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介词语义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介词语义探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介词语义探究
关 键 词 :认 知 语 言 学 ;英 语 介 词 ;语 义
一 、问 题 的 提 出
很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之初就对英语介词产生畏难情 绪,导致英语学习 困 难. 研 究 这 种 现 象 出 现 的 原 因,进 而 找 到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的 方 法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国内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归纳 起 来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方面:一是英语介 词 与 汉 语 中 的 很 多 词 汇 一 样,除 了 有 本 身意义以外,还有其延伸意义,如果不 是 系 统 学 习,学 习 者 很 难掌握各项意义之间的联系.二是人类对空间关系的认知 在范畴化和概念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文化习惯的人 们在确定物体的空间关系时会选择不同 的 参 照 物,而 且 会 有 先入为主的特点.中国学习者在学习 英 语 介 词 时,往 往 会 以 汉语习惯建立空间 关 系,同 样 的 道 理,母 语 为 英 语 的 学 习 者 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也存在同样的问 题. 因 此,我 国 学 习 者 在 学习英语介词时会受到汉语和英语两种空间范畴系统的双 重影响,而且汉语的 影 响 更 强,这 导 致 在 英 语 介 词 学 习 时 会 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三是英语多义介词教学中缺乏 系统的理论 指 导,对 介 词 的 核 心 意 义 和 延 伸 意 义 区 分 也 不 够,或者是简单将介 词 的 各 个 义 项 教 给 学 生,学 生 往 往 通 过 死记硬背,或者根据 语 境 来 猜 测 其 意 义,导 致 学 习 者 不 能 完 整掌握英语介词的核心意义和延伸意义. 二 、认 知 语 言 学 理 论 视 角 下 介 词 意 义 的 阐 释
认 知 语 言 学 理 论 的 快 速 发 展,深 刻 地 影 响 了 英 语 教 学,

英语空间介词及其隐喻派生

英语空间介词及其隐喻派生

英语空间介词及其隐喻派生英语空间介词在表达空间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包括“in”,“on”,“at”,“from”和“to”等。

这些介词不仅描述了物体或位置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够通过隐喻派生出多种意义。

“In”表示在某个空间内,例如“in the box”表示物体在盒子内部。

这个介词也可以引申为时间,比如“in the morning”表示在早晨时间范围内。

“in”还可以表示状态或情境,比如“in love”表示处于恋爱状态。

“On”表示在某个表面之上,例如“on the table”表示物体在桌子表面。

这个介词也可以用于隐喻,比如“on the phone”表示通过进行交流,“on the air”表示广播或电视广播中。

“at”表示在某个点或位置,例如“at the corner”表示在拐角处。

这个介词还可以用于隐喻,比如“at the office”表示在工作场所,“at the hospital”表示在医院。

“from”和“to”表示起点和终点,例如“from New York to Philadelphia”表示从纽约到费城。

这两个介词也可以用于隐喻,比如“from dawn to dusk”表示从黎明到黄昏,“to sum up”表示总英语空间介词不仅具有描述空间关系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隐喻派生出多种意义。

这些隐喻用法使得英语表达更加丰富多样,也增加了语言的魅力。

英语空间介词在英语语法和语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于描述空间关系和物体的位置。

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空间介词是掌握英语语言的关键之一。

以往的研究主要从语法角度探讨英语空间介词的习得,但很少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空间介词习得过程。

因此,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英语空间介词的习得情况。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横截面实验设计,通过测试和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实验对象为100名英语学习者,其中50名为高年级学生(已学习英语6年以上),50名为初学者(开始学习英语不到2年)。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概念隐喻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治·莱科夫提出的,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是一种文化的现象。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概念隐喻理论逐渐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热点,也在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一、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概念隐喻理论是源于西方哲学传统和语言哲学的研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语言的隐喻表达来揭示人类的认知结构,它认为人类在认知活动中借助于概念隐喻来完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乔治·莱科夫认为,人们通过对概念的隐喻化来理解并解释语言。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描述对象属性和关系的工具,更多的是通过隐喻来揭示人类的认知结构,并对认知结构进行整合和重组。

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概念是认知结构的核心,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和抽象,是我们对世界进行认知、理解和描述的基本单位。

概念隐喻就是通过将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做类比来实现对概念的抽象与理解。

人们通常用“时间是金钱”这样的隐喻来理解时间的价值,用“爱情是战争”来描述夫妻关系的复杂。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和隐喻,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贯穿于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之中,对人们的认知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概念的隐喻化,可以实现对复杂事物的简化和概括,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件。

