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单元__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试题

八单元__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试题
八单元__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试题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试题附参考答案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以上史实表明()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

C.科技进步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可以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C.航天技术的发展

D.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4.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8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为2.3%,而在1950~1970年的20年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有80%以上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有80%以上是靠采用新的科学技术达到的。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新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结果

C.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技进步越来越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源泉

5.某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出自()

A.《静静的顿河》

B.《美国的悲剧》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约翰?克利斯朵夫》

6.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在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军将领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对毕加索此言理解正确的是()

A.毕加索的自谦之辞

B.《格尔尼卡》描绘了德国风光

C.毕加索对德军在西班牙狂轰滥炸、滥杀无辜非常愤怒

D.毕加索不满他人对现代派艺术的不理解

7.以下关于爵士乐的介绍,哪一项是错误的()

A.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在非洲产生后传入美国

B.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还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C.演奏者的即兴发挥是爵士乐演奏的特点

D.爵士乐兴起后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特色

8.2008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

A.93周年

B.95周年

C.103周年

D.113周年

9.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包括

①原子弹②无线电报③电子计算机④人造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20世纪90年代,绵羊“多利”的诞生宣告了

A.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网络技术的突破

C.基因工程的突破

D.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开端

11.考试结束后,都要进行大量的、繁重的数据分析、统计,最终把人类从这种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 电动机的发明

C.生物工程的发明

D.计算机的发明

12.以下哪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艺术品中的珍品

A B C D

13.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A.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

B. 引起各国社会发展格局变化

C.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

D.科技革命后果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稳定

14.下列人物是美国国籍的是

A.罗曼?罗兰

B. 贝克特

C.德来塞

D.肖洛霍夫

15.《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的国籍是

A.美国

B. 意大利

C.法国

D.西班牙

1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再一次证明第一生产力是

A.新能源的利用

B. 科学技术

C.生物工程的发明

D.计算机的发明

17.右图反映的科技成果属于哪一领域

A.电子计算机技术

B. 原子能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航天技术

18.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个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

①机遇②挑战③竞争④遏制⑤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19.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交换各类数据的通讯媒介是

A.移动通讯技术

B. 人造卫星

C.因特网

D.计算机的发明

20.下列图片反映的科技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 B C D

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在2001年宣布,他们已克隆出第一个人类胚胎。该公司在扔出这枚“重磅炸弹”的同时也强调,他们的研究目标不是制造克隆人,而是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治疗疾病。

请回答:

(1)何谓“克隆”?

(2)克隆技术属于哪一科技领域?克隆技术是在哪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

(3)你能结合以上材料简单说说克隆技术对人类关于生命科学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吗?

(4)有人说,现在的科学发达了,一方面造福于人类,但另一方面使人类面临严重威胁,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试以克隆技术或其他某一技术为例加以说明。

22. (20分)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思考。阅读下面节选自《大国崛起》第十二集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9月6日,在二战刚刚结束、日本正式投降后的第四天,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出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

五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的计算机,实际功能还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材料二: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认为美国要衰落了。他们看到美国钢铁工业和重工业的衰落,说美国要完蛋了。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美国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企业中的激烈竞争。

——采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

材料三:如果说,六十年前的大国多以军事力量作为崛起的杠杆,那么,今天则是以综合国力作为崛起的标志。如果说,六十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间?“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根据材料二请你说一说“美国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企业中的激烈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了哪些国际知名大企业?创造信息时代财富神话的代表是谁?

(3)结合材料三请你谈一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4)美国“大国崛起”之路,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中考一瞥(噢,中考题原来是这样的!)

本部分的知识中现代文化不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一般情况下,在中考试题中大量涉及的可能性不大。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其中尤以把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纵向考察最为重要。2005年、2007年河北、安徽、吉林等地的中考卷对

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进行了考察。2008年,这部分内容仍是考试的“热点”。

例1 (2005河北)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此题的最佳方法是用排除法,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核心。而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共同影响是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答案:D

例2 (2005安徽课改区)下列现实生活中涉及的科技发明,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访问互联网B.用手机打电话

C.用数码相机拍照片D.在电灯下看书

【点拨】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互联网、手机、数码相机都是信息时代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而电灯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成果。答案:D

例3 (2007 吉林)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引领时代图2“汽车之父”图3网络长椅

(1)“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2分)

(2)“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2分)

