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简史1

韩国简史1
韩国简史1

韩国简史

课程代码:60157000

课程名称:韩国简史

英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of Korea

学分:2 开课学期:第3学期

授课对象:本科1年级学生先修课程:

课程主任: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韩国语专业选修课,适合该专业一年级学生修读

让学生对朝鲜(韩)半岛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较系统的了解是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概括地讲,韩半岛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古朝鲜-汉四郡?三韩-三国时代-统一新罗-高丽王朝-朝鲜王朝-大韩帝国-日本占领期-南北分断期。

本课程通过介绍各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历史的概况,让学生正确把握韩半岛的历史脉络。与此同时,尽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并介绍韩国史学界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论争情况,使学生借鉴和吸收一些韩国学界的史学研究方法。

课程考核:

考查。可采取开卷考试或写作业的形式。

指定教材:

[1]朴真奭等,《朝鲜简史》,延边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参考书目:

[1].曹中屏,《朝鲜近代史》,东方出版社,1994年。

[2].曹中屏等,《当代韩国史(1945-2000)》,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韩)李基白,《韩国史新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4].简江作,《韩国历史与现代韩国》,台湾商务印书馆,2007年。

摄像机发展简史

摄像机发展简史 1. 摄像机发展简史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幅照片是涅普斯(法语: Joseph Nic e phore Ni e pce ,1765年3月7 日—1833 年7月 5日),于1827 年拍摄出来的,但是现在全世界公认的摄影术的发明者却是法国的路易 ?达盖尔。涅普斯,是未被大众关注的摄影术发明者。在那个时期,摄影的产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人们早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墨子年代就已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奥秘, 直至今日, 小孔成像这一原理仍然适用于摄影术,但当时阻碍摄影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种将影像保留下来的方法仍然没有被发明。 1825 年,涅普斯委托法国光学仪器商人夏尔 ?雪弗莱( Charles Chevalier )为他的照相暗盒 ( camera obscura )制作光学镜片。并于 1827 年(有说 1826 年)将其发明的感光材料放进暗盒,拍摄和记录下历史上第一张摄影作品,作品在其法国勃艮第的家里拍摄完成,通过其阁楼上的窗户拍摄,曝光时间超过 8小时。 1829 年与路易?达盖尔达成伙伴关系,共同研究摄影术。 1833 年7月 5日, 涅普斯意外死亡。 1839 年法国科学与艺术学院宣布路易 ?达盖尔获得摄影术专利。 公元 350 年,亚里士多德在其所着《 Problemata 》一文中首次提到针孔镜箱的原理。 公元 1100 年,阿尔哈森曾就针孔镜箱的应用和反射定律的原理作了论述。 公元 1250 年,多米尼卡修道士马格诺曾指出银盐变黑的现象。 1704 年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的现象 1725 年舒尔茨发现银盐具有感光性能。 1757 年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贝卡利亚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 年涅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9 年哥德在其所着《 wahlverwandschaften 》一书中,对外孔镜箱作了很高的评价。 1816年N?涅普斯用自己定名为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后岀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817 年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 1818 年公开发表。 1824年N?涅普斯在该年9月16日拍岀了第一张成功的照片。

中国简史读后感

中国简史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简史读后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按照我平常的习惯,这本书我也只是敬而远之,“哲学”一词太深奥,不是我这种凡人可以读的。但是就那次偶然间我发现书中的哲学并没有阐述我所想的类似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种哲学问题,而是我们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关于如何经营幸福人生的话题。《中国哲学简史》以一种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古代那些大思想家们的哲学思想,略读便可让我醍醐灌顶。 我很喜欢的郦波教授在《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寄语》上的一句话:有用没用,学点哲学!我知道哲学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洗涤自己的内心,但直到我接触了《中国哲学简史》我才发现,哲学有时候就像是我们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冯友兰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提到:“着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着尤为重要。”全书中冯友兰大师也用极其通俗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儒、墨、道、法等不同学派的哲学主张,并由古至今写到了几百年后的佛教、新儒学以及西方哲学。 冯友兰在书中对春秋战国的各大哲学家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大部分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他在讲述儒家思想时,讲述了孔子的仁义、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但同时,冯友兰也讲述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其所认为的教育家的基本任务——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个古老的礼治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孝应该是老辈们传承下来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冯友兰先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用简单的文字告诉了我们如何行孝。 而在冯友兰这长篇巨着中,最令我印象深刻便是它讲述庄子思想时提出的相对幸福的观点。以前我对于庄子只知道他是一位行文幽默荒诞,做事潇洒无章的隐士,但通过冯友兰先生对庄子的文章的深刻剖析,我意识到庄子并不是我曾接触到,认识到的的那个潇洒自在,夸张无奇的人。冯友兰对于庄子的《逍遥游》一篇提出了如何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他在书中说:“万物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都是同等的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同。”就像《庄子?骈拇》中说:“凫兢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中国哲学简史》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我很喜欢这本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摄影的发展历史精编版

