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机房温湿度检测及控制

通信机房温湿度检测及控制
通信机房温湿度检测及控制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课题来源及意义 (3)

1.2、国内外机房温湿度控制的发展现状 (3)

1.3、机房环境要求 (5)

1.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5)

第二章系统方案论证 (8)

2.1、中央控制单元的确定 (8)

2.1.1、单片机方案 (8)

2.1.2、DSP方案 (9)

2.2、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9)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13)

3.1、系统的工作过程 (13)

3.2、单片机最小系统 (13)

3.3、温度传感器 (18)

3.4、湿度传感器 (19)

3.5、A/D转换 (21)

3.6、显示、键盘接口电路 (23)

3.7、串行通讯接口电路 (26)

3.8控制执行电路的设计 (28)

第四章 PID控制算法 (31)

4.1、PID控制算法 (31)

4.2、PID参数的整定 (32)

第五章软件设计 (34)

5.1、主程序流程图 (34)

5.3、湿度转换子程序图 (36)

5.4、PID算法流程图 (37)

结束语 (38)

致谢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二:程序 (43)

第一章概述

1.1、课题来源及意义

现代社会,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温度、湿度、电流、电压、流量、流速等都是普遍而且重要的物理参数。其中温湿度的准确测量和有效控制是保证生产过程优质,高产,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由于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及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通信机房大量增加。而许多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对环境、温湿度等都有特殊要求,并且通信设备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从而不可能腾出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来对通信设备进行看护,造成很多电气设备无人值守。这就需要在其上级局进行集中控制。

本文是关于环境监测系统,是为适应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通信设备而进行的设计。本设计的作用主要是改善通信机房的温湿度,防止因温湿度的变化而造成通信设备的故障,使通信设备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生产的不间断和安全运行。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工作,运用PID算法和单片机对温湿度进行控制,以求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1.2、国内外机房温湿度控制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温湿度检测系统又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系统在布线上采用了矩阵式布线技术,简化了数据采集部分的线路;在传感器方面采用了半导体,热电偶等器件;在数据传输上采用了串行传输方式,从而节省了传输线,采用单板机进行数据处理,提高数据传输与检测速度,通过软硬件技术的结合,检测精度与可靠性较前期又有了很大提高。但温度传感器的线性度差,测量精度仍不理想。

与国内相比,以美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在温湿度监控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地步,高科技数字式温度产感器广泛应用于机房温湿度监测系统。该传感器采用了半导体集成电路誉为控制器的最新技术,在一个管芯上集成了半导体温度测量芯片,数据信号转换芯片,计算机接口芯片,存储器芯片等多个功能模块。除了完成温湿度检测功能外,一些数字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同时完成预知温湿度范围报警,多路A/D 转换,温度补偿等功能。由于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直接输出数字量从而解决了温湿度信号的长距离传输问题及传输过程中因干扰和衰减导致的精度降低问题。

由Analog Device 公司生产的AD7418 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集成了A/D 转换器,参考电源,采样保持器,多路开关及温度监控报警电路。温度敏感器件采用带隙式半

导体温度传感器(Bandgap Temperature Sensor),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精度。该器件可以在片内将温度传感器的模拟量通过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片内具有可预置的温度报警寄存器,可以通过外部程序控制来设定报警的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当传感器温度超出该温度范围时,OTI引脚输出报警信号通知控制系统或直接用于控制。

National Semiconducor 公司生产的LM74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集成了带隙式温度传感器,Delta-Sigma型数模转换器,并具有SPI/Microwrite兼容总线接口。在传感器通电工作后,自动按一定速率对温度进行检测,并在片内寄存器中存储转换的温度值,可以在任意时刻读出传感器的温度值。LM74具有休眠模式,在休眠时消耗的电流不超过10uA,功率消耗低。LM74的数模转换器为12位外加符号位,因此在其有效工作范围内可以达到0.0625摄氏度的分辨率。由于采用了SPI/microwrite 兼容总线接口,可以将多个传感器挂接在总线上,通过片选信号对特定器件进行读写操作。

由美国Dallas Semiconductor公司推出的单线数字化测温集成电路——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20,采用单线接口式,可通过数据线直接供电,具有超低功耗工作方式,测温范围-55~125摄氏度,温度转换值以九位数字方式串行输出。微控制器与DS1820仅需一条线,每一DS1820在出厂时已给出了唯一序号,因此,在同一条单总线上可挂接任意多个DS1820 . DS1820的序号值存放在内部ROM中。传感器内部还有两个八位的用于存放温度数据的RAM,1号存放温度数据的正负符号,0号存放温度值的补码,采用塑封的DS1820易于封装在测温电缆中。

与外国同类产品相比较,国内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还有很大差距,系统采用的温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温湿度传感器测得的环境温度模拟量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信号时产生的误差,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因干扰和信号衰减导致的精度降低。不可否认,国内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技术水平和国外电子元器件的过高价格制约了环境检测系统向更高精度的发展。

单片微型计算机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性价比高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家用电器,节能装置,军事装置,机器人,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使产品小型化,智能化,既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设计。本文主要涉及AT-89C51单片机在温湿度控制中的应用。应用单片机实现PID控制算法和PID参数的整定。

PID 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 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当用计算机实现后, 数字 PID 控制器更显示出参数调整灵活、算法变化多样、简单方便的优点。随着生产的发展, 对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之发展出许多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型控制算法, 如自适应 PID 控制、模糊 PID 控制、智能 PID 控制等等。

1.3、机房环境要求

根据YD 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10条:机房室内温湿度应符合设计环境指标要求,并且配备温湿度计、温度、湿度告警设备。其中机房温度湿度要求:

1. 机房温度: 21±3℃,相对湿度:40%~60%

2. 温度、湿度的测量点为空调回风口处。

其主要控制参数如下:

●温度传感器工作指标:

温度:0o C--60o C 精度:2o C

●制冷加热指标:

当温度降至5o C时,启动加热器;加热至10o C时停止加热。

当温度升至25o C时,启动制冷机;制冷至15o C时停止制冷。

●湿度传感器工作指标:

相对湿度:40%~60% 精度:2%

●干燥增湿指标:

当湿度降至20%时,启动增湿器;加热至30%时停止增湿。

当湿度升至80%时,启动干燥机;干燥至30%时停止干燥。

1.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是完成一种低成本、低价格、功能齐全、及温湿度测量、显示、控制于一体的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该设计主要包括硬件电路和主要的控制算法。

研究的关键问题是:通信机房温湿度的精确测量;双向可控硅控制的温湿度控

制电路设计;温湿度控制算法的选择,本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以及温湿度标度转换、数字滤波环境温湿度采样等软件设计。

根据本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了如下工作:

1介绍了研究和设计的背景和意义,调查并综述了当前温湿度控系统市场的国内外现状。

2 提出了符合设计要求的高精度温湿度控制系统方案,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

3 完成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它包括:

1)温湿度检测放大传送电路;

2)包含MCS-51系列单片机AT-89C51,外围扩展并行接口8155,程序存储扩展

2732,模数转换器ADC8089,数模转换器DAC0832等芯片的接口电路;

3)输入信号口采用光电耦合器,使抗干扰能力增强;

4)输出信号设计有两路继电器控制;

5)通过双向可控硅管实现的温湿度控制电路;

6)键盘接口和两位7段数码显示管用来显示温度。

图1.1 系统的原理图

4 基本完成了软件部分设计,它包括:

1)键盘扫描;

2)温湿度控制显示;

3)温湿度采样;

4)数字滤波;

5)数据处理;

6)PID计算;

第二章系统方案论证

本设计是环境温度实时监测控制系统,其中通信机房内的监控单元为主要设计目标。

2.1、中央控制单元的确定

2.1.1、单片机方案

单片机已成为电子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信息处理、通信联络和实施控制的重要器件。通常利用单片机技术在各种系统、仪器设备或装置中,形成嵌入式智能系统或子系统。中央处理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所做系统的性能,要选择既便宜又实用的单片机款型。

常见几种单片机的比较:

