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品种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药害事件

历史上的药害事件

世界历史上的药害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是不合理用药的两种最常见表现。

药物在给予人们健康与生存希望的同时,由于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如影随形,极端体现为药害事件的发生。

经百年来世界上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屡屡发生,我国近年来药害事件的频发也令人担忧。

以下列举了历史上的部分药害事件。

(一)甘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引发肢端疼痛病。

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二)氨基比林致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

在丹麦,从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在1951~1957年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三)磺胺酏剂致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2012中药毒性(2009中药本)

2012中药毒性(2009中药本)
目前在我国有100多家生产企业生产这类产品 临床使用主要是抗感染治疗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
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在临床应 用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 反应、胸闷、心急、呼吸困难和重 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引 起死亡病例报告。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
从目前收到的病例报告和文献资料分析 表明,含鱼腥草的注射剂与其所引起的过 敏性不良反应,存在较明确的关联性。
“马兜铃”的震撼
1993年比利时学者首先发现2例女性服 中草药减肥治疗后,出现进行性肾间 质纤维化,经调查发现该减肥药中加 入了防己,患者服用后血肌酐于3个月 内升高一倍,肾活检显示广泛间质纤 维化。
经药物成分分析发现,减肥胶囊中含 有马兜铃酸。至1998年在比利时有100 人患马兜铃酸肾病。
日本厚生省2000年1月14日发出“医药 品医疗用具等安全性情报”通令:全 面禁止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使用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事件的反思
药方无错 辨证有误。 滥用小柴胡汤是造成悲剧的主因。 中医治病强调辨证论治。 不根据症状反应使用小柴胡汤,又长
期服用一个方药,脱离了中医辨证论 治理论。
“小柴胡汤”事件的反思
►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 ►日本的“小柴胡汤副作用死亡事件”
实质,是违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违反了中医治病必辨方证的原则。
“鱼腥草注射液”风 波
目前上市的含鱼腥草的注射剂
鱼腥草注射液 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 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 复方蒲公英注射液 炎毒清注射液 鱼2月《日本胸部疾患学会杂志》 首次报道了小柴胡汤引起药物性肺炎 1例,之后其他报刊也陆续刊登了小 柴胡汤引起肝功损伤之类的报道,对 间质性肺炎尤为重视。

药品安全知识 PPT课件

药品安全知识 PPT课件

“国家级新药”、“最高科学,最新技术”、治 愈率、有效率、获奖
以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或者专家、 医生、患者的名义作证明 以儿童为广告诉求对象,“无效退款”、“保险 公司保险”承诺 有奖销售,让利销售、“某某指定产品”、“某 某专用产品”
没有广告批准文号的别相信 说的太绝对的别相信
虚假广告识别8法
®或™ 同一种药品只能有一 个通用名,但可有多 个商品名。 百服宁、必理通 巴米尔
阿司匹林
药品名称
• 在选购药品时,应首先识别药物的通用名,判断该药 的成分,以免买错药或重复用药,导致严重后果。 • 我国规定,药品通用名应当显著、突出,对于横版标
签,必须在上三分之一范围内显著位置标出;竖版标
签,必须在右三分之一范围内显著位置标出,非常容 易识别。
到合法的药店买药
一般合法的药店中配 有执业药师或者其他 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 专业技术人员。
药品名称
通用名
我国药典委员会按照 《药品通用名称命名 原则》组织制定的药 品法定名称。 同一品种的药品只能 使用一个药品通用名。 对乙酰氨基酚
商品名
由生产厂商命名并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注册的药品名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能
消费环 节食品
药品 医疗器械
综合监督管理
化妆品 保健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
负责对药品、医疗器 械、保健食品、化妆 品的注册审批,行政 监管和质量监督等
负责组织查处这些产 品在研制、生产、流 通、使用等方面的违 法行为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不能代替药品
天蓝色专用标志
“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
辨别保健食品、药品的真假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网站( /)“数据查询”栏目进行查询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真正原因

