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同体”思想在《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展现
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_理论与实践

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_理论与实践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理论与实践引言: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探讨了性别认同与性别界限之间的关系。
这一研究理论呼吁打破以二元性别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为性别非二元的个体提供包容与认同。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
一、理论背景: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通过对二元性别的主观性进行质疑,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性别框架的思维方式。
传统性别观念将人们分为男性和女性两个极端,并为这两个性别设定了特定的行为和角色。
而“双性同体”研究认为,性别不是生理特征的简单划分,而是个体对自身的认同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之间的交织。
通过超越二元性别,探讨性别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催生了新的理论思考。
二、理论内容:1. 性别认同的多样性: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主张取消以传统性别为基础的分类方式。
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性别认同的多样性,认为性别可以是多种不同因素的集合,如文化、社会角色等。
这一理论为非二元性别认同的个体提供了自由和机会,超越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2. 性别界限的超越: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关注性别界限所产生的社会压力和歧视。
对于二元性别系统的批判,鼓励个体去超越性别界限,摆脱社会对性别表达的限制。
这种超越性别界限的努力为性别非二元的个体争取了平等和尊重的权利。
三、实践探索:1. 性别教育的重构: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提倡对性别在教育中的重构。
重视培养个体对性别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避免传统性别观念对教育、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推崇性别平等的教育,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机会。
2. 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双性同体”研究,人们开始重视社会制度中性别的特权和歧视。
致力于改善社会对性别非二元的个体的认同和包容,推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变革,为性别非二元的个体争取平等权益。
简析《我的安东妮亚》的生态批评三层面

Vo1.34 No.3
兰 州教 育学 院学报
J0URNAL 0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8年 3月
M ar. 2018
简析 《我的安东妮亚》的生态批评 三层面
金 萍 ,战 晓微。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基 础教学 部,辽宁 葫芦岛 125105;2.吉林建筑大学 外语教研部,吉林 长春 130000)
安东 妮亚 也 是 一 个 勤 劳 乐 观 、感 恩 土 地 的女 人 ,
的姊 妹 同胞 。” 凯瑟 就 具 备 这种 “大 同 情 心 ”。她 笔 小说 结 尾 写 道 :二 十 多 年过 去 了 ,经历 了一 系列 挫 折
一 、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关 系
间 的相互 关 系 。 它一 方 面关 涉 到 精 神 主 体 的 健康 成
生 态批 评第 一 个 层 面 研 究 的是 文 学 作 品 中人 与 长 ,一方 面关 涉 到一个生 态 系统 在 精神 变 量协 调 下 的
自然 的关 系 。童 年时期 在 内布 拉 斯加 草 原 、农 场 的 生 平衡 、稳 定和 演进 。” 自然生 态 的和谐 与精 神生分 外 照顾 ,帮 助他 们 渡 过 了难 关 ,两 家建 立
(一 )自然生 态的和 谐
了良好 的友谊 。他 们 身 体 健 康 ,性 格 开 朗 随 和 ,祖 母
美 学 家 宗 白华 提 出过 “大 同 情 心 ”的概 念 ,即将 精 神饱 满 ,笑声 响亮 ,脚 步敏捷 ,话 语 间饱 含 着 生 活 的
与 自然界 的 关 系 ”_1j。本 文 将 以生 态 批 评 为 切 入 点 , 和地 枭 、长有 黑 自条 纹 常 从 洞里 偷 看 主 人 干 活 的獾 ,
论小说《我的安东妮亚》的矛盾性主题