(3)“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4)领略科技进步成果,举一例说明科技改善人类的生活。(1分)

【点拨】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的视图、分析、综合能力。首先视图,从中找出有效信息,“瓦特、蒸汽机”、“卡尔?本茨、汽车”、“网络”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瓦特(1分)改良蒸汽机(1分)(2)卡尔?本茨(或本茨)(1分)内燃机(1分)(3)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1分)(4)可从交通工具的改变,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成就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如: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问世,使出行更加方便;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电话、无线电报、网络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1分)

可能答案:

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60分)

1.A 2.B 3.B 4.A 5.C 6.C 7.A 8.D 9.B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C 19.C 20.B

二、非选择题:

21.(1)克隆, 原是英文clone的音译,意为生物体通过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简称为“无性繁殖”。(4分)

(2)生物工程技术(3分);第三次科技革命(3分)。

(3)克隆技术被誉为“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它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潜在

的经济价值十分巨大。在动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在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而人体器官克隆用于移植则可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些重大疾病不复存在……(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5分)

(4)同意;动物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也带来了广泛的争议。克隆技术对人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诸如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另一方面,它将对生物多样性提出挑战“克隆动物”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克隆技术一旦被滥用于克隆人类自身,将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带来空前的生态混乱,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伦理道德冲突。(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5分)

22.(1)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3分)在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4分)

(2)如微软公司等;(3分)比尔?盖茨。(3分)

(3)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②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知识经济出现。(4分)

(4)①要重视教育、珍惜人才、大力发展科技、加大科技投入;②由于祖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面临机遇和挑战,中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特别重大,必须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等等。(3分)(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 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复习资料 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 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 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 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 答:细胞。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答:玻尔。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 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 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 答: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

答:太阳。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 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3.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2.火山活动。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 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 答:A=T、G C、T=A、C G。 第二篇 第一章生物技术 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P99第二段) 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

201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考试题-92'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单选题(60) 每题 1 分 共 60 分
(1) ( )是通过从互联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以网页文字为主)建立的数据库中,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匹配的相关记录, 然后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A:元搜索引擎 B:全文搜索引擎
C: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D:分类搜索引擎
(2) 下列选项不属于网络课程中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是( )。 A:教学大纲 B:课件
C:习题
D:主机
(3) 根据采样数目及特性的不同数字图像可以划分为二值图像、灰度图像和( )。 A:数字图像 B:灰阶图像
C:彩色图像
D:数码图像
(4) 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 )三部分构成。 A:信息伦理 B:信息素养
C:信息资源
D:信息工具
(5)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是由( )提出来的。 A:乔纳森 B:杜威
C:史密斯
D:凯瑞
(6)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7) ( )的基本观点是强调教师建立学习目标和创建教学策略去实现教学目的。 A:史密斯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B:迪克—凯瑞”模式

C: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
D:雷根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8) ( )法是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来教与学如何运用内外部肌肉动作的方法。 A:实验法 B:演示法
C:示范—模仿
D:强化法
(9) ( )最初是利用 LOGO 语言所建立的学习环境,它所提供的“图龟”世界允许学生进行操纵,并观察其反应。 A:虚拟世界 B:虚拟社区
C:微型世界
D:虚拟教室
(10) AECT 的 94 定义中没有具体描述作为物化形态的( ),这表明教育技术关注的重点已经从“硬件”进化到了“软件”,即越来越 重视技术方法和方法论而不是设施本身。 A: 研究形态 B:研究任务
C:媒体
D:研究对象
(11) 下面的( )不是教育博客具有的功能。 A:过滤与管理教育信息 B: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C:加强师生的沟通和教学中的反馈
D:学生学习情况的档案
(12) 输入“教育*”,结果不会显示( )等相关内容。 A:“教育技术” C:“教学过程” B:“教育信息” D:“教育内容”
(13) 以下选项中属于全文搜索引擎的是( )。 A:谷歌 B:雅虎
C:网易搜索
D:搜魅网
(14) 乐器产生基音的同时,还发出是基音频率整数倍的声音成为( )。 A:基音 B:谐音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1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明代时的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__一书,记载有1892种药物,方剂11000个。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技术是指陶瓷技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牛顿是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______,使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18. 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_________学说,牛顿和___________发明了微积分。 19. __________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意大利的___________发明了电池。 20. 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___________。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 21. 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种质选择论,19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的科学家_________发现了遗传定律。 22. 突变理论主要以_________和奇点理论为工具,通过对稳定性和_________的研究,提出系列数学模型,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 23. 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共价键和_________。 24.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 25. 生殖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试卷3 参考答案(丁向民)

