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腹股沟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探讨
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疗效及并发症观察克热木·阿巴司;赵莉;刘慧;林兆全;龚忠诚【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defect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 resection different free tissue flap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the method, and th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Methods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6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 resection and repair of tissue defect of the patients with 4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24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lap in the repair,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to repair. After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repair and repair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amount of bleeding, operation time and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8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 appearanc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mergence of the local hematoma, overall proportion of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Femoralanterolateral flap an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ree flap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evil after excision of tumor tissue defect has good repairing effect,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for repairing effect is relatively better,the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er,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目的:研究不同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阔筋膜张肌瓣修复上肢深度烧伤的解剖研究

阔筋膜张肌瓣修复上肢深度烧伤的解剖研究华萍;闵定宏;吕虎;李国辉【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046)002【摘要】目的为提高阔筋膜张肌瓣修复上肢的移植存活率和功能重建的满意度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教学用尸体30具(48侧)及完整下肢5侧,对阔筋膜张肌的血供、神经、肌形及髂胫束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阔筋膜张肌呈长梭形,长14.5~17.5 cm,宽3.6~4.2 cm,厚0.8~1.2 cm,髂胫束长25~28 cm,宽4~7cm,厚0.5 cm,由臀上神经下支支配.旋股外侧动脉分支3支型占74%,2支型占24%,1支型占2%;阔筋膜张肌由升支供血占77%,升横支共同供血占23%;升横共干占75%,升横分叉存在4种位置,近肌前缘和深面分叉的横支分支至阔筋膜张肌(12侧),也分出浅皮支(21侧)至阔筋膜皮肤.结论阔筋膜张肌瓣以升支或升横干、降支为肌、皮双血管蒂,带阔筋膜张肌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上肢深度烧伤,血运丰富,运动和感觉功能存在.阔筋膜瓣以横支浅皮支和降支为双血管蒂,带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无肌肉缺损上肢烧伤,血运充足,感觉存在.【总页数】4页(P8-11)【作者】华萍;闵定宏;吕虎;李国辉【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南昌,330006;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南昌,330027;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相关文献】1.腹股沟皮瓣移植术修复上肢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J], 王晶2.不同类型皮瓣修复上肢深度电烧伤的临床观察 [J], 张伟峰3.上肢深度烧伤肌皮瓣修复术35例护理体会 [J], 谭海燕4.不同类型皮瓣修复上肢深度电烧伤的临床对照研究 [J], 邢震海5.应用肌皮瓣修复上肢高压电烧伤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 [J], 王成; 沈余明; 覃凤均; 胡骁骅; 张国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补片在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修复腹部缺损的远期疗效

