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两苗接种流程

新生儿两苗接种流程
新生儿两苗接种流程

新生儿两苗接种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流程

再次核对新生儿姓名、药名

选择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下缘外侧皮内

用75%乙醇消毒注射部分皮肤 进针,绷紧接种部位,针头斜面呈10-15°刺入皮

固定针头,注入疫苗,形成直径约0.5cm 的皮丘 针头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拔出,勿按摩接种部位 选择新生儿右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卡介苗:注射2周后可出现局部红肿、化脓、溃疡,

3~5周结痂,不要 挤压和挑破接种疫苗处。如溃疡深,4个月不愈合,腋下或苏股下淋巴结节超过1cm ,应到儿科诊治

乙肝疫苗:一个月后到社区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在《新生儿出生及两苗接种登记表》和首诊两苗接

种三联登记单上记录接种日期、药物批号、有效期等并签名,发放第三联(县级留存联)。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 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 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6.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您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7.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孩子,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8.预防接种如孩子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9.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提供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 10.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

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08T15:29:58.4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4期作者:冯明喜 [导读] 来提高宣传范围和影响力度,更好的实现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主动为新生儿进行疫苗的接种[4]。 (甘肃省临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临潭 747500) 【摘要】目的:对我地区2016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下一步的接种计划和工作开展提供 参考。方法:对辖区内2016年1月—2016年12月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住院分娩产妇以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疫苗及时接种情况以及未及时接种的原因。结果:2016年乙肝疫苗首诊及时接种率为98.90%,未及时接种率为1.10%;全程及时接种率为 93.79%;全程接种率为94.55%。未及时接种16名新生儿中,1名因疫苗不足,4名为低体重儿,2名为早产儿,7名因病转科,1名先天畸 形,1名因病转院。结论:我地区新生儿具有较高的乙肝疫苗解释接种率,应进一步总结优势,提高疫苗接种知识,更好的掌握接种禁忌,实现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251-02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均简称为“乙肝”,是一种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疾病。因大部分的慢性患者是在婴幼儿或者新生儿阶段就感染该 病病毒,为此,通过有效举措是,实现对新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率的控制,是现阶段我国乙肝控制的重要措施[1]。对乙肝疫苗(HepB)进行接种可以说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手段,其出现异常反应的风险非常低,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乙肝控制方法。现就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掌握我地区疫苗接种情况,为下一步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辖区内2016年1月—2016年12月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住院分娩产妇以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 1.2 方法 1.2.1接种方法:乙肝接种疫苗标准程序:全程共进行3针的全部疫苗接种,分别为第0、1、6个月进行,即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h内就 需要进行第一针的乙肝疫苗接种;在成功接种第一针之后,间隔28~60d内需要完成乙肝疫苗第二针的接种,第一针疫苗在成功接种后的第 5-8个月就必须进行第三针疫苗的接种。在对乙肝疫苗进行接种时,均采取肌肉注射,以左上肢三角肌下侧肌肉为主要接种点。 