盐城师范学院考试试卷3 **** - **** 学年第*学期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当前大范围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 A. 电子管 B. 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集成电路 2、有一小型企业共有员工200人,现公司要开发一个员工管理系统,欲为每个员工分配 一个唯一的二进制ID,则该公司应该设计的二进制ID长度至少为位。 A. 2 B. 4 C. 8 D. 16 3、二进制运算:∧= 。 A. B. C. D. 4、码是英文字符采用国际通用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 ASCII B. CRC C. BCD D. 机内码 5、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设计思想奠定见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其中以下不是他 提出的是。 A. 计算机应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B. 二进制是计算机的基本语言 C. 程序预先存入存储器中,使计算机能自动地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并执行 D. 总线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骨架 6、字长是CPU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一台计算机的字长是32位,这意味着。 A、能处理的数值最大为32位十进制数 B、能处理的字符串最多由4个英文字母组成 C、在CPU中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转送处理的代码为32位 D、CPU运算的最大结果为2的32次方 7、内存按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RAM和ROM,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RAM又可分为DRAM和SRAM B、RAM可随机读取和写入数据 C、ROM只能读出数据,不能写入数据 D、RAM能长期保存信息 8、主板上的北桥芯片是主板芯片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起的作用也很多,以下不是 北桥芯片所负责的是。 A、AGP数据传输 B、与CPU的联系 C、与外部设备的联系 D、与内存的数据传输 9、下列设备中,不能作为微机的输出设备。 A、打印机 B、显示器 C、鼠标 D、多媒体音响 10、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激光打印机是击打式打印机 B、光盘驱动器是存储器 C、计算机运算速度可用每秒钟执行的指令条数来表示 D、操作系统是一种应用软件 11、图中标注的1、2、3接口分别为: A、串口、并口、VGA B、串口、COM、VGA C、COM、并口、USB D、PS/2、串口、COM 12、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是为了解决。 A. 内存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B. CPU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C. CPU与内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试题库-题库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试题库 单选题 (1) (C)主要是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界面包括教师的授课视频、讲稿容配合文字、图片或PPT。 A: 协作探究型网络课程 B: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 C:课堂授课型网络课程 D:自测辅导型网络课程 (2) CSDN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属于(C )。 A:业余兴趣学习专题 B:文化知识赏析专题 C:技能知识学习专题 D:自主学习型专题 (3) 人耳在主观感觉上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特性称为(C )。 A:声波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4) 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C)、交互性与协作性。 A:规性 B:自主性 C:共享性 D:及时性 (5) 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师、环境、(B)、设计、过程。 A:学生 B:资源 C:制度 D:管理 (6) 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中,根据标准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照材料的在或外在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属于(D)。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7) (A )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 A:专题 B:博客

D:精品课程 (8) 下面的(B )不属于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变革。 A: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 B:教学思想的变革 C: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D: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9) 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A )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对象。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教育过程 D:实践过程 (10) 下面属于静止图像的文件是(C )。 A:*.mpg B:*.avi C:*.jpeg D:*.mp3 (11) 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基本研究容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A )、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五个方面。 A:设计 B:构思 C:计划 D:创建 (12) (D)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A:个人博客 B:博客 C:博客圈 D:微博 (13)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以(B )为核心,注重对不同种类型学习过程、心智模型和影响要素的整体设计。 A:有意义学习 B:问题解决 C:发现问题 D:创造性学习 (14) (D)是在程序教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A:集体教学

