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词人作品的文学价值
清代著名女词人徐灿诗词

清代著名女词人徐灿诗词有清一代,女性文学之树枝叶繁茂,风姿摇曳,呈现了空前繁盛的态势,作家人数和创作的总量均大大超过了前代,胡文楷在《历代妇女著作考》中收录了历代有诗词成集的妇女共四千二百余人,题材上突破了惯常的春恨秋愁,融入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社会边缘人的角度解析自然、社会以及人类命运,这就使得原本单薄孱弱的女性文学染上了理性思辨的色彩,从而显得格外丰富和凝重;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显示出绚丽多姿的面目,打破了男性垄断诗坛的局面,颠覆了男性抒写女性生活的"伪闺音",以清新明丽的笔触,细腻缠绵的感受,抒发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塑造出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女性个性鲜明的群体形象。
明末清初的女词人徐灿,就是其中一枝最芬芳的奇葩。
论清代著名女词人徐灿诗词徐灿(1628~1680),字湘苹,江苏吴县人,大学士陈之遴继室。
家学渊源,其祖姑徐媛为一代才女,其父为光禄丞经史皆通,故而徐灿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
徐灿工诗词,善画观音大士像,著有《拙政园诗集》二卷、《拙政园诗余》三卷。
其词极受时人推重,陈维崧云其"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秀,一人而已";陈廷焯亦称之"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明末叶小鸾,较胜于朱淑真,可为李、徐之亚"。
徐灿所作诗词颇丰,诗多于词,但艺术成就远不如词,这点陈之遴在《拙政园诗余》序中提及:"湘苹所为诗及长短句,多清新可颂——长短句愈于诗"。
其《拙政园诗余》以小令、中调、长调划分为上、中、下三卷,其中虽多有传统春恨秋愁及思夫怀远之作,但因逢国破家亡,故多伤世感事之语,又寓沧桑之感,寄冰雪之思。
徐灿晚年皈依佛门,扫除文字,不复作诗为词,这位集才情、气节与卓识于一身的一代词人,彻底勘破世情,于暮鼓晨钟、青灯古卷中,度过了寂寞的余生。
徐灿一生,可谓坎坷,由明入清,经历了天崩地坼、时代鼎革之变迁,又随着丈夫的宦海沉浮而经历了人情的冷暖,饱尝了生活的酸辛。
著名的词作品

著名的词作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词作为一种独有的文学形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自唐宋时期以来,词作为文学体裁逐渐成熟并广泛传播,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按照词的表现形式和流派特点,对著名的词作品进行划分和介绍。
一、闺怨词闺怨词是唐宋词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以表现男女私情为主要内容,以表达富有感情的内心世界为特点。
代表性作品有北宋名家苏轼的《西江月·满庭芳》,讲述了作者在梦中与女子相遇、相思的情节,深情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苦涩和思念之情。
另外,还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和《点绛唇·蹴罢秋千》等文艺巨匠们的经典之作,在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山水田园词山水田园词以表现大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力求表现自然和谐、优美风光。
代表作品有元代陈与义的《浪淘沙·北岛》,写出了宏伟壮观的自然美景,富有史诗感。
同时,清代词人袁枚的《临江仙·滁州西涧》也描述了江水蜿蜒、山影斜照的美景,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
三、武侠词武侠题材是清代词坛上的重要流派,以表现江湖世界、豪侠风骨为主要内容。
其中最著名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词以辛文房兴满腔热情和通透深沉的词组,配以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和形象,气势恢宏地写出了江山飘摇、时局动荡的动人场面。
这首词不仅在词坛上备受推崇,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四、婉约词婉约词以表现独特的思想情感为特点,藉由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情感,代表作品有唐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欣赏这类词作源于其甘美的声音、优美的旋律和美丽的姿态,触发人们深刻、柔软的感情和飞扬的心灵。
总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文艺创作中的珍贵财富,这些代表作品从不同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优美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细读这些著名的词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华词艺的博大精深和人情世故,感受到时空跨越的文化价值和文学魅力。
懒赋一曲语意多——论晚清广西词人王拯咏物词的情感寄托

懒赋一曲语意多——论晚清广西词人王拯咏物词的情感寄托蓝哲【摘要】王拯是晚清广西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诗文词.他的词作以沉著悲凉的艺术风格立于晚清词坛,与龚自珍、张惠言等并称为清词"后十家".在标举比兴寄托的晚清词坛,他的咏物词把真意与寄托结合起来,抒发其丧妻之痛、多病之伤、香草美人之旨、身世之悲的情感.而他22首咏物词里出现了6次"懒",用以描述物和人,这更是让他的咏物词呈现出别样的沉郁.结合其生平和词学观,"懒"是王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态,以"懒"行寄托之法,幽隐道出"懒"所蕴含的深厚悲凉的情感,它是王拯郁结于胸的沉重叹息和深重悲伤.【期刊名称】《河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9页(P32-40)【关键词】王拯;咏物;悼亡;香草美人【作者】蓝哲【作者单位】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8王拯是晚清广西文坛著名的文学家。
