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学习目标: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四种常用的结构体系;掌握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组成、布置及受力特点。

9.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

9.1.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 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2~9层且高度不大于28m的建筑物为多层建筑物。?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房屋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为高层,超过100m的为超高层。2.高层建筑的特点:

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缺点:热岛效应或影响建筑物周边区域的采光,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现象。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眠。

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闲场地,用作绿化和休闲场地,利于美化环境,带来充足的日光、采光和通风效果。

结构分析和计算更加复杂,水平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水平荷载在非地震区主要为风荷载,地震区为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工程造价较高,运行成本较大。

9.1.2 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结构构件的组成方式。多层和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

承重构件:楼板、梁、柱及基础

特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较大空间的使用要求,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力较高,结构自重较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使用高度受到限制。应用:多层及高层办公楼、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以及多层工业厂房中。

由于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其水平位移大,故其高度受到限制,框架结构的适用高度为6-15层,非抗震区为15-20层。

剪力墙结构体系

承重构件:纵向和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作为抵抗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体系。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结构的楼盖内不设梁,现浇楼板直接支撑在钢筋混凝土墙上。

特点: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对承受水平荷载有利。结构自重大、建筑平面布置局限性较大。

应用:适用建筑层数为15-20层,开间较小的高层住宅、旅馆、写字楼等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承重构件:梁、板、柱、剪力墙

特点: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剪力墙承受水平荷载。综合了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增大了结构的总刚度、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又保持了框架结构易于分割、使用方便的优点。应用:多高层办公楼和宾馆等公共建筑,15~25层为宜。

简体结构体系

承重结构:简体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空间封闭筒体。

分类:根据开孔的多少分为实腹筒和空腹筒。

特点:侧向刚度大,内部空间较大且平面设计较灵活。

应用:30层以上或高层超过100m的写字楼、酒店等超高层建筑。

9.1.3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选择的原则:使用功能,结构高度,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平立面布置,构造加强。

结构平面布置

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起控制作用,

抗风:结构要具有圆形、椭圆形等流线型周边的建筑物;

抗震:平面对称、结构侧向刚度均匀,平面长宽比较接近。

?高规?中的具体要求:

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小偏心

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应尽可能小,凹角处采取加强措施。

不宜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或细腰部平面图形。

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结构沿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刚度均匀而连续,避免由于刚度突变而形成薄弱层。竖向抗侧移刚度的分布宜从下而上逐渐减少,不宜突变。

房屋的高宽比限值

为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一般要求房屋的高宽比不宜过大,高宽比过大的房屋很难满足侧移控制、抗震和整体稳定性的要求。

变形缝

当房屋的平面形状复杂、过长或抗震、地基等方面的要求设置变形缝。

伸缩缝

当高层建筑物的长度超过规定限值,又未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或施工措施时设置。

沉降缝

建筑可能造成较大沉降时设置。

①荷载差异较大,高度差异。

②地基土层压缩性有较大差异+

③上部结构类型和结构体系不同,相连接处

④基底标高相差过大,基础类型或基础处理不一致。

3)防震缝

当房屋平面复杂,不对称或房屋各部分刚度、高度、重量相差悬殊时设置。设置防震缝时,从基础分开,要留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地震时缝两侧的独立单元发生碰撞,最小宽度限制。

9.1.4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分类及其特点

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对结构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多层建筑,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起控制作用,对于高层建筑水平荷载对结构设计起决定作用。

竖向荷载

恒荷载:材料和构件的自重

楼面活荷载:设计楼面梁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设计墙、柱和基础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

屋面均布活荷载

(1)不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

(2)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

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组合。

水平荷载

风荷载

风荷载是结构承受的主要水平荷载,风荷载与风压大小、建筑物表面形状和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有关,计算时,通过风振系数来考虑风的动力作用。为了方便计算,将沿建筑物高度分布作用的风荷载简化为节点集中荷载,分别作用于各层楼面和屋面处,并合并于迎风面一侧。水平地震

地震作用一般在地震设防烈度6度以上需要考虑,地震作用分为竖向地震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对于高层建筑物,水平地震作用起控制作用。在结构设计时,将结构的惯性力(即地震作用)简化为作用在各楼层处的水平集中力。

