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汇总

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

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1.赫伯特·西蒙

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由于西蒙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西蒙的代表著作主要有1945年发表的《管理行为》等

2.詹姆斯·马奇是决策理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以后又同赛叶特一起创建了企业行为理论,对决策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是有关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马奇写的代表作《组织》、《公司行为理论》。

四、关于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由于当时系统科学和理论比较盛行,倡导系统管理的人士十分广泛,因此对管理学派影响很大。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基础是一般系统理论。

系统管理学派对管理的定义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组织或企业进行系统分析、系统管理的过程。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它具有系统部输入,输出和反馈功能。因此,一般系统论是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

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系统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耗散结构的建立者普利高津,协同论的理论创始人哈肯及突变论的创始人托姆等。

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之后,有的学者把它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因而形成了系统观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理查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詹姆士·罗森茨韦克、米勒、梅萨·罗维奇。

代表著作有:萨多夫斯基:《一般系统理论原理》;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普利津高:《从混饨到有序》;哈肯:《协同论》;艾根:《超循环论》等。

系统管理学派的经典著作是:1963年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三人合著的《系统理论与管理》以及1970年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二人合著的《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

五、关于数量管理学派

数量管理学派又称管理科学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该理论的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行为科学平行发展起来的。1939年,美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小组建立的运筹学,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数量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数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制定出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降低不确定性,以便投人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得到最大的经济效果。

数量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布莱克特是数量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物理学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管理科学在创建时有各方面的专家参加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该小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布莱克特的代表著作是《运筹学方法论上的某些方面》。

丹齐于1947年在研究美国空军自愿配置问题时,提出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方法——单纯形法,从此运筹学在美国逐渐应用到民用企业中去。

六、关于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是指偶然事件或偶然性。权变理论的主要涵义是:权宜应变。因此,权变理论学派也称为因地制宜理论、情景管理理论、形势管理理论、以及情况决定论等。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理论学派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寻求不同的最适合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权变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1.英国学者伯恩斯和斯托克。他们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并合著了《革新的管理》一书。

2.美国学者劳伦斯和洛希。1967年两人合写《组织和环境》一书,论述了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散化和整体化。

3.美国学者卢桑斯。主要著作有。《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管理学界一般认为,卢桑斯的“如果——就要”关系理论是权变理论的思想基础。卢桑斯将现存的管理理论划分为四种学派,即:过程学派、计量学派(或称管理科学学派)、行为学派和系统学派。他将自己的理论视为是对上述理论的发展。他的管理理论重点突出了将管理与环境妥善结合起来,并使管理理论更贴近管理实践。

4.英国女管理学家伍德沃德。她的主要著作有:《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工业组织:行为和控制》。

5.莫尔斯和洛希,主要著作有《超Y理论》、《组织及其成员:权变方式》,

6.菲德勒。主要著作有《领导游戏:使人适合情况》,

7.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主要著作有《组织与管理:系统观点与权变理论》等。

七、关于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也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案例学派,是以向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经验主义学派认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研究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以总结归纳,找出有共性的东西,并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这种办法来学习管理,并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经验主义学派的管理者认为必须研究管理案例,通过案例研究向一些大企业的经理提供在相同情况下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他们看来,只有经验主义学说才能有效地指导管理实践。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经验主义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1.美国的彼得F.德鲁克。代表著作有《管理的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动乱时代中的管理》。

2.欧内斯特·戴尔,是美国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公司组织结构的计划和发展》、《伟大的组织者》、《组织中的参谋工作》、《伟大的组织者: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3.艾尔福雷德·斯隆,是美国的高级经理人员,曾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他是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斯隆设计出一种使集权和分权得到较好平衡的一种组织模式,通用汽车公司在他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

4.威廉·纽曼,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它的主要代表著作有:《经济活动:组织和管理技术》、《管理的过程》。

八、关于企业文化学派

企业文化,英文为“”。在我们国家,也有学者将其译为“公司文化”。企业文化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形成于企业内部的群体文化,又叫亚文化或子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国外企业文化的兴起及发展

企业文化理论起源于美国,从它的产生发展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企业文化理论的启蒙时期

20世纪30年代——80年代,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和菲利普·塞尔兹尼克于30年代开始研究企业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他们最先将“文化”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首先明确了企业文化的初始内涵。在1938年,他写了一本论著——《管理工作者的职责》。切斯特·巴纳德分析了发挥人的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管理好企业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人的积极性问题,以及管理者在发挥人的积极性方面的关键性作用。

此间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有关组织文化即企业文化的理论学说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潮,使企业文化学说的基本理论雏形已经形成。

(2)企业文化理论的成长时期

一般认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和《企业文化》这四本书是80年代企业文化的“新潮四重奏”,使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1981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籍日人威廉·大内所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大内对美日经营方式进行了比较。大内在研究了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经营模式后,提出了“Z型组织”的理论模式。他指出,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文化有三种类型,日本式企业文化称为J型文化;美国当前盛行的人际关系淡漠的企业文化模式称为A型文化;接近J型的美国过渡性的企业文化模式称为Z型文化。大内认为,Z型文化的价值观主要是长期的雇佣、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人道化的工作条件。所以,Z 型文化能满足员工身利益的需要,是美国未来企业发展的模式。