Intel公司早期的产品8031/8051/8751。

8031片内不带程序存储器ROM,使用时用户需外接程序存储器和一片逻辑电路373,外接的程序存储器多为EPROM的2764系列。用户若想对写入到EPROM中的程序进行修改,必须先用一种特殊的紫外线灯将其照射擦除,之后再可写入。写入到外接程序存储器的程序代码没有什么保密性可言。

8051片内有4K的ROM,无须外接外存储器和373,更能体现“单片”的简练。但是你编的程序你无法烧写到其ROM中,只有将程序交芯片厂代你烧写,并是一次性的,今后你和芯片厂都不能改写其内容。

8751与8051基本一样,但8751片内有4k的EPROM,用户可以将自己编写的程序写入单片机的EPROM中进行现场实验与应用,EPROM的改写同样需要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定时间擦除后再烧写。

由于上述类型的单片机应用的早,影响很大,已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后来很多芯片厂商以各种方式与Intel公司合作,也推出了同类型的单片机,如同一种单片机的多个版本一样,虽都在不断的改变制造工艺,但内核却一样,也就是说这类单片机指令系统完全兼容,绝大多数管脚也兼容;在使用上基本可以直接互换。我们统称这些与8051内核相同的单片机为“51系列单片机”。

在众多的51系列单片机中,要算 ATMEL 公司的AT89C51更实用,因他不但和8051指令、管脚完全兼容,而且其片内的4K程序存储器是FLASH工艺的,这种工艺的存储器用户可以用电的方式瞬间擦除、改写,一般专为 ATMEL AT89Cx 做的编程器均带有这些功能。显而易见,这种单片机对开发设备的要求很低,开发时间也大大缩短。写入单片机内的程序还可以进行加密,这又很好地保护了你的劳动成果。重要的一点AT89C51目前的售价比8031还低,市场供应也很充足。

从多方的因素考虑论证。硬件的核心选用Atmel公司生产的AT89C51单片机。它是一种低功耗、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片内带有一个数KB的FLASH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它采用了CMOS工艺和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而且其输出引脚和指令系统都与MCS-51兼容。

2.1.2、DSP方案

如果采用TMS320F240 DSP实现,其主要优点有:

1.速度快,执行速度达到20MIPS,几乎所有的指令可以在50μs的单周期内完成,如此高的性能非常适合实时数据采集。

2.硬件结构简单,DSP片内具有十位A/D转换器,不需要外接A/D转换器,并且还具有丰富的可编程多路复用I/O引脚。

3.软件编程灵活,可采用C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

本设计仅仅是简单的温度检测控制,不需要功能太强大的控制单元,单片机已经足够用,而且单片机的价格便宜,容易购买,所以决定用AT89C51单片机。

2.2、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百年来,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2)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3)智能温度传感器。

温敏传感器中最主要的元件就是热电阻,热电阻是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而制成的测温元件。所以,要求导体的温度系数尽可能地大和稳定,电阻率大,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呈线性关系,并在较宽的范围内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目前用的较多的热电阻材料有铂、铜等。铂电阻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在高温和氧化

性介质中最稳定,它能用做工业测温元件和作为温度标准。很多检测电路中采用铜电阻,是因为测量精度要求不高(2o C),测量范围不大(0o C-60o C)时,可用铜热电阻代替铂热电阻,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在-50o C-150o C时,铜电阻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R t =R

(1+αt),式中α=4.25x10-3-4.28x10-3/o C,为铜的温度系数。但是铜电阻经测量

后还要经过ADC的模数转化,给设计本身增加了成本,还造成一定的繁琐。

本设计采用了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20系列。

DS1820 是美国达拉斯(DALLAS) 公司研制的单线数字温度计。它采用单线总线结构,用一根I/ O 线传送数据与命令, 并可兼作电源线。DS1820 内含集成温度传感器、CPU 、ROM、RAM 和I/ O 接口, 属于新一代智能传感器。它具有微型化(外形尺寸仅为4. 6mm ×9. 0mm ×3. 0mm) 、低功耗、高性能、抗干扰能力强、易配微处理器(μP) 等优点, 适于构成多路温控仪或大型分布式温度测控系统, 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新型器件。并且,和传统的采集模拟量通过外接A/D转换电路采集数据的方式相比,DS1820自己本身就可以完成温度模拟量的A/D转换,不需要外接A/D转换电路。这就在设计时大大简化了电路及外围器件的数量,使设计简单并可靠。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空气湿度是反映空气中水蒸汽含量多少的尺度,对空气湿度的测量,也就是对空气中水蒸汽含量的测量。空气湿度常用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来表示。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汽的分压了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压力之比。常用的湿度测量方法有:

1、毛发测湿法

毛发的长度会随着所处环境的湿度而变化。这种变化在机械意义方面指为相对湿度。该方法简单,成本低,但是维修费用高,要频繁地对毛发进行长度还原;最大相对湿度测量范围只为15%RH-85%RH,最大测量温度只为50℃;高误差,测量慢。

2、露点镜法

一面镜子降温并达到露点时,其表面上将出现水凝滴。于是通过监视镜面上的凝滴即可测得露点。这种方法测量范围宽、测量准确,但是费时、昂贵、笨重、时间适应慢。

3、湿度传感器测湿

湿度传感器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产品的基本形式都为在基片涂覆感湿材料

形成感湿膜。空气中的水蒸汽吸附于感湿材料后,元件的阻抗、介质常数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制成湿敏元件.湿度传感器要达到土2%-13%RH的精度是比较困难的,通常产品资料中给出的特性是在常温(20℃士10'C)和洁净的气体中测最的。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尘土、油污及有害气体的影响,使用时间长了,会产生老化,精度下降,湿度传感器的精度水平要结合其长期稳定性去判断,一般说来,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是影响湿度传感器质量的头等问题,年漂移量控制在1%RH水平的产品很少,一般都在土2%左右,甚至更高。湿敏元件除了对环境湿度敏感外,对温度亦十分敏感,其温度系数一般在0.2-O.8%RH的范围内,而且有的湿敏元件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其温度系数又有差别。温漂非线性,这需要在电路上加温度补偿式。采用单片机软件补偿,或无温度补偿的湿度传感器是保证不了全温范围的精度的,湿度传感器温漂曲线的线性化直接影响到补偿的效果,非线性的温漂往往补偿不出较好的效果,只有采用硬件温度跟随性补偿才会获得真实的补偿效果。湿度传感器工作的温度范围也是重要参数。多数湿敏元件难以在40℃以上正常工作。金属氧化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和氯化铿等湿敏材料施加直流电压时,会导致性能变化,甚至失效,所以这类湿度传感器不能用直流电压或有直流成份的交流电压。必须是交流电供电。

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国内外湿度传感器产品,电容式湿敏元件较为多见。感湿材料种类主要为高分子聚合物,氯化铿和金属氧化物.电容式湿敏元件的优点在于响应速度快、体积小、线性度好、较稳定,国外有些产品还具备高温工作性能。但是达到上述性能的产品多为国外名牌,价格都较昂贵。市场上出售的一些电容式湿敏元件低价产品,往往达不到需求的水平,线性度、一致性和重复性都不甚理想,30%RH以下及80%RH以上感湿段变形严重。有些产品采用单片机补偿修正,使湿度出现“阶跃’性的跳跃,使精度降低,出现一致性差、线性差的缺点。无论高档次或低档次的电容式湿敏元件,长期稳定性都不理想,多数长期使用漂移严重,湿敏电容容值变化为pF 级,1%RH的变化不足0. 5pF,容值的漂移改变往往引起几十RH%的误差,大多数电容式湿敏元件不具备40℃以上温度下工作的性能,往往失效和损坏。电容式湿敏元件抗腐蚀能力也较欠缺,往往对环境的洁净度要求较高,有的产品还存在光照失效、静电失效等现象,金属氧化物为陶瓷湿敏电阻,具有湿敏电容相同的优点,但尘埃环境下,陶瓷细孔被封堵元件就会失效,往往采用通电除尘的方法来处理,但效果不够理想,且在易燃易爆环境下不能使用,氧化铝感湿材料无法克服其表面结构“天然老化,的弱点,阻抗不稳定,金属氧物陶瓷湿敏电阻也同样存在长期稳定性差的弱点。

