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情监测系统

雨水情监测系统
雨水情监测系统

系统建设原则

(1)实用、可靠,山洪灾害水雨情监测站的运行环境条件恶劣,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系统选用的监测方法、技术、设备应注重实用性和可靠性,并符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的实际需求。

(2)突出重点,合理布设监测站网。山洪灾害分布面广,应优先考虑在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严重的山洪灾害多发区建立监测系统。在现有的气象及水文站网基础上,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受山洪灾害威胁程度,以及暴雨分布特点,合理布设水雨情监测站网。

(3)简易监测为主,简易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根据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的特点,以简易监测为主,因地制宜地建设适量的自动监测站。

(4)因地制宜地选择信息传输通信组网方式,信息传输通信组网应根据山洪灾害防御信息传输实际需求,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现有通信资源、供电情况、居民居住分布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和确定通信方式,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资源,节省系统建设、管理及运行的投资。

建设依据

?《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规范》(SL61-94);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DL/T5051-199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T102-1995);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SL/T180-199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中继机》(SL/T181-199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前置通信控制中心》(SL/T182-1996);

设备安装调试

1)自动雨量站的安装调试

快速安装

安装一体化支架

打开一体化支架包装箱,取出一体化支架,放置在事先预埋的混凝土基桩上,拧紧四个平垫、弹垫、螺母固定于基座上即可,如图:

B B B

安装终端机

打开终端机箱,取出终端机。用十字螺丝刀拧开固定终端机箱盖四周的4个螺钉,向上提起终端机箱盖,用螺栓、垫片从终端机内部向下穿过4个底板固定孔,用螺母进行第一次固定,然后将终端机底板上边4个螺栓长出的部分插入一体化支架的法兰盘上,用螺母将终端机与法兰盘拧紧固定,在将终端机箱盖盖回原处并用4个螺钉拧紧固定。

机箱底板固定与一体化支架实际效果图:

安装雨量计

从雨量计箱中取出雨量计,拧开桶身上的3个内六角螺母,然后向上提起桶身,将桶身先放置一边。将终端机顶部引出的雨量线从雨量筒底部的电缆护套穿入雨量筒内部,并用螺丝刀将雨量线的地线接入接线座的公用地线端子,然后将信号线接入信号线端子,将2个端子拧紧。将雨量筒的三个地脚,放入终端机顶部的三个底脚螺栓中,用螺母固定,拧紧,最后将雨量筒底座下多余的雨量线用尼龙扎带绑在底脚上。

上述工作完成后,调试雨量筒水平,然后将雨量筒盖上,用内六角螺母拧紧。

测试

安装测试:安装完毕后用标准量杯向雨量计注入10mm水,查询数据中心是否收到等量的雨量数据,以检查安装质量。

安装整体结构图

25

0m m 1100m m 500m m 雨量计

数据采集

设备箱

一体化支架

(?160mm )

混凝土基桩

平垫(内径14mm/

外径34mm )

M10螺母M10螺母

设备箱地板

雨量站设备箱固定

8mm 平垫

8mm 弹簧垫

M8螺母雨量计固定

雨量计地脚

M16螺母、M16平

垫、M16弹垫

一体化支架法兰盘

预埋螺栓:M16×150,

螺纹长70mm

混凝土基桩

太阳能板

安装完毕后实际效果如下图所示:

3)自动雨量水位站的安装调试

自动雨量水位站由自动雨量站和水位站组成。水位站和自动雨量站之间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传输数据,然后通过GPRS方式上传数据。

安装时应注意:安装应垂直于水,避免安装于距测量物体表面距离小于盲区距离,应考虑避开阻挡物质,减少测量误差

为保证站内设施、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就要求有相应的防雷避雷措施。根据监测站的安装特点,需对室外、室内的仪器设备分别进行防雷避雷保护,如在室外的仪器设备附近架设避雷针(网、线)、引下线与地网,组成防直接雷系统,防止直接雷击;对室内的仪器设备的各种通道的线路进行屏蔽与过流、过压保护,并建立独立的防雷系统,防止感应雷击。

自动雨量水位站的调试过程同自动雨量站调试过程。

4)GSM广播的安装调试

安装过程:

1、现场调研

2、安装喇叭芯

3、安装固定喇叭

4、固定喇叭信号线

5、安装预警广播主机

6、设置预警广播

7、预警广播与喇叭连接8、安装检测 9、设备调试

10、试运行 11、现场培训 12、安装结束

安装过程中注意布线的安全及美观,线缆要横平竖直,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用架空或埋地方式布线,必要时进行穿管。

调试过程: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对一下内容进行测试及调试:

5)视频监控站安装调试

监控立杆的安装

1、一般监控立杆均按照高6米横臂1米,来进行制作。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监控立杆预埋件混凝土为C25砼,所配钢筋符合国标及受风要求。其中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配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GBJ204-83的规定;

