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7年5月27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0

第二章工程概况 0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1)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2)

第五章测量准备 (2)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3)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7)

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8)

第九章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9)

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21)

第十一章质量控制 (23)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措施 (25)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蓝图、基坑支护设计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有关程序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2、工程地点:西安市尚林路以南、草滩六路以西

3、建设单位: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5、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6、监理单位:陕西华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施工单位: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8、工程标高:本工程1#厂房、8#厂房、9#厂房、10#厂房、11#办公楼、12#厂房的±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分别为375.270、375.350、375.200、374.900、375.200、375.200。本工程所有相对标高均以8#厂房±0.000标高为基准。

9、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54316.2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汽车库、设备用房):12513.08m2;1#厂房:7375.48m2;8#厂房:6106.76m2;9#楼:5897.56m2;10#楼:5542.66m2;11#楼:8100.07m2;12#楼:8780.59m2。

建筑楼层:1#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8#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9#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0#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1#办公楼地上6层、地下1层;12#厂房

地上6层、地下1层。

建筑高度:1#厂房23.45m;8#厂房23.45m;9#厂房23.45m;10#厂房23.45m;11#办公楼27.95m;12#厂房27.95m。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设计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建筑使用功能:1#、8#、9#、10#、12#楼为厂房、11#楼为办公用房,各主楼地下室为设备用房,中心区域为车库。

施工单位进场时,与建设单位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已办理交接手续,共二个坐标和黄海高程控制点。位于场地东侧的草滩六路旁,1#点(BM1坐标:X=21917.997、Y=6090.271;高程:374.044m);2#点(BM2坐标:X=21995.614、Y=6052.690;高程:374.089m);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工程测量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并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工程进行中,必须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程收尾时,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

对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工程测量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根据总平面图设计坐标,为确保控制网的正确,必须由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规划红线引入定位。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

第五章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控制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4、复印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技术负责进行技术交底。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一、平面控制点布设原则及要求

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首级控制点,然后利用首级控制点,按照施工流水段在实地放出二级施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工程上的各个节点的复合检测。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使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

1、测量依据(首级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由业主提供的BM1、BM2两个控制点组成,具体坐标参数详见下表。

控制点的位置详见下图。

2、二级控制网的布设

业主提供的控制点BM1、BM2均在施工场地外,不便于现场的测量的工作,需要根据现场的需要和施工条件布设场地内的二级控制点X1、X2、X3、X4、X5形成一个二级控制网。

二级控制点X1、X2、X3、X4、X5的施工坐标如下表

点号X(m)Y(m)

X122077.5966036.458

X222024.1525875.655

X322020.2095863.829

X421979.3965878.901

X521946.4975887.925

X4、X5离基坑较近,受施工影响产生位移的可能较大;BM1、BM2、X1、X2、X3

都在施工现场外的范围,受施工影响产生位移的可能较小,故须以BM1和BM2作为复核其他控制点的依据。

3、测量施工控制网(三级控制网)的布设

测量施工控制网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轴线结合测量方法进行设置。

根据业主移交给我司的城市控制网基准点的坐标、高程及设计图纸提供的建筑物坐标,±0.00m高程取值,换算后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由场外首级控制基准点直接引测至现场。

(1)结合图纸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土方开挖前场地内无充足距离布设轴线控制网,故结合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只能使用全站仪结合AUTOCAD利用极坐标法测出地下室各轴线交点坐标,放出基坑开挖线。(测站点X5,后视点X4)

(2)根据测绘院提供的草滩路旁BM2(黄海高程374.089m)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工地现场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四面各一个,标志在围墙上。

(3)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4)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设三等水准网,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误

差(mm)路线长度

(km)

水准仪

型号

水准标尺观测次数

附合闭合差

(mm)

(5)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FTS532N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一、基础地下室测量

1、平面放线

(1)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X4、X5为基准点,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建立地下结构测量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以上所示坐标均为轴线交点坐标

(2)验线

首先用全站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再实测四大控制轴线及其它轴线的相对位置,防止整个基础在基槽内移动错位。同时验线时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地下各施工层的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基坑内预留高程点或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保证基础埋深。

(3)地下楼层施工阶段测量

从地下底板施工开始采用外控法进行施测。在地下底板开始施工后每半月将控制点复测一次,以防土建施工过程中轴线控制点移位或碰动,避免外部因素影响测量的精度和正常施工。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写明层数、部位、保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报监理单位复核认可,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2、地下楼层高程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引测所需的标高。

(2)标高向下传递

采用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由四个水准点分别引测高程点,然后相互校核,校核后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基准点。

(3)基础地下室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水准仪引测将标高导入塔吊标准节上,且基坑四周东西向各二点、南北向各一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

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4)根据基坑开挖图撒出条基、基础梁、电梯井、筏板、集水井等开挖线,在开挖过程中首先投测出每次挖掘深度标高,以此标高为依据展开。最后一次土的开挖必须随时检测基底标高,防止超挖,确保基底标高。检查基槽截面,保证基槽截面符合规范要求。