4、干湿球测湿法

该方法利用干、湿球温度差效应来测量空气相对湿度。选用线性度好的热敏元件,能够实现宽范围、高精度测量,而且性价比高,反映也很快。

在本设计中,湿度传感器选择了HM1500。HM1500是专门适用于需要精确可靠检测湿度的OEM用户。它的特点是有很小的易于安装的接头可以非常节省成本的机械自动安装。由于它是线性的电压输出湿度检测模块,因此能直接与微控制器相接。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3.1、系统的工作过程

控制过程如下: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后,将数据送入单片机中,因为温度传感器DS1820是数字传感器,所以,其输出量为数字量,可直接由中央处理器处理。一个湿度传感器通过多路开关CD4051接到A/D转换器AD574上,经过模/数转换,将数字量送入单片机。这样,单路温度和单路湿度的测量数据就被采集到了中央处理器中。通过显示电路,经LED数码管直观地显示给观测人。这是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但在本设计中,加入了RS-232电路,即和上位机的通讯串口电路,这样,此系统就可以和PC机相连,便于直接控制。并且,在本设计中还加入了键盘,这是给控制部分设置的,在和上位机发生通讯故障时,可以手动输入控制量,以达到要求。

3.2、单片机最小系统

1、单片机

(1)主要性能参数:

·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4K字节可重擦写Flash闪速存储器

·1000次擦写中期

·全静态操作:0Hz——24MHz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128*8字节内部RAM

·32个可编程I/O口线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6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式

(2)功能特性概述:

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字节Flash闪存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

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

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不见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3)AT89C51引脚及说明:

图 3.1 89C51双列直插封装方式的引脚图

(一)电源引脚:

(1)Vcc(40脚):电源端,接+5V。

(2)Vss(20脚):接地端。

(二)时钟引脚:

(1)XTAL1(19引脚):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该引脚内部是1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这个反相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如果采用外接晶体振荡器时,此引脚应接地。

(2)XTAL2(18引脚):接外部晶体的另一端,在该引脚内部接至内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若采用外部时钟振荡器时,该引脚接收时钟振荡器的信号,即把此信号直接接到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三)控制引脚:

(1)RST/Vpd(9脚):RST(RESET)是复位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当单片机

运行时,在此引脚加上持续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24个时钟振荡周期)的高电平时,就可以完成复位操作。Vpd为本引脚的第二功能,即备用电源的输入端。

(2)ALE/PROG非(30引脚):ALE引脚输出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PROG非为本引脚的第二功能。在对片内EPROM型单片机编程写入时,此引脚作为编程脉冲输入端。

(3)PSEN非(29引脚):程序存储器允许输出控制端。

(4)EA非/Vpp(31引脚):EA非功能为内外程序存储器选择控制端。Vpp在对EPROM 型单片机8751片内EPROM固化编程时,用于施加较高的编程电压(例如+21V或+12V)。对于89C51,则加在Vpp引脚的编程电压为+12V或+5V。

(四)I/O口引脚:

(1)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逻辑门电路,对断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接受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2)P1口:P1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来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

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1口接受底8位地址。

(3)P2口:P2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来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

指令)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

行MOVX @RI指令)时,P2口行上的内容(也即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R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

Flash编程或校验时,P2亦接受高位地址和其它控制信号。

(4)P3口:P3是一组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3口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I)。

P3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

(1) P3.0 RXD(串行输入端口)

(2) P3.1 TXD(串行输出端口)

(3) P3.2 /INT0(外部中断0)

(4) P3.3 /INT1(外部中断1)

(5) P3.4 T0(记数器0外部输入)

(6) P3.5 T1(记数器1外部输入)

(7)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8)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9) P3端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P3口还接受一些用于Flash闪速存储器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2、时钟振荡器:

AT89C51中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石英晶体或陶瓷谐振器一起构成自激振荡器,振荡电路参见图3-3。

外接石英晶体(或陶瓷谐振器)及电容C1、C2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构成并联振荡电路,对外电容C1、C2虽然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但电容容量的大小会轻微影响振荡频率的高低、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起振的难易程序及温度稳定性,如果使用石英晶体,我们推荐电容使用30pF+/-10pF,而如使用陶瓷谐振器建议选择

40pF+/-10F。

用户也可以采用外部时钟。采用外部时钟的电路如下图所示。这种情况下,外部时钟脉冲接到XTAL1端,即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则悬空。

由于外部时钟信号是通过一个2分频触发器后作为内部时钟信号的,所以对外部时钟信号的占空比没有特殊要求,电脑最小高电平持续时间和最大的低电平持续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

图3.2 时钟振荡电路

3、Flash闪速存储器的编程:

AT89C51单片机内部有4K字节的Flash PEROM,这个Flash存储阵列出厂时已处于擦除状态(即所有存储单元的内容均为FFH),用户随时可对其进行编程。编程接

V)的允许编程信号。低电压编程模式适合于口可接受高电压(+12V)或低电压(

cc

用户在线编程系统,而高电压编程模式可与通用EPROM编程器兼容。

AT89C51单片机中,有些属于低电压编程方式,而有些则是高电压编程方式,用户可从芯片上的型号而后读取芯片内的签名字节获得该信息。

AT89C51的程序存储器阵列是采用字节写入方式编程的,每次写入一个字节,要对整个芯片PERROM程序存储器写入一个非空字节,必须使用片擦除的方式将整个存储器的内容清除。

AT89C51的程序存储器阵列是采用字节写入方式编程的,每次写入一个字节,要对整个芯片PERROM程序存储器写入一个非空字节,必须使用片擦除的方式将整个存储器的内容清除。

3.3、温度传感器

1、DS1820 的主要特性

DS1820 数字温度器件可提供9 个二进制位的温度信号指示, 无论输入或输出DS1820 的信息都是通过一根接口线实现的, 因此, 在DS1820 和中央CPU 处理器之间只需一根连线。在读、写和执行温度转换期间所需要的电能可通过数据线自身获取, 也可由外部电源来提供, 因此, 使DS1820 的外部电源输入是可选的。由于每个DS1820 包含唯一的数字系列, 所以使多个DS1820 的数据可同时在一根公共线上存在。这样允许我们将温度传感器放在不同的地点实现分布式的温度控制, 如楼宇自控系统中的温控, 某个工业过程的温控以及设备和机器内部的温控等。

DS1820 有两种封装形式, 其三脚封装的管脚图如图所示, 该器件的主要特性是:

(1) 唯一的一个管脚线用于与计算机的通讯。

(2) 不需要任何外围器件。

(3) 多测点性能简化了分布式温度的测量。

(4) 测温范围从- 55℃到+ 125℃, 温度分度为0. 5℃。

(5) 温度值以92b it 数字量输出。

(6) 被测温度每一秒钟完成一次转换。

(7) 用户可定义固定的温度点报警。

图3.3 DS1820封装图

图3.4 DS1820与单片机的接线图

DS1820的管脚功能说明如下:

(1) 管脚1——GND: 地端。

(2) 管脚2——DQ: 数据输入输出端。

(3) 管脚3——VDD: 外部+ 5V 电源输入端。

2、DS1820 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DS1820 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图中表明DS1820 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

(1) 642b it的激光ROM ;

(2) 温度传感器;

(3) 温度报警触发器TH 和TL。

3、DS1820和AT89C51的接口

DS1820寄生电源电路当I/O 或VDD 引脚为高电平时这个电路便取得.

