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抽样设计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抽样实务及问题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题目设计方法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问卷设计与评估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资料搜集方法的选择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标准化访问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数据处理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调查中的其他议题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调查研究概述

1调查研究方法的界定

(1)调查研究方法的含义

调查研究方法是一种量化的社会研究方法,是通过向被访者询问问题来搜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社会研究方法;其中,询问既可以是由被访者自己填答问卷,也可以是通过当面访问或电话访问进行。

(2)调查研究方法定义的理解

关于调查方法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①询问作为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个科学测量过程

a.在调查研究中,询问是一个科学测量过程,对于询问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理论上的检验。

b.经过对每个步骤的检验,确定得到的询问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进行询问时的环境条件的影响。

c.要想实现对询问过程的理论检验,必须先确立标准化询问规范。

②选取有代表性的被访者,是调查研究成功的关键

a.在调查研究中,如果不是无一遗漏地询问每一位被访者,而是从目标总体中抽出一部分来询问,就存在一个合理挑选样本的过程。如果抽出的样本能够代表总体,那么这个抽样过程就是合理的;如果不能代表总体,则是不合理的。

b.由于样本状态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总体状态,因此,只要进行抽样就有抽样误差存在。所以,在抽样调查中,如何通过抽样设计来减少抽样误差,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是调查研究成功的关键。

c.在实践中,可以按照不同原则设计抽样方法,但唯有按随机原则设计的概率抽样方法,才能根据统计理论比较精确地估算出抽样误差,实现由样本推论总体。

③资料的统计分析是完成调查研究的必要环节

进行一项研究,目的就是要说明事物及事物间的关联性。调查研究是从有关过去事实的问题中推论出时间顺序,并利用控制变量及统计相关分析,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检验因果关系。因此,调查研究通常又称相关研究。由于各种统计方法和模型内容繁复,特别是一些高级统计模型,需要大量的统计知识,即在讲调查方法时,主要是谈如何搜集资料。

2.调查研究法的发展简史

按时间顺序,调查研究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近代调查研究主要包括行政统计和社会问题调查,而现代调查研究则主要包括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研究性调查。虽然存在着多种调查形式,但从内在发展脉络看,无论是在近代还是现代,始终贯穿着实地观测和统计量化两条线索,因此,了解调查研究的发展过程,要始终把握住这两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Lesson 1 1. b选b最为正确。因为a. d.都与课文内容不符合,也不合乎逻辑;c?的意思是“他们没有注意他”,而作者的意图 并不是想让他们注意他,而是想让他们停止谈话。 所以选 b. 最能表达作者当时心里的感受。 2.c 其余3 个答案都与原句意思不符合。 3.b 因为a. to 不对,可以是He went to the theatre;c. into 也不对,可以是He went into the theatre;d. on 更不符合语法,表示在某一个地方用介词in 或at, in 表示在大的空间,如国家,城市等,at则表示在小的地点或空间,如atthe office, at the theatre 等,所以选b.是正确的。 4. ............................ db. above(在.......... 上方);c. ahead of (在的前面,在之前)不和behind对应, 也不强调位置的前后顺序。 a. before和d. infront of 都是和behind对应的,都有“在........ 前面”的意思。但in frontof更具体的强调位置,而before则包含更宽泛的意思,即时间上, 空间,次序,登记,重要性方面的“在……前面” 5. c 因为用a. Where, b. why, d. when 提问都不符合逻辑,都不是针对状态提问的,只有How 提问,才能用Angry 回答。 6. ab. they 只做主语;c. their 只能做定语;d. us 虽然可以做宾语,但与前一句意思不符合。 7. da. none 是代词,很少用在名词前面; b. any 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c. not any 不符合语法,因为前面没有助动词did. 8. ba. chair(椅子),c. armchair(手扶椅)d. class(班级)这3个选择都和seat的意思不符合。Seat是”座位,座席”的意思。强调的是可供坐下的地方,不是具体的椅子。只有b. place 是seat 的同义词。 9. ab. big(大的)指体积;c. tall(高的)指身材;d. large(大的)指空间和面积。 这 3 个词都与人的年龄无关。只有 a. old 是说明年龄的。 10. ca. sad(悲哀,忧愁的)没有生气的意思;b. unhappy(不幸的,不快乐的)不一定是生气;d. pleased(高兴的)同angry意思相反;只有 c. cross(脾气坏的,易怒的,生气的)与angry 意思相反。 11. cc. stand是bear的同义词,都有忍受的意思。而其他3个选择都没有忍受的意思。 12. ca. clever(聪明的),b. rude(粗鲁的),d. kind(仁慈的)这3个都不是rude的反义词, 只有polite(有礼貌的)才是和rude 相对应的反义词,所以选 c. Lesson 2 1. c因为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正在吃早饭,他不可能在床上。所以a. 和b.与课文内容不符合,作者强调尽管他起床很晚,已经是中午,但他还在吃早饭,所 以 d. 也不对。 2. d因为只有d.才是Aunt Lucy感到惊讶的原因,其他3个选择都不合乎逻辑。 3. c本句有一个表示经常性动作的时间状语sometimes,所以要用一般现在时。因为主 语是He, 所以它后面的动词要在词尾加s. a. stay 词尾没有加s; b. is staying 是进行时;d. staying 是现在分词;只有 c. stays符合时态和人称。 4. cgo to bed 是固定词组,意思是“就寝” 。 a. in 可以用在stay in bed 之中; b. into 和 d. at 不符合语法和习惯用法,英语中不用into bed, at bed 这样的短语。