出现 . 然而会加剧肠粘连复发率 . 且 会 加 大 再 次 手 术 的难 度 。
关键 词 : 腹部恶性肿瘤; 腹部缺损; 人工补片; 修复; 远期疗效 中 图分类 号 : R 6 5 6 文献 标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9 — 8 1 9 4 ( 2 0 1 4 ) 0 6 — 0 0 6 1 — 0 2
意义 ( P > O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
1 . 2 治疗 方 法
2组 均在 全 身麻 醉 下实施 手 术 。对 照组 在 肿瘤
切 除后 . 直接 拉 拢缝 合 皮肤 与皮 下 组织 修 补 腹部 缺 损: 观察 组 在肿瘤 切 除后 , 于肌 肉腱 膜和 腹膜 两者 间
补 方 法 不 同分 为 2组 : 观察组 1 9例 , 男 1 1例 、 女 8
例, 年龄 4 9 ~ 8 l岁 、 平均( 6 2 . 9 + 1 1 . 5 ) 岁. 病程 l 8
检验 . 以P < O . 0 5为差 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2组远 期 疗效 比较 见表 l 。结果 显示 : 观察 组术
1 . 4 统计 学 方法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资 料
3 8例 患者 均 经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诊 断 确 诊 为 腹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在修复大转子褥疮中的应用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在修复大转子褥疮中的应用罗小庆,张绍海,唐秋华,吴炳生,周如英【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大转子褥疮的临床成效。
方式采纳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大转子褥疮19 例,男16 例,女3 例,年龄48~74 岁,平均岁。
供区全数直接缝合,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0 cm×24 cm,最小为8 cm×16 cm。
结果全数肌皮瓣成活,15 例肌皮瓣一期愈合,4 例肌皮瓣与创面愈合不良,经换药4~6周伤口愈合。
8 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刻10~29个月,平均14个月。
皮瓣颜色、质地好,未有再次压疮的发生,患者明显减轻了痛楚,提高了生活质量。
结论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大转子褥疮方式靠得住,转移方便,组织供给量大,临床医治成效好。
【关键词】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褥疮;转移;修复股骨大转子部褥疮常常深达骨质且归并感染,患者常长期卧床,多归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症,且患者手术耐受性差,在医治上仍较困难。
临床上常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1,2],但时有皮瓣血运障碍的发生[3],咱们依照王忠信[4]、乔跃兵等[5]的临床解剖学的研究,自2004年1月至2020年9月采纳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大转子褥创19 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本组病例19 例,男16 例、女3 例;年龄48~74 岁,平均岁。
病程3个月~8年,平均28个月。
其中18 例为单侧,左侧12 例,右边6 例,1 例为双侧。
引发褥疮的缘故:外伤性截瘫3 例,脑血栓后遗症15 例,老年性痴呆1 例。
褥疮均为3度,溃疡创面深达骨质并归并感染。
归并高血压4 例,糖尿病1 例,骨髓炎1 例。
创面面积最小6 cm×6 cm,最大8 cm×12 cm。
手术方式术前进行营养和支持医治7~14 d,创面换药引流,去除坏死组织。
利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纠正高血压,操纵血糖,做好心理辅导。
CTA辅助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应用研究

[11]倪晓静,王坤.“风筝”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4):27-29.[12]陈黎明,刘毅,王刚,等.三叶形臀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骶尾部创面[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8,34(7):506-508.[13]闫合德,高伟阳,李志杰,等.大面积游离皮瓣移植术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9):954-955. [14]李军,张大伟,祝勇刚,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小腿软组织损伤合并主要血管缺损[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1):87-92.[15]刘燕,刘毅,张鲜英,等.穿支皮瓣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4):122-124.[收稿日期]2018-10-11 [修回日期]2018-11-19编辑/朱婉蓉本文引用格式:陈黎明,徐立炜,刘毅,等.自由穿支皮下蒂皮瓣修复小腿前侧小面积创面[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2):21-23.•论 著•CTA辅助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应用研究明华伟,何 芸,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谭小尧(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四川 南充 637000)[摘要]目的:探讨CTA(CT血管造影)对指导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制备的辅助价值及该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7例明确诊断为舌鳞形细胞癌的患者,术前采用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血管,选取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
