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吉林学院

《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

设计题目:销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6月

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 Microsoft Visio介绍 (4)

第三章需求分析 (6)

第四章系统分析 (9)

第五章系统设计 (17)

总结与心得 (24)

附录

参考资料 (26)

摘要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信息系统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信息系统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UML建模以及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等内容。

伴随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卖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渡,以及全球性的产品过剩和产品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在这种状况之下,企业合同管理环境也在加速变化,企业经常会面临着棘手问题。如不能及时掌握销售人员的业绩,不能及时了解销售状况,不能对销售数量进行有效的统计,从而不能对销售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销售合同管理系统对这些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改善。在市场竞争中,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对信息的反应是否灵敏准确越来越成为衡量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都必须借助信息化来完成,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与外资企业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商场如战场,新一代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企业合同管理系统也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善而越来越完善。

本例是采用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而开发的销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产品信息、合同费用、合同收账、合同信息、合同信息统计的管理。同时进行了面向对象的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及设计。

关键字:信息系统销售合同管理系统分析设计 Microsoft Visio

第一章绪论

1.1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

系统分析从系统需求入手,从用户观点出发建立系统用户模型。用户模型从概念上全方位表达系统需求及系统与用户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在用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性强的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的逻辑结构。系统设计是新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系统分析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当时是以管理问题为主要应用对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段,负责这个阶段的关键人物是系统分析员,完成这个阶段任务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到了40年代,由于它的应用获得成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后的几十年,无论是研究大系统的问题,还是建立复杂的系统,都广泛应用了系统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分析阶段独立于系统实现环境,可以保证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系统维护、移植或扩充。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设计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以及设计模块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确软件系统"如何做"。这个阶段又分两个步骤: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的层次机构以及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解决

每个模块的控制流程,内部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这个阶段结束,要交付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也可以合并在一起,称为设计说明书。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能满足预定目标的系统的过程。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确定设计方针和方法,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决定对子系统的管理体制和控制方式,对各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全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等。

系统设计通常应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纳法,另一种是演绎法。应用归纳法进行系统设计的程序是:首先尽可能地收集现有的和过去的同类系统的系统设计资料;在对这些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所设计的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多次选择,然后对少数几个同类系统作出相应修正,最后得出一个理想的系统。演绎法是一种公理化方法,即先从普遍的规则和原理出发,根据设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从具有一定功能的元素集合中选择能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的多种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按照一定形式进行组合(见系统结构),从而创造出具有所需功能的新系统。在系统设计的实践中,这两种方法往往是并用的。

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的逻辑结构应从以下三方面全面反映系统的功能与性能:

(1)信息。完整描述系统中所处理的全部信息;

(2)行为。完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所需处理或功能;

(3)表示。详细描述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

1.2课题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在全球领域的推广。网络信息管理的兴起,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和震撼,信息管理应用已经深入到一般日常生活当中。

合同制定由销售部门向生产部门提交计划,在库存或者生产周期充分的情况下企业和客户协议制定完成,是企业销售日常工作最为重要的方面。订货商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企事业,多方需求。从订货、查询库存、下订单、拟订合同直至双方签订、打印合同样本,环节多,工作量大,采用原有的手工拟订方式,必然周期长,效率低,不能适应现行工作的要求。同时也

不利于推广计算机应用。为使“合同制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中国加入WTO,中小企业将面临外资企业和国外产品与服务的严峻挑战,比较而言,外资企业具有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因此,如果我国的中小企业不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经营观念、使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将很难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取胜。企业管理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都必须借助信息化来完成,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与外资企业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技术发展,电脑操作及管理日趋简化,电脑知识日趋普及,同时市场经济快速多变,竞争激烈,因此企业采用电脑管理销售合同已成为趋势及必然。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企业合同管理中,手工操作以及陈旧的管理模式影响工作效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代替手工管理是大势所趋。某企业的公共数据库以及应用系统的建立最终将建立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高度灵活、可扩展的系统,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企业科研提供交流通用的服务平台,为销售合同管理工作提供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此题目来源于对某企业销售合同管理的需求分析,便于管理人员及使用人核对销售工作,减少手工操作查找合同效率,降低混淆合同错误率。本次开发以虚拟某企业实际需求为背景,在深入了解企业销售合同制定管理基础上,力争开发出一个实用性强的通用合同管理系统软件,基本上可以满足多数企业销售合同管理的工作需要,本项目的在线事务处理功能强大,同时对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要求也较高。此系统为操作人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决策功能,界面简洁得体,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易于上手。用此系统代替手工操作后,能大大减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浪费,为企业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也回避免因为人工拟订合同发生的不必要的错误。