2、监控杆必须有良好接地,加引线导入地下(建议导电不走杆体),其接地电阻小于10欧;

3、预埋件地脚螺栓法兰盘以上的螺纹包扎良好以防损坏螺纹。根据预埋件安装图正确放置监控立杆预埋件,保证支臂杆的伸出方向与河道垂直地脚螺栓作为主筋;

4、监控立杆基础的混凝土浇注面平整度小于5mm/m尽量保持立杆预埋件水平。预埋件法兰盘低出周围地面20~30 mm ,再用C25细石砼把加强肋盖住,以防止积水;

5、控制箱外壳采用优质冷轧钢板壁厚不小于1.2mm外表喷室外塑粉并做好防水防盗及散热。

6、结构用钢不得影响材料和机械性能的裂纹、分层、重皮、夹渣等缺陷麻点或划痕的深度不得大于钢材厚度负公差的1/2,且大于0.5mm。

水资源在线监控

水资源在线监控 ---系统目标--- 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所以建设水资源在线监控系统迫在眉睫。 ---系统概述--- 水资源在线监控系统适用于水务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监测,有助于水务局掌握本区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使用情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实现对水资源正确评价、合理调度及有效控制的目的。 ---系统特点--- ◆专业性强:通过水资源/水文相关行业规约、产品标准检测并获得相应产品资质,包括: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ZY206-2012)、水资源监控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426-2008);水文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L651-2014)、水文遥测终端机(SLT180-1996); 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RTU追加测试; 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获得“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实用性高:水务部门可实时掌控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合理调度使用水资源。 ◆灵活性好: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软件功能模块、测控终端、计量测量设备。 ◆稳定可靠:该系统专门为水务部门设计,在各全国各地已有大量使用案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可靠性。 ◆技术先进:该系统集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IC卡技术、GPRS通信技术、测控技术、计量技术于一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系统组成--- ◆监控中心: 主要硬件:服务器、数据专线、路由器等。 主要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DATA86水资源在线监控系统软件、防火墙软件◆通信网络:中国移动公司GPRS无线网络。 ◆终端设备:DATA86水资源测控终端、无线抄表器。

中石化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中石化 云计算平台工程技术方案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第1章.基本情况6 1.1.项目名称6 1.2.业主单位6 1.3.项目背景6 1.3.1.XX技术发展方向6 1.3. 2.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7 1.4.建设规模7 1.5.投资概算10 1.6.设计依据10 1.7.设计范围10 1.8.设计分工11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11 2.1.项目意义及建设必要性11 2.2.现状分析13 2.3.需求分析13 2.3.1.长期需求13 2.3.2.本期需求14 第3章.总体设计16 3.1.建设目标16 3.1.1.预期总目标16 3.1.2.阶段性目标17

3.2.建设内容18 3.3.系统的总体结构18 3.3.1.设计原则18 3.3.2.XX本土化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建设思路20 3.3. 4.总体拓扑结构22 3.4.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25 3.5.质量保证体系26 第4章.建设方案27 4.1.网络资源池28 4.1.1.组网物理拓扑图28 4.1.2.网络负载均衡设计30 4.1.3.网络虚拟化设计32 4.1.4.IP地址及DNS规划36 4.1. 5.网络端口资源估算41 4.2.计算资源池41 4.2.1.计算资源池架构41 4.2.2.应用系统分析42 4.2.3.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44 4.2.4.计算资源池部署47 4.2. 5.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48 4.3.云计算管理平台51

4.3.1.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52 4.3.2.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61 4.4.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71 4.4.1.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71 4.4.2.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73 4.4.3.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74 4.4.4.IaaS层安全74 4.4. 5.PaaS层安全89 4.4.6.SaaS层安全90 4.4.7.公共安全92 4.4.8.安全管理制度98 4.4.9.云安全服务100 4.5.机房方案100 4.5.1.机房设备集中管理100 4.5.2.布线系统101 4.5.3.机房系统102 4.5.4.UPS配置方案104 4.6.标准化工作109 4.6.1.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109 4.6.2.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110 第5章.设备配置要求112 第6章.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117

水资源监控系统功能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城镇规模扩大,水资源的使用量日益增加,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日益枯竭,如何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摆在各级水利水务管理部门的一道难题。建设高效的水资源监控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高效的水资源监控系统利用监测、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集信息实时采集传输、信息管理、决策支持、远程监控等功能为一体。能在较短时间内更好的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和水环境保护服务,全面提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信息的快速传递、全面共享和综合管理。 系统组成:系统由数据采集层、网络通信层、数据库层、业务层、应用层构成。 1、数据采集层:实现对水源地、用水单位等水质、水位、取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环节的数据采集。 2、网络通信层:站点和业务的传输平台,为各级通信提供稳定的可靠的传输通道。 3、数据库层:实现业务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存储,为整个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4、业务层:支撑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和数据管理等逻辑工作。 5、应用层:向系统的最终用户提供业务处理功能的各类应用功能。

