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合集下载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作者:杜军保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5期在儿童不明原因晕厥(UPS)中约80%系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2006年我们课题组对此病的诊断提出了具有卫生经济学效益的临床诊断方案,以及基于血流动力学类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VVS的诊断目前对于VVS患儿的诊断主要依据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试验操作简单,危险性较小,所以可以采用它对VVS患儿进行初步筛查,排除需与VVS进行重要鉴别诊断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和直立性低血压。

具体方法是让患儿平卧在倾斜床上几分钟使其处于平静状态,并测量患儿的基础心率、血压和常规心电图,将倾斜床倾斜至90°,使患儿处于直立状态,以激发其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发作,站立10分钟后再次测量患儿的心率、血压和常规心电图,试验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的一系列变化。

通过直立试验可以排除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和直立性低血压。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是患儿在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的10分钟内,心率增加930次/min或心率最大值≥120次/min,同时伴有直立后的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等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是:①平卧时血压正常,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及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证据:②体位由平卧变成直立后3分钟内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心率无明显变化。

直立倾斜试验(HUT)是VVS诊断中的重要客观检查手段,它包括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SNHUT)。

BHUT试验前3天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小时禁食,试验时要求安静、光线黯淡、温度适宜。

应用美国Dash2000多导生理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并定时记录(每次2分钟),出现症状时连续记录。

患儿仰卧10分钟,记录基础动脉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然后站立10分钟重新记录血压、心率及心电图,以除外直立性低血压等疾病。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株洲市人民医院 王成明


晕厥(syncope)是指突然发作的短暂的意识丧 失,同时伴有肌张力的降低或消失,持续几秒种 至几分钟自行恢复;近似晕厥(near syncope)或 先兆晕厥(pre-syncope)指一过性黑矇、头晕、 肌张力丧失或减低,但不伴意识丧失。
晕厥作为一个症状,可由各种疾病引起,常见 有:神经介导的晕厥,心源性晕厥,神经源性晕 厥及其他不明原因者。神经介导的晕厥约占36 %~62%,心源性占10%~30%,神经源性占1 %,大约有13%~31%的患者晕厥原因不明。
而交感传出的平均水平同时也受心壁及胸腔内血 管的低压压力感受器(也称为心肺压力感受器) 的调节。当心脏充盈压增加,这些感受器信号发 放增加而导致交感传出被抑制,反之,当充盈压 降低时由于这些感受器信号发放的频率下降而交 感兴奋。
目前一般认为VVS的发生是由于交感神经异常激动 而导致迷走神经的过度反应。从仰卧到直立的体 位改变时或长时间站立是VVS的最常见诱因,约 有300ml~800ml的血液由胸腔流向四肢,由于下 肢静脉池过度淤血(容量增加300~800ml),回 心血量明显减少(26%~30%),心室充盈不足心 排出量下降,立刻会导致心室充盈量和平均动脉 血压的下降。
临 床 表 现
发作前(先兆) 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孩多于男孩,通常 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多数患者于晕 厥发生前的数秒至数分钟可有先兆症状(一般较短,不 超过5min,但持续时间长者亦不少见),如大汗、哈欠、 过度换气、头痛、胸闷气急、心悸、注意力不集中、面 色苍白、视觉下降、听觉下降、恶心、呕吐、站立不稳、 视物模糊、耳鸣、乏力、腹痛、四肢发冷、黑蒙以及短 暂的头晕等,如能警觉此先兆而及时躺下,可缓解或消 失。但是约有1/3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没有前驱 症状,突然晕厥摔倒,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受到外伤。

血管迷走性晕厥咋回事

血管迷走性晕厥咋回事

血管迷走性晕厥作回事•金泉张玲,初三学生,为迎中考,学习非常紧前几天夜 晚11点多,她做好作业站起来时,感到有些头晕恶心,站 起的那一瞬间,突感天旋地转,意识模糊,倒在了地上 妈妈听到响声,跑到书房一看,发现女儿躺在地上,面色 苍白,双眼紧闭,吓坏了忙将女儿抱上床,呼唤了好几 声,这才叫醒女儿。

