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弱电系统设计要点及案例解析

医院建筑弱电系统设计要点及案例解析
医院建筑弱电系统设计要点及案例解析

医院建筑弱电系统设计要点及案例解析

能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对新建医院和现有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以某医院弱电系统设计为例,简述了弱电智能化系统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思。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某医院改扩建及综合工程,本次设计为新建综合工程。地上6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为23.6m。地上建筑面积约为18191㎡,地下建筑面积约为16669㎡,总建筑面积约为34860㎡。本工程为老年康复、护理等医疗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地上部分主要由护理单元、康复治疗、行政管理用房及放射科、血透、药房等医技用房组成。地下的功能主要为中心供应、营养厨房、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太平间等。2.设计范

设计范包括: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

2.1信息设施系统

信息设施系统包括:通信接入及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

(1)通信接入及电话交换系统

本工程通信接入系统的设备设置在地下一层电信机房,系统采用本地电信业务运营商所提供的虚拟交换方式,建筑单体内的通信系统纳入

综合布线系统。本工程电话进线引自市政电信网,进线缆埋地引入地下一层电信机房内。

(2)信息网络系统

由于医院建筑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人员密集、设备密集、信息密集,因此医院的信息网络系统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内容,诸如医疗信息、科研信息、财务信息、行政管理信息等等,因此设有内网、外网、智能化控制网系统。各网络分工明确、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率高。

内网为内部医疗信息专网,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医用影像系统、医疗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含电子病历系统)等。

外网包括医院网站、INTERNET;示教网,主要对应远程会诊、远程探视、远程会议等;外网与外部internet网络及数据互联。

智能化控制网用于安防、视频监控、电视、建筑设备监控、信息化应用等弱电系统。

三套网络网络设备独立设置,层机柜、布线采用一套系统。

内网、外网网络设备设置于三层计算机中心;智能化控制网网络设备设置于地下一层安防控制中心。

(3)综合布线系统

为了适应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的发展要求。设计中设置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组合压接方式,模块化结构,星形布线方法,具有布线灵活,易于管理维护,很方便的达到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该系统支持电话和多种计算机数据通讯系统,可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能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提供各种网络通信服务。布线形式采

用光缆和大对数铜缆混合组网。

(4)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

为保证建筑内移动通信质量,在建筑内设置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本系统采用以弱电竖井为中心,分层覆盖的方式,主要设备安装在弱电竖井内。移动通讯覆盖系统的覆盖范和信号功率应确保院区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5)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中,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数字电视系统,有线电视信号引入建筑物后纳入智能化控制网,将与数字电视系统对接,可以使患者在病房内实现延时电视、VOD点播、预约制等服务,并可以针对不同科室的病房进行该科室的宣教内容点播,比如术后康复、医疗保健等知识。此外,通过该网络,患者可以与医生、护士、服务人员和异地的亲友进行实时的视频通讯、视频会议、互动、订餐、用药提醒、康复期的注意事项等,并可以实现电子病历查询等服务。

在各病房、候诊区、值班室等处设单孔数据插座,用于数字电视系统。

(6)广播系统

在本的公共走道、地下停车场、电梯厅、设备机房等处均设有扬声器。本系统为公共广播与火灾应急广播兼用(病房区除外),平时用于背景音乐及日常广播,当火灾发生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强切至火灾应急广播,并能控制火灾应急广播的的播放区域。病房区域仅设置火灾应急广播.

(7)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本工程设置多体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系统纳入智能化控制网。在建筑的主入口大厅、候诊区、电梯厅、护理单元等处设置信息显示屏、触摸屏型智能查询终端。该系统方便医院大内部发布消息,也可在Internet上公告信息,方便查阅。可将医院网站上的需要经常变动的信息,如有关政策、住院程序、医疗常识、公共信息及资费查询和行业动态等更新信息管理,为病人和医院之间提供更多的联系与沟通途径。

2.2.公共安全系统

公共安全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2.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等级为一级。消防控制中心于地下一层,设有直通室外梯。,控制中心内报警及控制设备有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盘、显示器、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火灾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直通对讲电话设备及电源设备等。系统预留与院区现有住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接口。