第二章Microsoft Visio介绍

2.1Microsoft Visio介绍

Microsoft Visio是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的流程图和矢量绘图软件,它是Microsoft Office软件的一个部分。

2000年微软公司收购同名公司后,Visio成为微软公司的产品。它的竞争者是Adobe Illustrator、Macromedia FreeHand和CorelDraw。

另外,VISIO虽然是Microsoft Office软件的一个部分。但通常以单独形式出售,并不捆绑于Microsoft Office套装中。

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7 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款软件,它有助于 IT 和商务专业人员轻松地可视化、分析和交流复杂信息。它能够将难以理解的复杂文本和表格转换为一目了然的 Visio 图表。该软件通过创建与数据相关的 Visio 图表(而不使用静态图片)来显示数据,这些图表易于刷新,并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率。使用 Office Visio 2007 中的各种图表可了解、操作和共享企业内组织系统、资源和流程的有关信息。

Microsoft Visio提供了各种模板:业务流程的流程图、网络图、工作流图、数据库模型图和软件图,这些模板可用于可视化和简化业务流程、跟踪项目和资源、绘制组织结构图、映射网络、绘制建筑地图以及优化系统。Microsoft Visio可以更轻松地将流程、系统和复杂信息可视化:借助模板快速入门。快速访问常用的模板。从示例图表获得灵感。无需绘制连接线便可连接形状。

有如下优点:

(1)可视化。对系统、资源、流程及其幕后隐藏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和交流。

(2)信息集成。通过将图表与不同源中的信息集成来提高工作的效率。

(3)保持图表更新。Microsoft Visio保持图表最新,减少手动重新输入数据的工作。

(4)处理和操作。通过显示图表中的数据,对复杂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和操作。

(5)数据透视关系图。使用数据透视关系图分析数据、轻松跟踪趋势、标识问题和标记异常。

(6)更快创建图表。通过使 Visio 连接形状更快地创建图表。

(7)交流复杂信息。使用新模板和形状交流复杂信息。

(8)更有效传递信息。使用具有专业外观的图表有效地传达信息。

(9)共享。使用图表交流并与多人共享图表。

(10)自定义。以编程方式自定义 Office Visio 2007 并创建自定义的数据连接解决方案。

虽然visio是绘制流程图使用率最高的软件之一,但也有自己的一些不足。所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替代工具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visio的替代工具主要有Axure、Photoshop、OmniGraffle(MAC系统专用)等,其中OmniGraffle是评价最高的流程图工具,但仅限于苹果系统使用。SAM是业务流程梳理工具软件,为流程从业者梳理流程业务提供了便捷、标准化的建模工具,为开展流程梳理、固化、发布工作提供最佳工具支持。

经历如下版本:

Visio 1.0 (Standard, Lite, Home);Visio 2.0;Visio 3.0;Visio 4.0 (Standard, Technical);Visio 4.1 (Standard, Technical);Visio 4.5 (Standard, Professional, Technical);Visio 5.0 (Standard, Professional, Technical);Visio 2000 (6.0; Standard, Professional, Technical, Enterprise), later updated to SP-1 and Microsoft branding after Visio Corporation's acquisition;Visio 2002 (10.0; Standard, Professional);Visio Enterprise Network Tools, Visio Network Center;Visio for Enterprise Architects 2003 (VEA 2003) (based on Visio 2002 and included with Visual Studio .NET 2003 Enterprise Architect);Office Visio 2003 (11.0; Standard, Professional);Office Visio for Enterprise Architects 2005 (VEA 2005) (based on Visio 2003 and included with Visual Studio 2005 Team Suite and Team Architect editions);Office Visio 2007 (12.0; Standard, Professional);Office Visio 2010 (14.0; Standard, Professional, Premium)。

有如下几种档案格式:vsd绘图文档;vss模具文档;vst模板文档。

第三章需求分析

3.1系统目标

软件管理销售合同信息技术是当前信息通信中的重要技术,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目前,大多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都是采用通过传统人工档案管理方式,其灵活率低,错误率高,查找速度慢,完成周期长,是最原始的手工作业方法;部分企业采用单机版软件拟订和管理合同,其互动少,信息更新慢,操作繁琐。种种弊端表明企业日常工作向着信息化方面改革和发展迫在眉睫,企业网络信息化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

本课题要设计和实现一个销售合同系统,拟定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完成。其主要功能应用于:合同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管理、合同费用管理、合同收账管理、合同信息管理、合同信息统计等。具体实现功能构想如下:

(1)运行系统后,首先会看到登录窗体,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如果需要对普通用户进行管理,则使用Admin用户登录;否则建议使用Users 用户登录。如果还要创建其他用户,可以在用户管理模块中创建和管理。

(2)在本系统中,应该首先增加产品信息,之后才能增加合同信息。产品信息管理模块可以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等操作。

