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合集下载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框架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框架
9.4 框架-剪力墙结构
2024/2/7
9.4.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不同的结构构件组 成的受力体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应沿平面的主轴 方向布置,一般遵循“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布置原则。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结 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宜采用现浇楼盖,通过楼板把两者联系在 一起,迫使框架和剪力墙在一起协同工作,形成了它独有的一些 特点。
(1)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以剪切变形为主,其层间相对 水平位移越到上部越小(图9.28(a));而剪力墙以弯曲变形为主, 其层间相对水平位移越往上部越大(图9.28(b))。在框架—剪力墙 结构中,结构的上部剪力墙被框架推进,框架被剪力墙拉出,使 两者具有统一的侧移;而在结构的下部,则是剪力墙被框架拉出, 框架被剪力墙推进,达到两者变形相互协调。在这种变形协调过 程中产生的内力,由将框架和剪力墙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楼板承担, 使得在各层楼板标高处两者具有相同的侧移,两者的协同工作使 结构的层间变形趋于均匀(图9.28(d))。当剪力墙数量相对较少
2024/2/7
(3) 剪力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端柱围成边框,边框梁或 暗梁的上、下纵向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箍筋不应少于 6@200;
(4) 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全部锚入边框柱内,锚固长度 不应小于la;
(5) 剪力墙端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配置在边框柱截面内,剪 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 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
横向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设置在建筑物的端部附近、楼(电) 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以及恒荷载较大的部位。纵向剪力墙宜布 置在单元的中间区段内,当房屋纵向较长时,不宜集中在房屋的 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

(完整)建筑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

(完整)建筑结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

《建筑结构》作业1说明:本次作业包括第一章钢筋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第二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原则、第三章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的内容,请于四周之前完成。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对于有明显流幅的钢筋(俗称软钢),一般取(屈服强度)作为钢筋设计强度的依据。

2.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表示方法为,符号C代表(混凝土),C后面的数字表示以(2N)为/mm单位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3.结构的极限状态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种。

4.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定义为强度标准值(除以)相应的材料强度分项系数.5.(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c 表示6、钢筋混凝土从加荷至构件破坏,梁的受力存在着三个阶段,分别为弹性工作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阶段。

7、受拉钢筋首先到达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破坏的梁,称为(适筋)梁,这种破坏称为(延性)破坏。

8、影响有腹筋的斜截面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剪跨比)和(配箍率)。

9、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式中,只有(剪压)破坏是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10、T型截面梁按中和轴位置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T型截面中和轴位于(翼缘内),第二类T型截面中和轴位于(梁肋内)。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D)A.最大应变对于的应力B。

极限抗拉强度C。

0.9倍极限抗拉强度D。

条件屈服强度2。

我国规范采用(A )作为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A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 .轴心抗压强度 C .轴心抗拉强度 D .劈拉强度3。

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称为结构的(B)A .安全性B .适用性C .耐久性D .可靠性4。

当结构或构件出现下列状态(A)时,即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B .出现了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振动 C .挠度超过允许值 D .裂缝超过了允许值5。

建筑结构抗震MOOC思考题汇总(有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MOOC思考题汇总(有答案)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抗震单元作业(共10 页)目录第 1 章单元作业........................................................ 3...第 2 章单元作业........................................................ 3...第 3 章单元作业........................................................ 4...第 4 章单元作业........................................................ 4...第 5 章单元作业........................................................ 5...第 6 章单元作业........................................................ 6...第7 章单元作业........................................................ 7...第8 章单元作业........................................................ 8...第9 章单元作业........................................................ 8...第10 章单元作业........................................................ 8...第11 章单元作业........................................................ 9...第 1 章单元作业一简答题1.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烈度与震级有什么联系?答:1.震级是表征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是地震预报和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参数。

8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6

8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6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教师教案(编号1)年月日课题第八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8-1 概述课时教学目的熟悉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特点教学重点现浇整体式的特点教学难点肋形楼盖、井式楼盖、无梁楼盖教学关键点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特点教具《建筑结构》教材及教案板书设计第八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8-1 概述(一)现浇整体式(二)装配式楼盖1、肋形楼盖:2、井式楼盖3、无梁楼盖(三)装配整体式楼盖第页教案内容及教学过程提示与补充课题导入: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例有楼盖、楼梯和雨蓬。