(5)在混凝土垫层浇注以前,对底板、筏板等部分按照不大于3m2测设一个混凝土浇注高度的控制桩,可采用小竹片做标高设计,确保混凝土底板面标高位置正确。

(6)地下室柱、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标测出混凝土面结构500mm控制线,并用红漆标注,作为支模预留预埋与浇灌混凝土的依据。

(7)地下楼层顶板模板搭设之前,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抄测结构1000mm线标高,作为顶板标高的依据。

二、±0.000以上工程

1、平面控制点的布置

±0.00及裙房平面控制点

2、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的传递方法

(1)竖向轴线控制使用激光垂准仪采用内控法施测。当楼面混凝土浇注后,应将控制点引测至建筑内部,投点误差限制在1.5mm以内。内控点一般做法是:在主轴控制线交点位置预先埋置100mm×100mm厚8~10mm的钢板并与底板钢筋焊接,底板施工完成点位经复测确定后在预埋钢板上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宽0.2mm,并在交点上打眼,以便长期保存钻孔(直径2mm)。随楼层的施工,在施工层楼板与底层平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内控点竖向位置留置100mm×100mm孔洞,预留洞四周宜设50mm高的阻水圈,以防施工用水溅

落至仪器上以及浸泡测量标识。投测时转动激光铅直仪照准部,在接收靶上取激光斑点轨迹圆的圆心作为传递上来的内控点位。

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测量控制进度的影响;通过在清晨左右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精度的人为误差。

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的传递步骤如下列组图所示:

有光学成像物镜与CCD光电传感器的

激光接收靶由导线引入计算机系统

激光接收靶下装有双向导

轨可使靶平面全方位移动传递基准控制点楼层

传递基准控制点楼层激光铅直仪基准控制点

结构自振、风振摆动振幅中心

A

传递基准控制点

步骤1

打进激光发生器

传递基准控制点

A

中心

结构自振、风振摆动振幅

移动接收靶步骤2

根据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偏移方

向的偏移值移动激光接收靶

计算机显示器

A

A移至中心位置

步骤3

基准控制点与激光接收靶中心重合

A

楼面

步骤4

将激光接收靶中心延长放线到混凝土楼面

传递的基准控制点

补楼面

A

测量通道孔边线

步骤5

核无误后,进行测量孔封闭,传

递结束。激光接收靶中心延长线

在测量孔洞浇筑后连接,相交点

作为基准控制点进行保护

(2)垂直度控制

1#、8#、9#、10#主楼屋面建筑高度23.45m、11#、12#主楼建筑高度27.95m,垂直度控制采用激光铅直仪进行控制,考虑到高度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的影响大,拟采用增加施工测量基准层,减少激光铅直仪的测量高度,以及通过测量基准层传递,采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动态数据,消除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测量基准层按投测高度超过10米时进行测量平台转换来设置,首层的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由平面测量控制网引测,测量控制网的基准层传递采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激光铅直仪进行。

(3)在±0.00 板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测放出结构外廓轴线控制线并告知建设单位,经建设单位上报规划部门验建筑物位置线。并将主轴控制线投测至结构外框柱并用墨线弹出,作为竖向轴线传递、结构大角监测、结构外装修使用。

(4)±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各层平面放出的细

部轴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5)门窗洞口控制:

1)控制点校核以后,根据计算和施工图纸,用50米钢尺依次在同一方向画出墙柱轴线、边皮线、模板控制线及门窗洞口线位置,纵横方向先后进行,最后用弹出墨线,可供长期使用。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拉钢尺必须平行控制线。

2)门窗洞口的标高控制。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门窗洞口边暗柱主筋上投测出建筑+500mm线,作为门窗洞口标高基准线。

(6)电梯井的控制采用横竖控制法

1)横控:保证电梯井四边尺寸,用全站仪根据轴线放出电梯井尺寸,并放出墙体控制线,以便下一层校对及墙体控制。

2)竖控:在底层留出一周内控制线,使用吊线坠法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线下端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

(7)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由观测成果做经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教,若边长较差△S≤±2.0MM,角度较差△β≤±12″,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则记录不作归化;若边长较差±2.0≤△S≤±3.0mm,角度较差±12″≤△β≤±24″,则说明4点精度不够,必须归化;若边长较差△S≥±3.1mm,△β>±24″,则说明投点精度太差,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2、高程的传递

室内地坪以上结构的标高测法:用钢尺沿外墙或电梯井向上竖直丈量。各楼引测点详见具体引测步骤如下:

(1)先用水准仪根据已校核的水准点,将标高建筑0.50m标高控制线引测至结构外墙,并以墨线连接形成闭合图形,作为标高向上传递的基准线。

(2)始标高线设置完毕后,用钢尺(传递高程所用钢尺应尺身铅直,并应按检定值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施工层建筑0.50m标高水平线,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采用悬吊钢尺法。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底层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不得按楼层传递。当施工高度超过尺段长时应设计出高程传递接力层,在该层精测出“结构+0.50m标高线”,作为下一步向上高程传递的基准线。

(3)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校测由下面各水准点传递上来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 以内。如误差过大须重新测设,在各层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4)在墙柱浇注砼之前,在主筋上测设出标高点,并用红油漆做标记,作为浇注砼高度依据。

三、装饰阶段的放线

装饰阶段主要控制的是结构填充墙、围护墙、预留洞口位置及控制线、楼梯踏步位置及控制线、以及楼层建筑0.50m标高线的控制。

1、结构填充墙、围护墙、预留洞口位置及控制线利用结构施工中的控制线、轴线控制线、墙柱位置控制线等控制线进行细部放线,放线之前,必须对控制线进行复核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楼层建筑0.50m线的控制利用底层红三角形油漆标识的水准控制点,用钢尺(传递高程所用钢尺应尺身铅直,并应按检定值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施工层建筑0.50m标高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底层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不得按楼层传递。当施工高度超过尺段长时应设计出高程传递接力层,在该层精测出“结构+50标高线”,作为下一步向上高程传递的基准线。

3、梯踏步位置及控制线应控制好楼层、休息平台的建筑标高,掌握好建筑做法的厚度尺寸,正确弹出踏步起止位置,然后按踏步宽度弹出建筑面位置线和控制线。

4、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0.5m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测量技术方案天津地铁剖析

天津地铁 3 号线第十合同段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地铁3号线第十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第一篇 总述 天津市地铁3号线,建设地点位于天津市区。南起西青区华苑产业园内,北至北辰区小淀,线路总长为29.51km (其中地下线21.43km ,高架线6.87km,过渡段及地面线1.21km )。全线设站22座(其中地下站17座,地面站1座,高架站4座)。 本合同段为第10合同段,标段范围为:营口道站~和平路站盾构区间;和平路车站;和平路站~解放北路站盾构区间。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1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一、 任务概述 和平路站 营口道站 解放北路站 营口道站-和平路站 盾构区间(947.45m) 和平路站-解放北路站 盾构区间(9450m)

本标段施工测量任务主要包括车站(包括务业开发部分)的结构及建筑施工测量、区间隧道施工测量及附属结构的施工测量、监控量测等。 施工测量是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工作。地下铁道工程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因此,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二、技术依据和作业规范: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5)施工测量平面控制采用1990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采用天津大沽高程系2002年高程度值。 三、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施工测量按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建设管理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符合精度要求后再进行施工测量。 (3)对整个工程场区按施工需要布设精密导线平面控制网。 (4)场区内按施工需要布设高程控制网,并应采用城市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其路线高程闭合差应在±8L 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之内。 (5)隧道开挖的贯通中误差规定为:横向±50mm、竖向±25mm,极限

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一、测量部署 (一)、测量目标:测量放线做到工程的定位准确,平面几何形状及尺寸正确,层高标高正确,竖向垂直,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 (二)、先建立一级控制导线,再测设二级导线并加密控制网,建立高控制网。 (三)、测量放线的要求是:“快、准、严、高”即放线快、点线准、要求严、标准高。 二、测量工艺及施工准备 (一)、操作工艺: 1 、平面尺寸定位放线施工流程: 2、高程控制放线施工流程: (二)、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

1 、熟悉施工图纸、测量内容。 2 、熟悉测量方案、掌握必要的施工方法。 (三)、测量仪器及误差估计 1、电子全站仪: 电子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测量仪器,它集测角、测距、放样等功能于一身,并能直接计算出坐标和高程。GTS-102N全站仪,测角误差为±20”,测距误差为±(1/500)mm。根据场地范围,测距长度不得超过250m, 建筑物的定位误差要求小于5cm,全站仪满足技术要求。 2 、水准仪DSZ2 水准仪是用来测量高程和计算高差的测量仪器,本工程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DSZ2 水准测量仪施测,每公里往返高差为±2mm,满足本工程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准仪进行抄平,测设标高。 各测量仪器使用范围:

(四)、测量人员配备 测量人员: 3人,此三人负责整个建筑物的的投点验线及现场测量管理工作 测量放线工:2人,此二人负责弹线等辅助工作。 三、平面定位控制 (一)定位测量方案 1、定位依据的选择 根据我单位同类工程定位经验,本工程以建设单位提供的两个城市导线点Q2、S2为依据使用全站仪在施工现场测设一条闭合导线,作为一级控制;再以此精密导线为依据测设二级导线控制网。 2、作业依据 放线依据:本工程的起算导线点为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导线点。 定位条件:根据最终施工总平面图,选取一点和一方向作为定位条件。校核:根据甲方所确定的放线依据和设计图纸确定的定位条件使用全站仪来校核导线点的坐标是否正确,同时确认定位条件是否满足四周边界尺寸不矛盾、且唯一。 3、建立平面控制网 一级导线控制网:根据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选择易于通视和保护的控制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本工程施工工期紧张,施工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的平面位置正确,路 面高程的精确,拟在规范精度要求范围内,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以及科学的测试手段,建立合理的检测网络进行施工总平面控制及测量工作。根据业主提供的红线界桩点和有关图纸,确定道路中心控制点;并将所有控制点延伸至挖土影响范围以外适当位置,且采取混凝土加固保护措施。整个定位工作由我公司专职测量师完成,并确定以下测量原则: (1)以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为基准,使用经纬仪及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用水准仪进行高程引测。 (2)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在施工区域设置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利用平面控制网中的某一点(满足通视和方便的要求),建立场地控制网。 (3)标高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点(以业主提供的最新数值为准),施工高程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 (4)先总体后局部的控制原则。 一、测量人员及设备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及施工要求,项目将配备1名测量工程师,2名专业测量员,组成项目测量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工程监测工作,负责日常施工中的定位放线、水准基点的测设、复核、交接以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测量仪器的计量送检工作。具体配备如下表: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二、平面控制 根据本工程的形状及特点,本着先总体后局部的原则,轴线控制点将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依据。尽量避免过多地依赖离基坑较近,受影响较大的控制点,并用离基坑较远,受施工影响小的控制点来控制较近的控制点。 根据本工程现场的周围环境情况,沿道路中心线建立轴线定位控制网,为了减少尺寸误差及提高测量精度,道路中心线采用激光全站仪精确布设,控制线及控制点用钢筋混凝土标桩标识并严格保护。在一定周期对控制网进行校核。 三、高程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和规划院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现场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沿着道路方向,每隔1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3mm。闭合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四、测量的精度控制及误差范围 我们定下的测量精度目标是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控制在1mm以内。 为保证既定的测量精度目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实施科学周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复核方案,力求使实际测量精度完全控制在要求范围以内。 (1)测量:采用全站仪三测回,测角过程中误差控制在2"以内,总误差2mm 以内; (2)测距:采用全站仪进行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3)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测并进行温度修正。 五、测量监控及验线 1、监控制度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计量法》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并报监理备案。 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测量方案交底,并经技术部、监理审定同意后方可实施。做好原始点位的保护工作,以便在施工中进行校核。 2、验线制度

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方案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 测量技术方案 编制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目录工程概况

---------------------------------------2 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2 测量作业依据 -----------------------------------3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3 测量人员组织 -----------------------------------11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12 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七合同段起讫桩号K29+100~K31+680(以左线计),路段全长580公里。本合同段起于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与第六合同段终点相顺接,设置隧道穿过望娘岗、黄梅山至本合同段终点宁波枫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东北侧。 2本合同段主要工程 本合同段主要有望娘岗隧道(长隧道) 、黄梅山隧道(中隧道)和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1、望娘岗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29+420~K31+050,长1630m; 右线:起讫桩号YK29+450~YK31+050,长1600m 。 2、黄梅山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31+245~K31+680,长425m; 右线:起讫桩号YK31+330~YK31+683,长353m 。 3、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左线长80m, 右线长100m 。 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

测量技术方案经典.doc

盐田国际行政办公大楼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述 盐田国际行政办公大楼位于明珠立交道路系统南侧,东临进港大道,南为盐田三期码头检查场,西面为保税区货场,本工程地下两层,地上主楼25层,副楼5层,总用地面积24050.51平方米,其中,主楼建筑面积为33292.9平方米,副楼建筑面积为12747.88平方米的矩形框筒结构建筑。 二、现场情况 经现场实地踏勘,施工现场大型深基坑开挖形成,边坡进行了喷锚支护技术处理,现场四周通视良好,为施工方便,将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布置在现场附近位置,并对控制点位每月定期进行观测,以防止位移影响测量精度。 三、编制依据 1.执行技术标准 a.《盐田国际行政办公大楼》施工图纸; b.业主提供的测量原始点位报告; c.《技术条件书》; d.《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e.《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9)。 2.施工测量流程