(3)添加产品信息后,就可以添加合同信息了。在合同信息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合同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更改状态和查看等操作。

(4)在合同费用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合同费用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查看等操作。

(5)在合同收帐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合同收帐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查询等操作。

(6)在合同统计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合同成本利润月报表和年报表等查询。

在服务器上构造销售合同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C/S模式架构,在用户的电脑上安装一个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SQL Server为服务器,是远程计算机上的一个应用程序,它为用户电脑上的CLIENT端提供相应的数据实现。这样的设计将合同管理工作网络化,通过局域网的互动,

信息更新较快,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沟通将更为简洁及时,构建了一个开放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企业信息管理工作平台,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随着合同管理工作网络信息化的完善,工作人员可以用最短的工作周期实现合同拟订和合同整理工作,销售部门对合同签订工作的审核也变得更为方便,这一课题的实现将更切合企业日常工作需要,降低了日常工作的工作量,节省时间,合同拟订完成后,相关部门可迅速获得合同计划的相关信息,为日后的生产工作等安排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为了适应高效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发展要求,提高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迫切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编辑语言成形技术。根据软件管理信息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介绍了通过对销售合同处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或消除销售订单、生产计划安排的冲突。

3.2用户特点

人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他们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

本软件涉及到的操作人员如下:

(1)销售的管理人员

(2)负责销售的普通人员

(3)库房部

(4)财务部

(5)下定单的客户

系统维护人员要求对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好的认知。对企业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熟练掌握VB及SQL 的操作。能够维护软件的正常使用与日常维护。

预计软件使用频度为10次/s

3.3运行环境规定

3.3.1设备

基本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配置如下:

CPU:奔腾1G以上;

内存:不小于64M;

硬盘:最低3G的硬盘空间。

3.3.2支撑软件

(1)操作系统

Windows2000 professional或更高版本。如: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Windows Vista;

Windows 7 Professional 亦可。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怎样合理地进行信息建模和范式分解将直接影响整个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能。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在完成功能的前提下,应力求逻辑关系简单,否则,由于数据库表之间的复杂连接操作会大大降低系统的性能。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本系统使用的是SQL Server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建表。

本系统以作为后台数据库。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它实际上包含查询、定义、操纵和控制四个部分,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数据库语言。本系统涉及基本的后台数据库管理方法,例如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创建视图、备份和还原数据库等。

(3)其他支持软件

Microsoft Visio、word等。

3.3.3支撑技术

为了缩短软件开发的周期,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以及软件的可维护性,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公司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或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CASE,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如各种可视化建模工具、系统分析和设计工具、软件质量测试工具、软件文档建立和管理工具等。还有各种MIS开发平台和代码生成工具,这些工具极大地方便了MIS的开发。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MIS采用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用图形、图像、声音替代原来单调的字符形式,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生动真实的应用环境。

第四章系统分析

4.1识别参与者

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图4.1所示。

图 4.1 销售合同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示意图用户管理功能模块的关系如图4.2所示。

系统用户信息管理

修改Admin用户的密码

创建、修改和删除普通用户信息

修改自身的用户名和密码Admin用户

普通用户

图4.2 用户管理功能集合模块关系图

如果需要对普通用户进行管理,则使用Admin用户登录;否则建议使用Users用户登录。如果还有其他用户使用本系统,可以在用户管理模块中创建和管理其他普通用户。在创建用户是,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Admin 用户还可以修改和删除其他普通用户数据。在本系统中,应该首先增加产

品信息,之后才能增加合同信息。产品信息管理模块可以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等操作。添加产品信息后,就可以添加合同信息了。在合同信息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合同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更改状态和查看等操作。在合同费用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合同费用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查看等操作。在合同收帐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合同收帐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查询等操作。在合同统计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合同成本利润月报表和年报表等查询。本系统的流程分析如图4.3所示。

图4.3 系统流程分析图

参与者是系统外部的一个实体,它以某种方式参与用例的执行过程。可以有三类角色充当参与者,分别是用户、与本系统有关联的其他系统以及一些可以运行的进程。

在获取用例前首先要确定系统的参与者,为了寻找参与者,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进行识别。

(1)谁使用系统的主要功能?

(2)谁需要系统的支持以完成日常工作任务?

(3)谁负责维护,管理并保持系统正常运行?

(4)系统需要应付(或处理)哪些硬设备?

(5)系统需要和哪些外部系统交互?

(6)谁(或什么)对系统运行产生的结果(值)感兴趣?