1.2.2资料整理方法:运用EXCEL2007软件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并对未进行接种的新生儿情况进行了解和 记录。 1.3 判断标准 (1)及时接种:新生儿在出生24h内完成乙肝疫苗接种;不及时接种:接种时间超过了24h。(2)早产儿:主要是指在出生时,新生 儿的胎龄时间均低于37周。(3)低体重儿:体重在2500g以内。 2.结果 2016年我地区共计1450名新生儿,其中1434名新生儿为乙肝疫苗首诊及时接种,及时接种率为98.90%;另16名新生儿未及时进行接 种,未及时接种率为1.10%。1360名新生儿为全程及时接种,全程及时接种率为93.79%。1371名新生儿完成了全程接种,全程接种率为 94.55%。 未及时接种16名新生儿中,1名因疫苗不足(6.25%),4名为低体重儿(25.00%),2名为早产儿(12.50%),7名因病转科 (43.75%),1名先天畸形(6.25%),1名因病转院(6.25%)。 3.讨论 根据上述结果来看,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了98.90%,全程及时接种率为93.79%,全程接种 率为94.55%。主要是由于我地区医疗机构均非常重视对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并深刻的认识到乙肝疫苗接种在乙肝预防中的重要性,县级医疗机构还设置了专门的产科接种点,这使得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和知识的宣教工作均取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加强。 另根据我地区2016年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来看,其最主要原因为:(1)因病转科转院,占50.00%;低体重儿,占25.00%;早 产儿,占12.50%。上述三种情况占据了2016年未及时接种疫苗原因的87.50%。而因病转科转院所占据的比例最高,是导致乙肝疫苗无法及时接种的最主要的因素,而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两方面原因有关:(1)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相对较为紧张,接生医生在对待危重症新生儿时,惧怕承担风险,或者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不得不采取转科或者转院的方式应对,这就使得部分疾病新生儿不得不转入到儿科或者其他医院接受治疗。(2)随着医疗条件以及经济水平的持续改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得到有效增强,当新生儿表现出异常情况时,不少家长均会提出转科或者转院治疗的要求。在对新生儿进行转科转院时,为了避免出现医疗纠纷或者避免疫苗接种加重新生儿病情,故未给予疫苗接种[2]。尤其是在我国对接种禁忌症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必须切实掌握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包括严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发热以及过敏体质等,但低体重儿以及早产儿均不属于禁忌症范围,但本次统计中发现,低体重儿与早产儿未及时接种达到了 37.50%。除此之外,本组资料中发现,6.25%的未及时接种新生儿是因疫苗不足所致,这种情况通常出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衔接,因其所准 备的疫苗数量有限,但未及时对疫苗进行补充,同时也与其产科接种管理以及疫苗接种意识不足有一定关系。 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尽管我辖区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较佳,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而下一步工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1)对各 类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他们科学认识乙肝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在提高接种意识的同时,还应当更加科学的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针对下列情况新生儿,均不得给予其疫苗接种:属于对青霉素过敏的体质、有荨麻疹以及有哮喘等过敏史的新生儿不能够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患有肺炎、流行性感冒以及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且处于急慢性感染阶段的新生儿不得给予疫苗接种,必须保证新生儿的感染逐渐痊愈之后才能够进行接种处理;针对患有皮肤病的新生儿不能够进行接种;出生时体质相对较差并且患有先天性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暂时不得进行疫苗接种;严禁将流脑、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脑疫苗与乙肝疫苗在同一部位进行同时注射[3]。(2)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接种点进行监督管理,促使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建设,尤其是针对民营医院产科接种点必须作为重点的监督管理对象,遵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来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同时对其配套服务水平进行提升,即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的健康知识宣教等,促使广大群众疫

