强烈 。大 规模 的岩 浆 活动发 生 于 燕 山早 期 , 主要 岩 石 是 王安 镇 岩 体 的边 缘 相 中粒 石 英 二 长岩 、 粗粒 斑状 石英 二 长岩 等大岩 体 ( 王安 镇 主
南 侧发 育一 系列 次 级 张扭 性 断裂 , 成群 成 带 平 行 展
收稿 日期 }0 10-6 修订 日期 :0 10 —0; 2 1 -51 ; 2 1—72 编辑 : 高亚峰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7 0 8 4228)
S 倾 向 S 角 5 。 ̄ 0 , N, E, 倾 O- 8 。大致 与深 断裂平 行 。 -
2 矿 床地 质 特 征
2 1 矿体 产状 规模 . 矿 体集 中分 布 于黄 安 ( 、 土 岗 ( 、 巴沟 I) 黄 Ⅱ) 列 ( I 、 状 石 ( 、 款 ( 、 硐 子 ( 六 个 矿 段 1) 库 ] Ⅳ) 南 V) 铜 Ⅵ)
及其 外 围 , 断裂带 两侧 的黄 土 岗 、 巴 沟 、 深 列 黄安 、 南
乌龙 沟 一上 黄 旗深 断裂 带 , 由矿 区 中部 穿过 , 带 宽 约 l m, F 、 z等 多 条 主 干 断 裂 组 成 。走 向 k 由 。F
NNE, 向 S 倾角 5 。 O 。其 余矿 段 矿脉 NNE 倾 E, 0 ~8 。

NNE, 向北西或 南 东 , 角 7 。 O 。F 、 。断裂 倾 倾 0 ~8 。 F
全 区百余 条 矿脉 中 , 模较 大者 有 1 规 7条 。矿体 呈脉 状 、 串珠 状 、 镜 状及 似 层 状 , 透 以脉 状 为 主 。其 产状 受构 造 裂 隙 及 岩 脉 控 制 。南 款 矿 段 矿 脉 走 向
斜 。轴 向近东 西 , 行王 安镇 岩体 北 接触带 展 布 。 平
1 0 m, 5 0 厚数 厘 米 至 7 一 般 0 5 l 延 深 可 达 m, . 褶 皱 和 断 裂两 种 , 皱 褶 主要 有南 款倾伏 背 斜 、 黄安 背斜 、 黄土 岗一水 尽 头背
8 0 以上 。其 形态 、 0m 产状 受 构造 裂 隙控 制 明显 。
关 键 词 铅 锌 多 金 属 矿 床
成矿物质来源
成 因 阜 平 幔 枝 构造
阜平 幔枝 构造 成矿 区是华 北地 幔亚 热柱 成矿 域 冀 东一太 行 内环金 铜银 铅锌 成 矿带 的一 个组 成部 分 ( 牛树银 ,0 2 , 于太行 山北 段涞 源 一阜平 一平 山 20 )位

带 , 体为阜 平 隆起 。该 成 矿 区北 部 与 冀 西 北 张 主
宣 幔枝构 造 成矿 区 相 邻 , 部 与 赞 皇 幔枝 构 造 成 矿 南 区相接 。矿 区位 于阜平 幔 枝构 造北东 倾 伏端 的西 缘 主拆 离带 上 盘 , 安 镇 杂 岩 体北 接 触 带 与 乌 龙 沟 一 王 上 黄旗深 断 裂的交 切 部位 。矿 床为 热 液脉型铅 锌 多 金 属矿床 , 目前控 制规模 为 大 型 , 并具 超 大型 远景 。
岩 体 15 7 ~ 17 8 ; 剑 辉 ,0 3 王 季 亮 , 4 . Ma 3 . Ma 蔡 20 ;
1 9 ) 燕 山晚期 则 主 要 是 中基 、 94 ; 中酸 性 岩 脉及 小 岩
体 侵位 , 侵位顺 序 由酸 性 到 中基 性 , 其 岩石 类型 由钙
碱 性 向碱 性演化 。矿 区热液 脉型铅 锌 铜金 银矿 化 主 要 与 晚期 岩浆 活动 有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