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信息交换 信息共享 数据采集
总结政务信息资源按共享类型分为哪三种类型

政务信息资源按共享类型分为哪三种类型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附件海珠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推进和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广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试行办法》、《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区各级行政机关和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其他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提供和共享政务信息的行为,适用本办法。
中央行政机关派驻本区的机关或者派出机构参与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为,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区行政区域内的其他机关和组织在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时共享政务信息的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资源,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和依法受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掌握的信息资源。
第四条政务信息资源按共享类型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等三种类型。
可提供给所有政务部门共享使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属于无条件共享类。
可提供给相关政务部门共享使用或仅能够部分提供给所有政务部门共享使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属于有条件共享类。
不宜提供给其他政务部门共享使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属于不予共享类。
第五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遵循需求导向、统筹管理、无偿提供、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六条区电子政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组织建设并管理本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等基础设施,协调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重大事项,定期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共享方式从责任信息采集部门获取的信息,不再重复采集。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责任采集部门应当负责相关信息的核准、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共享政府信息的责任采集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予以确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03•【文号】国办发〔2017〕39号•【施行日期】2017.05.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5月3日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十二五”以来,通过统筹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在局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未能从全局上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
为更好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需要,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目标,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按照“内外联动、点面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着眼长远,做好顶层设计,促进“五个统一”,统筹谋划,锐意改革;另一方面立足当前,聚焦现实问题,抓好“十件大事”,重点突破,尽快见效。
(二)基本原则。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小抄

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务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3、GtoC: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4、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5、概念结构: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即对实际的人、物、事等进行概念抽象,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征,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概念及概念特征精确描述,反映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各种本质联系。
6、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7、公共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服务。
8、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9、一站购齐:客户到了一个商店后,就能把要买的东西全部购齐,并在一个柜台统一结帐。
10、数字鸿沟: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享受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
1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2、政务信息资源公开: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
13、公钥基础设施(PKI):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14、政务信息定位服务(GILS):是一种支持公众搜寻、获取和使用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及利用体系。