新概念应第二册课后练习答案lesson41--50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Lesson 41 练习答案Key to written exercises 1.关键句型练习答案 C 1 mustn't 2 mustn't 3 needn't 4 needn't 5 mustn't 2.难点练习答案 1 remarked 2 noticed 3 remarks 4 notice 3.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 根据课文第一句‘Do you call it a hat?’ I said to my wife. (“你把那个叫帽子吗?”我对妻子说),可以判断作者不喜欢那顶帽子,所以a. didn’t like the hat his wife had chosen 是正确答案。其他3个选择都与事实不符。 2. a 根据课文第9-10行‘You needn’t have said that, ’ my wife answered. ‘I needn’t remind you of that terrible tie you bought yesterday’, 可以判断只有a. his wife reminded him that he had bought a terrible tie 与课文的实际情况相符,是作者为对他妻子粗鲁讲话而后悔的原因,其他3个选择都与事实不符,也不合乎逻辑。 3. c a. mustn't (不应该); b. wont(不想要); c. needn't(不必); d. don't need(不需要)4个选择中只有c. needn't 与后面一句It isn't necessary(没必要)的含义相同,所以选c. 4. d a. still 和d. yet 都有“还,仍然”的含义,但yet只能用于否定和疑问句中,表示“还没……”,still常用于肯定句中。前面一句是肯定句,用了still,本句是完成时态的否定句,因此只能选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设计心理学1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1读书笔记 【篇一: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有关日用品心理学的书,侧重于告诉人们如 何理解那些配备旋钮、刻度盘、控制键、开关、指示灯和仪表的物品。在书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观点:“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 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也就是说人的大脑空间还是有限的,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外界知识存储来进行操作。 诺曼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即设 计应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以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为侧 重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脑内部是以符号、符号结构以及符号操作来表征、解释外部世界 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心里表征就代表了外部世界存 贮在头脑中的“信息”。内、外两个世界不断的进行着信息的交换, 这样的结构就解释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交换”的关系本质。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个各种不同的麻烦,往往很多人会认为是 自己太笨,然而事实却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有问题。这需要设计人员 对产品的外观和易用性之间保持平衡,在设计产品时不能只注重外观,也不能只重功能,想要在保证设计的几项原则下把产品做到最 好则需要从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考虑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差错,然后 想办法避免这些差错,设法使操作具有可逆性,以尽量减少差错可 能造成的损失。 在设计中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 是可行的操作。2、注重产品的可视性。3、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 作状态。4、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 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要利用各类自然关 系和自然限制因素,尽量不要使用产品说明书或标示,即便确有必 要也应当只用一次。 设计人员将复杂的操作过程变得容易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原则:1、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2、简化任务的结构。3、注重 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5、利用自然和人为限制因素。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7、最 后选择,采用标准化。第一项原则适用于功能较多的产品,将人脑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练习答案lesson21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Lesson 21 练习答案Key to written exercises 1.关键句型练习答案 A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1.2); The airport was built (1.2); it could not be used then(1. 3); a hundred people must have been driven away(11.4-5); this house will be knocked down by a passing plane(11.6-7); I have been offered a large sum of money(1.7) C 1 A message will be sent immediately. 2 All these goods must be sold. 3 I told you the parcel would be received in time. 4 The letter has to be delivered by hand. 5 Your letter must have been lost In the post. 2.难点练习答案 A (sample answers) The dog drove the sheep out of the field. The police drove the crowds back. I drove my car into the garage. B1 home 2 houses 3 house 4 home 3.多项选择题答案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描述: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 注: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 2.解释: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 注: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 3.预测: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4.控制: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或者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发生率等。 二、心理学简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适应环境科学和技术受科学理念的影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寻求生存的意 义哲学和宗教关于人类研究自身问题的新学科体系。 2.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当代心理学流派: 结构主义心理 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因果性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其结论必须建立在依靠科学方法收集和处理的证据基础 之上。科学的方法包括一整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用客观收集 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 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 和行为的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测验法 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特 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能力测验学绩测验⑵自陈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 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情况对 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

