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理论专题总结

酸碱理论专题总结
酸碱理论专题总结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酸碱理论

A组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成酸,酸=碱+质子,此式中右边的碱是左边的酸的共轭碱,左边的酸是右边的碱的共轭酸。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两性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传递反应。超酸是指酸性比普通无机酸强106~1010倍的酸。魔酸(HSO3F—SbF5)是已知最强的超酸,它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许多物质(如H2SO4)在魔酸中可获得质子(即质子化)。

1.NH3的共轭酸是

A NH4+

B NH2-

C HCONH2

D -NH2

2.下列物质中不具有两性的是

A NH3

B NaHCO3

C H2O

D Na3PO4

3.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NH3+H2O

B NaHCO3+HCl

C H2+CuO

D (NH4)2S+NaOH(产生气体)

4.对H2SO4溶于魔酸中所表现出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现出强酸性

B 表现出弱酸性

C 表现出碱性

D 1mol H2SO4可电离出2mol H+

5.最近有人用一种称为“超酸”的化合物H(CB11H6Cl6)和C60反应,使C60获得一个质子,得到一种新型离子化合物[HC60]+[CB11H6Cl6]-。这个反应看起来很陌生,但反应类型上却可以眼下列一个化学反应相似,你认为该反应是

A Mg+2HCl=MgCl2+H2↑

B NaOH+HCl=NaCl+H2O

C NH3+HCl=NH4Cl

D H2O+CH3COOH H3O++CH3COO-

6.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1)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7年阿仑尼乌斯提出的电离理论。试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莱提出了质子理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H+)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中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A.CH3COO-B.NH3C.H2O D.HSO3-E.OH-F.NO3-

(3)1923年路易斯提出了广义的酸碱理论。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都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

H++[︰OH]-→H︰OH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①F—+H2O HF+OH—,该反应中的碱是________(填“F-”或“H2O”)。

②H3BO3+H2O H++B(OH)4—,该反应中的酸是_______(填“H3BO3”或“H2O”)。

B组

7.与水的电离(2H2O OH-+H3O+)相似,液氮中也存在着极微弱的电离,但这种电离程度比水的电离程度还要弱。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液氮不导电

B 液氮冷却得到的晶体为离子晶体

C 液氨中的NH2-、NH3、NH4+肯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D NH2-和OH-为等电子体

8.下列反应中,属于液氨的酸碱反应的是

A NaNH2+NH2Cl=NaCl+N2H4

B CaO+2NH4Cl=CaCl2+2NH3+H2O

C BiN +3NH4Cl=BiCl3+4NH3

D NH4Cl+NaNH2=NaCl+2NH3

9.液氨溶解金属钠后成为蓝色的导电能力很强的溶液,其颜色被认为是电子的氨合e -(NH3)n引起的。若放置后,蓝色逐渐褪去,蒸发褪色后的溶液得到白色氨基钠(NaN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NH3=2NaNH2+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褪色的速率与逸出氢气的速率成正比

B 液氨中有如下平衡:2NH3NH4++NH2-

C 液氨是一种非电解质,在水中才能电离

D 碱金属的液氨溶液是一种强还原剂

10.当将金属钠溶解在液氨中时,能形成一种兰色的液氨溶液,兰色据认为是生成了电子氨化物e(NH3)n-的缘故,其生成可用以下的反应式表示:Na+nNH3=Na++e(NH3)n-,小心蒸去氨气可得白色固体NaNH2,而且有以下反应发生:2Na+2NH3=2NaNH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氨不能发生电离

B 液氨能电离出NH4+和NH2-

C 钠的液氨溶液是强的还原剂

D 蒸发钠的液氨溶液时兰色会逐渐褪去

11.液氨溶解碱金属后成为蓝色的导电能力很强的溶液,其颜色被认为是电子的氨合物[e(NH3)n-]引起的,若放置蓝色逐渐褪去,蒸发褪色后的溶液可以得到白色的氨基钠(NaNH2),反应为:2Na+2NH3=2NaNH2+H2,据此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褪色速率与逸出氢气的速率相对应

B 液氨中有电离过程:2NH3=NH4++NH2-

C 碱金属的液氨溶液是强还原剂

D 液氨是一种非电解质,在水中才能电离

12.下列反应中,属于液氮中的酸碱反应的是

A NaNH2+NH2Cl=NaCl+N2H4

B CaO+2NH4Cl=CaCl2+2NH3+H2O

C BiN+3NH4Cl=BiCl3+4NH3

D NH4Cl+NaNH2=NaCl+2NH3

13.在-50℃时,液氨可发生如下电离2NH3NH4++NH2-,两种离子的平衡浓度均为1×10-15mol/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为1×10-15

B 在液氢中放入NaNH2,则液氨的离子积数值将增大

C 在此温度下,液氮的离子积数值为1×10-30

D 在液氨中放入NH4Cl,则液氨中的[NH4+]将大于[NH2-]

14.实验表明,液态时,纯硫酸的导电性强于纯水。已知液态电解质都能像水那样自身电离而建立电离平衡(即像H2O+H2O=H3O++OH-那样),且在一定温度下都有各自

的离子积常数。问在25℃时,纯硫酸的离子积常数K 和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关系为

A K >K W

B K =K W

C K <K W

D 无法比较

15.1966年的圣诞节前,在欧拉(199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实验室里,一

名研究人员将一支快燃尽的蜡烛头扔到一装有化合物SbF 5·HSO 3F 溶液的容器里,结果蜡

(烛)很快溶解了;用核磁共振仪研究发现有大量的叔丁基正碳离子(CH 3)3C +生成(以前

这种离子很难大量得到)。此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SbF 5·HSO 3F 具有

A 超强氧化性

B 超强还原性

C 超强酸性

D 超强碱性

16.在COCl 2+AlCl 3=COClAlCl 4的反应中,COCl 2是

A 布朗斯特碱

B 布朗斯特酸

C 路易斯碱

D 路易斯酸

17.根据酸碱的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H +]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结合

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这个理论,下列微粒:

①HS -,②CO 32-,③HPO 42-,④NH 3,⑤OH -,⑥H 2O ,⑦HCO 3-,⑧HAc ,⑨KHSO 4

(1)只属于碱的微粒是: ;

(2)只属于酸的微粒是: ;

(3)属于两性的微粒是: 。(填编号)。

18.在测定液态BrF 3电导时发现,20℃时导电性很强,说明该化合物在液态时发生了

电离,存在阴、阳离子。其他众多实验证实,存在一系列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类,如KBrF 4、(BrF 2)2SnF 、ClF 3·BrF 3等。由此推断液态BrF 3电离时的阴阳离子是

19.纯液态IF 5的导电性比预估的要强的多。试指出在该体系中存在的物种为

____、 、 ;所对应的几何构型为 、 、 。

20.纯硫酸的粘度大约是水的50倍,一般离子在纳硫酸中迁移速度非常慢,但_____

离子和 离子在硫酸中的迁移速度非常快,其速度恰似水中的 离子和 离子的迁移速度,这些离子在各自溶剂中之所以迁移速度非常快,是因为 。

21.从某些性质看,NH 3和H 2O ,NH 4+和H 3O +,OH -和NH 2-,NH 2-和O 2-两两相

似。

(1)试写出乙酸在液态氨中的形式 。在水溶液中CH 3COOH ??→

?电解

CH 4+CO 2,则乙酸在液态氨中的相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

(2)在液态氟化氢中,SbF 5成为导电强的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生

成的两种物质的几何构型为 , 。

22.试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在液态BrF 3中用KBrF 4滴定SnBr 2F 10会出现电导最低。

