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社会调查复习资料(答案版)

2014社会调查复习资料(答案版)
2014社会调查复习资料(答案版)

一、知识点

1、城市规划社会调查分类

(1)广义的划分

在广义上可分为“走马观花”和“下马观花”两种类型。

所谓“走马观花”,比喻对事物做匆忙、粗浅的了解,即到基层或单位做走走,看看,听听,问问,议议。如各地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访问交流、大学生下乡实践活动等。

所谓“下马观花”,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2)按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划分

①从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社会调查;

②从属于城市规划编制的社会调查;

③从属于城市规划决策及管理的社会调查;

④从属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社会调查。

(3)按社会调查对象划分

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指对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成员逐一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指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一部分成员进行的调查。

(4)按社会调查目的划分

分为应用性社会调查和学术性社会调查。

应用性社会调查指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调查,例如为解决某道路的交通拥挤问题而进行的道路交通流量调查等。

学术性社会调查是指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调查,旨在解答城市规划个领域中的理论问题。例如关于城镇化发展的社会调查、城镇一体化调查等。

(5)按社会调查内容划分

分为综合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

(6)按社会调查时间划分

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追踪调查。

①一次性调查指只进行一次的调查;

②经常性调查包括周期性调查、阶段性调查和不定期调查。

③追踪调查指在不同时期对同一调查对象进行的连续调查,可分为周期性追踪调查和不定期追踪调查。

2、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有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有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调查主体,调查客体和调查过程。

(1)调查主体就是调查者本身。

(2)调查客体就是调查对象,它既包括社会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即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即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愿望、心理特征等等。

(3)调查的过程,就是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从搜索材料、研究材料到形成调查结论,再从调查结论到实践应用的辩证运动过程。

3、群众路线重要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一种科学的规划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科学的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4、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即认识客体,认识主体和认识过程。

5、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有两个基本要点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有两个基本要点:首先是到群众中去做调查,将群众中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收集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形成调查结论;其次是通过调查研究,将调查结论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化为群众的意见,贯彻到群众的实际行动中去,并通过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调查结论,发展调查结论。

6、普遍调查的方式

普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填表,即由上级指定普查表,由下级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进行填报;另一种方式是直接登记,即组织专门普查机构,派出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登记,

7、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

科学研究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通过已知探索未知,逐渐深化接近客观真理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演绎法,又称“试错法”。它是由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构成的,克服了单纯归纳或单纯演绎的局限性。假设演绎法首先从问题出发,为解决问题而提出尝试性的理论假说和研究假设,然后通过大量的观察来检验假说。如果假说与观察到的事实不相符,就要修改原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假说,再进行新的观察,直到得出满意的结论。

假设演绎法的基本过程是:(1)从一个现象中发现问题(2)根据已有的一般性认识推演出假设(3)通过观察归纳来检验假设(4)得出满意的解释。

8、抽样分布、抽样类型

(1)抽样分布

抽样分布是根据概率的原则而成立的理论分布,显示出我们在从一个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是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样本统计值得分布情况。

例如,我们在对1000位成年男性进行身高测量时,会发现身高特别高和特别低的都占极少数,绝大多数成年男性的身高都在中间(如170cm)左右。

(2)抽样类型

随机抽样

①简单随机抽样

又叫纯随机抽样,是基本的概率抽样,其他种类的概率抽样都可以看成是它所派生出来的。其实际操作方法有:

·抽签或抓阄法:首先编制样本框,并给总体的各单位编号,然后按照抽签或抓阄的方法抽取规定数量的样本。

·随机数表法:由一些任意的数字毫无规律地排列而形成的数字表,每一个数字号码在表上出现的机会在长时间内平均起来都是一样的。

②等距随机抽样

又称机械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即首先编制抽样框,将各抽样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列编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样本间隔,并在第一抽样间隔内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样本,最后按样本间隔等距抽样,直到最后一个样本为止。

③类型随机抽样

又称分层随机抽样。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然后按照各类型或层次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

量,最后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随机方法从各类型或各层次中抽取样本。

④整体随机抽样

又称聚类随机抽样或集体随机抽样。即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许多小的群体,并将每一个小群体看作一个抽样单位,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小群体中抽出若干个小群体作为样本,最后对样本小群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逐个进行调查。

⑤多段随机抽样

又称多级随机抽样或分段随机抽样,即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

在社会调查中,当总体的规模特别大,或者总体分布的范围特别广时,研究者一般采取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⑥户内抽样——“kish选择法”

