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演讲稿

1,美丽乡村缘起

2,什么是美丽乡村

3,为什么要建美丽乡村

4,美丽乡村怎么建

4,人民论坛国家治理美丽乡村活动

5,北石村

一、“美丽乡村”时光轴

(一)2005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历史任务,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

体要求。

(二)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响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号召,为加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

(四) 2008 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四年后,

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五)“十二五”期间,各省市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自此,

全国拉开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二、什么是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也是“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的第一次亮相: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

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然而,要

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

文和谐的美丽乡村是亿万中国农民的梦想和追寻。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

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美丽乡村——是依托农村空间形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发展、

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关爱帮扶、注重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象美与内在美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满足人

们内心感受又不断实现其预期建设目标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

这一定义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点:空间区域在乡村、建设活动有组织、建设时序有规划、建设发展有规律、建设内容全方位、建设主体是农民、建设过程无止

境、建设重点阶段性、建设要求具体化、建设目标是美的感受和收获。

三、为什么要建“美丽乡村”

“三农问题”是世界工业化国家都须关注并致力于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

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在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更

有其艰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

中国“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城乡二元社会中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结构不协调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城乡一体化”、“三农一体化”着手才能

取得实效,而“两个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即是“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即使将来城镇化

达到 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

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5 年 10 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

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美丽乡村建设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向基层延伸、落

实,对于实现国家善治,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

三、美丽乡村怎么建?

2013 年 7 月 22 日,习近平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

山村。他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

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

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2013 年 12 月 12 日至 13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中则指

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

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留给城市居民;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

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

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共同体,对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

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民论坛作为中央级党刊应积极发挥中央媒体责任,挖掘、

总结、提升全国各地的典型经验,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凝聚政产学研用各界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