23.PCl 5极易水解,将PCl 5投入液氨中也能发生氨解,写出PCl 5氨解反应方程式。

24.从某些方面看,氨和水相当,NH 4+和H 3O +(常简写为H +)相当,NH 2-和OH

-相当,NH 2-(有时还包括N 3-)和O 2-相当。

(1)已知在液氨中能发生下列二个反应

NH 4Cl +KNH 2=KCl +2NH 2

2NH 4I +PbNH =PbI 2+3NH 3

请写出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与上二反应相当的反应方程式。

(2)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M 为金属):

M +NH 3→

MO +NH 4Cl →

M(NH2)2→

25.从某些方面看,NH3和H2O相当。试回答:

(1)用简要的文字和相应的电离及化学方程式解释,为什么在液氨体系中可用NH4Cl 去滴定NaNH2;

(2)氨可形成多种离子,其中N2H5+,N2H62+是由中性分子结合质子形成的(类似NH4+),因此有类似于NH4+的性质。试写出N2H62+在强碱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若液氨相当于地球上的水以满足木星上生物生活的需要,假如那里的生命分子也是以碳链为骨架的话,那么木星上生物体内与地球上生物中葡萄糖分子结构相当的化合物是(写结构简式)。

26.酸的强弱除与本性有关外,还与溶剂有关,如HAc和HF在水溶液为弱酸,且酸性HAc<HF;若在液氨中两者皆为强酸,这种效应称为拉平效应。

(1)HAc、HF在液氮中呈强酸性的原因是。

(2)某些溶剂对酸有区分效应,为区分HCl、HCIO4、H2SO4、HNO3的酸性强弱,应选用下列何种溶剂?

A H2O

B 液氮

C 冰醋酸

D 乙二胺

上述四种酸在你所选用的试剂中,酸性最强的是。

(3)在液氨中,NaAc+HCl=NaCl+HAc这一反应能否发生?为什么?

27.参照水溶液化学反应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在液态BrF3中用KBrF4滴定Br2PbF10,过程中出现电导最低点。写出有关反应式。

28.美国化学家皮尔逊(B.G.Pearson)于1963年从大量的酸碱反应和酸碱组合物的性质中,总结出的一种经验规则。即软酸与软碱易生成稳定的化合物,硬酸与硬碱也易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交界的酸碱不论对方是软是硬都能反应,所生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相差不大。并对路易斯酸碱分别归类。酸有三类:①硬酸;特点是接受电子的原子体积小,正电荷高,没有易变形和易失去的电子;②软酸,特点是接受电子的原子体积大,正电荷低或等于零,有易变形或易失去的电子;③交界酸,保持价电子的能力介于硬酸与软酸之间的酸。碱亦有三类:(1)硬碱,特点是给电子原子不易失去电子,电负性高;难变形,不易被氧化;②软碱,特点是给电子原子易失去电子,电负性小,易极性变形;③交界碱,性质介于软碱与硬碱之间的碱。

(1)将下列路易斯酸碱填入表格中:

+、BF2-、OH-、Na+、Mg2+、S2-、Cl-、Cu+、Hg2+、I-

(3)Cu2+与NH2CH2COOH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比CH3COOH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原因;Pb2+与RSH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比ROH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原因。

(4)为什么Ag和Cu的常见矿是硫化矿,而Al和Ca则分别以氧化物和碳酸盐形式

存在?

29.在强酸性的非水溶液,如SbF5的HF溶液中通入H2S气体,结果只得到一种晶体A。经分析,A的阴离子具有八面体结构,阳离子与PH3是等电子体。

(1)确定A的结构简式,写出生成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上述反应中,H2S起着什么作用?

(3)A物质能对石英有腐蚀作用,问A的哪一种离子对石英具有腐蚀作用?

(4)如何贮存A?

C组

30.强酸溶解于水中,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可溶性金属氢氧化物溶解于水,也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除了离子的不同外,这两个过程还有什么根本不同?

31.(1)指出酸的强度与浓度的区别。(2)指出弱碱与不溶碱的区别。

32.画出“氢氧化氨”分子的点电子结构图,说明其为什么不能以弱碱的形式存在,并解释为什么氨在水溶液中呈现出弱碱性?

33.写出HS-的共轭酸。

34.写出下列过程的净离子方程式,并指出哪个反应的总反应物反应量不到理论量的2%,哪个反应的总反应物反应量超过理论量的98%?

(1)HC2H3O2+H2O (2)C2H3O2-+H2O

(3)C2H3O2-+H3O+(4)NaOH+HC2H3O2

(5)NaC2H3O2+HCl(aq)(6)HCl(g)+H2O

(7)Cl-+H3O+(8)Cl-+H2O

(9)NH4++NaOH (10)NH4++OH-

(11)NH3+H2O (12)NH3+H3O+

(13)NH3+HCl(aq)(14)Na++OH-

35.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1)HCN(2)HCO3-(3)N2H5+(4)C2H5OH

36.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1)HC2H3O2(2)HCO3-(3)C5H5N(4)N2H5+

37.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的化学式:(a)HCN,(b)HCO3-,(c)N2H5+,(d)C2H5OH,(e)HNO3。

38.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的化学式:(a)HC2H3O2,(b)HCO3-,(c)C5H5N,(d)N2H5+,(e)OH-。

39.氨基酸主要以+NH3CH2COO一的形式存在:

(1)写出其共轭碱,(2)写出其共轭酸。

40.已知2BeF2与2F一反应生成2BeF42-,则在这一反应中Lewis酸、碱分别是什么?

41.与水作溶剂相比,乙酸在下列溶剂中是较弱酸还是较强酸?(1)联氨(N2H4),(2)二氧化硫(SO2),(3)甲醇(CH3OH),(4)液态氢氰酸(HCN),(5)液态硫酸(H2SO4)。

42.在BeF2和2F-生成BeE42-的反应中,哪一个反应物是Lewis酸,哪一个是Lewis 碱?

43.液态NH3与水一样,是两性溶剂。写出其自电离作用的方程式。

44.在水溶液中C6H5NH2是一种有机弱碱,说明在什么溶剂中C6H5NH2能够成为一种强碱。

45.写出HX在水中的离解方程式,并标出所有的酸和碱。

46.(1)解释为什么HClO4,HClO3,HClO2的酸性依次降低?

(2)ClO4-,ClO3-,ClO2-之间碱性的相对强度如何?

(3)对比⑴中的情况,说明为什么H3PO4,H3PO3,H3PO2的酸性相对强度变化不大?

47.在某溶剂中,硝酸的共轭酸失去一水分子。试用Lewis酸碱理论解释,产物仍然是一个酸?

48.下列哪个反应是Lewis酸碱反应?

NH3+2BF3→H3N︰2BF3Cl+S→Cl2++S2-

49.在苯的稀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4H9)3N和HCl生成一种具有偶极矩的物质。在同样的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4H9)3N和SO3,生成一种具有几乎相同偶极矩的物质。问所生成的极性物质有什么特性?HCl和SO3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50.如何用Lewis酸碱理论来解释SO32-和S反应生成S2O32-?

51.在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分析中,固体NaOH被用于吸收来自燃烧气体中的CO2。试以Lewis酸理论说明该反应。

52.某一反应可用酸催化,在水中0.1M酸溶液的催化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减:HCl、HCOOH和HC2H3O2。在无水氨中发生同样的反应时,0.1M的三种酸溶液的催化活性却相同。试给予合理解释?