张玲醒来后,还是感觉头痛、头昏、 浑身没力。

第二天,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听了病情叙 述,为她做了脑电图、头颅C T 、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检 查,没有发现异常:,最后经过会诊,诊断为血管迷走性 晕厥。

晕厥,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其原因是一过性的大脑 供血不足。

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如心跳骤停或严重的心 跳过缓、室性心动过速等。

不过,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小 儿时期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临床上2/3左右的晕厥 属于此,过去长期归为“不明原因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特点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女孩 多于男孩,其他年龄也有发病者。

这类晕厥有以下 特点:1.通常在长时间站立时,或由坐位变立位时,或看 到流血、感到剧烈疼痛、处在闷热环境、运动或紧张、劳 累等时可突然晕厥发作。

2. 发作前大多先有头晕、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 稳,以及视觉或听觉障碍的前驱症状。

3.发病时可有心跳减慢、血压下降。

当收缩压下降至8 0毫米汞柱及以下时,可出现眩晕、意识模糊,不由 自主地向一侧倾倒在地。

4.倒地后,患者意识可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自行恢复,意识恢复后会感到有些困乏、头痛或头昏等,休息半 天或一天后好转。

5. 体检未能发现相关器质性病变。

^^就医指南关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估计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不够稳 定、迷走神经张力偏高有关。

在过度劳累或高 温的情况下,长时间的站立位或由坐位变站位 时,就有可能因为重力的关系,一方面使血液 聚集在下肢,头颈部血供相对减少;另一方面 可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血管扩 张、血压降低、心动过缓等,进一步降低头颈部血供,从而导致脑灌注不足,供血、供氧减少而引发 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讲课

血管迷走性晕厥 讲课

治疗
对于非药物治疗后,仍有晕厥反复发生、影响生活质量的患 儿,建议药物治疗。
①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可减轻由于静脉回心血量减 少时心中机械受体收到的刺激,阻断B-J反射 常用:美托洛尔12.5mg Bid,目前该药尚有争议)
② 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盐酸米多君是选择性α1-受体 激动剂,国外已开始将该药用于VVS治疗的研究中。
直立倾斜试验
SNHUT:
在BHUT基础上,若完成45分钟试验时,患儿仍为 阴性,则令患儿在同一倾斜角度下站立在倾斜床上 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4~6ug/kg(最大剂量不超过 300ug),含药后动态检测动态血压,心率,描记 心电图观察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含药后20分钟。
03 PART THREE 诊断及鉴诊断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常规:血生化筛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 电图、头颅影像学均正常。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
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aseline head-up tilt test,BHUT) 药物激发的HUT (儿童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 SNHUT )
CONTENT
01 病因及发病机制 02 临床表现 03 诊断及鉴别诊断 04 治疗
01 PART ONE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及发病机制
VVS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从而引起异常BezoldJarish 反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导致血管舒张反应增强以及低循环血 容量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源自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
多发生于学龄期及青春期女孩; 反复晕厥为主要表现; 晕厥前:持久站立、体位改变、见血、感到剧烈疼痛、环境闷热、精 神紧张等诱因。 可有短暂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 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

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

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

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
钟朝霞;李忠利;金新新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1(007)009
【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占不明原因晕厥中的70%,倾斜试验(TTT)是诊断VVS的主要方法之一。