系统功能 1、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2、基于B/S架构,实现远程WEB信息查询功能; 3、实时采集监测点的在线状况、瞬时流量、累计用水量、日用水量等数据; 4、图形、曲线、报表等方式显示各个监测点的流量曲线、累计用水曲线等,对不同用户的用水量统计分析。完成日报、月报、年报的查询展示; 5、具备完善的报警功能,包括系统运行故障报警、监测量超限报警等功能;

6、具备完善的系统安全设置,杜绝非法用户访问; 7、系统支持GIS地理信息系统; 8、测控终端支持不同厂家生产的脉冲水表、流量计、水质计、水位计等计量测量设备; 9、测控终端具备现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显示、远程告警等功能; 10、测控终端具备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用水单位禁止/允许取水功能; 11、测控终端支持远程维护。 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事业部专心致力于电力自动化和电能质量两大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以及系统运行维护。事业部以优质的产品、丰富的集成和服务经验为发电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光伏电站等新能源发电电气自动化系统、高压电气设备温度保护系统和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系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欢迎您前来咨询!

最新版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1.1设计方案 1.1.1平台架构设计 **高新区云计算平台将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按照需要实现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面,分别对应业务层和计算平台层。 业务层中,功能区域的划分一般都是根据安全和管理需求进行划分,各个部门可能有所不同,云数据中心中一般有公共信息服务区(DMZ区)、运行管理区、等保二级业务区、等保三级业务区、开发测试区等功能区域,实际划分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统一管理。 计算平台层中分为计算服务区和存储服务区,其中计算服务区为三层架构。计算服务区部署主要考虑三层架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同时考虑物理和虚拟部署。存储服务区主要分为IPSAN、FCSAN、NAS 和虚拟化存储。 云计算平台中计算和存储支持的功能分区如下图所示:

图云计算平台整体架构 图平台分层架构

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 硬件基础实施层: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他们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 虚拟化&资源池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 资源调度层:在对资源(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和自动化部署等功能,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 平台即服务:主要在IaaS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工作量引擎服务、通用报表、决策支持等。这一层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平台服务,这些平台服务也要满足云架构的部署方式,通过虚拟化、集群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 软件即服务:对外提供终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提供统一门户、公共认证、统一通讯等,专业服务主要指各种业务应用。通过应用部署模式底层的稍微变化,都可以在云计算架构下实现灵活的扩展和管理。 按需服务是SaaS应用的核心理念,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负载均衡满足大并发量用户服务访问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云计算平台建设以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安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简介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简介 随着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我国地表水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可统计、处理监测数据;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收集并可长期存储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以备检索。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回复功能;远程故障诊断,便于理性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等功能。 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达到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排放达标情况等目的。 1、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选址: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所选择的水域首先要有明确的水域功能,具有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与时间代表性,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2、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需考虑: 必须保证电力供应、通讯畅通、自来水供应。 站房设计建设时要考虑站房内的监测仪器和其他辅助设备的安全。 周围环境的交通便利。 站点建设费用较大,在选址是考虑长期使用性。 3、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基本功能: 仪器基本参数和监测数据的贮存、断电保护和自动恢复 时间设置功能、设定监测频次。

防汛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方案.docx

防汛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方案 近年来,在城市快速扩张和气候剧烈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城市内涝现象频发,城市内涝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新的挑战。针对洪涝灾害频发,为了预防和减轻暴雨洪水灾害,在暴雨洪水预报、防台防洪调度、防台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建设防汛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平台势在必行,中科智水研发了这套防汛指挥调度平台,本系统面向防汛决策指挥,建成一个集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全面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系统先进实用,高效可靠,为各级防汛管理部门提供集汛前、汛中、汛后全方位的系统, 本文将从五个部分对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平台定位 第二部分,平台建设目标 第三部分,平台总体架构 第四部分,平台功能设计 第五部分,平台优势 防汛指挥调度系统车载监控系统 防汛人员手持终端移动指挥车载系统视频监控电视会议即时通讯800兆电台对讲系统

一、平台定位 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旨在为城市防汛和安全运营工作建立一个贯穿汛前、汛中、汛后全流程的业务支撑平台;建立一套集汛期应急调度、资源预案管理、模拟仿真为一体的协同指挥平台,实现“动态感知、资源整合、智能分析、辅助决策”,提高城市防汛管理能力,进而有效的支撑城市平安度汛。 二、平台建设目标 该平台的建设旨在实现四点目标,1、实现汛情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展示,2、实现防汛资源的实时监控,3、实现防汛工作信息的实时交互,4、支撑起汛前、汛中、汛后的管理工作。 三、平台总体架构 平台的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数据采集 该平台支持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管网、泵站、城市河湖、下凹桥区等防汛要素的数据采集。 平台采用统一数据采集体系进行数据采集,利用智能终端设备采集泵站数据、积水点积水数据、河道水位数据、独立雨量站数据以及人员、装备、物资等数据。 统一数据采集体系提供PLC接口、上位机OPC接口、IO接口、TCP接口、串口等数据采集接口采集各种数据。 ?第二层级,数据存储 平台采用hadoop技术与关系型数据库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利用hadoop存储海量泵站实时运行数据,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业务管理、业务分析、综合查询数据。 ?第三层级,业务功能 平台在以上基础的支撑下,实现汛情监测、汛情预警、防汛布控、指挥调度等各项业务功能,满足不同角色用户的使用需求。 ?第四层次,用户角色 平台的用户角色包括防汛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指挥部、分指挥部、移动指挥车、现场防汛抢险单元、一线巡查组等,平台针对角色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软件界面与业务功能,方便用户使用。

