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1024张处方分析

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1024张处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应用应用合理情况,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相关数据。方法1024张门诊抗高血压处方,查看每张处方相关病例信息,分析处方中单用和联合用药情况,综合分析各类抗高血压用药情况以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情况。结果1024张处方中,单用1种抗高血压处方共456张,占44.53%;联合应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共430张,占41.99%;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共138张,占13.48%。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占65.6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占44.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占12.89%;β受体阻断剂占38.48%。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占33.95%;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占29.30%。结论某院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应用尚合理,但仍要结合门诊高血压治疗特点进行相关调整。

关键词处方分析;高血压;门诊;抗高血压药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对减少和预防其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相关处方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合理的抗高血压处方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同时可减少服药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1]。本文选择本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抗高血压处方是否合理,为临床提供防治高血压方案相关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共1024张,其中男426例,占41.60%;女598例,占58.40%。21~40岁38例(男34例、女4例)、41~60岁290例(男112例、178例)、>60岁696例(男280例、女416例)。

1. 2 方法查看每张处方相关病例信息,分析1024张处方中单用和联合用药情况,综合分析各类抗高血压用药情况以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情况。并分析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是否合理。

2 结果

2. 1 单用和联合应用抗高血压情况分析1024张处方中,单用1种抗高血压处方共456张,占44.53%;联合应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共430张,占41.99%;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共138张,占1

3.48%。

2. 2 各类抗高血压应用情况分析1024张处方中,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共672张,占65.6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共452张,占44.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共132张,占12.89%;β受体阻断剂共394张,占38.48%;利尿剂共122张,占11.91%;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共10张,占0.98%。其中钙通

道阻滞剂应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剂。

2. 3 门诊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分析两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共430张处方: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共146张,占3

3.95%;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26张,占29.3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60张,占13.95%;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共36张,占8.3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2张,占2.7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12张,占2.79%;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12张,占2.79%;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其他1种药物联合应用共10例,占2.33%;β受体阻断药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10张,占2.3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6张,占1.40%。

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共138张: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药共72张,占52.17%;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8张,占13.04%;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0张,占7.2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共3张,占2.1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4张,占2.90%;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共4张,占2.90%;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共2张,占1.4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共2张,占1.45%。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共12张,占8.70%;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药和利尿剂联合应用共8例,占5.80%。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其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良好的控制此类患者血压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及处方应用是否合理对血压控制起着重要作用[2]。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患者发病率稍高于男性患者。在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中,单一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较为多见,这与患者初次发现血压升高而到医院就诊有关,初次就诊多为高血压病情较轻患者,此类患者主要是希望单一用药或应用饮食及运动等方式达到控制血压效果。但是单一用药容易产生耐药,影响血压控制,所以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而联合用药不但能够提高控制血压效果,同时也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抗高血压药物中,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应用较多的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此类药物属于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钙通道阻滞剂的长效制剂应用较多[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应用也较多,此类药物应用过程中不引起咳嗽,因为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完全,所以其较好降压效果。β受体阻断剂在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也应用较多,此类药物除了有降压作用外,对心绞痛、心动过速等也有治疗作用,适用于此类

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4]。本文结果显示,1024张处方中,单用1种抗高血压处方共456张,占44.53%;联合应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共430张,占41.99%;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共138张,占13.48%。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在门诊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较多。

综上所述,某院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应用尚合理,但要根据门诊抗高血压情况进行相关调整,目的是提高控制高血压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美容,杨盈盈. 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6):6-7.

[2] 陈海文,李琼静.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2012,8(1):123-125.

[3] 黄骞. 门诊抗高血压用药分析. 当代医学,2012,12(34):128.

[4] 吴苑珊,毕绮丽,王焱. 門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分析. 现代医院,2010,10(11):81-83.