当调查者以家庭为分析单位,以入户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时往往采取多阶段的抽样方法。经过对访谈对象的调查,我们将有关资料用于描述这些家庭的特征或类型等,就不仅需要抽出家庭户,还要进行户内抽样。也就是说,从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已构成访谈对象的样本,为了使每户家庭中所有的成年人都具有同等的被选中机率,我们在最后一次抽样即每户家庭中的一个成年人时,要用到户内抽样方法,又可称为“kish 选择法”。

⑦pps抽样

以上抽样方法都有一个特点:总体或子总体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概率。如果每个元素的“规模”或“大小”基本相同,这种基于同等概率的抽取是合理的。但如果各元素的“规模”或“大小”差别较大时,或者元素在总体中地位不同时,则需要采用不等概率抽样的方法。在社会调查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不等概率抽样,称为“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简称pps抽样。

非随机抽样

很多情况下,由于调查对象总体边界不清,无法编制随机抽样所需的抽样框,或某些调查研究为了符合研究目的,不得不按实际需求,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这时,严格的随机抽样几乎无法进行,就可以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

非随机抽样指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操作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

①偶遇抽样

又称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对自己最为方便的方式抽选

样本,如将自己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下偶然遇到的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②判断抽样

又称目的抽样。调查者根据自己对总体的认识和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抽选样本,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纯粹凭主观印象抽取样本)和经验判断抽样(根据以往经验和调查对象的了解来抽取样本)。

③配额抽样

又称定额抽样。就是先根据总体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取偶遇抽样或判断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④滚雪球抽样

有时我们由于对调查总体的情况不甚了解,根本无法采取上述各种方法抽取样本,因此只能先找少量的,甚至是个别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访问,然后再通过它们去寻找新的调查对象,这样就像滚雪球一样寻找越来越多的调查对象,直到达到调查目的为止。

二、名词解释

1、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在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初步分析的基础上,从调查对象中恰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进行周密系统的社会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2、普遍调查的概念

简称普查,就是为了掌握被调查对象的总体状况,针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逐个进行的调查,也叫全面调查或整体调查。

3、调查指标

调查指标是指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用来反映社会现象的特征、属性或状态的项目,例如性别、年龄、人口、产值、绿化率等都是常用的调查指标。

调查指标一般由指标名称和指标值两部分构成。

指标名称:所反映的事调查指标的内容和所属范围;

指标值:具体地对调查指标的测量方法及标准等进行说明。

4、参数值

也称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总的数量表现,如某社区的平均每户人口数、户均住宅建筑面积等。

5、调查指标的定义分两个层次

●在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对每一个调查指标作出明确定义,这样既有利于具体的调查工作操作化,也有利于统一调查标准,减少调查误差,从而实现社会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求。

调查指标的定义分为两个层次: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

抽象定义是对调查指标共同体本质的概括,用于揭示调查指标的内涵,概括事物本质和区分其他对象。

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现象和方法对抽象定义所做的界定或说明。

例如“农业总产值”的抽象定义为“用货币计算的农业产品总量”,操作定义可以是“农业总产值=种植业产品总量*价格+林业产品总量*价格+牧业产品总量*价格+渔业产品总量*价格”。

●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在定义的内容、方法和着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

(1)抽象定义是用概念来下定义的,操作定义则是用具体的事物、现象或方法来下定义;

(2)抽象定义使用的是逻辑方法,操作定义使用的是经验方法;

(3)抽象定义着重揭示调查指标的内涵和本质,操作定义着重界定调查指标的外延或操作方法。

6、等距随机抽样

又称机械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即首先编制抽样框,将各抽样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列编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样本间隔,并在第一抽样间隔内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样本,最后按样本间隔等距抽样,直到最后一个样本为止。

7、定距测量

又称区间测量,是指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以等距的测量单位去衡量不同的类别或等级间的距离。

定距测量不仅能反映社会现象的分类和顺序,而且能反映社会现象的具体数量,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例如年龄、人口、产值等一切能用某种基本单位表示其数量,计算其距离的指标。

8、抽样

是指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总体中的一个子集)的过程。

9、置信度

又称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它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例如,假定通过调查得出某市主城区居民家庭的户均住房建筑面积在(85±5%)㎡的置信度是95%,指的是总体参数值(理论上的户均住房建筑面积)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85±5%)㎡的概率是95%。