云计算平台详细方案设计

云计算平台详细方案设计

第1章数据中心云平台设计 1.1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基于当前IT基础架构的现状,未来云平台架构必将朝着开放、融合的方向演进,因此,云平台建议采用开放架构的产品。目前,越来越多的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引入Openstack,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研发自己的openstack版本,如VMware、华三等,各厂商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平台其逻辑架构都基本相同,具体参考如下: 图2-1:云平台逻辑架构图 从上面的云平台的逻辑架构图中可以看出,云平台大概分为三层,即物理资源池、虚拟抽象层、云服务层。 1、物理资源层 物理层包括运行云所需的云数据中心机房运行环境,以及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设备。 2、虚拟抽象层

资源抽象与控制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负责对底层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对底层硬件故障进行屏蔽,统一调度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池。 3、云服务层 云服务层是通过云平台Portal提供IAAS服务的逻辑层,用户可以按需申请相关的资源,包括: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云防火墙与云负载均衡等。 基于未来云平台的发展趋势及华北油田数据中心云平台的需求,华北油田的云平台应具备异构管理能力,能够对多种虚拟化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运维,同时,云平台能够基于业务的安全需要进行安全防护,满足监控部门提出的安全等级要求。下面是本次云平台架构的初步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2-2:云平台总体架构图 1.2资源池总体设计 从云平台的总体架构可以看出,资源池是云平台的基础。因此,在构建云平台的过程中,资源的池化迈向云的是第一步。

目前,计算资源的池化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X86架构的虚拟化,主要的虚拟化平台包括VMware、KVM、Hyper-V等;另一种是小型机架构的虚拟化,主要的虚拟化平台为PowerVM,这里主要关注基于X86架构的虚拟化。 存储资源的池化也包括两种,一种是当前流行的基于X86服务本地磁盘实现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如VMware VSAN、华为FusionStorage、华三vStor等;另一种是基于SAN 存储实现的资源池化,实现的方式是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如EMC VPLEX、华为VIS(虚拟化存储网关型)和HDS VSG1000(存储型)等。这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对于普通的数据存储可以尝试使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如虚拟机文件、OLAP类数据库等,而对于关键的OLTP类数据库则建议采用基于SAN存储的架构。 网络资源池化也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硬件一虚多技术实现的网络资源池,如华为和华三的新型的负载均衡、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另一种是基于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资源池。这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对于南北向流量的网络服务建议采用基于硬件方式实现的网络资源池化,而对于东西向流量的网络服务建议采用基于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资源池化。 图2-2-1:华北油田资源池总体设计示例

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保税区 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2688.00平方米(折合约64.00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0.93%,建筑容积率1.18,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9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9.21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2688.0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600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371.8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4987.38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995.84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53台(套),设备购置费4171.92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202345.38千瓦时,折合147.77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4984.34立方米,折合2.13吨标准煤。 3、“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202345.38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4984.34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49.90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7.34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 率25.85%,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保税区发展规划,符合xx保税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 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7067.5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109.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95%;流动资金4958.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05%。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防汛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方案

防汛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方案 近年来,在城市快速扩张和气候剧烈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城市内涝现象频发,城市内涝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新的挑战.针对洪涝灾害频发,为了预防和减轻暴雨洪水灾害,在暴雨洪水预报、防台防洪调度、防台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建设防汛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平台势在必行,中科智水研发了这套防汛指挥调度平台,本系统面向防汛决策指挥,建成一个集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全面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系统先进实用,高效可靠,为各级防汛管理部门提供集汛前、汛中、汛后全方位的系统,本文将从五个部分对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第一部分,平台定位第二部分,平台建设目标第三部分,平台总体架构第四部分,平台功能设计第五部分,平台优势管网监测信息水厂监测信息泵站监测信息河道监测信息桥区监测信息应急调度指令管网运维信息位置信息现场图片汛情信息指令信息车辆信息指令信息汛情信息指挥信息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管网设施管理系统污水泵站SCADA车载监控系统防汛人员手持终端