据介绍,鱼腥草注射液由中药鱼腥草提取制成,和所有的中 药注射液一样,鱼腥草注射液经过人工提取时,受技术限制, 难以达到纯制剂的要求,植物蛋白无法去尽,容易造成过敏 反应。并且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所以才酿成了 今天的悲剧。
反思
• 鱼腥草注射液系列药品叫停事件给中药行业敲响了警 钟,突出反映出中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缺乏,突出 反映出中药产品标准仍然有待完善。并警示我们,中 药生产企业只有集中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标 准及质量,才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才能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快科技创新,树立质 量第一的意识,保证生产质量,才能防止类似事件给 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协会向中药企业发出呼吁:加 快科技创新,推进中药发展。
代价
• 鱼腥草被紧急叫停后,这100余家鱼腥草注射剂生产厂家 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直接经济损失至少20个亿以 上。大部分以鱼腥草注射剂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面临倒闭, 至少4万名员工将失业、10万名种植鱼腥草的山区农民将失 去经济收入,整个鱼腥草注射的产业链处于“休克”状态。 同时,更为严重的是,这将直接导致使用多年的名牌品 种——鱼腥草注射液退出市场。“这肯定会带来中药注射 液产业的严重萎缩。” 但由于此次鱼腥草事件使这一产品声誉受损,让鱼腥草从 “国宝”变成”毒药“,使广大老百姓对使用中药产生了极 大的恐慌,患者和医生都对该注射液产生不信任,全部药品 推广要“从头再来”。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制作团队:
团队成员及分工
杜斌:PPT播放员 赵宗:资料搜集 李国锐:图片搜集 匡永晓:PPT制作 于丁一:主讲人
鱼腥草
• • 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又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蕺菜,客 家话称之狗贴耳,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 物三白草科蕺菜属,是一种略带鱼腥味的 草本植物,生长于长江以南,喜欢潮湿环境。 相传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 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 方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 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传说勾践回国 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 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亲 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三次 亲口尝野菜中毒后,勾践终于发现了一种 可以食用的野菜。并且这种野菜生长能力 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于是, 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 关。而当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 为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

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管理、不良反应监测和召回工作(一)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验,确保中药注射剂生产质量;应加强中药注射剂销售管理,必要时应能及时全部召回售出药品。

(二)药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评价和处理的规章制度。

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对药品质量投诉和药品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对收集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组织调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主动召回。

(三)药品生产企业应制定药品退货和召回程序。

因质量原因退货和召回的中药注射剂,应按照有关规定销毁,并有记录。

二、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一)中药注射剂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凭医师处方使用,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进行抢救的规程。

(二)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的管理。

药学部门要严格执行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保证药品来源可追溯,坚决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临床;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药品储存条件储存药品;在发放药品时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审核。

(三)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管理。

要求医护人员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见附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加强用药监测,医护人员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报告;临床药师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合理 利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合理 利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合理利用
孙文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1
引言
有毒中药的应用是中医药的治疗特色之一。长期的中医药临床 实践证明,毒性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 其在救治疑难重症方面每起沉疴,故素有“以毒攻毒”之说。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乌附等24种有毒中药治疗 各种急难病证;清代名医叶天士则善用娱蚣、水蛭、全蝎等有 毒动物药治疗各种顽症瘤疾。
既不能盲目地认为中药安全无毒,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夸大。
12/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三、正确认识中药“毒性”
中药与化学药物相比,相对安全、低毒是客观事实。中药作为 多种成分的天然药物,在有毒成分存在的同时,可能同时存在 相应的某些拮抗成分。
三、正确认识中药“毒性”
认识误区:如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服用安全,不会中毒,纯 中药制剂绝无毒副反应等。
不实或夸大:存在少数不切实际的夸大,多数不良反应是因使 用不当(药材、不对证、用法用量、疗程等)引起。有的临床 报道不一,有的根本不是,有的不符实际,甚至谈毒色变。
药物与毒物只是剂量上的差别:“是药三分毒”,作为人体外 源性物质,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只是剂 量上区别它是毒物还是药物。
人人 参整体并不显示溶血作用。
中药里有些看似无效的成分(如糖类、维生素C、某些蛋白质、 胶质等),却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毒性。
中药成分复杂,用之不当,一旦中毒,范围广泛。 毒性是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具有“两重性”,同四气五味一
样,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毒性可以被认知和驾驭。
20世纪70~90年代小柴胡汤(柴胡、人参、黄芩、大枣、半夏、 生姜、甘草)广泛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每年服用小柴胡汤者 约100万人,消费金额约90亿~130亿日元。