原名锡振,字定甫,号少鹤,又自称忏庵、龙壁山人、茂陵秋雨词人。
因佩服北宋名臣包拯,遂将其名改为拯。
是广西马平人(今柳州),祖籍山阴。
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中进士,授户部主事。
历官大理寺卿、太常寺卿,署左副都御史,官至通政司通政使。
同治四年(1865)夏南归,后主讲于桂林各书院。
他是桐城古文“岭西五大家”之一,与龚自珍、张惠言等并称为清词“后十家”,“乐府中高境,三百年所未有也” [1]3998。
在清代广西词史上,与苏汝谦、龙启瑞合称“粤西三大中兴词人”,况周颐在《粤西词见》里评价:“国朝吾粤词人,朱小岑先生倡之于前,龙、王、苏三先生继起而振兴之一二”[2]。
同时兼善诗、书、画。
著有《龙壁山房文集》《龙壁山房诗草》《茂陵秋雨词》《瘦春词》。
其词作有200首左右,咏物词是其中一类题材。
由于王拯个人自身的遭际,使其咏物词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清代文学家与词人

纳兰性德清代文学家与词人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性德,号儒林,是清代文学家和词人。
他是清代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词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和词作为主线,介绍他在清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纳兰性德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纳兰性德熟读经史子集,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年少时即展现出过人的文学才华,其词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触动人心,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人生的哲理。
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浓郁的女子之情,其作品多涉及爱情、离别和人生的苦短。
他的词作常常运用了富有音韵美的韵律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人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和美的享受。
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是《木兰花慢》。
这首词以军人木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为基础,表达了对家国深情的不舍和女性对自由的向往。
词中表现出对困境的直面和坚强的悲壮情感,尤其在结尾处表达出对逝去的青春和感情的思念。
此外,纳兰性德的其他作品如《临江仙》、《相见欢》等也有着相似的主题和感情表达。
除了深情的女子之情外,纳兰性德的词作中还常常带有深刻的思考和哲学意味。
他通过描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生活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抱怨。
他的作品中常常透露出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悲剧的深思,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和哀叹。
纳兰性德的词作不仅在清代文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诵,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纳兰性德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开创了新的局面,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纳兰性德的一生却笼罩着一片悲观的阴影。
他在一次政治风波中被牵连,被贬黜到了远离家乡的地方。
这一事件对他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让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影响。
他在贬谪地度过了大部分余生,最终因年少失足而荒废了一生。
纳兰性德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悲剧,但他的文学才华和词作却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
浅论清代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

浅论清代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作者:雷徽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3期[摘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作被清代女性作家广泛接受。
她们或直接引用,或学习具体表现手法,或在词境上予以化用,或在风格上加以沿袭,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清代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在模仿的同时也表现出积极的创新精神。
而易安词能在清代被女性词人广泛接受,这固然源于她词作自身的魅力,但也与当时的社会氛围分不开。
[关键词]易安词;清代;女词人;接受[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3-0189-03接受美学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基础,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自主的理论体系,它不只承认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被动接受,还承认读者的能动创造性,认为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的真正实现过程。