移动指挥车载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客服案件信息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调蓄池SCADA污水处理厂SCADA视频图像网络通讯语音通讯视频监控电视会议即时通讯800兆电台对讲系统雨水泵站SCADA河道闸坝SCADA 一、平台定位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旨在为城市防汛和安全运营工作建立一个贯穿汛前、汛中、汛后全流程的业务支撑平台;建立一套集汛期应急调度、资源预案管理、模拟仿真为一体的协同指挥平台,实现“动态感知、资源整合、智能分析、辅助决策”,提高城市防汛管理能力,进而有效的支撑城市平安度汛.二、平台建设目标该平台的建设旨在实现四点目标,1、实现汛情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展示,2、实现防汛资源的实时监控,3、实现防汛工作信息的实时交互,4、支撑起汛前、汛中、汛后的管理工作.三、平台总体架构平台的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数据采集该平台支持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管网、泵站、城市河湖、下凹桥区等防汛要素的数据采集.平台采用统一数据采集体系进行数据采集,利用智能终端设备采集泵站数据、积水点积水数据、河道水位数据、独立雨量站数据以及人员、装备、物资等数据.统一数据采集体系提供PLC接口、上位机OPC接口、IO接口、TCP接口、串口等数据采集接口采集各种数据.第二层级,数据存储平台采用hadoop技术与关系型数据库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存

云计算平台设计参考架构

云计算平台设计参考架构 在私有云当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件:物理基础架构、虚拟化层、服务自动化层、服务门户、安全体系、云API和可集成的其它功能。(如图私有云参考架构) 图3.4 私有云参考架构 a) 物理基础架构 物理架构的定义是组成私有云的各种计算资源,包括存储、计算服务器、网络,无论是云还是传统的数据中心,都必须基于一定的物理架构才能运行。

在私有云参考架构中的物理基础架构其表现形式应当是以资源池模式出现,也就是说,所有的物理基础架构应当是统一被管,且任一设备可以看成是无状态,或者说并不与其它的资源,或者是上层应用存在紧耦合关系,可以被私有云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和预先定制好的策略,对其进行改变。 b) 虚拟化层 虚拟化是实现私有云的前提条件,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可以让计算资源运行超过以前更多的负载,提升资源利用率。虚拟化让应用和物理设备之间采用松耦合部署,物理资源状态的变更不影响到虚拟化的逻辑计算资源。且可以根据物力基础资源变化而动态调整,提升整体的灵活性。 c) 服务自动化层 服务自动化层实现了对计算资源操作的自动化处理。它可以集中的监控目前整体计算资源的状态,比如性能、可用性、故障、事件汇总等等,并通过预先定义的自动化工作流进行

相关的处理。 服务自动化层是计算资源与云计算服务门户相关联的重要部件,服务自动化层拥有自动化配置和部署功能,可以进行服务模板的制定,并将服务内容和选择方式在云计算服务门户上注册,用户可以通过服务门户上的服务目录来选择相应的计算资源请求,由服务自动化层实现服务交付。 d) 云API 云应用开发接口提供了一组方法,让云服务门户和不同的服务自动化层进行联系,通过云API,可以在一个私有云当中接入多个不同地方的计算资源池,包括不同架构的计算资源,并通过各自的服务自动化体系去进行服务交互。 e) 云服务门户 云服务门户是用户使用私有云计算资源的接口,云服务门户上提供了所有可用服务的目录,并提供了完善的服务申请流程,用户可以执行申请、变更、退回等计算资源使用服务。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招标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15-112)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二〇一五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与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现状与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各业务系统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本期项目主要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设计原则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质监云计算平台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总体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总体架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计算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网络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存储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云资源自动调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情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水情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2010-3

目录 1.项目定义 (3) 1.1项目开发背景 (3) 1.2系统建设目标 (3) 1.3系统建设思想 (3) 2.技术策略 (4) 2.1系统建设原则 (4) 2.1.1实用性 (4) 2.1.2整体性 (4) 2.1.3高效性 (4) 2.1.4友好性 (4) 2.1.5可管理性 (4) 2.1.6可靠性 (5) 2.1.7安全性 (5) 2.2技术标准 (5) 3.系统总体结构 (5) 3.1系统建设内容 (5) 3.1.1表现层设计 (6) 3.1.2逻辑层设计 (6) 3.1.3数据层设计 (6) 3.2系统工作内容 (6) 3.2.1信息收集汇总部分 (6) 3.2.2数据分析管理部分 (6) 3.2.3结果输出显示部分 (7) 3.3系统功能组成 (7) 3.3.1数据自动汇总 (7) 3.3.2数据查询 (7) 3.3.3自动比对 (7) 3.3.4数据更新 (7) 3.3.5网络传输与数据共享 (7) 3.3.6用户管理 (8) 4.系统应用模块 (8) 4.1雨情信息 (8) 4.2水情信息 (8) 4.3气象信息 (9) 4.4简报发布 (9) 4.5上报文件 (9) 4.6短信系统 (9) 5.费用预算 (10) 6.进程安排 (10)