10、类型随机抽样

又称分层随机抽样。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然后按照各类型或层次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随机方法从各类型或各层次中抽取样本。

11、定比测量

又称比例测量,是指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例如我们测量某街道的沿街建筑物的具体高度、某房间大小的具体面积等等。

12、个案调查的概念

个案调查又叫个别调查或个案研究,是指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对特定的个别对象所进行的调查,通过详尽地了解个案的特殊情况,以及它与社会其它各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影响和关系,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3、典型调查的概念

指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从调查对象中恰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进行周密系统的社会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14、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是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总体)之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代表(样本),并以对样本调查的结果来推论全体被研究对象的一种调查方式。

15、社会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社会调查的信度是指调查结果反映调查对象实际情况的可信度,它通常以运用相同的社会测量手段重复测量同一个调查对象时,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信度系数来表示。

社会调查的效度是指调查结果所要说明结果的有效程度,通常指社会调查的测量工作能够准确、真实的测量时无属性的程度,或者是指所用的调查标准能够如实的反映某一概念真实含义的程度。

三、简答题

1、重点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的区别

(1)典型调查是选择同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重点调查则是选择同类事物中具有集中性的单位作为调查对象。个案调查的调查对象是特定的、不可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对象(1)地理研究对象 地理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2)自然地理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三)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对象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结构性和功能性,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建立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等级体系,以及对其动态、发展历史、未来变化的预测,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研究。三、综合自然地理的任务 ?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本质联系和作用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阐明他的整体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预测他的继承趋势?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划不同层次的自然综合体?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 ?协调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探索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自然地理的形成和发展(1)综合自然地理的基础(1)积累古代地理知识 从古代到18世纪的重大地理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收集和积累资料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古代地理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过程。 原始社会——所有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都被误认为是神圣的行为,并被

神秘的色彩所覆盖。这一时期被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 奴隶社会——地理得到了显著发展,地理应运而生。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厄拉多塞、斯特拉波和托勒密。 厄拉多塞(古希腊)——地理之父的代表:“地理”讨论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将地球表面分成五个区域,将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三个主要区域,并绘制了世界时间地图——代表斯特拉波(古罗马):“地理”解释了尼罗河泛滥的原因,这是由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雨量充沛 托勒密(古罗马) 地理分为地理和地理。地理学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反映了最基本的东西,使我们能够看到整个地球的全貌。大地测量学详细地描述了各个国家,并且只向我们提供了一张图片。他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详细、影响最深远的轮廓地图——“托勒密” 封建社会——地理停滞不前,通过旅行、宗教和战争扩大了它的地理视野。马可·波罗游记2。地理发现 “三大事件”——东南航线的开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南航线的开通——极大地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古代地理的特点。1.地理处于收集和积累数据的时期。2.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3.古代地理学的特点是纯粹描述地理现象。4.古代地理学有两个基本流派,即“杂学派”和“普遍学派”(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1.地理学“博杂派”转折时期自然地理学的诞生——人文地理学