通过回答这六个问题以后,再进一步分析可以识别出本系统的五个角色:

(1)负责销售的管理人员

(2)负责销售的普通人员

(3)库房部

(4)财务部

(5)下定单的客户

(6)系统管理员

4.2识别用例

在识别角色的基础上,列出与角色相关的用例,有的用例与多个角色相关,经过分析,确定系统的用例如下。

(1)与负责销售的管理人员相关的用例:

a.合同费用管理 c.合同信息管理

b.合同收账管理 d.合同信息统计

(2)与负责销售的普通人员相关的用例:

a.合同费用管理 c.合同信息管理

b.合同收账管理 d.合同信息统计

(3)与库房部相关的用例:

e.产品信息管理

(4)与财务部相关的用例:

a.合同费用管理 d.合同信息统计

b.合同收账管理

(5)与下定单的客户相关的用例:

c.合同信息管理

(6)系统管理员

f.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

图4.4 顶层用例图对用例进一步描述如下。

a.合同费用管理

添加合同费用信息

修改合同费用信息

查看合同费用信息

b.合同收账管理

添加合同收账信息

修改合同收账信息

查看合同收账信息

c.合同信息管理

创建合同

修改合同信息

改变合同状态

编辑合同产品信息

查看合同内容

d.合同信息统计

合同成本利润统计月报表

合同成本利润统计年报表

e.产品信息管理

添加产品信息

修改产品信息

删除产品信息

查看产品信息

f.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

设定用户权限:管理者可以创建普通用户

图4.5 细化的用例图

4.3定义系统对象

除了用例模型外,其它模型都依赖于类模型,因此,类模型是核心,类模型从对象的角度描述系统的组成,描述类(对象)及相互间的关系。为了建立类模型,首先要识别类。通过分析,识别以下类:

(1) Product类。用来管理表Product的数据库操作。保存了产品信息。

(2) Cost类。用来管理表Cost的数据库操作。保存了合同费用信息。

(3) Income类。用来管理表Income的数据库操作。保存了合同收账信息。

(4) ConProduct类。用来管理表ConProduct的数据库操作。保存了合同中包含的产品信息。

(5) Contract类。用来管理表Contract的数据库操作。保存了合同的基本信息。

(6) User类。用来管理表Users的数据库操作。保存了系统用户的信息。

以下用类图这种简单明了的方法分别表示出类的名称,属性,操作。

图4.6 Income类图4.7 conProduct类

图4.8 Contract类

图4.9 Cost类

图 4.10 Product类图4.11 Users类

4.4定义类间的关系

两个或多个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就是关联,实现关联的方式有多种关联通常用描述性动词和动词词组表示。

可以从问题陈述中抽去所有可能的关联表述,在销售合同管理信息系

统中所有可能的关联,大多数是直接抽取问题中的动词词组而得到的。但在陈述中,有些动词词组表述的关联是不明显的,或在问题陈述中是找不到的,还有一些关联与客观世界或人的假设有关,必须同用户一起确定这种关联。

即关联通常由以下方面确定:

(1)销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问题陈述中抽取可能的关联(动词词组)(2)隐含的动词词组

(3)基于问题域的知识

(4)去掉不必要和不正确的关联

以下是系统类图。

图4.12 系统类图

第五章系统设计

5.1 建立交互作用图

交互作用图(Collaboration Diagram /Communication Diagram)强调的是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对象之间的组织结构。一个协作图显示了一系列的对象和在这些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象间发送和接收的消息。对象通常是命名或匿名的类的实例,也可以代表其他事物的实例,例如协作、组件和节点。使用协作图来说明系统的动态情况。协作图显示某组对象如何为了由一个用例描述的一个系统事件而与另一组对象进行协作的交互图。使用协作图可以显示对象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为实现某个操作或达到某种结果而在对象间交换的一组消息。强调上下文相关。协作图用于显示对象之间如何进行交互以执行特定用例或用例中特定部分的行为。设计员使用协作图和序列图确定并阐明对象的角色,这些对象执行用例的特定事件流。它们是主要的信息来源,用于确定类的职责和接口。

顶层包::

::主角1图5.1 发货的交互作用图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环境质量及评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天津科技大学 《环境质量及评价》 课程设计指导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6月

一、设计题目 黄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掌握环境质量及评价,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是否具备灵活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和手段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际环评工作的训练,掌握环评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方法,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2.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依据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编写相关环评篇章或报告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某建设项目(或环境要素)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篇章)的编制。具体要求为: (1) 总结和巩固课程知识,使之进一步加深和系统化; (2)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3)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方法; (4) 得到环境影响评价有关计算方法和预测能力的训练; (5) 能够对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及评价结论进行正确评述; (6)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要求的所有内容,撰写一份完整的环境质量与评价报告。 三、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时间:一周。