3.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是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把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置放到施工场地上去,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有效手段。 四、测量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1.SET230R、SET2110、SET2110II型全站仪3台,标准精度为(2″); 2.DSZ2、DS05型精密水准仪2台; 3.DZJ2型激光垂准仪1台,标准精度为(2″)。 五、工程坐标及高程应用 应业主要求,本工程平面坐标系统统一采用盐田港施工坐标和行政大楼相对标高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系统。 1.深圳独立坐标系与盐田港施工坐标系的换算公式为: A=X*cosa+Y*sina-116971.665 B=X*sina+Y*cosa-69332.579 其中a=50.00084079 A、B坐标系为盐田港施工坐标系 2高程系统统一采用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高程的换算关系为: 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黄海高程+0.58M。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1、测量准备工作流程 编制测量方案→配置并检校测量仪器→建立施工首级控制网→提供控制测量成果→复核设计坐标及标高→计算施测点位的坐标及标高。 2、建立首级施工测量控制网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位、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建立二级导线平面控制网和四等水准线路,将控制测量成果以图、表形式提交监理审核,作为施工放样或加密控制的依据。 3、施工平面控制 导线(网)布设选点时,根据本工程平面形状,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点位,将导线布设成环形网,导线边长尽可能相等,且不宜相距太近,一般80~100;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避开障碍物及高压线强电磁场干扰;为保证施工期点位不被破坏,采用埋筋设点。 导线(网)测角使用全站仪,方向观测法一测回,2C值变动不大于18″,边长使用全站仪测距,单程观测正、倒镜各一测回,一测回读数较差≤5。正、倒镜两测回较差≤7。考虑气象参数变化对短边的改正值变化影响较小,可以不计。故在全站仪的气象参数的输入,一般以作业当天开始测定的参数为准,中间可不变动。 4、高程控制 首级高程控制网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水准点选择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并埋设水准石,作好编号。根据本工程特点,首级高程控制布设为四等水准线路,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本工程高程测量采用S3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逐点往返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时,采用中丝法读尺,读尺顺序为:后视黑面标尺,前视黑面标尺;前视红面标尺,后视红面标尺。为提高读数精度,前后视的距离不大于40。 5、内业计算 检查外业观测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对首级导线(网)进行简易平差。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为: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1″,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0.001,函数位数7位,边长与坐标0.001,方位角1″。对首级高程控制线

防雷检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施工组织设计 一、检测目的 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 《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三、检测内容:

三、检测方法: 1、接闪器 1.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 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检查接闪带是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1.3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4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1.5 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6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1.7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1.8 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2、引下线检测 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2.2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1/3以上。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2.3 首次检测时,用卷尺测量每组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2.4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2.5 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器连接性能,其过期电阻不应大于0.2Ω。 2.6 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符合规定。 2.7 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连

厂房测量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GBJ21-21-95 (3)工程设计图纸 (4)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 本工程工期短,结构质量要求高,因此,对施工测量提出高要求,需要速度快、精度高,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测量仪器配备及使用要求 1、测量仪器 名称型号数量备注 全站仪国产 1 台 DS3200 水准仪国产 2 台 5 米塔尺 2 把 钢卷尺50m 2 把 2、所有测量仪器、钢尺均应有鉴定证书,未经鉴定合格的仪器不准使用,测量人员应经常擦试,保养测量仪器及用具,使测量仪器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四、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如下测量管理制度: (一)交接桩制度:

1、项目部工程部收到设计图纸、具备交接桩条件后,报告建设单位和 公司工程部,确定时间及时进行交接桩工作。 2、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单位由技术组织,在现场由勘测 设计单位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 3、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标桩示意图,表明各种标桩平面位 置和标高,必要时要附有文字说明,依照资料,现场核对进行点交。 4、各种标桩采用点交方式,必要时进行现场交接复测。 5、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要完整、稳固。交接后,接桩单位应组织测 量单位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 6、交接单位在附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交交桩单位研究解决。 (二)测量复测制度: 1、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经两人符合。施 工中,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测点由两人进行复测,其测量工作内容、成果 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字以示负责。 2、现场内各测量控制标桩,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特殊情况应随时进行 检测。 (三)沉降观测: 1、水准点设置 : 在建筑附近不受工程影响的位置设置一个永久水准点。 2、观测点标志,观测点位置:根据图纸要求,设置观测点(如图 4-1 ),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南川区泽京·第三大道(A地块)26#楼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马翼 审核:何涛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3) 1.2项目概况 (3) 第二章编制依据 (4) 第三章施工准备 (4) 第四章人员及仪器配置 (5) 4.1人员组织 (5) 4.2仪器配置 (5) 第五章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5) 5.1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5) 5.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6) 5.3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7) 第六章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8) 6.1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8) 6.2基础测量放线 (9) 6.3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10) 第七章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13) 7.1质量过程控制 (13) 7.2质量保证体系 (13) 7.3质量标准 (14) 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 (14)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2项目概况 本工程由两栋高层(-2F/31F)、部分地下车库(-2F)和商业(-2F/2F)组成,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