摄影的发展历史

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摄影作品,所获得的感觉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第一张照片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 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

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

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 街》 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直到1837年,达盖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的实验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他用感光过的镀银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定影而完成了自己的“达盖尔

《JSA共同警备区》影片赏析

一支手枪总共只有15枚子弹,但案发现场却出现了射穿身体的第十六枚弹孔,这多出来的却又在案发现场消失的子弹,究竟是何人所发?那明明就在案发现场却想掩盖行踪的第五个人,究竟是谁?同一案发现场,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陈述却截然相反,是谁讲了真话?是谁说了谎?还是当事人双方都在掩盖真相?那真相,究竟是什么? 电影《JSA共同警备区》,一开场让观众从中立国委员瑞士辰警官的视角,对一桩发生在共同警备区JSA的枪击事件进行侦查。然而随着侦查的开始,案件的疑点与矛盾渐渐浮出水面。南方战士斯肖古和北方战士吴中士对案件的回忆有很大的出入,南方战士松希又为何会出现在朝鲜边界的哨岗中。谜底在女主角的努力下最终水落石出。可是,被隐瞒的事实背后并没有真正的凶手,却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悲哀故事。 南方战士斯肖古在与部队一起侦查的时候,误踩埋在共同警备区的地雷,在没有同伴支援的无助时刻,幸得北方中士吴敬必救助才得以活命,从此应该敌对的两个人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吴中士和斯肖古以及他们各自的战友乌金、松希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虽然迈出第一步对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异常困难的。他们在夜深,在朝鲜的哨岗里一起喝酒一起谈心一起游戏。然而此时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共同警备区上方,子弹的暴雨随时可能被射向对方的阵地,但是在四个好朋友的眼中,朝鲜边界线上的哨岗俨然成为一个世外桃源,是一个感受温暖的天堂。但好景不长,乌金的生日的那天晚上,他们正在互赠礼物分享喜悦的时候,一位北朝鲜政委刚巧进入看到这一幕。五个人愣在当场,当他们意识到面对的不是朋友而是战场上的敌人时,随即拔枪相向。鲜血飞溅得到处都是,转眼之间天堂变地狱。朝鲜军官和乌金在这一枪击事件中死亡。唯一尚且理智的吴中士放斯肖古回去,约定隐瞒真相。松希因为恐惧和内疚跳楼,变成植物人。斯肖古因为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也在影片的结尾饮弹自尽。 虽然在课堂上在卢老师的带领下对爱情,政治,历史等不同类型的韩国电影都有赏析,但韩国政治电影《JSA共同警备区》,这部唯一一部在朝鲜上映的韩国电影,却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反思。 这不是一起普通的枪击案,因为它发生在南韩与朝鲜的JSA共同警备区,一个冷战的活化石地带。90年代出生的我,虽然不能完整的复述抗美援朝的那段历史,但是对于朝鲜和韩国以及各自的支援者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还是略知一二的。如果你了解历史,你就会知道朝鲜和韩国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微妙,JSA共同警备区是多么敏感。在历史资料中写出,由于长年无人类活动和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非军事区内林木繁茂,动物活动频繁,甚至有棕熊等大型食肉动物栖息,但近60年来,非军事区内也埋下了数百万颗地雷,作为冷战活化石的这个狭长地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最恐怖的雷场。这恰好与影片中南方战士斯肖古在与部队一起侦查的时候,误踩埋在共同警备区的地雷,在北方战士的救助下才得以重生的情节相呼应。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世界摄影史大事年表