2.2.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系统采用网络化视频安防监控方案,以便于全院区建立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纳入智能化控制网,采取IP方式传输视频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视频信号采用数字传输、数字交换、数字存储、数

字检索和控制。留有向上一级接警中心报警及与院区现有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通讯接口。摄像机采用POE模式供电。在本工程的出入口、地下车库、入口大厅、候诊区、挂号处、收费处、电梯厅、电梯轿厢,餐厅、走廊、建筑物外等处设摄像机,基本满足公共区域全覆盖。

(2)出入口控制系统

在医护人员专用电梯(洁梯、污梯)、通道出入口、梯出入口、护理单元出入口、挂号收费等处设置门禁控制器。系统设置原则为实现医护人员办公区与就诊区、护理区隔离;护理单元封闭式管理;特殊就诊区封闭式管理。系统纳入智能化控制网,可通过系统设置,完成在紧急情况下,如消防报警发生时,自动开启相关受控门的功能,以便人员及时疏散,确保人身安全。若有人非法进入这些房间,出入口控制系统可自动报警,通知到安防控制中心。

(3)入侵报警系统

入侵报警点设置置:双鉴探测器布置在财务室。紧急报警按钮布置在收费处、护士站等处,将报警信号传送至安防中控室。入侵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式结构,可完成布防区自动或人工布防、撤防,能对布防点进行成组管理,系统能检测到线破坏、短等故障并向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当保安控制室接收到入侵报警信号后,通过设定的联动输出点可自动将现场图像切换至监视器显示并自动像。

(4)电子巡查系统

电子巡查系统按非在线式系统设计,巡更主机设在安防控制室。无线巡更站主要设在梯间及主要机房处,巡更线可通过系统软件

(5)停车库管理系统

停车库于地下二、三层,车库设有一个出口,一个入口,停车库管理系统按固定及临时停车客户均有的原则进行设计。本系统包括了非接触式智能卡,出、入口读卡控制机,中文电子显示屏,语音报价系统,出卡机、自动挡车道闸、数字式车辆地面检测器及满灯箱.在车辆的出口处设置收费岗亭,对临时车辆进行收费和管理。

2.3信息化应用系统

2.3.1智能卡应用系统

智能卡采用一卡通管理模式,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下,对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考勤管理、充值消费等进行管理。

2.3.2候诊呼应系统

为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在挂号、候诊、收费等处设候诊呼应系统,对病人的候诊进行管理。

2.3.3医护对讲系统

在各护理单元设医护对讲系统,建立病房与护士站之间的呼叫对讲,个病床设呼叫对讲分机,病房内卫生间设呼叫按钮,病房门口设呼叫显示装置,主机设在护士站,个护理单元一套。系统主机可通过内网将相关数据上传至计算机中心服务器。

2.3.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对医院中的机电设备,如:空调机组、冷冻机组、各种风机、水泵等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和节能控制的先进系统,该系统为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主

要由现场传感器及执行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通讯网络、中央操作站等四大部分组成。中央操作站、打印机、UPS电源等设备设于地下一层安防控制中心。

2.3.5智能化集成系统

本工程智能化集成系统依托智能化控制网构建。利用智能化控制网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网络设备,通过统一的管理软件、通讯协议构建先进的全数字化弱电系统管理平台。做到建筑物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共享,使整体的弱电智能化系统达到功能最优,实现建筑内各弱电系统的一站式管理。