53.某一反应用酸催化,发现在水中0.1mol/L的HCl,HCOOH,HC2H3O2的催化作用依次降低,而在液态氨中0.1mol/L的这三种酸的催化作用却一样。试作解释。

54.液氨轻微电离。在-50℃,它的离子积K NH3=[NH4+][NH2-]=10-30。试求出每mm3纯液氮中有多少氨化物离子(NH2-)?

55.在-50℃时,1L液氢中溶解氯化铝和氨基钠各10.0 g。试求该溶液中按离子的摩尔浓度(参见上题条件)?

56.完成方程式(反应体系内有4mol离子):

HNO3+2H2SO4(100%)=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57.完成反应方程式:在100%H2SO4中,1mol H3BO3和6mol H2SO4反应生成6mol (离子):

58.完成在100%H2SO4中该反应方程式:I2(7mol)和HIO3(1mol)、H2SO4(8mol)生成产物16mol(离子)。

59.指出下列物质在液氨中的酸碱行为:CH3OOH、CH3CH2OH、H2NCONH2、NaH。

60.指出下列物质在100% H2SO4中的酸碱行为,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CH3COOH、HClO4、H2NCONH2、SO3

61.将SO3晶体溶解在硝酸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62.写出下列各反应的方程式。

(1)在液氨中,氨基钾与苯胺作用。

(2)往浓H2SO4-HNO3体系中通入HCl气体,生成NO2Cl。

63.在苯的稀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4H9)3N和HCl生成一种具有偶极矩的物质。在同样的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4H9)3N和SO3,生成一种具有几乎相同偶极矩的物质。问所生成的极性物质有什么特性?HCl和SO3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64.如何用Lewis酸碱理论来解释SO32-和S反应生成S2O32-?

65.某一反应用酸催化,发现在水中0.1mol/L的HCl,HCOOH,HC2H3O2的催化作用依次降低,而在液态氨中0.1mol/L的这三种酸的催化作用却一样。试作解释。

66.氨基酸主要以+NH3CH2COO一的形式存在:

(1)写出其共轭碱,(2)写出其共轭酸。

67.已知2BeF2与2F一反应生成2BeF42-,则在这一反应中Lewis酸、碱分别是什么?

68.已知液体SO2和纯水的导电性相近,实验测得两者的比电导值分别为3×10-3Ω一1cm一1和8×10-3Ω一1cm一1。试用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给出解释为什么液体SO2中,可用Cs2SO3去滴定SOCl2?

69.非水滴定下列物质,哪些宜用酸性溶剂,哪些宜用碱性溶剂?并说明依据。

醋酸钠、乳酸钠、苯甲酸、苯酚、吡啶、水杨酸

70.在非水滴定中,为标定甲醇钠的浓度,称取苯甲酸0.1666g,消耗甲醇钠溶液8.95mL,求甲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71.低温下,Na溶于液态NH3的反应式为:

Na+(m+n)NH3=Na(NH3)m++e(NH3)n-

氨合钠离子[Na(NH3)m+]为无色物,氨合电子[e(NH3)n-](一般浓度时)为深蓝色。取两根惰性电极分别作阴、阳电极,插入Na的液氨溶液中进行电解。请写出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72.(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硫酸中硝酸是一种弱碱,又知硫酸的一水合物是一种稳定的物质,写出N2O3与发烟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铜溶于N2O4的乙酸乙酯溶液中可制得无水硝酸铜,同时生成一种气体,写出这个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3.10cm3 0.20mol/LNH4+的(绝对)乙醇溶液和10cm3 0.20mol/LC2H5ONa的(绝对)乙醇溶液混合。求所得溶液(20cm3)中NH4+的浓度。

附:(绝对)乙醇的电离常数K=8.0×10-20,NH4+的电离常数Ka=1.0×10-10。

74.酸碱的溶剂理论认为:酸是能给出表征溶剂特征的阳离子的物质,碱则是能给出表征溶剂特征的阴离子的物质。

(1)液态2SO2存在着SO2SO2++SO32-平衡。在液态SO2中,Cs2SO3和SOCl2可以相互滴定,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乙基锌Zn(C2H5)2在干冰的温度下可与SO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PCl5、NbCl5和UCl6在液态SO2中可以发生溶剂分解反应,写出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在液体SO2中,NH4SCN和SOCl2反应类似于水溶液中的什么反应?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5)当亚硫酸四甲基铵的液体SO2溶液,加到AlCl3的液体SO2溶液中时,生成白色沉淀。当继续加入过量的亚硫酸四甲基铵时,沉淀又重新溶解了,写出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与水溶液中的什么反应类似?

(6)在液态SO2中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C2H5ONO与KI,C2H5ONO与N3-在液态S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5.酸碱的概念在化学上非常普遍,人们多次以各种方式给它们下定义。其中最常见的定义有:质子定义——凡是提供质子的分子或离子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是

碱;溶剂定义——凡能增加由溶剂派生出的阳离子的溶质都是酸,凡能增加由溶剂派生出的阴离子的溶质是碱;Lewis(路易斯)定义——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BrF3溶剂中,BrF2AsF6属于哪类物质?试说明之。

(2)纯硫酸具有高沸点、高粘度,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一般离子在纯硫酸中的迁移速度很慢,试推测什么样的离子在纯硫酸中的迁移速度特别快,并解释你的推测。

(3)H3PO3与碱反应仅形成两种类型的盐,这说明H3PO3是几元酸?画出其结构式并写出固体H3PO3加热时的分解方程式。

(4)当SbF5加到氟磺酸中,获得一种超酸(superacid),试写出有关反应式来说明超酸的形成。超酸体系能否在水溶液中形成?试说明你的结论(注:超酸的酸性比强酸如HNO3、H2SO4的浓水溶液大106~1010倍)。

参考答案(77)

1 A

2 D

3 C

4 C

5 C

6 (1)NH3+H2O NH4++OH-(2)C、D (3)①F—②H3BO3

7 B

8 C、D

9 C

10 A

11 D

12 C、D

13 C、D

14 A

15 C

16 C

17 (1)②④⑤(2)⑧⑨(3)①③④⑦

18 BrF2+、BrF4-

19 IF5、IF4+、IF6-三角双锥、歪四面体、畸变八面体

20 H3SO4+HSO4-H+(或H3O+)OH-溶剂分子间依靠氢键联成网,形成了离子迁

移的通道,实际上是离子在网上的迁移,而不是在溶液中的迁移。

21 (1)CH3NH2CH3NH2CH4+H2NCN(或HN=C=NH)

(2)2HF+SbF5=H2F++SbF6-V型正八面体

22 2KBrF4+(BrF2)2SnF6=K2SnF6+4BrF3

23 PCl5+9NH3=P(NH)(NH2)3+5NH4Cl

24 (1)H3OCl+KOH=KCl+2H2O或HCl+KOH=KCl+H2O

2H3OI+PbO=PbI2+3H2O或2HI+PbO=PbI2+H2O

(2)M+2NH3=M(NH2)2+H2或M+NH3=MNH2+1/2H2

MO+2NH4Cl=MCl2+2NH3+H2O

M(NH2)2→MNH+NH3或3M(NH2)2→M3N2+4NH3

25 (1)因为液氮中存在如下平衡:2NH3NH4++NH2-,NH4Cl,NaNH2均为离子化

合物,分别可以电离产生NH4+及NH2-。故:NaNH2+NH4Cl=NaCl+2NH3

(2)N2H62++2OH-=N2H4+2H2O

(3)CH2NH2(CHNH2)4CHNH

26 (1)NH3促使HAc、HF完全电离(2)C HClO4(3)不能,因为液氮中HAc、

HF皆为强酸(液氨中Ac-的碱性比NH3弱)