世界摄影史大事年表(1881年—2004年) 1881年在美国,弗雷德里克? E.艾夫斯发明了网版照相制版工艺,让照片和其他影像的复制操作变得同印刷文字一样。1883—1890年使用干版或胶卷的小型相机问世(特别是乔治?伊斯曼的柯达相机),曝光与胶片冲印的商业流程分离,从而使得人们对摄影的兴趣增加。1888—1890年查尔斯?德里费尔德和斐迪南?胡尔特确立了测定影像亮度、曝光度和感光乳剂敏感度的方法,并于1890年发表了一篇关于感光测定的文章。 雅各布?里斯出版了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图片集《另一半是怎样生活的》。1889年英国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出版了《自然主义摄影》(Naturalistic-Photography)一书。 普罗塔F7.5镜头——第一款去像散透镜镜头发明。 乔治?伊斯曼为透明胶卷申请专利。1890年照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流行的期刊上,并逐渐取代手绘插图。 越来越多的女性涉足摄影,有的作为专业,有的仅仅作为业余爱好,尤其是在美国。1890—1910年摄影艺术运动在欧洲和美国盛行:连环会、巴黎摄影俱乐部、摄影分离派和其他的画意摄影组织兴起。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展示了一种照相投影仪,可以每秒显示16帧画面。1897年采用埃夫斯和斯蒂芬?霍根发明的网版技术,网版图片第一次通过电动印刷机在报纸上印刷出来。1898年美国摄影家吉米?赫尔在古巴拍摄美西战争。 尤金?阿杰在巴黎开始摄影生涯,并持续到1927年。1900年定焦伊斯曼?布朗尼相机问世。1903年艺术摄影杂志《相机作品》在美国发行。1904年刘易斯?海因在纽约开始了作为社会摄影师的职业生涯。 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里昂发明了制作全彩照片的奥托克罗姆工艺,并于1907年投入商业使用。1905年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在纽约第五大道291号开办了摄影分离派的小画廊。1906年第一批全色干版在英国问世。1907年美国摄影家爱德华?S.柯蒂斯开始刊出《北美的印第安人》。1911—1912年布拉加利亚兄弟在意大利进行的光动力实验,把未来派的理念应用在了摄影技术上。1915年在美国,现代主义思想取代了画意主义,这在阿尔文?兰顿?科伯恩、查尔斯?希勒、爱德华?斯泰肯、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保罗?斯特兰德的作品中得到反映。1917年《相机作品》停止发行。1918年德国的克里斯琴?谢德和巴黎的曼?雷制作出了无相机影像(直接在感光纸上通过针对光线和阴影的操作产生)。1920年关于照片拼贴和摄影蒙太奇的实验开始。 在美国和欧洲,摄影越来越多地用于广告。1920—1928年构成主义和包豪斯学派的摄影师,受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和亚历山大?罗钦科的影响,试图通过强调特殊的角度和特写,找到记录现实的新方法。1924—1925年埃尔曼诺克斯和徕卡35mm相机的问世,实现了自然光条件下快速且可重复的曝光,新闻摄影照片呈现出新的面貌。1925年保罗?菲尔克特在德国发明了闪光灯泡。 现代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在巴黎举办,这正是术语“艺术装饰”(Art Deco)的起源。1928年伊斯曼柯达相机公司为16mm的电影摄影机生产了彩色胶片。 禄莱双镜头反光相机问世。1929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成立。1933年第一个全色胶卷在美国生产。1935—1942年美国农业安全局资助展开了一项大型摄影纪实计划。1936年受照片是有价值的社会文献的信念驱动,摄影联盟在纽约成立。成员包括贝伦妮丝?阿博特、刘易斯?海因、莉赛特?莫德尔、亚伦?西斯金德和保罗?斯特兰德。 柯达克罗姆应用于35mm暗盒和胶卷。 《生活》杂志创刊号出版。1937年第一台单镜头反光相机在德国生产。1939年美国新闻摄影师爱德华?罗尔克?法伯发明了频闪闪光系统。1940年安斯科、阿克发、樱花自然彩色胶片和柯达克罗姆胶片及相纸问世。