2019新生儿预防接种建档、办证须知

新生儿预防接种建档、办证须知 尊敬的家长:您好! 儿童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进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是家长和接种单位的共同责任。您需了解以下内容: 1.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办理,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其家长或监护人应及时到居住地一般预防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和办理预防接种证。 2.新生儿家长或监护人到居住地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和建立预防接种档案时,应携带“新生儿出生证明”《“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二联单”、户口簿(暂住证明)或家长身份证到居住地一般预防接种单位,接种单位核实无误后,免费为新生儿办理《江苏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建立预防接种档案。 3.新生儿办理预防接种证和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后,接种单位按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免费为儿童提供第一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户籍儿童、流动儿童以及暂住、常住儿童享受居住地同等的第一类疫苗的接种政策。 4.预防接种证是儿童进行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的有效凭证,儿童按照第一类疫苗接种程序或通知到一般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时,家长或监护人必须携带此证,医生凭证接种。 5.列入江苏省0-6岁儿童免疫规划免费接种的第一类疫苗包括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

白喉破伤风疫苗、麻疹风疹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C群流脑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疫苗等12种,共接种23剂次。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等12种传染病。 6.在江苏省辖区内儿童可凭预防接种证实行异地接种,儿童居住地迁移时应及时到原办证接种单位办理接种记录转迁手续。家长或监护人如住址、单位、电话等联系方式变动时,应主动告知接种单位,进行信息更新,以防漏种疫苗。 7.儿童凭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园和入学,入学时必须提交此证供学校查验。入伍、上大学、出国留学时凭此证办理预防接种证明,请家长或监护人妥善保管,若有遗失要及时去原接种单位办理补证手续。 8.从2016年1月起,江苏省政府部门已为在江苏省辖区内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购买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基础保险,在省内接种第一类疫苗后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可按政策享受保险补偿。同时鼓励受种者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自主购买“补充保险”以获得更高水平的保险补偿。 9.为让您了解更多预防接种知识,接种单位有全面的公示内容、宣传视频和宣传材料接种单位定期举办“家长课堂”;接种医生在每次接种前都会针对本次受种的疫苗进行详细的告知;您还可以下载“育苗通”和“金苗宝”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到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各种疫苗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等知识。 10.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时,请索要预防接种单位咨询电话,方便预防接种相关问题的咨询与投诉。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卡介苗接种要点 一、注意事项: 1严禁皮下及肌肉注射。 2.疫苗开启后30分钟内用完,剩余废弃。 3.只允许左上臂皮内注射。 4.只允许持证操作。 二、接种流程 核对医嘱、新生儿信息无误查看左上臂皮肤完整性 充分稀释药液抽吸8-10次静置药液60秒酒精消毒皮肤左侧三角肌中下处皮内0.1ml 旋转针头再拔出漏出液体用干棉签吸掉观察20分钟 三、登记 1.《卡介苗接种登记本》 2.《浙江省杭州市扩大疫苗进出登记本》 3.产时系统 四、宣教 接种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但很快就会消退,四周左右时,局部逐渐发红出现白色小脓疱内有脓液,之后自行破溃后逐渐结痂,痂脱后留有轻微疤痕,前后时间约为2~3个月。(接种部位不需消毒及特殊处理,保持清洁即可),如破溃严重去疾控中心看诊。补种同样去疾控中心。

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要点 一、注意事项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新生儿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30分钟后 接种乙肝疫苗10ug,正常产妇新生儿只注射乙肝疫苗10ug。 2.乙肝疫苗只在右上臂肌肉注射。 3.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大腿外侧肌肌肉注射。 4.疫苗开启后立即注射。 5.乙肝疫苗遵医嘱注射(分进口和国产)。 二、接种流程 核对医嘱、新生儿信息无误查看右上臂皮肤完整性 酒精消毒皮肤右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大腿外侧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三、登记 1.《乙肝疫苗接种登记》 2.《浙江省杭州市扩大免疫疫苗进出登记本》 3.《杭州市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使用登记表》 4.产时系统 四、宣教 出生时未接种的请到社区医院补种。

听力筛查要点 一. 注意事项 1.新生儿出生满48小时后筛查。 2.听力筛查时保持房间安静。 3.在新生儿安静睡眠,或者吃奶的情况下操作,必要时清理双耳。二.听力筛查流程 核对医嘱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情同意书,新生儿信息无误查 看新生儿双耳道是否清洁酒精棉片消毒探头分别放置新生儿的左右耳朵如果未通过避免反复测试。 三.登记 1《杭州市听力筛查登记本》 2.产时系统。 3.未通过者请儿科医生填写《杭州市婴幼儿听力筛查转诊联系单》 四,宣教 初次听力筛查和复筛的结果将用“通过”和“未通过”来表达,“通过”者说明听功能基本正常,但不能排除因筛查方法的局限性及筛查后出现迟发性或突发性耳力损失;而“未通过”的新生儿说明可能存在听力障碍,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定诊断,转诊到杭州市妇产医院复诊(满月后)。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操作常规及流程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一)目的 通过人工自动免疫使新生儿产生抗体,防止结核杆菌感染。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冰盘、皮肤消毒剂、棉签、1ml注射器、卡介苗干粉及溶媒、利器盒、手消液、卡介苗接种卡。 (三)操作步骤 1.核对新生儿记录单信息,将接种日期、批号、接种单位、接种人、记录在接种证及入室大本上。 2.7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3.准备治疗盘,冰盘,溶药,反复抽吸药液10次以上,抽取0.1ml 卡介苗放入治疗盘中备用。 4.备齐用物,推治疗车至新生儿床旁。 5.向产妇解释卡介苗的接种目的。 6.核对产妇腕带、新生儿腰牌及脚条相关信息无误(床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时间)。 7.显露并固定新生儿左臂三角肌外下缘,用皮肤消毒剂消毒皮肤,待干后皮内注射0.1ml卡介苗。 8.处理用物,再次核对信息无误后接种者签字,将卡介苗接种卡交给家属并签字。 9.向产妇宣教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10.手消推车回治疗室,垃圾分类处理。