27 2KBrF4+(BrF2)2PbF6=K2PbF6+4BrF3

28 (1)硬酸:H+、Na+、Mg2+、BF3;软酸:Cu+、Hg2+、I2;硬碱:OH-、Cl-、O2-、

NH3;软碱:I-、S2-、CO。

(2)HF是硬一硬结合,HI是硬一款结合;

(3)大,螯合效应;大,前者Pd2+软酸,RSH软碱,软—软结合牢固。

(4)应用软硬酸碱理论解释:Ag(Ⅰ)和Cu(Ⅰ、Ⅱ)软酸,S2-为软碱,Al(Ⅲ),Ca(Ⅱ)为硬酸,O2-和CO32-为硬碱。

29 (1)A:[SH3]+[SbF6]-;SbF5+HF+H2S→[SH3]+[SbF6]-;

(2)H2S起着碱的作用(质子接受者)。

(3)SH3+;

(4)聚四氟乙烯的塑料瓶中

30 不同之处是强酸只有在溶解于水中时才有离子产生,而金属氢氧化物本身就存在着离

子。

31 (1)酸的浓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酸;而酸的强度是指其离解的

程度如何。这两个因素都对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有影响。

(2)弱碱在水溶液中因只部分离解而产生少量的氢氧根离子;而不溶碱是因为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而几乎不产生氢氧根离子。

32 点电子结构图表明OH-和NH4+之间不存在其价键。因为红的水溶液

并不果现出强碱性,说明这一点电子结构图是错误的。而氨在水溶液中呈现出弱碱性实际上是由于存在下面的平衡:NH3+H2O NH4++OH-

33 H2S

34 (1)(2)(7)(8)(11)(12)的总反应物反应量不到理论量的2%,

(3)(4)(5)(6)(9)(10)(13)(14)的总反应物反应量超过理论量的98%

35 把各酸去掉一个质子即为其共轭碱。(1)CN-(2)CO32-(3)N2H4(4)N2H5+

36 各碱加上一个质子即为其共轭酸。

(1)H2C2H3O2+(2)H2CO3(3)C5H5NH+(4)N2H6+

37 在每一实例中,共轭碱是由酸失去一个质子而得到的。在(d)中,所失去的质子原来

是与电负性较大的氧而不是碳相连的。(a)CN-,(b)CO32-,(c)N2H4,(d)C2H5O -,(e)NO3-。

38 在每一实例中,共轭酸是由碱获得一个质子而得到的。在(a)和(b)中质子由氧获

得,在(c)和(d)中由氮获得,它们都有可用的未共享电子对。在(a)中质子由碳基(-C=O)氧获得。

(a)H2C2H3O2+。它是由液态醋酸中加入强酸后所得。

(b)H2CO3。注意:HCO3-既可作为酸,也可作为碱。

(c)C5H5NH+

(d)N2H62+。注意:碱也像酸一样可以是多元的。这个例子中,第二个质子是由N2H5+获得,但非常困难。

(e)H2O

39 (1)NH2CH2COO-(2)+NH3CH2COOH

40 在这一反应中Lewis酸、碱分别为BeF2和F一。

41 (1)较强;(2)较弱;(3)较弱;(4)较弱;(5)较弱

42 BeF2是酸,F-是碱。

43 2NH3NH4++NH2-

44 这种溶剂要有比水强的酸性,例如乙酸。

45

46因为氧的电负性比氯大,

所以终端的氧原子都会把氯原子和氢原子上的电子向自己吸引,从而使质子趋向电离。

一般来说,含氧酸中氧原子数越多酸性越强。

(2)共轭酸碱对的相互关系是:酸的酸性越强则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所以的碱性依次增强。

(3)在这些酸中并不是所有的氢原子都与氧原子相结合,Lewis结构为

可看出三种酸中的终端氧原子数均为l。P与H的电负性基本相同,所以其酸性强弱相差不大。

47 HNO3+H+→H2O+NO2+(见下面的结构式)

可以从sp杂化变为sp2杂化,为碱的电子对提供一个空轨道

48 第一个反应是Lewis酸碱反应。在Lewis酸碱反应中碱贡献出一个电子对给酸,且以

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

49 HCl和SO3均为Lewis酸,能与胺反应生成极性物质,假设这一极性物质在比苯极性

大的溶剂中电离。反应式可表示如下(R=C4H9)

虽然SO3上分子具有双键结构且其中S原子已经具有八角体结构,但S属于第三周期元素能够吸引电子到其价电子层上。因为N和S的电负性相差很大,S能吸引N上的一对孤对电子而增加自己的价电子数,所以N-S键呈极性。

HCl中的质子吸引N上的一对孤对电子。N-H与Cl之间以一相连,表明Cl上的一对电子与N是以氢键相连的。

50 硫原子是缺电子物质,可看作是酸。SO32一具有八隅体形的结构,可认为是碱。

51 OH-离子中的氧含有三个孤对电子对,因此是Lewis碱。为了理解CO2作为酸的功用,

要注意到CO2中的C是sp杂化的。但在HCO3-中,C转变成sp2杂化,一个轨道被用

来接受碱基对。

52 在水中催化活性的顺序与酸的强度相同。在无水氨中,因为氨与水比是较强的碱,能

更有效地接受质子,所以三种酸都成为强酸。

53 酸的催化作用与其酸的强度成正比,在水中此三种酸的强度依次降低,而在液态氮中

其酸的强度一样。

54 6.0×102

55 1.4×10-29M

56 NO 2++H 3O ++2HSO 4-

57 H 3BO 3+6H 2SO 4=B(HSO 4)4-+3H 3O ++2HSO 4-

58 7I 2+HIO 3+8H 2SO 4=5I 3++3H 3O ++8HSO 4-

59 根据溶剂体系理论,液氨作为一种碱性溶剂,碱性比水大,某些物质在氨中的酸碱行

为也明显地不同于水。CH 3COOH 在水中是弱酸,在液氨中变为强酸:CH 3COOH +NH 3

=NH 4++CH 3COO -,而CH 3CH 2OH 、H 2NCONH 2这些在水中根本不显酸性的分子,

也可以在液氮中表现为弱酸:CH 3CH 2OH +NH 3CH 3CH 2O -+NH 4+;H 2NCONH 2

+NH 3H 2NCONH -+NH 4+。大部分在水中被认为是碱的物种,在氨中或者不溶

解,或者表现为弱碱,只有极强的碱才能表现为强碱:H -+NH 3=NH 2+H 2↑。

60 CH 3COOH +H 2SO 4HSO 4-+CH 3COOH 2+ 碱

HClO 4+H 2SO 4HSO 4++ClO 4- 酸

H 2NCONH 2+H 2SO 4H 2NCONN 3++HSO 4- 碱

SO 3+H 2SO 4=H 2S 2O 7,H 2S 2O 7+H 2SO 4H 3SO 4++HS 2O 7- 酸

61 SO 3+H 2O =H 2SO 4;2H 2SO 4+HONO 22HSO 4-+NO 2++H 3O +;

SO 3+HNO 3=NO 2+HSO 4-;SO 3+2HNO 3=(NO 2)2SO 4+H 2O ;

2SO 3+HNO 3=NO 2HS 2O 7;2SO 3+2HNO 3=(NO 2)2S 2O 7+H 2O

62 (1)KNH 2+C 6H 5NH 2??→

?液氨

C 6H 5NHK +NH 3 (2)2H 2SO 4+HNO 32HSO 4-+NO 2++H 3O +

2HCl +NO 2++2HSO 4-+H 3O +=NO 2Cl +2H 2SO 4+H 3OCl

63 HCl 和SO 3均为Lewis 酸,能与胺反应生成极性物质,假设这一极性物质在比苯极性

大的溶剂中电离。反应式可表示如下(R =C 4H 9)