从中药不良事件看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从中药不良事件看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等7 个注 射 剂 的各 类 注 册 申请 。 1 8 - 0 6 ,国 2中药不 良事件的成因 】 9820年
家 中 心 共收 到 了2 2 2 例有 关 “ 腥 草 注 射液 ”严 重 鱼
引起 中药不 良事 件 的原 因非 常复 杂 ,除 了 中药 产 工 艺 落 后等 先 天 不足 的 原 因外 ,还有 部 分是 因
( C i hn , ihrsl di c l a i addu t a ot esft f C I ao a s f C i l i i T M)nC ia whc ut s i ncn o bs b u e o M.r t nl e M cnc s e e n o ap h t a y T ri u oT n i
[ e d】 rdinl h ee d i ; vr etR t nl s KY w∞ sTaioa C i s in Ade e vn; ao aue t n Me c e se i
| 药是 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过程 中 _ | 布3 期 药 品不 良反应信 息 通报 ,其 中有 1种 中 9 2 。I’ 创造 的 宝贵 财富 ,也 是 中华文 明的瑰 成药 被通 报 。 由于部 分 中药 不 良事 件 由不 合理 用药
we e s m ma z di i n s r t I i e e s r r v o t r n wl d eo TCM , tn ad z eu eo TCM , r u i re t s n h ma u c p . t s c s ay t i i n o mp o ed co ' k o e g f s s d r iet s f a h sr n t e emo i rn f CM e t n , n p i iet emo i r y t m f t g h n t n ti g o T e h o t a me t a do t z n t se o TCM d e er a t n r m h o s a v r ci . s e o

鱼腥草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鱼腥草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综述中药鱼腥草的研究近况。

方法采用文献追踪的方法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

结果鱼腥草生物活性较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由于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严重,已被国家停止生产和使用。

结论鱼腥草的研发需要有新的思路,鱼腥草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鱼腥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为重要传统的食药两用植物。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始载于《名医别录》[1]。

本文就近几年来鱼腥草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概述。

1 化学成分、分离提取与质量控制1.1 化学成分每100 g鱼腥草可食部分(干品)含蛋白质5.26 g,脂肪2.41 g,碳水化合物67.5 g,钙7 530.9 mg,磷43 mg,铁12.6 mg,以及维生素a,b ,c,e等以及天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2]。

鱼腥草鲜草含挥发油约0.004 9%,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癸醛、月桂醛等[3];黄酮类成分有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芦丁等[4];有机酸类成分棕榈酸、亚油酸、天门冬氨酸、马兜铃酸等[5]。

其中的鱼腥草素(癸酰乙醛)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

其特殊气味与其挥发油有关[6]。

有研究表明,10月中旬和7月中旬为鱼腥草的最佳采收期,同时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的甲基正壬酮含量略高于栽培鱼腥草[7]。

不同产地对鱼腥草中的挥发油[8]及甲基正任酮[9]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1.2 分离提取戴伟锋等[10]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鱼腥草总黄酮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温度90~100℃,以1∶40 的固液比,提取3 次,提取45 min/次。

在曾虹燕[11]所选的实验条件范围内,当原料粒度40目、萃取压力20 mpa,温度35℃,co2流量40 kg/h 和萃取时间为80 min时,鱼腥草挥发油的总萃取率较高(1.76%),其多数组分都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致:各省区经理近段时间,由于个别厂家鱼腥草水针频频出医疗事故,导致国家药监局出台了一份“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品种”的文件,而我公司生产的“丽思青”——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也在其中。

“丽思青”自上市以来,已销售了200多万支,一直以质量过硬、疗效确切著称,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例因质量原因导致的过敏反应,更谈不上医疗事故了。

现在我们生产企业正在按照国家药监部门的相关要求对冻干粉进行质量稳定性检测,如果检测合格,即可以继续销售;如果确实是因为共性问题而不能销售,那么我们承诺将该品种召回。

请各位省区经理等待检测结果,有进一步消息我们会立刻通知。

通用药业商务部06年6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品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作出决定,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监测,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急、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病例报告。