结语:以上是笔者以具体工程为例对医院弱电智能化系统简要的介绍,如有不当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医院设计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 1.0.3 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 24 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 1.0.4 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 1.0.5 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 1.0.6 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 , 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 2.1.1 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 2.1.2 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二节总平面 第 2.2.1 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 2.2.2 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 2.2.3 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 2.2.4 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 2.2.5 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 2.2.6 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 12m 。 第 2.2.7 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医院项目设计方案 一、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招标文件及图纸 DBJ01-615-2003《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DB21/T1341-2004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实施细则》 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6510-8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J1200-8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BG7401-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J79-85《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B11318.5-89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可靠性要求与试验方法》 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BJ232-82《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设计原则 本系统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与配置强调先进适用。在技术上保持先进性,具有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及产品更新的能力。 系统设计与配置综合平衡考虑,特别强调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在节能等方面的作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系统设计与配置在体现本工程整体特色的同时,注意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除考虑建设时的一次性投资外,还考虑系统到的运行成本,并使之最小化。 整个系统在规划时结合建筑的各功能分区进行设计。 具体如下: 以人为本: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目标,建立良好的人机界面,中文显示、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管理轻松、方便。 标准化:各子系统设计及其实施将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进行,所选用的系统,设备,产品和软件符合工业标准或主流模式。 先进性:考虑到电子信息及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子系统所采用的设备产品和软件不仅成熟而且能代表当今世界的技术水平。 实用性:集成管理系统设计将以业主需求分析着手,并以得到业主认可的需求为目标来开展工作,保证满足目前存在的各种需要。 合理性和经济性:在保证先进性的同时,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各种资源为目标进行工程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和效益,争取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和可靠是对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是弱电集成系统工程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目之一。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 51039-2014 8 电气 8.1 一般规定 8.1.1医院的医疗场所应根据电气安全防护的要求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使用医疗电气设备接触部件的医疗场所应为0类场所; 2 医疗电气设备接触部件需要与患者体表、体内(除2类医疗场所所述部位以外)接触的医疗场所,应为1类场所; 3 医疗电气设备接触部件需要与患者体内(指心脏或接近心脏部位)接触以及电源中断危及患者生命的医疗场所,应为2类场所。 8.1.2医疗场所分类及自动恢复供电时间宜符合表8.1.2规定。 表8.1.2 医疗场所及设施的类别划分及要求恢复供电的时间

注:a为照明及生命支持电气设备;b为不作为手术室;c为需持续3h~24h提供电力。8.1.3 医疗用房内严禁采用TN-C接地系统。 8.2 电源 8.2.1医疗场所供配电系统应根据医疗场所分类及自动恢复供电时间的要求进行设计。

8.2.2医疗场所配电系统的设计,应便于电源从主电网自动切换到安全电源系统。 8.2.3当医疗设备需要采用净化电源时,宜按科室集中设置。 8.2.4放射科大型医疗设备的电源,应由变电所单独供电。 8.2.5 放射科、核医学科、功能检查科、检验科等部门的医疗设备电源,应分别设置切断电源的隔离电器。 8.2.6 大型医疗设备的电源系统,应满足设备对电源压降的要求。 8.3 安全保护 8.3.1 1类和2类医疗场所使用隔离特低电压设备(SELV)和保护特低电压设备(PELV)时,设备额定电压不应超过交流方均根值25V或无纹波直流60V,并应采取绝缘保护。 8.3.2 1类和2类医疗场所应设防止间接触电的断电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IT、TN、TT系统,接触电压不应超过25V。 2 TN系统最大分断时间230V应为0.2s,400V应为0.05s。 3 IT系统中性点不配出,最大分断时间230V应为0.2s。 8.3.3 当采用TN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1类医疗场所中额定电流不大于32A的终端回路,应采用最大剩余动作电流为30mA 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2 在2类医疗场所的下列回路应设置额定剩余电流不超过30mA的漏电保护器; 1)手术台驱动机构供电回路; 2)移动式X射线装置回路; 3)额定容量超过5kV·A的大型设备的回路; 4)非生命支持系统的电气设备回路。 8.3.4当采用TT系统时,应按本规范第8.3.3条的规定执行,且所有配电回路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8.3.5 除本规范第8.3.3条第2款所列的电气回路外,在2类医疗场所中维持患者生命、外科手术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范围内的电气装置和供电的回路,均应采用医用IT系统。当采用医用IT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多个功能相同的毗邻房间,应至少安装1个独立的医用IT系统。 2 医用IT系统必须配置绝缘监视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交流内阻应大于或等于100kΩ; 2)测试电压不应大于直流25V; 3)在任何故障条件下,测试电流峰值不应大于1mA;