15、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孝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孝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孝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3.16•【字号】孝感政办函〔2016〕19号•【施行日期】2016.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孝感政办函〔2016〕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精神,结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孝感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第一期)的通知》(孝感政办函〔2015〕40号)工作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重要意义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既是大数据开发运用的基础环节,也是构建“高效、廉洁、服务型”现代政府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存在着多头重复采集、部门分散管理、数据不统一、利用效率较低等“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工作,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政务信息数据库和共建共享工作机制。
抓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促进政府行政流程的优化、再造以及行政机制的创新;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促进部门间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改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有利于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精细、便捷程度,形成自然人和法人生命周期内接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活动信息,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便民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二、目标和原则工作目标: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交换基础设施,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规范标准,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办法及共享目录,开发利用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专题信息资源库,推动重点领域和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高决策能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第二讲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电子政务的功能

电子政务的几种工作模式 (用图形表示)
政 府 部 门 内 部
部门协同网上办公 行政管理网络化
在线事务处理
网上信息双向互动
政 府 与 用 户 G to C
G to G
办公自动化
公文电子化
网上信息单向流动
网上信息发布
2.2 电子政务的功能结构
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的电子政务应用
• • • • • • 电子政策法规管理 电子公文的传输和管理 电子司法档案管理 电子培训 电子财政管理 电子绩效评估
典 型 的 省 市 级 电 子 政 务 体 系 结 构
( )
2.1.3 地方电子政务网络格局
一、统一的办公业务内网
要实现电子政务的办公业务的顺畅流通,必须利用统一 网络平台。对于各部门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和网络,应当按 照统一规划和标准,抓紧调整,逐步规范和完善,实现原有 系统与统一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新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 要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
政府公务员(E)
政府公务员(E)
2.3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和实施
• 2.3.1 系统规划 • 2.3.2 系统开发
2.3.1 系统规划
目标: 功能:
实现策略: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绝大部分委托IT企业进行开发 即外包。组建项目内部团队 ,不同外包方式的选择 : 早期外包 、晚期外包 、部分外包 组织和实施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一般应成立由管理人 员、技术专家在内的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并组成由技 术雄厚、人员稳定的开发队伍和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 员相结合的工作小组。
2.1.3 地方电子政务网络格局
二、统一的数据库建设
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工作内 容。 各分系统除实现本系统内部的业务活动外,还作为提供 和获取共享信息的交换节点,通过中心数据库交换平台,实 现各分系统间跨部门的共享功能。 做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充分协调、有效使用建立统 一的共享机制。
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目录1.背景 (3)2.需求分析 (3)1 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2.1.业务需求 (4)2.1.1.数据库交换 (4)2.1.2.文件交换 (5)2.1.3.请求命令与响应数据交换 (5)2.2.安全需求 (6)2.2.1.终端安全需求 (6)2.2.2.链路安全需求 (6)2.2.3.传输安全需求 (6)2.2.4.身份认证需求 (7)2.2.5.访问控制需求 (7)2.2.6.设备安全需求 (8)2.2.7.应用安全需求 (8)2.3.监管需求 (8)3.总体设计 (9)3.1.总体架构 (9)3.1.1.路由接入区 (9)3.1.2.边界保护区 (9)3.1.3.应用服务区 (10)3.1.4.安全隔离区 (10)3.1.5.安全监测与管理区 (10)3.2.安全体系 (11)4.技术方案 (12)4.1.总体架构 (12)4.1.1.路由接入区 (13)4.1.2.边界保护区 (14)4.1.3.应用服务区 (15)4.1.4.安全隔离区 (16)4.1.5.安全监测与管理区 (20)4.2.方案优势 (21)4.2.1.合规性 (21)4.2.2.全面性 (21)4.2.3.安全性 (22)4.2.4.稳定性 (22)4.2.5.先进性 (23)1.背景为保护重要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采用了多个网络并行的方式。