第二章编制依据 1.施工主合同; 2.设计图纸; 3.相关规范、规程: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工作。 1.施测前踏勘现场,熟悉图纸,特别是基础平面图、总平面图及定位测量的相关资料,核对各建筑物的各部位尺寸,建筑物的定位坐标及设计高程,建筑物周边环境等,根据现场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检查各建筑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监理反馈,及时解决。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测量仪器重新进行送检检定,检定合格并有相关的检验合格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BT项目7305标 华强北车站施工测量技术方案(YDK22+141.378~YDK23+035.568) 批准: 审核: 复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7号线7305标项目经理部 2013年01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2) 3、既有控制点情况 (2) 4、施工测量的目标和任务 (3) 4.1 施工测量的目标 (3) 4.2 施工测量的任务 (3) 5、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仪器设备配置 (3) 5.1组织机构设置 (3) 5.2 测量队人员及岗位 (4) 5.3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4) 6、控制网加密测量 (5) 6.1地面精密导线控制网加密 (5) 6.1.1地面精密导线控制点布设要求 (5) 6.1.2地面精密导线控制的布设 (5) 6.1.3 导线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 (7) 6.1.4观测成果处理及平差 (7) 6.2地面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 (8) 6.2.1 地面水准点的选点布设要求 (8) 6.2.2地面加密高程网布设 (8) 6.2.3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10) 7、车站施工测量 (11) 7.1 平面施工控制点引测 (11)

7.2 高程施工控制点引测 (11) 7.3 基坑开挖施工测量 (12) 7.4监控量测及变形观测 (13) 7.5车站结构施工放样测量 (13) 7.6 车站主体结构放样 (13) 7.7车站竣工测量 (16) 8、安全保证措施 (16) 9、质量保证措施 (17) 10、环境保证措施 (17)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工程概况 地铁7号线华强北片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商业中心——华强北商圈的核心地段,在深南大道——红荔路之间、有“中国电子第一街”美誉的华强北路的地下,呈南北向布置。华强北片区包含华强北车站、华强北车站至华新车站区间、华新车站南端,起止桩号为:YDK22+141.378~YDK23+035.568,共计894.19m。 华强北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22+362.878,车站起点里程为YDK22+166.878,车站终点里程为YDK22+496.778,华强北车站全长为329.9m,华强北车站南端有负一层的地下空间结构,长度为25.5m,放在华强北车站的设计范围中,因此华强北车站加上南端负一层地下空间整段长度为355.4m。华强北车站主体基坑标准段宽度为28.1m,盾构扩大段宽度为29.8m,标准段基坑深度约为25.7~26.4m,盾构扩大段基坑深度约为27.0m。华强北车站南端负一层基坑宽度为28.1m,基坑深度约为11.4m。华强北车站负三层基坑围护结构采用1000mm 连续墙,南端负一层基坑采用800 厚连续墙,均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华强北车站~华新车站区间是深圳地铁7 号线工程的一个区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与振华路交汇处,沿华强北路呈南北方向布置。区间轨行区采用盾构法施工,其上为地铁2号线的华强站~燕南站区间,该区间为直径6.0m 的盾构区间,地铁2 号线盾构区间其上南端17m 长为地下一层的地下空间结构兼做顶管的接收井, 2号线盾构区间其上中间为矩形顶管,矩形顶管长度为41 米,2 号线盾构区间其上北端41m 为地下一层的地下空间结构局部兼做顶管的始发井。华强北车站~华新车站区间起点里程为YDK22+496.778,终点里程为YDK22+595.778,全长为99.0m。南端负一层盖挖逆作结构长度为17.0 米,基坑宽度为29.8m,基坑深度约为9.2~10.1m;北端负一层盖挖逆作结构长度为41.0米,基坑宽度为28.6m,基坑深度约为9.5~11.0m.。南、北端负一层基坑围护结构均采用800 厚连续墙,均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华新车站为带有故障车待避线的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与地铁 3 号线华新站换乘(十字换乘节点土建部分已由 3 号线华新站土建单位施工完成),目前3号线华新站已开通运营。华新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23+051.917,车站起点里程为YDK22+862.217,车站终点里程为YDK23+140.317,道岔起点里程

测量方案技术指导

测量方案技术指导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光明一标 公明核心东片区、公明街道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施工测量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光明一标项目经理部 2017年3月

1.工程概况 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光明一标包括:公明街道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公明核心东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光明新区水质净化厂生态补水工程三个子项工程。 其中北片区:污水、雨水管约54公里,井室2412座,立管约万m;东片区:污水、雨水管约66公里,井室3670座,立管约万m;补水工程(光明污水厂再生水):球墨铸铁管11公里,钢管顶管公里,架桥、排泥钢管270m,顶管工作井90座,钢筋混凝土阀门井110座。2.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业主提供的交桩控制网 (6)本工程相关施工图纸 3.施工测量的目标和任务 施工测量的目标