最新科学技术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资料

(第一章)一、填空题 1. 14 ——15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手工业的兴起,远洋航海与地理大发现和东方文明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 1543 年出版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人体结构》,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3.开普勒通过长期从观测和计算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他们分别是等面积定律、椭圆轨道定律和公转的周期定律。 4. 伽利略对科学做出了许多贡献,最主要的贡献是对地面物体的研究。 5. 牛顿力学包括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6. 17 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7. 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化学元素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8. 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1785 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静电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9. 林耐创立了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并用双名命名法为植物命名。 10. 在科学方法上,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推崇理论思维。伽利略提出理想实验方法。惠更斯阐述了假说的作用。牛顿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二、简答题 1. 哥白尼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 (1)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科学的天文学诞生的标志,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 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成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 (3)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不在于强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于指出了地球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特殊地位。这正是宇宙论原理的精神,也称为哥白尼精神。 2. 简述培根关于运用归纳法必须记住两条规则。 ①放弃所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而重新开始; ②暂时不要企图上升到一般的结论。 3. 简述笛卡尔的演绎法要遵守的几个原则。 ①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在我的判断中; ②把难题尽可能分解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为止; ③按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复杂对象的认识; ④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以保证没有遗漏。 (第二章)一、填空题 1. 18 世纪60 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重要标志。 2. 英国产业革命的源头是纺织业机械化,技术变革的原因是垄断地位的传统毛纺织业的排挤而产生的;另一产业是钢铁产业,冶金工业的变革是因化学发明而推动的。 3. 1709 年,英国的达比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4. 18 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二、简述题答案 1. 蒸汽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大规模地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推动了科学、热力学和能量转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动了纺织、采矿、冶金、机械等各类技术科学;也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简述法国的科学之所以能超过英国成为近代科学的中心,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 ①任命一大批科学家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员,提高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 ②发展科学教育。创办了一系列的新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包括巴黎综合工艺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③改造旧的皇家科学机构使之从宫廷走向社会。 (第三章)一、填空题 1. 19 世纪下半叶,康德, 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英国人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和太阳的自行,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2. 19 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3. 能量守恒定律有不同国籍的10 多个科学家的工作有关。其中有突出贡献的3 位科学家是迈尔、焦耳、亥姆霍兹。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卷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 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诞生。 2.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 为重 要标志 3. 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所容晶体管个数。 4. 控制论中老鹰捉兔子是利用反馈中的 反馈。 5.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 。 6.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奥地利的生物学家 ,摩尔根系统阐述了基因理 论,指出 是基因的载体。 7. 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致力于公平性建立,公平包括 和 . 8.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有: 和 技术开发。 9.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是物体的长度随运动速度的增大 ,运 动时钟变 10. 恒星的结局由其质量决定,对于小于1.44 倍太阳质量的所谓钱德拉塞卡极限 的恒星,其结局为 ;质量大于它小于 2.4倍太阳的恒星最终结局 是 ,再大的恒星变成 。 11. 空间技术分三大部分 , , 。 12. 混沌具有三个具体特征:① ,② ,③ 13. 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 和 和 和 和反渗透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答案写在每题前的括号里) ( )1、下列能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 等。 A 、石油 B 、太阳能 C 、电能 D 、柴油 ( )2、超导材料属于 。 A 、无机非金属材料 B 、高分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光电材料 ( )3、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 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A 、劳动 B 、资本 C 、技术 D 、资源

()4、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___ ___求生存发展。 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5、又称微生物技术。即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获得所需物质 A、酶工程 B、发酵工程 C、细胞工程 D、基因工程 ()6、细胞工程是一门在______上改良生物和创造新生物的技术。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细胞融合、克隆技术等等。 A、分子水平 B、大分子水平 C、细胞水平 D、微观层次 ()7、_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 A、强子 B、轻子 C、传播子 D、基本粒子 ()8、生产力=_ _×(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A、科学技术 B、文明 C、精神 D、道德 ()9、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标志了____的诞生。 A、分子生物学 B、遗传学 C、基因理论 D、生态学 ()10、二十世纪40年代末,维纳创立了。 A、混沌理论 B、信息论 C、耗散结构理论 D、控制论 ()11、轻子是指______作用的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 A、只有弱 B、只有引力 C、只参与电弱 D、不参与强()12、19世纪未物理学上的“三大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它们是___。 A、射线、天然放射性、电子 B、电子、中子、质子 C、X射线、α粒子、电子 D、电子、光子、反粒子 ()13、中国在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1950 B、1957 C、1960 D、1970 ()14、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 A、加加林B格林C、阿姆斯特朗D、奥尔德林 ()15、于1803年提出原子论 A、阿伏加德罗 B、麦克斯韦 C、道尔顿 D、李比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人类生存的四大环境分别是什么?人类进入太空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2、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三大目标是什么? 4、造成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和酸雨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哪些气体?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为网络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和环境支撑的是() 收藏 A. 网络课程教学支持平台 B. 网络课程的内容 C. 网络及通讯技术 D. 网络课程的活动安排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互联网时代下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节点和信息源的连接。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D.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在制作powerpoint时,SmartArt工具的主要功能是()收藏 A. 可以快速制作图表 B. 划分段落 C. 绘图工具 D. 设置动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属于() 收藏 A. 智力因素 B. 非智力因素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确定选题后要进行的工作是() 收藏 A. 编写脚本

选择开发工具 C. 搜集加工素材 D. 教学设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老师要重新认识到只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老师要重新认识到只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收藏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下来哪些媒体属于视听媒体() 收藏 A. 电视机 B.