而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在作家中的接受情况亦极有价值。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
她的作品被后世所喜爱,清代女性作家群对易安词的接受也较为普遍。
如陈之遴在《拙政园诗馀序》中说徐灿:“爱玩者,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明则元美。
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
”朱祖谋《疆村语业》也言徐灿“词是易安人道韫”。
还有“著有花簾词一卷,逼真漱玉遗音”的吴藻,“娣视易安”的庄盘珠等等。
然而清代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而这种普遍接受现象又有何时代背景实值得探讨。
一、清代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现象清代富有才华的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主要呈现为两个方向:一是沿着历代学习借鉴易安词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道路继续前进;二是对易安词抒写家国忧愁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加以继承。
从具体篇目上看,她们中有人遍和易安词,如许德苹有《和漱玉词》一集,而不少人则有更明确的针对性。
但无论为何,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清代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总体来说是对词境、词句广泛模仿,同时也表现出积极的创新精神。
长相思-纳兰性德

重点
山
(视觉
水
空间)
身
灯
风
(听觉
雪
时间)
心
故园
纳兰性德, 一个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词人, 广为世人传唱。 曲折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纳兰性德 的性格,也让他的悼亡词拥有独特的 韵味,每一首都是他血与泪的诗话。
其悼念亡妻之词情真语挚,凄婉动人,
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 真正喜欢的不是那人、书、画、诗本身, 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 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 总在别人身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最负盛名的便是悼亡之作,他的 《蝶恋花》和苏轼的《江城子》贺铸的《鹧鸪天》 并成为三大悼亡词,享誉文坛。与朱彝尊、陈维崧 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 (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 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 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 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 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 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 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 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 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 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 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熟读课文
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一)内容梳理
1.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 “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1.山海关
2.山海关那边
3.山上
4.船上
清代文学史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清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上承明代,下启近代,历时近三百年。
这一时期的文学,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审美观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书以清代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分析,梳理了清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探讨了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以下为读书笔记摘抄。
二、清代文学的历史背景1. 清朝政治与社会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体制为封建君主专制。
在政治上,清朝实行八旗制度,以满族为核心,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在社会上,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农民地位低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 清朝文化与社会思潮清朝文化繁荣,学术、艺术、宗教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