虽然SO 3上分子具有双键结构且其中S 原子已经具有八角体结构,但S 属于第三周期元素能够吸引电子到其价电子层上。因为N 和S 的电负性相差很大,S 能吸引N 上的一对孤对电子而增加自己的价电子数,所以N -S 键呈极性。

HCl 中的质子吸引N 上的一对孤对电子。N -H 与Cl 之间以一相连,表明Cl 上的一对电子与N 是以氢键相连的。

64 硫原子是缺电子物质,可看作是酸。SO32一具有八隅体形的结构,可认为是碱。

65 酸的催化作用与其酸的强度成正比,在水中此三种酸的强度依次降低,而在液态氮中

其酸的强度一样。

66 (1)NH2CH2COO-(2)+NH3CH2COOH

67 在这一反应中Lewis酸、碱分别为BeF2和F一。

68 液体SO2的自电离与水相似:2SO2→SO2++SO32-;在液体SO2中,SOCl2、Cs2SO3如

下电离:SOCl2→SO2++2Cl-;Cs2SO3→2Cs++SO32-。两者混合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析出SO2,SOCl2+Cs2SO3→SO2+2CsCl

69 弱酸在非水滴定时,溶剂的固有酸度越小,滴定反应越完全,故选择碱性溶剂(或情

性溶剂),而弱碱在非水滴定时,溶剂的碱性越弱,越有利于反应,故选择酸性溶剂(或情性溶剂)。本题中,醋酸钠、乳酸钠、吡啶在非水滴定时,应选择酸性溶剂,而苯甲酸、苯酚、水杨酸则应选择碱性溶剂

70 0.1526mol/L

71 阳极:e(NH3)n-=nNH3+e-,阴极:e-+nNH3=e(NH3)n-

72 (1)N2O3+3H2SO4=2NOHSO4+H2SO4·H2O

(2)Cu+2N2O4=Cu(NO3)2+2NO↑

73 9.0×10-6mol·dm-3

74 (1)Cs2SO3+SOCl2=2SO2+2CsCl2

(2)Zn(C2H5)2+2SO2=ZnSO3+(C2H5)2SO

(3)PCl5+SO2=POCl3+SOCl2;NbCl5+SO2=NbOCl3+SOCl2;

UCl6+2SO2=UOCl4+2SOCl2。

(4)2NH4SCN+SOCl2=2NH4Cl↓+SO(SCN)2

(5)2AlCl3+3(Me4N)2SO3=Al2(SO3)3↓+6Me4NCl;

Al2(SO3)3+3(Me4N)2SO3=2(Me4N)3Al(SO3)3

(6)2C2H5ONO+2SO2+2I-=I2+2NO↑+SO32-+(C2H5)2SO;

C2H5ONO+2SO2+2N3-=2NO↑+3N2↑+(C2H5O)2SO+SO32-

75 (1)2BrF 3BrF2++BrF4-;BrF2AsF6BrF2++AsF6-

BrF2AsF6在BrF3中是酸(溶剂酸)。

(2)HSO4-和H3SO4+两种离子在纯H2SO4中迁移速度特别快,这是因为H2SO4分子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网状,在外电场作用下,HSO4-和H3SO4+在网上迁移,所以HSO4-和H3SO4+在纯H2SO4中迁移速度特别快。

(3)H3PO3是二元酸4H3PO43H3PO4+PH3↑

(4)

超酸体系不能在水溶液中形成,因为在任何水溶液体系中,其酸度都被存在于水溶液中的H3O+所限定,即使最强的酸在水溶液中也只能是H3O+,达不到超酸的酸性。

理论力学总结

理论力学总结 理论力学总结 几天终于把理论力学搞定了我的妈呀。现在脑子里怎么全是受力分析。学静力学的时候,什么二力杆,三力汇交,隔离法,整体法,我的天。快受不了了,全是力。好不容易学到运动学了,又全变成加速度,什么基点法,速度投影法,瞬心法,科式加速度,又把人晕了。终于熬到动力学,嘿嘿,终于翻身了。这张高中学得好,跟着大学也学得好,那叫个爽啊!嘿嘿,其实这理论力学也不难吗!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不就是几个公式,几个定理,耐下心学学,其实很简单。学了半年了,总结下理论力学吧。一,静力学。力偶,力矩,三力汇交,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平面力系,空间力系方法: 1,分析受力(画受力图)2,选择整体或部分分析3,列出方程4,求解注意: a,对部分题目,分析出二力构件,或已知二力的方向,可用三力汇交定理,这样少一个方程。b,一个平面力系只能建立三个独立方程。c,其实静力学的关键就是分析受力二,运动学: 只有一点点东西,不过这部分是最难的地方。求速度方法: 1,对刚体: 基点法,瞬心法,速度投影法【只对同一个刚体】,我感觉瞬心法最简单。2,相对运动的物体,有速度合成定理,注意理解牵连速度,相对速度的定义3,对于既有相对运动又有刚体时,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求加速度:

1,相对运动,加速度合成法,(通常法向加速度已知,只要求得切向即可,当牵连运动是定轴转动的时候,有科室加速度,勿漏!2,对于刚体,只能采用基点法求得3,复杂问题需要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求解三,动力学,需要掌握的几个定理: 1,动量定理,动量守恒,质心运动定理2,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定理3,动能定理注意: 对于求解物体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时,选择动能定理,动量矩定理对于求解求解约束力等,使用质心运动定理,或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一道题目要综合使用各大定理联立求得,尽量采用最简单的方法,不过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求解四,达郎贝尔原理,主要是一定要学会加惯性力,对平面运动,对定轴转动,对平动,有不同的加法,只要加上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受力分析和列方程了 附送: 理论力学课程学习总结 理论力学课程学习总结 80学时《理论力学》课程基本要求: 1、具有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2、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从简单的物体系中恰当地选取分离体,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3、能熟练地计算力在轴上的投影,熟练地计算平面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对力和力偶的性质有正确的理解。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与滴定知识梳理 一、中与反应及中与滴定原理 1、中与反应:酸+碱(正)盐+水 注意:酸与碱恰好完全中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得盐性质而定(盐类水解)。 2、中与滴定原理(只研究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得中与反应) 由于酸、碱发生中与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得物质得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得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得浓度。 对于反应: HA +BOH====BA+H2O 1mol 1mol C(HA)、V(HA)C(BOH)、V(BOH) 即可得C(HA)、V(HA)=== C(BOH)、V(BOH) 若取一定量得HA溶液(V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得体积可读出(V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HA)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3、滴定方法得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得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得准确 (3)滴定终点得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得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得仪器与注意事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配铁架台,并垫白纸作背景增加对比度,以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锥形瓶 滴定管得构造特点(与量筒区别) 1、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强氧化性试剂; 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得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生成有粘性得硅酸钠,使塞子无法转动。(玻璃得主要成份为SiO2 属于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即SiO2+2NaOH = Na2SiO3+H2O 瓶口内侧与瓶塞都就是经过磨砂处理得,表面粗糙,造成碱性得液体容易滞留,并且水分蒸发,碱液浓度增大,促使二者更易反应。其她部位因表面光滑而难于反应) 碱式滴定管-------橡胶管+内嵌玻璃珠(玻璃珠直径稍大于橡胶管内径)-------量取或滴定碱性溶液(可以就是氢氧化钠这类强碱,也可以就是碳酸钠这类水解呈碱性得盐);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得溶液,如强酸、碘、高锰酸钾、硝酸银等。 2、刻度上边得小(有0刻度),下边得大。要注意滴定管得刻度,0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得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滴定管得下部尖嘴内液体不在刻度内,量取或滴定溶液时不能将尖嘴内得液体放出。 注:量筒无0刻度,因为对于量筒来说,只要没有加入液体,体积即为0,0刻度对量筒无意义,刻度上边得大,下边得小。 3、精确度就是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0、01ml