概念隐喻也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进行认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概念隐喻,可以实现对复杂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认知和解释。

二、概念隐喻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概念隐喻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中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隐喻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方面。

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文本中的隐喻进行分析,揭示了隐喻在语言中的丰富表达方式和认知作用,从而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隐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隐喻是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来表达复杂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隐喻是语言的核心部分,它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基于类比和相似之处制作丰富的理解和表达。

概念隐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隐喻,它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表达和推断含义。

在概念隐喻中,两个概念分别称为“源”和“目标”,源概念是我们已经有关于它的知识的概念,目标概念是我们希望了解的概念。

例如,将“时间”与“金钱”进行隐喻,意味着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借助于金钱来实现的。

概念隐喻将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交互关系分解为一系列隐喻化的基本关系,这些关系包括比较、映射、替换和转换等。

这篇论文综述了概念隐喻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我们需要通过研究这项技术,了解它是如何促进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如何在语言、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并研究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改进人工智能算法。

概念隐喻的理论研究涉及了多个学科,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其中心理学是概念隐喻理论的重要支持学科。

例如,Lakoff和Johnson(1980, 1999)的“意象隐喻论”明确认为人的认知系统是通过和身体经验、感官信息和动作相关的隐喻系统来构思抽象的概念。

而其他研究使用神经影像技术从生物医学视角验证了概念隐喻的实际存在。

概念隐喻在文化中也有重要的角色,并受到了众多人文科学研究的关注。

例如,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通过比较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隐喻,论证了不同文化背景对隐喻的理解产生的巨大影响。

而在本土化的语言处理应用中,这种文化差异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概念隐喻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体关系提取和情感分析都能被视为概念隐喻的应用。

概念隐喻被广泛用于语言生成、文本分类、机器翻译、人机交互等任务中。

在这些应用中,往往需要使用概念隐喻的算法来理解和推断文本中的含义,并将它们转换为规范化的语言形式。

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

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

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一、前言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的结合,是近年来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议题。

概念隐喻理论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联合提出的,该理论强调我们对概念的理解是基于我们对物理空间的经验模式所形成的隐喻。

本文将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二、概念隐喻理论的概述概念隐喻理论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一个理论框架,旨在解释人类对理念的认知与表达。

该理论认为,我们所能感知的不仅是物理世界,也包括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中的概念世界。

因此,我们对于概念世界的理解往往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实现的,这种映射就被称为“隐喻”。

隐喻在语言中的应用经常是自然而然的。

如英语中的“argument”(论点)经常被隐喻为“战争”或“竞赛”,这个概念用战争和竞赛的词语来描述,暗示了一个计谋、一个胜利的概念结构。

隐喻的应用不仅在语言层面上起作用,还对我们的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1. 完善表达隐喻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表达此消彼长的复杂概念,使学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 增强阅读理解学习隐喻的特点和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增强阅读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 拓展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学习隐喻功效,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概念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将年复一年增长的信息点巧妙地组合起来,拓展思维空间,并提高整体思考能力。

4. 精准论证学生学会了应用隐喻来支持自己的论证思路,可以更科学、更严谨地论证主管,使文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

5. 增加趣味性学习隐喻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写作、阅读过程中增加思考深度,提高收获满满的写作体验。

四、结论综上所述,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是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持。

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一)

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一)

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一)摘要: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

介词at-on-in构成了一个“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它们的原型义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

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介词;空间隐喻;认知理据;意象图式Abstract:Asacognitiveactivityinwhichhumanbeingsusetheexperienceofadomaintoexplainorunderstandthat ofanotherdomain,metaphoristhemappingofconceptsbetweenthetwocognitivedomains.Byanalyzin gthecognitivemotivationofprepositionalspatialmetaphor,wecansafelyconcludethatprepositionsha veproducednumerousdifferentmeaningsanddevelopedcolorfulmetaphoricalconnotations,andthe polysemanticnetworkisthusformed.Illustratedbyat-on-in,theirprototypalmeaningsareexplainedan dextendedtotime,actionsandabstractconcepts.Finally,thepaperpointsouttherealisticsignificanceof usingspatialmetaphortoexpoundprepositionalphrasesinEnglishteaching,particularlyinvocabularyt eaching.Keywords:preposition;spatialmetaphor;cognitivemotivation;imageschemata传统上,主要是修辞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对隐喻进行研究,而主流的生成语言学家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在他们看来,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不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