11.7步洗手法洗手。 (四)注意事项 1.卡介苗是活菌苗,应保存在冰箱(内2℃~8℃)。 2.接种时注意“三查七对”,溶药时反复抽吸10次以上。 3.配好的卡介苗应在30分钟内用完,不可在阳光下接种,避免影响效果。 4.卡介苗为低毒性活结核杆菌,剩余菌苗应先用75%酒精灭活再送高压灭菌,不可随意丢弃。 (五)操作流程 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将卡介苗溶液充分混匀,用1ml注 射器抽取0.1ml药液 携用物至新生儿床旁,严格“三查七对” 显露新生儿左臂三角肌外下缘,常规皮肤消毒待 干后皮内注射0.1ml。 接种后按要求处理药液及用物,手消 正确填写接种卡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为何要接种卡介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需要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结核病的发生。结核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至今在我国仍时有流行。结核病通常传播比较隐蔽,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内脏器官都比较娇嫩,抵抗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因此,很多新生儿、婴儿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染的,如果患儿抵抗力下降时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如结核性脑膜炎,不但会威胁患儿的生命,甚至还可能遗留下痴呆后遗症。结核菌感染后即使没有当时发病,也可能成为以后发病的隐患。而卡介苗是抵抗结核病的强有力的武器,所以新生儿出生后一定要接种卡介苗。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即可开始接种卡介苗。第1针为皮内注射,在上臂三角肌中央,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一般在产院都接种了卡介苗,在家生的也应到保健门诊接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等全身性反应,1个月后局部会出现红肿、化脓、结痂,不需处理,痂皮脱落后留下瘢痕。接种后是否成功可到保健站或医院检查,不成功者还需要重新接种。在3个月时,到结核病防治站或保健站进行结核菌素试验,48小时或72小时看结果。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直径为~1厘米的红肿硬斑,说明卡介苗接种成功;如果注射部位无任何反应,则说明接种失败,需要重新接种。有个别的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异常反应,要高度重视。 如果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局部出现溃疡面,持续半年也不愈合,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或处理。另一种异常反应是发生在异常体质的新生儿、或因进行皮内接种过深,或注射剂量偏大,主要表现在接种卡介苗后1~2个月时,新生儿的颈部、腋下、锁骨下淋巴结肿大,约大于1厘米,似花生米大小。也可能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化脓,破溃,形成溃疡,有的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此时应尽早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此外,在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时可暂缓接种卡介苗:(1)体温超过℃者。(2)早产儿及难产儿。(3)具有先天畸形、皮肤病(脓疱病、全身湿疹)等的小儿禁忌接种。 出现以上情况暂时没能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可在适当的时间,由医生制定补种卡介苗的时间。