电源只要符合指定的定时和电压要求,I/O 将提供足够的功率为单总线系统供电。

3.4、湿度传感器

图3.5 湿度传感器实物图和其的表示符号

1、其主要的特点是

(1)尺寸小

(2)浸水无影响

(3)互换性好

(4)可靠性高、漂移小

(5)在5VDC供电时,0~100%RH典型输出1~4VDC

(6)标定±2%RH@55%RH

(7)极低的温度依赖性

(8)比例输出于电源电压

(9)适合3~7V供电

2、湿度传感器的特点

(1)在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后快速脱湿

(2)专利固态聚合物结构

(3)对化学品的高抵抗性

(4)响应时间短

3、测量环境

(1)HM1500特别适用于10~95%RH环境的精确测量

(2)超过上述范围(<10%或>95%RH,包括饱和)将不会对HM1500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9、HM1500和AT89C51的接口

因为HM1500是线性的电压输出湿度检测模块,因此,需要将其输出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才能送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所以,在其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中,需要A/D 转换器,其接口电路图如下所示:

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网络中心机房 建设标准 目录 1、第一章适用范围和参考依据 2、第二章中心机房场地技术指标 3、第三章中心机房装修工程 4、第四章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 5、第五章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6、第六章中心机房设备配置指标 7、第七章中心机房信息安全配置指标 8、第八章中心机房安防系统 9、第九章中心机房空调系统 10、第十章中心机房防雷系统 11、第十一章中心机房档案管理 12、第十二章其它 (1)机房装修 建筑装修是整个机房的基础。它主要起着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及保证机房环境达标的作用。对机房平面作整体规划,并进行相应的装修设计。机房装修不同于普通装修,要求防尘、防水、防静电、防鼠、保温、防结露、阻燃并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场干扰性。 (2)机房电气系统 机房的供配电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是机房高可用性的保证。电子信息设

备投入服务后如无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包括低压配电柜、在线扩容的模块化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照明系统、辅助供配电、电缆线路敷设等。 (3)机房空调新风系统 机房空调新风系统是机房运行环境的保障。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是高精密的电子设备,对机房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即是所谓的三度要求。 主机房配备行级水冷式空调系统及VRV吸顶式空调,并配备相应的新风、排烟系统。 (4)机房消防系统 机房火灾自动报警与气体灭火系统能自动捕捉监测区内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或热气,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具有“联动”功能,即通过控制线路将消防给气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动作,指挥各种消防设备在火灾时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投入工作。 气体消防区域主要为主机房、配电间。 (5)机房接地和防雷系统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是整体机房安全运行的保证。机房设施的雷击过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确保通信线路畅通、设备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 (6)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保障机房的安全可靠,实现机房控制的高度自动化,它要

多点温湿度监控解决方案

多点温湿度监控解决方案 工厂/仓库/实验室环境具有监测面积范围广,测点分散,布线距离较远的特点,通过在厂房范围内均匀布设IP网络型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分布于各区域的网络交换机机组网,通过IP方式于监控中心监控管理软件通讯组成“温湿度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一、方案概述 工厂/仓库/实验室环境具有监测面积范围广,测点分散,布线距离较远的特点,通过在厂房范围内均匀布设IP网络型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分布于各区域的网络交换机机组网,通过IP方式于监控中心监控管理软件通讯组成“温湿度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管理人员通过CS/BS模式实时监视各测点温湿度值,如果有报警产生,在监控台屏幕显示,并可通过报警设备实现各种形式的报警(短信、电话、现场声光、邮件)。 二、系统结构 纵横通温湿度组网监控系统拓朴图如下所示:

三、监控区集中平台 全局地图模式为厂房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直观形象高适用的监控界面,通过全局地图界面了解联网监控的所有厂房是否有报警信息。

四、监控区域实时值 通过全局地图中点击地图中任一厂房图标直接进入某个厂房进行整体巡查或查看具体某一个监控对像。 五、网络型温湿度传感器 功能特点: ?采用MODBUS通信协议,可实现多点组网; ?薄型设计,轻巧美观 ?独特风道设计,传感器件隔离外置,防止电路温升影响传感器真实测试 ?专利结构技术,易于安装,易于维护 ?范围广精度高,一致性好 ?防护性能极好 性能指标: 技术参数TC-TH-E1网络型智能温湿度变送器 额定电压DC12V 测量范围温度:0℃~50℃湿度:0~100%rh 测量精度温度:±0.5℃湿度:±3%rh 通信接口RJ45 通信协议MODBUS,TCP/IP

网络机房温湿度标准及空调管理规范

网络机房温湿度标准及空调管理规范文档类型:操作指南语言:简体中文 目录 一、目的 (2) 二、适用范围 (2) 三、机房温湿度标准 (2) 四、机房空调系统设计安装规范 (2) 五、机房温湿度监控测量标准 (3) 六、机房温湿度异常事故处理规范 (3) 七、机房空调系统维护管理规范 (4)

一、目的 明确定义网络机房温湿度环境要求,确保机房空调系统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温湿度环境,防止网络设备因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发生故障。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的网络机房。其它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标准和空调管理规范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三、机房温湿度标准 四、机房空调系统设计安装规范 1.根据以上标准进行商场计算机机房的空调设计、选型、购买和安装。 2.机房建议采用专用空调设备,若使用民用普通空调,应保证空调效果和日常维修和维护。 3.机房空调设备应有备份,空调设备在能量上应有一定的余量。 4.机房内的窗户能打开,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机房空调发生故障时可打开作为临时通风。 5. 空调设备应在机房内平均分布、合理安装,使制冷覆盖面最大化。确保机房内温度均衡和最大温差不超过3度,避免多台空调并排安装或出风口近距离正对安装。

6. 应尽量采用风冷式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室外部分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和安全的地方。妥善处理空调室内机排水,避免机房进水。 7. 空调设备的管道、接头和配管用的隔热材料应采用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 五、机房温湿度监控测量标准 机房温湿度监控测量实行集中监控和现场测量两种方式,测量方式及测量仪器安装标准如下:

六、机房温湿度异常事故处理规范 计算机主机房和所有子机房目前只使用温湿度现场测量方式,直接以机房内安装的温湿度计所测温湿度作为判断依据;若温湿度超过报警阀值,由应立即处理跟进,直至温湿度恢复正常。 七、机房空调系统维护管理规范 1.机房空调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包括确保机房温湿度达标、空调设备的合理使用、空调设备季度保养检查和故障维修。 2.两组空调交替运行,交替周期为一周。 3.对机房温湿度和机房空调实行定时巡检:每日2次,分别是早上9:00左右,下午17:00左右。每次需记录巡检温湿度,同时保存3个月内的巡检纪录。若发现空调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启动备用空调,同时联系供应商进行尽快维修和处理。 4.为确保机房空调运行在最佳状态和使用寿命,商场机房空调温度应设置在23℃,正常情况下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整;机房门窗必须随时关闭,同时尽量减少开关次数。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冷链运输监控》

冷链运输监控 嘉兆科技 概述 冷链是为保持药品或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冷藏车在冷链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冷藏车的信息化管理及监测成为食品药品质量保障的重要措施。系统构成 系统特点 1、科学的系统组成 测系统主要由库房温湿度监测系统、运输车辆温湿度监测系统、冷藏箱用温湿度监测系统组成。 -库房温湿度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无线网络链路将终端机与管理机连接,将所有库区的温湿度数据实时上传至主控电脑。无线链路采用自组网方式,安装简单,覆盖全面稳定。 -运输车辆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 运输车辆温湿度监测系统由以下设备组成:车载移动管理终端、车载温湿度监控终端、专用直流转换电源、GPS模块、车载终端监控软件。 -冷藏箱用温湿度监测系统: 数据可实时传输和批量导出。 -药品储运温湿度动态监测软件。 2、稳定的无线传输方式 无线远程传输采用zigbee无线传感器与2.4G及5.8G无线基站,通过多跳和自组网实现稳定的无线网络覆盖。相对于传统的有线传感器连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安装使用与维修的效率和成本。 3、强大的状态提醒功能 管理员可灵活配置不同使用状态下的提醒功能,设置各环境参数的阈值,可设置声光报警、

邮件报警、短信报警。通过以上措施,管理者可在第一时间获取到各环节的异常状态信息,采取措施,避免损失。

4、灵活可选的控制系统 各环节储藏的受环境影响的物品,尤其是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保证内部温湿度环境平衡,才能确保物品在有效期内完成保存过程。可选的无线控制器基于微控制器与无线传感器为基础。系统根据各环节的实时环境状态,发指令到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启动被控设备,进行加湿、除湿、加温、降温等操作。 5、完整的数据显示历史数据保存 通过中心站及移动终端软件,可随时查看各环节的实时数据,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如有需要,可随时查看保存的历史数据、超限数据、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曲线及车辆位置的经纬度信息。 行业应用: 1、全国各地疾病控制中心、医院、血液中心、卫生防疫中心、检疫和检验中心。 2、从事疾病分子分型研究的机构 3、国家及地方疾病相关样本库管理组织及机构 4、各种组织、血液等样本管理实验室 5、科研院所实验室进行实验标本管理 6、蔬菜水果冷场车辆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智能温湿度监控系统概要