模拟药房处方分析案例1

模拟药房处方分析案例 处方1: ******医院处方笺 处方编号:[3636150]门诊号:0000003638645 开方时间:20070208 姓名:*** 女61岁内分泌科 临床诊断:糖尿病高血压 R: 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总量 阿卡波糖片(拜糖平)50mg×30片/盒餐后口服50mg b.i.d×7 14 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850 mg×30片/盒餐前口服850mg t.i.d×7 21 氨氯地平(络活喜)5mg×7片/盒餐后口服5mg q.d×7 7 药品金额:221.43 医师:*** 审核、调配: *** 核对、发药:*** 用药分析: 此处方选药合理,患者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选择阿卡波糖片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降解吸收,联用二甲双胍片,加速葡萄糖的分解利用,从而达到降糖目的。患者伴有高血压,选用氨氯地平片平稳降压,所选用的药物合理。 药物用法错误,阿卡波糖片一般推荐用法为一日3次,宜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对进餐后的血糖升高有较好的作用。二甲双胍片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大,可引起恶心等不适,一般随餐服用,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且吸收较好。 处方2: ******医院处方笺 处方编号:[3636150]门诊号:0000003638645 开方时间:2007020815 姓名:*** 女59岁心血管内科 临床诊断:高血压(病) R: 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总量 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mg×20片/盒餐后口服5mg q12h×7 14片

盐酸贝那普利片(洛汀新)10mg×14片/盒餐后口服10mg q.d ×7 7片氢氯噻嗪片25mg×100片/瓶餐后口服25mg q.d ×7 7片阿卡波糖片(拜糖平)50mg×30片/盒餐中口服50mg t.i.d ×7 21片药品金额:168.19 医师:*** 审核、调配: *** 核对、发药:*** 用药分析: 此处方不合理:一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阿卡波糖片(拜唐苹)为降糖药与临床诊断高血压不符。二用法错误,波依定为非洛地平缓释片,推荐用法为一日一次,可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而本处方用法为q12h可引起血压波动。 处方3: ******医院处方笺 处方编号:[3636150]门诊号:0000003638645 开方时间:20070208 姓名:*** 女70岁急诊科 临床诊断:高血压高脂血症(病) R: 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总量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安博诺)0.15g/12.5mg×7片/盒餐前口服1片q.m ×7 7片 阿托伐他汀片(阿乐)10mg×10片/盒餐前口服10mg t.i.d×7 21片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多达一)5mg/10mg×7片/瓶餐后口服1片q.d×7 7片 药品金额:310.84 医师:*** 审核、调配: *** 核对、发药:*** 用药分析: (1)此处方重复用药多达一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而阿乐的主要成分也是阿托伐他汀片,二者联用不合理,主要原因为临床医师对复方制剂的成分不够了解。(2)用法不合理,阿托伐他汀片(阿乐)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半衰期长,对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半衰期为20-30小时,常规用法为每日1次,一次10-20mg, 晚餐时服用,该处方用法为tid,不合理。

卫生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

卫生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 析 摘要:目的对卫生院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该药物 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了来卫生院门诊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90例,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对90例患者的门诊处方进行回顾 分析,经数据统计确定卫生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类别、使用量、药物费用、用药频率、用药方案等情况。结果在90例患者中,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类别主 要有五大类,用药频率最高的是利尿剂,用药频率为21份,占比为23.33%,药 物使用量最高的是吲达帕胺片,使用量为60盒,占比为24.89%,用药费用最高 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费用为470元,占比36.95%。在用药方案上,单用药达到 了一半以上,占比为50.15%,两联与三联用药分别是39.74%与10.11%。结论通 过对90例患者进行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可以确定,卫生院门诊处方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控制了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成本,并获取了良好的高血压控制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 目前,高血压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是药物治疗手段,门诊处方中常用的 药物种类较多,由于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才可平稳患者高血压情况,但是患者高血压病情程度不同,采用的门诊处方也不相同。基于此,笔者针 对卫生院门诊药物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获取卫生院 门诊高血压药物的主要使用类别、使用量、使用频率等,以为门诊抗高血压药物 处方的开具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卫生院随机选择90例高血压患者,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 年6月,90例患者均经过了高血压确诊,所有患者基本资料齐全,其中男性50