新概念英语2课后题答案

Lesson 1 1 关键句型练习 A I (1) got (2) very angry (3) . I (1) could not hear (2) the actors (3) . I (1) turned round (2) . I (1) looked at (2) the man and the woman (3) angrily (4) . They (1) did not pay (2) any attention (3) . In the end (6), I (1) could not bear (2) it (3). I (1) turned round (2) again (6) . zI (1) can't hear (2) a word (3)! { I (1) said (2) angrily (4) . zIt (1) is (2) none of your business (3) , { the young man (1) said (2) rudely (4) . zThis (1) is (2) a private conversation (3)!{ B 1 I enjoyed the film yesterday. 2 I listened to the news carefully. 3 The man played the piano well. 4 The children played games quietly in their room yesterday. 5 He opened the door quietly. 6 He left immediately. 7 He planted a tree in the corner of the garden. 8 He read the letter quickly in his office before lunch. 9 I borrowed a book from the library this morning. 10 The cook spoilt the soup. 11 We stay at home on Sundays. 12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at the bus stop. 13 The little boy ate greedily an apple in the kitchen this morning. 14 She draws beautifully. 15 I like music very much. 16 They built a new school in our village last year. 17 The match ended at four o'clock. 18 She received a letter from her brother last week. 2 1 b 2 c 3 b 4 d 5 c 6 a 7 d 8 b 9 a 10 c 11 c 12 c Lesson 2 2.难点练习答案 1 What a wonderful garden(this is) ! 2 What a surprise( this is) ! 3 What a lot of trouble he is causing! 4 What wonderful actors (they are) ! 5 What a hard-working woman (she is) ! 6 What a tall building (it is) ! 7 What a terrible film (it is)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练习答案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Lesson 9 练习答案 Key to written exercises 1.关键句型练习答案 A 1 We went to the Town Hall on Wednesday evening/ New Year's Eve. 2 The clock would strike twelve in twenty minutes time. 3 The clock stopped at five to twelve. B 1 in 2 On 3 during/ in 4 in 5 at 6 on…in 7 in 8 at…in 9 until C (sample answers) 1 The match will begin at 3 o'clock. 2 They bought their house in 1980. 3 The shop is closed from one till two. 4 The children went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 5 He'll finish school in two years' time. 6 Let's go for a walk in the evening. 7 He went to church on Sunday. 2.难点练习答案 A 1 No, I haven't any/ have no money. 2 No, I didn't go anywhere/ went nowhere in the holidays. 3 No, I didn't buy anything/ bought nothing this morning. 4 No, there wasn't anybody/ was nobody present when the accident happened. B He has no hobbies. He goes nowhere. He sees nobody. He is interested in nothing----except food! 3.多项选择题答案