施工测量的目标是要确保完工后的管网工程管线衔接顺畅,管线位置、坡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相邻片区及相邻标段管线顺利对接,保证雨水和污水按照设计的流向流到指定的位置;管道回填过程中控制每层的厚度,减轻地基的沉降量;管道回填完成,保证恢复后路面有足够的强度,满足行车的舒适性要求。 施工测量的任务 (1)基本控制点由业主提供,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光明一标项目测量队复测,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施工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工作。 (2)施工放样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规范执行,在放样前认真检查、计算准确,保证施工放样的准确性;认真做好内业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3)对施工控制重点部位要重点复核,确保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如沉井平面位置及预留孔洞位置,要多次复核,保证顶管顶进时能按照设计要求贯通。 (4)对管槽的宽度和深度,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执行控制。 (5)按照规范对每道工序的测量放样工作进行复核,并按照规范提交测量报验,经核准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接受和配合监理单位及测量中心对施工测量项目所进行的阶段性复核和抽检工作。 (7)负责本标段的竣工验收测量工作。 (8)按要求保护好设计院移交的控制桩。 4.施工测量组织管理办法 测量人员岗位职责及组织机构 测量队长的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并服从经理部领导安排,为测量队负责工程项目的各项测量工作。 ? (2)负责策划测量队工作计划,收集引用资料、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编制《工程项目的测量作业指导书》,保证测量分队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 工 程 测 量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北中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8月2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六、±0.000 以下施工测量 七、±0.000 以上施工测量 八、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 九、设备配置 十、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

一、编制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13) (二)、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图纸 (三)、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以上规范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测量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1#、3#厂房。1#、3#厂房相同均为总长216m,宽60m,基础埋深不大于-3.0米,建筑檐口标高10米,建筑总高度12.0米,工程结构类型为轻钢结构,单层门式厂房,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000m.基础为混凝土结构。 三、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主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工程施工测量方案详解

第一章施工测量方案 一.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考虑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对本工程的±0.000以下采用外控法,对±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根据当地城市导线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1、布网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控制点要选在拘束度不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 件良好,分布均匀。 2、施工控制网的测设 (1)控制点引测 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坐标点在场区内引测不少于3个控制点,要求埋深1.5米,用混凝土浇注并以木桩上面钉子做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精度限差要求如下表: (2)控制网布设 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1 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并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

浇注混凝土稳固。 (3)内控制基准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主体部分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设放线点时要注意尽量避开砼墙柱。保证每个施工段纵横向均不少于2个点,且夹角为90度,测量孔布置相见附图。1#楼1单元X方向设在1A-8轴上,距1A-A轴和1A-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A-K轴1米处,距1A-1轴和1A-13轴均为1米;2单元X方向设在距1B-13轴1米处,距1B-A 轴和1B-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B-K轴1米处,距1B-1轴和1B-20轴均为1米。2#楼X方向设在2-11轴上,距2-B 轴和2-R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2-Q轴1米处,距2-1轴和2-22轴均为1米。 (4)内控基准点埋设方法 依据施工前布设控制网基准点将内控点埋设在首层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爪与顶板钢板焊牢。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每层在相应位置留洞,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 (5)控制网加密和施工放线

土地整治项目测量技术设计方案教学内容

3 实施方案 3.1 任务概述 3.1.1 编制的目的和依据 3.1.1.1 编制的目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划定的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湖北省农垦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测绘工作,是为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本次测量采用最先进的测绘方法(野外全解析,内业机助制图)即数字化成图。为保证这项工作的质量,统一技术标准,特编制本《技术实施工作方案》,在测绘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及《技术实施工作方案》要求进行作业。 3.1.1.2 编制依据 1、《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4804-93。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 4、《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试行) 》。 8、《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9、《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11、《湖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 》。 12、《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06-2020 年) 》。 13、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14、本项目技术方案。 3.1.2 已有资料的收集 1、本测区已有的首级控制网成果,包括首级控制网起算点及其它等级控制点成果和点之记。 2、最新的地籍图电子成果、图件。 3、本测区高清晰分辨率的影像图。 4、最新的地形图电子成果、图件。

测量施工技术方案

测量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准备 (2) 1. 人员配备 (3) 2. 测量设备的配备 (3) 3. 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4) 四、施工控制测量 (4) 五、大桥高程控制测量 (4) 六、桥梁施工放样 (5) 1. 孔桩定位测量 (5) 2. 承台测量控制 (5) 3. 墩身测量控制 (6) 4. 盖梁测量控制 (6) 5. 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施工定位放线 (6) 6. 支座垫石及支座顶面标高控制 (6) 七、何家坪特大桥主墩施工定位测量 (6) 1.承台基坑开挖放样 (6) 2. 主塔施工测量 (7) 3. 主梁施工测量控制 (7) 4. 主梁中轴线测量控制 (8) 5. 现浇段施工测量控制 (8) 八、主桥桥塔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测量 (9) 九、路基施工测量控制 (10) 十、竣工测量 (11) 十一、施工测量的质量保证措施 (12)

