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教程》课件 第十一章 毒品犯罪心理分析
用犯罪心理学分析复旦大学投毒案

用犯罪心理学分析复旦大学投毒案
复旦大学投毒案是2002年全国最严重的毒品案件之一,当时发生在复旦大学校园内,涉及一名企图谋杀室友大一学生及其他几名学生,并布设毒品陷阱。
投毒案件给当地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和漫长的调查。
以犯罪心理学理论解析投毒案,能够让我们更有效地预防类似的犯罪行为和行为。
由
于投毒案中的罪犯年纪轻,显然面临的是学习期间的挑战。
根据情绪冲动模型,犯罪者很
可能是一种情绪冷却,以达到自我降温和获取快乐的目的。
此外,抗拒自我的行为导致了
一种情绪失调,导致情绪暴力,进而对室友、学校的反应管理不当,最终对室友采取了谋
杀的行为。
此外,从抑郁、焦虑等角度探讨本案,犯罪者很可能在投毒行为发生前,正处于情绪
低落的状态,这表明抑郁症可能是此次投毒事件背后的罪魁祸首之一。
犯罪者可能也患有
焦虑症,从而表现出对室友、学校等压力过大,难以应对,脱离现实,虚报犯罪活动,并
最终造成严重的投毒事件。
当然,这些都只是影响犯罪者行为的原因,投毒案件背后可能存在其他社会因素,由
社会环境导致的犯罪,比如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安全感的增加、社会
的失序等等。
考虑到这些原因,要想有效预防重复发生类似投毒事件,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采取
有效措施,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加强锻炼,拓宽
学生的意识水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社会监督,以及
社会参与,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平、文明的校园环境,减少犯罪的发生。
犯罪心理学

“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
能得到满足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望与欲求的表现”。长期存在不满情 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 满足。
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 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他认为, 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特别 是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获得错误观念、动机、态度、 理由以及犯罪的方法技巧等,并逐渐使违法心理战胜守 法心理。
学所研究的犯罪人包括:犯罪嫌疑人,罪犯 ( 已判刑的
人),虞犯(即有可能犯罪的人),刑满释放人员(可能会
重新犯罪)等。
2、心理与犯罪心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 是人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气质、能力、性格、需 要、兴趣、动机、信念、世界观等)和心理状 态的总称。 犯罪心理通常是指犯罪主体在犯罪活动中的心 理特点。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犯罪与犯罪人
“犯罪”是刑法学的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中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 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 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 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研究哪些问题?
1)研究犯罪心理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3)研究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4)研究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和行为特征; 5)研究侦查、审讯和审判犯罪人过程中的心 理问题; 6)研究犯罪行为的预测、预防和矫治的心理 问题。
经典---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导论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1、犯罪人(主要研究对象);2、一般违法人;3、虞犯;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四、近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ans Gross, 1847-1915)于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真正意义的犯罪心理学。
此书的出版,被视为是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犯罪心理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1、反社会意识(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2、强烈、畸变的需要3、犯罪动机(最活跃的、直接动力)4、不良兴趣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2、扭曲的道德意识3、错误的法律意识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1、特定的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2、消极的性格特征——是个性社会化缺陷的突出表现①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物欲型)②性格的情绪特征(暴力型等)③性格的意志特征(共有)④性格的理智特征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4、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某种能力的特殊形态的熟练,又是一种生活定势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必备的心理条件)1、消极、不良的心境2、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1、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需要、兴趣2、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3、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一)一般模式(常见、典型)泛指隐藏在大多数犯罪者头脑中与常见犯罪行为后面的内在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况。
犯罪心理学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221. 236. 158. 161. 166. 169. 160. 161. 6997 5709 2659 6879 0734 0407 0716 3629
1989——1998年《中国法律年鉴》公布
1970年--1975年世界犯罪率和1981年中国犯罪率(以10万人为单位计)
我国犯罪率的年龄差异
14-17 18-25 26-50 岁 岁 岁 在社会总人口中 10.77 23.95 44.38 的比重(%)
在犯罪总人口中 19.07 的比重(%) 54.98 24.75
年龄段
51岁以 上 20.90
1.20
3、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冲突与犯罪的关系 (1)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的冲突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 (3)好奇心强烈与辨别能力相对较低的冲突 (4)强烈的情绪冲动与理智控制较弱的冲突 (5)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我国的犯罪率 1977年以前,刑事犯罪案件年发案数一般在20——40万起之间, 最高为1977年的54万起,最低为1956年的18万起。 1979年以后,突破60万起,当年为63.6万起。 1989年突破100万大关,达197万起。 1990年代初,更是突破了200万起。 1990——1997年我国刑事案件立案总数 年份
犯罪类型 世界犯罪率平 均数(%) 中国犯罪率 (%) 中国犯罪率与 世界犯罪率的 比较(%)
蓄意杀人 人身攻击 性犯罪 绑架 抢劫 诈骗
3.9 184.1 24.2 0.7 46.1 83.3
0.96 2.16 3.09 0.01 2.24 2.04
24.6 1.2 12.8 1.4 4.9 2.4
《犯罪心理学》笔记-考试重点

