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删繁就简三秋叶,求同存异二月花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李芸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一般论述类文本(必考)的阅读方法,重点是快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书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南宋·陆九渊)做题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把握文意方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忙。

二、具体过程

(一)明确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步骤,指出本节重点是第一步(从标题入手梳理思路),及该步骤的具体用时。

(二)针对“标题入手,梳理思路”进行具体指导

1.按图索骥

明确论述类文章文体特征,包括“针对何问题”“论述何观点”“怎样论述”。

2.删繁就简、求同存异

(1)以2007年语文高考广东卷《创新与想象》一文为例,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画出大概的思路层次图。

(2)请学生到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答案,进行集体讨论,重点是总结规律:如何“快”。注意引导他们如何删繁就简、求同存异。

(3)当场梳理、总结学生的思考,形成数条规律。不求全尽,但求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大致如下:

关注文体,抓“总分”(“分总”)构思。

关注位置,抓总起句、总结句等的位置。

关注标志词,筛选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同(或近)义词等。

注意有详有略,比如“总说为主,阐述(例)次之”等。

3.咬文嚼字,消除难点

(1)再以2008年语文高考广东卷《诗与直觉》一文为例,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思路分析,把握文意。

(2)在学生普遍反映困难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指导学生:①平时要多关注相对较难的层进式结构的论述类文本。②巩固“从标题入手”的观念,本文关键词依旧是“诗(诗境)”

“直觉”。③学会使用“概念替换”,例如将文中看似眼花缭乱实则皆为“直觉”的诸多表述,替换成“直觉”,降低阅读难度。④若有时间,可考虑介绍“句式变换”(如何掌握表述不同实则大意相同的句子)。

(三)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个“三无”人员的教学反思

华南师大附中李芸

对于一般论述类阅读,我可谓是个“三无”人员:了无经验,毫无兴趣,暂无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到市中心组的这一节教研复习课任务,我实在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实事求是地说,不要讲学生倍感枯燥,就是我自己也对此题型兴趣索然,加之又是第一次完整地接触新课程新高考,本身还没很好地对近年来的所有高考题型进行梳理,自己感觉压力巨大,头绪多,无从下手。好在中心组的李月容老师、尹燕宏老师,我们学校的科组长邹寿元老师一再地鼓励我,并且在讲课思路方面给以我非常多的启发。10月份的这一堂公开课,我总算是勉强完成了任务。在此,务必向他们,向诸位热心的前辈们表示衷心感谢。

这一次课,我有几点收获和思考,特记录在此,不讳浅薄,以求众人斧正。

一、整体把握,是阅读的重器。

几年来的教学,前辈们的提点,让我对这样一个观点的感触越来越深刻: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感教学,整体教学。寻章摘句,拘泥于细枝末节的解释分析,往往叫学生抓不住整体,抓不住中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此教学,很可能使学生与生活中的阅读实际相背离,形成一种非良性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但对高考的阅读备考无利,而且对孩子本身的未来发展也多有阻碍。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强调整体把握文章,只是在考试中在阅读题中如何去实施,如何去强调,却还没有很好的想法。这一次课,正好强迫我提前去思考,相对系统地思考,相对完整地思考。

尽管是摸索,尽管还是遗憾多多,但对于我那两个先于年级其他班接触一般论述类阅读的班级来说,却是一次相对成功的启发,颇有一点小效果。记得第一次月考时,两个班的一般论述类阅读得分都比年级平均分略低;到讲完课后的第二次月考时,居然暂时位列于省招的创新班后,比平均分高出一分多。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一次读起文章,感觉快很多,顺很多。这对我来说,不啻是一次非常大的鼓舞。

二、快速阅读,是阅读的利器。

当时备课,尽管很快确定了重点,只讲“整体把握”,但如何去讲,还是头绪太多。无法做到一课一得,是我心头最为惴惴惶恐的事情。这种“便秘”感,直到中心组李老师、尹老师第一次来听准备课前的半小时,我才忽然灵光一闪,骤然消除,有了一点主意:“快”。

抓快速阅读,抓限时阅读,对学生来说有一点点新鲜感,同时也更符合高考应考的实际。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求他们去寻找快速确定文章思路的规律,他们也更有动力。

由于想法是最后时刻才“便秘”出来,所以非常粗糙,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依旧出现了不少拖沓、重复的环节,对学生的一些疑问还是不能做到应对自如。这一点,应该要通过阅读一些如何快速阅读的资料来获取更多灵感,对“快”字做法做更准确、更系统的思考和梳理。

三、虚心凝听,是阅读的态度。

本次教研课,前辈们的意见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启发,常常让我有拨云见日、恍然大悟之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让我更为明白,即使是高考备考的过程中,也务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用心凝听的态度,究竟有没有道理,听了再说。若是正确,自然收获甚大;纵然不妥,也须用心凝听方知其不妥处,以便日后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