课程新授:6-1 概 述应用:钢筋砼楼(屋)盖、楼梯、雨篷和筏板式基础等。

分类:(一)现浇整体式 1、肋形楼盖:特点:由板、次梁、主梁组成,分单向板、双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臵灵活,用钢量较低。

第 页按施工方法的不同现浇整体式装配整体式预制装配式 现浇肋形楼盖 单向板肋形楼盖双向板肋形楼盖教案内容及教学过程提示与补充2、井式楼盖特点:由双向板与交叉梁组成,交叉梁 无主、次之分,交叉点不设柱,建筑效 果较好,整个楼盖相当于一块大型双向 受力的平板。

应用:中小礼堂、餐厅、展览厅、会议室以及公共建筑的门厅或大厅。

3、无梁楼盖特点:不设梁肋,将板直接支承在柱上, 有时在柱上部设臵柱帽(矩形),具有结 构高度小,板底平整,采光、通风效果 好等特点。

应用:柱网接近正方形,l ≯6m 的商场、书库、冷藏室、仓库、水池的顶板、底板和筏片基础等。

第 页教案内容及教学过程提示与补充(二)装配式楼盖特点:采用预制板、现浇梁或预制梁和预制板结合而成。

节省模板、工期短,但整体性、防水性、抗震性较差,楼板不能开洞。

(三)装配整体式楼盖特点:预制梁、板吊装就位后,再在板面现浇叠合层而形成整体,整体性较好、节省模板,需二次浇筑砼,费工费料,造价较高。

应用:多层厂房、高层民用建筑、有抗震要求的建筑。

参考资料:《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中国电力出版社《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课堂巩固:思考题1.2课堂小结:类比学习各类梁板结构的特点,尤其重点学习现浇整体式楼盖作业布置:思考题1.2第页青岛黄海职业学院教师教案(编号2)年月日课题8-2单向板肋梁楼盖(第一讲)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组成,结构布置以及承重方案选择,及其设计计算;熟悉:按塑性理论的设计计算了解:塑性铰、塑性内力重分布和截面配筋;教学重点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理论及其步骤教学难点包络图等概念;按塑性理论的设计计算;塑性铰、塑性内力重分布和截面配筋;教学关键点包络图等概念;按塑性理论的设计计算;教具《建筑结构》教材及教案板书设计8-2单向板肋梁楼盖(第一讲)一、分析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受力特点:二、楼盖的传力路线三、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4、塑性法计算内力第页教案内容及教学过程提示与补充课题导入:复习第4章受弯构件的受力特点及计算,了解楼盖的受力特点课程新授:8-2单向板肋梁楼盖【肋形楼盖分类】沿短边l1方向受力,沿长边l2方向忽略;双向板楼盖——板沿两方向同时受力。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震 设 计关 。