社会调查选择题标准答案

1 ()。 选择一项: D. 互斥性 2、测量目标与测量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叫做()。 选择一项: B. 容效度 3、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 选择一项: D. 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选择一项: D. 异质性 5、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 选择一项: A. 6、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 D. 判断抽样 7、社会测量的要件有()。 A. 测量工具 B. 测量规则 C. 测量对象 D. 测量数值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C. 分半法 E. 复本法 F. 9、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制定抽样框 B. 评估样本 C. 确定总体 D. 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 抽取样本 F. 决定样本容量 10、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C. 直接抽样法 E. 随机数表法 F. 抽签法 社会调查第十章资料整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2、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前者也叫(定性)资料整理,后者也叫(定量)资料整理。 3、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6、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 7、(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完整)资料的整理。 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9、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 二选择题 1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类 B. 审查 C. 汇编 D. 收集 E. 分析 F. 筛选 11、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组 B. 汇总 C. 归类 D. 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E. 检验 F. 审核 12、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 选择一项: A. 真实性原则 B. 准确性原则 C. 合格性原则 D. 完整性原则 13、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来源判断 B. 适用性审查 C. 涵审查 D. 程序审查 E. 外观审查 F. 逻辑审查 14、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2分×10,共20分) 1.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属于()。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2、统计分析方法的内容可以根据变量的多少划分为( )。 A. 单变量分析 B.双变量分析 C. 三变量分析 D.多变量分析 3、“将被调查者工资单上的应发金额数加上每月奖金发放统计表上她所得的奖金数额就就是她的收入状况”就是( )。 A. 测量客体 B. 测量内容 C. 测量法则 D.数字与符号 4、从12、8万名大学生中抽取1000名大学生,一次直接抽取出40个班级,而以这40个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假定正好1000名)作为调查对象,则班级就就是( )。 A.抽样框 B.抽样单位 C. 元素 D.样本 5、最常见的集中量数有(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6、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称之为( )。 A.调查对象 B.研究内容 C.分析单位 D.研究主题 7、现代社会调查主要采用( )两种方法收集资料。 A、自填式问卷 B、结构式访问 C、个别发送法 D、电话访问法 8、属于定类测量层次。 A、性别 B、年龄 C、收入 D、职业声望 9、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1)确定研究课题(2)整理与分析资料(3)搜集资料(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5)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合适的程序应为( ) A.(1)—(2)—(3)—(4)—(5) B.(1)—(5)—(3)—(2)—(4) C.(3)—(1)—(5)—(2)—(4) D.(1)—(3)—(5)—(2)—(4) 10、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就是:( ) A、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二、名词解释(4分×5,共20分) 1、应用性课题 2、离散趋势分析 3、统计值 4、操作化 5、交互分类 三、计算题(15分) 调查100名工人与100名教师的收入,得到下列资料。问工人相互之间收入的差别与教师相互之间收入的差别哪个更大? 收入工人数教师数 300 30 20 400 20 30 500 30 40 600 20 10 四、综合题(15分) 某校有4000毕业生,共80个班级。现要从中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全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请您用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方法分别抽取样本。 五、撰写调查报告 请按照您实际开展的调查活动与分析结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要求结构完整,题目自拟。 (字数不少于1000字)(30分) 《社会调查方法》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A、B、D 3、 C 4、 A 5、 A、B、C 6、C 7、A、B 8、A 9、 B 10、A、C、D 二、名词解释 1、所谓应用性课题,就是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与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这类课题的关注点通常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制定社会政策,以及帮助评估社会后果等。概括地说,这类课题侧重于通过调查来解决实际问题。 2、离散趋势分析指的就是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它与集中趋势分析一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与揭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共同反映出资料分布的全面特征。同时,它还

自然地理学期末总结(第四章)

自然地理学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水循环 1 、概念: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蒸发、 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 、类型:(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和规模划分)(1)大循环:海陆间循环(2) 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 3 、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依次所需要的时间。 4 、效应:(1)地球圈层构造(2)全球气候(3)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4)生 态平衡(5)水资源的开发利用(6)水文现象以及水文学科的发展 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水量平衡 1 、概念: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 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2 、方程及意义:(1)全球:海上降水量+陆上降水量=海上蒸发量+陆上蒸发量 (2)海上降水量+入海径流量=海上蒸发量(3)陆上降水量-入海径流量=陆上蒸发量人为地大规模减少入海径流量,可能破坏淡水平衡。地表径流量入海是全球水量平衡的重要环节,而不是淡水资源的浪费。 三、海与洋 1 、洋与海的概念区分:(1)洋: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大洋(2) 海: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成为海。 2 、海的类型:内海(地中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四、海水的化学成分 1 、盐度: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 2 、氯度: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 3 、影响盐度的因素:大洋盐度一般在33~37之间,因受降水、蒸发和入海径流 的影响而发生区域变化。盐度=0.03+1.805*氯度 五、海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1 、颜色:决定于海水对阳光的吸收和反射状况。海水对蓝光吸收少,海水中质 点对蓝光散射强烈。 2 、透明度:近海岸低,大洋腹地高。

2016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答案

所有答案来自网络,请同学做之前自己注意下○洋○洋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答案 绪论 D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所有自然现象都会稳定地重复发生。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B 2 【单选题】(5分) 社会现象是变化的,自然现象是不变的。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B 3 【单选题】(5分) 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因此解释社会现象的逻辑通常也是复杂的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B 4 【单选题】(5分) 社会研究应着力于研究设计,一项设计完美的研究就会是好的研究。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B 5 【单选题】(5分) 公理和定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较少出现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A 6 【单选题】(5分)