1.项目定义 1.1项目开发背景 河北省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41mm。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的差异,导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河北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史上,洪、涝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是全国水旱灾害最频繁的省份之一。为了减少水旱灾害的损失,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的科学性,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必须建设快速雨水情信息服务系统,以满足水情工作的需要。水情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将大大简化实时雨水情基础数据的处理工作,为提高水情信息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水情信息服务系统以实时水情计算机网络、实时水情数据库和历史水文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服务为导向,以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的需求为重点,达到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标准化、水情分析科学化的目的,为实现水情工作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2系统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高效、便捷、全面集成化信息服务系统,为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省及相关地区雨情、水情信息等各种防汛抗旱基础资料,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 (1)充分利用现有水情数据库,提高数据存储、数据共享和网络互联能力; (2)建设面向空间层次体系的数据结构,为多维信息复合奠定基础; (3)提供多种实时天气、雨情、水情信息,包括实时天气形势、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实时雨情、实时水情以及各种专业业务报表等信息; (4)功能强大的信息查询。系统有机融合各种信息数据,可通过多种方式查询相关信息,浏览对象包括图形、图表、图像、单/多记录、文字等以信息可视化方式显现各种防汛抗旱信息; (5)综合全面的信息分析处理,对实时雨情、水情等各种信息从空间上和时间上进行多维的对比分析处理; (6)使用Web方式,为水情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平台; (7)方便灵活的输出功能,可打印部分查询和分析结果; (8)完善的数据库维护功能,提供通用的数据库维护功能和安全机制。 1.3系统建设思想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充分吸收利用多年来防汛抗旱相关系统开发应用的成果基础,并按以下要求进行: (1)系统建设必须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以使用为第一要求,力求通过本系统的开发,能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在实际工作中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2015年11月

目录

云平台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先进性 云中心的建设采用业界主流的云计算理念,广泛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应用模式,并与银行具体业务相结合,确保先进技术与模式应用的有效与适用。 ?可扩展性 云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需要根据业务应用工作负荷的需求进行伸缩。在系统进行容量扩展时,只需增加相应数量的硬件设备,并在其上部署、配置相应的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即可实现系统扩展。 ?成熟性 云中心建设,要考虑采用成熟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各种功能,保证云计算中心的良好运行,满足业务需要。 ?开放性与兼容性 云平台采用开放性架构体系,能够兼容业界通用的设备及主流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应用程序,从而使得云平台大大降低开发、运营、维护等成本。 ?可靠性 云平台需提供可靠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系统需要在硬件、网络、软件等方面考虑适当冗余,避免单点故障,保证云平台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 云平台根据业务需求与多个网络分别连接,必须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病毒感染;同时,云平台资源共享给不同的系统使用,必须保证它们之间不会发生数据泄漏。因此,云平台应该在各个层面进行完善的安全防护,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私密性。 ?多业务性 云平台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需要支撑多用户、多业务的特征,保证基础资源在不同的应用和用户间根据需求自动动态调度的同时,使得不同的业务能够彼此隔离,保证多种业务的同时良好运行。 ?自主可控 云平台建设在产品选型中,优先选择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一方面保证整个云计算中心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本地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 支撑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图支撑平台技术架构 支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如上,整个架构从下往上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云计算平台资源层、云计算业务数据层、云计算管理层和云计算服务层。其中: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云计算中心的物理机房环境; ?云计算平台资源层:在云计算中心安全的物理环境基础上,采用虚拟化、分布 式存储等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器、网络、存储的虚拟化,构建计算资源池、 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实现基础设施即服务。

城市防汛平台建设方案

关于城市防汛平台建设方案的汇报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防汛指挥管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并建立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对于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及时、正确、科学、合理地实施抢险指挥调度,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背景 当前我国城市处于高速扩张期,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度和强度日益增加,造成交通瘫痪、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为防御和减轻突发性暴雨可能引发的内涝、水浸等自然灾害,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特此建立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数据库、专业模型和3S等一系列新技术,实现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汛情信息,提供与防汛指挥决策相关的信息层面和模型层面的决策支持,提高防汛指挥活动的正确性、实时性和有效性。 二、建设目标 防汛系统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实现以下目标: 1、针对城市河道、立交道桥、低洼地带等汛情易发地区,提供实时、完整的各类汛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展示,

包括水雨情、工情险情、气象、视频等。 2、提供强大的人机交互支持,实现多部门异地多媒体群体会商,实现水情调度、抢险调度、命令发布等方面的自动化,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建立具有“视频监控”、“水雨情监测”、“数据采集、整合、分析、预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城市防汛系统,为指挥调度、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三、建设内容 1、运行环境建设 网络环境建设,实现防汛各职能部门的网络互连,实现指挥平台与无线防汛终端、视频监控、监测设备的无线网络互连。 硬件平台建设,包括机房装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GIS服务器)、存储备份、网络安全、工作站等设备,雨量计、水位计、视频头等监测设备部署,防汛手机、PDA移动终端,防汛指挥车。 软件平台建设,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中间件及系统安全软件等。 指挥中心建设,包括指挥中心场地装修、DLP大屏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综合布线、音响系统、供电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呼叫中心系统等。 2、应用系统建设