韩国影视剧欣赏

《婚纱》影评 看完电影《婚纱》,泪流满面,最近每个星期都在看一些比较经典的世界名著电影,很久没有这么被感动了,我自认为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向来对煽情的剧目嗤之以鼻。《婚纱》是个意外的发现,而且意外的感受到最近几年没有被打动的亲情。 (一)剧情介绍 韩国电影婚纱,很干净的情节,简单的故事,真实的情感,然后就勾勒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婚纱》影片简单的情节,身患绝症的母亲,懂事的女儿,以及原本因为母亲工作忙而不太和谐的母女关系。韩国电影婚纱整个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平淡忙碌的单亲家庭中。《婚纱》影片基本上全是母女的场景。《婚纱》影片中甚至连出现的成年男性与女性的个数都屈指可数。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又一次赢得了无数人的眼泪。那种感觉,让一下回到了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感觉。在如今这样一个对待亲情远没有过去那样沉重和依赖的年代,能够有这样一部电影实属不易。 影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单身母亲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小女儿之间的感人故事。宋允儿饰演的女主角高云是一位设计师,当初因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了自己的爱情。丈夫患病离世,留下高云一人抚养女儿,后来由于身患绝症,势必先走一步。……剧中的女儿张晓珞由韩国著名童星金香气扮演,对于母亲高云总是忙着工作没空陪她,对母亲充满了不满。对妈妈的突然示好,她也不领情。从一开始的没有妈妈一个人也能过得好好的,遇到事情可以找舅舅舅妈,到了最后的只要妈妈活着就好,我可以拖地、做饭,妈妈每天都躺在床上也没有关系。晓珞不算是一个好孩子,经常逃舞蹈课,欺骗妈妈;由于有洁癖,与同学的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妈妈曾说过,有两个愿望:一是看到女儿在舞台上表演芭蕾,二是看到女儿和小朋友们玩在一起。为了让妈妈的这两个愿望实现,晓珞费了很大的心思。重返舞蹈班,跟同学道歉。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为了妈妈,牺牲了这么多。而同样,伟大的母爱亦不能忽视,高云知道自己的时日不长,又怕晓珞知道,坚持不去医院治疗。从没做过饭的她曾彻夜不眠,为了给女儿做野餐。为了给女儿创造回忆,和女儿一块去海边玩,一块过生日。给女儿买任何想要的东西,还给女儿买了一辆可以用到四年级的自行车,在路灯下陪女儿练车。作为设计师的她,煞费苦心,为女儿设计了一件独一无二的婚纱,让人惊叹。 这是一个母亲做给女儿的婚纱,一个频临死亡边缘的母亲做给她年幼女儿的婚纱,一套寄托着无穷母爱和遗憾婚纱。 如果是面对恋人即将离开人世,竭尽所能的满足他们的愿望,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是个小学生呢?怎么会有这么贴心的女儿,为了妈妈去练习自己不喜欢的芭蕾舞,为了妈妈克服洁癖和同学打成一片,为了妈妈寄卡片给电台,那个幼小的她,在她所有的认知里面,努力做着她认为可以不让她妈妈离开的方法。在沙发上和妈妈睡着午觉看着晓珞做了一个梦醒来害怕妈妈没了,还拿着小手去试探妈妈鼻子的气息时,就那一给小小的举动,一下让我眼泪飙到了极点。在晓珞猜测到妈妈的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向舅妈求证时,恳求舅妈为自己保密,再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关心,照顾着妈妈。这只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却能为了妈妈做到这么多。这也让我们明白,无论年代怎么变化,爱是不会迷失的,尤其是亲人之间的爱。就是这样一对母女,让我们感动。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摄影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时代背景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 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着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着,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

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9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0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1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用日光蚀刻法翻拍了一幅十七世纪的荷兰版画,由此诞生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但在摄影技术诞生的初期,由于感光材料的灵敏度很低,拍摄一张照片往往需要曝光数十分钟乃至几个小时。 意义:世界上有确切年代的第一张照片局限:但是它仅仅是对绘画的一种复制,真正面对外部世界捕捉并成功固定影象的是《窗外景色》

《中国简史》读后感

《中国简史》读后感 欧阳学文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吕思勉著)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不是颇有研究的史学家,更不是文笔辛辣的评论家,相对于《中国简史》这本宏大的书,我显得太多于稚嫩,读不出它的缺失与不足,仅仅是读出了个皮毛,更加领会了—“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的经典。读《中国简史》我收获颇多。 原始时期人猿一步步进化发展,由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其间的神奇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自然秘密。由元谋人到智人,他们的生理结构在发生变化,心理与行为上亦是如此。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采集果实,打渔狩猎,群居洞穴,一切都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再后来,生产资料渐渐丰富,他们也有了美的意识,粗糙的泥陶制品上开始有了最简朴的印记。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令我眼界大开,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令我不禁啧啧称奇,这是具有真实触感的人类进步。还有那些在我们记忆中根深蒂固的

传说,蚩尤貔貅,仓颉造文字,伶伦作乐器,嫘祖养蚕纺织,大挠作天干地支,大禹治水,尧禅让……这些神秘的传说为一切都带上了迷幻色彩,使历史不至于枯燥无味。看着这些传说,我觉得无比自豪,我们都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 启建立了夏朝,“天下为公”的原始氏族社会瓦解了,子承父位的天下私有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自此,宿命般的朝代更替开始了。吕思勉先生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各个朝代的兴衰。名说典故,文化发展,历史名人,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商汤灭夏桀,武王伐纣,春秋战国,秦的一统天下更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民风随和的魏晋南北朝,雍容华贵的隋唐……,政治斗争,时代更迭,仿佛看到了战火纷飞,旌旗摇摆,士兵坚毅的脸庞,王者睥睨天下的气魄,自然还有成王败寇的残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哀。历史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更是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那斑驳的青铜器,端庄厚重,纹饰华美,反映的不仅仅是青铜文化特有的华贵稳重,那背后的高超技术更是值得我们后