四、设计技术要求和指导 1.设计技术要求 在已知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环境质量与评价的相关分析和计算,提出完整的成果。其成果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形式提交。 (1)明确设计任务,熟悉原始资料 学生领到课题后,应认真仔细阅读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明确设计任务、内容及要求。 (2)计算和分析 对设计涉及的内容,要求概念清楚、正确,设计思路清晰,结论合理;所需要计算的内容,要求方法得当,步骤完整,计算正确,分析合理,资料整理完整,图表完备、规范。 熟练使用Win-Word排版功能,以及图表的正确排版和插入。 (3)设计报告书 设计报告书是设计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做到内容齐全,逻辑严谨,叙述简洁,文词通顺,格式正确,排版一致。

(蔡中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题目名称电力系统短路计算 学生学部(系)机械电气学部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0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班 学号 12030905002 学生姓名蔡中杰 指导教师罗洪霞 2012年 6 月 18 日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1、掌握比较复杂的电网进行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 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2、给短路点处赋予平均额定电压及基准容量,求解等值网络数值并根据电力系统网络画出 等值网络。 3、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故障相电流和非故障相电压的计算。 4、对称和不对称短路后任意支路故障电流和节点电压的计算。 5、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版),并打印纸质版上交。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二、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按照规范的格式,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2、完成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对称短路电流、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三相短路起始次暂 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3、完成计算的手算过程 4、运用计算机的计法。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科技创新报导[J].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期 [2] 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题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 [3] 蒋春敏.电力系统结构与分析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2 [4] 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2 [5] 李梅兰、卢文鹏. 电力系统分析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2 年 6 月 1 日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 20 日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安徽工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模板

封面 按学校发的封面模板填写相关信息; 起始时间:2011年6月13日~6月24日 设计报告书页数(一般20~30页之间) 电子版设计报告规定的格式用A4纸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纸的边框以外,亦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字。 页面设置:上3,下2.5,左3,右2;页眉2,页脚1.75。 行距采用单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西文、数字等符号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任务书 主要是写明设计容和设计要求 例如,设计一个数字钟的任务书为:(具体根据题目拟定) Ⅰ设计题目 中文: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 英文:Design of Multi-function Digital Clock Ⅱ设计功能要求 1、能正确显示时、分、秒(6位:HH:MM:SS); 2、要有总体复位开关; 3、能可靠校时、校分; 4、能整点报时(①59’56秒、59’57秒、59’58秒、59’59秒响0.5秒低音。②00’00 秒响1秒高音); 5、整个电路的控制开关要求在5个以; 6、秒信号发生器可以用555构成的电路产生; 7、能够设定一组闹钟功能,到了预设的时间,铃声响1分钟,在1分钟之可以用 按键停止闹铃。 Ⅲ设计任务容 1、学习与研究相关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查阅资料,拿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2、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路设计,完成电路参数计算、元器件选型、绘制电路原理 图; 3、进行电路软件仿真(如:Multisim 2001、EWB、Protel等),或制作实物进行调 试实验,获得实验数据,验证设计有效性。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签名

设计题目(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 摘要 摘要:独占一页; 摘要正文分三段写: 第一段:本设计的意义和完成的主要工作。——做什么?为啥做? 第二段:为了完成设计功能,你主要进行了哪些设计,怎么设计的。——怎么做? 第三段:设计结果如何,取得了哪些结论。——做的效果怎么样?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

贪吃蛇游戏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全解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基于C#的贪吃蛇游戏 学院、系:装备制造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叶佳佳 指导教师:丁宁 成绩: 2015年12月12日

目录 一、概述 (1) 1、用C#实现该设计的方法 (1) 2、贪吃蛇游戏说明 (1) 二、实验目的及设计要求 (1) 1、实验目的 (1) 2、实验要求 (2) 三、课程设计具体实现 (2) 1、概要设计 (2) 1.1、设计思想 (2) 1.2、主模块实现 (2) 1.3、主函数流程图 (4) 2、详细设计 (5) 2.1、设计思想 (5) 2.2、具体模块实现: (5) 四、调试过程及运行结果 (10) 1、调试过程 (10) 2、实验结果 (11) 五、实验心得 (12) 六、参考资料 (13) 七、附录:源代码 (13)

