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防治对策分析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1 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原因1.1 老年人药动学改变1.1.1 吸收: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蠕动延缓,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一方面增加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另一方面使药物吸收增加,易发生ADR;65岁以上老年人心输出量减少,致使消化道血流量减少约40%,有首过效应的药物如普萘洛尔,可因肝血流量的减少而减轻首过效应,使血药浓度升高而易发生ADR。
1.1.2 分布:老年人的血浆容量,细胞外液及血浆蛋白减少,脂肪与体重的比例增大,因此药物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不断蓄积超过安全剂量引发中毒。
如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老年人比45岁以下的人低26%,若按常规剂量服用,容易引起蓄积中毒[4]。
1.1.3 代谢:很多药物是通过肝脏转化成水溶性化合物后经肾脏排泄的,据报道[5]老年人的肝脏质量是年轻人的,肝血流量是年轻人的40%~50%,酶合成减少,酶的活性下降,因此老年人的转化速度减慢。
1.1.4 排泻:肾小球滤过能力大约从20岁开始减弱,到50岁和70岁时分别降低约25%和50%[6]。
老年人肾血流量下降致使许多经肾脏排泻的药物t延长,易致ADR。
如老年人应用地高辛应注意减量,否则极易引起蓄积中毒。
1.2 老年人内环境稳定功能改变:老年人内环境稳定功能减退,机体自我调节和代偿能力减弱,药物作用靶点的敏感性升高或降低引起反应性发生相应改变,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在老年人中更易引起精神错乱。
降压药物在老年人中因心血管反射减弱常引起直立性低血压[6]。
1.3 老年人合并用药:对老年人来说,疾病较多,不同疾病合并用药更为突出,40%~50%的老年人每日用药可达3~5种[7]。
合用药物种类越多,ADR发生率越高,同时使用少于等于5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多于5种为27.3%[3]。
另外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也易发生ADR。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比较复杂,制剂纯度不易保证,且临床用药时间相对较短,医师对可能发生的ADR认识不足,这些都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8]。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分析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用药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探讨科学合理的用药干预措施,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
方法:于2021年01月--2022年09月我部接收的90-98岁老年患者47例作为分析对象,观察分析其药物类型、不良反应具体表现、用药方式及联合应用情况。
结果:其中14例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总数29.79%(14/47),其中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最多,占10.64%(5/47),主要累及胃肠道、皮肤、呼吸系统;静注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最多,其次口服、肌注,最后为局部给药;联合用药所致不良反应较单用药物更多(P<0.05)。
结论:老年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可诱发诸多不良反应,降低临床疗效,损害身体健康,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落实用药安全干预,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
【关键词】老年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干预老年人的机能相对薄弱,加之代偿机制逐渐老化,耐受能力、承受能力下降,故而用药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9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约为青壮年2-3倍左右,且大部分为抗心血管药物、抗生素药物[1]。
老年患者用药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瘙痒、干呕、恶心等全身性损害表现为主,给老年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2]。
因此,深入分析老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指导临床针对性干预,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显得很有必要。
故而本研究纳入47例90-98岁老年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从老年患者用药种类、不良反应具体表现、用药方式及联合应用等方面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部47例老年患者纳入于2021年01月--2022年09月,其中包括40例男性(85.11%)、7例女性(14.89%),年龄90-98岁,均龄(94.22±3.17)岁。
入组标准:9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用药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易过敏;中途因故退出;病历资料缺陷。
老年人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引言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常常需要用药来维持健康。
但是老年人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从老年人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定义、原因、分类、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二、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定义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使用药物期间或停止使用后,由于药物本身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是轻微和暂时性,也可能是严重和持久性。
三、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原因1.生理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开始衰退,器官功能下降,肝肾代谢能力减弱,导致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变慢,排泄速度变慢。
2.多病共存:老年人往往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3.剂量过大: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药物的代谢能力变弱,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出现不良反应。
4.药物选择不当: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与年轻人不同,需要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药物。
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四、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分类1.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过敏性休克等。
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胃肠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等。
3.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昏迷、幻觉等。
4.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5.肝肾功能损害:如肝损害、肾损害等。
五、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1.了解药品使用说明书:在使用药品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2.遵医嘱使用药品: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按医生开具的剂量和时间进行服用,不能随意更改或停止服用。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4.定期体检: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变化和不适,调整用药方案。
六、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处理1.停药: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及时就医。
2.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治疗。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群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方法:选择该院 2014 年 4月-2016年2月收治的住院期间发生的西药不良反应患者123例。
对用药的类型、方式等进行分析,并对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的药动学和药物学发生改变、联合用药及滥用抗衰老和滋补药物等。