9.2框架结构

9.2.1 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分类

1. 框架结构的组成

框架梁和框架柱是主要的承重构件,普通框架梁和柱的节点为刚接,框架柱和基础为固接。墙体一般不承重,只起分隔和维护作用

2. 框架结构的类型

现浇整体式框架

优点: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好,平面布置灵活,构件尺寸不受标准构件的限制,较其他形式的框架节省钢材。

缺点:需耗用大量的模板,现场工程量大,工期长,北方冬季施工要求防冻等。

应用:使用要求较高,功能复杂,对抗震性能要求高的多、高层框架结构房屋。

装配式框架

优点:节约模板,缩短工期,可以做到构件的标准化和定型化,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业化程度,可以大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缺点:预埋件多,总用钢量大,框架整体性较差,不利于抗震。

装配整体式框架

将预制梁、柱和板在现场安装就位后,再在构件连接处局部现浇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优点:节约模板,缩短工期,节省了预埋件,较少了用钢量,保证节点的刚度,结构整体性较好。

缺点:增加了混凝土的二次浇注工作量,且施工较为复杂。

9.2.2框架结构的布置

1.结构布置原则

房屋的开间、进深尽可能统一,

房屋平面力求简单、规则、对称及较少偏心,以使受力更合理。

房屋的竖向布置应使结构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避免结构刚度突变。

宽高比不宜过大

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变形缝。

2.柱网的布置

柱网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柱网布置应便于施工

承重框架的布置

框架结构是由若干平面框架通过连系梁而形成空间结构体系,可将空间结构体系分解成纵、

横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楼盖的荷载可传递到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上。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9.2.3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1.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在工程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常忽略结构的空间联系,将纵横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分析计算,平面框架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需按楼该结构的布置方案确定。

对于现浇整体式框架,将各节点视为刚接节点,基础顶面处为固定支座。

9.2.4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1.框架梁、柱的截面形状及尺寸

1)框架梁

2)框架柱:矩形、正方形截面。

9.3剪力墙结构

9.3.1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剪力墙既可承受水平荷载,又可承受竖向荷载,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的结构。剪力墙宜沿结构的主轴方向双向或多向布置,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沿建筑物高度贯通对齐,上下不错层,不中断。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9.3.2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

整截面剪力墙

不开洞,仅有小洞,洞口面积小于整墙面积的15%,且孔洞间距及洞口至墙边距离均大于洞口长

边尺寸时,称为整截面剪力墙。

整截面剪力墙沿水平截面内的正应力呈线性分布,墙底部轴力最大,剪力墙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其特点是在结构上部层间侧移较大,越到底部层间侧移越小。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及联肢剪力墙

壁式剪力墙

当剪力墙有多列洞口,且洞口尺寸很大时,由于连梁的线刚度接近于墙肢的线刚度,整个剪力墙的受力性能接近于框架,称为壁式剪力墙。

剪力墙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

墙肢

墙肢处于受压、受弯、受剪状态,在墙肢中,其弯矩和剪力在墙底部达到最大。其截面配筋计算与偏心受压柱或偏心受拉柱类似,但也有不同之处。

连梁

剪力墙中的连梁承受弯矩、剪力、轴力的共同作用,属于受弯构件。沿房屋高度方向内力最大的

连梁并不在底层,应选择内力最大的连梁进行配筋计算。

9.3.3剪力墙结构的构造要求

1.材料强度

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墙中分布钢筋和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HRB400级钢筋。