水资源远程实时监控系统(GPRS)

水资源 无线远程实时监控系统 南京崇茂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9月

一、概述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多亿立方米。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关键在于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经济。节水型经济的主要标志应该是,发展素质好、产值高、用水少和排污少的产业,并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要适应水资源条件;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用水少的作物;要使工农业产品用水定额与排水定额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普及先进的生活节水设备;加强水的多次重复利用,发展污水资源化等。 针对上述情况,为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杜绝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哈尔滨远达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开发出这套“水资源无线远程实时监控系统”。 “水资源无线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是对工业用水情况(自备水井)进行远程监测的智能化监控系统,系统在用水单位设备上安装一个远程控制器(RTU),通过仪表实现对水井流量、水井水位、管网压力、水泵电流、水泵电压的采集,同时实现水泵启停、电动阀开闭等控制。

系统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水资源管理中心联网,实时监测各用水单位。如用水单位出现人为断电、外加水泵,水表损坏等情况,系统显示故障并报警。水资源管理中心可根据需要,控制水泵启停,对欠缴水资源费的用户,工作人员可向领导汇报后,远程控制用水单位的电动阀门、水泵启停,实现水资源管理与监控的自动化、一体化。 同时,监控系统具有实时显示用水数据、动态监测水井运行状况、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图表等功能。 二、系统特点 1)无线数据传输。用水单位分布广,通过布线控制不仅成本 高,而且难度很大,很难推广。无线控制有效解决了这难 题。既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同时降低了投入成本,使系统 的规划及实现成为可能。 2)实时性。本系统在工作状态下,管理部门可在任何时间查 看用水单位现场的实际情况。系统会将用水单位的阀门状 态,水泵状态,实时水量状态等参数反映到中心控制管理 室,并存储。 3)准确性。由于系统具备了实时性,时刻监视终端设备的运 行情况,所以终端设备的任何异常动作都会被准确捕捉。 例如,水泵自动启动或停止,流量突然增大,阀门人为关 闭等。 4)语音报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值班人员也不可能盯住监 控软件而一刻不停。本系统对此采取了人性化设计,提供 了丰富的报警参数。管理者依据不同权限,设定报警参数 后,系统依据这些参数进行自动声音报警,及时提醒值班 人员采取措施。 5)远程控制。管理者可根据管理职能的需要,在不到用水单 位现场的情况下,对其实现用水控制。例如,启动(或停

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煜男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 系统集成和水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刘东民王冠华逯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网络中心北京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黑龙江哈尔滨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 系统集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成为影响系统研本文结合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建设实践 介绍了省级防汛指挥决策支持文章重点阐述了系统集成用界面集成和平台集成的成功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与提升而产生的系统集成新模型与以往的 模型相比 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成功采用关键词防洪 防汛指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需求的不断发展 其复杂程度也愈来愈高大型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状交叉模型和瀑布回流模型等系统集成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技省级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多学科成果研发建设的大型专用信息化应用系统其系统的规本文结合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建设和系统集成实践在经过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提出了介绍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概况 决定了防汛指将关系到防汛救灾工作的成败地县等级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这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决策支持系统是防汛指挥系统的核心网络等资源支持下提供对全省防汛指挥多方位和全过程的决策支持从而提高省级防汛指挥的工作质省级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研发的总目标是以防洪指挥经验和现代