结论:对老年人用药进行合理指导,加强监管合理用药,减低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制定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西药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前言:伴随着全球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国更是如此。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心理环境都处在衰退阶段,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因而成为最大的药物消费人群,但西药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服用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良反应。
为了保证老年人用药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用药的相关要求,应对老年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频繁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选取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间共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共计12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具体分析。
123例病患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72例,患者平均年龄52.5岁。
1.2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用药资料,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导致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
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人数及其反应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出药品安全使用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
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研究

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应用西药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各类疾病老年患者中选取140例实施研究,采取回顾分析法对140例老年患者的西药用药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中的不良反应表现症状、给药途径、药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西药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结果:140例患者中,46例出现全身损害,占比32.86%;36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组织损伤,占比25.71%;20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占比14.29%;12例患者出现耳毒症,占比8.57%;10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占比7.14%;8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占比5.71%;4例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占比2.86%,其余4例患者出现其他损害症状,占比2.86%。
患者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的比例最高,与肌肉注射、口服、外用三种用药方式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肉注射、口服、外用三种用药方式之间的比较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的用药类型以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为最高,与免疫系统药物、血液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和神经系统药物等药物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人在应用西药的过程中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针对常见不良反应可从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合理使用联合药物和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等防治措施进行预防,从而降低老年人西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人;西药;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机体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导致其成为了疾病的高发人群,成为了西药的主要消费群体。
而老年人机体的特殊性,导致其在应用西药的过程中,与正常患群体不一样,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大[1]。
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管理,保证其用药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
老人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应急

老人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应急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多种多样,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这导致老年人经常需要依赖药物来改善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可能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这可能会危及到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讨论老年人服药的相关问题,帮助老年人和家属更好地了解老年用药的安全和应急策略。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的中毒反应,以及对某些人特别敏感导致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由于生理的衰老和多种慢性疾病,通常比较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1. 超敏反应老年人的免疫系统通常较弱,可能导致对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
例如,药物会导致过敏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疹、腹痛和呼吸困难。
2.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老年人可能会出现意识混乱、记忆力减退、颤抖、震颤、肌肉僵硬、精神病状和抑制。
3.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药物时,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胃肠溃疡和胃出血。
4. 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通常需要多种药物来治疗慢性疾病。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
下面是可能会增加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的因素:1. 药物种类某些药物会引起老年人的不良反应。
例如,老年人对降压药物、镇定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阿司匹林等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2. 剂量和时间如果药物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药物中毒,例如肝脏和肾脏损伤。
3. 转化和代谢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转化和代谢速度较慢,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这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4. 并发症老年人通常有多种慢性疾病。
多种疾病的同时存在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的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

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随着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所面对的主要对象为社区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居多。
社会的快速老龄化和老龄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给社区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