现代科学技术 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 A )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3、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的《几何原本》作者是(B) A、阿喀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 A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5、《人体的构造》一书的作者( A ) A.维萨里 B.哈维 C.塞尔维特 D.达芬奇 6、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泰勒斯 7、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B ) A.伏打 B.法拉第 C.奥斯特 D.伽伐尼 8、英国医生( B )首先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A.施莱登 B. 布朗 C. 艾弗里 D.施旺 9、生物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林耐 B.拉马克 C.施莱登 D.达尔文 10、最先把机体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还是能够保持恒定的学者是( B ) A.马让迪B.贝尔纳C.桑克托留斯D.格列森 11、《海陆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 ) A.魏格纳B.达尔文C.丹纳D.博蒙 12、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 B )A.艾弗里B.摩尔根C.孟德尔D.德佛里斯 13、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B ) 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 14、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时间是( B )A.1950 B.1953 C.1956 D.1948 15、生物技术的核心是(D )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 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多选、错选、漏选都不给分 1、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包括( ABCDE ) A.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 B.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C.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 E.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 2、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 A.中介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解释性 E.探索性 3、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说道:“只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的指是什么?( A B ) A.黑体辐射问题 B.以太问题 C.万有引力问题 D.太阳黑洞问题 E.物质波问题 4、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 ABC ) A.德佛里斯 B.柯灵斯 C.丘敬马克 D. 魏斯曼 E.摩尔根 5、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有( ACD ) A.能量守恒原理 B. 元素周期律 C.细胞学说 D.达尔文的进化论 E. 孟德尔定律 三、判断题 1、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科学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3、纳米材料是指粒子平均粒径在1000纳米以下的材料(×) 4、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开始了养蚕和丝织。(√) 5、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6、波义耳为元素概念提出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为化学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7、细胞学说最终是由胡克完成的(×) 8、太阳是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表面温度约6000℃(√) 9、居里夫人是历史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同时获得物理和化学两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 卷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二、 1. 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的建立标志着现代 高新技术的诞生。 2.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 为重要标志 3. 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所容晶体管个数。 4. 控制论中老鹰捉兔子是利用反馈中的反馈。 5.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 6.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奥地利的生物学家,摩尔根系统阐述了 基因理论,指出是基因的载体。 7. 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致力于公平性建立,公平包括和 . 8.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有:和技术开发。 9.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是物体的长度随运动速度的增 大,运动时钟变 10. 恒星的结局由其质量决定,对于小于1.44 倍太阳质量的所谓钱德拉 塞卡极限的恒星,其结局为;质量大于它小于2.4倍太阳的恒星最终结局是,再大的恒星变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1. 空间技术分三大部分,,。 12. 混沌具有三个具体特征:①,②,③ 13. 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和和和 和反渗透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答案写在 每题前的括号里) ()1、下列能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等。 A、石油 B、太阳能 C、电能 D、柴油 ()2、超导材料属于。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D、光 电材料 ()3、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资源 ()4、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___ ___求生存发展。 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5、又称微生物技术。即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获得所需物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教育技术导论试题1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发展阶段的()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和()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2.绩效技术3.知识管理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信息素养 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2.个别化的优缺点有哪些? 3.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4.画出香农——韦弗教育传播理论模式图,并根据该模式分析学校教学的教育传播过程 5.结合自己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6.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有哪些? 7、学习媒体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8.简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 9.对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10.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 四.论述题(第一小题12 分,第二小题13分,共25 分) 1.“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首次提出了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 得分 评卷人 1、“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__________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试题库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试题库 单选题 (1) ( C )主要是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界面包括教师的授课视频、讲稿 内容配合文字、图片或 A: 协作探究型网络课程 B: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 C 课堂授课型网络课程 D:自测辅导型网络课程 (2) CSDN 全球最大中文IT 社区属于(C )。 A 业余兴趣学习专题网站 B:文化知识赏析专题网站 C 技能知识学习专题网站 D:自主学习型专题网站 (3) 人耳在主观感觉上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特性称为( A:声波B 音调C 音色D:响度 (4) 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 A 规范性B:自主性C 洪享性D:及时性 (5) 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 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教师、环境、( B )、 设计、过程。 A:学生B:资源C 制度D:管理 (6) 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中,根据标准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照材料的内在 或外在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属于( A 运用B 分析C 综合D:评价 (7) ( A )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 A 专题网站 B:博客 C 搜索引擎 D:精品课程 (8) 下面的(B )不属于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变革。 A: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 B:教学思想的变革 C 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D: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9) 教育技术的 AECT '94 定义,( A )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对象。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 教育过程 D:实践过程 (10) 下面属于静止图像的文件是( A:*.mpg B:*.avi C:*.jpeg D:*.mp3 (11) 教育技术的AECT 94定义,教育技术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 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五个方面。 A:设计 B:构思 PPT 。 C )。 (C )、交互性与协作性。 D )。 C )。 (A )、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练习试卷(精)(新)