VVS以年轻人多见,但在儿童中也并不少见。

本文总结了对43例患儿成功实施倾斜试验的护理体会。

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10-10)
【作者】钟朝霞;李忠利;金新新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倾斜试验用于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 [J], 任燕;杜爽
2.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的影响 [J], 王成;何芝香;李茗香;曹闽京;郑慧芬;薛小红;林萍;刘洁明
3.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中的应用 [J], 李雯;王成;谢振武
4.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J], 王利平;
杜忠东;柴晓敏;王阳;王勤;高路;张永兰
5.倾斜试验用于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 [J], 任燕;杜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 厥(混合型)的健 康宣教
_
目录
01. 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的基本知识 02. 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的生活管理 03. 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的紧急处理
血管迷走性晕厥 (混合型)的基本 知识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功能失调,导 致血管收缩和舒张 异常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身心,如进行深呼吸、冥想、 瑜伽等放松技巧
增强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 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 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
血管迷走性晕厥 (混合型)的紧急 处理
晕厥时的应对措施
保持冷静:保持冷
1
静,避免恐慌,以
治疗和预防措施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 高血压药物等
0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等
03
避免诱因:避免长时间站立、过度劳 累、情绪激动等
0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等 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血管迷走性晕厥 (混合型)的生活 管理
饮食调整
运动锻炼
适度运动:选择 适合自己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 慢跑、瑜伽等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突然站立、 快速转身等剧烈 运动
运动前热身:运 动前做好充分的 热身准备,避免 肌肉拉伤
运动后放松:运 动后进行适当的 拉伸和放松,帮 助身体恢复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 度焦虑和紧张
血管病变:如动脉 粥样硬化、血管痉 挛等,导致血管狭 窄或闭塞
01
03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 常:如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等激 素分泌异常,导致 血管收缩和舒张异 常

探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

探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
1 小 儿 V 8诊 断 方 法 V
时 口能 造 成 身体 意外 伤 害 。 儿 了解 V S诱 发 因 素 是 预 防 r 患 V 和避免晕厥发生 的关键, 如长久站立 、 体位改变 、 环境 闷热 、 过 度 疲 劳 等 。 出 现头 晕 、 当 恶心 、 汗 、 季 、 鸣 、 物 模 糊 多 心 耳 视

性。
2 药物 治疗 V S的 病 理 生 理 机 制 比较 复 杂 , 些 至 今 . 4 V 有 还 不 清 楚 。 物 治 疗 方 法是 针 对 V S触 发 机 制 中 的某 些 环 药 V 节进行 , 适用于持续性反复晕厥发作的少数患者 。目前小儿 V S的药 物 治 疗 报 道较 少 。 V 2 心 脏 神 经 消融 心 脏 神 经 消 融是 通过 祛 除 窦 房 结 、 . 5 房 室结 的副 交 感 神 经 支 配 而 治疗 自主神 经 功 能 障 碍 引 起 的 神 经介导性晕厥。P co ahn等依据解剖学对 3 个心外膜脂肪垫 进行消融f例) 6 , 随访 92个 月 , 果 全 部 患 者 晕 厥 症 状 消 失 , . 结 未 出现并发 症, 明心脏 神经 消融能有效治疗 V S具有 良 表 V, 好 的前 景 。
探讨小儿血 管迷走性晕厥
詹 志 晖 ’ 覃肇 源 陈泽 彬 ’
( 饶平县人 民医院 , 广东
饶平 ,17 0 中l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 550 ; l I 广东
广州 ,10 0 500 )
【 摘要 】 晕 厥是小儿常 见急症。血管迷走性 晕厥是/ J 晕厥最常 见的类型. ]L , 约占所有晕厥患儿 的 8 %, 时表现为低血 0 发病 压和短暂的意识 丧失, 可导致意外伤害。血管迷 走性 晕厥的诊断并不困难, 病史是诊断 的重要依据, VS是由多种因素触发引 V 起周 嗣血管扩张 、 神经介导性晕厥, 自行恢 复( 般不超过 2 , 能 一 0s无神经定位体征。治疗方 面分 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 ) 【 关键词 】 小 儿;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诊断; 治疗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特点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特点

·论著·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2晕厥是常见的儿科急症之一,约15%的青少年至少有过一次晕厥经历[1]。

儿童最常见的晕厥是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其中又以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占比最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异常自主神经反射假说:当机体处于直立位应激时,加剧了下肢静脉血液淤积和直立位压力,使下肢血管平滑肌调控出现障碍,表现以舒张为主,因而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充盈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激发Bezold-Jarisch 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最后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2]。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VVS的金标准。