灾情评实时完整地进行防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像一体化的多媒体和超文本方式密切结合本提供汛情准确性和及支持迁安咨询收集反馈信息效益和综合水平 黑龙江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由十大专业子系统组成负责接收来自防根据信息的不同再经过分类后将其存入数据库中并将有关信息及时转发给其他应用子系统使用数值预报长期天气预报信息针对水利行业特点和防汛指挥需要为水文预报提供专题信息同时密切监视天气和雨情发展 在数据库支持下工情状况以及各类基本信息的查面向防汛值班人员自经自动进行汛情实时监视和汛情预警并提供汛情发展趋势预测成果的查询显示服务根据实时水情信息和降雨预报过程重点水库和湖泊的洪提出综合性的洪水预报成果为防洪调度和防汛部署提供依据蓄滞洪区等重大防洪工程和重点防洪城市为对象在防洪 通过设定或调整防洪工程运用参数生成多个可供选择的调度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洪灾损失初提供会商讨论和指挥决策参考灾情评估子系灾前评估针对不同防洪调度方案预估洪涝灾害的影响范围灾中评估在洪涝发生过程中根据预报调度结果和洪水淹没实测资料实时评估洪涝灾害影响和损失程度针对各种防灾减灾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 对各子系统的分析成果进行重组和综合加工背景资料和会商信息支持对决策预案的动态修正 记录会商过程提供会商支持环境数据统用以提高防汛提供面向重点防洪城市的防 城市防洪抢险个子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相对独立 平行运行系统内外部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过综合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进行交换系统的人机交互和信息显示在空与省级防汛指挥行政机构的层次结构相对应系统纵向分县级应用平台下级平台是上级平台的功能子集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简介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简介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总目标是根据防汛抗旱工作的需求,建成一个以水雨工旱灾情信息采集系统和雷达测雨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要求该系统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较准确地作出降雨、洪水和旱情的预测预报,为防洪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系统建成后应达到下列主要目标: 1、在水情信息采集方面,中央报汛站中的雨量和水位观测,全部采用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技术,以提高观测精度和时效性。中央报汛站的测洪能力提高到接近或达到相当于设站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或略高于堤防防御标准的水平。大江大河站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或意外事件的情况下,有应急测验措施。对流量、泥沙等其它水文信息通过人工置数进行数字化自动传输。 2、在报汛方面,通过对中央报汛站报汛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建设224个(一期125个)水情分中心,实现在半小时内收集齐3002个(一期1799个)中央报汛站的水雨情信息的目标。 3、建成分布合理,初具规模的工、旱、灾情信息采集网,初步实现工、旱、灾情信息采集的实时化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工情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通过927个重点防洪县、工程管理所的工情信息采集点、228个工情分中心的建设(一期选择部分重点省进行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对工程险情和突发事件要测得到,报得及时,处理快速,信息丰富直观,包括图形、图象、声音和分析结果等。建立健全旱情测报网,旱情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要规范化,要能掌握面上的旱情,并通过旱情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能够对水文气象干旱、农业干旱等作出分析评价和趋势预测(一期进行旱情采集、传输、处理试点)。要采用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灾前灾中的灾情监测和分析,以及灾后的灾情统计和评估。 4、通信方面,在水利部和原邮电部两部有关协议的指导下,根据防汛需要,首先考虑使用邮电公用网,充分发挥已有防汛通信网设施的功能,提高和加强防

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

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 ---系统目标--- 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适用于水务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监测,有助于水务局掌握本区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使用情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实现对水资源正确评价、合理调度及有效控制的目的。 ---系统组成--- ◆监控中心: 主要硬件:服务器、数据专线、路由器等。 主要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软件、防火墙软件◆通信网络:中国移动公司GPRS无线网络。 ◆终端设备:水资源测控终端、无线抄表器。 ◆测量设备:水表、流量计、水位计、雨量计、水质计等。 ---系统拓扑图--- ---系统功能--- ◆该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可分别并入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中心监控与管理软件采用B/S结构,支持局域网和INTERNET网上浏览、操作。 ◆操作者级别不同,系统授予的权限不同。 ◆被授权用户可在网络上查询水量、水质、设备状态、供电状态等数据。 ◆系统支持远程控制禁止/允许用水户取水。 ◆系统支持自动控制禁止/允许用水户取水。 ◆支持本公司水资源测控终端,兼容其他厂家测控终端。

◆系统支持主动问询和主动上报方式,上报时间间隔可设置。 ◆系统支持省、市、区县三级管理模式。 ◆中心数据库可存储所有监测数据、报警数据、操作数据。 ◆系统支持设备管理、收费管理、设备参数远程设置。 ◆系统支持GIS地理信息系统。 ◆系统支持IC卡售水和远程充值。 ◆系统预留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 ◆系统支持监测数据、报警数据、操作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对比、输出、打印。◆系统支持生成历史数据曲线。 ◆测控终端支持多个监控中心监测。 ◆系统采用GPRS无线通信方式,支持其它通信方式。 ◆系统支持UDP、TCP/IP通信协议。 ◆系统软件支持不同厂家生产的测控终端。 ◆测控终端支持不同厂家生产的脉冲水表、流量计、水质计、水位计等计量测量设备。◆测控终端具备现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显示、远程告警等功能。 ◆测控终端具备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用水单位禁止/允许取水功能。 ◆测控终端支持远程维护。 ---系统特点--- ◆稳定可靠:该系统专门为水务部门设计,专业性强,在全国已批量使用,具有很高的可 靠性。 ◆技术先进:该系统集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IC卡技术、GPRS通信技术、测控技术、计量技术于一体,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实用性强:水务部门可实时掌控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合理调度使用水资源。 ◆灵活性好: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软件功能模块、测控终端、计量测量设备。 ---终端选用--- ◆远程监控自备井、取水泵站时,根据所监测内容选配水资源测控终端;新建取水点推荐 使用智能水泵启动柜。 ◆只监测水位、水质,现场有供电条件,选用水资源测控终端;无供电条件,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或采用电池供电无线抄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