一、概述 1、用C#实现该设计的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设计要求,然后按照功能设计出实际模块,每个模块都要完成特定的功能,要实现模块间的高内聚,低耦合。设计模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模块的数量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是每个模块都能比较简单的转换成流程图。模块设计完成后,就该给每个模块绘制流程图。流程图要尽可能的简单且容易理解,多使用中文,补一些过长的代码,增加理解难度。此外,流程图应容易转换成代码。 根据流程图编写好代码后在WindowsXP操作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ed12520355.html,2008开发环境下进行运行测试,检查错误,最终设计出可行的程序。 2、贪吃蛇游戏说明 游戏操作要尽可能的简单,界面要尽可能的美观。 编写程序实现贪吃蛇游戏,贪吃蛇游戏是一个深受人们喜欢的游戏:一条蛇在密闭的围墙内,在围墙内随机出现一个食物,通过键盘上的四个光标键控制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蛇头撞到食物,则表示食物被吃掉,这时蛇的身体长一节,同时计10分;接着又出现食物,等待被蛇吃掉,如果蛇在移动过程中,撞到墙壁、障碍物或身体交叉(蛇头撞到自己的身体),则游戏结束。游戏结束时输出相应得分。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分析、控制模块分析正确,符合课题要求,实现相应功能;可以加以其他功能或修饰,使程序更加完善、合理; (2)系统设计要实用,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编程简练、可用,功能全面; (3)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 二、实验目的及设计要求 1、实验目的 .NET课程设计是教学实践环节中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此课程设计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VC#.NET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能力,使学生具备初级程序员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资料以及自学能力,以适应信息管理行业日新 1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题目:淮南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计权型指数法) 姓名 所属系部地球与环境学院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地球与环境学院院系环境工程教研室 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1 设计题 目 淮南市土壤质量影响评价(计权型指数法) 设 计技术参数 1.城市总平面图1张; 2.各采样点的采样参数; 3.环境质量标准值表1张。 设计要求 1.土壤中各因子背景值的计算; 2.计权型指数法计算,确定土壤质量级别; 3.采样点实测值图一张; 4.五个评价因子等值线图共五张; 5.淮南市地表土壤环境质量分区图一张。 工作量 1.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2.图纸7张; 3.设计成果打印并装订好,与图纸一起放入档案袋中 工作计划1.资料收集与整理3天; 2.资料分类与整理3天; 3.绘制有关图纸3天; 4.编写设计说明书3天 参考资料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 2.陆玉书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课程设计题目:淮南市土壤质量评价(计权型指数法)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1.前言 (3) 2.基本概况 (4) 2.1自然地理概况 (4) 2. 2地质条件 (4) 2.3水文条件 (4) 2.4气候特点 (5) 2. 5城市经济状况 (6) 3土壤环境质量 (7) 3.1 土壤环境质量 (7) 3.2 土壤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7) 4评价方法及评价因子 (8) 4.1评价方法的选择 (8) 4.2评价因子的选择 (8) 4.3评价标准 (8) 5计算与评价 (9) 5.1背景值计算 (9) 5.2计权型指数 (12) 5.3.结果分析 (18) 6预测与对策 (20) 6.1预测 (20) 6.2对策 (21) 7心得体会 (21) 8参考文献 (21)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课程考查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考查 一、公路建设 某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全线均采用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60km/h,路基标准宽度10m,其中行车道宽9m,土路肩2×0.5m,设计洪水频率为五十年一遇;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全线共设小桥4座,中桥13座,大桥2座;隧道3座;涵洞104道;平面交叉52处;改河4处;改渠7处。 本工程全线总长度20.396km,总投资约21094.94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034.27万元。计划施工期为25个月,工程施工方案计划于2007年12月底开工建设,2010年1月底完成。 问题: 1、可能成为评价目的的有() A、对公路沿线的自然和社会概况和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 B、对该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C、根据该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止措施,将环境影响降至最小程度,以达到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D、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主要必选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为环境保护设计及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评价可能用到的法律法规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3、对于评价范围表述恰当的是() A、地表水环境:拟建公路跨越河流出上游100m、下游500m水域范围内 B、大气环境:路中心线两侧各2km范围

C、声环境:路中心线两侧各2000m范围,施工场地外缘1000m范围、料场1000m范围内 D、陆生生态环境:包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的范围及此范围外的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和工程取、弃土场 4、施工期噪声源可能包括() A、爆破 B、挖掘机 C、各种打桩机 D、吊车、升降机 5、评价方法的选取恰当的是() A、施工期施工噪声及粉尘、沥青烟污染及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主要采取类比分析方法 B、运营期的交通噪声评价采用模式计算法 C、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调查、叠图、类比分析等方法 D、环境风险分析采用概率分析和敏感点地段水环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6、下列关于评价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工程对农田、植被的影响及公路切割阻断对区域生态功能与过程的影响为重点 B、水土保持方案:以施工期取土场、弃土场、高填深挖路段带来的水土流失为重点 C、水环境影响评价:以桥梁及隧道施工过程的水环境影响为重点 D、声环境影响评价:以营运期交通噪声对沿线噪声敏感点的影响为重点 7、下列关于工程或污染行为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施工机械作业;建筑材料运输和存储 B、大气环境:施工挖方、填方、取土等工程行为;筑路材料运输;施工临时用地 C、水环境:桥梁施工;建筑材料运输和存储;取、弃土场;危险品运输事故 D、声环境:施工机械作业,筑路材料运输;交通噪声 8、下列关于保护目标叙述正确的是()