产科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制度

产科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制度 1、负责接种的执业医师、助产士或护士应具有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合格证和预防接种资质认证。 2、产科按照“谁接生、谁接种”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预防接种服务。 3、在接种前应向新生儿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新生儿健康状况等情况,请新生儿家属及监护人仔细阅读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填写相关信息、签名。知情同意书附病历后。 4、对出生后因特殊情况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的新生儿,签发未接种告知单,告知家长出院后到其所属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5、产科应及时对住院分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后,认真填写乙肝疫苗、卡介苗首剂接种登记表及接种登记卡(三联单),并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内填写接种记录。 6、产科应建立疫苗出入库记录,做到日清月结,账物相符。配备专用冰箱,将疫苗置于2-8℃恒温环境下存放,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温度监测并记录,如发现冰箱温度异常应及时维修。 7、接种操作:接种操作过程必须符合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和安全注射要求,皮肤消毒均用75%酒精,接种后疫苗按规定处置,对使用过的接种器械按要求回收、处理。 1)卡介苗:要求对住院分娩新生儿在无接种禁忌症的情

况下,由产房接种人员及时实施接种,接种剂量为稀释后摇匀每人0.1毫升,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外侧中部皮内注射,严禁将疫苗注入皮下或肌内,严禁超量接种和重复接种。 2)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接种于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第2、3针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接种)。 3)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卡介苗在开启瓶后30分钟内用尽,最大程度用一支疫苗实施多人份接种,超过30分钟必须弃用销毁,不得再用于接种。 4)接种禁忌症: ①早产、难产、体重在2500克以下、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②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患儿。 ③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 泉州市第一医院 - 2 -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 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 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 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6.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您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7.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孩子,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8.如孩子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9.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提供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 作流程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卡介苗接种要点一、注意事项: 1严禁皮下及肌肉注射。 2.疫苗开启后30分钟内用完,剩余废弃。 3.只允许左上臂皮内注射。 4.只允许持证操作。 二、接种流程 充分稀释药液抽吸8-10次静置药液60秒酒精消毒皮肤左侧三角肌中下处皮内0.1ml旋转针头再拔出漏出液体用干棉签吸掉观察20分钟 三、登记 1.《卡介苗接种登记本》 2.《浙江省杭州市扩大疫苗进出登记本》 3.产时系统 四、宣教 接种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但很快就会消退,四周左右时,局部逐渐发红出现白色小脓疱内有脓液,之后自行破溃后逐渐结痂,痂脱后留有轻微疤痕,前后时间约为2~3个月。(接种部位不需消毒及特殊处理,保持清洁即可),如破溃严重去疾控中心看诊。补种同样去疾控中心。 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要点

一、注意事项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新生儿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30分钟 后接种乙肝疫苗10ug,正常产妇新生儿只注射乙肝疫苗10ug。 2.乙肝疫苗只在右上臂肌肉注射。 3.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大腿外侧肌肌肉注射。 4.疫苗开启后立即注射。 5.乙肝疫苗遵医嘱注射(分进口和国产)。 二、接种流程 酒精消毒皮肤右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大腿外侧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三、登记 1.《乙肝疫苗接种登记》 2.《浙江省杭州市扩大免疫疫苗进出登记本》 3.《杭州市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使用登记表》 4.产时系统 四、宣教 出生时未接种的请到社区医院补种。 听力筛查要点 一. 注意事项 1.新生儿出生满48小时后筛查。 2.听力筛查时保持房间安静。

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严禁皮下及肌肉注射 2卡介苗注射器专用,不得用作其他注射 3开启疫苗和注射时,切勿使用消毒剂接触疫苗 4疫苗有裂纹及标签不清或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不能使用 5疫苗开启后应立即使用,放置2----8℃半小时内用完,剩余废弃。6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发生过敏时使用。 7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到当地防保所接种。 8如果喷到眼中,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同时汇报疾控防疫科。 常见反应及注意事项 1接种2—3天后局部出现红肿,2---3周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溃疡,随后化脓。2—3月结疤。一般不需要处理。保持局部清洁。 2局部脓肿大于1厘米,3个月不结疤,及时到疾控中心诊治。 3淋巴结反应: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可轻度肿大,不超过1厘米。1—2月后消退。如果化脓及时到疾控中心防疫科诊治。 4接种后可有一过性发热,多数为轻度,1—2天后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发热超过38.0℃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可给予对症处理。 5如果不结疤,不需要补接种。也不需要再来询问。 6罕见不良反应有:严重淋巴结反应,骨髓炎,过敏性皮疹及过敏性紫癜。