医疗建筑设计要点

一、医院建筑的现状及概况 二、医院建筑设计策略 三、医院建筑设计要点 四、医疗建筑发展和设计的趋势 、医院建筑的现状及概况 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到21 世纪初,中国医院达到了空前的建设高潮,几乎100% 的省市级医院都经历了新建或改建,媒体也相应报道“中国医院建设的大跃进”。据不完全统计,02 年全国卫生事业费350.4 亿元,占国家总财政支出的1.59% ;医疗设施基础投资231.5 亿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1.31% 。在省市医院刚刚建成还没有回过神来时,县级医院的建设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国家将投资3500 亿元建设县市级及以下基层医疗设施。 医院建筑规范规定,我国医院共分为七种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别为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床七种,实现中,许多医院都做到了1500 床甚至更多!有些时候会用日门诊量 来衡量医院规模,一般日门诊量与病床数是3:1 的关系。规模与使用成正比,占地大,选址不容易,带来选址偏僻;交通流量大,隐患较多;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相关研究显示,800 床规模最佳,说明我们的规范相对滞后。

二、医院建筑设计策略: 医院建筑是一种功能型比较强的建筑类型。设计一般提倡模块式设计 ( templating ),顾名思义就是“抽屉式”设计。主要考虑: 1、合理的医疗区域分布,医院规模指标控制要利用城市的良性发展和提高医疗效率,还要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需求和位置定点; 2、适当提高医疗建筑的密度有利于提高建筑综合使用效率; 3、改善空间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可以提高医疗建筑的综合运营效率; 4、优化结构系统和建筑形式,给病人和医疗工作者创造赏心悦目、心情愉悦的就医环境和工作场所。 三、医院建筑设计要点 1、设计的原则:建筑师要能够设身处地理解来医院的人,无论病人还是医护工作人员,都是有身体压力和 心理 压力的,所以我们对医疗空间的设计应该是以尽量让患者和医者都觉得简单、顺捷、舒适、自然、 放松为基本原则。 2、医院的组成部分:综合医院建筑应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诊疗部)、保 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设施等七大系统构成。其中中央供应室是属于保障系统的。现在医院一般会增加体检中心。 医院七大系统的组成关系图(如图)。

康复医院的设计要点

尽管康复医学在细的发展仅有数十年的历史,但2011年后,随着原卫生部先后颁布多项政策,中国康复医学虽现高速发展状态,康复医学和康复医院步人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那么,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也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关于康复医院的建筑设计,你懂得多少? 李辉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一所所长、筑医台专家 康复医学的目标 医学模式康复(医疗功能)——治愈身体疾病,改善身体机能 生活模式康复——关注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社会模式康复——重塑康复过程,回归真实生活 康复医疗行为的核心本质 康复医疗建筑的原点思维 1、由小及大的无障碍环境 病房无障碍 治疗过程无障碍 院区环境无障碍 人车分流

无车辆阻碍,患者可方便到达室外场所 医疗功能布局 图中为德国Agatharied Hospital,其设计以水平联系为主,减少垂直交通依赖 2、康复医疗空间的结构两面性 面积分配对比 3、住区化的康复医疗体验 4、和谐互动的医患关系 (1)尊重患者尊严、隐私权,帮助患者自助、自立 (2)医患平等,良性互动 (3)关爱医护人员 康复医院的医护人员具有工作时间长、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要尽最大可能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与休息环境,做到医患分区,不仅使患者能有如家的体验,医患人员也应该拥有功能齐全、面积适度的环境,保障工作张弛有度。 5、科技推动康复 为满足新技术手段带来的需求,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完善的智能信息系统,形成智能建筑; (2)研发场所设置,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功能; (3)设置新型康复治疗场所,以应对自动化智能化器具佩戴; (4)使用功能却别对待的康复空间(衔接综合医院)。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14版)gb51039-2014

1 . 总则 1.0.1 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1.0.3 医疗工艺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1.0.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综合医院general hospital 指设一定数量的病床,分有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各种科室及药剂、检验、放射等医技部门,以及相应人员、设备的医院。 2.0.2 医疗工艺Medical process 指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2.0.3 医疗流程Medical flows 指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 2.0.4急救通过量Emergency throughput 指医院急诊部同时一次性接纳急救病人的医疗能力。 2.0.5医院卫生学Hospital hygiene 指维持医院关键科室的卫生状态,主要任务是防止感染及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危害。 2.0.6卫生通过Hygiene passing through 指采用换鞋、更衣、淋浴等措施控制人员、物品从非洁净区到洁净区的净化过程。 2.0.7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指医院独A—L设置的专业监护医疗单元,通常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监护病房(CCU),以及由ICU派生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等。