药理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一) 患者,女,70岁,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因着凉病情加重4天,咳嗽、胸闷、痰多、喘息、夜晚不能入睡入院。查体:T:37. 5℃,WBC:11×109/L,听诊两肺上部可闻及哮鸣音,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医生开出处方如下,分析是否合理用药,为什么? Rp:①阿莫西林0.25 g×20 用法:0.5mg 3次/d ②氨茶碱0.2g×10 用法:0.2g 3次/d ③溴己新8 mg×20 用法:16 mg 3次/d 【分析】:此处方属合理用药。原因:慢支患者急性发作期要①控制感染:根据致病菌的性质及药物敏感程度选择抗菌药。轻者,口服或肌注抗生素,重者,静脉注射抗菌谱较广的药物;②祛痰止咳:选择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或中药,痰液黏稠者可雾化吸入。老人、体弱及痰多者,不应使用如可待因等强镇咳剂; ③解痉平喘:氨茶碱、沙丁胺醇、异丙阿托品等平喘药均可。 处方分析(二) 患者,男,22岁,哮喘复发3d,有8年哮喘史。伴轻度咳嗽,痰呈泡沫状,量不多。诊断:支气管哮喘。医生开出如下处方,请分析是否合理。 Rp:①醋酸泼尼松片5mg×30 用法:5mg/d 3次/d ②氨茶碱片0.1g×20 用法:0.1g/次3次/d ③溴已新片8mg×40 用法:16mg/次3次/d 【分析】:此处方属合理处方。醋酸泼尼松为抗炎性平喘药物,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及其他平喘药物无效的重症患者;氨茶碱为疗效可靠的平喘药,并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溴已新为粘痰溶解药,有祛痰、止咳作用,可以帮助畅通

呼吸道、缓解哮喘。三药合用疗效增强。 处方分析(三) 患者,男,42岁,消化性溃疡2年余,时轻时重,每当发作严重时就服用奥美拉唑,特点是服药后症状就消失,停药后就严重复发,无明显诱因近半个月加重。诊断:消化性溃疡。处方如下,分析是否合理用药,为什么? R P:①奥美拉唑20mg × 7 用法:20mg 1次/d ②阿莫西林0.25g × 40 用法:0.5mg 3次/d 【分析】:此处方属合理用药。原因:治疗消化性溃疡重症单用一种药疗效一般不理想,症状缓解明显,但易复发,配伍抗幽门螺杆菌药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如果再配伍胃黏膜保护药,疗效会更好。 处方分析(四) 患者,男,28岁,因与人发生口角口服大量药物,意识清醒,20min后家人发现,立即送到医院急诊。诊断:地西泮急性中毒。处方如下,分析是否合理用药,为什么? Rp:硫酸镁15g 用法:立即口服 【分析】:此处方属不合理用药。①其目的是口服硫酸镁导泻,但硫酸镁少量吸收后,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故中枢抑制药中毒时不宜选用其导泻,应选用硫酸钠导泻,防止加重中毒。②因为服地西泮时间不久,除了导泻外,还应该对患者进行洗胃。 处方分析(五) 王某,男,55岁,因近半年来经常出现上腹部隐痛,多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发生,没有反酸现象。诊断:胃溃疡。医生开出处方如下,请分析此处方是否合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对我院2015年1~6月门诊处方中治疗高血压处方1000张进行调查,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联合应用情况。结果通过调查,我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符合《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指南》(2015年)。各类抗高血压药物药理特性各有差异,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至关重要。 标签:抗高血压药;处方分析;使用情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我院2015年1~6月门诊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频率、联合用药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5年1~6月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共计1000张,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药价、联合用药)及处方总金额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对我院2015年1~6月各类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进行统计。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参考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临床用药须知及陈新谦主编的第17版《新编药物学》来确定,采用其主要适应症、剂量范围的中间量,个别品种参照药品说明书综合确定。以药品消耗的总剂量除以DDD,得到DDDs。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用药频度越大。 2 结果 2.1基本情况在1000张抗高血压药处方中,其中男530例(53%),女470例(47%)。患者平均年龄为(60±15)岁,无其他合并症年龄平均为(60±13)岁,有合并症年龄平均为(65±12)岁。调查显示,年龄偏大高血压患者易合并其他疾病。 2.2各类抗高血压药物DDDs 排序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lock)。由于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药物治疗范围广,DDDs 值不易确定,不是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故用DDDs值进行研究时应注意其限度,见表1。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张洁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本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XX年12月的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1200张,以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为指标,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结果1200张抗高血压药物处方中男性625张(52.08%),女性575张(占47.92%); 大于71岁患者处方628张(52.33%),位居年龄段首位。用药频度排列前三的为硝苯地平、拉西地平和厄贝沙坦; 联合降压的处方336张(28.00%),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最多。结论抗高血压药物在我院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处方用药分析 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呈持续增长趋势,因此合理规范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变得尤为重要[1]。为了解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抽查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门诊20XX年12月处方12219张,筛查出含有抗高血压药物处方1200张,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统计性别、各年龄段处方数及所占比例; 统计联合用药处方数;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计算统计,评价用药是否合理。其中DDD值以WHO推荐剂量为准,参考《新编药物学》(17版),未收藏的药品结合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实际而定; 计算药物DDDs=药物的总用量/相应药品的DDD值;