第一章犯罪行为导论犯罪心理学的概念:(1)狭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表现特点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学的作用:(1)有助于全面了解犯罪问题(2)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行为发生(3)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水平(4)有助于提高犯罪矫正的质量犯罪心理学5种主要研究对象(人):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1)犯罪心理的成因(2)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3)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4)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性质、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二)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三)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四)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性质:交叉性学科(刑法学、犯罪学、心理学);边缘性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性学科犯罪心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描述、相关(变量关联)、因果联系(不同变量实验)1、观察法: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犯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真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缺点:研究者较被动;结论难以量化处理,准确分析;研究者的水平对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2、调查法: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3、实验法: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人心理特点的方法。
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4、案例分析法5、个案研究法6、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选择)犯罪心理学的历史:角度:时间轴线/地区轴线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近现代的犯罪心理学发展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我国的犯罪心理一、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学发展1、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柏拉图:人的灵魂有善与恶两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犯罪的原因在于人类邪恶的本质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性恶论学说,人生来就是自私好斗残暴的18世纪,犯罪古典学派:人性自私论19世纪,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自杀犯罪等异常行为是因为社会缺乏规范和正常秩序的结果。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

《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犯罪心理学课程是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占4学分,课内学时为72个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1.课程内容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和前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2.课程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能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极其规律有所了解,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另一方面,了解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为司法人员提供惩治和矫治罪犯等犯罪心理对策的心理学依据和方法,增强在犯罪对策方面的业务能力。
三、课程的学分和学时《犯罪心理学》课程学分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教学学期为一学期。
四、主要媒体教材1.文字教材:由罗大华主编、何为民副主编,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2.网上资源: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及安徽电大网页――在线平台提供该门课程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细则、教学辅导、作业要求、复习要求、模拟试题等。
3.直播课堂:安徽电大提供导学直播课堂,学生可登陆安徽电大影音在线收看。
五、主要教学环节1、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要求,全面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教师指定的参考书。
2、利用多媒体学习收视阅读网上辅导材料是重要的系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远程学习。
并利用网上交互答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面授辅导面授辅导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方式之一,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要求和文字教材,通过讲解、辅导、答疑、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4、平时作业分校电大将安排平时作业,这是加强教学管理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犯罪心理学理论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电影:沉默的羔羊(1991年)• the Silence of Lambs•电视剧:犯罪心理(2005-2016年)Criminal MindsLIE TO ME现实中的犯罪人: 疯狂犯罪人?MOST-EVIL变态犯罪人? CASE甘蒙805天生犯罪人?犯罪心理学导论•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任务•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莱比锡大学 W. Wundt• [德国] 精神病学家 Krafft-Ebing: 1872年《犯罪心理学纲要》• [奥地利] 犯罪学家 HANS GROSS: 1898年《犯罪心理学》我国的系统发展:1980年开始•犯罪 CRIME•心理 PSYCHO•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对策•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对策犯罪心理测试犯罪心理画像证人证言心理审讯与供述心理犯罪危险性评估罪犯心理矫正生物学派精神分析论行为主义观认知学派犯罪人格说犯罪类型论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偏向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或然性学科:可能性推断。
犯罪心理学的任务•研究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为揭露、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更有效地预防犯罪。
•心理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当代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犯罪人动机分析•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人质危机谈判技术•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法庭心理专家证人•犯罪人危险性评估•罪犯行为矫正技术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如“监狱犯罪实验”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研究策略:纵向/横向个案/群体•描述研究:“是什么”和“怎么样”•相关研究:“暴力电视”与攻击行为•因果研究:实验法自变量与因变量控制变量与条件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个案法•主要困境:犯罪人的对抗性犯罪因素的复杂性实验的难度与伦理道德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你陷入的任何灾祸,都来自你自己。
犯罪心理学

玛丽将这些犯罪人的情况全部标注在地图上,假定这些犯罪是由一个尚 没被发现的单个人干的。并且找出两个相互之间距离最远的犯罪的位置 。用这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作直径,可以画一个包括所有犯罪的圆周。 这时她发现,这个犯罪人就居住在这个圆周里面,可能就在靠近圆周中 心的地方。
圆周假设提出后,得到一些研究的证实。有研究发现,80%的强奸犯样
➢ 我国的发展状况。
2021/4/9
10
犯罪心理实质
犯罪心理成因
主要的 研究内容
不同主体的犯罪 心理分析
不同犯罪类型的 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的 预测和矫治
2021/4/9
1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困难
犯罪心理具有隐蔽性 犯罪人不愿积极配合 难以试验或不可试验性
2021/4/9
12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对于测验结果的解释应当谨慎,切不可过 分夸大其科学性
2021/4/9
17
2021/4/9
18
➢心理分析法
根据心理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依据个体内 、外各种因素与心理形成之间的关系,通 过外部刺激情境与犯罪行为的表现及结果 ,去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和犯罪心理发 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2021/4/9
2021/4/9
3
犯罪人
一般违法 者
虞犯
研究对象 涉及的行 为人范围
刑满释放 解除劳教 人员
揭露惩治犯 罪有关的人
员
监管矫治罪 犯的人员
2021/4/9
4
犯罪和犯罪人
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是 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而应当受到刑罚处 罚的行为。
犯罪人:因实施了具有违法性、危害性、依 照刑法应受处罚行为并被法院判定为有罪的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