社会调查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搜集数据。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A 7 【单选题】(5分) 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测量共识更难达成。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是:A 8 【单选题】(5分) 下列关于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有 A. 社会现象可以做假设检验,但很难去做重复检验 B. 自然现象的属性可以测量,而社会现象的属性不可以测量 C. 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D. 自然现象可以做重复检验 正确答案是:B 9 【多选题】(5分) 以下哪些现象属于社会现象? A. 贫富差距 B. 太阳东升西落 C. 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 D. 邻居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E. 父代的社会地位越高,子代的社会地位也越高 正确答案是:A,C,E 10 【多选题】(5分) 请判断,下面列出的属性中,哪些属于社会现象的自然属性? A. 收入 B. 年龄 C. 性别 D. 权力 E. 户籍 正确答案是:B,C 11 【多选题】(5分) 请判断,下面列出的属性中,哪些属于社会现象的建构属性? A. 收入 B. 年龄 C. 性别 D. 权力 E. 户籍

考试试卷1及答案现代自然地理学

课程导航 离开 刷新 关于本课程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第六章:水圈与水平衡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的相互作用 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 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 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 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 第五节:构造地貌

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 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大气运动 第三节:物质输移 第四节:能量传输 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 第六节:大气与人类 第一节:水圈的组成 第二节:水圈的结构 第三节:水圈的演化 第四节:水的运动 第五节:水分平衡 第六节:水圈与人类 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 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 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第四节:生态系统 第五节: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 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第三节:地貌与气候 第四节:沙尘暴与黄土沉积 第一节:岩石与水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 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 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 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第六节:海岸线与海岸带 第七节: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水、岩相互作用的实例第八节:河口地貌 第一节:水汽与天气 第二节:水与气候 第三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 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 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份循环 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一、选择题(6×3=18) 1、下列哪些是社会调查使用的方法: A观察法 B统计分析法 C因果分析法 D 测量法 2、关于社会调查活动与调查方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古代中国调查活动最早产生于秦代 B科学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近代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 D社会调查数量方法最为兴盛的时期是20世纪前20年 3、下列调查报告有费孝通先生完成的有: A《江村经济》 B《花篮瑶社会组织》 C《禄村农田》 D《乡土中国》 4、普遍调查的特点: A全面性 B准确性 C普遍性 D及时性5、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A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

群抽样 6、统计图的类型有: A条形图 B圆形图 C曲线图 D象形图 二、概念辨析题(3×8=24) 1、理论性社会调查课题与应用性社会调查课题 2、调查资料整理与调查资料分析 3、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的参数值与统计值 三、计算题(2×8=16) 某班有10名学生,其中6名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与本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情况如下表: 编号上学期 成绩 本学期 成绩 1 2 3 4 5 663 65 72 78 85 92 70 72 73 80 88 92 试求: (1)两次考试有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多少?

(2)如果有一名同学上学期平均成绩为80,请问他本学期期平均成绩大概为多少? 四、简述题(12+15+15=42) 1、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哪几种? 2、何为分组的标志?选择标志的原则是什么? 3、调查报告撰写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D; 2、BC; 3、ABCD; 4、ABC; 5、ACD; 6、ABCD 二、概念辨析题 1.论性课题上指以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调查研究的课题;应用性课题是指以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而进行调查研究的课题。2.计资料的整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统计资料的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所得资料的数量特征进行描述,并运用数学模型揭示调查资料中所隐含的关系、规律及发展趋势。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绪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 (一)在六大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基础上形成四大物质圈层(对流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二)内部分异复杂,具有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特有物质和现象(土壤层、沉积岩、各种地貌) (三)通过四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流和信息传输 (四)固,气和液三相物质并存 (五)从地球内部和外层输入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辐射、地热、重力) (六)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干扰和控制下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大多已成为人类聚居场所。 第一章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质作用类型(理解);地壳的结构和类型、三大类岩石的 成因、特征和联系(掌握) 1.地壳的结构: 1)以康拉德面(距地表约10km) ,分硅铝层和硅镁层 2)上层为硅铝层,以O、Si、Al为主,又称花岗岩层,大陆上厚约10—40km 3)下层为硅镁层,以O、Si、Al为主,但Mg、Fe、Ca相应增多,称玄武岩层,大陆平 原厚可达30km 2.地壳类型: 1)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平均厚度约33km,近海薄内陆厚,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 2)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平均厚度仅7.3km,最薄处仅5km,仅由硅镁层组成(缺少 硅铝层) 3.岩浆岩: 岩浆岩:地下深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4.沉积岩 1)定义: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 搬运沉积后,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2)主要特征: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具有生物化石 3)成岩途径:a.压固;b.胶结;c.重结晶;d.新矿物生长 4)构造:层理构造: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 的成层特征; 层面构造: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如雨痕、波痕等。 5.变质岩 1)变质作用:先成岩石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之 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 2)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据先成岩石类型划分为正变质岩(岩浆 岩变质)和负变质岩(沉积岩变质) 3)变质作用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4)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6.三大类岩石联系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一)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 一、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 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 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 ③(复合土地系统) 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 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