信息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样本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设计 (-)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引教师: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需求工作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借阅者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借阅者用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借阅者用例图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图书管理员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图书管理员用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图书管理员用例图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管理员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系统管理员用例图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借阅者与系统交互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借阅者活动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借阅者活动图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图书管理员与系统交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图书管理员活动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图书管理员活动图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系统管理员与系统交互......................................................................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系统管理员管理借阅者信息活动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系统管理员管理借阅者信息活动图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系统管理员维护图书信息活动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系统管理员维护图书信息活动图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完成时间: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在实验机上设计实现机器指令及对应的微指令(微程序)并验证,从而进一步掌握微程序设计控制器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指令系统与硬件结构的对应关系; 2.通过控制器的微程序设计,综合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核心知识并进一步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 3.培养综合实践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针对COP2000实验仪,从详细了解该模型机的指令/微指令系统入手,以实现乘法和除法运算功能为应用目标,在COP2000的集成开发环境下,设计全新的指令系统并编写对应的微程序;之后编写实现乘法和除法的程序进行设计的验证。 三、课程设计使用的设备(环境) 1.硬件 ● COP2000实验仪 ● PC机 2.软件 ● COP2000仿真软件 四、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步骤) 1.详细了解并掌握COP 2000模型机的微程序控制器原理,通过综合实验来实现该模型机指令系统的特点: 1)指令系统特点与设计 模型机的指令码为8位,根据指令类型的不同,可以有0到2个操作数。指令码的最低两位用来选择R0-R3寄存器,在微程序控制方式中,用指令码做为微地址来寻址微程序存储器,找到执行该指令的微程序。而在组合逻辑控制方式中,按时序用指令码产生相应的控制位。在本模型机中,一条指令最多分四个状态周期,一个状态周期为一个时钟脉冲,每个状态周期产生不同的控制逻辑,实现模型机的各种功能。模型机有24位控制位以控制寄存器的输入、输出,选择运算器的运算功能,存储器的读写。 指令系统包括以下七类:

2)模型机寻址方式

3)指令格式 该模型机微指令系统的特点(包括其微指令格式的说明等): 2)微指令设置说明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班级组别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2014年 10 月 10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1)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1) 第二章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2.1选择毛坯 (2)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加工余量 (2) 2.3绘制拨叉毛坯简图 (3)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3.2拟定工艺路线 (4) 3.3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6) 3.3切削用量的确定 (7) 第四章机床夹具设计 4.1定位及加紧机构设计 (8) 4.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1) 4.3夹紧元件的强度校核 (13) 4.4定位误差分析 (14) 参考文献.................................................... .. (18)

附 录 .................................................... . (19)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拨叉。它位 于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 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 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 方的φ20H7孔与操纵机构相连,并用 螺钉经M5孔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 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 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 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 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通过 连接装置改换档位,实现变速。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QT400,球墨铸铁 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 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 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 比碳钢还高的强度。 该拨叉零件叉轴孔Φ20H7 mm的 轴线是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的设 计基准,拨叉头左端面是拨叉轴向方 向上尺寸设计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另外,由于拨叉件刚性较差,受力易发生弯曲变形,选用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力作用在插头的右端面上,可以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 mm的尺寸要求,所以选择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夹紧稳定可靠。由于有50 2.0 采用Φ32 mm的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尅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该拨叉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在粗加工阶段,首先用车床将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孔)准备好,因为车床可以一次性将两个精基准都加工出来,从而提高了精度,也为使后续工序都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由于精度要求不高,故而粗铣,半精铣拨叉脚左右端面、拨叉脚内表面、螺纹孔端面,最后完成M5螺纹孔的加工,这也体现了工序集中的原则。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由零件图示的生产批量200件可知,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

新疆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新疆工程学院(艾丁湖校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系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14-1 班 学生姓名:朱洪飞 指导教师:保华 完成日期:2018.01.15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7-----2018学年第 1 学期2017 年 12月 30日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班级14-1 班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设计题目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教师保华 起止时间2018.01周数 1 周设计地点校 设计目的: 1.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对《新疆工程学院建设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于时间和各种条件的限制, 本次设计以真题真做和假设条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通过本次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的实际工作过 程,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容、方法、工作程序及有关要求。重点 在于最终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和编制要点。