2. 剪力墙的最小厚度

截面的最小厚度≥140mm,且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5。

3. 墙肢配筋构造

墙肢端部纵向钢筋

墙身分布钢筋

连梁的配筋构造

剪力墙洞口的补强措施

(房地产管理)多层及高层房屋

第七节多层及高层房屋 一、《考试大纲》的规定 结构体系及布置、框架近似计算、迭合梁、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一剪结构设计要点、基础 二、重点内容 1.结构体系和布置 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 (1)框架体系 框架体系是指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框架所组成的多(高)层房屋结构体系。按照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等三种。框架结构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合理的,在非地震区框架结构一般可建至15层,最高可达20层左右。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的抗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故一般称它为柔性结构体系。 (2)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是一片高大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剪力墙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因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有很大的侧向刚度,在水平面方向有刚性楼孟的支承,一般称此种结构体系为刚性结构体系。 板式(条式)体型的剪力墙一般均按横向布置。通常剪力墙的问距为3. 3~8m。当剪力墙开有门窗洞口时,宜上下各层对齐,避免出现错洞墙,门窗洞口宜均匀布置。 (3)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体系是指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力的承重结构体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水平荷载则主要由剪力承受。在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约可承受70 %~90 %的水平荷载。 剪力墙的布置除应满足使用要求外,宜放在恒载较大处,并宜尽量均匀对称,以免整个房屋在水平力作用下发生扭转。为了增加房屋的抗扭能力,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各区段的两端。在平面形状或刚度有变化处,宜设置剪力墙,以加强薄弱环节。 (4)筒体体系 简体体系是指由单个或几个简体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筒体可由实心钢筋混凝土或密集柱(称框筒)构成。在实际工程中,简体常和框架、剪力墙等结构同时应用。 结构布置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 (1)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在布置结构时,应考虑施工上技术先进,提高工业化程度等因素。 (2)应使房屋平面尽可能规则整齐、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以尽可能减小房屋的扭转效应。 (3)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减小侧移。除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外,还应从平面形状和立面变化等方面考虑减小结构的侧移;应避免结构竖向刚度的突变而形成结构薄弱层。 (4)考虑沉降、温度收缩,以及抗震缝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2.框架结构计算 (1)内力近似计算 在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可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楼面的作用不予考虑。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I=1.5I0,中框架梁,取I=2I0;对装配整体式楼盖的边框架梁,取I=1.2I0,,中框架梁,取I=1.5 I0,。I0,为矩形部分的惯性矩。 竖向荷载作用于框架内力采用分层法进行简化计算。 如图14-7-1所示,此时每层框架梁连同上、下层柱组成基本计算单元,如同开口的框架。竖向荷载产生的梁固端弯矩是在本层内进行弯矩分配,单元之间不再传递。除了底层柱子外,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宋振铎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宋振铎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的成熟使得高层房屋建筑获得迅速发展。本文在阐述高层 房屋建筑施工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基础施工、灌注桩施工、模板施工和钢结构施 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 建筑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促 使高层房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林立。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得 其对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此,本文对高层房屋建筑 施工技术做出了简要的分析与思考,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形成 不同程度的促进力与推动力。 1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特点 1.1施工工期偏长 对于高层房屋建筑结构而言,施工工期偏长,是其主要施工特点之一。通常 情况下,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工期在1年-2年左右。因此,高层房屋建筑在施工 中便会涉及到季节的更替。一些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则通过缩短结构的方法,来 进行施工工期的缩短。同时,部分企业也会通过优质施工模板的选取与应用,来 进行施工成本的降低和施工周期的缩短。 1.2施工高度高 高空作业是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另一主要特点。施工人员不仅要做好施工 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高空垂直性运输与作业,更要在各个施工环节中 确保高空防护工作的完善。既不应出现高空用水、用电以及通讯等方面的问题, 又要严格避免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高空坠物等情况。除此之外,进行高层房屋建 筑施工的人员,也要在施工中具备完善的高空作业安全知识与意识,以此杜绝因 操作不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现象。 1.3基础埋置较深 高层房屋建筑在施工中的基础埋置相对较深,受建筑高度因素的影响,使得 其基坑深度较深。通常情况下,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应大于5m。但在 施工中,深基坑、深基础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需依照土质情况来进 行地基的处理,并由此选取出适合土质情况的施工方案,以此在提升高层房屋建 筑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减少造价成本与工期长度。 2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2.1基础工程施工 高层房屋建筑基础施工按照《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建设人员应进行以下内容的具体保护:其一,确保深基坑开 挖与支护控制的合理,避免基坑位移、侧滑或变形状况的发生;其二,进行基坑 防水、防沉降工作的处理;其三,对基坑填筑的稳定性和强度进行保证,确保深 坑基础具有较强的基础支撑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基坑的深度超过5m,则 建设单位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专家论证,并组好项目总监的控制审核,唯有如此, 才能在避免施工干扰的状况下,实现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2.2灌注桩施工 钢筋混凝土是当前高层房屋建设施工的主要结构形式。在其施工过程中,灌