教育学00429 劳凯声《教育学》整理笔记

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 【识记】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的创立 【识记】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领会】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新概念英语2课后答案

新概念英语2 习题答案 Lesson 1: bcbdc adbac cc Lesson 2: cdcca bbadc db Lesson 3: cacac bccba bb Lesson 4: dbabb acbca cc Lesson 5: cadbc dabcb bd Lesson 6: dacdd adaba da Lesson 7: bccda cdacb ab Lesson 8: dbbac cbbad bb Lesson 9: cbdaa bbdbb dc Lesson 10: addcb cacac ca Lesson 11: bbbab ccacc bd Lesson 12: ccadd adacd aa Lesson 13 :bdbca bbcaa ad Lesson 14: bcacd bcbcb bb Lesson 15: dbcbc dadcc cb Lesson 16: aadab adadd da Lesson 17: dbbdc cbaac ad Lesson18 : Bdbdb cdcac cb Lesson 19: Adccd bcbca cc Lesson 20: Bcbbc bcacc da Lesson 21 : cdcda cbbad cc Lesson 22: dbddb dacda bb Lesson 23: aaacc addbb ad Lesson 24: baaca acccb ab Lesson 25: cbbab cdbaa da Lesson 26: adcbc ddabd bd Lesson 27: dcddd baddc cc Lesson 28: cdbbc dbdcd ba Lesson 29: bccbd babbb cb Lesson 30: aadab cccda dd Lesson 31: dbaca adabc ac Lesson 32: cccbb cadad bc Lesson 33: dbdac bbccc ac Lesson 34: dabca dcbcb ca Lesson 35: adadd adaba dd Lesson 36: addcd ccbad cc Lesson 37: cbbbb dacdb ba Lesson 38: bcaac bddba dd Lesson 39: dacdd abacc ab Lesson 40: ccbca acbbb bd Lesson 41: aacdc bbada cb Lesson 42: dddbb cddac da