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A辅助定位穿支血管的皮瓣制备在术中按计划均获成功,游离移植肌皮瓣全部存活。
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体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吞咽及言语功能障碍,局部未见肿瘤复发,供瓣肢无功能障碍。
其中1例(T4N2M)于术后12个月合并肝、肺转移后死亡。
颊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及临床比较分析

颊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及临床比较分析
许在叶;杭东跃;邱建平;郭爱军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0(023)001
【摘要】目的: 选择各种组织瓣用于颊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以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重建.方法: 对已采用的舌瓣、腭瓣、颈阔肌肌皮瓣、颊脂垫瓣、前臂游离皮瓣及胸大肌肌皮瓣等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除1例出现植皮全部坏死、1例颈阔肌肌皮瓣出现部分坏死外,其余患者组织瓣修复全部成活,患者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结论: 在颊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中,应根据肿瘤的性质、范围、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和组织瓣供区的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以获得患者满意的生存质量.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许在叶;杭东跃;邱建平;郭爱军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省扬州市,225000;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省扬州市,225000;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省扬州市,225000;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省扬州
市,2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
【相关文献】
1.外鼻合并颊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 [J], 王绥江;金玉丹;罗少军;梁杰
2.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J], 张圃;王欣;杨新杰;孙沫逸;李建虎;马秦;雷德林
3.颊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部位修复情况临床分析 [J], 郑松
4.174例颊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即期重建结果的评价 [J], 张志愿
5.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 [J], 李志来;朱祖武;陈传俊;丁常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的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大转子创面

改良的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大转子创面陈黎明; 刘毅; 张诚; 张鲜英; 王刚【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9(028)004【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创面修复; 大转子创面; 岛状皮瓣【作者】陈黎明; 刘毅; 张诚; 张鲜英; 王刚【作者单位】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全军烧伤整形外科中心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大转子处创面修复在整形外科较为常见,多见于压疮及鳞状细胞癌(马氏溃疡)[1-2]。
因该部位为受压部位,多需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3-5],双叶型阔肌膜张肌肌皮瓣临床上最为常见[6-7]。
但该术式供区损伤较大,组织利用率低。
2017年1月-2018年10月,应用以阔筋膜张肌为蒂的岛状皮瓣对大转子处创面进行修复,供区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或菱形皮瓣进行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24~72岁。
其中8例为压疮,根据刘毅等介绍的压疮临床分型[8],所有压疮均为溃疡型或混合型;1例为鳞状细胞癌。
所有创面经手术清创或扩大切除后均有关节囊外露,缺损面积为5cm×5cm~7cm×6cm。
压疮患者中5例一期手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5~7d后行二期手术;3例一期手术修复。
鳞状细胞癌患者扩大2cm切除,一期修复。