多层房屋结构习题

第十二章多层房屋结构 一、选择题 1、荷载对多层与高层房屋(H≤100m)的结构体系作用的情况是不同的,房屋越高()的影响越大。 A 水平荷载 B 垂直荷载 C 温度作用 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用D值法计算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时,随着梁柱节点转角的增大,()。 A 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高 B 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低 C D值法与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相同 3、当房屋采用大柱网或楼面荷载较大,或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主要承重框架应沿房屋()布置。 A 横向 B 纵向 C 双向 4、现浇整体式框架,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梁的配筋时,对竖向荷载应乘以调幅系数()。 A 0.6~0.7 B 0.7~0.8 C 0.8~0.9 5、在框架荷载效应组合式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取0.85。 A 恒载+活载 B 恒载+风载 C 恒载+活载+风载 6、对于层数大于或等于8层的高层框架结构,恒载、活载与风荷载同时组合时,应采用()表达式。 A 恒载+活载+风载 B 恒载+0.85活载+风载 C 恒载+0.85(活载+风载) 7、主要承重框架沿()布置,开间布置灵活,适用于层数不多,荷载要求不高的工业厂房。

A 横向 B 纵向 C 双向 8、下列( )体系所建房屋的高度最小。 A 现浇框架结构 B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C 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D 装配整体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9、在下列结构体系中,( )体系建筑使用不灵活。 A 框架结构 B 剪力墙结构 C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D 筒体结构 10、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承载分析如下: Ⅰ.竖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Ⅱ.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 Ⅲ.水平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Ⅳ.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 ( )是正确的。 A Ⅰ、Ⅲ B Ⅱ、Ⅲ C Ⅰ、Ⅳ D Ⅱ、Ⅳ 11、( )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的特点。 A 框架 B 框架一剪力墙 C 剪力墙 12、()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整体性好,刚度大,抗侧力性能好的特点。 A 框架 B 框架一剪力墙 C 剪力墙 二、填空题 1、在分层法中,上层各柱远端传递系数取______,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取______。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自身特点 第一点,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物的物理深度更深,由于高层建筑比较高,所以为了确保其稳定性,必须深挖地基。国家规定,一般其深度是其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并且现在的高层建筑都设有地下停车场,所以,我们更加需要重视高层建筑的物理深度,确保其安全性。第二点,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比一般建筑的周期更长,一般建筑的施工周期大概只需要八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由于其建筑的技术难度较大,所以其施工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这样在其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恶劣天气,例如雨季,连续下雪等等。所以,在建筑过程中,我们需要想方设法缩短建筑周期。由于不同建筑的结构不相同,所以,我们针对其不同性使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来缩短建筑周期。第三点,高层建筑的施工条件比一般建筑物更加复杂,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建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这些地方可以利用的施工用地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小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的摆放施工设备和储备的材料设备。如果施工现场的过于狭小的话,我们就得选购一些商品化的产成品。并且,我们还需要采取挡土或加固等方式来保护高层建筑周围的基础设施。 2高层建筑中各个分工程的技术要点