(3)企业文化理论的成熟时期

美国管理学术界开始深入地探讨企业文化理论。1985年《组织文化》、《赢得公司文化的控制》、《组织文化与领导》三本书的问世,将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本章应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一)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管理思想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法约尔和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之外,还有:

1.亚力山大·丘奇的管理思想

代表著作有:《管理的科学和实务》、《管理的原则》、《一个经理人员的发展过程》等。

丘奇从职能观点全面地论述了管理的职能、过程和原则。他认为经营管理是由设计、设备、控制、比较、作业着五种有机职能综合组成的,提出了被他称之为工作的普遍规律的管理原则。

2.詹姆斯·穆尼的管理思想

代表作《工业,前进!——组织原理及其对现代工业的意义》其主要思想为:

(1)组织原理。他认为组织是一种“纯属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是管理的机构,即管理的过程;要使管理能正常地进行下去,首先必须要有组织;组织还必须包含一种仔细而恰当的分工。

(2)协调原理。认为协调是人们为追求共同的目的而在一起的一致行动。

(3)阶层原理。认为是组织中的不同成员按其权利和责任的不同而在承担责任方面分成不同的阶层。

(4)职能原理。指各种职责之间的区别,即专业化。穆尼认为职能是阶层原理的后果,他把职能分为三种:决定性职能、应用性职能、解释性职能。这三种职能可以分成为原理、过程、后果。

3.拉尔夫·戴维斯的管理思想

代表作:《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等。

戴维斯的管理思想经过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从车间一级的作业的角度看待管理。

(2)研究范围转到更广阔的管理的角度。

(3)进一步发展了“管理过程”的概念,但仍以相当大的篇幅论述生产车间的问题。

(4)完全从企业高层管理的角度来探讨经营管理问题。

4.哈罗德·孔茨的管理思想

哈罗德·孔茨的代表作:《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的丛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走向统一的管理学》等。

孔茨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他非常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孔茨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5项。他认为协调的本身不是一种单独的职能而是有效地应用了这5种职能的结果。

5.威廉·纽曼的管理思想

代表作:《经营管理原理》、《创建公司的特点和基本目标》、《管理的过程:思想、行为和实务》等。

纽曼在企业政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指出目标在形成一个组织的特点方面具有重要性。

6.奥福德的管理思想

主要著作有《管理手册》、《应用于制造业中的管理法则》、《工程师的工业管理原理》等。

奥福德阐述管理科学的意义及三条普遍原则:

(1)系统地应用经验。

(2)经济地控制职工的努力。

(3)提高职工的个人效率。

7.布朗的管理思想

代表作是《组织:原则的系统表述》。该书在1947年扩展为《工业组织》。

布朗提出,管理是由计划、实行和监督三个阶段形成的。管理过程是周期地发生的,并且在各个阶段之间有所重叠。

(二)社会系统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1.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特点

社会系统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其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成一种恰当的平衡。

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人员的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

(2)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

(3)将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组织决策过程。

2.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系统

(1)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使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为了说明系统的协调,他引入了“协作效用”和“协作效率”两个概念。他主张,系统的协作效率和协作效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具有协作效率的系统,一定具有协作效用,但有协作效用的系统不一定具有协作效率,而正是系统的协作效率吸引着人们去选择加人这一系统并为之做出贡献。

巴纳德在分析正式组织与个人的协调关系时,还注意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2)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都包含了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3个基本要素。

(3)经理人员的职能。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①努力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②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③规定并解释组织的共同目标,并努力协调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共同目标之间的矛盾。

管理者要想有效地行使其职能,最重要的是取得部属的同意、支持和合作。

(三)决策理论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决策理论学派主要的管理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1.关于组织的理论

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西蒙认为组织是作为决策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要了解一个组织的结构和职能,就必须分析其成员的决策和行为及其受组织的影响,就必须研究影响人群行为的复杂的决策网状结构。他认为管理人员应该有效地利用各种形势的外部影响力来塑造职工的性格。并提出在当代社会中职能地位的重要性愈来愈大,而等级地位的重要性却愈来愈小。

2.关于决策过程中的信息问题

在决策过程中,西蒙等人特别强调信息联系的作用。信息联系是一种双向过程,信息传递途径又可分为两种: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西蒙等人对非正式渠道更加重视,把权力机构放到次要的地位。在信息联系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因素,主张在组织中成立一个特别的“信息联系服务中心”,以收集、传递和贮存各种情报。重视利用会议作为信息联系的手段。

3.关于决策的准则和标准

关于决策的准则问题是决策理论学派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之一。西蒙认为,要得到最优的结果,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其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

(2)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量能力。

(3)决策者的脑中对各种可能的后果有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由于决策问题所面临的环境十分复杂,决策者不可能掌握所有有关的信息,也可能所掌握的信息中有些部分并不真实地反映实际,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无法使决策能达到最优。所以决策理论学派提出,以“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作为决策的准则,受到许多人的肯定。