论小说《我的安东妮亚》的矛盾性主题
戴秋诗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4(0)30
【摘要】《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草原三部曲”最为重要的一部小说,其中主人公吉姆和安东妮亚分别代表着渴求东部文明和迷恋西部自然两个不同的人生方向,然而他们又都成为凯瑟自己精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对立而统一地呈现出小说的矛盾性主题。
【总页数】3页(P114-116)
【作者】戴秋诗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的安东妮亚》“回归主题”的多重分析
2.守望传统:《我的安东妮亚》主题解读
3.成长之歌:论《我的安东妮亚》中的成长主题
4.成长之歌——论《我的安东妮亚》中的成长主题
5.《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女英雄与宿命主题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的安东妮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我的安东妮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陈妙玲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2)005
【摘要】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抨击了导致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统治的父权制,致力于追寻健康、和谐的新型人际生态境界,蕴涵着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阅读<我的安东妮亚>,能促使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将生态危机简单地归结为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全面的视阈.【总页数】3页(P132-134)
【作者】陈妙玲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无性之爱:《我的安东妮亚》中吉姆未娶安东妮亚的原因解读 [J], 陈木茵
2.性别视阈下的生态女性主义——以《德伯家的苔丝》和《我的安东妮亚》为例[J], 王文睿;谢华;陈垚
3.《我的安东妮亚》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J], 王晶
4.《我的安东妮亚》的生态女性主义阐释 [J], 冯涛
5.《我的安东妮亚》的生态主义解读 [J], 陈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小说《我的安东尼亚》看薇拉·凯瑟的“家园”书写

从小说《我的安东尼亚》看薇拉·凯瑟的“家园”书写作者:张宝国徐自琛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3期摘;;; 要: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一直被学界视为美国现代文明进程中“精神美”的捍卫者。
她的大草原系列作品,寻求“精神家园”、“歌颂农耕文明”一直是贯穿始终的共同主题。
在此语境下,本文以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安东尼亚》(MyAntonia)为例,看看她在20世纪初是如何进行“家园”书写,如何捍卫“精神美”的。
关键词:大草原系列;;; 精神家园;;; 主题;;; 书写卢卡奇(Lucás)在其《小说理论》中提出:“所有的小说都是…恋家症‟的(All fiction is homesickness)。
”[1]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小说都是“家园”书写。
小说为读者,甚至有时候也是为了作家本人,构建每一个迷途的流浪者都期盼找到并返回分别很久的“精神家园”。
将卢卡奇这一小说理念移植到美国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当属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Willa Cather),因为凯瑟一直被学界视为美国现代文明进程中“精神美”的捍卫者[2]。
纵观她大草原系列的6部作品,寻求“精神家园”、“歌颂农耕文明”一直贯穿始终,成为这6部作品共同的主题。
在此语境下,本文拟以凯瑟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安东尼亚》(My Antonia)为例,看看她在20世纪初是如何进行“家园”书写,如何捍卫“精神美”的。
一、女性在追求“家园”途中的挫折从上述作品中,笔者分析出虽然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萌芽与苏醒,但女性始终受到父权社会的压迫,在寻求精神家园的道路上依然荆棘坎坷,依然挫折不断。
小说《我的安东尼亚》的女主人公,作为第二代移民与女性拓荒者,安东尼亚的成长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她一家本是应着母亲的强烈要求来到美国的。
她的父亲——雪默尔达先生(Mr.Shimmerda)始终不能适应美国西部的草原环境。
《我的安东尼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我的安东尼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郑堃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我的安东尼娅》进行解读,探究作者要表达和展示的女性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精神。
关键词:《我的安东尼娅》;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简介:郑堃(198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吉林省白城市,学历:研究生在读,学习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11、前言薇拉·凯瑟作为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以多部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移民的优秀著作名传于世,其代表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以对拓荒者艰辛的生动描写和对拓荒移民坚忍不拔的拓荒精神展示,为世人所推崇和探究。
长久以来,评论家们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女性主义等多个角度对《我的安东尼娅》进行着解读和探究。
本文对《我的安东尼娅》中女主人公形象、意志以及对她自然和谐的追求进行讨论,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
2、生态女性主义的概述生态女性主义最早由法国女性主义者F·奥波妮提出,它是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概念,生态女性主义与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针锋相对,反对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思想和对女性束缚的父权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形象、劳作、生养和感觉等特征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生态和谐,女性与自然更加亲近。
生态女性主义要阐述的是人与自然应该有着更加和谐的关系,自然给予人类生命和生存的资源,人类也应该对予以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人类和自然需要和谐的共存。
生态女性主义同样批判父权主义,提倡对女权和男女平等的追求,用关爱和公正建立起一个生态平衡、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3、薇拉·凯瑟和她笔下的安东尼娅《我的安东尼娅》被后世誉为薇拉·凯瑟的巅峰之作,被人们视为20世纪美国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吉姆的自述贯穿作品,用吉姆的眼睛和嘴为人们展现了安东尼娅在拓荒移民过程中艰辛生活的故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性生态主义研究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性生态主义研究宋鑫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薇拉﹒凯瑟荒原系列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项目编号:17WWE368)。
摘 要:薇拉•凯瑟是美国非常著名的女性作家,擅长描写历史上的拓荒时代。
本文从女性生态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薇拉•凯瑟的著名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主人公安东尼娅的成长故事,探讨其作为拓荒女性的勇于追求自我意识、努力生活的精神,旨在描绘其与自然和男权主义抗争的历程。
关键词:《我的安东尼娅》;女性主义;成长作者简介:宋鑫(1981-),女,汉族,哈尔滨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128-02一、引言薇拉•凯瑟是美国二十世纪的著名女性作家、记者、诗人,并且曾经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其创作的拓荒女性在美国文学史上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我的安东尼娅》是最受读者喜爱、也是薇拉•凯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
在《我的安东尼娅》一书中,薇拉•凯瑟创作了几位勇于和自然、和父权主义抗争,坚持寻找自我的新女性。
书中人物在追寻自我、解放自我中,一步步获得知识,走向成熟,并且找到了自我的归属。
总体来讲,该书描写的是拓荒时代女性的成长,抗争,歌颂了美国女性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与自然、与人权抗争的无畏精神。
《我的安东尼娅》一书出版后,被无数评论家从种族、历史、写作技巧等各个角度进行了点评,本文选取女性生态主义,对主人公安东尼娅的女性主义、热爱自然、反对父权的精神进行分析和展现。
二、女性生态主义概述生态文学是以生态观、自然观、人类为对象,分析和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
女性生态主义是女权主义和生态观的结合,是女性探索男女平等,追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思想。
女权主义,从本质上来讲,是女性对男女平等的权力的追求和信仰,女权主义的目的就是获得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2]。
《奥兰多》中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解读