老年人是一类较为特殊的人群,他们随年龄增加,脏器功能和心理因素的改变,各种疾病的患病率会增高,用药机会明显较年轻人多且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这已危及了他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2],因此应对老年人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慎重使用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进一步提高和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现将基层常用的七类药物及不良反应根据文献及临床用药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心血管系统药物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主要治疗稳定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发作次数,对伴有高血压或者心律失常更为适用,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受体阻断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引起不良反应,可致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及心衰等,对有病窦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或慢性肺部疾患者禁用。
长期应用后对脂肪及糖代谢可产生不良影响,应慎用于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
主要代表药物普萘洛尔的有效剂量差异较大,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久用停药时要逐渐减量,以免导致心绞痛发作加剧或者心肌梗死。
所以,应用此类药时,不但要有针对性的给药方案,而且不要突然停药,以防加重患者病情。
强心苷类药物:主要指老年患者常用的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如地高辛、洋地黄苷等。
该类药物具有排泄快而蓄积性小的特点,一般口服用药,小肠不能完全吸收,吸收率约75%,主要以原形由肾排除,尿中排出量为用量的50%~70%。
高血压、瓣膜性及先天性心脏病、急慢性心功能不全为其主要的适应症。
对心功能不全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有特殊疗效,但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等方面效果较差。
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促心律失常、下腹疼痛、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身体绵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防治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
2019-08-13T13:15:22.0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7期 作者: 齐秀
[导读] 目的:分析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齐
秀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154007
摘要:目的:分析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方法:笔者将对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0例老年
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用药情况及不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结果: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管理可降低不良反应
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在西药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据此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用药干预,以此降低不良
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西药;老年人治疗;不良反应;防治对策
现阶段我国逐渐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进一步增加了患病率[1]。是药三分毒,许多患者
在用药后便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严重者还会危机患者生命。本文将对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500例为主要对象,在所有患者中男性为220例,女性为280例,患者平均年龄
65.5
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分析,同时对有效的防范对策合理制定。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西药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其中包括重复用药、用药剂量不合理以及用药方法不合理;(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的
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包括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嗜睡、皮疹。
1.4
统计法分析
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
示,用
“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症状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A组患者出现3例尿潴留、2例躁动不安、3例贫血、3例头晕无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B组患者出现2例尿潴留、0例
躁动不安、
0例贫血,0例头晕无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χ2=6.3971,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
引发西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诸多,如:药动力学变化、药理作用变化、联合用药现象严重、滥用药品现象严重等方面,详情如下:
3.1.1
药动力学变化
由于老年患者体内血浆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致使药品与血浆蛋白结合比例充分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血液中游离的药品逐渐增
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药品作用,从而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2]。
3.1.2
药理作用变化
老年患者年龄大,新陈代谢速度缓慢,神经系统严重衰退,增强了药物反应敏感性,患者一旦采用中枢抑制类药物便会出现神经抑郁
症状
[3]。
3.1.3
联合用药现象严重
老年患者合并疾病较多,针对这一现状医务人员便会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药品种类越多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便越大,据此相关人员应对
这一现象加以重视,充分降低用药风险。
3.1.4
滥用药品现象严重
在老年患者治疗中,滋补、抗衰老药物滥用现象十分显著,然而这类药物仅仅可起到调节身体免疫功能,促进营养吸收的目的,但应
按医嘱来服药,否则便会导致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反应发生。
3.2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综上笔者对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为降低用药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还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详情如下:
3.2.1
加强身体检查
在西药治疗前还应对患者身体全面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药品联用方案合理制定,减少药品联用,通过这一手段来降低不良反应
发生率。
3.2.2
增强身体锻炼
与此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对患者身体状况严格监测,引导患者开展运动锻炼,通过这一手段强化患者的身体素质,避免滥用滋补、抗
衰老药品
[4]。
3.2.3
指导合理用药
如若患者需要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说明,对药品联用极易出现的反应展开分析,对患者用药合理指导,如
若患者需要采取静脉滴注治疗,则应根据患者病况控制给药剂量
[5]。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培训活动,并加强人员对新药品和西药合理应用等方面的认知,以此全面提高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6]。
结束语
总的来说,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低,如若用药不合理便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还应将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
应用其中,以此提高患者的健康指数。
参考文献:
[1]
孙兴.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9):89-90.
[2]
陈希.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和对策[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34(05):87-88.
[3]
于洪伟.老年人常见西药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及预防[J].大医生,2017,2(09):116+120.
[4]
张丽芳.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9):150-152.
[5]
杨杰,崔建新.老年患者常见西药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J].中国农村卫生,2016(10):3.
[6]
王卫华.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