西蒙用“管理人”来代替最优准则的“经济人”。这种管理人要求:

(1)用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2)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特定情况。

4.关于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关于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技术以及决策中的思维过程,是决策理论学派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组织中的决策问题,有一些是反复经常出现的或是一种例行的决策,称之程序化决策。但有时也会遇到那种从未出现过的,或问题的确切性质和结构还不很清楚的相当复杂的决策,这类决策称之为非程序化决策。

5.决策理论学派的决策方法

决策是个复杂的过程,决策理论学派认为解决问题的步骤是:问题是什么?备选方案是什么?哪一个备选方案最佳?决策理论学派将决策分为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四个阶段。

(四)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要进行成功有效的管理,就要对企业系统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便找出关键所在。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合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并且工商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以适应环境和自身的需要。

1.企业系统

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根据研究的问题的需要可以将企业分为不同的子系统。

2.系统动态学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福莱思特和他的学生罗伯茨等人创立的系统动态学是系统管理的进一步的发展。福莱斯特不仅分析了工业动态系统,而且将这种方法推广拓展到其他方面。他认为,整个社会动态系统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中的问题。工业动态学发展成为系统动态学。

罗伯茨将工业动态学应用于研究和发展组织的工作中,他试图把社会、心理、技术、财务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复杂的研究和发展组织的理论。

3.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都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它们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五)数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1.数量管理学派的含义

数量管理学派,开拓了管理学的另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从以往定性的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其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思维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使整个系统的总效果达到最优。数量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2.数量管理学派的特点是:

(1)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标准。

(2)采用量化方法进行决策。

(3)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3.数量管理学派解决管理问题的程序:

(1)观察和分析。

(2)确定问题的内容,

(3)建立一个代表所研究系统的模型。

(4)从模型中得出解决管理问题的方案。选定一个是“令人满意的”的优化模型。

(5)对模型和得出的解决方案进行验证。

(6)建立解决方案的控制。

(7)把解决方案付诸实施。

(六)权变理论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1.权变理论学派的核心思想。权变理论学派的核心是在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理想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应随机应变,即采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应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加上环境的复杂性和不断地变化,使得普遍适用的有效管理方法实质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用合适的管理方法。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将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模式选用适宜的管理方式。

2.权变理论学派的理论基础。是以超Y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Y理论都比X理论效率高,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应该依据成员的素质、工作的特点和环境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超Y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的,而且,人们有不同的需要类型。

(2)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3)组织的目标、工作的性质、职工的素质等对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4)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可以继续激起职工的成就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3.权变关系

权变学派在企业结构方面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成一个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要随着企业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管理因变量和环境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不论是一般外部环境或特定外部环境,都存在于企业之外,在管理上是难以直接控制的。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4.影响权变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1)组织的规模;

(2)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程度;

(3)组织成员的个性;

(4)目标一致性;

(5)决策层次的高低;

(6)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

5.权变理论学派的管理方法

(1)计划制定的权变论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计划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包括确定企业总任务,确定产生主要成果的领域,规定具体的目标,以及制定目标所需要的政策、方案和程序。在制定计划以前,要对环境中的机会、组织的能力与资源、经营管理上的兴趣和愿望、对社会的责任四个方面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权变学派认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制定“有目标的计划”和“指导性的计划”。

(2)权变理论的组织论

权变理论学派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式系统”,是一个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系统。

按照生产系统的工艺技术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程度,可以把这种组织复杂性的结构因素分为5种:

①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②程序标准化程度;

③规划或信息正规化(以书面形式记录)程度;

④集权化程度(由具有正式决策权力的等级层次数目来判断);

⑤权力结构的形式(由管理幅度和等级层次数目来判断)。

权变理论学者研究发现,组织面貌同企业的规模大小和企业对其他单位的依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七)经验主义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经验主义学派的基本管理思想是: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理论和概括化,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或向经理提出实际的建议,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的经验。通过研究管理中的成功和失败,就能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自然的学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尽管经验主义学派是一个庞杂的学派,但他们都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对实践经验高度总结是管理学派的主要特点。

1.管理的性质

经验主义学派给出的管理定义是:管理是努力把一个人群或团体朝着某个共同目标引导、领导和控制。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是研究对人进行管理的技能和知识的一个独立领域。德鲁克不赞成在普遍意义上理解“管理”的概念,他认为管理又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管理学则是管理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原理、原则的集合。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是特殊的工作,因而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能。

2.管理的任务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三项:

(1)获得经济成果。

(2)使企业具有生产性,并使工作人员有成就感。

(3)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承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的问题。

3.管理的职责

作为企业的主要领导的经理,有两项职责是别人不能替代的:

(1)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有效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

(2)经理做出每一项决策或采取某一行动时,一定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任何管理者共同的管理职责是:

①树立目标并确定达到目标的手段,并使所有有关人员都了解组织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②为实现目标进行组织工作。