但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不同网络之间或者不同安全域之间的信息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使处于不同网络、不同安全域之间的应用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为服务化政府转型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都需要依托信息化手段向外采集更多的信息,并对外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与此同时,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动,各级政府部门都积累了大量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对于推进电子政务、维护社会稳定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与数据共享解决方案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与数据共享解决方案第一章政务服务平台概述 (2)1.1 政务服务平台的定义与功能 (2)1.1.1 定义 (2)1.1.2 功能 (2)1.2 政务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 (3)1.2.1 起步阶段 (3)1.2.2 推进阶段 (3)1.2.3 深化阶段 (3)1.3 政务服务平台的核心价值 (3)第二章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4)2.1 架构设计原则 (4)2.2 技术架构 (4)2.3 业务架构 (4)第三章数据共享机制 (5)3.1 数据共享的必要性 (5)3.2 数据共享的原则与标准 (5)3.3 数据共享的技术实现 (6)第四章数据治理与安全 (6)4.1 数据治理策略 (6)4.2 数据安全措施 (7)4.3 数据质量保障 (7)第五章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 (7)5.1 互联互通的意义 (8)5.2 互联互通的实现方式 (8)5.3 互联互通的挑战与对策 (8)第六章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8)6.1 流程优化策略 (8)6.1.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9)6.1.2 简化流程环节 (9)6.1.3 优化资源配置 (9)6.1.4 强化数据共享 (9)6.2 流程优化工具与方法 (9)6.2.1 流程再造 (9)6.2.2 业务流程外包 (9)6.2.3 信息技术应用 (9)6.2.4 持续改进机制 (9)6.3 流程优化效果评估 (9)6.3.1 评估指标体系 (9)6.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10)6.3.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0)6.3.4 监测与预警机制 (10)第七章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 (10)7.1 运营管理体系 (10)7.1.1 管理框架 (10)7.1.2 组织架构 (10)7.1.3 管理制度 (10)7.1.4 技术保障 (10)7.1.5 服务质量 (10)7.2 运营管理策略 (11)7.2.1 服务导向策略 (11)7.2.2 数据驱动策略 (11)7.2.3 协同治理策略 (11)7.2.4 安全保障策略 (11)7.3 运营管理评估 (11)7.3.1 评估指标体系 (11)7.3.2 评估方法 (11)7.3.3 评估周期 (11)7.3.4 评估结果应用 (11)第八章政务服务平台服务创新 (11)8.1 服务创新模式 (12)8.2 服务创新实践 (12)8.3 服务创新效果评价 (12)第九章政务服务平台绩效评估 (13)9.1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3)9.2 绩效评估方法与工具 (14)9.3 绩效评估结果应用 (14)第十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4)10.1 政策法规概述 (14)10.2 标准规范制定 (15)10.3 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落实与监督 (15)第一章政务服务平台概述1.1 政务服务平台的定义与功能1.1.1 定义政务服务平台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满足公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提供在线政务服务的一种全新服务模式。
政府行业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行业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第一章:概述 (3)1.1 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概念 (3)1.2 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3)1.3 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电子政务建设 (4)2.1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4)2.2 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4)2.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5)第三章:智慧城市建设 (5)3.1 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5)3.2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究 (6)3.3 智慧城市实施方案 (6)第四章: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7)4.1 政策法规制定 (7)4.2 总体规划编制 (7)4.3 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8)第五章:数据资源整合与开放 (8)5.1 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8)5.1.1 明确整合目标 (8)5.1.2 构建数据资源整合框架 (8)5.1.3 制定数据资源整合标准 (9)5.1.4 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技术支持 (9)5.2 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 (9)5.2.1 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9)5.2.2 优化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9)5.2.3 推进数据资源交换合作 (9)5.3 数据开放 (9)5.3.1 制定数据开放政策 (9)5.3.2 构建数据开放平台 (9)5.3.3 加强数据开放的宣传与培训 (10)第六章:政务服务优化 (10)6.1 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10)6.1.1 流程梳理与简化 (10)6.1.2 流程标准化 (10)6.1.3 流程协同 (10)6.1.4 流程监控与优化 (10)6.2 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10)6.2.1 线上线下融合 (10)6.2.2 一站式服务 (10)6.2.3 个性化服务 (11)6.2.4 社会力量参与 (11)6.3.1 政务服务标准化 (11)6.3.2 政务服务人员培训 (11)6.3.3 政务服务评价与反馈 (11)6.3.4 政务服务环境优化 (11)第七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11)7.1 智慧交通 (11)7.1.1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11)7.1.2 智能调度与管理 (12)7.1.3 出行服务创新 (12)7.2 智慧环保 (12)7.2.1 环境监测 (12)7.2.2 环境预警 (12)7.2.3 环保设施智能管理 (12)7.3 智慧医疗 (12)7.3.1 医疗信息整合 (12)7.3.2 远程医疗服务 (13)7.3.3 智能健康管理 (13)第八章:信息网络安全保障 (13)8.1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3)8.1.1 法律法规概述 (13)8.1.2 法律法规体系 (13)8.1.3 法律法规的实施 (13)8.2 信息安全技术手段 (13)8.2.1 安全防护技术 (13)8.2.2 安全审计技术 (14)8.2.3 安全防护策略 (14)8.3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4)8.3.1 管理体系概述 (14)8.3.2 组织结构 (14)8.3.3 政策制度 (14)8.3.4 管理流程 (14)8.3.5 技术手段 (15)第九章: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建设评估 (15)9.