度 , 证 了建 筑构 造 的整 体 性 , 性 的增 加也 就 提 高 了变 形 能 保 延 力 , 样 可 以 减少 地震 的破 坏 性 , 高 了 建筑 的抗 震 能力 。 这 提
在 结 构 布 置 上 , 扩 大 了 的 柱端 抗 弯 承 载 力 进 行 设 计 , 按 理 论 上可 将 柱 屈 服 的可 能 性 减 少 , 证 “ 柱 弱 梁 ” 设 计 原 则 。 保 强 的
要求 。
高 的砌 体 填 充墙 紧 密嵌 砌 时 , 项 剪 切 破 坏 严 重 , 坏 部 位 还 柱 破
可 能 转 移 至 窗 洞上 下处 , 至 出现 短 柱 的剪 切 破 坏 。 甚
3砌 体 填 充墙 .
② 限制 约 束 配 筋 和 配 筋 形 式 。加 密 塑性 铰 区 内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筋 间
① 限制 轴 压 比与 纵 筋 最 大 配 筋 率 合 理 的受 力 过 程 可 明 显
提 高构 件 延 性 ,为 实 现 受 拉 钢 筋 的屈 服 先 与受 压 区 混 凝 土 压
剪 切 破 坏 外 , 般 是 柱 端 发 生 弯 曲破 坏 , 者 发 生 水 平 或 斜 向 一 轻 断 裂 ; 者 混 凝 土 压 酥 , 筋 外 露 、 屈 和箍 筋 崩 脱 。 节 点核 重 主 压 当
从 用 楼 层 水 平 地震 剪力 与层 间 位 移 关 系 来 描 述 楼 层 破 坏 的全 过 程 可 反 映 出 , 抗 震 设 防 的 第 二 、 水 准 时 , 架 结 构 在 三 框 构 件 已进 入 弹 塑性 阶段 ,构 件 在 保 持 一 定 承 载 力 条 件 下 主要
是 困难 的 , 时为 实 现 “ 剪 弱 弯 ” 同 强 的要 求 , 证 塑 性 铰 区 域 的 保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被称为“台北新地标”的 101大楼于 1998年1月动工,主 体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有 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 还有两台世界最高速的电梯,从 一楼到89楼,只要39秒的时间。 在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 里,台北101大楼拿下了“世界 高楼”四项指标中的三项世界之 最,即“最高建筑物”(508M) “最高使用楼层”(438米)和 “最高屋顶高度”(448米)。
2、主体是一个正方形柱体,由两个巨型拱 形斜面逐渐向上缩窄于顶端交会而成,为 减轻风阻,在原设计中建筑物的顶端设有 一个巨型的环状圆形风洞开口,借鉴了中 国庭园建筑的“月门”,在2005年10月18 日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宣布, 考虑大楼新设计增高后对于高空风阻和空 气动力学的影响,将大楼顶部风洞改为倒 梯形,并确定为最终设计方案。
NO.9 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广州)
• • • • • • • • • 建设地点:广州市珠江新城J区 开工时间:2005年12月底 竣工时间:已竣工 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楼高432米,加上直升机停机坪总高度达到440米 建筑层数:103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投资单位: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 有限公司、越秀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 • 设计单位: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 Ltd及Ove Arup&&Partners联合 体
NO.3上海中心大厦
• • • • • • • • • • 建设地点: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2地块。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高度:632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

8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简介

8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简介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1.高层的定义
我国的房屋一般8层以上就需要设置电梯,对10层以上的 房屋就有提出特殊的防火要求的防火规范,因此我国的《民用 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 50045-95)将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 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划称为高层建筑。 (2)国外对高层定义
承重框架[图8.11(c)],房屋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较大的抗 侧刚度,具有较大的抗水平力的能力,楼盖常采用现浇双 向板或井字梁楼盖。
结构通常用框筒作为外筒,实腹筒作为内筒。
8.1.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图8.9 筒体类型 (a)实腹筒 (b)框筒 (c)桁架筒 (d)筒中筒 (e)组合筒
8.2 框架结构
8.2.1 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布置主要是确定柱在平面上的排列方式(柱网 布置)和选择结构承重方案,这些均必须满足建筑平面及使 用要求,同时也须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简单。
沈阳的20层的重型机器厂住宅则成为七十年代我国最 高的住宅建筑,沈阳的16层的铁路局公寓,首次采用陶粒 混凝土作承2.高层建筑发展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央批准成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深
圳市仅在几年时间里,便兴建了一百多幢高层建筑。最先 开发的2平方公里罗湖商住区,高层建筑密集,形成了高层 建筑森林的壮观场面。50层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就位于这 个区内,楼高160m。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在八十 年代都发展得更快。
8.2.1 结构布置
图8.10
8.2.1 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的布置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板和连系
梁沿房屋纵向布置[图8.11(a)]。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连系梁沿

框支剪力墙结构 规范的一些摘抄要点

框支剪力墙结构 规范的一些摘抄要点

抗规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6.1 一般规定6.1.1 本章适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 6.1.1的要求。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宜适当降低。

依据表6.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部分框支抗震墙100m(注1: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支层的结构,不包括仅个别框支墙的情况)6.1.3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

注: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

2 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4 当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而房屋的高度超过本规范表6.1.2相应规定的上界时,应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表6.1.2抗震等级设防烈度7度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在25~80m间,框架层框架二级,抗震墙一般部位三级、加强部位二级。

6.1.9 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框支部分落地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应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

2 较长的抗震墙宜设置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形成洞口,将一道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3。

3 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高不宜有突变;抗震墙有较大洞口时,以及一、二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洞口宜上下对齐。