(完整版)伊朗电影简史.docx

伊朗电影简史 如果追寻伊朗历史上的视觉表现形式,公元前 500 年以前的波斯波利斯的浅浮雕可能是 最早的例子。波斯波利斯是阿喀美尼朝古王国的祭祀中心。这种风格的视觉表现形式在1000年后萨珊王朝统治下达到鼎盛。西伊朗的浮雕描绘了复杂的狩猎场景,动作栩栩如生。从受伤的野猪在逃窜的图上,我们甚至可以发现电影中“特写”手法的鼻祖。阿拉伯人入侵后,拜火教被伊斯兰教取代——对形象符号的崇拜被禁止,而波斯艺术继续它的视觉实践,最好的例子就是走缩微制品的方向。 另外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叫“Pardeh-Khani ”(用图画来讲故事),这有点像日本默片时的弁士。讲故事的人随着故事进展,揭开一幅幅图画。另一种艺术形式叫“Nagali,”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通常在茶馆作娱乐表演,这是当时人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Nagali 表演艺术家,要求他必须能说会道,有副唱歌的好嗓子,这不亚于今天对剧场演 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想象力天马行空,随时根据观众的反应即兴表演,现编故事。 他从挂在墙上的图画(通常是宗教领袖、运动明星、传奇人物之类的画像)得到灵感,揉到 自己的故事里。 Nagali 的主题往往关于伊朗国王东征西讨的丰功伟绩或者亚历山大大帝驰骋 亚非的历史故事。 在电影问世以前,伊朗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表演艺术,比如木偶戏、皮影戏、滑稽戏、专 门表现宗教受难的戏等等。说到伊朗人对形象化的认知,不得不提久远的诗歌文化传统。 从古波斯的赞美诗开始到伊斯兰苏菲派诗歌,以及当代伊朗诗歌,都可以找到波斯人善于形象创 造的实证。象征、叠用等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赋予伊朗诗歌特殊的视觉意义。 电影进入伊朗 那要上溯到1900 年 8 月 18 日,伊朗人第一次把日常生活的景象记录到赛璐珞上。 Ebrahim Khan Akkas Bashi 是国王莫札法尔·丁的宫廷御用摄影师,他在国王第一次出访欧洲 期间随伺左右,在法国巴黎的博览会上接触到了电影术。于是国王下令Akkas Bashi 购买相关设备回国,以后就可以在宫中拍摄了。Akkas Bashi 第一次运用这些新买的机器是在比利 时参观花会期间,那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由伊朗人拍摄的影片,虽然它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记 录国王的起居。 不像世界上别的地方,电影被当作大众娱乐媒介,电影是国王买入伊朗供贵族消遣的, 始终局限在皇亲国戚的小范围内流通(这跟日本颇为相似)。盛大的婚宴节庆上,放上一段 从俄罗斯进口的法国喜剧短片是上流社会很时髦的风尚。 面向大众的放映最初发生在1904 年的德黑兰,由 Ebrahim Khan Sahaf Bashi 举办。他从欧洲带回爱迪生活动电影放映机,在自家古董店的后院放映。1905 年, Sahaf Bashi 在首都开了全国第一家电影院,没有椅子,观众必须席地而坐,来看电影的也多是上流社会人士。 但这家影院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Sahaf Bashi 是民族主义激进分子,且喜欢鼓吹君主 立宪政体,一个月不到就关门大吉了。此外,反对他的宗教势力还查封了他的放映机。 Sahaf Bashi 自身难保,被流放边疆,说来这大概是伊朗史上第一起电影审查的案例吧。两年后, 一些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移民想凭借私人力量在伊朗兴建新的电影院。Russi Khan 是这些新 老板中最成功的一位。因为和皇族的亲密关系,他可以在宗教势力的反对下大肆扩张自己的 电影版图。在伊朗北部和德黑兰驻扎的沙俄军队也是他可以借助的得力外援。1909 年,国王穆罕默德·阿里(莫札法尔的继承人)倒台,立宪主义者得势,Russi Khan 顿时失去了保护伞,他的影院及制片厂都被民众破坏,很快德黑兰的其他电影院也纷纷关门。 电影院在伊朗的再次兴起是在1912 年,由亚美尼亚人 Ardeshir Khan推动。伊朗的电影史学家相信 Ardeshir Khan 已经开始把影院当作商业来经营。因为一些地方保存有旧的电影 放映设施,所以不少人纷纷尾随而至。那时另一个重要的影院业主是Ali Vakili ,他兴建了