智能温湿度管理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1. 系统概述 (2) 1.1系统建设目标 (2) 1.2系统设计原则 (2) 1.3智能温湿度监控系统的概述 (2) 2. 多功能厅各子系统的功能描述: (5) 2.1、silverlight版网络实时监控系统 (5) 2.2、C/S版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5) 2.3、远程控制模块系统 (5) 3. 各子系统的功能以及设计方案 (6) 3.1、silverlight版网络实时监控系统 (6) 3.1.1功能描述: (6) 3.1.2系统特点 (6) 3.1.3主要功能简介 (8) 3.1.3.1实时显示数据和状态 (8) 3.1.3.2 TCP远程访问控制 (9) 3.1.3.3 TCP查看历史温湿度记录 (10) 3.2、C/S版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11) 3.2.1 功能描述 (11) 3.2.2 系统特点 (11) 3.3、远程控制模块系统 (12) 3.3.1功能描述: (12) 3.3.2主要设备简介: (13)

1.系统概述 1.1系统建设目标 此次工程项目是承担智能温湿度系统的设计、施工。包括网络实时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远程控制模块系统。其他子系统在本系统的设计中要达到提供的以上功能实现的活动环境。 1.2系统设计原则 1.先进型性原则 采用的系统结构应该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和系统使用当中的科学性。整个系统能体现当今会议技术的发展水平。 2.实用性原则 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管理简便。 3.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原则 要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4.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达到最经济性的目标。 5.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1.用国际知名的器材,以及有雄厚实力和绝对优秀技术支持能力的厂家、 代理商,以保证设计指标的实现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2.基本上选用同类产品中技术最成熟、性能先进、使用可靠的产品型号, 以保证器材和系统的先进性、成熟性。 3.选用高度智能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建立系统开放式的架构,以标准 化和模块化为设计要求,既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使用,又可保持系统较长时间的先进性。 1.3智能温湿度监控系统的概述 本系统针对多个库房内温度、湿度的集中监测和管理,是一套可无人值守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记录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系统能对所有库房的温湿度进

网络机房温湿度标准及空调管理规范

网络机房温湿度标准及 空调管理规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网络机房温湿度标准及空调管理规范文档类型:操作指南语言:简体中文 目录

一、目的 明确定义网络机房温湿度环境要求,确保机房空调系统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温湿度环境,防止网络设备因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发生故障。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的网络机房。其它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标准和空调管理规范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三、机房温湿度标准 四、机房空调系统设计安装规范 1.根据以上标准进行商场计算机机房的空调设计、选型、购买和安装。 2.机房建议采用专用空调设备,若使用民用普通空调,应保证空调效果和日常维修和维护。 3.机房空调设备应有备份,空调设备在能量上应有一定的余量。 4.机房内的窗户能打开,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机房空调发生故障时可打开作为临时通风。 5. 空调设备应在机房内平均分布、合理安装,使制冷覆盖面最大化。确保机房内温度均衡和最大温差不超过3度,避免多台空调并排安装或出风口近距离正对安装。 6. 应尽量采用风冷式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室外部分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和安全的地方。妥善处理空调室内机排水,避免机房进水。

7. 空调设备的管道、接头和配管用的隔热材料应采用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 五、机房温湿度监控测量标准 机房温湿度监控测量实行集中监控和现场测量两种方式,测量方式及测量仪器安装标准如下: 六、机房温湿度异常事故处理规范 计算机主机房和所有子机房目前只使用温湿度现场测量方式,直接以机房内安装的温湿度计所测温湿度作为判断依据;若温湿度超过报警阀值,由应立即处理跟进,直至温湿度恢复正常。 七、机房空调系统维护管理规范 1.机房空调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包括确保机房温湿度达标、空调设备的合理使用、空调设备季度保养检查和故障维修。 2.两组空调交替运行,交替周期为一周。 3.对机房温湿度和机房空调实行定时巡检:每日2次,分别是早上9:00左右,下午17:00左右。每次需记录巡检温湿度,同时保存3个月内的巡检纪录。若发现空调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启动备用空调,同时联系供应商进行尽快维修和处理。

疫苗冷链温度实时监控系统解决方案v2

疫苗冷链温度实时 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珠海飞企软件有限公司 2013年3月12日 版权声明 本文档版权属珠海飞企软件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其他组织单位及个人,未经珠海飞企软件有限公司书面许可,均不得传播、散发、印制给其他单位及个人

目录 1................................................................................................................................. 项目背景 3 2................................................................................................................................. 系统介绍 3 2.1系统方案技术介绍 (4) 3................................................................................................................................. 功能介绍 6 3.1医院管理 (6) 3.2 冷库管理 (6) 3.3 报警管理 (7) 3.4 实时温度监测 (7) 3.5 实时地图监控 (8) 4................................................................................................................................. 硬件配置 9 4.1计算机系统及组配软件 (9) 4.2 温湿度智能采集模块 (9) 4.3、中继模块 (10) 4.4、短信报警模块 (11) 5..................................................................................................................... 系统实施与服务 12 开发实施主要工作 (12) 项目开发实施周期(预估) (12) 实施服务范围和内容 (13) 技术支持和服务内容 (14)

冷链温湿度监控方案

CCTS冷链监控系统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现代社会对医药行业的质量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药品冷链全程化储运尤为重要。依据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的相关规范,结合国家药品监管的要求和政策,从药品监管的安全性与国家药品管理相关政策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顺利通过GSP认证等方面考虑,建立一套智能化、可视化、稳定可靠的冷链监控系统势在必行。

冷链监控系统——系统简介CCTS冷链监控系统主要用于药品、医疗器械各种冷链货品的温CCTS.. 湿度实时监测。该系统温湿度采集器将采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无线管理主机,管理主机对数据进行打包,利用GPRS、TCP/IP或者WIFI通讯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由对应的管理软件进行数据解析、数据存储等操作。在存在异常情况的情况下,及时发出报警信息。

CCTS冷链监控系统——硬件组成 冷链监控系统硬件部分主要组成部分有:智慧温湿度采集CCTS.. 卡、智能无线管理主机、NFC移动终端、NFC读写终端、便携打印机组成。采用高精度传感芯片、多级数据加密处理,完善的产品体系,保障了数据信息的精确采集、稳定传输、有效应用。提高监控效率,保证冷链环境下物品的质量安全。

冷链监控系统——软件平台CCTS冷链监控系统软件部分主要组成有:冷链监控云平台、智CCTS.. 慧冷链APP。通过一体化平台建设,整合仓库、物流车辆冷链环境监测数据,配套先进的云端数据汇总、分析、处理软件,同时分别提供PC端监控软件和移动端监控App,实现对整个冷链环境过程实时化科学管理。

GSP冷链监控系统——完全满足相关标准CCTS标准的一套软硬件结合冷链监控系统是完全遵循国家新版CCTSGSP.. 的物联网监测系统,采用超高精度的传感芯片、精细化产品设计,设备采集精度超越国家GSP相关标准,满足需要严格遵循GSP相关要求的各类应用环境。

新版GSP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验证验证方案

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验证验证方案 目的 建立库房温湿度验证方案,证明库房温湿度系统是否可以自动运行及监测,24小时内库房的温度和湿度达到规定要求。 范围 适用于仓库常温库、阴凉库、冷库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验证。 责任 验证领导小组成员、项目验证小组成员、与验证项目相关人员。 依据 2013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规程 1 概述:商品在贮存的过程中,有温湿度的要求,仓库的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是否符合商品贮存的要求,需进行验证。 1.1 公司现有常温度、阴凉库,冷库位于仓库区,用于存放公司购进的商品。对于库房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是否能达到规定的自动运行、监测、并使温度和湿度达到规定要求,需验证。 2 验证目的 2.1 检查资料和文件是否符合GSP管理要求。 2.2 检查并确认库房空调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3 检查并确认库房空调运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4 检查并确认温度和湿度是否符合仓储要求。 3 验证小组成员情况 3.1 验证小组成员