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 DDDs/实际用药天数。以DUI作为评价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DUI≤1.0即为合理,说明医生日处方量小于DDD值; DUI>1.0说明医生日处方量大于DDD值,用药存在不合理 [2]。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抽查门诊12月份处方12219张,其中抗高血压药物处方1200张,占处方数的9.82%。在1200张抗高血压药处方中,男性625张,占52.08%,女性575张,占47.92%,男性略高于女性; 大于71岁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有628张,位居抽查处方年龄段首位,占总抽查处方的52.33%; 61~70岁的有232张,占19.33%; 51~60岁的有174张,占14.50%; 41~50岁的有97张,占8.08%; 40岁及以下有69张,占5.75%。 2.4 联合用药情况 在1200张高血压药处方中,联合用药的处方有336张(28.00%),其中二联282张(83.93%),三联47张(13.99%),四联7张(2.08%)。二联用药方案中联用较多的有:CCB+ACEI(69张); CCB+ARB(118张); ACEI+β受体阻滞剂(16张); CCB+复方制剂(23张); CCB+β受体阻滞剂处方(19张); ARB+β受体阻滞剂处方(37张)。三联用药方案中较多的有:ACEI+CCB+β受体阻断剂(18张); ARB+CCB+β受体阻断剂(29张); 四联用药方案:ACEI+CCB+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3张); ARB+CCB+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4张)。 3 讨论

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1024张处方分析

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1024张处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应用应用合理情况,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相关数据。方法1024张门诊抗高血压处方,查看每张处方相关病例信息,分析处方中单用和联合用药情况,综合分析各类抗高血压用药情况以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情况。结果1024张处方中,单用1种抗高血压处方共456张,占44.53%;联合应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共430张,占41.99%;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共138张,占13.48%。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占65.6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占44.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占12.89%;β受体阻断剂占38.48%。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占33.95%;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占29.30%。结论某院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应用尚合理,但仍要结合门诊高血压治疗特点进行相关调整。 关键词处方分析;高血压;门诊;抗高血压药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对减少和预防其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相关处方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合理的抗高血压处方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同时可减少服药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1]。本文选择本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抗高血压处方是否合理,为临床提供防治高血压方案相关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共1024张,其中男426例,占41.60%;女598例,占58.40%。21~40岁38例(男34例、女4例)、41~60岁290例(男112例、178例)、>60岁696例(男280例、女416例)。 1. 2 方法查看每张处方相关病例信息,分析1024张处方中单用和联合用药情况,综合分析各类抗高血压用药情况以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情况。并分析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是否合理。 2 结果 2. 1 单用和联合应用抗高血压情况分析1024张处方中,单用1种抗高血压处方共456张,占44.53%;联合应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共430张,占41.99%;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共138张,占1 3.48%。 2. 2 各类抗高血压应用情况分析1024张处方中,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共672张,占65.6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共452张,占44.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共132张,占12.89%;β受体阻断剂共394张,占38.48%;利尿剂共122张,占11.91%;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共10张,占0.98%。其中钙通

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

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不加以控制和治疗会导致严重 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抗高血压药物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用药在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将对抗 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调查和分析。 用药合理性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 首先,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钙离子 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是确保用药合理性的基础。例如, 对于伴有心肌缺血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优先选择钙离子拮抗剂或β受体 阻滞剂,因为这些药物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对于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优先选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因为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降低 血压,还可以保护肾脏和心血管系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合理调整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 安全性。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 等因素来确定,但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 过大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剂量过小则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因此,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肾功能等指标来调整药物剂量非常重要,以 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再次,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对于一些血压较高的患者,单一药物往 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此时,可以考虑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联合

用药可以兼顾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降低血压。例如,可以联 合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利尿剂,以增加降压效果;也可以 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以增加保护心脏的作用。然而,联合用药时需要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注重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抗高血压药物也会有一定的不良 反应,如低血压、血电解质紊乱、糖尿病加重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 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例如,对 于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可以减少药物剂量或改用其他降压药物;对于 出现血钾浓度升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停用钾保钠利尿剂。在处理药物不良 反应时,需要权衡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风险,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调整药物剂量、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监 测不良反应和及时处理,可以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进而提高 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作为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分析