2021年度教练个人总结

2021年度教练个人总结 2021年度教练个人总结 在新的一年迎头走来之际,蓦然回首昨年的点滴工作,心底更多了一份厚重和责任,激发了我在新的一年里不断努力和进取的信心;回首2021展望2021;让太极精彩我的生命! 自09年接手拳馆以来,我在全力经营拳馆、圆满完成公司交付的经营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活动。现总结如下: 3月份,接康戈武老师的通知到广东顺德参加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陈式太极拳的拍摄工作。这是陈氏太极拳发展的重要事件,所以我既感到兴奋又感到责任的重大。后又到北京进行教程的修改和演练,务必使新段位技术能够科学、完善。 4月,在共青团焦作市委举办的“我与焦作共奋进——寻找青春的榜样纪念五四系列活动”中被评为“青春榜样”英模称号。 5月初,到云南昆明参加首届西南地区陈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任推手班教练。公司以广阔的指导思路,在昆明举办培训班以弘扬太极拳,我作为主教练之一,积极准备,在教学中认真授课,圆满完成授课任务,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5月23日,到香港参加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成立四周年暨第二届执委就职典礼并连任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副主席。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的影响力颇大,在弘扬和普及太极拳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本次连任,使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更好的传播陈氏太极拳,实现“弘扬

太极、造福人类”的宏大目标。 6月13日,为了促进陈氏太极拳在当地更好的发展,扩大拳馆的影响力。倪世清举行开馆三周年的活动,应邀到合肥参加合肥陈氏太极拳馆开馆三周年活动,支持了师兄弟的发展并积极宣传我们的八月份培训班,后倪世清共8人参加了郑州八月培训班。 6月底,和泰州武协主席夏平一起到新加坡参加活动并讲学。为了陈老师拳架为标准的陈氏太极拳,在新加坡的推广、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8月6日—10日,在河南大学参加首期全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培训班并任陈式太极拳班教练。此次的培训聚集了学院派的精英,通过培训使我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段位技术的推广普及打下了基础。 8月下旬,参加第十一届国际陈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任弟子班教练。本届培训班因为陈老师不在国内,不能亲临培训班,所以以陈斌总经理为核心的教练员队伍更应该拿出十倍的努力和汗水把此次培训班办的更好。从结果看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成功的。 8月30日,参加2021年中国河南太极拳文化研讨会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 9月4日,在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主席办公会上被增补为协会副秘书长。能得到组织和领导的信任,顿感肩负的责任更大,推广和普及陈氏太极拳的任务更重,今后将加倍努力做好协会的培训工作,为协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碱质子理论(Theory of acid-base proton): 酸:凡是能释放质子H+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即质子的给予体(Proton donor)。 碱:任何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即质子的接受体(Proton acceptor)。 共轭酸碱对:酸给出质子生成相应的碱,而碱结合质子后又生成相应的酸;酸与碱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称共轭关系。相应的一对酸碱被称为共轭酸碱对(Conjugate acid-base Pair)。 例如:HAc的共轭碱碱是Ac-,Ac- 的共轭酸是HAc,HAc 和Ac- 是一对共轭酸碱对。 通式表示如下: 酸= 质子+ 共轭碱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两性物质,例如:HPO42-,H2PO42,H2O,[Fe(OH)(H2O)5]2+等。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知酸碱解离反应实质是质子转移反应。 例如:HF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是由给出的质子的半反应和接受质子的半反应组成的。 HF(aq)H+(aq)+F-(aq) H2O(l)+H+(aq)H3O+(aq) HF(aq)+H2O(l)H3O+(aq)+F-(aq)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例如:NaAc的分解: NH4+的分解: 酸碱中和反应(包括非水溶剂中的反应)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1.7.2 Bronsted-Lowry的质子酸碱理论 1923年,Bronsted 和Lowry同时提出了酸碱的质子论。提出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Bronsted -Lowry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Br?nsted -Lowry碱。根据这一理论,酸和碱彼此统一在对质子的关系上。一般称Bronsted -Lowry酸脱去质子的部分称为其共轭碱,同样,Bronsted-Lowry碱质子化后就称为其共轭酸。一个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弱;反之亦然。 如: 许多有机化学反应中都有质子的传递,而且Br?nsted -Lowry质子酸碱理论可以用p K a值代表酸的强弱,或用p K b值代表碱的强度,即可以定量地比较各种不同酸碱的强弱,因此,Bronsted-Lowry质子酸碱理论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十分重要。 如羧酸的酸性强于苯酚,苯酚的酸性强于醇,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碱逐步分离它们。又比如烯丙型的氢相比于一般饱和碳上的氢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从其p K a值对比可以看出,由于共轭效应的影响,其脱去氢质子后的碳负离子比较稳定。 又比如羰基化合物的α-H酸性与末端炔烃的p K a值相当,说明羰基化合物的α-H也可以在一定碱的作用下形成负离子,事实上它们可以作为良好的亲核试剂进行各种亲核加成反应。又如二苯甲烷,三苯甲烷脱去质子后可形成与苯环共轭的碳负离子,其p K a值与胺相当, 也就是说二苯甲基负离子,三苯甲基负离子的碱性与胺负离子()相当强,常作为强的有机碱。而烃类化合物中酸性-H > -H > C sp-H,最弱的有机酸为烷烃,这也就意味着最强的碱为烷基负离子,因此它们的有机金属试剂是最强的碱,也是非常好的亲核试剂。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和练习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①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反应实质。 ②学会酸碱中和滴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指示剂的选择。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③能正确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误差 【知识回顾】 【知识点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 3.关键:①准确测定标准液和待测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 【知识点2】滴定管 ①酸式滴定管——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碱式滴定管——碱性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精确度——0.01ml ③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蒸馏水,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知识点3】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药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知识点4】指示剂的选择: 变色要灵敏、明显, 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指示剂选用酚酞。 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知识点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1.准备:①洗涤②查漏③润洗④装液体⑤排气泡 ⑥调整液面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 ③重复操作三次④计算 【注意】 ①滴定时在瓶底垫一张白纸; ②滴定时左手控制旋钮、右手振荡锥形瓶、目光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③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④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⑤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知识点5】滴定终点判断 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知识点6】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原理:c(待)=, 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练习】 1.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2.现用0.10 mol·L-1的盐酸滴定10 mL 0.05 mol·L-1的NaOH溶液,若酸式滴定管未润洗,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体积应是() A.10 mL B.5 mL C.大于5 mL D.小于5 mL 3.某稀NaOH溶液的浓度大约在0.07—0.08 mol·L-1之间,实验室现有①0.1 mol·L-1②1.0 mol·L-1③5.0 mol·L-1的三种标准盐酸,若要通过中和滴定法确定氢氧化钠的准确浓度,则应选用的标准盐酸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均可 4.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时,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时,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 ②NaCl ③NaHCO3④K2CO3杂质,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A.仅① B.仅② C.②③ D.②③④ 6.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 mol·L-1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7.右图是滴定前后液面所处的刻度,则消耗溶液的体积为A.V1 mL B.V2mL C.(V2-V1)mL D.(V1- V2) mL 8.图10-2为1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依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 量浓度正确的是( 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KMnO4某酸性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mol· L-1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练员工作总结范文 [教练员个人工作总结]