3.2 验证小组职责 3.2.1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审核与批准。 3.2.2 负责按批准的验证方案组织、协调各项验证工作,并组织实施验证工作。 3.2.3 负责验证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并对各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3.2.4 负责组织、协调完成各项因验证而出现的变更工作。 3.2.5 负责验证报告的起草、审核与批准,并出具验证结果评定及结论。 4 验证实施的必备条件 4.1、系统条件:空调系统安装完好,能正常运行。 4.2、文件要求:已制订相应岗位的设备操作程序及岗位标准操作程序。 4.3、仪表校验:用于校验库房的温湿度检测仪需经过合法的校验,并具有合格证书。 4.4、环境卫生:成品阴凉库的清洁卫生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4.5、人员培训:参加验证人员应经过验证专项培训工作。 5 验证可接受标准 5.1 阴凉库温度控制范围:<20℃;常温库温度控制范围:0~30℃;冷库温度控制范围2~10℃。 5.2库房的湿度控制范围:35%-75%。 6 验证日期进度表

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天成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储存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 建设服务方案 北京龙鼎金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北京龙鼎金陆简介 北京龙鼎金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北京龙鼎金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坐落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称亦庄开发区,是国家计量院高级工程师及地方传感器协会副会长联合成立的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 公司从成立伊始一直脚踏实地的努力为国人创造“质好而不贵”的国货精品,打造以自主创新为龙鼎企业特色的产业价值链,塑造龙鼎金陆LD的这一民族品牌,并一定坚信会成为振兴民族传感器事业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一面旗帜来迎接国际化的 挑战。 近年来,公司又荟萃了环材料学、力学等多种学科的精良人材,不但吸取了日本株式会社共和电业、美国KULITE公司的箔式传感器、扩散硅传感器的制造技术,而且凭借雄厚的技术、科技开发力量及精湛的生产工艺水平,研制、开发、制造上百种称重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智能仪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制造、内燃机、电机、冶金、化工、食品、医疗、航空航天、各大科研所、院校、交通、能源、机械制造、建材等领域。 公司全体员工以热情周到的售前和售后服务,深得用户的好评和信赖。北京龙鼎金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全体员工热忱欢迎各界人士的光临与指导,同时也希望各界人士对我司做深入的监督,以便我们随时的纠正我们的不足,力争向您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以良好的信誉、周到的服务、可靠的质量铸造国货精品是我们一贯的宗旨 以创新技术、优化管理和齐心协力提升品质来嬴取客户信赖是我们的根本 二、我们的优势 北京龙鼎金陆作为一家药品储运温湿度监测系统研发、建设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各类涉药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 服务专业专注 公司深入研究药品产业政策及行业管理特点,专注服务于药品监管部门与药品相关企业。 公司建立了具备行业资格准入要求的人员队伍,温湿度监管平台及温湿度监

温湿度监控系统方案

温湿度监控系统方 案

药品仓库温湿度监控系统介绍 一、开发背景 当前医药行业对药品储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药监部门已明确要求对药品仓库需要有历史环境监控数据,并纳入发证考核指标,由于要求监测的点数较多,采用传统的记录仪方式已不适应,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多点、远程、易安装的温湿度监控记录系统。 二、系统架构 方案采用分布式智能网络型监控系统,被监控的点位可根据需要扩展硬件种类,增加监控点数量,监控终端采用触摸屏工控机可嵌入安装在现场也能够置于专门的监测机房。 基于现场总线的方式的传输,采用数字化变送器,便于现场布线,记录平台采用PC或嵌入式触摸屏,支持数据导出和以太网传输。软件界面采用图形化,拟采用商业组态软件。 系统组成: 系统由温湿度传感器、数字变送器(带LCD显示)、通讯总线(中继器)和嵌入版触摸屏及上位机管理软件四部分组成。 1、温湿度传感器:负责检测各温湿度数据。 2、数字变送器:负责采集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进行数据校正转换,进行现场LCD显示,接受上位机通讯指

令并向其传输数据。 3、通讯总线(中继器):负责数据的有线传输,并能延 长通讯距离。 4、触摸屏及软件部分:负责对数字变送器的通讯,读取 变送器的温湿度数据,进行显示、记录,并执行各项管理功 能。 一层 二层库 变送 第三层 中继 监控系统结构图 三、系统功能 1.操作界面图形化,操作过程简单、直观,用户只需经 简单培训即可操作; 2.以表格和曲线方式的显示各监控点实时测量值。

3.以表格和曲线方式的显示各监控点的历史数据。 4.可查询任意一天、一月、一年的数据,并可进行表格和图形方式显示和打印。 5.可统计任意区间的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 6.可设置各监控点的上下限报警值。并记录报警值,可查询报警历史记录 7.当被测量值超过上下限报警值时,可经过声光、自动电话语音报警、也可自动发送短信到手机、Email自 动发送报警信号,轻松实现无人值守。 8.数据导出功能,可U盘数据导出功能 9.网络版功能可实现远程异地多用户同时使用 10.操作人员需授权才可查询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打印等操作。 四、技术参数: 1.监测点数:1~32个 (可扩充到255个); 2.温度范围:-40℃~+60℃; 3.温度精度:±0.5℃(-10℃~+35℃); 4.湿度范围:0~100%RH 5.湿度精度:±3%RH(30~90%RH) 6. 485总线传输距离: < 1200 M 7.电源:220V/AC ±10%

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方法与设计方案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方法,其中,温湿度监测系统包括显示屏、中心控制器、交换机以及多个安装在各个应用环境内的温湿度检测单元,中心控制器的信号端分别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连接,中心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连接,所述交换机分别与中心控制器、数据服务器以及客户端电脑信号连接。本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各个应用环境的温湿度,并根据实时的温湿度信息与设定的温湿度信息对比,如果超标,能够实时报警提示,确保生产安全,操作使用方便。 技术要求 1.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1)、中心控制器(2)、交换机(3)以及多个安装在各个应用环境内的温湿度检测单元(6),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分别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连接,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1)连接,所述交换机(3)分别与中心控制器(2)、数据服务器(4)以及客户端电脑(5)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6)包括温湿度检测盒体、温湿度控制器(61)以及温湿度检测探头(62),所述温湿度检测盒体内安装温湿度控制器(61),温湿度控制器(61)与温湿度检测探头(62)信号连接,温湿度检测探头(62)伸出温湿度检测盒体。

接有用于显示温度正常的绿灯(63)、用于显示温度非正常的红灯(64)以及用于报警提示的蜂鸣器(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控制器(2)与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之间连接的线缆穿插在KBG管内,KBG管通过管扣固定在墙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湿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1)采用485控制器。 6.一种温湿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各个应用环境中分别安装温湿度检测单元(6),将温湿度检测单元(6)的供电端与市电接通,在监控室内安装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将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的供电端与市电接通; S2、将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的信号端与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接通,将显示屏(1)和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接通; S3、将中心控制器(2)的信号端与交换机(3)接通,交换机(3)与对应的数据服务器(4)接通,交换机通过互联网与客户端电脑(5)信号连接; S4、通过客户端电脑(5)设定各个应用环境中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服务器(4)内; S5、各个温湿度检测单元(6)检测对应应用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发送至中心控制器(2),中心控制器(2)将接收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通过交换机(3)存储在数据服务器(4)内,以便后期查询,同时中心控制器(2)将接收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通过显示屏(1)显示出来,并显示对应的应用环境信息以及对应的预定温度范围和预定湿度范围。

机房巡检标准

机房巡检标准 一、机房环境标准 1. 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环境条件应符合要求,确保机房内 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机房温湿度标准:温度:23 士5C,湿度:(50士30)% 2. 机房内应清洁、少尘,无悬浮颗粒物,无积水,无异味。机柜及设备表 面无灰尘。 3. 检查机房设备标示、标签,保持标示、标签清晰牢固。 4. 巡检人员对机房物品码放进行整理。保持设备、设施和环境整洁。 5. 检查、测试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温湿度、水浸、门磁、摄像机等监 测探头,保持性能良好,工作正常。 6. 检查机房门开合情况是否良好,无变形。锁具使用是否正常。 7. 检查机房内窗户的密闭情况,达到防水防尘的密封要求。 8. 如机房内有上下水管通过或有阀门、暖气等装置应检查有无漏水或阀门 关闭不严的情况。 9. 检查机房内物品码放是否预留合适的维护作业通道。 10. 检查机房门外部显眼处是否已悬挂“机房重地非工莫入”的标牌 11. 检查机房入口处墙上或门上等显眼处标记是否已张贴机房管理责任部门 和责任人员及联系电话。 (合用机房可根据要求进行张贴) 12. 综合机房内的标准配备应包括以下物品:消防器材、温湿度计、各种记 录(进出入登记表, 巡视记录, 机房进出入申请表, 设备系统故障记录)、清洁工具(墩布,扫帚,簸箕,水桶)、标示牌(严禁烟火、通讯机架禁止攀登、机房重地非工莫入、禁止操作、接地、小心有电、、电力、消防器材严禁挪用)、逃生图,上墙机房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值班制度,入室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安全制度, 交接班制度, 机房管理制度).