1.2 手术方法: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为滋养血管,即该血管入肌点(约在髂前上棘下8cm处)为旋转点[9],该点至创面距离为阔筋膜张肌皮下组织蒂长度,皮下组织蒂宽度约3~4cm,表面设计S形切口或直线切口,以较创面面积扩大0.5~1.0cm设计皮瓣。
于皮瓣远端及两侧切开皮肤至阔筋膜张肌深面,缝线固定阔筋膜与皮瓣,防止皮瓣自阔筋膜浅层脱落,与此层向近端分离,切开皮瓣近端及蒂部皮肤至深筋膜浅层,蒂部向两侧分离,保证蒂宽约3~4cm。
自皮瓣远端向近侧分离至旋转点,形成以阔筋膜张肌为蒂的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覆盖大转子创面,皮瓣下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
不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2018 年11月 第5卷/第32期V ol.5, No.32 Nov. 201854不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席静静(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采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观察组,采取前臂皮瓣修复对照组。
比较两组一次性手术皮瓣存活率及并发症。
结果 在一次性手术皮瓣存活率方面,两组差异对比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而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6.67%较对照组23.33%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中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与前臂皮瓣二者临床效果均较好,但前者的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不同皮瓣;临床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32.54.02在临床口腔科中,口腔颌面部肿瘤术是一种常见术式,但术前因需将肿瘤及周围组织大面积切除,因而术后会出现大面积面部缺损,这就对患者生理功能如进食、饮水以及身心健康等产生了严重影响[1]。
而针对此种情况,临床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为皮瓣修复术,其可重建和修复缺失组织[2]。
因此本文即对不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做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平均(58.3±7.2)岁。
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6岁,平均(57.2±8.5)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 1. c 0 O m×85 m 一 7 0 m×1. e 采用 同侧 阔筋膜张肌肌 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结果 6例患者皮辩全部 成活, .c 2.c 7 5 m, 且一
期愈 合 ; 后 随 访 1年 以 上 , 术 2例 出现 肿 瘤 局 部 复发 , 复后 外形 满意 , 侧 肢 体 功 能 良好 , 活 质 量 明 显 提 高 。结 论 阔 修 惠 生
肌 肉在髂 嵴上 的 附着 , 成 岛状 肌 皮 瓣 J 形 。转 移 至受
区 间断缝合 覆盖缺 损 , 区植 全厚 或 中厚 皮 片 , 供 打包加
浅面 的脂肪组 织 内存 在 的血 管 , 肌 皮 瓣 的 供具 有 对
不容忽 视 的重 要作 用 . 取 阔筋膜 张肌 肌皮 瓣 时 , 仅 切 不
【 bt c】 0 jcv T vs a e fcot s s aa e y u nos a cntcn f tasd y A s at r be i t e o n t t t f tf nof c t o t eu fpnr osutg e ccue i e i eh ee ra ila m e a g e i e r i d e l b
用 阔筋膜 张肌 肌皮 瓣带 蒂转 移修 复肿 瘤切 除后 的巨大 软组织 缺损 . 获得 满意 的治疗 效果 , 将 治疗结 果报 告 现
如下 。
12 方 法 : 术在 全 麻 下操 作 , . 手 扩大 切 除恶 性 肿瘤 病 灶 , 记病灶 标本 基底及 四周 , 中冷 冻病 理检 查完 整 标 术 切除 病灶 为止 , 进行腹 股沟 区域淋 巴结 清扫 , 区创 并 受 面止 _ m处理 , 据受 区所 需 设 计 阔筋 膜 张肌 肌 皮瓣 的 根 大小 , 肌皮瓣 范 围在髂 嵴 上 2m 至膝 上外 侧 5m之 内 c c 区域 , 皮瓣 前后缘最 多可 超过 肌 肉边缘 2m,f c f管人 肌 f L 点在髂 前上 棘 下 】c 从 设 计 皮 瓣 的远 端 开 始 , Om, 先切 开远 端皮肤 , 皮下 及阔筋 膜 , 后 切 开 内 、 然 外侧 皮肤 , 直
蔡 震 , 晓波 , 游 张丽 霞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 四川省人 民医院整形外科 , 皮肤内科 , 四川 成都 6 07 ) 10 2
【 要】 目的 摘
法
探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腹股 沟区域 恶性 肿瘤切 除后 巨大软 组织缺损 的临床疗效。方
20 0 6年 1月 一 0 0年 1月 , 科 收 治腹 股 沟 区域 恶 性 体 表 肿 瘤 6例 , 扩 大切 除 术 后 形 成 继 发 软 组 织 缺 损 , 损 范 21 我 行 缺