本文旨在探析HUTT中VVS发生晕厥前的预警指标或现象,为早期识别VVS,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为医生对患儿生命体征监测和对突发状况的准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2018年1月~2019年8月因不明原因晕厥于我院就诊患儿,经临床特征分析疑诊NMS ,均行HUTT检查,结果确诊为VVS患儿41例,结果阴性49例。

纳入标准:经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心电图、心脏彩超、脑电图、头颅影像学、HUTT阳性确诊为VVS患儿,HUTT阴性患儿。

排除标准:①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器质性疾病或心因性疾病所致一过性意识丧失或晕厥的患儿。

②HUTT 结果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高血压的患儿。

1.2 研究方法HUTT操作方法、VVS诊断流程及诊断标准参照2016修订版儿童晕厥诊断指南[3]。

直立性T波改变判定标准:平卧位心电图正常,直立位至少2个导联T波由直立变为低平(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振幅小于R波的1/10)、双向或倒置(负相T波振幅≥1 mm),以5 min 内稳定形态为判定依据[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为什么会晕厥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而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常见于年长儿。

小儿发作前先感到全身不适、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尔后眩晕、肢体发软,突然意识丧失。

晕厥的常见类型是:
1. 反射性晕厥。

最为常见,约占各型晕厥的90%。

又可分为单纯性晕厥的体位性低血压。

单纯性晕厥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紧张、恐惧、闷热、站立时间过长;或是因各种穿刺、注射、拔牙等引起的。

体位性低血压则发生在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时,或站立时间过长时。

某些药物如冬眠灵、左旋多巴等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2. 心源性晕厥。

如严重的心律不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3. 脑性晕厥。

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无脉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铅中毒性脑病等。

4. 延髓性晕厥。

脑干的血管病变、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高位脊髓灰白质炎等;某些药物如安定剂、镇静剂对血管运动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是儿童的常见病症,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 ―19 岁之间。

晕厥病因复杂,可由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许多原因引起。

除此以外,仍有部分患儿其晕厥的原因始终不明。

VVS 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 约占所有晕厥患儿的80%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Bezold―Jarish 反射有关。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主要依赖于( 1 )发病年龄多为年长儿(一般在 5 岁以上);( 2 )晕厥发作前可有某些精神刺激,疼痛刺激或持久站立等诱因;(3 )晕厥发作前部分病人可伴有先兆,如头晕,恶心,多汗等;( 4 )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肌张力丧失;( 5 )直立倾斜实验(Head-upright Tilt Test, HUT )阳性;( 6 )除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鉴别诊断包括直立后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al orthostatic tachycaidia syndrome, POTS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 )等。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儿童的治疗包括教育、盐及液体疗法、b -
受体阻滞剂、氟氢可的松及α- 受体激动剂等。

小儿晕厥为什么发病率会这么高呢?
主持人:目前在儿童中发生晕厥真有这么高的几率吗?
杜军保:儿童时期有过至少一次晕厥的发生率,是占儿童全部人群的15%,在人的一生中,有30%的人至少发生过一次晕厥。

主持人:小儿晕厥为什么发病率会这么高呢?
杜军保:晕厥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占80%的原因是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迷走性它主要是由于人体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比如说由身体从坐位变成直立位的时候,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这时候血流总会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往下流。

身体有非常灵敏的一系列反射,用医学术语就是有减压的效应,通过反射性加压使血压保持正常。

杜军保:但是有晕厥的这种小孩,反射过程中会出现异常,主要发现反射的过程中他的身体里出现过多的儿茶酚胺,由于儿茶酚胺水平很高,这样使心室的收缩过度,收缩的非常强烈。

这样一来,左心室后壁有一个压力感受器会受到明显的刺激,这种情况下左室后壁的感受器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使得心率下降血压下降,这样小孩的心率会减少,最后导致意识丧失以及摔倒。