设计任务或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任务: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设计进度与要求: 1.要求每位同学接到任务书后,按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容来实施具体评价任 务。查阅有关资料、监测、收集具体数据及假定的各种因素、条件和有关的数据。 要求每位同学的单独完成自己负责评价的那部分容,严禁抄袭。 2.纪律要求:要按时完成调查资料,认真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处理任务, 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按时按要求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同时在课程设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 摘要 通过对新疆工程学院(艾丁湖校区)拟建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自 然和环境等现状调查、监测,掌握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出该区域主要环 境问题;预测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排放规律,预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为项目建设和环境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 通过对区域环境调查和区域规划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区域选址 合理性和开发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 术分析,论证项目在环境保护角度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 关键词:环境调查;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项目名称:南阳理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指导教师:李倩 班级:12软工移动2班 学生名单:

目录 一绪论 (1) 1系统简介 (1) 2设计目的 (1) 3设计内容 (1) 二需求分析 (2) 1. 系统目标 (2) 信息系统目标 (2) 目标说明 (2) 2 系统结构 (2) 信息系统需求结构 (2) 需求结构的说明 (3) 3 功能用例模型 (3) 4 系统性能需求 (7) 三系统分析 (7) 1 创建类图的步骤 (7) 2 系统类图 (8) 3 序列图和协作图 (10) 4 活动图 (18)

四系统设计 (21) 1 逻辑体系结构设计 (21) 2 系统数据库设计 (22) 概念模型设计 (22) 逻辑模型设计 (22) 3.系统流程图 (24) 五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25) 六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7) 七输入输出设计 (31) 八系统界面设计 (31) 九总结 (33) 十小组分工 (34)

一绪论 1系统简介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2设计目的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或及时升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本设计是对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总体的把握,以便在后续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中更好的控制总体进度,系统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在校的学生。 3设计内容 本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本设计主要解决与学生信息管理相关的问题,设计一个功能齐全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档案信息的增删查改以及学生选课及课程的增删查改、学生成绩的录入和对学生成绩的分析等主要功能。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书模板

. .. . .. .. 西南科技大学 2011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2014年月日

目录 一、绪言 (1) 二、系统设计 (1) 2.1系统整体流程图 (1) 2.2日历时钟的控制方案论证 (1) 2.3单片机的选择方案论证 (2) 2.4键盘选择方案论证 (2) 2.5显示模块的选择方案论证 (2) 2.6模块的选择方案论证 (2) 三、硬件电路设计 (2) 3.1日历时钟的控制电路图 (2) 3.2行列式键盘的设计 (3) 3.3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设计 (3) 3.4蜂鸣器驱动电路的设计 (4)

3.5主要元器件选择 (4) 四、程序流程图 (5) 五、c语言程序设计 (5) 六、日历时钟的控制器仿真 (19) 6.1K e i l调试 (19) 6.2P r o t e u s调试 (19) 七、结束语 (20) 八、参考文献 (21) 1、绪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异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加以完善。电子时钟是现代社会中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等社会生活需要的各个方面,及对时间有要求的场合。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主要核心部件,附以上电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及按键调时电路组成。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车站、码头、剧场、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极大的方便。由于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采用了先进的石英技术,使数字钟具有走时准确、性能稳定、携带方便等优点,它还用于计时、自动报时及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工作总结

0224131班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工作总结 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在本学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17-18周,由袁英贤老师、典平鸽老师共同负责0224131班环境科学专业,为期2周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指导工作。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性一环,学生是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讲解完成后,有目的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的编写练习。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既是他们学习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很好的锻炼机会。课程设计一般包括:选题、设计计划书的制定、实际任务书的下达、设计指导书的编写、设计计算书的完成及设计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拟议中的《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于时间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本次课程设计“以真题真做”和“假设条件真做”的方式,来完成本次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通过本学期课程设计实践和指导,对本次的课程设计总结如下: 通过本次的《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实际工作过程。尽量使学生在做报告书的过程中,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已知的资料内容收集相对容易些,有些无法知道或无法收集的资料,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假设其条件或是近似的资料来进行按已知资料,进行设计编写。掌握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工作的程序,及有关的要求。重点的掌握了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和编写要点。

学生根据教师编写好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指导书进行编写。查阅有关的资料,环境的现状监测,收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料,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筛选,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的选择等等。同时对无法收集的资料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设计,提供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资料。最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要求完成《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通计初步掌握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编写的要点、工作程序。对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了一个了解,达到了本次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总体上讲学生们能够认真的负责的完成交给的任务,熟练了环境过这次的课程设影响报告书的编写,使学习到的知识得到了具体的应用。但个别同学对整个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第一次做环境影响报告书掌握不准此项工作的重点。另外由于时间和技术条件,技术资料的缺乏,没有全面的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写过程和重点内容,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熟练和进一步的掌握。也需要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加强老师的学习,提高认识,严格要求,使此课程设计的任务完成的更好。 指导老师:袁英贤、典平鸽 2016年1月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