2.1钢筋工程施工的要点高层建筑目前已经大量的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材料。特别是是钢筋结构已经大量的运用在高层房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结构的使用不仅可以明显缩短施工周期,并且使高层建筑的预制方便,技术参数优异。不过,钢筋结构的使用也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钢结构的构件重量较大,竖直上升的难度较大,并且不能耐热。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混合使用的时候,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承载性。在吊装时,需要选择良好的天气施工,降低施工的危险。施工人员在焊接钢结构构件时,一定要做好防火耐热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2.2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点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混凝土材料选择与运输,我们知道不同的混凝土等级的强度是不同的。在高层建筑中施工中,我们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一般需要加入粉煤灰,粉煤灰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了其坍落的可能性。如果是楼板混凝土的话,一般需要加入聚丙稀防裂纤维,避免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一般都是使用输送泵进行垂直运输。如果运输过程时间过长或者受温度影响,造成拌合物出现了分层的现象的话,我们一般需要将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并检查它的坍落度,必须是所得到的数据均符合标准要求,才能将混凝土进行施工。第二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内容是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须首先在一个部位浇筑,待其达到标高,形成扇形流动的混凝土斜坡面后再进行浇筑。其次,混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与技术的分析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与技术的分析 城市人口压力骤增促使各行各业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尤其是建筑行业在这样的压力下迅速发展,对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文章主要针对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特点与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标签: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前言 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紧张,城市人口的增加都使得建筑业迅速发展,而其质量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要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1 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特点 1.1 基坑“深” 基坑是保证施工结构稳定的基础,是高层建筑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出现问题较多的环节之一,高层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高,为了气安全性与稳定性,埋置深度一般要达到整个建筑高度的8%,另外,一些高层建筑需要配置地下设备,因此高层建筑越高,要求地下埋置的深度也越高。另外,埋身工作受到土质等因素的影响,必须要充分考虑,确保施工安全。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深”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施工的工期较长 建筑施工工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施工的工期较长,而且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要确保高层建筑物具有长效性。高层建筑涉及到的工作更加复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一般的高层建筑施工都需要长达一两年,甚至更长,而且在施工中还会受到季节与天气的影响,给建筑施工造成麻烦,延长工期。 1.3 建筑物“高” 高显然是建筑物最大的特征,首先,建筑物自身的高度,这是高层建筑独有的特点,这从施工现场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垂直运送量较大,这就要求高层建筑物在施工中使用性能较为优越的垂直运送设备,提升施工效率。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物高的特点,整个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高空作业,高空材料运送等等,这些工作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必须要注意提高施工技术与施工标准。 1.4 建筑物的体积与施工难度大 由于高层建筑较高,因此其体积也较为庞大,而且施工量也较大。高层建筑

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与繁荣,国内建筑行业水平也迅猛提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建筑类型与功能的愈来愈复杂,结构体系多样化,就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层建筑中普遍涉及的地下室结构设计问题、平面不规则问题、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层;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whol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level also increase rapidly,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high-rise building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construc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ex, type and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e system of diversification, fo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in this paper,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common problem involved in the basement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plane irregular, with transition layer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key words: senior; structure design; the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