③建立适宜的奖酬制度,使之起到鼓励职工的作用。

④加强组织内信息沟通和联系。

⑤分析工作成果,并确定考核和评价工作的标准。

⑥为职工创造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4.组织结构

经验主义学派对建立合理组织结构问题普遍重视。如德鲁克认为,当今世界上管理组织的新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

(l)集权的职能性结构。

(2)分权的联邦式结构,称为“事业部制”。

(3)规划——目标结构,即矩阵结构,

(4)模拟性分权管理结构,

(5)系统结构,

在上述这几种组织结构中,德鲁克认为,并不能决定哪一种组织结构最佳,应根据各企业的生产性质、特殊条件和管理人员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组织结构,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组织结构设计的规范是:明确性、经济性、远景方向、理解本身的任务和其目的、决策。稳定性和适应性、永存性和自我更新。

5.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思想。

德鲁克最早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思路,经后人的补充和发展形成了至今仍被管理界所重视和使用的目标管理模式。德鲁克指出:所谓“目标管理”就是一个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一个目标;该目标应同每个人的工作成果相联系,通过确立目标,规定他的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目标作为经营一个单位和评价每一成员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的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三个:

(1)明确目标的性质。

(2)指出了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3)划分了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德鲁克认为,实施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第一阶段是确定目标阶段,第二阶段是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检查和评价工作绩效阶段。

(八)企业文化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1.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理论具有文化学和管理学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

(1)社会性。

(2)民族性。

(3)稳定性。

(4)渗透性。

(5)地域性。

(6)变革性。

企业的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环境背景,导致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实践特征。

2.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结构

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分为三个层次,是由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构成的同心圆。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则约束和规范着物质层及精神层的建设;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企业文化的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

当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总体趋势表现为:

1.管理理念的人性化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

(2)主化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

(3)自我管理,是指职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咯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

(4)能人管理,就是要发现大批有能力的人才,并且要让能人管理好自己。

(5)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

2.管理形态的知识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需要新的企业管理形态。作为企业管理形态的创新,企业管理将进入知识管理阶段。而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其管理的特点将更加注重企业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重视企业人才、企业创新、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将知识和信息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将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管理。

3.管理组织的虚拟化

企业的组织模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等级制、职能制、分权制,最后进化到当代的虚拟制。虚拟企业是一种典型的动态联盟形式,它变传统的集权式组织结构为开放式网络组织结构,企业由“公司制”变为“联邦制”。虚拟企业不再是由确定的结构和可划分界限的能力来定义,它在供货厂商、客户和企业本身内部结构的范围内是流动的、相互渗透的和持续变化的。在虚拟企业中,企业在特定组织状态下运作具备完整的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却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即企业仅保留一般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其他功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无法兼顾达到足以竞争的要求,所以将之虚拟化,以各种方式借以外力来进行整合,进而创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

(二)文化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1.文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控制、计划、领导、协调、组织等方面都渗入文化的因素,以文化贯通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并不是如质量管理或本管理那样的一种具体的管理方式,它更接近于一种管理理念,用文化这个“工具”对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重新塑造,以打造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管理模式。

(三)管理国际化的成因

1.经济因素

(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

具体体现在:金融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生活国际化。

(2)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而有力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3)全球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迅速发展。

为了在全球经济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地位,跨国公司通过进行全球并购和企业重组建立超国家的大型和巨型全球企业。这种全球型企业的数量在21世纪会迅速增加。与此同时,技术与技能密集型的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数量也将剧增。

2.技术因素

(1)国际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构造。

(2)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3.政治和法律因素

(1)环保意识的增强。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 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旨在揭示中国社会管理实践、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探讨中国古代史中各个管理流派和思想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研讨各个历史时期管理理论和思想状况与特征,同时,进行与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比较,反思中国古代管理历史知识和管理历史经验。这些对提高今天人们的管理决策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现代企业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群体组织,群体的效率从根本上取决于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和谐统一,而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我们的大文化背景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再次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而道家和儒家相比,它更倾向于清心寡欲和宁静自守,采取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管理思想。它主张凡事与世无争,顺其自然,一切都超然世外、甘于寂寞退隐,在“无为”中追求“无不为”。在长期的儒道融合交流互促中,使得中国人无论在得意或失意时都能非常容易地找到思想和心理平衡的支点。 因此,受儒家和道家影响,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入世追求,也有遇困难挫折就退隐山林、避于桃源自娱的消极遁世思想,这给古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很大的通达权变的空间,因而也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下都能活得适得其所。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完整复习版