4 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其框支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非框支层楼层侧向刚度的50%;框支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大于24m,框支层的平面布置宜对称,且宜设抗震筒体;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1.框架结构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布置。
本章主要内容
1. 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常用结构体系的概念、特点 、
适用范围; 2.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 3. 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 4.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及一般构造要求。
第一讲
教学目标:
1.了解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筒体 结构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2.理解框架结构的布置原则; 3.理解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近似计算原理; 4.理解框架的破坏形式、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框-剪体系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商住楼、办公楼 等建筑中。
4.最大适用高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6.1.1条
《 4.最大适用高度
高 层 建 筑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
JGJ3-2010
8.1.4 筒体体系
1.概念 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建筑 结构。
8.1 常用结构体系
结构构件受力与传力的结构组成方式称为结构体系。 目前,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 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8.1.1 框架结构
1.概念 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 构。
框架结构
a.平面图
b.立面图
2.特点 a.承重结构和围护、分隔构件完全分开,墙只起围护
《 3.最大适用高度
高 层 建 筑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
JGJ3-2010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a.未落地剪力墙 b.框支梁 c.框支柱
8.1.3 框架-剪力墙体系
1.概念 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a.平面图
b.立面图
2.特点
a.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侧向刚度比框架结构大; b.大部分水平力由剪力墙承担,而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 受,因而用于高层房屋比框架结构更为经济合理; c.同时由于它只在部份位置上有剪力墙,保持了框架结 构易于分割空间、立面易于变化等优点。 3.应用
取出一榀 横向框架
框架梁与框架柱通常为刚接(也可做成铰接点或半铰节 点),框架柱固结于基础顶面,框架填充墙体是维护结构,但 对抵抗水平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框架结构的分类:刚接框架
按 节 点 类 型
铰接框 架
现浇式框架 装配式框架
装配整体式框架
按 施 工 方 法
梁整性现费、体好场模柱性施、强工楼,工盖抗作均震量现(大浇振,。) 梁通体施适机、过工合械柱焊速标化、接度准生楼拼快化产盖装、、均连效工为接率厂预成高化制整,、,梁吊区将具能、装钢梁有力柱就筋、较,、位,柱好又楼后浇、的可盖,筑板整采均焊节连体用为接点接性预预或区成和制制绑混整抗构,扎凝体震件构节土(,件点,振减)
2.组成基本单元:核心筒、框筒
3.分类: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
框架-核心筒
a.平面图 核心筒
b.立面图
3.最大适用高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1.1条
《 3.最大适用高度
高 层 建 筑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
JGJ3-2010
小结
第八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第一讲 常用结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框架结构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布置.(一)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构造(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结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了解框架结构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布置; 3.掌握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构造。
重点
1.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构造。
用钢量增加、整体性差,少现场混凝土浇筑量
二、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布置的原则为:
结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形尽可能简单规则 结构各部分刚度均匀对阵,以减少结构产生扭转的可能
框架结构
➢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
➢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体起维护作用
➢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 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
➢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构件截面面积和钢筋用量 增多,侧向刚度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一般不宜用于 过高的建筑,如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现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一般为50米。
关于多层与高层建筑的界限: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 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2.1.1条
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 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1.2条
剪力墙结构
依靠剪力墙承受竖向及水平荷载
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常用于20~50层的 高层建筑。
框架-剪力 墙结构
在框架中设置一些剪力墙
既能满足平面布置灵活、又能满足抗侧力要求,一般 常用于10~25层的建筑中。
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 作楼
§8.2 框架结构
一、概述 框架结构由框架梁、框架柱和基础组成。
剪力墙结构
a.平面图
剪力墙
b.立面图
2.特点 a.侧向刚度大,整体性好,对承受水平力有利; b.无凸出墙面的梁柱,整齐美观,特别适合居住建筑; c.可使用大模板施工,利于缩短工期,节省人力; d.但剪力墙体系的房间划分受到较大限制。
3.最大适用高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1.1条
、分隔作用。 b.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表现出抗侧移刚度小,水
平位移大,属于柔性结构。 3.应用 广泛应用于多层工业厂房及多高层办公楼、医院、
旅馆、教学楼、住宅等。
框架结范》GB50011-2010 6.1.1条
《 高 层 建 筑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
JGJ3-2010
4.异形柱框架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特点:柱截面宽度等于墙厚,室内墙面平整,便于布置。 最大适用高度: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8.1.2 剪力墙结构
1.概念
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解析: a.剪力墙:实质上是固结于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墙片, 具有很高的抗侧移能力; b.剪力墙作用:既是承重构件,又起围护、分隔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