巫奉高速A10合同段施工测量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二、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是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巫山至奉节段中的一段,本合同段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向西,起点位于重庆巫山县两坪乡溪沟村何家坪附近,经枞树坪、老屋里、丁家咀,止于重庆巫山县龙井乡桂花村岳家岭隧道进口附近,起讫桩号为K22+500~YK24+907(ZK24+924),路线全长2.407km。其中桥梁共5座(特大桥1座,大桥4座)总长1865.52m。路基主线左线路基分四段,总长846.86m;右线路基分五段,总长549.48m; 本合同段平曲线有2个,竖曲线有3个。主线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行车道宽2×(2×3.75m),中间带宽3.0 m。主线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行车道宽2×3.75m。 本合同段中何家坪特大桥主桥为(58+84+180)m三跨一联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斜拉桥。桥址区属构造溶蚀、剥蚀深切谷地斜坡地貌区,地表为缓陡相间的折线型斜坡。主塔为花瓶型,由塔座、塔墩、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上横梁、中横梁、下横梁组成,塔顶高程为481.214m,承台以上塔柱总高151.2m塔柱采用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全

工程测量放线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世园会周边区域(城区西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一标段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准备 (3) 四、基础工程测量 (4) 五、基础以上工程测量 (5) 六、验线工作 (7) 七、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 八、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9)

1、编制依据 (1)世园会周边区域(城区西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一标段施工图。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6-2015 2、工程概况 2.1、总体概况 世园会周边区域(城区西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一标段改造工程各部门地块部建筑立面、配套设施、绿化部分及围墙围栏部分;三里河路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围墙围栏及配套设施;周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围墙围栏部分及配套设施;庆园街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围墙围栏及配套设施。 2.2、改造容 本工程包括十个地块和一条商业街的改造提升。城市道路局部破损的沥青路面、铺装路面需要修复,损坏面积达 80% 以上的路面需要重新铺设;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和住宅小区景观绿化缺失严重的部分需要补植;城市道路边及住宅小区凌乱的架空电线需要梳理;城市道路及住宅小区的配电箱需要做遮挡美化处理;城市道路两侧的市政设施和小区的公共设施需要美化处理;道路两侧的围墙、围栏需要翻新处理;破损严重的沿街商铺的建筑立面翻新处理;沿街商铺的广告牌的位置和尺寸需要统一处理;沿街建筑立面需要翻新处理;小区的建筑立面及防盗护栏需要翻新处理;住宅小区需要考虑增设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棚。

3、施工准备 3.1测量组织工作 现场设置5名测量员,组长:祁佳炜;负责在施工测量前,根据施工布置和设计图纸制定施工全过程的测量放线方案,准备好测量手续,要求测量记录原始、真实、及时、有效。 3.2测量仪器 3.3起始点依据、校测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设: 3.3.1红线桩校核: 为了保证建筑物平面定位依据可靠,对测绘院给定的红线桩及放线成果进行校对,使用前进行其业细致的业核算,核算与外业校测,其允许偏差

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

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段 测量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项目经理部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3) 第2章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 (3) 第3章测量作业任务和测量管理组织机构 (4) 3.1测量作业任务 (4) 3.2测量组织机构 (5) 3.3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5) 3.4施工测量程序 (6) 第4章控制测量 (6) 4.1平面控制网加密方案 (6) 4.2精密高程网加密方案 (7) 4.3精度要求 (7) 4.4施测方案 (9) 4.5数据处理 (10) 第5章施工测量 5.1施工放样测量 (10) 5.2临时设施放样 (11) 5.3竣工测量 (11) 第6章施工测量管理制度及技术保障措施 (12) 6.1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12) 6.2测量成果管理制度 (14) 6.3测量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14) 6.4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5) 6.5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 (15) 6.6测量控制点保护措施 (16)

1工程概况 1.1项目总述 G312国道(上海~伊宁)是东西向的国道主干线,也是苏州市重要的东西向对外及过境交通干线。G312国道苏州段东起上海安亭镇,向西穿过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平江区、金阊区、高新区、相城区,在相城区望亭镇西进入无锡境内,全场约81.9公里。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312国道苏州段改扩建工程以工业园区星塘街为界分为东西两端,其中西段改扩建工程长约28公里已于2015年5月建成通车;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为昆山童径路至园区星塘街,路线全长约33.2公里。 本次建设范围为阳澄湖大桥苏昆交界处至星华街共长约5.991公里,利用园区阳澄湖大道线位,涉及穿越京沪高速铁路、苏州市重要水源保护地阳澄湖、唯胜路附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鞋山遗址、沪宁高速阳澄湖服务区等。 1.2本标段工程项目概况 本标段路线利用阳澄湖大道线位跨越阳澄东湖后至唯胜路东,主线向下以隧道形式穿过唯胜路、夷亭路、华谊影城入口和沪宁高速阳澄湖出入口道路后起坡接地至木沉港河西侧。项目起点为阳澄湖大桥苏昆交界处(K70+509.541),项目终点位于沪宁高速入口(K74+984),线路全长4.47km。 本标段问潮街以东利用阳澄湖大桥,以西地面道路形式,与阳澄湖大道共线,从唯胜路到沪宁高速服务区入口段利用阳澄湖大道线位新建阳澄湖大道隧道,阳澄湖大道隧道为明挖隧道,全长218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