g ia e i n w r rae .T e sz fe p n e e e td d fe a g d fo 0 0 m ×8 5 m o2 . c ×1 . e .A c r i gt u n l r go e e t td e h ie o x a d d r s c e ee t n e r m 1 . c r . c t 7 0 m 75 r a c o dn o t e d f r n h r ce n ie f u r e v d t et mos c mp eey a d r p i t e d fc i u i e s rfs i l te my — h i ee t a a tra d sz so mo ,rmo e h u r o l tl n e ar h ee t s e w t t n o a ca aa o c t ts h c tn o sf p u a e u a .Re u t Af ro e ain,6 p t n sh ae y f s it ni n A d 6 c s s w r ol w d u o e r a e l sl s t p rt e o ai t e l d b rt n e t . n a e ee f l e p f r 1 y a .2 c s s e i o o wee r c re c ,s a n u c in o w rl r aifc oy,a d q ai fl e w s s nf a t mp o e . Co cu i n r e u r n e h p a d f n t fl e mb we es t a tr o o i s n u l y o i a i ic n l i rv d t f g i y n lso T n o a c a lte my c t n o sf p t se h r p a f ci ey t a rd fc a s d b x i o l n n u ri n e s rfs i aa o u a e u a r f rt ea y c n e f t l r tf e e tc u e y e c s n o ma i a tt mo n i - l n a e v e o i f g
转移 死 亡 , 1例隆 突性 皮肤 纤 维 肉瘤 局 部 复 发 , 余 其
压 固定 , 皮 瓣 下 放 置 负 压 引 流 管 , 纱 包 扎 皮 瓣 区 肌 油
域 。要 注 意不能 过 度 加压 影 响 肌 皮瓣 的 』 运 , 置 负 仃 l 放 压 引 流管 引流渗 出液 , 同时 可 以促 进 皮 瓣 与 创 面 的贴 附和 固定 。 术 后 引 流 液 量 <5 / mLd拔 管 。术 后 1 2~
腹 股 沟区域 是皮肤 和软组 织 恶性 肿瘤 的好 发 部位 与转移 部位之 一 , 瘤组 织 侵 及 皮 肤 、 肉 组织 广 泛 , 肿 肌
且破 溃创 面经久 难 愈 , 患 者 生 活上 和 精 神 上造 成 巨 给
癌 3例 , 突性皮肤纤 维 肉瘤 3例 ; 瘤 范 围 7 1m × 隆 肿 .c
go . A hn Y U ∞一 , H N i i. h e ls o i lfScu n C eg u Scun60 7 C i in C I e , O Z b Z A GL— a Te o e s t i a , hnd , i a 10 2, hn o x P p 'H p a o h h a
仅起 辅 助作用 , 切取 转移 后对下 肢功能 无 明显影 响 ;
本 组 6例患者 肌皮瓣 全部 成 活 , 一期 愈 合 , 且 术后
随访 1 以上 , 例鳞 状 细胞 癌 患 者术 后 1 年 1 5个 月 复发
③ 阔筋 膜张肌 皮 瓣 切 取 的 面 积大 , m管 恒 定 , 异 少 , 变 成 活率 高 , 可形 成 不 同类 型 的 肌皮 瓣 , 术 一 期 完 成 ; 手
筋膜张肌肌 皮瓣 可以满意修复腹股沟 区域恶性体表肿 瘤切 除后 的软组 织缺损 , 有效保 护腹股 沟区域 重要神 经血管 , 一 是
种 简便 , 全 ,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 安 有
【 关键词】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腹股沟; 恶性肿瘤; 缺损
【 中图分 类号 】 R 6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 - 0(01 1. 0 - 040 12 1)21 5 2 5 9 0
l 资 料与方 法
1 1 一 般资 料 :0 6年 i月 ~ 0 0年 1月我 科 室 收 . 20 21 治 6例 腹 股 沟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 4例 , 2例 ; 龄 男 女 年 3 7 9~ 9岁 , 均 5 平 9岁 , 程 0 5— 病 . 6年 。其 中鳞状 细胞
至 阔筋膜下 , 南后 外侧 向前方 解 剖 ; 阔筋 膜 与股外 侧 在 肌 之 间分离 , 到髂 嵴 下 lc 处 , 达 Om 可发 现 旋 股外 侧 动
Te s rf s i a a o u a e u l p i e o sr ci g d f c a s d b x i o fma in n u o g i a e n o a ca l t e my c t n o s f r c n t u tn e e t u e y e cs n o l a tt m r i i u n l - a n c i g n n r
四川医学 2 1 年 1 0 1 2月第 3 2卷 ( 1 ) ScunMei l o /o,0 1 V1 2 N .2 第 2期 i a d a U tl2 1 ,o.3 , o 1 h c J T
・l 0 ・ 95
论 著
阔筋 膜 张肌 肌皮 瓣修 复腹 股 沟恶 性 肿瘤 切 除后 缺损 的 临床 探讨
5 2 m ~ 3 6 m ×1. c 形 状 各异 , 规 则。肿瘤 切 . c 2. c 3 7 m, 不 除后 的缺损 范 围 1 . c . c ~ 7 O m×1 . c 0O mX 5 m 2. c 8 7 5m。
大痛 苦 。治疗肿 瘤 和 减 轻 患 者病 痛 , 高 患 者 生 活 质 提 量是 临床上 需要பைடு நூலகம்解决 的主要 问题 。我科室 于 20 05年 1 月 ~ 00年 1 收治 腹 股 沟 区恶 性肿 瘤 患 者 6例 , 21 月 应
g i a rg o un e in,i i ac n e in n e ui t o . l t s o v n e ta d s c r y meh d t
【 e od 】 t srac t yct e s a ;n i lei ; agatu o; e c K yw rs e o f ila m ou o p i n g n m lnn t r df t n aa e s n a uf l u g ar o i m e
e cso fmain n u ro n unlrgo .M eh ds J u r 0 6t a u r 0 0,6 pt nswi l n n u ri n x iino l a t mo nig ia ein g t to a ay2 0 oJn ay2 1 n ai t t mai attmo n i— e h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