3医疗工艺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医疗工艺设计应确定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和规模,以及相关医疗流程、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参数。 3.1.2 医疗工艺设计应进行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前期设计应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需要。条件设计应与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同步完成,并应与建筑设计的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同时应满足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3.1.3 医疗工艺流程应分为医院内各医疗功能单元之间的流程和各医疗功能单元内部的流程。 3.1.4 医疗功能单元的划分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医疗功能单元的划分 3.2医疗工艺设计参数 3.2.1 医疗工艺设计参数应根据不同医院的要求研究确定,当无相关数据时可按下列要求测算: 1 门诊诊室间数可按日平均门诊诊疗人次/(50人次~60人次)。 2 急救抢救床数可按急救通过量测算。

医院设计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5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2.2.6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第2.2.7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医院弱电系统设计方案

XX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 弱电系统 设 计 方 案 (Ver1.0) XXXX数码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设计原则 (1) 1.3 设计依据 (2) 二总体规划设计 (3) 2.1 设计目标 (3) 2.2 设计思路 (3) 2.3 总体架构 (4) 三各子系统设计要点 (5) 3.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5) 3.1.1 系统简介 (5) 3.1.2 系统功能结构描述 (6) 3.1.3 系统设备设置 (7) 3.1.4 系统参考配置 (11) 3.2.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12) 3.2.1. 系统简介 (12) 3.2.2. 系统功能结构描述 (13) 3.2.3. 系统设备配置 (15) 3.2.4. 系统参考配置 (16) 3.3.有线电视及电话系统 (17) 3.3.1 系统简介 (17) 3.3.2 系统功能结构描述 (17) 3.3.3 系统设备配置 (18) 3.3.4 系统设备选型 (19) 3.4 中心机房装饰 (19) 3.5 综合管路 (22) 四工程预算 (1)

一工程概述 1.1 项目背景 按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中对智能建筑的定义,对智能医院建筑可以定义为,它是以医院建筑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及符合疾病治疗的建筑环境。 本方案按“信息科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六日 XX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线路统计”所提功能能需求对XX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进行弱电系统设计。 1.2 设计原则 对医院大楼的弱电系统的整体技术规划设计,本建议书坚持以下总原则: (1)用户至上原则 本规划方案从实际出发,以满足业主需求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并针对医院大楼作为现代化智能建筑的特点,确保舒适性、安全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标准化和开放性原则 本规划设计方案采用国际、国家最新的规范和标准来设计,推荐符合最新国际、国家标准、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产品,保证系统能兼容不同厂商、不同协议的设备,并须考虑开放的接口、易编程的通讯方式,以便医院日后对系统进行扩容乃至二次开发。 (3)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系统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的整体统一性以及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的最优化和适当的超前量。