教练员工作总结范文 [教练员个人工作总 结] 做为一名教练员,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参加政治学习,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加强自身的修养水平。团结同志,能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思想上要求有进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较强,并具有一定的钻研和创新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常规和临时工作,认真及时地完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讲究效率。 回顾自己所做的工作,虽说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中能充分发扬民主,但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有必要对自己工作进行反思,因此本人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训练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我的训练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训练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

我在训练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培养、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正确的引到学生进入训练状态。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训练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训练研究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训练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训练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实践工作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基础训练,因为学生在下面学校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对竞技体育有些陌生,不对的动作如不及时抓紧改正,一旦学生养成坏动作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基础训练进行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准备活动、专门练习、训练过程、整理放松的良好习惯。第二,教练员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训练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练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在学习动作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训练过程中还得到了各位教练的大力支持。所以,训练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

酸碱滴定法名词解释1酸碱滴定法2酸碱质子理论1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一、名词解释 1、酸碱滴定法: 2、酸碱质子理论: 1、质子条件: 2、两性物质: 3、缓冲溶液: 4、酸碱指示剂: 5、缓冲容量: 6、混合指示剂: 7、滴定突跃: 10、共轭酸碱对: 二、填空 1、酸碱滴定曲线是以_______变化为特征的,滴定时酸碱的浓度越__,滴定突跃 范围越____酸碱的强度越____则滴定的突跃范围越____。 2、甲基橙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_________,酚酞的变色范围PH=___________, 碘遇淀粉呈____色是碘的特性反应.。 3、有三种溶液:⑴食盐水、⑵稀硫酸、⑶石灰水、按PH值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 4、将少量固态醋酸钠加入醋酸溶液中,醋酸溶液的PH值_________。 5、混合指示剂颜色变化是否明显,与两者的___________有关。 6、1.0×10-4 mol/LH 3PO 4 溶液的PH值为______。(已知Ka=5.8×10-10) 7、大多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_________PH单位。 8、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起因于溶液的PH值的变化,由于PH的变化,引起指示剂 ____________的改变,因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9、在酸滴定碱时,常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由____色变为_____色。

10、若用HCl滴定NaOH溶液,滴定的突约范围是从PH=7.70—4.30,可选择 __________和_______作指示剂。 11、所谓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____________作用的溶液。 12、生石灰溶于水,其溶液呈_______性, 13、酸碱反应是两个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14、强碱滴定弱酸,通常以____________作为判断弱酸能否准确进行滴定的界限。 15、酸性缓冲溶液是由_______________盐组成。 16、用强碱滴定强酸时,采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变为_____色。 17、在PH值=11的溶液中,[H+]_________[OH-] (>.=.<=)。 18、有下列三种物质:KNO 3、CH 3 COONa、NH 4 Cl,它们的水溶液中PH=7的是 _____________;PH<7的是_____________;PH >7的是____________。 19、用一定浓度的强碱滴定不同的一元弱酸时,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弱酸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 20、计量点前后_________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值的变化范围,称为酸碱滴定 的PH突约范围。 21、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互相转变的每一对酸碱,称为_______。它的Ka和K b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1mol/LHCl的PH=_____________,0.05mol/LH 2SO 4 溶液的PH=________。 23、氯化铵的水溶液呈_________性,它的PH值———7,这是由于氯化铵在水 中发生了_________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指示剂颜色的改变,起因于溶液的PH值的变化,由于PH值的变化,引起指 示剂__________的改变,因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25、为使同一缓冲体系能在较广泛的PH值范围内起缓冲作用,可用 _____________组成缓冲体系。 26、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________的转移。 27、某种酸本身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______。 28、强碱滴定弱酸,通常以________作为判断弱酸能否准确进行滴定的界限。 29、在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度决定于酸将质子给予水分子和碱从水分子中夺取质

总结范文:教练个人工作总结

教练个人工作总结 第一篇:拳击教练个人工作总结 四年年终工作总结 伴随着四年一度的全运会的结束的钟声,我们迎来的崭新的朝阳。回首过去四年的点滴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运动员协同攻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而更多的则是心底里多了一份厚重和责任,作为拳击教练的我必须明确本职工作,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进 行工作,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信任。现将这四年的拳击训练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心投入拳击训练,做甘于奉献的敬业人 首先拳击教练要有敬业精神,拳击训练工作辛苦,运动员更是觉得难以承受。我觉得,作为拳击教练,我们对拳击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并且以身作则,必须用我们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激发运动员的热情和上进的信心,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拳击教练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拳击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辛苦,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其次拳击训练还要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空余时间我不断充实自己,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高,经常向资深教练请教。在训练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计得失,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认真选拔拳击苗子,为训练打好基础 有些人认为:运动员的条件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训练能应付比赛。我觉得,作为专业的训练团队,选苗工作非常重要,出去比赛就代表一个团队。所以有写情况下,选材成功训练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把选苗的工作看作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的希望。然而,选苗工作,必须不辞劳苦地深入到运动员中间,仔细观察每个运动员的表现,选苗工作还贯穿在一年四季,无论在室内活,还是室外活等活动场所,处处留意,观察运动员的反应、灵敏、耐力、强度等能力表现如何,发现好苗子立即去询问,并作好记录。 三、收获喜悦、所教运动员取得骄人的成绩 自2014年以来,作为拳击教练,我所训练的运动员在全国锦标赛、冠军赛、青年赛和今年的少年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2014年,潘丽娟、肇凯爽获得全国锦标赛第三名。 2014年,赵晓秀、刘彦杰获全国锦标赛第三名 同年,王玉岩和马兰分别获得青年赛的冠军和第五名,并且,王玉岩还在同年的冠军赛上获得冠军。 2014年,潘丽娟、司文获全国锦标赛第五 王玉岩在全运会上荣获第五名 王宝珠、史秋红在青年赛中名列第五 汪丽娜在今年参加的少年赛上摘得桂冠。 四、认真总结方法,获得经验分享

酸碱中和滴定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的计算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计算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 C酸V酸=C碱V碱或:C未知V未知=C标准V标准,或 一、简单酸碱中和滴定 1.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L; 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0.00 25.90 根据C酸V酸=C碱V碱可得盐酸溶液的体积25.90mL. 2.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KOH溶液的 浓度/mol·L-1 滴定完成时,KOH溶液滴 入的体积/mL 待测盐的体积/mL酸 1 0.10 22.6 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列式计算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根据C酸V酸=C碱V碱,混合碱的体积为(22.62+22.72+22.80)/3=22.71mL,可得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136 mol/L 3.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某同学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依据下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滴定次数待测NaOH 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 体积/mL 滴定前滴定后溶液体

驾校教练员工作总结2000字

教练员工作总结 驾校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摇篮,作为一名机动车教练员,我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驾驶员的重任,从事驾校教练员工作以来,凭借四年的驾驶教练工作经验,使我深刻的明白这是一份考验技术、意志、耐心与社会责任感极强的特殊工种,不但是杜绝道路交通事故的发源地,更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幸福指数。从教以来,我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以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严格按照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认真对待每一位学员,从严施教。在从事教练工作期间,曾经历很多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通过长时间的磨练,刻苦钻研,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技术过硬,品学兼优的技术人才。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回顾过去,放眼未来,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洞察能力,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服务社会、服务学员的意识。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驾校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认真负责的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团结同事,尊重领导,团结协作,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