然而,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清朝社会思潮较为保守,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受到限制。
三、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1. 诗歌(1)诗歌创作:清代诗歌在继承明代诗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以王士祯、袁枚、赵执信等人为代表的“清诗三大家”影响深远。
(2)诗歌流派:清代诗歌流派众多,如桐城派、常州派、晚晴派等,各具特色。
2. 词(1)词的创作:清代词人在继承宋代词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纳兰性德、吴绮、朱彝尊等人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词派:清代词派众多,如浙西派、常州派、晚晴派等,各具特色。
3. 散文(1)散文创作:清代散文在继承明代散文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以桐城派、阳湖派等为代表。
(2)散文流派:清代散文流派众多,如桐城派、阳湖派、湘乡派等,各具特色。
4. 戏曲(1)戏曲创作:清代戏曲在继承明代戏曲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长生殿》、《桃花扇》等。
(2)戏曲流派:清代戏曲流派众多,如昆曲、京剧、秦腔等,各具特色。
四、清代文学的重要作家1. 王士祯:清代诗人,有“清诗三大家”之称。
其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2. 袁枚:清代诗人,有“清诗三大家”之称。
其诗歌以豪放洒脱、直抒胸臆著称。
清人词话全编

清人词话全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清人词话全编》是一部整理了清代词人关于词论和创作经验的精华的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书内容丰富,论述深入,涵盖了清代词坛的方方面面,对研究清代文学和词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风盛行的时代,而清人的词作更是影响了后人的创作习惯与审美观念。
《清人词话全编》以整理了清代词人的词作和词论为主要内容,具体分为词家小传、词论志、赞古志、作品赏析等几个部分。
这些内容全面展示了清代词人的词学思想和创作成就,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清代词坛的发展脉络。
《清人词话全编》一书中,不仅收录了清代词人的词作和词论,还包括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人物评价等内容,给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清代词人的传记和作品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思想特点和艺术成就,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清代词人的词作。
除了对清代词人的作品和词学思想进行全面的整理和解读外,该书还探讨了清代词坛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清代词学的研究,读者可以了解清代词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清人的词话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在《清人词话全编》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词人对词学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词作的用心和追求,可以领略到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清人的词话是对词学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是对清代词坛的有益研究和了解,也是对中国文学史上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记录和留存。
清人的词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词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后人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料。
第二篇示例:清人词话全编是一部集合了清代词人们的优秀作品和批评文章的全集。
这部书籍可以说是清代词学的瑰宝,为我们展示了清代词人们的才华和创作风采。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词人对于词作的理解和思考,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2年 5月
Ma 01 v2 2
论清代词人作 品的文学价值
林 茂 森
( 德职业 技术 学 院公 共基 础部 ,福建 福安 宁
【 摘
35 0) 50 0
要】 本文研究 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清初著名词人 ,对他们 的词风 、写作 手法及其作品在 中和分析 。 【 关键词】 清代词人 ;文学特色 ;历史价值
满 足 ,力 求有 所创 造 ,在艺术 技巧 方 面的细微 功夫 较为杰 出。 ( )清代 词 人 的艺 术风 格 二 清代 的词 风 以婉 约为 主 。在清 词 中 ,婉 约派 几乎 贯穿 了整 个清 王朝 ,以 明末 清初 的陈子龙 和清 初 的纳
兰性德为代表人物。说到婉约派的成就 ,首推纳兰性德 ,他创作的小词委婉传情 、凄恻动人 ,善以白描手 法将生活百态和感情 自然无雕琢地表达 出来 ,内容多涉及个人情致 ,流于感伤 ,尤其是其悼亡诸词极尽凄
惋 之能 事 ,令读 者唏 嘘 。清 初词人 ,风 格近 纳兰性 德者 ,尚有 王士 祯 、毛奇龄 、彭孙 、佟 世南诸 家 。
二 、 以纳兰 性德 为代表 的清 代词 人作 品的文 学价值
( 一)清词创作的文学价值
1清词 的流 派与 特色 .