世界摄影史 百年大事

1900年,国际镜头制造商巴黎会议商定镜头光圈级数统一。 190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成立。 1902年,美国耶鲁大学开始有了新闻摄影课。 1902年,美国摄影家斯蒂格利茨组织“摄影分离派”,使美国摄影界摒弃了19世纪以来模仿欧洲学院式艺术的传统。20世纪初,艺术摄影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用照片报道新闻的报纸。1904年9月30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照片,为日本报刊刊登照片之始。 1906年,德国化学家制出第一批对所有颜色都能感光的黑白“全色”片{胶片与干版)。 1909年,海因发表两套童工照片直接影响厂美国关于童工的立法。以推动社会变革为己任的写实派摄影家把镜头对准人和社会,海因是其代表人物。 1912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发售袖珍柯达相机。 1914年,美国开始在护照上贴用像片。 1916年,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出第—台具有测距器的相机。 1917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开发出航空照相机及航空摄影所用软片,广泛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美国摄影家科伯恩拍出第一批抽象照片,名为“旋涡照片”。1919年世界摄影出现新的流派——抽象主义摄影。 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命令,把俄国摄影、电影工商业收归国有。之后,苏联把这—天当作苏联摄影的诞生日。 20世纪20年代,德国摄影家哈特菲尔德运用剪辑照片作政治宣传。 1921年,匈牙利摄影家莫霍伊——纳吉.尝试不用照相机的抽象摄影。后发表《绘画?摄影?电影》、《新的视觉》等文。他的理论与实验对20世纪中叶西方摄影、美术及应用美术有很大的影响。 1921年,美国超现实主义摄影家曼?雷把多种平面的、立体的不透明物,放在感光纸上曝光和显影,制作出“光影图像”。1929年他发明“中途曝光”技术。 192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制出第一批放大机。 1922年,小机身、大口径(f2-f1.8)镜头的Er-manox相机在德国出世。在徕卡相机出世

韩国文化影视鉴赏课后报告

韩国文化影视鉴赏课后报告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班级:材控 学号: 姓名:

《七号房的礼物》 影片讲述的是一对父女的故事。父亲李龙九是一个智障患者,女儿艺胜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艺胜喜欢美少女的书包,李龙九想买给她,却发现最后一个被另一个女孩儿买走了那个女孩儿是警察局厅长的孩子。那个女孩儿想告诉龙九哪里能够买到这个书包就带着他走,但是却因为意外,女孩儿摔倒死去,而可怜的龙九就被怀疑成,与其说怀疑,还不如说是被认定是杀人凶手,只因为他为女孩做人工呼吸急救,被看做是其他的事情,也因为,那个孩子是警察厅长的女儿。于是,他被抓走了。艺胜一向等待他,从早到晚,一向坐着,静静地等待,但是他再也没有出现过。 龙久进到牢房,第一件事当然是被打,但是,龙久孩子般纯洁的爱心渐渐感动了这七号牢房的大坏蛋,在一次打斗事件中,龙久救了老大而自己身受重伤,于是就想满足他的一个愿望父亲的心中唯一牵挂的就是艺胜,于是,他们不惜冒险将艺胜作为礼物带入牢房与父亲相会。 告别之后,女儿艺胜会数上三个数,父亲就会扭转头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吐着舌头,扭着屁股,做着鬼脸,女儿也这样做一次,他们才算正式分别。 龙九最后被判定是死刑,虽然每个人都明白他其实并没有犯错,也想尽办法帮他洗尽冤屈,但是单纯的他相信了厅长的话:只要承认自己犯的错他的女儿才能幸福生活。于是在法庭上,纵然练习了一遍又一遍自己没有犯罪的发言,那一天,他依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一向说着:对不起,对不起那一刻,眼泪真的是不禁留下,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宁愿去承认自己并没有做过的事情,他想着的一向是自己的女儿,只是期望她能快乐的生活,能茁壮成长。他的世界只有他的女儿,对她的爱,无法用言语表达。 艺胜给七号房里的裸照画上了衣服,她说怕姐姐冷;艺胜教会了老大识字写字,老大出狱之后还做了牧师;艺胜给龙久带来了力量,给七号房带来了欢笑但是,好景不长,此时被科长发觉,龙久又受到毒打,这时,牢房里发生火灾,科长全力以赴去扑救,却不幸被砸伤,是龙久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全救出了他,至此,科长改变了对龙久的看法,对龙久的案件也产生了怀疑,科长和七号房的人都在帮忙龙久重审此案,但是,龙久竟然因为太爱艺胜,不愿意艺胜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而再次失去重获自由的机会,龙久被判死刑,在龙久临刑前,他们再次把艺胜作为礼物带到了七号房。 你猜到了吗?这份特殊的礼物就是龙久的女儿艺胜,艺胜的到来,让这黑暗冰冷的监牢里,让这七号牢房内阳光满满。 艺胜长大后当上了律师,整个故事是一个插叙,艺胜为已经死去的父亲辩论,一幕幕的回忆充斥着她的脑海。我想,她永远不会忘记父亲那种深入骨髓的爱,那是无法代替的。深夜里悄悄找来的,上天的一份大礼物,全世界被白雪覆盖,我们在那么做着梦,即使路途黑暗悲伤难过,天使们也会对我们微笑,在那天空的边缘,我们的歌声,您听得见吗,传达大又温暖的,那份爱,闪亮美丽,都准备好了吧。龙九已经化成了天使守护者艺胜,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看着她为自己洗清冤屈,看着她望着自己,微笑着,想念着自己。 谈谈司法。片中不得不说得益于他本性的善良才在最后洗刷冤屈,如果不是巧合他救了监狱中的老大,救了科长,他怎样能有之后的好运?难道我们以后保证司法的权威和洗刷冤屈要靠运气?这样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务必从源头解决,从制度上保证。我想韩国的法律总还是要比中国的法律健全点吧,尚有这种事,那中国呢?我们如何保证正常的法律诉求?当民与官相斗,法院所分配的律师会保证公正性?应对总总自己提出的疑问,我也无法解答,毕竟我不是这些专业的,缺乏对此的分析潜力,可我们难道不要去思考吗? 不喜欢被误解,更不喜欢被冤枉,其实这是我内心真正脆弱的地方,或许无人识别,但我的心每每遇此,都一股心痛流淌。我期望在没弄清楚真相之前,我们能够冷静,不要人云亦云。遇到嫌疑犯,请司法慎重对待。