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摘要:高中英语词汇量庞大,学生词汇学习负担重、效率低,面对词汇中的难点多义词更是焦虑无措,感到学习很困难。

然而,隐喻与多义词却有着紧密联系,它在多义词的形成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隐喻思维;多义词;词汇教学引言英语词汇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它关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英语水平的提高。

为了应对教学大纲和考试的要求,初高中的英语教师大都将词汇教学作为重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词汇教学上。

但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和教师都需要运用更加高效的方法来学习词汇。

1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词汇是开启英语学习之窗,没有词汇的积累,听、说、读、写等活动是无法开展与进行的。

但是,就目前来看,高中掌握单词情况并不乐观。

高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词汇量较大,学生们面对大量词汇,心理就有畏难情绪。

而且学生们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单词方法,往往会出现背单词难,且容易遗忘的情况。

总之,目前对高中生而言,记忆单词是必要的,但是又是困难重重。

所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授学生们有效的办法,记忆单词才能事半功倍。

2隐喻思维在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2.1空间隐喻在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空间隐喻是指用表达空间方位的词语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

人们通过上/下、高/低、里/外、远/近、深/浅、左/右、中心/边缘等空间关系来表达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并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思想感情等投射于空间概念上,用表示空间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语言。

【教学实例】以《牛津高中英语》中带有up和down的短语动词为例,讨论如何利用短语动词中小品词的空间隐喻认知分析,教学短语动词的隐喻词义。

(1)up 和down 的核心词义教学教师首先用A、B 两组例句引出up 和down的核心词义:[A1]He jumped up from his chair.[A2]She jumped down off the chair.[B1]The sun was already up when they set off.[B2]We watched as the sun went down.通过对up 和down 的核心词义的呈现,学生知道了up 和down 分别指示空间上高的位置和低的位置。

介词与格结构的概念隐喻研究

介词与格结构的概念隐喻研究

介词与格结构的概念隐喻研究李海林【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介词与格结构是双及物构式的句式之一,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可以探寻到其语义基础是从一个具体的物品移动映射到抽象的客体转移的隐喻,因此其表达的事件概念关系可以被看成移动关系,进而通过论元结构理论更好地解释其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Prepositional-object structure is one type of English 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we can obtain its semantic foundation is the metaphor of the movement of a concrete object mapping into the transfer of an abstract object. Therefore, by taking the concept relation indicated by it as a relation of movement can better explain the com-bination of its form and sen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gument structure theory.【总页数】3页(P199-200,218)【作者】李海林【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相关文献】1.基于隐喻结构映射模型的中医“五脏生克关系”概念隐喻研究 [J], 林佑益;谢菁;贾春华2.认知视角下《麦克白》中介词FROM的空间隐喻研究 [J], 谢世坚;陈缘缘3.介词与格结构的概念隐喻研究 [J], 李海林4.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 [J], 赵秀凤5.空间介词Over的意象图式及隐喻研究 [J], 伍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介词语义研究
摘要:英语中有很多多义介词,它们经常的出现在我们语言中,这与其语义的外延有着很多的联系。

在语言学家认为同一介词各个义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然而,认知语言学家受到概念隐喻的影响,认为一个介词的不同语义是在经验上和认知上有理据的。

本文主要以方向隐喻为例,用概念隐喻探讨了介词语义延伸,解释了介词的一次多义现象。

关键词:多义介词语义延伸概念隐喻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其中,图像模式的形成,转换,转喻和隐喻均来源于人类的经验。

它强调经验再人类认知以及语言中的重要性,并且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语言学的意义具有体验性,介词的抽象意义延伸就是建立在亲身经验。

这就是说,经验背景或基础对介词语义扩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机制,由具体的简单的语义延伸到一些抽象的复杂的语义,这样介词的意义得以扩展。

隐喻就是通过相似的两个物体进行不同域的映射来实现的。

因此,在英语中介词被广泛的使用,它灵活运用到我们语言中,与其多种的语义密切相关。

二、概念隐喻
lakoff 和 johnson出版的?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突破了隐喻的认知观。

概念隐喻被视为一个基于身体经验并富有想象力的认知机制。

lakoff重新定义“隐喻不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思维
方式,一种概念化的方式。