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人际技能(中层管理者)、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管理制度:1、规定科学的操作方法;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评价:正:泰罗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理论的人;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工资制度、管理职能的分离等主张一直沿用至今。反:但他把工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是会说话的机器人;主要着眼于基层管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1、明确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归纳了14条管理原则。简评:提出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五大职能;2、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3、法约尔为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4、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一般管理理论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利(行政组织的基础)。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成员之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要求,经公开考试,按自由契约原则予以使用;遵守规则和纪律;固定的薪金与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简评贡献:1、明确系统地指出有效维系组织延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合法权力;2、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理体制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1、照明实验和继电器装配实验。测定照明强度、工作日长度、休息时间长短与次数及与环境有关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2、访谈实验。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3、群体实验。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社会感情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存在。人际关学说(即霍桑实验的结论):1、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士气”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社会欲望的满足程度;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X理论:①大多数人生来就懒惰,总想少干点工作;②一般人没什么雄心,不愿负责任,宁愿受人指挥;③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性,对组织(集体)的目标不关心;④人缺乏自制能力,易受他人影响。“X理论”的典型管理特点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的作用在于满足人的物质追求,大棒的作用在于迫使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一致。Y理论:①人们愿意承担责任;②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③人有自发、自制的能力;④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员工就能把工作做好。管理者应尽量把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和挑战性,使工人工作之后能引以为自豪。 理性决策六步骤:1、确认问题:报考哪所学校、选择哪家单位;2、确定决策标准;3、分配权重;4、开发备选方案;5、评估备选方案;6、挑选最佳方案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定义:程序化决策是指重复出现的、日常的例行事务,属于结构良好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一次性的、新出现的、偶然发生的问题,属于结构不良的决策。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王家兴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王家兴 发表时间:2018-11-26T16:06:16.34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作者:王家兴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各类企业所面对的共同问题,这就迫切要求企业更为注重管理,以良好的管理水平提升,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众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关键词: (惠州雷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各类企业所面对的共同问题,这就迫切要求企业更为注重管理,以良好的管理水平提升,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众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创新 引言: 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且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企业管理创新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经被证明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企业的管理者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十分关注管理创新。 1 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必要性 1.1 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未来10年内,我国GDP每年可保持8%-10%的增长。但我国企业运行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大部分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定价能力有限。二是装备水平不太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能源资源消耗较大。三是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软实力较低。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行大量的调整,做到企业管理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无论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1.2员工和顾客需求的变化 根据中国员工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工作因素中满意的选择排序是这样的:(1)有较多的锻炼成长机会占23%;(2)工作环境和氛围好占21% ;(3)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占17% ;(4)个人兴趣占15%;(5)薪资待遇好占14%;(6)领导重视占10%。可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员工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最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了,现代企业中员工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和价值实现,这也正符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分布理论。因此,现代企业不仅仅要重视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顾客的需求日新月异。开发一个新客户比维护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要高得多;具有顾客忠诚度基础的企业发展速度比行业平均高得多;而顾客忠诚度的提升有赖于顾客的体验,而非产品的差异和价格的差异。顾客是具体的个人,而非归类后的人群。因此需要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增加与客户的亲密性;实时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供应速度,服务的柔性此时就比较关键。在打造全新服务,提升顾客体验就成了众商家必争之战场,因为这是培养忠诚顾客,在变化市场中的生存之道。 1.3科技进步对企业提出巨大挑战 我国企业目前现状堪忧。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管理滞后、人员不稳定、内部组织结构不够紧凑、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问题。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要求我们及时发挥科技的支撑引导作用,逐步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可绿色发展的良性增长之路。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进步可以推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加企业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成本,避免闲置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就业率,提高个体的经济实力对国家的贡献。 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给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要求企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技术的投资及应用,还要求企业要改进内部组织结构,削减管理层次,提高信息传送及反馈的速度;更新内部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2.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 2.1管理观念的创新 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因为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现代管理必须以观念创新、思想转变为先导,因为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多多少少都与守旧的观念有关,观念的落后是管理落后的主要根源。而且在创新活动中,各个部门的协作与集成是一个处理信息、依赖资源、相互影响与冲突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的一个因素处理不当,都将导致创新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思想观念,特别是加快企业领导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知识型社会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密集的特征, 要求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而企业就要通过学习型的管理, 使这样的个人能够更有效地成为优秀的未来资源。 2.2管理决策的创新 决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管理决策必须坚持四项原则,信息准确全原则,可行性原则,对比优选的原则,集团决策原则。管理决策需要经过四项程序,一是发现问题、确定目标,二是调查预测、制订方案,三是综合评价、方案优选,四是实施反馈、修正完善。应当把时间和精力90%花在决策前的调研上,拍板只需要不到10%。现代企业面对的是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环境,企业必须运用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准确的信息系统。 2.3战略管理的创新 面临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企业管理已进入战略管理阶段。战略就是方向,定位就是选择,决策就是谋断。但也不得