社会调查选择题答案

1、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选择一项: D. 互斥性 2、测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叫做()。 选择一项: B. 内容效度 3、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 选择一项: D. 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选择一项: D. 异质性 5、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 选择一项: A. 抽样单位 6、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 ()。 D. 判断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 7、社会测量的要件有()。 A. 测量工具 B. 测量规则 C. 测量对象

D. 测量数值 8、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C. 分半法 E. 复本法 F. 再测法 9、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制定抽样框 B. 评估样本 C. 确定总体 D. 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 抽取样本 F. 决定样本容量 10、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C. 直接抽样法 E. 随机数表法 F. 抽签法 社会调查第十章资料整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2、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前者也叫(定性)资料整理,后者也叫(定量)资料整理。

3、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6、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 7、(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完整)资料的整理。 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9、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 二选择题 1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类 B. 审查 C. 汇编 D. 收集 E. 分析 F. 筛选 11、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组 B. 汇总 C. 归类 D. 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E. 检验 F. 审核 12、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 选择一项: A. 真实性原则 B. 准确性原则 C. 合格性原则 D. 完整性原则 13、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来源判断 B. 适用性审查 C. 内涵审查 D. 程序审查 E. 外观审查 F. 逻辑审查 14、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

社会调查与统计试卷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人口文化 2.理论实际 3.描述型研究预测性研究 4.直接提问假设提问 5.简明通俗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 2.C 3.B 4.B 5.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少答、多答均要酌情扣分) 1.ABCD 2.ABC 3.BCDE 4.CDE 5.BCDE 三、名词简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L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具有变量和变量值。变量是指概念本身是可变动的,变量值即取值,是指用数值表现的变量。(3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所运用的变量值与数学中变量不同的地方是:变量值可以用程度来表示。对变量可以从不同方面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和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2分) 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要以随机方式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以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3分)随机抽样的主要类型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另外还有非随机抽样。(2分) 3.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在所有社会调查方法中是运用的最广泛和普及的一种方法。对于国家公务人员这是基本功。(3 分)访谈法的类型主要有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一般访谈和深度访谈、作为搜集资料主要手段与辅助手段的访谈。(2分) 4.试点调查法:就是为了取得实行某一政策或方案的经验,固守一个有代表性的基点,进行一个时期的持续调查,系统地搜集和积累第二手资料,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试点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借以指导全面工作的调查方法。(3分)主要类型有平行试点和连续试点、实验室试点和实地试点、单一试点组试点、试点组对照组试点和多试点组试点。(2分)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操作化?它有什么作用? 答: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一章 重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 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 ①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②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③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则向左偏移。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要密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洪堡德 B.道库恰耶C.伊萨钦科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 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B.索恰瓦C.帕萨格 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B.Fe++ C.Ca++ 5.《21世纪议程》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A.孟德斯鸠B.道库恰耶夫C.白吕纳 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A.植被B.土壤C.气候 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土壤B.适宜性C.限制性 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 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 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A.道库恰耶夫B.洪堡德C.伊萨钦科 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C.PRED系统 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A.贝尔格B.索恰瓦C.帕萨格 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 C.Ca++ 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A.1972B.1987C.1992 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A.维达尔·白吕纳B.罗士培C.拉采 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18.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 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A.适宜性类别B.适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 20.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首先提出的。A.贝尔格B.索恰C.帕萨格 21.湿热环境的标型元素是。A.Fe++ B.Fe+++和Al+++C.Ca++ 2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A.《我们共有一个地球》 B.《我们共同的未来》C.《21世纪议程》 23.协调论的思想是由提出的。A.罗士培B.维达尔·白吕纳C.拉采尔 24.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A.潜力评价 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25.按照广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D.A、B、C 26、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A.简单B.复杂C.不变 27.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交叉单列系统的是。 A.罗开富的区划方案 B.任美锷的区划方案C.黄秉维的区划方案 28.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学者是。A.拉采尔B.罗士培C.维达尔·白吕纳 29.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 30.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统一单列系统的是。A.黄秉维的区划方案B.席承藩的区划方案C.任美锷的区划方案 二.填空题 1.近代地理学早期萌发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集中反映在的著作中,在他的著作中,