医院智能化系统

查看文章 医院智能化系统方案及其难点探讨2008-11-12 17:01在医院设计的要求中,要实现医疗现代化、建筑智能化、病房家庭化、其核心是建筑智能化,没有建筑智能化,就难以实现医疗现代化和病房家庭化。 由于智能化医院功能复杂,科技含量高,它的设计涉及到建筑学、 护理学、卫生学、生物学工程学等科学领域,加之医学发展快,与各种现代的高新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都影响医院的功能布局的设计。如何进行医院的设计工作,已成为医疗卫生部门、建筑设计部门共同面临的急切解决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医院工程的实践经验出发,对智能化医院的设计方案及其难点阐述和讨论。 如何进行智能化医院的设计,首先应从认识医院的使用功能和特点出发。 医院不同于宾馆、办公楼、商住楼等。它是“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院服务的特殊场所。医院的主要特点如下: 首先人员密集、流量大。第二设备密集,物流量大医院医疗设备和其他设备的品种与数量之多,也是普通楼宇无法比拟的,根据设备的功能可分为四类: * 普通楼宇设备:如给排水、供配电、通风空调、火警消防、电梯等设备。 * 建筑医疗设备:这是同病房建筑同步设计、安装、调试的医疗设备。如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压缩空气、麻醉气体的供应回收、中心对讲、中心监视、层流病房、洁净手术部等。这些设备是医院所特有的。 * 病房医疗设备:如监护设备、急救设备、小型治疗设备的检查设备。 * 办公及会议设备:医护人员使用的各种办公设备和各类教学设备在医院内也占有较多的数量。 第三信息密集、流通复杂。医院的运行管理是复杂的,既有人的管理,又有物的管理。人的管理既包括对病员的管理,又包括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对物的管理更是多元化。医院管理信息流通是多渠道的,有行政管理信息的流通渠道,也有医疗管理信息的流通渠道。 智能化医院是在通常的医院大楼设计中增加了部分或全部智能医院的“智能”功能,是智能医院中的特殊类别。 智能医院通常由三大系统组成,即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楼宇自动化(BA),并将这三大功能结合起来,实现系统的集成。 在具体的设计中,智能医院通常包含下列若干弱电系统,信息通信;广播设备监控;公共安全管理;综合布线;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 智能化医院是以普通医院为基础提升了建筑“智能”功能,虽然服务的对象和服务的相同,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07-11-2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得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与扩建得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与服务24小时得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得确定,医技科室与专科病房得设置,应按照批准得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得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得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得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与专业部门颁布得有关设计标准、规范与规定。

第二章基地与总平面 2、1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与医疗卫生网点得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得生产与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2、2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得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得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得处理,应作出妥善得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得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与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5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与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得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与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得环境设计。 第2、2、6条病房得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第2、2、7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

医院建设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医院建设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一、医院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虽然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需要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但医院方面不应“盲目上项目,突击搞建设”,应该按照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考虑周全。把医疗建筑应该达到的目的论证清楚,建设出的医疗建筑才能够少留遗憾,使用起来更加科学合理。医院建设项目规划应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城市规划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坚持适用、经济、节能、环保的原则,在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基础上编制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医院的总体规划要依据医院地块的具体状况来进行设计,基本要求包括:功能分区合理,各种流线组织合理,洁污、医患路线清晰,避免交叉感染;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方便管理;能有效控制能耗;有完整的绿化规划,能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部、教学科研等用房的环境安静,病房楼具备良好朝向或景观;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废弃物的处理,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倡城市或地区集中处理。 二、医院工程建设交通组织设计 在医院交通组织设计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做到人流和车流的分离。目前对综合医院来说,机动车停车已成为一个难题,车位不足、车辆流