现代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思想 ---读《追求卓越》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从远古时代到诸侯强国再到现在的国家、民族,均是由群体组成的。在一个群体里,必定会有生活,生产等活动,如若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指挥必定会乱成一团,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为自己的生活不择手段的去争取或者说是抢夺,不会在意其他人的生活处境。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群体是不会有发展前景的,团体亦不再是团体,只会是一团散沙,群体也不再称作群体,因此管理者在一个群体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而一个管理者也必须拥有一套足以令众人信服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才可以带领整个群体进步,发展,壮大。 在社会的发展中,有关于管理思想的理论在不断的随着实践完善,现代管理思想在经历工业改革,世界大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变等等因素的影响下,也逐步完善。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由托马斯·彼得斯执笔所写的《追求卓越》是不得不提的一本书。 《追求卓越》这本书故事背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追求卓越》出版于日本企业在世界上步步紧逼,美国企业却是节节败退的大背景下。当时的美国企业热衷于在管理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理性模型”和“企业战略范例”,职业经理人和MBA 习惯于计划模型和精确财务分析,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却普遍忽视管理学最基本的原则和品质,失去了对管理本质的把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美国企业的惨败和自信心习丧失。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而1982年出版的托马斯·彼得斯《追求卓越》成为美国商业的拯救者和美国商业史上的转折点。 《追求卓越》首次描述了那些行之有效的东西。它的风格是刻意形成的。这本书的逻辑就是美国式管理已被严重地扭曲。这是对美国式管理和麦肯锡式思维方式猛烈的、面对面的攻击。此书面世之后即成为最畅销的工业管理书籍,被誉为: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福布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书籍。托马斯·彼得斯的《追求卓越》开启了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真正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密切地结合起来,成为轰动整个管理世界的经典法则。 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就是要恢复管理学的基本面貌,赋予那些被管理学专家们所视而不见但却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的东西应有的地位。本书超越了传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对43家卓越企业的分析,捕捉到要作为一个优秀企业所必备的基本要素。《追求卓越》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大量的事实,数据分析处理,而且文笔生动流畅,利用案例说明原理,引用名家理论如数家珍,因此,任何人当然包括我们这些尚未进入社会,没有实际经验的大学生也可以从这些企业理想中感受到激情。 为了探询管理艺术的秘密,作者花费数年时间辗转美国各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取得了数百个大小公司的第一手材料。样本涉及制造、信息、服务、销售、交通、食品等诸多行业,其中有我们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跨国公司,如IBM、通用电气、惠普、通用汽车、3M、麦当劳、宝洁等等。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作者

2018-现代管理原理形考任务1-4-完整版答案

现代管理原理形考任务1-4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书面沟通)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2.(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3.(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5.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主管人员)的研究。 6.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精神领袖)的角色。 7.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转移法)。 8.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更短)。 9.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10.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高工作— 高关系)。 11.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是不准确的。 12.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1-9型)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 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1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14.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关联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15.亨利·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16.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反馈控制)。 17.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18.矩阵式组织属于(有机式)组织结构。 19.领导者的权力来源包括职位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 20.某公司为了完成一项紧急任务,从各部门抽调有关人员成立了临时科研小组,任务完成后小组自动解散。这种组织结构就是(矩 阵制组织结构)。 2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125台)。 22.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差别计件工资制 2 霍桑实验 3 非正式组织 二判断题 1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兹伯格。() 决策理论学派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建立某些问题的数学模型及精致的计算上。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三单选题 1作为总经理,你如何处理公司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 A 在全公司大会上严厉批评,要求不得继续活动 B 听之任之 C 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其发展 D 加以引导使之活动与公司目标一致 2“一件预计可能会出错的事情,往往一定会出错。一件事情出错,其他事情也跟着出错。这样的话揭示了()。 A 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一定要有果断且富有信心,否则就很难实现 B 制定计划应树立起权变的意识,问题出现时应立即制定出相应的应变计划 C 应变计划的制定是计划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应在计划过程中及早予以考虑,不能等到出现

问题时再仓促应对 D 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以期得到正确的结论 3泰罗对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 A 创建管理理论 B 进行了动作研究 C 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发展成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学科 D 使美国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幅度上升 4 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企业,主要开展装饰装修设计业务,但由于业务限制至今没有招聘员工。请问下述对该公司的判断哪一个正确?() A 目前是一个非正式组织 B 是一个正式组织,但公司内不会有非正式组织 C 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也可能有非正式组织 D 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肯定有非正式组织 5 按照法约尔的观点,企业的基本活动有几项?( A3 项B4 项C5 项D6 项 6 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会使人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的是下面位管理学家中的哪一位?() A 韦伯 B 法约尔 C 吉尔布雷斯 D 德鲁克 7马克斯?韦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A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B 提出了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C 提出了工资定额与标准化 D 提出了社会协作系统 8 通过霍桑实验,梅奥阐述了以下哪种学派的观点?( A 行为科学学派 B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C 人际关系学说 D 系统管理学派 9 以下关于霍桑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著名教授霍桑做的一次试验 B 美国著名教授在霍桑实验室做的一次试验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管理思想作为管理活动的升华,其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条件的产物,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有: (一)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最为杰出重要政治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管理思想方面有杰出的才能,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大业。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 1、自利的人性观。管子认为自利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本质所在。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责也。管子认为,人对利的追求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无可厚非的。但管子并未走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是可以调和,人既可以有自利之德,也可以有利人之德,惟其如此才不至于走极端。 2、四民分业定居的管理方式①。管子第一次提出了国之四民说,即士、农、工、商,并称为国之四民。管子主张四民务使杂处,即四民不能杂居,应该分开。处士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样做即有利于同一行业的人员集聚,实现经验的交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也能够实现组织的和谐,提高专业化程度。(二)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程度比较高。儒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仁为核心,特点在于关注人性本质和社会问题。孔子关于管理的九字名句②: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阐释了管理的核心特点。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即中庸、和谐的综合,这是管理的最为理想的状态。 (三)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最高境界为道。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基础,无为而治的哲学思维,则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为涵盖了及其丰富的管理理念。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顺乎事物的发展规律。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不肆意妄为,这是遵循道的要求的。总之,以无为的理念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四)墨家的管理思想 墨家是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其管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墨家管理思想崇尚平等、博爱、节俭。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大力提倡兼相爱的思想,要求大家由此及彼,力图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消除相互之间的误会,避免存在隔阂。同时,墨子认为利益的损益也是相互的,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自己也会受到伤害,因此提出通过交相利的方法,期望能达到兼爱的目的,实现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这样才能实现国富民强。 2、贵义。在《墨子.贵义》一文中说到万事莫贵于义。贵义其实与兼爱密切相关,贯穿墨家管理思想里,是墨家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知识管理,随堂练习2020秋华工答案