多层及高层住宅框架结构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

多层住宅及高层框架结构 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土建造价师必知的一些换算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板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0.13Y/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 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1、水泥:普通水泥比重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2、建筑垃圾:1.5~1.8T/M3 1、天然花岗岩:2500-2800kg/m3 2、 C35混凝土:2400-2500kg/ m3; 24KN/ m3 3、水泥砂浆:1800-2000kg/ m3; 20KN/ m3 4、一般贴面石材:1000kg/ m3以上 5、一般石砂垫层:1400-1700kg/ m3 6、粘土砖、灰砂砖:1600-1800 kg/ m3 7、粘土空心砖:1000-1400 kg/ m3 8、新型轻质砖:150-250 kg/ m3 9、普通粘土:1500-1800 kg/ m3(视含水量) 10、泥炭等腐质土:200-300 kg/ m3(视混合比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现行规范,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油田住宅项目工程实例,利用概念设计,对多层住宅框架结构的梁、柱等重要结构构件设计以及电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关键字:现浇板共同作用梁铰接轴压比剪跨比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il field house project construction sample, through the concept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onclude and discuss in the multi-layer house frame construction beam, column design and zooming proces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cast plate combined action; beam pin joint; axel pressure ratio; snip span ratio 一、概述 胜南社区南苑新区二期住宅,以90型2单元为例,七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为19.8m,总建筑面积为2668m2。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梁设计 在框架梁的弹性受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考虑现浇板的共同作用效应?如果和对梁端跨进行调整?下面结合本工程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做粗浅的探讨,以利于工程的优化设计。 2.1关于现浇板共同作用的考虑 目前框架结构均采用梁板整体现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框架梁和现浇板的共同受弯来约束柱顶的转动,使柱子产生自上而下的反弯曲。由于梁板的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还提高了梁端负弯矩承载能力。在现浇板共同作用下,对梁的设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2.1.1为实现“强柱弱梁”的目的,形成具有延性的结构,梁端弯矩在SATWE 程序的调整信息下调整,梁端弯矩的条幅系数取0.85; 2.1.2 本工程现浇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到现浇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作用,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4; 2.1.3 梁和楼板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因此对梁的刚度进行放大,边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2,中间框架梁取1.4.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教学提纲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学习目标: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四种常用的结构体系;掌握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组成、布置及受力特点。 9.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 9.1.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2~9层且高度不大于28m的建筑物为多层建筑物。?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房屋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为高层,超过100m的为超高层。 2.高层建筑的特点: 1)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缺点:热岛效应或影响建筑物周边区域的采光,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现象。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眠。 2)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闲场地,用作绿化和休闲场地,利于美化环境,带来充足的日光、采光和通风效果。 3)结构分析和计算更加复杂,水平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水平荷载在非地震区主要为风荷载,地震区为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4)工程造价较高,运行成本较大。 9.1.2 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结构构件的组成方式。多层和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 1)承重构件:楼板、梁、柱及基础 2)特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较大空间的使用要求,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力较高,结构自重较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使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浅析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浅析 摘要:城市化的发展和进步,使得高层房屋建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人们对于高层房屋建筑质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度重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控,实现房屋建筑质量的提升,是当前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文章由此出发,对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特点展开相应的研究,并对其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高层房屋建筑在未来的施工技术进行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房屋;房屋建筑;建筑施工 高层房屋建筑技术是解决我国人口众多和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矛盾的重要方式,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基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各种项目相继进入到开发阶段,但是由于对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疏于管理,出现了很多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探究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显得很有必要。 1、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地优化,无论是生产施工标准,还是生产施工材料,或者是生产施工技术方案,都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应该做到区别对待,在充分了解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去推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工作的开展。详细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其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环境不同,高空作业多。随着高层建筑的高度的增加,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输的过程中难度系数都有所增加,在进行高空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安全防护设备的准备,避免出现设备,人员的坠落事件;其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时间跨度不同,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复杂,工序环节众多,各种输送路径也比较长,建筑施工任务量比较中,因此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往往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其三,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造价比较高,无论是基坑开挖量,还是基础埋深读,或者是建材使用量,都远远超过底层建筑施工工程,由此使得高层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处于较高的状态。由此可见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绝非如同底层房屋建筑施工一样那样简单,其往往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上,尤其需要重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这有着关键

第四章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_教案

授课时间第 9 周周三第 3~4 节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1)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类别; 理解楼盖布置原则和方案; 掌握结构布置提要。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4.1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组成;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类别——重点 4.2楼盖的布置方案和设计 结构布置提要——重点 楼盖布置原则和方案——难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钢结构(上册), 钢结构基础.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10 分钟,授新课 90 分钟,安排讨论 0 分钟,布置作业 0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授课时间第 10 周周一第 3~4 节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2)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组合结构的极限状态; 理解组合楼板和组合梁的设计、计算; 掌握组合楼板和组合梁的构造要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4.2.2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的设计; 组合楼板的设计——难点 4.2.3组合梁和组合板的构造要求 组合梁的设计——难点 组合楼板和组合梁的构造要求——重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钢结构(上册), 钢结构基础.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10 分钟,授新课 90 分钟,安排讨论 0 分钟,布置作业 0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每平方米用量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240:5.34千块/m3;180:5.39千块/m3;120:5.52千块/m3;(包含损耗)。240:128块/m2;180:98块/m2;120:66块/m2.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8、一个钢筋工一人每天可绑扎制作钢筋200Kg 9、双排外脚手架(钢管)重量14Kg/m2 10、3~3.6m层高的普通钢管满堂脚手架重量33Kg/m2;或者 7.56—9.31Kg/m3。 11、∮48*3.5钢管3.84Kg/m,∮48*3钢管3.33Kg/m(目前市场上常用此类型),每吨钢管需要配扣件210-220个,十字扣件占90%,万向、接头各占5%。 12、普通支模木方使用量和模板的关系,每平方模板配置木方0.023m3. 一、土建造价师必知的一些换算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板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0.13Y/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浅谈高层房屋建筑施工