线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使医院的交通组织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从医院角度看,医院需要合理规划院区内的车辆流线,设置较为充足的停车位。目前各地对医院停车数量均有相应的要求,如《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规定,公共建筑一般按每10000m2建筑面积设置65辆车位,从目前情况看,该指标并不能满足大型综合医院的就诊需求,大量的待停泊机动车影响了城市交通,恶化了医院环境,干扰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但解决医院“停车难”问题,仅由医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医院可根据所处地区的具体标准,适当加大机动车车位数量,合理规划地下停车空间,也可根据用地情况,规划建设停车楼,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1]。 三、医院建设工程绿化设计 医院的绿化建筑也是十分重要的,绿化不仅能起防尘、消声、过滤细菌、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作用,而且对病人的心理平衡、身心健康等均能起到良药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应把绿化作为一个功能区落实在总体布局上,充分发挥绿化在医院中所特有的环境效益和理疗作用,达到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所享受。医院建筑与绿化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所现代化的医院必然是一所花园式的医院。在医院的绿化设计中,人口广场绿化区、中心花园、草地、沿基地周边布置绿化带、屋顶绿化系统和内部庭院绿化等布置同时,以水池、喷泉,假山、小桥、亭阁、连廊等点缀其间,巧妙布局,成为医院的不同功能区域的自然隔离带[2]。采用这些绿化、小品、山石,水景、色彩和光影等手法,创造出优雅公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9—88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5条环境设计 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2.2.6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第2.2.7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应为今后发 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2条建筑物出入口 一、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 二、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 第3.1.3条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 第3.1.4条电梯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 时,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第3.1.5条楼梯 一、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 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第 3.1.6条三层及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第3.1.7条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第3.1.8条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日照。 第3.1.9条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04—××—××发布200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至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作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设计、研究、管理、使用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医院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积极采纳科研成果,参照有关国际和国内的技术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包括10章和个附录。主要内容是:规定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阶段、依据、内容、平面、装修的技术要求,基本技术指标要求;同时对综合医院的给水排水、消防设施、污水、污物处理、电气、智能化系统和医用气体供应配置的原则、数量、技术方案、处理方法做了必要的规定。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和个人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黄化门街43号;邮政编码:100009;电话:64076399、64076617;传真64076617;电子邮件:dxy6080@https://www.360docs.net/doc/ed218558.html,, dxy6080@https://www.360docs.net/doc/ed218558.html,),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卫生建筑专业委员会 参编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元国际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 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 北京市卫生局、海淀区妇产医院 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按承担的章节排序) 于冬王铁林张行健辛春华黄晓家沈晋明王漪王健刘强 主要参与人:(按姓氏笔画) 马遂、刘大为、刘富凯、任武爱、朱秀安、许钟麟、李包罗、李迟、郭大荣、郭健、胡逸民、赵天卫、赵兰才、倪照鹏黄云树、梅自力、 目录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版)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 2007-11-2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2.1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2.2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便; 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 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 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 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

谈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谈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现代医疗建筑设计应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设计中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考虑:合理的功能组织;宜人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设计。 标签“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流线简洁;病房家庭化;宾馆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这种快步进入小康生活的步伐中,人们比以往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对医疗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新建、改扩建医疗建筑的热潮。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各大医院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内地一些城市的动态,在医疗建筑的建设上也不甘落后,纷纷进行新建和扩建。几年工作中,在许多老师的帮助教导下,有幸参与医院的方案设计投标和施工图工作。设计中有机会向医疗界领导专家进行学习和请教,在设计中摸索总结了几点体会,可能有所片面,希望能和大家探讨。 一、合理的功能组织 搞设计的同行都清楚,医疗建筑是公共建筑中功能较复杂的类型。以医院为例,通常医院从功能上分为三大区:医疗区、医技区和后勤供应区。新建、改扩建医院均应进行合理的总平面规划,布局应功能分区合理,洁污线路清晰,布置紧凑并留有发展的空间,在具体设计中着重处理好病人、医护人员、后勤供应及污物尸体这四个部分的出入口。避免各交通流线的交叉,使各部门联系紧密,工作便捷。 传统的医院以多层为主,但由于城市空间有限和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使其大多数医院的改扩建不得不向高层发展,我参与设计的几个医院均为高层建筑,在布局上一般都将门诊、急诊放在低层部分,病房和手术室可往高层部分安排,通过合理的垂直交通组织好病人、探视者和医护人员的人流关系,最终满足了医院方面的功能需要。 现代医疗建筑设计应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设计中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考虑:合理的功能组织;宜人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设计。 标签“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流线简洁;病房家庭化;宾馆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这种快步进入小康生活的步伐中,人们比以往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对医疗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新建、改扩建医疗建筑的热潮。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各大医院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内地一些城市的动态,在医疗建筑的建设上也不甘落后,纷纷进行新建和扩建。几年工作中,在许多老师的帮助教导下,有幸参与医院的方案设计投标和施工图工作。设计中有机会向医疗界领导专家进行学习和请教,在设计中摸索总结了几点体会,可能有所片面,希望能和大家探讨。

医院智能集中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剖析

医院智能集中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一、医院智能化的必要性 1、项目的选址和定位 作为一所集医疗、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高档医院,XX医院本身的项目选址与定位就决定了其与众不同和卓越非凡的品质。 项目位于经济发达、富人众多的深圳市内。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深圳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里,人们经济实力雄厚,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一所国际化的、高品位的智能化医院就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了。 另一方面,XX医院本身就是一所综合性的高档医院,其面临的客户都是一些社会中上层人士,他们有身份有地位,对生活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建造智能化医院,提高医疗环境和水平,不断的加强医院的品牌建设,才能创造一流医疗场所,符合项目的自身定位。 2、智能建筑发展的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我国出现了不少智能建筑,比如:智能小区、智能酒店、智能办公大厦等等。同样,在医疗建筑领域,智能技术也逐步进入。它不仅改变了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医疗习惯,也极大的影响到了医院的服务水平、能源耗费、经