接种流程 1接种前测量体温,超过37.5℃暂缓接种,待体温正常后接种。 2核对医嘱,如果没有医嘱不接种。(及时和医生联系,加强沟通)核对接种登记本,核对新生儿接种转移卡,核对家长姓名等信息。三者信息统一后确定接种名单,把床号,母亲姓名,性别填写好,接种时按照表格叫号核对接种。 3取出卡介苗,核对疫苗。0.25mg为五人份。每人次接种0.05mg,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0.5毫升注射用水,充分摇匀。用专用注射器抽取0.1毫升,抽取时针头坡度向下完全浸入在液面下,以防空气进入注射器中,(自毁型注射器不能排气)如果空气进入注射器中废弃重新开启另外一注射器。 4抽取好的疫苗放在冰排上半小时内用完,如果用不完废弃。 5叫家长把宝宝左侧袖子脱掉,同时注意保暖。注射部位为左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6用75%酒精消毒后待干,皮内注射0.1毫升。注射时确保针头坡度完全进入皮肤,如果接种过程中有一点漏出,在针眼原处稍进入一点再退。漏出的液体用干棉签吸掉。吸掉的棉签和安瓿放一起。拔针头前针头稍旋转后再拔出,防止药液漏出。 7观察半小时,做好登记工作。在疫苗接种登记本,转移卡,保健手册上登记,家长在登记本上签字,发放转移卡。

卡介苗接种规范-终

卡介苗接种规范 卡介苗是一种活菌体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增强新生儿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降低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尤其是大大降低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卡介苗保护率约在80%。 一、接种程序:出生时接种一剂。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以下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可补种,4岁以上儿童(含4岁)不予补种。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二、接种方法:接种部位为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用0.1ML 一次性使用无菌自毁型固定剂量疫苗注射器(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三、接种禁忌:1、对于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不能接种;2、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儿、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以及患有湿疹或其它皮肤病的儿童暂时不接种卡介苗。 四、注意事项:1、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2、疫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个别接种者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 长期不愈(大于12周),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最新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 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自毁型的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或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置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二、接种门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保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三、《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理、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模块,由省、市、县疾控中心统一设定,不得擅自更改。 四、网络连接属性设置后,禁止擅自更改。 五、接种门诊每天下午5时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将数据上传。 六、接种门诊必须由培训合格的监测软件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禁止未经培训的其他人员操作。 七、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杀毒。 八、系统发生故障,及时与系统维护人员联系,不得擅自处理。 四年级上册英语重点句子 Unit 1 We have a new classroom. 我们有间新教室。 Let’s go and see!我们去看看吧!

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1、产科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 专门培训,掌握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技术,经考试合格,持 有“预防接种上岗资格证”上岗。 2、按要求保管好疫苗,在有效期内使用,每天测冰箱内的温度并 有记录。 3、认真三查七对,核对疫苗名称、查验批号和有效期。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带口罩、帽子、做好手卫生 防止医源性感染, 5、注射前准备足够的注射器和疫苗,充分摇匀液体,操作规范, 药量准确、部位准确、途径正确。 6、严格掌握接种适应症,对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 预防接种人员应对受种者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接种证 (卡)上做好记录。 7、接种后观察30分钟,认真填写乙肝、卡介苗记录本,不得漏项。 8、对接种发生反应的,要及时上报院感染科和区疾控防治中心。 9、每日室内有空气消毒并有记录。

产房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预防接种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对医院产房提出以下要求: 一、每月25日前报下月用卡介苗、乙肝疫苗计划,一周内由盐湖区 疾控中心取回备用。 二、产房建立乙肝疫苗和注射器材,领取登记制度,乙肝疫苗有损耗 也必须登记清楚,损耗数只能控制在100支少于5支。 三、产房接生后承担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 同时填疫苗转诊单上下两联,一联留产房随后领取疫苗,一联转诊单给病人交所在管辖内的医院办接种本,打以后免疫接种。四、乙肝疫苗接种器材一律使用统一配发的0.5mlCDC一次性自毁型 注射器。工作人员使用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时,应检查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得使用包装破坏或已超过有效期产品。完成接种后,不必把针头帽套回针头,应直接将使用过的自毁型注射器放入安全盒内集中处理,在统一配发安全盒前,接种单位自己准备一个安全盒。 五、产房使用过的自毁型注射器应登记清回收数,