新概念二册课后答案

新概念二册课后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Lesson 1. 1.(b) 2.(c) 3.(b) 4.(d) 5.(c) 6.(a) 7.(d) 8.(b) 9..a) 10.(c) 11.(c) 12.(c) Lesson 2. 1.(c.) 2.(d) 3.(c) 4.(c) 5.(a) 6.(b) 7.(b) 8.(a) 9.(d) 10.(c) 1 1.(d) 12.(b) Lesson 3. 1.(c) 2.(a) 3.(c) 4.(a) 5.(d) 6.(b) 7.(c) 8.(c) 9.(b) 10.(a) 11.(b) 12.(b) Lesson 4. l.(d) 2.(b) 3.(a) 4.(b) 5.(b) 6.(a) 1.(c) 8.(b) 9.(c) 10.(a) 1 1.(c) 12.(c) Lesson 5. l.(c) 2.(a) 3.(d) 4.(b) 5.(c) 6.(d)-.(a) 8.(h) 9.(c) ll.(a) 12.(-d) Lesson 6. l.(d) 2.(a) 3.(c) 4.(d) 5.(d) 6.(a) 7.(d) 8.(a) 9.(b) lO.(a) 1 1.(d, 12.(a) Lesson 7. l.(b) 2.(c) 3.(c) 4.(d) 5.(a) 6.(c) 7.(d) 8.(a) 9.(c) 10.(b) 1 1.(a) 12.(b) Lesson 8. l.(d) 2.(b) 3.(b) 4.(a) 5.(c) 6.(c) 7.(b) 8.(b) 9.(a) 10.(d) 1 1.(b) 12.(b) Lesson 9. 1 .(b) 2.(b) 3.(d) 4.^a) 5.(a) 6.(b.) 7.(b) 8.(d) 9.(b) 10.(b) 11 .(d) 12.(c) Lesson10. l.(a.) 2.(d) 3.(d) 4.(c) 5.(b) 7.(a) 8.(c) 9.(a) 10.(c) 1 1.(c) 12.(a) Lesson11. l.(b) 2.(b) 3.(b) 4.(a) 5.(b) 6.(c) 7.(c) 8.(a) 9.(c) 10.(c) 1 1.(b) 12.(d) Lesson12. l.(c) 2.(c) 3.(a) 4.(d) 5.(d) 6.(a) 7.(d) 8.(a) 9.(c) 10.(d) 1 1.(a) 12.(a) Lesson13. l.(b)2.(d) 3.(b) 4.(c) 5.(a) 6.(b) 7.(b) 8.(c)9.(a) 10.(a) ll.(a) 12.(d) Lesson14. 1.(b)2.(c) 3.(a) 4.(c) 5.(d) 6.(b) 7.(c) 8.(b) 9.(c) 10.(b) 11.(b) 12.(b) Lesson15. l.(d) 2.(b) 3.(c)4.(b) 5.(c) 6.(d) 7.(a) 8.(d) 9.(c) 10.(c) ll.(c) 12.(b) Lesson16. l.(a) 2.(a) 3.('d4.(a) 5.(b) 6.(a) 7.(d) 8.(a) 9.(d) 10.(d) 1 1.(d) 12.(a) .(d) 2.(b) 3.(b) 4.(d) 5.(c) 6.(c) 7.(b) 8.(a) 9.(a) 10.(c) 11.(a) 12.(d) Lesson18. l.(b) 2.(d) 3.(b) 4.(d) 5.(b) 6.(c) 7.(d) 8.(c) 9.(a) 10.(c) 11.(c) 12.(b) Lesson19. l.(a) 2.(d) 3.(c) 4.(c) 5.(d) 6.(b) 7.(c) 8.(b) 9.(c) 10.(a) 11.(c) 12.(c) Lesson20. l.(b) 2.(c) 3.(b) 4.(b) 5.(c) 6.(b) 7.(c) 8.(a) 9.(c) 10.(c) 11.(d) 12.(a) Lesson21. l.(c) 2.(d) 3.(c) 4.(d) 5.(a) 6.(c) 7.(b) 8.(b) 9.(a) 10.(d) 11.(c) 12.(c) Lesson22. l.(d) 2.(b) 3.(d) 4.(d) 5.(b) 6.(d) 7.(a) 8.(c) 9.(d) 10.(a) ll.(b) 12.(b) Lesson 23. l.(a) 2.(a) 3.(a) 4.( c) 5.(c) 6.(a) 7.(d) 8.(d) 9.(b) 10.(b) 1 l.(a) 12.(d) Lesson 24. l.(b) 2.(a)3.(a) 4.(c) 5.(a) 6.(a) 7.(c) 8.(c) 9.(c) 10.(b) 11.(a) 12.(b) Lesson 25. l.(c) 2.(b) 3.(b) 4.(a) 5.(b) 6.(c) 7.(d) 8.(b) 9.(a) 10.(a) 1 l.(d) 12.(a) Lesson 26. 1 .(a) 2.(d) 3.(c) 4.(b) 5. 6.(d) 7.(d) 8.(a) 9.(b) 10.(d) 1 ] .(b) 12.(d) Lesson27. l.(d) 2.(c) 3.(d)4.(d) 5.(d) 6.(b) 7.(a) 8.(d) 9.(d) 10.(c) ll.(c) 12.(c) Lesson 28. l.(c) 2.(d) 3.(b) 4.(b) 5.(c) 6.(d) 7.(b) 8.(d) 9.(c) ]0.(d) 1 l.(b) 12.(a) Lesson29. l.(b) 2.(c) 3.(c)4.(b) 5.(d) 6.(b) 7.(a) 8.(b) 9.(b) 10.(b) ll.(c) 12.(b)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三要素★★★ 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②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 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④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 3.心理起源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心理学笔记(完美版)

张厚桀版《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二、心理学的分支 【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 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领会】 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

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求适应群体)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精准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条件限制)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应用】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 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无意识 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 【领会】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4)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