杜军保:所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基本的道理就是这样。

主持人:其他还有什么原因呢?
杜军保:主要有三类原因,第一类是心源性疾病,是由心脏或者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晕厥,具体例子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肥厚性心肌病等等,这是一些心脏的疾病所引起的晕厥。

杜军保:第二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晕厥。

这类疾病有颅内的占位性病变,肿瘤、脑血管畸形、或者是外伤、癫痫等等。

杜军保:第三类就是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晕厥。

最常见就是低血糖。

晕厥有什么样的预防方法呢?
主持人:饮食、锻炼治疗也是占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家长在家的时候应该对小孩的这些方面作哪些工作呢?
杜军保:一个是家长要监督、督促小孩进行正确的锻炼和训练。

比如说举一个例子让小孩直立,每天坚持直立但是身体别贴在墙上,循序渐进的直立体位,家长在旁边看护,从短时间比如是每天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到每天直立10分钟,这样能够训练他直立的耐受力。

另外家长在饮食方面可以给小孩多喝一些水,这种水最好是含有类似于口服补液盐水。

主持人:喝含矿物质比较丰富的水?
杜军保:喝一些类似于生理盐水成分的水。

主持人: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有一些什么样的预防方法呢?
杜军保:最主要的是避免长久的站立,避免从坐位突然变成站立位。

在活动的时候嘱咐小孩要注意。

第二个,避免给这个小孩突然的精神上的刺激,第三个就是避免在特别闷热的环境下长久呆着。

小孩在家发作家长应该怎么及时处理?
主持人:如果小孩刚好在家里发作的话,家长应该怎么样进行及时处理呢?
杜军保:如果小孩在家里突然发作晕厥,首先让小孩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

如果家里有犯过晕厥的小孩,建议常备简易的吸氧设备,发作的时候可以吸吸氧。

由于晕厥它的本身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有些患儿只是几十秒,最长是几分钟就可以自己就苏醒了,所以家长在他发作的时候也不必十分的恐慌。

如果小孩长时间不醒,比如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最好尽快把小孩送到就近的医院。

主持人:有没有必要把小孩弄醒呢?
杜军保: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如果想给他弄醒,他要是自身没有恢复的话也很难能做到。

主持人:如果这个孩子发现了晕厥,家长是否应该带他到医院看病呢?
杜军保: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孩发生晕厥以后,一定要尽早的到医院去看。

看病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让医生帮助寻找他发生晕厥的原因是什么,当进行一定的检查以后就可以发现他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晕厥。

随后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

晕厥有什么先兆和诱因?怎么避免?
主持人:如果孩子有晕厥的经历家长都会比较注意的,那么孩子出现晕厥之前有哪些征兆呢?
杜军保:血管迷走性一般就是肚子痛,出冷汗、脸色苍白基本就是这样的先兆,但是也有一些小孩没有先兆就晕厥这样的情况也有。

主持人:这个小孩在发生晕厥之前有没有什么诱因呢?
杜军保:血管迷走性晕厥一类是体位突然由卧位变成直立位,这时候容易发生晕厥,还有一类是精神刺激。

这比如说医学院的学生在学习外科手术的时候,有的女同学一看到医生开刀有血流出来,当
场就晕倒了,这种情况就是受到了强烈的精神刺激所导致的晕厥。

杜军保:还有一类就是,在气侯闷热的环境下,容易诱发晕厥。

比如洗热水浴的时候,湿度、温度都很高,这时候小孩容易发生晕厥。

主持人:现在夏天了,天气越来越炎热,对于这个季节家长应该注意哪些呢?
杜军保:现在这个季节,这时候温度很高,如果湿度也很高的话,对于有晕厥病史的人很容易诱发,所以尽量让小孩避免接触这样的环境,比如不要让小孩在持续闷热的环境下待过长时间。

如果这个小孩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下,最好有家长陪伴。

如果洗热水浴发生过晕厥,建议家长陪同小孩,这样可以防止摔倒和及时救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