知识管理第1章知识管理概述 . . . . . .

. . 第2章知识的基本规律 1.(单选题) 关于知识定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A.知识包括一些事实、信念、观点、观念、判断、期望,但方法论与实用知识等属于经验范围,不属于知识. B.知识是人类对数据及信息的一种逻辑推理,其可以提升人类的工作、决策、问题及解决学习的绩效. C.知识包括一切人类认为是正确而且真实的洞察力、经验与程序等,可以用来指导人类的思考、行为与沟通. D.知识是“存在于人类心智的一些事实及原则,必须是经过人类心智的认知与学习而获得,是一种对事实的了解、一种知觉、一种熟悉的程度”.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以下属于隐性知识的是: A,电视机使用手册.B, 中学数学课本.C. 羽毛球杀球技巧.D,广州市交通地图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判断题) 组织利用战略方式模拟的方法创造知识,目的是利用过去环境变化的模拟,来了解及创造出未来能够有效地对应策略与知识。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 . . . .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某汽车制造企业没有从推广新产品失败中学得教训,失败后马上遗忘,使得重蹈覆辙,这属于知识管理问题中的: A.知识的积累问题; B,隐性知识的流失. C,知识传播的失败. D,缺乏学习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判断题) 知识不共享不会造成组织重蹈覆辙的损失成本。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4.(判断题) “员工不知道本身具有组织需要的重要知识”是组织知识共享的障碍之一。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判断题) 专家性转移是指一个工作团队在执行例行工作,面临一个超越其知识范围的问题时,主 动寻求组织外的专家提供专业知识的协助。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判断题) 同一家公司,但不同汽车装配厂组装刹车系统最佳实践的转移属于相似性转移。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 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的管理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我们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完成了儒法融合,在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以致迅速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刑并用、注重德教的统治原则,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手段,塑造了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管理典范。 二、辩证的看待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中国五千年历史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综观中国古代诸家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外乎是儒、法、道、墨之说的反映和体现。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于如何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它们相互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引言 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思想史 1.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① 如表1-1所示: 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② (二)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 ①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1981年出版,第33、248页。 ②于丹《孔子心得》 2007年第一版。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1.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60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评阅教师 第四次任务 共五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职位权力 2、非职位权力 3、领导特质理论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1、以下是实际所观察到的某些领导的行为表现:①自行做出并宣布决策;②强行推销自己所做的决策;③做出决定并允许提出问题;④提出可修改的讨论计划;⑤提出问题、征求意见并作出决策;⑥规定界限但由集体作出决策;⑦允许下属在上级规定的界限内行使决策权。对这7种领导行为的最适当分类是() A.①②属于专制式,③④⑤属于参与式,⑥⑦属于民主式。 B.①属于专制式,②③④⑤属于民主式,⑥⑦属于放任式。 C.①②属于专制式,③④⑤属于民主式,⑥⑦属于放任式。 D.①②属于专制式,③⑤属于民主式,④⑥⑦属于放任式。 2、对于一个以自我实现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员工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是( ) A.提高工资 B.改善工作环境 C.颁发奖状 D.委以重任 3、在组织的纵向沟通网络中,居于两端的人只能与内侧的一个成员联系,居中的人则可分别与两人传递信息,进行组织系统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沟通。这种沟通形态属于()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全通道式沟通 4、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A.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B.工作上的成就感 C.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 D.严格的劳动纪律 5、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提到了保健因素的概念,关于保健因素,可以有如下解释,哪种提法是正确的?( ) A.保健因素能预防和减少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其对工作非常满意 B.保健因素最大的作用是确保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C.保健因素的满足,能使职工对工作非常满意 D.保健因素的满足,有助于职工潜力的发挥 6、张莉今年26岁,是某电脑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其思路敏锐,干劲十足,不久前刚获得某名牌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工资待遇相当高。假如你是张莉的主管,你认为以下哪一种激励方式最能增进她的工作绩效?( ) A.采取以个人工作绩效为考核依据的奖励制度 B.减少对她的监督,使她有更多的决策和行动自由 C.对她的成绩给予公开表扬 D.提高她地位的象征(例如,更豪华的办公室,新的头衔,专用秘书等)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参考答案: (1)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2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援渠道?为什么? 参考答案: 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邦结派。 (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因为: (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 (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考试试题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考试试题2009年《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考试试题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工业工程 教师: 姓名: 学号: 2009年《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考试试题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现代管理理论与经典管理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答: 由泰罗发起的科学管理革命导致了经典管理理论的产生。经典管理理论的代表包含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组织设计理论三个相互联系又各自具有独立性的部分。 现代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兴起的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大体上由6个学派组成:社会系统学、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理论把车间工人、办公室总经理和组织系统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现代管联系:经典