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5)9.2 评估方法与手段 (15)9.3 评估结果应用 (16)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16)10.1 国内外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16)10.1.1 国内案例 (16)10.1.2 国外案例 (16)10.2 成功案例经验总结 (17)10.2.1 技术创新 (17)10.2.2 政策支持 (17)10.3 对我国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17)10.3.1 加强顶层设计 (17)10.3.2 创新技术应用 (17)10.3.3 政策协同 (17)10.3.4 社会参与 (17)10.3.5 注重人才培养 (17)第一章:概述1.1 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机构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一种新型行政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论文: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中文摘要】近年来在全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孤岛、
应用孤岛已严重地制约了企业和政府的发展。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的深入发展,跨部门资源整合、信息交换的需求日益迫切。建立政务
信息资源交换平台,解决部门间横向业务协同与信息交换已逐步成为
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主要目标是:实现
工商、国税、地税、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的交换与共
享;建立以工商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
标识的完整、准确、动态的企业基础信息库。本论文从分析电子政务
信息交换平台建设的建设背景和现状入手,首先分析和研究了电子政
务交换平台的相关技术和应用,然后结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电子政务交
换平台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指南,对平台的总体框架,处理流程,网络架
构,系统功能,性能和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设计。接着本文对桥接、
应用适配器、消息服务、比对整合等主要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实现
电子政务信息从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最终到数据比对入库的整个交
换过程。最后将此设计应用于企业基础信息和企业信用信息交换系统,
验证了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构建过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在电子政
务交换平台建设前期,本人参与平台的规划,平台技术的研...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information silos and
application island which are produced in national
informationize construction process restrict
enterprises’development. With national electronic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construction in-depth development, cross
departm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Building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 exchange platform, resolving cross
department business cooper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are
gradually becoming the ma...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交换 信息共享 数据采集
【英文关键词】Electronic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Exchange Information Sharing Data Collec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摘要
4-5ABSTRACT5-6第一章 引言9-111.1 课题
背景9-101.2 课题任务10-111.2.1 章节结构介绍
101.2.2 本人承担的工作10-11第二章 平台建设依
据和技术应用11-202.1 平台建设规范11-132.1.1
全国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应用建设实施要求112.1.2 电子政
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112.1.3 政务信
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11-122.1.4 政务信息资源交
换体系12-132.2 技术应用13-202.2.1 运行平台
132.2.2 开发语言13-142.2.3 数据访问
142.2.4 XML技术14-152.2.5 Web服务协议栈
15-162.2.6 SOAP协议16-172.2.7 HTTPS协议
172.2.8 JMX管理框架17-182.2.9 JMS消息服务模型
18-20第三章 平台总体设计20-423.1 设计原则
20-213.2 平台总体设计框架21-233.3 网络设计和
布局23-243.4 总体处理流程24-263.4.1 信息获取
流程24-253.4.2 信息发送流程25-263.5 平台功能
设计26-353.5.1 交换前置机系统26-333.5.2 交换
传输系统33-343.5.3 比对整合系统34-353.6 数据
交换性能设计35-373.7 数据交换安全设计37-393.8
多交换域管理技术实现39-423.8.1 多交换域的主要需求
39-403.8.2 多交换域具体实现40-42第四章 平台主
要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42-884.1 桥接系统
42-534.1.1 识别增量数据42-504.1.2 保证主从表
数据的顺序50-534.2 应用适配器系统53-734.2.1
适配器系统用例分析53-544.2.2 适配器系统组件主要类模
型54-554.2.3 点对点方式交换时序图55-564.2.4
总线方式交换时序图56-574.2.5 数据对象格式设计
57-594.2.6 适配器服务接口设计59-664.2.7 主要
适配器组件设计66-734.3 消息服务系统73-804.3.1
消息服务系统用例分析73-744.3.2 消息服务系统主要类模
型74-754.3.3 消息服务接口设计75-804.4 数据比
对整合系统80-884.4.1 数据比对数据库814.4.2 数
据清洗流程81-844.4.3 数据比对流程84-88第五章
结束语88-925.1 应用及评价88-905.1.1 平台的特
点和优势885.1.2 平台的应用状况88-905.2 论文工
作总结90-915.3 问题和展望91-92参考文献
92-93致谢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