广东省儿童常用疫苗接种程序指南

广东省儿童常用疫苗接种程序指南 广东省儿童常用疫苗分为三类:计划免疫类疫苗、计划免疫管理类疫苗和扩大免疫服务类疫苗。 计划免疫用疫苗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新生儿出生后按照免疫接种程序免收疫苗费用必须接种的疫苗,而计划免疫管理类疫苗和扩大免疫服务类疫苗都属自费疫苗。 计划免疫类: 卡介苗: 用于预防结核病,新生儿要尽早接种1个剂量。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婴幼儿于2、3、4月龄时各接种(口服)1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1.5~2周岁和4周岁时各进行1次加强免疫。(该疫苗属口服活疫苗,切勿加在温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服用时只可用凉开水送服;疫苗一定要服食到肚,如有呕出,需补服。 另外,服苗后2小时后才可吃热东西,最好在服苗后2小时内停止吸吮母乳或其他乳制品。)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 婴幼儿在3、4、5月龄时各接种1剂量,免疫程序规定两剂次间隔的时间不少于28天,1.5~2周岁加强免疫1剂量,7岁时用精制白破二联疫苗加强免疫1剂量。 麻疹减毒活疫苗: 婴幼儿于8月龄接种第1剂,4周岁时加强免疫1剂量。 乙肝疫苗: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注射第2、3针。

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分为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两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不同:乙脑减毒活疫苗: 婴幼儿满8月龄接种1剂量,满1.5周岁~2周岁和6周岁时各加强免疫1剂量。乙脑灭活疫苗: 婴幼儿满8月龄接种2剂,2剂间隔7~10天;1.5~2周岁、6周岁时各加强免疫1剂量。 计划免疫管理类: 甲型肝炎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有甲肝减毒活疫苗(包括液体型和冻干型两种剂型)和灭活疫苗两种剂型,其免疫程序不同:甲肝减毒活疫苗:儿童满2周岁时接种1剂。灭活甲肝疫苗:儿童满2周岁接种首剂,间隔6~12个月后加强免疫再接种1剂,共两剂。风疹疫苗:儿童满1周岁时接种1剂。 扩大免疫服务疫苗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婴幼儿满6月龄后接种两剂,两剂间隔3个月,3周岁、6周岁时各加强免疫接种1剂。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婴幼儿2月龄、4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1剂,满1周岁后再接种1剂量。 水痘疫苗:儿童满2周岁接受免疫1剂。 流行性感冒疫苗: 儿童满6月龄后即可接种,但6月龄~12周岁的儿童只可使用裂解型流感疫苗和亚单位型流感疫苗。全病毒型疫苗严禁接种于12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流感的严重危害和流感病毒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为了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染,宝宝在出生后都会接种乙肝疫苗。医生建议,如果父母或家人有乙肝,那么宝宝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当然,新生儿也不是出生后就适合接种的,那么有哪些是不适合接种的呢?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一、新生儿24小时内要接种“第一针”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疾控专家提醒,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另一只胳膊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二、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新生儿第一针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12小时内注射更

好。若超过48小时后注射则预防效果降低。 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最好三天内不要擦洗,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注射第3针疫苗后的1个月~3个月,应到医院检测保护性抗体水平,以判断免疫效果。无应答或低应答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抗-HBs水平。 三、有以下情况的宝宝一般应禁止或暂缓接种乙肝疫苗 1、患有皮炎、牛皮、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宝宝不宜接种,等待皮肤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体温超过℃,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宝宝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宝宝不宜接种,但需要指出的是,宝宝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4、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宝宝不宜接种乙脑、流脑和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易使宝宝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 5、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宜接种。尤其是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 6、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宝宝不宜接种,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