韩国古代历史王朝概述

Just as a famous English saying interprets:”histories mske man wise .“Not only does history make people profound and sensible, but also people could earn lectures form errors of history. Many historians conduct a precise analysis for history and resort a unique opinion to history.Today, I’d like to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South Korean with an aflame mood in student light. The history of South korean could approxinately devide into seven periods:Ji Zi period, Wei Man period, four prefrctures of Han Dynasty period, three kingdoms period, After the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Korean period and Joseon Dynasty. Ji Zi power was the first regime appeared in South Korean which was founded by Ji Zi who was the adherent of Shang dynasty and he brought etiquetle and polipital system of Shang dynasty to Korean peninsula. It is Ji Zi was not fond by Shang Dynasty that Ji Zi decided to go far and high. Unfortunately, this regime was defeated by Wei Man, a general came from Han dynasty. After that, Wei Man founded his own regime in Korean peninsula and literaily he was not controlled by the emperor Wu which made the emperor Wu very angry. So that the emperor Wu decided positively to Wei Man in BC109 the Wei Man Korean was at an end consequently. Then the Korean was entering the third period——four prefcures of Han dynasty period. Meanwhile the regime in the north such as Goguiyeo and Baekje were constantly

世界摄影史复习提纲

h 世界摄影史 1、摄影诞生的条件:1)能够形成影像的暗箱2)能够保存影像的感光材料 2、摄影术的原理:小孔成像原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在《墨经》中提出。 3、史料记载的最早的“曝光实验”是有托马斯·韦奇伍德制作的阳光图片。 4、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图片《窗里看到的风景》。 5、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在法国诞生发明人达盖尔 6、照片分析:《窗外里的风景》 答:本张照片拍摄时间于1826年,是摄影师尼埃普斯拍摄的,摄影师尼埃普斯是摄影术的奠基人;发明的摄影方式为“阳光摄影术”其拍摄的内容为他在家窗口所拍摄的景色但美中不足的是:1)曝光时间长。2)图像表面多颗粒以致无法辨认。3)直接在印刷版上无法复制。 7、世界上5种摄影术摄影术的名字、发明人、国籍 1)法国—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术 2)英国—塔尔博特—碘化银纸照相法(卡罗氏摄影法) 3)英国—阿切尔—火棉胶摄影法 4)英国—马多克斯—干板法 5) 法国—达盖尔—银版摄影法 8、碘化银纸照相法的发明人?历史意义? 答:1)发明人:英国的塔尔博特 2)历史意义:卡罗氏摄影法是现代摄影的基础,是现代摄影术语“正片”或“负片”的第一次应用 9、从1844年~1846年塔尔博特制作名为《自然的铅笔》的摄影集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本以摄影方式做成的书,向后人提示了使用与传播照片的可能性