(1980)i.a. richards和max black进一步提出了所谓的隐喻相互作用理论,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在于隐喻表达和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隐喻不只在文体上是有吸引力的方式,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同样,lakoff 和 johnson认为,我们不只是在语言学上利用隐喻time is money,但实际上是我们的思维,或是概念化,他们把time叫作目标概念,把money叫作源概念。

根据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是一种跨概念域的映射,包括两部分:源域和目标域。

源域是人类绘制的隐喻表达式来了解另一个概念域,是具体的简单的来源于我们生活的概念。

目标域则是被了解的那个概念域,同时它也是抽象的复杂的,此外,两个域之间的对应称为映射。

也就是说,认知方法侧重于隐喻的三个要素中的两个:本体,认知语言学家看作是目标概念,和喻体,被视为源概念。

隐喻用来表示一个概念系统的跨域映射。

人类的思维不只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客观世界。

这种映射是跨概念域,许多抽象的和无形的经验领域在目标域概念化。

lakoff把隐喻分为三种: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空间隐喻。

结构隐喻,让我们用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明确界定的概念来构建另一个。

本体隐喻指我们用对客体和物质的经验,来捡起构成整体的一些零碎的经验,并把它们作为独立实体或一种物质。

方向隐喻意味着在我们的物理环境里的方向,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前到后。

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方向隐喻来解释各种多义介词。

三、英语介词语义延伸的隐喻分析
介词通过隐喻映射在不同的认知域里,延伸了许多隐喻意义。

在空间域里中,介词的空间意义加以延伸,从空间域至抽象域,介词的空间意义延伸出非常多隐喻意义。

介词有一个原型意义并且它处于语义结构中的中心地位,隐喻是延伸隐喻意义的非常重要方式,介词的不同意义通过家族象似性结合在一起,这些意义在语义结构中处于不一样的地位。

介词的本义主要是侧重于空间方位,其空间感可以通过隐喻扩大自己的范围,因此,本文只研究空间隐喻。

隐喻可简单的看作是隐喻映射,从空间方向的源域到非空间域(通常是抽象域)的目标域。

lakoff还指出,空间方向来自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最基本的概念,如up-down, in-out, front-back,
on-off, deep-shallow and central-peripheral。

下面举例说明许多抽象概念形成的具体的隐喻。

(i) happy is up; sad is down.
we are in high sprits. you’re feeling up.
we are feeling down. we fell into a depression.
(ii) conscious is up; unconscious is down.
he sank into a coma. he’s under hypnosis.
(iii) hearth and life are up; sickness and death are down. she’s at the peak of health.
lucy came down with the flu.
jim’s in top shape.
she rose from the dead.
(iv) more is up; less is down.
it takes him over an hour to drive there.
that machine costs the company over$1,000.
(v) high stetus is up; low status is down.
he don’t want anyone over him, ordering him what to do. no one under the rank of captain will enter the room.
介词的含义如,up, font, back, over; down, under等被广泛延伸到时间域,社会地位域,数量域等。

例如:“i’m up today”。

在这个句子中,up表示高兴,这种”垂直状态”映射到情感域。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概念化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部分基本概念均是由空间的隐喻组成。

很多抽象概念,例如情感的,物理状态的,数量的,社会地位的等都是建立在空间概念上的基础构成的。

由此,介词延申了其隐喻含义。

四、总结
认知语言学家把人类语言复杂语义的系统归结于人类的经验以
及概念系统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法来介词语义。

非常多的认知研究表明介词的义项组成了一个非常有高度有理据
的系统。

介词的扩展有自己的结构,有可能发生在空间域。

也有可能从空间域至目标域中。

许多空间语义延伸至了空间域,并且其他的隐喻语义也一起延伸到了一些抽象空间域中,如时间域的,否定
域的,数量域等领域。

介词有一个处于语义结构中心地位的原型意义;换喻和意象图式变体是延伸空间意义非常重要的方式;隐喻是延伸隐喻意义很重要的方式;介词不一样的意义通过相近性联系在一起;这些含义再语义结构中处于不一样的地位。

隐喻在我们生活中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一个重要的把经验概念化的方式;也是一种认知工具,创造新的含义。

通过对多义介词的隐喻分析,我们可知,其各项语义之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参考文献:
[1]f. ungerer and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堪华玉. “o ver”概念意义的隐喻化延伸扩展”,外国语,1998(6)
[3]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刘佐艳. “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外语研究,2002,(5)
[5]陶文好. “论over的空间和隐喻认知”,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 ,(4)
[6]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蔡建平. “介词的认知语义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