儿童预防接种操作流程

儿童预防接种操作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儿童预防接种操作流程一、建卡与告知 预防接种门诊为0-6岁儿童建立接种证及信息化管理数据库。新生儿及新迁入的儿童告知免疫规划内容。 二、实施安全接种 (一)预检和接种前告知 1、询问近期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 2、必要的体格检查 测量体温、看是否有皮肤疾病、黄疸、营养不良,口服糖丸看是否有肛周脓肿等。 3、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4、预约下次接种 (二)接种疫苗 确认受种儿童健康状况无异常,予以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工作服、带口罩、帽子持证上岗,接种时注意“三查七对”实施安全接种。

1、三查七对 三查:健康状况、接种证、疫苗批号与有效期 七对:姓名、年龄、疫苗品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途径。 2、安全接种 (1)接种现场准备:抢救设备(氧气袋,抢救药品) (2)现场疫苗管理:冷藏放置(活疫苗半小时,灭活疫苗1小时), (3)按照要求三查七对实施安全注射 (三)告知接种后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如有疑似预防异常接种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四、登记接种信息并录入信息系统 接种证上祥记录疫苗名称、接种部位、接种途径、疫苗批号、厂家、并由接种医生签好名。录入信息系统的接种信息与接种证所登记的信息要完全一致。需要扫码的疫苗扫码率要达到100%。 五、核对疫苗使用数及登记接种数 接种日结束后,核对疫苗的使用数与登记接种数,确保二者数据一致,如有误因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记录。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最新: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12月29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对于从事公共卫生及预防工作的基层医师们是必须了解的,内容是满满的干货,现将干货呈上来,大家阅读后一定不要忘记收藏哦!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国卫办疾控发〔2016〕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配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委组织编写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现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 (点击大图查看) 注:1.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间隔7~10天;

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2016年版) 01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02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 1.0 目的:按质量完成卡介苗接种。 2.0 适用范围:使用于进行此项操作的护理人员。 3.0 操作步骤: 3.1 评估、告知:核对医嘱,评估新生儿一般情况,向新生儿监护人告知疫苗的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及相关事项,取得监护人知情同意,并在《新生儿预防接种告知单》上签名确认。 3.2 掌握接种时间及禁忌证:新生儿生后至出院前接种。卡介苗接种并无绝对的禁忌证,除非儿童伴有免疫缺陷病,或因恶性疾病而致免疫应答反应抑制或使用皮质激素者。有接种禁忌证的新生儿暂缓接种(接种禁忌证:有严重窒息及其他严重疾病、早产儿,体重<2.5KG,APGAR评分<8分者; 【卡介苗禁忌人群:1、早产、难产、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2、发热(>37.5℃)、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 3、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映者。】 3.3 疫苗稀释:取保存在2~8℃冰箱内冻干卡介苗1支,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带的稀释液稀释,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充分混匀,发现有不可摇散颗粒,安瓿标签不清或药品过期都应废弃。安瓿打开后应在半小时内用完,不可在阳光下接种。 3.3 接种方法:注射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缘,皮内注射0.1ml,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用1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用75%的酒精棉枝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

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将0.1ml疫苗注入皮内使注射部位形成约2~3mm直径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接种后的注射器和针头,多余菌苗用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分类处理。 3.4 宣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应对产妇及家属再次说明卡介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告知在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化脓,可形成小溃疡;8~12周后结痂痊愈。极少数受种者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化脓、溃疡。极为罕见有诱发疤痕疙瘩、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异常反应者,应及时就诊对症治疗,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3.5 流程图 用物准备—评估、告知—查对—接种—宣教—记录 3.6 记录:《新生儿临时医嘱单》、《爱婴区母婴入区登记及预防接种登记》、《儿童预防接种证》、《广东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出入库帐簿-卡介苗》、《广东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出入库帐簿-注射用水》、《广东省国家免疫规划用注射器出入库帐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