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分析 作者:张美容杨盈盈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6期 张美容杨盈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药学部,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甲医院门诊2012年10—12月的15322张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随年 龄增长而增加。该院使用频率较高的抗高血压药种类是钙拮抗剂(47.1%)、β-受体阻断剂 (30.98%)、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26.36%)。联合用药比例为54%,且以二联用药比例为主(24.46%)。结论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9(b)-0006-02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ZHANG MeirongYANG Yingying The 5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519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tiliz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ut-pati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Methods The 15322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from Oct.2012 to Dem.2012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a first class hospital. ResultsThe number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most frequently prescribed antihypertensive drugs were calcium antagonist (47.1%), beta-blockers (30.98%) and 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 (26.36%). The rate of drug combination accounted for 54% of the total prescriptions, most of which were combination of two drugs (24.46%). Conclusion The utiliz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s basically rational in this hospital. [Key words]Antihypertensive drugs;Out-patient;Prescription analysis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按2006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估算,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是我国医疗工作 中面临的严峻任务之一。为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趋势,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水平,现 对某三甲医院门诊2012年10—12月的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进行评价、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算用药金额、钙拮抗剂使用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 2012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种类、用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医院抗高血压药用药金额、DDDs均呈增长趋势。结论近5年来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服药人次增多,且更多地选用了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标签: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各国最常见的发生于心血管的疾病,易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发生并发症,是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逐年上升[1]。世界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发不断深入,至今已达100多种可供临床应用的品种。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择应用,可使患者花费最少的医疗费用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抗高血压药物的规范使用,对控制高血压、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意义十分重要[2],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医药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我院2008年-2012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对我院2008年-2012年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的种类、用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统计我院五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量,观察分析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量及用量,并对口服高血压类药物分析。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5版本)和《中国药典》(第2000年版本)二部《临床用药须知》,运用药物主要适应证剂量、新药的药品说明书并结合本院临床用药习惯,限定各种药品的日用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DDD是指用于成人的药物在达到主要治疗效果的平均日用剂量。用药总量/DDD=DDDs。该药用药倾向越大则DDDs 越大[3]。 2.结果 2.1五年来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用量 由表1可以看出,我院抗高血压类药物用量金额5年来增长了80.38%,而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增长了89.13%,其在当年口服心血管类药物销售总金额中所占的百分比一直保持第一。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用量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12年抗高血压药物用量最高,口服抗高血压药物2010、2011年占抗高血压药物的比例最大。

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了解处方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规范处方书写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某院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4080张逐一点评,分类统计基本用药指标和汇总点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 2.74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28.32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63%,注射剂使用率为22.5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8.42%,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1.69%,不合格处方281张,占抽查处方数的6.89%,其中不规范处方173张,用药不适宜处方94张,超常处方14张,分别占不合理处方数的61.57%、33.45%、4.98%。结论某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规范,对存在的问题,医院还须加强管理和干预,进一步提高医师合理用药、书写处方和药师审核处方的水平,进而提高处方质量。 标签:处方点评;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处方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开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处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和效果,也体现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卫生部于2007年5月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2010年2月卫生部再次发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简称《规范》),对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进一步规范。现对某院2012年1~12月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旨在了解门诊处方的规范性和用药情况,从中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改进措施,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按《规范》门急诊处方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的要求[1]抽取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340张,共4080张,抽样处方覆盖门诊各科室,具有代表性,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处方的基本指标和规范性、用药适宜性逐一点评,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情况 4080张处方经统计,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为2.74种,平均每张处方费用为128.32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63%,注射剂使用率为22.54%,基本药物使用率41.69%,药品通用名使用率98.42%。 2.2 处方点评结果 408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81张,占抽查总处方数的6.89%,其中不规范处方173张,用药不适宜处方94张,超常处方14张,分别为不合理处方数的61.57%、