浅谈高层房屋建筑施工 发表时间:2017-12-13T15:44:02.8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作者:蔺显峰[导读] 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在如此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在如此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趋于主流地位,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满足了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但是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起其施工的技术和施工的质量。本文就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同行参考。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与思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主流,满足了城市人们的居住需求。但是人们在居住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开始关心起居住房屋的质量。而决定高层房屋建筑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合乎标准,则能够有效加强高层房屋建筑的质量,反之,则会降低房屋建筑的质量。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人员要重视施工技术,保证施工技术含量,建造出高质量的高层房屋建筑。 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高层房屋建筑由于施工时间长和工程量大,使得其在建设过程中具有和普通房屋建筑不同的特点,其施工技术的要求也会更高。高层房屋建筑在整体结构上而言,其内部的结构层次相对更加复杂。高层港务建筑一般是指10层以上40层以下的房屋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房屋的结构设计就更为复杂,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因此。普遍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都具有高、大、深、长的特点。 1.高。高是指高空作业。高层房屋建筑的高度最高可达到100米,因此,高空作业不可避免。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要注意高空材料的运用,要考虑到施工人员运输的问题。在高空作业中,一定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确保建筑的各个环节的稳固性。对建筑进行施工时,要保障建筑的防火性、抗震性以及通电、用水等问题。施工现场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防止高空坠物现象的发生。 2.大。高层建筑的体积和工程量相对于普通建筑来说要大。工程量大和建筑的体积大会涉及很多的问题,比如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管理需求等等的问题。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要求,其安全质量要求要高、施工技术手段要求要高、甚至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也要高。有些建筑单位在进行施工时,采用的是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这样虽然可以节省一定的工期时间,减少成本投入,但是实际应用起来还是麻烦重重。整个施工过程涉及的部门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紧密配合才能够保证建筑的质量,这使得高层房屋建筑在施工计划、组织、管理中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想要顺利完成施工,就要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进行集中管理。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使得空间和时间得到高效利用。 3.深。高层建筑由于高度高,所以地基埋的相对较深。地基埋的深度深,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但是埋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标准,一般要深入地下5m。这样的深度施工,也存在有诸多的技术难度,而且也会增加建筑的成本,延长工期。所以要对高层房屋建筑的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4.长。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季节变化的影响不可避免。高层建筑的工期一般都是2年左右,施工工序繁杂。但是这些问题也可以合理解决。只要选择合理的模板体系,运用现浇混凝土施工,便可大大缩短工期,减低成本。 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1.支护技术。目前,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钢板桩以及钢筋砼板桩这几种支护结构在我国高层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工程实践往往具有特殊性,没有完全能够照搬套用的模式。所以,在进行支护结构选择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条件分析研究,然后做出经济合理的判断,保证高层施工质量得到满足。 2.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混凝土在横截面上要更小一些,体积也轻一些;对刚度以及抗裂度的要求更高;综合的经济价值与效益也要更好一些。正是由于预应力的这些特点,预应力技术在我国房屋建筑当中发展较快,应用也更为广泛。目前,预应力技术当中的后张无粘结的预应力技术发展较为迅速,而且在高层房屋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钢筋连接技术。钢筋连接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原因在于,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变形钢筋的使用量日益增大,导致钢筋的接头也日益增多。在当前的钢筋连接技术当中,带肋钢筋套挤压的链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因在于其具有接头性能较好、使用设备简单、质量稳定可靠且施工速度较快等优点。到目前为止,在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当前的技术水平也可以满足我国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标准与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时间较短,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方面,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三、提升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1.实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对新技术的推广。在相关成功应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且相对成熟的建筑施工技术理论,完善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必须充分汲取先进技术,在具体的施工案例中推广与应用这些新技术,进而使得我国整个建筑施工行业施工技术水平的得到推进和提升,使我国的高层建筑能够满足现代化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高标准要求、 2.实现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就是人才,为了能够将高层建筑施工中各种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与应用,应加大培养、发现并有效利用好建筑施工行业的专业性人才,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技术管理,从而使得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崛起和进步,建筑施工行业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具有强大的计算分析及模拟再现的功能,在这些功能的支持下,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模拟测试,技术人员必须保证各项计算数据的准确性,这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有效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 四、结语