社会调查与统计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调查与统计》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 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建立起小样本检验理论使抽样调查方法的走向完善的是 [ ] A.费希尔 B.凯尔 C.帕克 D.涂尔干 2、将调查研究分为探索、描述和解释三类的标准是 [ ] A.调查对象 B.调查目的 C.执行方式 D.应用领域 3、适合于对态度和意见进行测量的题目是 [ ] A.是否题 B.复选题 C.排序题 D.语义差异题 4、社会调查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会事业的时间是 [ ] A.18世纪到19世纪 B.18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 C.18世纪到19世纪 D.19世纪到20世纪 5、实现定序测量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 [ ] A.是否题 B.评定尺度 C.排序题 D.复选题 6、评定尺度的答案选项的数目通常是 [ ] A.1-3 B.1-5 C.2-5 D.3-7 7、依照时间顺序,调查研究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 ] A.近代调查 B.现代调查 C.当代调查 D.近代与现代调查 8、评定尺度的一种转换形式是 [ ] A.是否题 B.复选题 C.排序题 D.语义差异 9、在采用自填问卷方法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 A.研究者难找 B.信度低 C.效度低 D.回收率偏低 10、对违法的行为和事件的题目设计的方法是 [ ] A.辅助法 B.调整答案法 C.随机回答法 D.提供背景信息 11、好的连续量表设计应要求被访者在一个界定良好的()来表述自己的评价。 [ ] A.单一纬度 B.两个纬度 C.三个纬度 D.四个纬度

12、数据处理中回访时随机抽取已访问过的进行回访的百分比例是 [ ] A.1-10 B.1-15 C.5-10 D.5-15 13、按缺失值处理的问卷有可能使数据出现偏差的百分比例是大于 [ ] A.5 B.10 C.15 D.20 14、下列属于统计分析软件的是 [ ] A.SPSS B.dBASE C.FoxPro D.Excel 15、语义差异量表制定的时间是 [ ] A.1950年 B.1954年 C.1957年 D.1960年 16、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时样本的规模的判断起点是 [ ] A.30 B. 50 C.70 D.100 17、下列属于电子表格的是 [ ] A.SPSS B.dBASE C. FoxPro D. Excel 18、调查伦理中最关注的隐私是 [ ] A.匿名性 B.个人独处 C.亲密 D.保留 二、多选题:每题后5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 题后括号中,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 1、纵贯调查具体可以分为[ ] A.趋势调查B.民意调查C.同期群调查 D.抽样调查E.追踪调查 2、语义差异量表的共同提出者有[ ] A.奥斯古德B.苏奇C.利克特 D.坦嫩鲍姆E.罗森博格 3、调查设计主要包括[ ] A.抽样设计B.资料收集C.资料处理方案 D.调查设计的总体规划E.撰写报告 4、抽样包括的一般步骤有[ ] A.确定总体B.确定抽样框C.制定抽样方案 D.实际抽取样本E.评估样本质量 5、按照执行方式可以将调查研究分为[ ] A.自填问卷B.邮寄问卷C.当面访问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 全 答案

2017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作业一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1 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 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1、简述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要素 2、简述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答:三分法(地理学分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三层次(综合层次):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统一地理学 三重性(研究性质):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三时段(时间性质):过去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未来地理学 横断面(横断科学):地理哲学、方法论等横断科学(地图学、3R 、测量学等) 3、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属于自然地理学 (2)位于第二层次综合层次(第一综合层次) (3)包含理论、应用和区域三重属性 4、地球表层是指那个范围?有何特征? 答: 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底部到大气圈对流层顶的空间范围 2)特征:(1)内外能的叠加区 (2)三相物质共存并相互转换 (3)有表层体(新生体)的生产 (4)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场所 5、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理论 4)土地科学 5)人类活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6、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7、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形成 答: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 1)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性质。 2)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为:自然综合体学说、地理系统学说、耗散结构理论 9、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 答:地质基础是构造岩石,其次是地貌、生物、土壤、大气和水 10、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流通过程 答: 1)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占%,地球内能占%,引力能占% 2) 应用层次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综 合 自 然 区 划 景 观 类 型 研 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