《奥兰多》中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解读《奥兰多》是伍尔夫的一部作品,它描绘了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一直到20世纪的生活经历。
这部小说融合了历史、文学和伍尔夫对性别、身份和时间的思考,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深入探讨了双性同体这一议题,通过奥兰多的身份转变和性别观念的变迁,呈现了对这一话题的独特见解。
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首先体现在奥兰多这一角色的身份转变上。
奥兰多出生为男性,但在小说中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时间,他的性别却在某个时刻突然变为女性。
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得奥兰多成为了一个既有男性又有女性特质的人物,他同时拥有着男性的勇敢和女性的温柔,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双性同体象征。
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的身份转变,呈现了双性同体这一性别概念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挑战了传统性别二元论的观念,引发了读者对性别认同和性别多元化的思考。
在小说中,伍尔夫还通过奥兰多的情感经历来探讨双性同体的心理发展。
奥兰多在成为女性后,经历了与男性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性别认同,同时也面临了来自外界的性别歧视和压力。
在这一过程中,奥兰多意识到自己拥有着男性和女性两种身份和情感,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性别框架,而是开始接受并认同自己的双性同体特质。
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的情感经历,呈现了双性同体者在性别认同和社会认可方面的挣扎与成长,引发了读者对性别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思考。
伍尔夫在《奥兰多》中还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构建了双性同体的宇宙观。
奥兰多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时间变迁和空间跨越,她的身份和性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点都得到了不同的诠释和理解。
伍尔夫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呈现了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她认为性别不应受到固有的框架和限制,而是应该被视作一种开放的存在形式。
这种宇宙观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性别自由和性别平等的思考与追求。
《奥兰多》是伍尔夫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对双性同体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释,呈现了对性别、身份和时间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