高血压病的治疗药物分析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分析 王日 第一部分概述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能够影响重要脏器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增高的态势。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极低,所以高血压防治形势严峻,刻不容缓。 一、我国高血压发病现状 根据全国第三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达11.16%,据2004年卫生部等部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的数据,我国高血压病人数约 1.6亿,且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病发病率已达18.8%。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的推算,目前我国推测估计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个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我国每年新发高血压约1000万人。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也有3000万没有治疗;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标,由高血压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种类,也严重消耗着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二、高血压的发病特点 1.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心、脑、肾、外周血管等)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进行综合干预。高血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等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2.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也叫高血压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的,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和多种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继发性高血压又叫症状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部分表现。占高血压患者的10%。 三、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在老年人较为常见,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的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

高血压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高血压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将结合具体病例,分析高血压合理用药的情况。 病例一:患者李先生,50岁,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血压波动较大,服药不规律。最近,他感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高血压三级,建议他使用氨氯地平片和缬沙坦胶囊。经过一周的治疗,李先生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症状明显缓解。分析:该患者使用了两种降压药物,其中氨氯地平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缬沙坦胶囊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血压。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降低血压,提高疗效。此外,医生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病例二:患者张女士,40岁,高血压病史2年,平时无明显症状,偶尔感到头痛。她自行购买了硝苯地平缓释片,每天服用一次。然而,最近她感到头痛加重,还出现了心悸、胸闷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发现她的血压偏高,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考虑到张女士的病情和药物治疗反应,医生调整了用药方案,增加了利尿剂和ACE抑制剂。分析:该患者使用了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调整了用药方案,增

加了利尿剂和ACE抑制剂。利尿剂可促进钠排出,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ACE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的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降低血压,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理用药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反应和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考虑。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1—2021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2021—2021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陶智丁育凡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300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21—2021年应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用药频繁度、销售金额、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为CCB类、ARB类和ACEI类,其2021年构成比例分别为44.08%、22.36%、18.38%;同时口服抗高血压类药物销售逐年呈现递增形势,其中氯沙坦钾、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使用最为频繁,其每年平均增长率依次为43.37%、23.79%、15.90%,药物日均所需费用在1元左右。结论我院使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根本符合要求,较为合理。抗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销售金额R95 A1672-5654〔2021〕06〔b〕-0079-02陶智〔1977-〕,男,本科,住院部药房主管药师。丁育凡〔1963-〕,男,本科,申报正高,副主任药师,住院部药房。目前,我国高血压药物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而人们对高血压疾病、治疗、控制等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却较低,这使得我国当前高血压患者人数仍旧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如何帮助高血压患者选择有效、平安、经济的药物,在保证治疗疗效的根底上,同时保证经济效益,这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对我院2021—2021年口服抗血压药物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临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所有原始数据均其中包含了所使用药物的名称、类型、金额、规格、数量等各项数据。1.2方法对2021—2021年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涉及数据为药品类型、名称、用量、金额等,并计算与之相关的排序、构成比、增长率、DDDs〔用药频度〕、DDC〔日均费用〕等,通过结合临床实际使用情况对上述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统计各类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量、记录药物单价(包含单价波动)、依据使用药物的种类及型号进行分类、对2021年、2021年该院的该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本文中计算的DDD〔限定日剂量〕值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DDD值为实际标准并计算DDDs。2结果2.12021—2021年我院各类口服抗高血压销售情况详细见下表1。2.2我院各年使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及构成排序情况详细见下表2。表2分析可以发现2021—2021年3年间使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销售前一、二、三位的分别为CCB类、ACEI类和ARB类,其中位于四、五、六位分别为β-R阻滞剂、α-R阻滞剂和利尿剂。2.32021-2021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前7位药品情况2021—2021年,3年内,氯沙坦钾、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销售金额均位居前3位,而美托洛尔、本那普利根本处于在第4和第5,这说明3年,我院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并未出现太大的波幅,这符合医院的用药特征。详细见下表3。2.42021—2021年常用抗高血压用量、DDDs、DDC及排序情况3年内,统计发现CCB类药物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等药物在我院临床使用口服类抗高血压药物中其DDDs均排在前列。详细见下表4。3讨论有研究文献。ACEI类药物主要通过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进行抑制,引起血管收缩,其对于应用治疗高血压较广,尤其是存在心肌梗死、左室功能异常、伴随一定程度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患者张桂芳,滑翔.我院2021-2021年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西南军医,2021(4):681-682.【3】庞允,李义.2021-2021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中国药业,2021(2):87.【4】张艳丽,方维军,陈坚.2021-2021年我院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21(36):118.〔收稿日期:2021-04-15〕基金资助工程或攻关课题论文假设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工程或攻关课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