理理论把经典管理理论所具有的宏观组织论和行为科学理论所具有的微观组织论统一起来,形成了具有综合意义的理论,从而克服了经典管理理论的局限性。经典管理理论的目的是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管理原理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而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如何激 足人的需要,创造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上来。可以说经典管理理论是现励人的动机,满 代管理理论的基础,是现代管理理论出现的前期阶段。 区别:经典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对于管理中人的观点有很大不同。经典管理理论中,人是作为经济人来看待的。人在组织中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是作为组织盈利的一部分而进行研究的;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人是作为社会人来看待的。人在组织中作为管理的核心部分,需要对人的需求、心理以及感情作深入的研究。这是两个管理理论最核心的区别。现代管理理论克服了经典管理理论的狭隘性,把人当作一个个体来研究,并克服了行为管理理论过分重视人的情感的观念,将人的作用系统地整合到组织中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人在组织中的作用。 2. 美国、日本及香港、台湾、中国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模式上有什么区别, 答:简单的说,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模式上美国重视计划、强调个体、喜欢拿来即用;日本则在人与组织匹配的企业文化上更胜一筹、且日本员工能长期在企业工作;香港则同欧洲相似强调严谨;中国大陆的特色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协调中。具体我们可以从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对美、日、港、台及中国的企业管理应用模式进行比较。 (1) 公司的治理结构方面 美国企业CEO在整个战略决策和企业使命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美国大企业中CEO主要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对中国当代管理启示(精)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对中国当代管理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西方社会的战后复兴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管理教育和管理研究的高速发展,西方管理思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现代管理理论时期。这一时期内,西方管理思想学术界所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无数的管理理论学派都在这一时期内崭露头角。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是西方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学科群。纵观各个管理学派,其各有所长,智慧闪烁。然而回过头来,众所周知,我国的管理理论还处于一个以学习为主的阶段,我们甚至还没有一个自创的管理理论体系。这样,集西方古今管理理论思想大成的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就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并且能够给予我国当代管理以许多启示的。向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取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建立我们自创的管理理论体系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也是我国当代管理学者的重要任务。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时期内,虽然学派繁杂,但经过思考分析,不难寻求其共性,可以概括如下: 1.强调系统化。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 2.重视人的因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的可能满足人们需要,以保证组织中 全体成员其心协力地未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贡献。 3.更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从 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

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所以,各级主管 人员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5.加强信息工作。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建亿信息系统,以便有效、及时、准确 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要把效率和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 管理的目的体现在效率和效果之中,也即通常所说的绩效。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管理学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发展,进行管理实践,并 善于把实践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方法,形 成新的理论,促进管理学的发展。 8.强调“预见”能力。社会是迅速发展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人 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进行前馈控制,从而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9.强调不断创新。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意味着创新,就是在保证“惯 性运行”的状态下,不满足现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变革,从而使组 织更加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 如果将以上几点共性再加以概括的话,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就是科学,系统,权变。结合我国管理实际考虑,我国现今的管理形式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管理者的决策大多缺乏远见并有失科学,对于企业和组织的成员管理者所使用的还多为简单的压力式鞭策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缺乏人性化,对于管理理论的应用较为单一,都是我国现阶段管理的缺陷。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即科学,系统,权变教会我们: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二三四汇总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第一章和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P2 2.组织的经济环境:是指以组织之外的经济形态为特征的事物,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形势、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要素。P21 二.简答题: 1.管理有哪些基本特征?P3 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③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④管理的职能、任务与层次。 ⑤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现代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P12 答:A、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①较高的政治素质;②广泛的知识素质;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灵活敏捷的思维素质;⑤较强的管理能力;⑥健康的身心素质。 B、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 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是什么?P36

答:①工作定额原理;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③标准化原理; 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⑥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⑦实行职能工长制; ⑧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4.“霍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P43 答:①职工是“社会人”;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新兴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④存在着霍桑效应。 三.论述题: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有哪些学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45 答:现代管理理论学派主要有: (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该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材料与机器)、生物的(作为一个呼吸空气和需要空间的抽象存在的人)和社会的(群体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第十章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 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1.赫伯特·西蒙 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由于西蒙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西蒙的代表著作主要有1945年发表的《管理行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