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防止意外用药事故或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做出以上决定。

这类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剂主要包括:鱼腥草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鱼金注射液。

目前在我国有100多家生产企业在生产这类产品。

临床使用主要是抗感染治疗。

2003年8月,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了鱼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第四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对该品种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通报,并提醒临床应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症范围使用,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滴注时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并避免快速输注。

通报发出后,各地仍有大量的不良反应出现,特别是今年以来,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频率增加。

从目前收到的病例报告和文献资料分析表明,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剂主要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和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死亡,存在较明确的关联性。

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来源和涉及企业、批号无明显集中现象,说明过敏反应可能是该类品种的共性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对此类药品组织开展调查和再评价工作。

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制药企业都应密切关注本企业上市药品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情况,开展相关安全性研究,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2006.06.01)关于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的相关问答一、暂停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使用和审批措施相关问题1、为什么暂停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制剂的使用?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到的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来看,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和呼吸困难等,并有死亡病例发生。

但目前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相关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发生机制、可否通过干预措施避免等方面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另外,病例报告涉及企业较多,报告来源、涉及企业、批号无明显集中现象,提示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可能是该类品种的共性问题。

为避免此类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和蔓延,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暂停此类药品的使用和审批。

暂停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及时组织相关的鉴定工作。

2、这次涉及暂停的品种有哪几个?此次采取暂停措施涉及品种包括: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

鱼腥草注射液为中药制剂,是鱼腥草蒸馏提取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临床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

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和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均为化学药品,主要成分都是新鱼腥草素钠,其化学名称为: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全草挥发油中一种醛类成分——十二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由于三种化学药品剂型不同,其命名有所不同。

临床适用于附件炎、盆腔炎、慢性宫颈炎等妇科各类炎症,并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均为含鱼腥草的复方注射制剂。

3、除暂停品种,其他含鱼腥草品种是否可以继续使用?与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相比,其口服制剂较为安全,鱼腥草的口服制剂仍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

4、鱼腥草可否继续使用?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等,是药食两用的植物之一,入食多鲜用。

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凉拌鱼腥草也是民间的一道传统佳肴。

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多为静脉注射后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它的不良反应不等于鱼腥草的不良反应,故鱼腥草仍可入汤剂或食用。

5、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B型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和全身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皮疹、剥脱皮炎;咳嗽、口干、气促、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喉头水肿等。

目前数据显示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多属速发型变态反应,如果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停药并得到有效治疗,其预后良好;如果使用时未发生不良反应,一般来讲,不再使用该类药品不会对机体发生危害。

二、药品不良反应知识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分为A、B、C三型。

A型不良反应:是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相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和撤药反应等均属A型不良反应。

B型不良反应:是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其特点是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而且时间关系明确。

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属于此类。

C型不良反应:是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其潜伏期较长,药品和不良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其特点是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难以用试验重复,其发生机理不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药品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者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3、经过国家审批的药品为什么还要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各国的新药审批主要依据动物实验和部分病人临床试验的结果。

但是动物与人在生理、病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临床试验又存在观察时间短、参加人数少等局限性。

许多发生率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审批时难以充分了解,所以许多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还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包括一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为了尽早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4、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可疑药物,到最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药品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和其他常见病、多发病一致。

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停用可疑的药物,使用有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保护有关脏器功能的其它药物。

5、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要如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同时第五条指出:国家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具体报告程序见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个人发现药品引起的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可直接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6、哪些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一般认为,老年人、孕妇、儿童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孕妇、哺乳期妇女服用某些药物还可能影响胎儿、乳儿的健康。

7、用药时,如何预防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时,要按照医生的处方或药品包装盒内的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使用。

消费者需学习一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这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

8、在那里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性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药品包装盒内的药品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发布的药物安全性信息、《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等渠道获得药品安全性信息。

关于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通告国食药监安[2006]218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统计表明,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见附件)后引起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已明确显示该类药品存在临床用药安全隐患。

根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自通告之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我局将组织对该类药品进行再评价。

特此通告附件: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剂品种目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六年六月一日附件: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剂品种目录1、鱼腥草注射液2、复方蒲公英注射液3、鱼金注射液4、炎毒清注射液5、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6、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7、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