济效益回报等各项因素。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采用智能集中控制技术对医院进行智能化建设已然成了大势所趋。 建筑采用智能化控制的案例: 1、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共投入智能建筑改造资金48万元,改造前后期实地测算数据显示,通过系统的改造,医院年节省能耗开支达42万余元。其中空调主机系统比改造前同期节电30%,循环系统节电率达35%以上,月平均减少开支4万元左右。照明系统节电率31.7%,月平均减少开支5千余元。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的医疗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全院医护人员和患者普遍反映良好。实践经验证明,通过建筑智能改造,在提高医院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医院的空调照明环境整体舒适度也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2、万科、中海、华侨城等大型地产公司都积极倡导智能化建设,比如:百仕达的红树西岸、卓越的后海维港、海润的金盾蓝湾等等,也都对大型楼盘项目进行了智能设计。其中,百仕达的红树西岸以数字家居为重要依托,创下了当时高价记录。卓越的后海维港项目采用Walltech?智能设计后,销售价格提升为3万—6万元/平方米。

综 合 医 院 建 筑 设 计 规 范(完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 49-88 (试行) 主编单位: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试行日期:1989年4月1日 关于发布部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88) 建标字第 263 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及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卫生部(83)城设字第15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负责编制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现批准为部标准,编号JGJ49-88,自1989年4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88年10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 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 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 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地形力求规整; 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医院智能化(弱电)系统配置方案

医院智能化(弱电)系统配置方案 1、弱电个系统设计要从整个院区的布局统筹考虑,并预留二期发展容量。 2、信息网络系统中的数据通信网络设备,语音通信网络设备,设置在病房楼一层的中心机房内,在院区其他各楼设综合布线配线间和楼层配线间,由楼层配线间布线至各用户信息点。 3、院内有线电视的布线同综合布线系统。病房楼应考虑病房在部分患者收看电视不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 4、病房楼、医技楼、门急诊楼合用背景音响主机并设于病房楼一层消控中心。背景音响与消防应急广播合用一个系统,消防广播拟用最高优先权。 5、院内背景音响(含草坪音响系统)与行政楼多功能会议厅的音响视频系统合设在行政楼播音室。院区背景音响可扩展到院区的其他建筑,如后勤楼、食堂等。 6、火灾自动报警器和自动联动控制主机设在病房楼一层消控室内,其他各单体建筑设区域报警分机,与控制主机联网。 7、病房楼、医技楼、门急诊楼共用入侵报警主机、视频安防监控主机、电子巡查管理主机。设备安装于病房楼一层消控室。其他各楼是否设安防监控系统清院方定夺。 8、在门诊楼地下车库设停车库管理系统,控制设备设于车库管理室。 9、在病房楼、医技楼、门急诊楼宜设移动通讯覆盖系统,信息查询和导医系统的设置部位请院方定夺; 10、病房楼病区各护理单元设患一护对讲呼叫系统,病房门外及走道设灯显设备,病房卫生间设求助呼叫设备; 11、手术室设手术示教系统,应满足视、音频信息的传输、控制、显示、编辑和存储需求,并提供远程示教功能,护士站与手术室之间设双向呼叫对讲系统。 12、门诊楼和医技楼各候诊区设排队呼号系统,设专用叫号业务广播和电子信息显示装置。 13、宜建立医院信息化应用系统,支持各类医院建筑的医疗、服务、经营管理和业务决策。如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放射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病理信息系统、患者监护系统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 14、在病房楼消控中心设院区BAS主机,通过网络控制器、现场总线网络、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实现对院区建筑设备的监测和控制。 需监测与控制的设备及功能设置的内容请见下表: 院区建筑设备监测与控制功能的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