技术传授水平和服务于驾校、学员的工作能力。 二、工作方面 在从事教练员工作以来,能够以身作则,遵守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及驾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钻研新型教学设施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学员的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时间,作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现从如下几点加以总结。 (一)、树立爱岗敬业,勤奋上进,遵纪守法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严格规范制度,规范自己行为,勤奋务实,干好本职工作。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不因循守旧,积极开拓去旧存新的教学思路,严格遵守行业,行规和职业道德,维护职业信誉,提高职业职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真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严格学员的纪律。在道路驾驶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及安全操作规程,场地驾驶时,提前做好安全操作规程的宣讲,做到及时提醒,提前预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上车是师徒,下车是朋友,一视同仁,让学员在轻松友好的环境氛围中学习训练。注重理论知识,坚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驾驶技能,不断充实自己.工作中,不仅向学生传授驾驶技能,而且对其进道德教育,使学员形成文明行车,安全礼让的驾驶观. (二)、坚持质量兴校的原则,认真执行学年教学计划,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做好一个教练员的工作关键是怎样教导好自己的学员,而教好学员的关键就在于把握住教学共性的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 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选修四】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

理论力学学习心得五篇

理论力学学习心得五篇 篇一:理论力学学习体会 学习每一门科目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能力的培养,学习数学是去学习思维,学习历史是去学习智慧。。。。。。那么学习理论力学呢? 很多人觉得理论力学很枯燥,学起来的时候感觉彻底颠覆了自己的思维,像高中学习的物理什么的都变成错的了,有时候解下一道题时又感觉上一道的理论是错的,最后都不知道到底该用哪种方法去理解了。其实,这只是在初学的时候所有的感觉。开始对概念的偏解使你无法让现在所学的与以前的思维统一,等真正理解后才发现是多么的神奇。 理论力学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学习,不过又不仅仅是这样,其中的实际问题的探讨又能帮助我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待事物的灵活性等等。下面我就我的学习体会浅谈一下对学习理论力学后我们所能获得的能力。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力学问题中一题多解比较普遍.静力学中处理物体系的平衡,可以先取整体然后取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也可以逐个取物体系的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运动学中有些问题,可以用点的运动学知识求解;也可以利用复合运动知识或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知识求解.动力

学中,一题多解的例子更多,可以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也可以用达朗贝尔原理求解,或用动力学普遍方程求解.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相同题型尽量用不同方法求解,做到各种方法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就会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灵活,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广开思路,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最佳方案. 利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创新意识。达朗贝尔原理和虚位移原理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用动力学普遍定理分析时比较繁琐,于是就另辟思路,提出惯性力,将动力学问题变为静力学问题来处理;对一些复杂结构,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求解过程较长而复杂,为此,提出“虚位移”和“虚功”的概念,将静力学问题转为动力学问题来处理,简化计算。 抓住概念与定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由力的概念到力系的平衡条件;由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概念到速度、加速度合成定理;由动量的概念到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理等等,每个概念的提出,每一个定理的推导和应用,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链.透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联系,可以培养我们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多掌握一些重要定理的推导过程,并做相关的练习.经过严格的训练,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 n酸=n碱,C酸. V酸 = C碱. 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 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 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 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 刻度)比较; 3、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最后一 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 (或待测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红色5~8________>8蓝色 甲基橙<~橙色>黄色 酚酞<8无色8~10________>10____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 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

第一篇静力学 第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F=-F’ 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

钢化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 1.2 约束及其约束力 1.柔性体约束 2.光滑接触面约束 3.光滑铰链约束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 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FR=F1+F2+…..+Fn=∑F 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 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田径教练员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田径教练员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田径教练员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这一学期中,在完成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科老师的支持下,我校田径队员从幼稚走向成熟。下面将本学期的训练工作总结如下: 一、得到领导支持,取得老师配合 本学年伊始,在校长的组织与帮助下,各学科老师的支持下,继续进行田径队的训练工作。在训练前认真制定每周的训练计划,从二~六年级中挑选运动员,并同各班班主任了解训练队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同家长取得一致认可。训练开始后,经常与领导和教师间去听取训练队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到的问题进行一一处理。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就采取短时停训的办法,促使其提高学习成绩;对品质薄弱的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勒令其改正。 二、积累训练经验,开展系统训练 田径队训练队员主要以跑为主,其中分为短跑和中长跑,还有投掷项目。在训练过程中,边找资料,边做记录。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项,编写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 三、存在不足 1.学生参加业余学习班过多与训练时间冲突。 2.运动量安排不够适当。 3.学校场地与比赛场地不符,学生比赛难以适应。

4.学生比赛经验不足,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差。 5.学生条件不错,但不愿意参加训练,得不到家长的有利支持。以上是本学年度田径队训练工作的一个简要总结,在今后的训练工作中,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 【田径教练员工作总结】 学校的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必须明确本职工作,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特别是与某些主科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存在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轻视体育的思想,这对我校开展业余训练带来许多困难。 我觉得,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而不能自轻自贱,用我们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改变社会的偏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体育教师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辛苦,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们的工作环境,绝大部分是 不论是专业队还是业余队,选苗工作一样不可忽视。俗语说:选材的成功就等于训练成功的一半。因此我把选苗的工作看作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然而,选苗工作,必须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各班,除了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后,而且还必须是住宿生。无论在操场上课,课外活

无机化学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是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 英国化学家汤马士·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立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12。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释放质子(氢离子,H+)的分子或 离子为酸(布朗斯特酸),凡是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则为碱(布朗斯特碱)。 当一个分子或离子释放氢离子,同时一定有另一个分子或离子接受氢离子,因此酸和碱会成对出现。酸碱质子理论可以用以下反应式说明:酸+ 碱≒共轭碱+共轭酸 酸在失去一个氢离子后,变成共轭碱;而碱得到一个氢离子后,变成 共轭酸。以上反应可能以正反应或逆反应的方式来进行,不过不论是正反应或逆反应,均维持以下的原则:酸将一个氢离子转移给碱。 在上式中,酸和其对应的共轭碱为一组共轭酸碱对。而碱和其对应的共轭酸也是一组共轭酸碱对。在这里,酸和碱具有同一性,互为存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又朝着与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酸碱离子理论是阿累尼乌其斯(Arrhenius)根据他的电离学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阳离子的物质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阴离子的物质叫碱。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这个理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它的局限性也早就暴露出来,倒台。例如气态氨与氯化氢反应迅速生成氯化铵,这个酸碱中和反应并未掺杂水的生成;又如氨

的水溶液显碱性,曾被错误地认为是NH3和H2O形成弱电解质 NH4OH分子,然后离解出OH-等。 由于阿累尼乌斯的酸碱离子理论不能解一些非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反应等问题,1923年布朗斯特(Bro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把酸碱概念加以推广。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即酸是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这样,一个酸给出质子后余下的部分自然就是碱,因为它本身就是与质子结合的。它们的关系如下: 这种关系叫做酸碱的共轭关系,式中略去了HB和B可能出现的电荷。右边的碱是左边酸的共轭碱,左边的酸是右边碱的共轭酸,两者组成一个共轭酸碱对,它们只差一个质子。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还可以看出,像(HPO4)2-这样的物质,既表现酸,也表现为碱,所以它是两性物质。同理,H2O,HCO3-等也是两性物质。 共轭酸碱 用KW表示[H3O+][OH-],KW称为水的离子积。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水中的[H3O+]与[OH-]的乘积为一常数。所以Ka·Kb=KW 24℃时KW值为1.0×10-14.这个关系说明,只知道了酸的离解常数Ka,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共轭碱的Kb,反之亦然。Ka和Kb是成反比的,而Ka和Kb正是反映酸和碱的强度,所以,在共轭酸碱对中,酸的强度愈大,其共轭碱的强度愈小;碱的强度愈大,其共轭酸的强度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