13. 检查机房出入口处的《机房进出入登记》本册的放置情况。上墙机房管 理制度必须按要求在机房显眼处贴挂。 14. 检查机房内各类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灭火器、防毒面具、消防栓等) 齐全并符合要求,摆放位置合理,须100%完好有效,标识完好。 15. 各机房、消防通道、紧急疏散通道应确保畅通,安装应急照明设施。 16. 检查机房墙体有无渗水、漏水和裂缝情况。 17. 机房内不得有食物存放,如发现食物存放应立即进行清理,避免引入老 鼠咬坏电缆。造成电气短路。配电架要干净整洁, 18. 检查机房无蜘蛛网尘土。电缆沟内线缆整齐无积水杂物,盖板必须阻燃 且不得挤压电缆。 19. 检查机房是否具备防雷设施及安装是否牢靠,对于一次雷击失效的单元 要及时发现及更换。 20. 在巡检结束时,应完成设备间的环境清洁工作。环境清洁工作包括:地 面,门窗擦拭和废料的清理。 二、机房设备标准: 1. 检查设备示意图是否齐全准确,标注清晰、完整,并及时资料的更新工 作。 2. 各类机架牢固,无松动,机架接地牢靠,无异常,排列有序,整齐,摆放间隔符合规定。各类设备机架有名称标示,标示齐全、规范、准确、明了。避免设备机架、设备安装在管孔、槽道、空调出风口正下方。 3. 各类电缆有标签标示,标示齐全、规范、准确、明了,符合标签制作要求,机房供电负荷符合安全载流量,电源线、信号线表面干净,无老化、发热现象,电源插头、插座、插板、开关安装规范,无破损,绝缘良好。 4. 机房内各机架进出电缆绑扎平整、有序,无纽绞和交叉。走线槽内各类线缆无盘绕。光纤尾纤按照相关规定专槽布放,或套波纹管。空调管、线隔离处理要求无漏电漏水现象。 7. 各类电缆接头压制接线耳,连接可靠,无乱搭接、绕接、单孔单面并接

关于医院冷链在线监测温湿度系统的介绍

关于医院冷链在线监测温湿度系统的介绍 一些医药产品必需存放于特定低温环境下才能防止变质或减少损耗,医院冷链这个场景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冷链带动了一些相应产业尤其是环境监控行业的发展,更是将温湿度监控系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下面我们来看看医院冷链在线监测温湿度系统的功能。 一、医院冷链在线监测温湿度系统的实现 医院冷链在线监测温湿度系统可对药房、药库、医用冰箱、冷库等区域的温湿度系统进行在线监测,将所有信息集中传输至指定的监控中心,实现对药品、检验样品、试剂、血液等物品的存储环境温湿度数据采集、存储以及历史数据的分析、统计、处理、实时报警等功能,为温湿度改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存

储环境的良好状态。 二、医院冷链在线监测温湿度系统的功能 1.实时监测 (1)连续如实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环境内温湿度等参数 (2)以数字、图形、表格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监测信息 2.超限报警 (1)在出现异常数据的时候,如温湿度超过上下限时,可以按照使用人员指定的方式输出多种报警,包括短信报警、电话报警、微信报警、网页报警、邮件报警、App报警等。 3.存储追溯 (2)所有数据可保存在记录仪内部,同时也可保存在计算机上。 (3)按要求记录各个监测点温湿度变化曲线或表格及工作情况报告。 (4)可以定时自动保存/备份/归档。 4.用户管理 系统有严格的密码授权制度和用户分级制度,以保证只有授权的工作人员才可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操作。 5.远程访问 允许被授权的远程用户通过IE浏览器实时访问系统服务器,方便查询数据和进行相关操作。 6.数据导出 (1)可按要求打印各个点温、湿度变化曲线或表格及工作情况报告。

疫苗冷链温湿度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疫苗冷链温湿度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一、管理范围 省、市、县疾控中心,接种单位,医院(产房) 二、管理方式 省疾控中心对市县疾控中心、接种单位和医院(产房)进行使用指导,市县疾控中心对接种单位和医院(产房)进行使用指导。 三、管理职责 省疾控中心贯彻执行系统管理办法,规范管理本中心系统使用,指导各市县疾控中心规范使用系统并进行考核。 市县疾控中心规范管理本中心系统使用,指导辖区内各接种单位、医院(产房)规范使用系统并进行考核。 接种单位、医院(产房)规范管理本单位系统使用。 四、管理内容 (一)省、市县疾控中心冷链监测管理人员 1.每天(包括节假日)定期登录系统(或手机APP),查看本级和下级冷链设备是否正常,如存在异常设备情况,及时与相关管理人员联系,弄清原委,及时处理,务必做到当天报警当天处理,对未及时处理的单位进行考核。 2.每天(包括节假日)定期查看本级和下级单位在系统上的异常报警信息,在设备正常后,及时在系统或者手机APP

中进行点击处理并填写原因和处理结果,避免报警信息一直存留在系统或手机上。 3.接收到本级及下级单位异常报警短信提醒后,及时与相关管理人员联系,尽快排查异常,并跟进异常处理情况。 4.指导疫苗冷藏车司机与送苗(疫苗随车配送)人员按照规定使用车载监测设备,并进行报警监控和异常处理。 (二)疫苗冷藏车司机与送苗(疫苗随车配送)人员 1.疫苗冷藏车司机和随车配送人员在配送疫苗前先开启冷藏车制冷机组与温度监测设备,待车厢温(湿)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运苗,此时在手持打印设备上点击“启运”按钮,作为配送的开始时间。 2.配送全程开启和监控温(湿)度监测设备,对报警情况进行处理。 3.结束配送后,在手持打印设备上点击“停运”作为配送的截止时间。避免停运疫苗时监测设备的温(湿)度记录上传至系统。在手持打印设备上把对应的冷藏车切换到停用状态,并对温度探头、网关、手持打印机共3台设备进行关机。 (三)接种门诊、医院(产房)冷链监测管理人员 1.每天(包括节假日)定期登录系统查看单位冷链设备是否正常,如存在异常设备情况,尽快排查异常。 2.每天(包括节假日)及时查看单位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报警未及时处理,如异常报警情况已经处理完毕,及时在系统