。 10、火棉胶摄影法的历史意义 答:(1)对于摄影的普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使摄影负片到正片的工艺方法更加完善。(3)为负片制造与照相的冲洗产生奠定了基础(4)标志着 摄影真正的发明,并且更加使用普及。 11、立体照片实现了人类最早的一种对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 12、彩色摄影史上第一个值得铭记的先驱者是马克斯韦尔;1861年他制作出摄影史上第一张彩色幻灯片,奠定了彩色摄影的基础。 13、1869年,法国人杜豪隆出版名为《摄影的彩色》的著作,从理论上阐述了加色法和减色法彩色摄影原理。 14、1942年,柯达公司推出彩色负片,柯达彩色负片的诞生,使彩色摄影真正走向大众。 15、1855年罗杰·芬顿用影像记录克里米亚战争,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战争图片,此次活动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运用摄影手段记录重大历史活动。 16、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摄影师阿诺德·根舍对此次灾难进行了拍摄,这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用影像记录了灾难。 17、摄影术的诞生使照相馆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行业,在苏格兰出现了一家摄影术史上青史留名的照相馆,是由画家希尔和摄影家亚当逊合作开设的照相馆。 18、1851年法国国家政权第一次出现了公共目的的使用摄影,也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出现官方摄影家。 19、英国人汤姆·约翰逊在1887年与新闻记者阿道夫·斯密斯合作的《伦敦街头的生活》被称为第一本社学意义上的观察现代城市生活的摄影图书, 请简述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答:目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都是生活受到摄影的关注 意义:(1)是摄影史上的第一次现代都市生活的摄影图书(2)汤姆·约翰逊的摄影镜头直接对准城市中的贫困现象第一次主动赋予摄影以展示社会 问题的责任和权力(3)是摄影转向关心和关注底层大众生活的开端。 20、英国人麦布里奇所拍摄的连续动体照片精确地再现人与动物运动的全过程,他被因此获得“电影之父”的荣誉。 21、摄影史一般人认为,英国人爱默生在1886年发表的《摄影:一种绘画式艺术》一文标志着画意摄影的诞生。 22、画意摄影以1904年成立的国际性组织——国际画意摄影协会,以及同年举办的第一届巴黎国际摄影沙龙展为标志达到高潮。 23、图片分析题:《人生的两条路》P25——雷兰德

韩国饮食文化历史

韩国料理是指韩国的传统饮食。皇家饮食融合了地方的特色和现代式的材料和配方。因此,种类多样。韩国传统的料理是由米饭、泡菜和汤组成。在韩国的饮食中,通常以麻油、酱油、盐、大蒜、生姜和辣椒等作为调味品。另外,韩国的饮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韩国人也有在冬季的时候腌制和储存泡菜的风俗习惯。 韩国人根据气候和水土的不同,早在三国的时候就开始了农业的耕作。在此之后,韩国就开始种植水稻。因此,韩国也就以谷物为中心作为本国的饮食代表。从三国时代的后期开始韩国就以米饭和泡菜为主食。副食则以韩国固有的菜肴为主。像水稻、面条、饺子、糕等谷物饮食经过发酵,在把大豆用酱油蘸好之后,就会发酵成大酱。韩国有栽培蔬菜、山野菜等很多种类的蔬菜。根据气候的不同变化而做出不同种类的泡菜。自古以来韩国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因此,在食品烹饪的时候偶尔也会加入一些药材。这样,会起到养生的效果。 韩国历史上曾是农业国,自古就以大米为主食。现在的韩国料理包括各种蔬菜和肉类、海鲜类等,而泡菜(发酵辣白菜)、海鲜酱(腌鱼类)、大酱(发酵豆制品)等发酵食品则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同时也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韩国餐桌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料理一次上齐。根据传统,小菜的数量依不同档次从较低的3碟到为皇帝准备的12碟不等。而餐桌的摆放、布置也随料理的种类有很大的不同。因韩国人对形式的重视,餐桌摆设礼仪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外,同邻近的中国、日本相比,汤匙在韩国的使用频率更高,尤其当餐桌上出现汤的时候。 不论是烤肉、泡菜还是糕点,五颜六色的视觉享受,是韩国料理的最大特点。一方面保持食品原有的新鲜色彩,一方面有通过料理展现出美食的不同形态,不仅感觉好吃,而且感觉好看! 韩国料理别有风味,富于特色。辣是韩国料理的主要口味之一,但这种辣却与别的辣有所不同,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过,川菜的辣是麻辣,透着鲜美;湘菜的辣是火辣,直冲冲的,不加任何掩饰;而韩国菜的辣却入口醇香,后劲十足,会让你着着实实地把汗出透。 韩国自古以来礼仪食品种类繁多,生产、三七日、百日、周岁、婚礼、聘礼等的贺礼食品,巫俗食品,祭礼食品,寺庙礼仪食品等。其烹饪方法在各寺庙之间口传至今。此外,国人在饭前,接待客人,祭礼饮酒时,还常备鱼虾酱、咸菜、肉干、鱼干等下酒菜,由此开发的各类食品加工技术也丰富了其饮食文化。在紫霞门,烧烤主要以牛肉为主,牛里脊、牛排、牛舌、牛腰,还有海鲜、生鱼片等都是烧烤的美味,尤以烤牛里脊和烤 牛排最有名。其肉质的鲜美爽嫩。 韩国历史比较短暂,韩国于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正式建国。韩国历史源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一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前身即为日本占领之前的朝鲜。 在外交方面,自朝鲜战争后,韩国与美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而美军则一直驻扎在韩国境内。 朝鲜简史: 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至1984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中国对朝鲜影响深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相应的饮食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结束中朝宗藩关系,中国承认朝鲜独立,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朝鲜开始受日本文化影响,与中国开始渐离渐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