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引发的供需矛盾分析 1

合集下载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 RE: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事实,产生的原因主要涉及一些地理科学的知识。

地球上存在着很明显的纬度性地带分布,南北半球大致都可以分为5个自然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寒带(极地气候也在内)。

不同的热量状况产生了不同的水量分布。

一般来说,赤道附近因为热量充足,所以水份循环的速率很大,从海洋带来的水量就大,年平均降雨最大达到6000MM。

降水是我国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全国降水量的44%转化为径流,平均径流深284.8mm。

而我国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平衡,年降水量和径流深都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径流深为1200mm,而西北干旱区小于50mm,甚至等于零。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适应,南方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5.9%,但水资源却占总量的81%,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平均的1.6倍,亩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倍。

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片的耕地多、人口密,淡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19%,人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国平均的18%左右,亩均水量仅为全国均值的15%。

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能力大大超过降水能力。

在西部内陆沙漠和草原地区,蒸发能力达1600~2000mm,为我国蒸发能力最强的地区。

而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千山丘陵区和三江平原,气温既低、湿度又大,因此,年蒸发量较小,仅600~1000mm。

我国地表径流随时间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径流的季节性分配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而且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我国东北平原,黄河、淮河、海河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下水补给以降雨为主;而在西北内陆盆地则主要以河川径流补给为主。

南方山区地下水补给量大,一般为20~25万m3/(km2·a);而东北西部、内蒙和西北内陆河山丘区一般小于5万m3/(km2·a)。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一、本文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及其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亿万人民的福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深入分析水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以期为国家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我们将首先梳理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及特点,阐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从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和水灾害频发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当前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的不足之处。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水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治理方式的创新,对于促进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水资源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却呈现出复杂且严峻的局面。

尽管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名第六,但由于人口众多、地理分布不均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统计,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部分地区甚至低于此。

从地理分布上看,中国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特别是黄淮海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密集区,其水资源却严重短缺,年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这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从时空分布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季节性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时空分布导致了许多地方在旱季时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在雨季时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水资源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1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分析

1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分析
年降水量在东南沿海地区最坚持节约用水方针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我国在节约用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方面有很大潜力节约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应该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下去
科技信息
○高校讲台○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源自2007 年 第 34 期
资源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一) 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浪费的并存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
家。据统计, 按目前的正常需要, 在不超采地下水的条件下, 全国缺水
总量约为 300—400 亿 m3。与此同时, 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用水严重浪
费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 但国民生产总值仅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水的需求量愈来 愈大。尽管水资源是可以通过补充循环的可再生资源, 但由于时空分 布的不均匀性, 因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 然十分突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正处在经济高速增 长和信息化工业化的重要时期,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 更需要我们对水资源状况及其面临的形 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教 育 富 于 感 染 力 的 源 头 。 当 圣 女 贞 德 被 烧 死 于 火 刑 柱 上 、刘 胡 兰 躺 倒 在阎匪的铡刀口的一幕幕再现的时候, 谁能不为此动容? 而当人们看 到历史的暴君被送上断头台, 法西斯的罪魁祸首被套上绞索时, 又有 谁不为之欢欣鼓舞? 因为真实的才是最可信的, 最能令人感动的。素质 教育不可以强加于人, 只有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当一种观念深深 地打动了人心, 才能令人信服, 才能被人接受, 才能最终转化为人的内 在素质。历史的素质营养价值就是因为其真实。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我国“西气东送”线路示意
知识拓展:我国的跨区域资源调配
选取除了南水北调以外的其他工程,查阅资料,分析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我国的跨区域资源调配
西气东输的影响: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
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
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现场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读图,说说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分析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 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东多西 少,南多北少。南方河流流域水资源 丰富,北方河流流域水资源贫乏。
• 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各流域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异。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读图,结合教材73页表3-3-1,推测各流域中水资源最紧缺的是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 经过河北水的工业中,钢铁、石油、纺织等工业比重较高,耗水量较大。由于 河北省水资源紧缺,制约了当地工业的发展,南水北调缓解了河北省工业用水 的紧张状况,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3-3-5,说说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空 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 总体来说,华北平原东北部(天津市及其 附近)地面沉降较严重,华北平原南部地 面沉降相对轻。
区可自流供水,
缺点
自流
水质好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 需挖掘渠道,工 河道短,地形复
南低,需梯级抽水北送, 程量很大,占有 杂,工程量大
耗能大大,水质较差 农田多,迁移人
口多
南水北调工程
结合教材75页知识窗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南水北调,而美国加 利福尼亚州却是北水南调? • 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工大于求,北方地区 水资源供小于求。为缓解北方缺水带来的 一系列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我 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水资源充裕,甚至 有时洪涝灾害,南部水资源极度缺乏,为 缓解南部水资源危机,减少北部的洪涝, 实施了北水南调工程。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讲解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讲解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壹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

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

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当前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当前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分布与需求不匹配
水资源的分布往往与人口、经济等需求分布不匹配,导致一些地区 水资源紧张。
可利用水资源量
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
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
指在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 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
指在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 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
可利用水资源量变化趋势
可利用水资源占比
地下水开采管理
加强地下水开采监管,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等 环境问题。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海水淡化
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缓解沿 海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
雨水收集利用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 化、道路清洗等用途。
污水处理回用
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于农业灌 溉、城市景观等用途。
居民生活用水
包括日常洗漱、烹饪、洗涤等用 水。
公共服务用水
如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 的用水。
消防用水
城市消防系统所需的备用水源。
生态用水需求
河道生态用水
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的用水, 包括保持河道流量和水质等。
01
02
城市绿化与景观用水
03
包括公园、广场、道路绿化等景 观设施的灌溉用水。
04
湖泊与湿地补水
用于补充湖泊和湿地的水量,维 持其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用水
如用于治理污染和处理废弃物的 用水。
0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Chapter
供需平衡现状
不同来源的水资源在供水中的占 比,如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 等。
根据水资源总量和用水需求,分 析当前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状况, 是否存在缺口或盈余。
水资源总量 供水结构 用水需求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

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

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我国;水资源;短缺目录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4)(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4)1、水资源定义 (4)2、水资源特点 (4)(二)水资源的重要性 (5)1、调节气候 (5)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5)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6)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6)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6)(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6)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8)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9)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 (9)(一)社会、自然原因 (9)1、人均水资源少 (9)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9)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9)(二)经济、人为原因 (10)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10)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10)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 (10)(一)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10)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10)2、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11)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11)(二)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12)1、建造水库 (12)2、跨流域调水 (12)3、地下蓄水 (12)4、海水淡化 (12)5、拖移冰山 (12)6、恢复河、湖水质 (13)7、合理利用地下水 (13)结论参考文献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