《自然科学基础》练习题2005。12。17。 第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填空题 1.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在社会总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文明方面,即认识世界是科学的认识功能;二是物质文明方面,即改造世界,是科学的生产力功能。 2.科学研究的类型,一般最常用的科学研究分类,按过程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3.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 4.人类进入“科学实验时代”,其代表人物是:哥白尼和伽利略。 5.在电力技术革命期间,1866年,维·西门子发明电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 6.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19世纪是每50 年增加1倍;20世纪是每10 年增加1倍;当前则是世纪是每 3 年至 5 年增加1倍。 7.当代科技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突破;二是融合;前者是线性的,即以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一代科技成果;后者是非线性的,即是组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技术。两者是互补和合作的。 8.对于“科学技术是产生力”的思想,马克思从历史的眼光进一步作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而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和实践最为丰富、深刻和卓有成效,把握时代脉搏,最新提出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产生力”的论断。 9.无线电技术,起源于欧洲,发展于美国;飞行技术起源于美国。

二、简答题 1、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所要研究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它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自然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它所要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的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科学产生技术;技术也产生科学。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2、四大发明的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有段行动的描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3、简述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历史进程? (1)17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经蒸汽机为标志的机器和工具技术,产生了世界第二次产生力的高潮----产业革命。 (2)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三次生产力的高潮------化工技术革命。 (3)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第四次生产力高潮-----电力技术革命。 (4)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世界进入第五次生产力发展的高潮-----技术综合创新的高科技时代。 4、简要回答在第五次生产力发展高峰时期,日本“科技起飞”的具体做法? (1)以优化经济结构为导向,向重点工业倾斜 (2)着眼于技术引进,立足改进,以利于队伍成长为目的确定发展技术政策 (3)改变科研体制,适应大量引进技术的需要 (4)让“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在企业生根 (5)技术要在离产品最近的地方下功夫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试卷参考答案丁向民

盐城师范学院考试 试卷 3 **** - **** 学年第*学期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 字媒体技术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试卷 班级 学号姓名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1 分,共30分) 1、当前大范围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所采 用的电子元器件是。 A. 电子管 B. 晶体管 C.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 规模集成电路 2、有一小型企业共有员工200人,现 公司要开发一个员工管理系统,欲 为每个员工分配一个唯一的二进 制ID,则该公司应该设计的二进制 ID长度至少为位。 A. 2 B. 4 C. 8 D. 16 3、二进制运算:∧= 。 A. B. C. D. 4、码是英文字符采用国际通用 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 ASCII B. CRC C. BCD D. 机内码5、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设计思想 奠定见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其中以下不是他提出的是。 A. 计算机应有运算器、控制器、 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5大部分组成 B. 二进制是计算机的基本语言 C. 程序预先存入存储器中,使计 算机能自动地从存储器中取出 程序指令并执行 D. 总线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骨架 6、字长是CPU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 一台计算机的字长是32位,这意 味着。 A、能处理的数值最大为32位十 进制数 B、能处理的字符串最多由4个英 文字母组成 C、在CPU中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转 送处理的代码为32位 D、CPU运算的最大结果为2的32 次方 7、内存按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RAM和 ROM,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 是。 A、RAM又可分为DRAM和SRAM B、RAM可随机读取和写入数据 C、ROM只能读出数据,不能写入 数据 D、RAM能长期保存信息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