浅谈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

浅谈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0-04-06T14:56:03.937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勋玺 [导读] 如果电算程序能同时给出梁、柱箍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箍筋面积,则于设计者应更加方便了。 王勋玺(农七师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奎屯833200)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 Discuss multi-storey structur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building Wang Xun-xi (Agricultural 7th Division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KuitunXinjiang833200)【Abstract】The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d multi-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issues 【Key words】Reinforced concrete; Multi-storey frame house; Structural design 1.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4.2.1条指出,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就是说,在8度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 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或者甚至只取轴力设计值。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响基础本向和上部结构的安全。 2. 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0.05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将基础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楼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这样,计算剪力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配筋。 3. 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节点,用总刚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时虽然楼板厚度取零,也定义弹性节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房屋平面不规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4. 基础拉梁设计不当 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值大时,为了减速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说来,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过去时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基础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宽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20~1/30,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Ⅱ14,配筋不得小于Ⅰ8-200。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的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加大,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高或短柱顶标高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有受压基础设计。 当框架底层层高不大或者基础过去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来平衡柱底弯矩。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拉梁正负弯矩钢筋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5. 框架结构带楼电梯小井筒 框架结构应尽量避免设置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因为井筒的存在会吸收较大的地震剪力,相应地减少框架结构承担的地震剪力,而且井筒下基础设计也比较困难,故这些井筒多采用砌体材料做填充墙形成隔墙。当必须设计钢筋混凝土井筒时,井筒墙壁厚度应当减薄,并通过开竖缝、开结构洞等办法进行刚度弱化;配筋也只宜配置少量单排钢筋,以减小井筒的作用。设计计算时,除按框架确定抗震等级并计算外,还应按带井筒的框架(当平面不规则时,宜考虑耦联)复核,并加强与井墙体相连的柱子的配筋。 此外,还要特别指出,对框架结构出屋顶的楼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而且应当考虑鞭梢效应乘以增大系数;雨篷等构件应从承重梁上挑出,不得从填充墙上挑出;楼梯梁和夹层梁等应承重柱上,不得支承在填充墙上。 6. 结构计算中几个重要参数的合理选取 《抗震规范》第3.6.6.4条指出,所有的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主要是结构的自振周期、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弹性层间位移(包括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和弹塑性变形验算时楼层的弹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与技术分析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与技术分析 房屋建筑高层化被认为是缓解人口增长和土地压力的有效举措,而相对于中低层房屋建筑来说,高层建筑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更为严格,并且其施工技术更为复杂,工期更长、工程造价更高。因此,针对高层房屋建筑的特点进行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简述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内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讨论了我国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标签:高层房屋建筑;特点;施工技术;工期 前言 随着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多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房屋建筑高层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对于缓解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层房屋建筑对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更要注意对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把握。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高空作业多、工期长、造价高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房屋施工技术不能直接应用,需要针对高层房屋建筑自身具备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1.1 高空作业多 高层房屋建筑本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这无疑给现场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各种建筑材料、机具设备和施工人员需要向高处输送,这无疑增加了施工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高处作业时要做好各种洞口、临边的防护工作,既要防止出现施工人员高处坠落的安全事故,又要防止高空抛物造成对地面人员的打击伤害。 1.2 工期长 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复杂,例如基坑开挖深度更深,还要涉及支护、降水等工序,而且基础和主体承重构件一般都为大体积混凝土,用料多而且管控严格,再加上物料、机具等的输送路径较长。因此,一般来说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工期较长,可达到一至两年左右,在这期间还会遇到季节的更替、恶劣天气的影响等,给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可能导致工期更加延长。 1.3 基坑深度大 为了将高层房屋建筑的自重和其他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土,使房屋建筑整体上均匀沉降,并抵抗高层房屋建筑在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如风荷载、地震力等)、增强建筑结构稳定性,需要将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很深,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