运输车辆温湿度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车辆温湿度、路径实时监测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 系统简介 随着快速消费品市场的扩大,冷运网络急速扩大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设备专业性强、涉及行业广泛、从业人员众多的产业。目前行业现状是普遍存在劳动密集、从业人员数量规模大、基本素质不高等特点,配送、营销等业务中车辆的在途管理存在“盲区”“黑箱”。现代冷链物流属于控温型物流,为了实现冷链物流的信息处理及时、配送流程优化,以及存取选拣自动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冷链物流需要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现阶段我国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冷链物流的管理方法,原有监测技术手段滞后是最大的技术瓶颈。现阶段我国技术手段的主要症结是:无统一数据系统支持;实时性差、监管脱节;取证困难、无法确定责任;无法进行预警、损失率大等。 东创科技为适应运输行业对订单管理、温湿度监测、车辆实时位置、行程轨迹的监测需求,提供“订单管理、车辆温湿度、路径实时监测系统”全面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在车厢内安装部署温湿度、门磁监测装置,司机手机安装客户端软件,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以及人员、车辆位置信息采集。其核心思想是对各分散的车辆、人员进行集中的精准温湿度、位置监测。 系统利用传感技术、数据通讯处理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实现对运输车辆车厢内的温湿度实时监测、记录、存储、数据查询等功能,同时对司机的行车路径进行实时记录,当车厢内温湿度超过阀值或司机偏离行车路线时,系统及时发出告警;订单管理系统将帮助企业建议规范的配送体系。 功能实现的方法 功能实现的主要特点 系统主要功能 订单管理:手工录入配送订单,对送货人员进行区域和订单管理,实现订单配送责任制。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联网远程查看。 实时数据:移动终端、PC电脑实时显示被查询车辆车厢内温湿度的情况,企业管理员可以 随时定位司机的当前位置,在电子地图标出被定位司机所在位置及车厢内温湿度情况。。 环境告警:当温湿度的检测值偏离阀值时,系统自动下发报警短信,通知司机,并形成记录。 历史数据:企业管理员可查询司机、车辆历史路线信息、温湿度信息,在地图上标出或回放。 电子围栏:当司机在工作时间离开指定工作区域,系统会自动记录其脱 岗行为并发送告警短信给企业管理员。 开门统计:统计车辆开关门的历史,排查温度异常情况。 系统的主要特点 系统软件提供丰富的图形显示界面,直观明了; 平台可以时实显示各种监控数据、司机位置信息和报警信息,可以保存各种历史数据,能对 历史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以图表的方式表达各种处理结果,并提供打印功能; 通过网关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预设的各种报警参数,实现短信报警提示; 定位功能采用GPS与LBS混合定位技术,定位更加精确。 平台可设定报警等级,无人值守状况下,设备故障信息会通知管理人员; 使用高可靠的传感器实现物理数据信息到电信号的转换。

机房温湿度监控检测方案【最新版】

机房温湿度监控检测方案 摘要:本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中心机房系统的正常运行,实时监测机房环境的各项指标,遇到机房停电、电源故障、环境温度过高、非法闯入、火灾和漏水等紧急意外情况,能够及时记录、查询和自动快速报警 一、监测方案简介 1、系统的目的 本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中心机房系统的正常运行,实时监测机房环境的各项指标,遇到机房停电、电源故障、环境温度过高、非法闯入、火灾和漏水等紧急意外情况,能够及时记录、查询和自动快速报警。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高速交换、传播的时代,信息网络已和我们的日常办公与生活学习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机房作为一个信息处理与交换的重要场所,其位置就显得尤其重要。保证机房内各设备的正常运行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机房综合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1)机房温湿度、洁净度和噪声监测

计算机机房、中控机房环境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设备长期稳定工作。以下是机房环境的参照标准: 温度:机房温度一般在20±2℃(冬季),22±2℃(夏季)。 相对湿度:适宜的湿度可以防止静电危害并降低浮尘,一般情况下空气湿度应保持在40%RH~60%RH之间。 洁净度:符合标准ASHRAE52-76,空气中0.5nm的尘粒数少于18000粒/升。 噪声:关闭主设备的条件下,工作人员正常办公位置处测量不高于68dB(A) (GB)。 机房温湿度监控 (2)除了(1)所述外,在机房环境监测中还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漏水监测:主要监测地板下面、空调等是否有漏水现象,当有漏水发生时,及时报警。

防火报警:当监测到烟雾达到一定浓度时,烟感器自动报警,会启动闪光报警及软件报警等。 防盗监测:配置红外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等,用于监测非法侵入报警。 电力监测:包括强电/弱电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监测。 电源监测:用于监测强电/弱电的供应情况,当发生电源故障时,发出报警。 UPS监测:对UPS的电量、工作状态、故障等方面进行监测。 视频监测:对于重要的设备和位置提供24小时视频录相。 (3)机房环境监测所执行/参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GB2887-89《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

机房温湿度操作规范

机房温湿度操作规范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温湿度操作规范 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v),温湿度规定如下: 计算机开机时机房的室内温湿度 注: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执行。 计算机停机时机房内的温湿度 注: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执行。 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温湿度严格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执行,其他机房温湿度按照上面表1和表2的温湿度执行。 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统称为核心机房,二级机房与弱电间统称为其他机房。 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有精密空调,能保证机房内的温湿度达到国家A 级机房标准,所以分类为核心机房。二级机房与弱电间分类为其他机房,因为目前机房内的湿度达不到B级机房标准,所以分类为其他机房。 核心机房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执行,其他机房按普通机房标准执行。温湿度超出或即将超出标准需及时调整。按照实际运行情况做出以下规定:

计算机开机时机房的室内温湿度 计算机停机时机房内的温湿度 1、PV数据中心机房温湿度调整步骤:按回车键输入密码,按上/下键选择密码数字。再按上/下键选择设定点控制再按回车键确定。然后选择回风温度/湿度按回车键,再按上/下键设定温湿度。设定完成后按回车确认,然后按退出设置画面。 2、SCM机房温湿度调整步骤:按回车键输入密码,按上/下键选择密码数字。再按上/下键选择设定点控制再按回车键确定。然后选择回风温度/湿度按回车键,再按上/下键设定温湿度。设定完成后按回车确认,然后按退出设置画面。 3、普通机房巡检时发现温度超出规定范围,马上按操作空调控制面板的上/下键调整空调温度。 报障:a、核心机房精密空调有问题打电话到厂家报障和咨询。 b、两栋大楼(办公大楼、研发大楼)弱电间的空调有问题报障到物业。 c、工厂内空调有问题报障到人事总务部。 所有空调有问题先报障后报告机房环境负责人并跟踪与记录。

机房温湿度操作规范

温湿度操作规范 5.1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v),温湿度规定如下: 5.1.1计算机开机时机房的室内温湿度 注: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执行。 5.1.2计算机停机时机房内的温湿度 注: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执行。 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温湿度严格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执行,其他机房温湿度按照上面表1和表2的温湿度执行。 5.2 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统称为核心机房,二级机房与弱电间统称为其他机房。 SCM机房与PV数据中心机房有精密空调,能保证机房内的温湿度达到国家A级机房标准,所以分类为核心机房。二级机房与弱电间分类为其他机房,因为目前机房内的湿度达不到B级机房标准,所以分类为其他机房。 5.3核心机房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执行,其他机房按普通机房标准执行。温湿度超出或即将超出标准需及时调整。按照实际运行情况做出以下规定:

5.3.1计算机开机时机房的室内温湿度 5.3.2计算机停机时机房内的温湿度 1、PV数据中心机房温湿度调整步骤:按回车键输入密码,按上/下键选择密码数字。再按上/下键选择设定点控制再按回车键确定。然后选择回风温度/湿度按回车键,再按上/下键设定温湿度。设定完成后按回车确认,然后按退出设置画面。 2、SCM机房温湿度调整步骤:按回车键输入密码,按上/下键选择密码数字。再按上/下键选择设定点控制再按回车键确定。然后选择回风温度/湿度按回车键,再按上/下键设定温湿度。设定完成后按回车确认,然后按退出设置画面。 3、普通机房巡检时发现温度超出规定范围,马上按操作空调控制面板的上/下键调整空调温度。 报障:a、核心机房精密空调有问题打电话到厂家报障和咨询。 b、两栋大楼(办公大楼、研发大楼)弱电间的空调有问题报障到物业。 c、工厂内空调有问题报障到人事总务部。 所有空调有问题先报障后报告机房环境负责人并跟踪与记录。 第四条:机房温湿度数据的采集,核心机房以监控机显示结果为准,其他机房以电子温湿度计显示结果为准。 1、核心机房读取温湿度数据以监控机显示数据为准,如果温度超过27度。马上到核心机房查看设置在机房内的电子温湿度计,查看结果是否与监控机显示温度同时上升(监控机显示温湿度数据与电子温湿度计显示温度相差3度,原因是:冷空气向下降,热空气向上升。温湿度传感器装在天花板上)。 a、查看结果,同时上升。就要检查原因、处理并报告机房环境负责人和记录。 b、查看结果,电子温湿度计没上升,就要报障(让厂家过来检查与维修)、报告 机房环境负责人和记录。 2、其他机房以电子温湿度计显示结果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