清代词派主要有云间词派 、西泠词派 、柳州词派 、阳羡词派 、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六大流派 ,其 中, 以云间词派最为有名 ,代表人物为 “ 云间三子”——陈子龙 、李雯 、宋征舆。云间派始于明末崇祯年间 ,
影响。
( “ 2 ) 遗民时代”的明末清初词人与其作品特色
【 稿 日期 】 0 2 0 — 2 收 2 1— 2 1
[ 作者简介】 林茂森 (90 ) 17 一 ,男,福 建福安人 ,宁德职 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 ,从事 大学语文教 学研 究。
・
6 ・ 8
屈大 均与 陈恭 尹 、梁 佩 兰并称 “ 南三 大 家” 岭 。屈 的诗作有 李 白和屈原 的遗风 ,其 词继 承 了屈 原 的 《 离 骝 精神 和 风格 ,具 有 “ 香草 美 人 ”的 特征 。王夫 之 工 于词 小令 和 长调 ,其词 芳 悱 缠绵 ,怆 怀 故 国 ,风格
【 中图分类号】272 I0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8 18 (0 2 5 0 6 — 2 10 — 7 X 2 1)0 — 0 80
一
、
清词 作品 的文 学特 色
( )清词 的总体特 色 一
清词的总体特色可以概括为 :作者多 、立论高 、功夫细。清代词人博参约取 ,用功细密 ;不以模拟为
( 9一 l5 年) 1 2 72 性耽闻静 ,爱山水 ,工词令 ,著有 6
( 清词 在评 论与 编印方 面 的价值 二)
诗纪事》 《 、 樊榭山房集》等。
词作为我 国文学史上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载体 ,源于唐 ,至两宋时发展至登峰造极的地步 。元 、明两 代 ,散曲、杂剧 、小说盛行 ,词学则稍抑其锋。及至清代 ,又复中兴 ,呈现出词人 辈出、流派纷呈的生动
词 风追求 纯情 和 自然 。 以朱 彝 尊为首 的浙西词 派 则尊崇 醇 雅和 清空 ,以词 的格 律精 巧 、辞 句工 丽 、孤僻 典
故及 “ 幽新 ”艺术风格足足影响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百余年的词坛。云间派和淅西派在清词 的发展中
具有 兴足 轻重 的作用 。
2清 词 的代 表性 人物 及其 代表 l 品的特 色 . 生作 () “ 1 云间三 子 ”与其作 品特 色
相 遇 的美好 到 分手 的 悲殇 恋情 刻 画得入 木 三 分 。词 中还 生动 地 引 用 了七 夕长 生 殿 的典故 ,将 一个 失恋 女 子 的爱恨 逼真 地再 现 出来 ,在写作 上具 有极 高 的艺术 价值 。
康熙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首 的浙西派。陈维崧( 2- 18 年) 1 5 6 2 作 6 为 清初骈文 的一大高 手 ,其词 的题材 和笔法都较 为广 阔多样, 词藻华 丽 ,接 近苏轼 和辛 弃疾 。朱彝 尊 ( 2— 10 年1 1 9 79 为浙派词 ( 6 亦称 “ 浙西派” )的始祖 ,其词作避滑避俗 ,极尽醇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厉鹗
陈子龙 、宋征舆 、李雯并称 “ 云间三子” 。陈子龙 (6 8 14 年) 10 — 67 ,明代杰 出的婉约词名家 ,著有 《 江蓠 和 ( 湘真阁存稿》 。他打破了明词衰微的局面 ,开创 了云间词派 ,为清词的中兴开辟 了道路。宋 征舆( 1一l6 年) 著有 ( 屋诗文稿》 1 8 67 , 6 淋 ,是云间词派中较早填词者 ,对促进云间词派的形成具有重大的
第 3 卷第 5 l 期
V0 ‘ l No 5 l3 .
长 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文社会科 学版 ) 人
Ju a oC agh nN r a U i ri( m nt s n oi c n e) or lf hncu om l n esy n v tHu a ie adSc l i cs i aS e
道上 。
( 3 )康熙三鼎足 :纳兰性德 、陈维崧 、朱彝尊
以 “ 人 之词 ”著称 的纳 兰性 德 (6 5 18 ) 在 清代 词 人 中 的成 就 最 大 ,其 词善 以 白描 的手 法 , 词 15- 65年
直写性情 ,词风接近南唐的李煜。施蛰存曾在 ( 花间词新编》 中辑录宋代和清代 “ 花问”风格婉约词 ,清
代词人中以纳兰性德人选最多。收录于 《 饮水词》中的 《 木兰辞 ・ 拟古决绝词柬友》 为纳兰性德最为有名的 词作 ,至今广为流传 :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 山语
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 当 日 。 愿 ”纳兰 以失恋女子的 口吻谴责负心的薄 幸 ,起句新奇 ;词 由开首的两情相悦至最后 的分离局面 ,道尽 了由喜到悲的恋情如 同风云变遇 , 将一场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