抗高血压药物毕业论文设计

word 学号:200814230222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G RADUATE T HESIS 设计题目:三河市优抚医院抗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学生某某:郭晓双 专业班级:08药物制剂 学院:药学院 指导教师:X江群主任医师 2012年05月28日

摘要 目的:研究三河市优抚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之间相互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本院信息查询软件和药品库存管理系统,从我院门诊2012年3月处方中筛选出含有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452份,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与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结果:以老年患者为主,男性略高于女性。钙离子通道拮抗药〔CCB〕与血管紧X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使用频次最高。联合用药方案较合理,共有处方202X,占44.9%。其中以二联用药最多,共161X,占35.8%。 结论:三河市优抚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根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大局部联合用药方案较合理,但缺乏对联合用药提高血压达标率的认识。抗高血压药物品种繁多,选择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病;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using in SanHe City Helping Hospital. Analysis the rationality of outpatient anti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at Outpatient service,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Methods:Using the information query software and drug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we filter 452 pieces drug prescriptions thae includes antihypertensive drugs from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service of March 2012, to sum up and analyze patients’ gender, age and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of all kinds of the antihypertensive drug and the drug joint application. Results:Most of the patients are elder people and the male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females,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 and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 is using the most frequently. The drug bination scheme is more reasonable, and has 202 pieces prescriptions, accounts for 44.9%, among it two-drug take the most percent, accounts for 35.8%.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tihypertensive drug of SanHe City Helping Hospital basically in line with the “China's high blood pressure control guidelines〞Most bination scheme are more reasonable, but are lack of the consciousness about the drug bination can rise the control rate of blood pressur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in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hoose the safely, effective ans economical medicine Keywords Hypertension ;Antihypertensive drugs;Clinical application

门诊药房处方点评与分析

门诊药房处方点评与分析 处方分析与点评是处方调配后的药物应用评价,是指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或者事先制定 的规定和标准,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实际存在或者 潜在的用药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现对我院2012 年7月—2012年12月门诊处方3000张进行点评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2年7月—2012年12月门诊处方3000张 1.2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1]和《处方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2] ,对处方 进行分析与点评。 2结果 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合理处方为2776张(92.53%),不合理处方224张(7.47%),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其中不规范处方129张,不适宜处方95张。见表1和表2 3.不合理处方点评 3.1不规范处方 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57.59%,主要存在问题见表1 3.1.1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实例:患者女性 26岁处方:环吡酮胺阴道栓0.1g*6 粒*1盒 sig: 阴道用 qd 处方分析:缺前记(临床诊断),无用量(正文),正确应为环吡酮胺阴 道栓,主要用于细菌性阴道炎,sig:0.1g 阴道用 qd。 3.1.2 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实例:患者男性 33岁,临床诊断:包皮环切术处方:戊酸雌 二醇片 1mg*21片*1盒 sig:4mg 口服 hs 处方分析:戊酸雌二醇,口服给药剂量根据个体调整 一般每日一片,如果选择的剂量尚未缓解雌激素缺乏的症状必须增加剂量本处方未注明加大 剂量原因。 3.1.3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诊断不全实例:患儿,女性 8个月,临床诊断:预防接种处方:(1)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sig:100IU 肌注 st (2)丁苯羟酸乳膏sig:0.01g 外用 bid 处方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于预防接种,丁苯羟酸乳膏为治疗婴幼儿湿疹,此方诊断不全。 3.1.4 无特殊情况门诊超7天用量,需要适当延长用量未注明原因实例:患者女性 56岁临床诊断:乳腺结节处方:桂枝茯苓胶囊 0.31g*100粒*4盒 sig:0.93g 口服 tid 处方分析:桂枝茯 苓胶囊治疗乳腺结节,属慢性病范畴,用量可适当延长到半个月,此方延长用量未注明理由。 3.2不适宜处方 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42.41%主要存在问题见表2 3.2.1重复给药实例:患儿男12个月,临床诊断为佝偻病,处方:维生素D滴剂sig:1粒口 服 qd;维生素AD滴剂sig:1粒口服 qd 用药分析:维生素D滴剂(星鲨)每粒含D3 400iu,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